流通市值:60.08亿 | 总市值:81.29亿 | ||
流通股本:7.11亿 | 总股本:9.62亿 |
芭田股份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1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1-23 | 华龙证券 | 彭棋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业绩预告点评报告:磷矿石放量,2024年业绩大幅增长 | 查看详情 |
芭田股份(002170) 事件: 2025年1月22日,芭田股份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亿元-5亿元,预计同比增长54.15%-92.69%;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8亿元-4.88亿元,预计同比增长61.57%-103.21%。 观点: 磷矿石放量,公司业绩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亿元-5亿元,预计同比增长54.15%-92.69%。公司小高寨磷矿建设扩张于2024年3月获得审批,建设规模自90万吨/年增至200万吨/年,受益于小高寨磷矿石放量,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公司小高寨磷矿2024年10月、11月的单月开采量均超过20万吨/月。 以磷矿资源为原点,打造产业链优势。公司以贵州优质磷矿资源为原点,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干法选矿扩能改造,并发挥冷冻法硝酸磷肥工艺的技术价值,打造磷精矿、硝酸磷肥、功能钙肥、功能钙镁肥、土壤修复功能肥等健康农业用肥+磷化工的产业链优势。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随着磷矿石的放量,有望带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我们预测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62亿元、48.18亿元、54.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3亿元、8.56亿元、9.2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1元、0.89元、0.96元,对应PE为17.7X、10.2X、9.4X,参考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11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出现不利变化;所引用数据来源发布错误数据;公司磷矿石开采进度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2024-09-27 | 华龙证券 | 彭棋 | 买入 | 首次 | 公司深度研究报告:产业链布局优势明显,磷矿扩产业绩有望增厚 | 查看详情 |
芭田股份(002170) 报告摘要 公司以贵州优质磷矿资源为原点,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干法选矿扩能改造,并发挥冷冻法硝酸磷肥工艺的技术价值,打造磷精矿、硝酸磷肥、功能钙肥、功能钙镁肥、土壤修复功能肥等健康农业用肥+磷化工的产业链优势。 磷矿石:磷矿石主要用于生产磷肥、黄磷、磷酸盐等产品,其中磷肥是磷矿石最大的下游需求。我国磷肥产量保持稳定,同时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大幅提升,带动磷矿石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小高寨磷矿建设扩张于2024年3月获得审批,建设规模自90万吨/年增至200万吨/年,公司磷矿石业务毛利率高达80%以上,磷矿石的放量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复合肥:我国粮食作物单位产量持续提升,有效支撑对化肥的刚性需求。芭田股份拥有以磷矿为起点的磷化工产业链,具有成本优势。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复合肥产能191万吨,公司新型复合肥销售占比达60%以上,产品结构优于同行,盈利水平行业有望持续提升。 硝酸: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硝酸产能27万吨。公司拥有先进的干法选矿技术,采用硝酸浸取技术实现磷矿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公司硝酸多为自用,随着公司磷矿石产能扩张,公司硝酸产量将有所提升以适应磷矿石采选的需求。 新能源领域:2021年,公司从磷矿出发产业链延伸至新能源领域,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5万吨/年磷酸铁产能及2500吨/年磷酸铁锂产能,有望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释放业绩。 我们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62亿元、48.18亿元、54.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3亿元、8.57亿元、9.2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5元、0.96元、1.04元,对应PE为10.6X、6.1X、5.6X,参考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10倍PE,考虑到公司2025年业绩有望大幅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n风险提示:宏观环境出现不利变化;所引用数据来源发布错误数据;公司磷矿石开采进度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2024-05-30 | 海通国际 | 孙小涵 | 增持 | 首次 | 2023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86.14%,小高寨磷矿设计产能提升至200万吨 | 查看详情 |
芭田股份(002170) 2023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86.14%。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2.44亿元,同比增长13.60%,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114.08%,扣非后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186.14%。公司业绩增长主要由于磷矿石产量及收入大幅提高,2023年公司磷矿石产量约51万吨,销售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374.8%。公司2023年拟每10股派发股息1.5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约1.33亿元,股利支付率为51.44%。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环比下降9.92%,同比下降17.28%,归母净利润5275.90万元,环比下降22.73%,同比下降26.57%,扣非后净利润5215.60万元,环比下降31.54%,同比增长9.34%。 小高寨磷矿产能提升至200万吨,带动未来业绩增长。2023年,公司磷矿石设计产能90万吨,产能利用率56.21%。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小高寨磷矿目前处于建设期,已经于2024年3月通过审核,建设规模从90万吨/年增加至200万吨/年,目前公司正在进行200万吨建设的收尾工作,建设过程中每日出产工程矿已经有一定程度增加,下一阶段小高寨磷矿将进入试生产、验收、正式生产阶段。 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公司以贵州优质磷矿资源为原点,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推动高端高价值磷硝化合物系列化发展,拓展建设高纯度磷酸盐、电子级硝酸、净化磷酸等高端化工原料生产项目,并延伸拓展建设磷酸铁、磷酸铁锂高端新能源材料生产项目,将公司主营业务扩展至新能源领域。在磷酸铁产品上,公司已完成产线建设并投产出产品,磷酸铁锂按计划正常推进。在磷酸产品上,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投资建设“硝酸法生产高纯磷酸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5万吨/年高纯磷酸,36万吨/年硝酸,42.60万吨/年硝酸铵钙及副产品,项目计划总投资17.18亿元,建设期为24个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6年净利润分别为4.50、6.03和7.1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1、0.68和0.80元/股。结合可比公司估值,同时考虑到公司磷矿石产能扩张,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24年15倍PE,对应目标价7.65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 ||||||
2023-10-15 | 华西证券 | 周莎 | 增持 | 维持 | 磷矿石开采放量,公司业绩同比大增 | 查看详情 |
芭田股份(002170)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亿元至2.2亿元,同比增长116.60%至164.74%。分季度来看,2023Q1/Q2,公司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2亿元/0.49亿元,同比分别+230.76%/-7.77%,2023Q3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9亿元至0.99亿元,同比增长619.11%至1105.58%。 分析判断: 复合肥价格回落,基础业务发展稳固 公司目前已形成复合肥及磷化工等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主要产品包括新型复合肥、硝酸磷肥、硝酸、磷矿石等。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复合肥设计产能197万吨,产能利用率34.63%,硝酸磷肥设计产能30万吨,产能利用率59.12%。据Wind数据,2022年以来,中国国产三原复合肥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22年受俄乌冲突影响,复合肥价格冲高,于2022Q3达到价格高点,后开始回调,2023Q1/Q2/Q3,复合肥价格分别为3369.15/3202.23/3094.46元/吨,同比分别+5.75%/-7.64%/-11.96%,2023Q2-Q3,复合肥价格同比降幅呈现扩大趋势。供给端,受行业竞争激烈、环保政策趋严和国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减弱等影响,老旧落后产能陆续退出,规模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需求端,2019-2022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持续增加,2022年已达到7161.97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108.73千公顷,经济作物(棉花、油料和糖料)播种面积1412.6千公顷,同比增长2.89%,我们认为一方面,在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粮食种植始终处于重要位置,对肥料需求存在刚性,另一方面,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经济作物种植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不言而喻,据公司公告,经济作物对肥料数量和配比的要求普遍高于粮食作物,利好复合肥需求。公司化肥产品中以新型复合肥为主,顺应化肥行业发展趋势,其目前的产品基本涵盖了大部分国内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施肥需求,化肥业务作为公司的老牌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磷矿石量价齐升,推动公司业绩同比大增 据公司2023年半年报,公司拥有贵州省瓮安县小高寨磷矿探矿权,磷矿平均品位为26.7%,矿石资源量为6392万吨,据公司2023年三季度业绩预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磷矿石销售贡献较多毛利。据公司今年5月投关活动记录表,公司磷矿石原矿2022年度产量约19万吨,2023年一季度产量约17万吨,贡献销售收入6992万元,收入占比8.81%,我们认为随着开采建设进度的加快,磷矿石方面每季度的销售收入有望持续上升。从磷矿石价格来看,据ifind数据,2023Q1/Q2/Q3,磷矿石现货价分别为1074.03/1048.31/903.11元/吨,同比分别+51.51%/+20.76%/-16.35%,一二季度磷矿石价格同比显著增长,叠加公司磷矿石开采放量,为公司贡献了可观的收入,磷矿石价格于三季度同比出现回落。在工艺上,据公司公告,传统磷化工采用硫酸法分解磷酸技术,会产生大量的磷石膏,而磷石膏利用率最高仅38%,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公司采用硝酸的新型磷矿酸解工艺,实现磷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硝酸法磷肥、工业磷酸一铵及联产净化磷酸技术,节约硫资源,不产生磷石膏,环境友好度提高,一方面节省环保支出,提高产品毛利,另一方面减少公司业务开展阻力。 首次切入新能源赛道,未来增长可期 公司2021年开始布局新能源赛道,具体为新能源材料。2021年,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芭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从事生产新能源材料及相关配套工程业务;2021年11月9日,公司与瓮安县人民政府签署框架协议,正式将磷矿绿色资源化生产电池级磷酸铁新材料及配套项目落地于瓮安。贵州芭田磷酸铁一期项目(5万吨)也正式提上日程,之后于2022年6月23日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贵州省新动能产业基金,推动新能源产业建设进度,据公司今年5月投关活动记录表,目前公司5万吨磷酸铁项目已经建设完成,正在根据下游客户需求进行产线调试,2023Q1新能源项目尚未贡献业绩。公司首次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客户对接和产品认证及项目建设尚需时间,我们认为,新能源材料业务未来有望为成为公司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 我们分析:(1)主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带动公司营收增长,但部分产品平均成本上升影响公司毛利率;(2)公司磷矿项目的投产将持续为公司贡献营收和业绩增量;(3)公司新能源板块业务持续推进。基于此,我们将公司2023年营收由36.25亿元上调至36.38亿元,新增预测2024-2025年营收为44.87/55.80亿元;将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由2.53亿元上调至3.01亿元,新增预测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5.18/6.15亿元,将2023年EPS由0.29元上调至0.34元,新增预测2024-2025年EPS为0.58/0.69元,2023年10月13日股价5.37元对应23-25年PE分别为16/9/8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扰动风险。 | ||||||
2023-04-29 | 西南证券 | 黄寅斌 | 买入 | 首次 | 磷化工一体化布局,新能源推动长期潜力 | 查看详情 |
芭田股份(002170)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000-9000万元,同比+176.2%-314.3%,实现扣非净利润3500-6500万元,同比+69.8%-215.2%。EPS0.07-0.10元。 复合肥中枢高位,主营业务高度景气。公司拥有复合肥设计产能197万吨,硝酸磷肥产能30万吨。近年来供应端受行业竞争激烈,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复合肥行业老旧产能陆续退出,需求端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及种植业景气度提升均提振粮食及化肥需求。同时俄乌冲突及能源危机对全球化肥产业冲击巨大,化肥价格中枢上移。根据卓创资讯,2023年一季度国内复合肥均价3477元/吨,同比+3.3%;2022年国内磷酸一铵(农用)均价3321元/吨,同比+6.1%。截至2023年4月14日,复合肥报价3490元/吨,磷酸一铵报价3380元/吨。短期看,一季度传统旺季春耕农需旺盛;长期看,在粮食安全大背景下复合肥价格有望维持高位,带动公司主业盈利中枢上移。 磷矿/磷化工陆续投产,打造业绩增长第二曲线。公司拥有贵州省小高寨磷矿采矿权,储量约7000万吨,平均品位26.7%。磷矿石产能于2020年初开始建设,自2022年6月起开始出售,未来开采量将提升至平均3000-6000吨/天,带来较多的业绩增量。根据卓创资讯,2023年一季度国内磷矿石均价1062元/吨,同比+67.2%,截至2023年4月14日,磷矿石报价1125元/吨。磷化工产品磷酸一铵、磷酸于2022年四季度起销售。在供应端在环保趋严、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三磷整治或将持续,磷矿石产量或持续承压下滑。需求端下游化肥及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均带来持续增量,未来新增的磷矿业务大概率能保证较高盈利水平。同时公司所采用的硝酸法不产生磷石膏,副产品硝酸钙全部转化为另一种深受农民欢迎的全水溶性硝酸铵钙产品,环保及成本优势显著。 切入磷酸铁锂产业链,长线布局新能源赛道。目前公司新能源规划有磷酸铁、磷酸铁锂等产品,其中磷酸铁规划3期共30万吨产能,一期工程5万吨预计于2022年4季度建成投产,目前已经与多家下游客户开始对接和产品送样等工作;磷酸铁锂同步建设有2500吨中试生产线,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同时公司与中科院成立联合实验室,主要围绕磷系新能源材料、企业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规划等方面展开研究,重点放在钠盐合成技术的研发上,为极具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提供核心原材料。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9亿元(+12.3%)、52.3亿元(+87.6%)和68.7亿元(+3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亿元(+37.6%)、6.7亿元(+501.5%)、9.1亿元(+35.8%),EPS分别为0.12元、0.75元、1.02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53倍、9倍、7倍。给予公司2023年11倍PE,对应目标价8.2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受环保政策开工受限风险。 | ||||||
2023-02-07 | 华鑫证券 | 黄寅斌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新能源材料产能逐步投放,磷化工一体化助力成长 | 查看详情 |
芭田股份(002170) 事件 芭田股份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00万元-1.38亿元,同比增长20.07%-70.83%;基本每股收益0.109元-0.1551元。业绩变动主要由于贵州生产基地的生产工艺打通及综合产能的持续释放,产品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复合肥维持高景气,主业盈利中枢上移 芭田股份拥有复合肥设计产能197万吨,硝酸磷肥产能30万吨。近年来供应端受行业竞争激烈,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复合肥行业老旧产能陆续退出,需求端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及种植业景气度提升均提振粮食及化肥需求。同时俄乌冲突及能源危机对全球化肥产业冲击巨大,化肥价格中枢上移。根据卓创资讯,2022年国内复合肥均价3725元/吨,同比+31%;2022年国内磷酸一铵(农用)均价3476元/吨,同比+18%。截至2023年2月3日,复合肥报价3455元/吨,磷酸一铵报价3380元/吨。目前复合肥企业及社会库存维持较低水平,节后春耕农需恢复。长期在粮食安全大背景下复合肥价格有望维持高位,带动公司主业盈利中枢上移。 磷矿/磷化工产能释放,打造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公司拥有贵州省小高寨磷矿采矿权,储量约7000万吨,平均品位26.74%。磷矿石产能于2020年初开始建设,自2022年6月起开始出售,未来开采量将提升至平均3000-6000吨/天,带来较多的业绩增量。根据卓创资讯,2022年国内磷矿石均价899元/吨,同比+81%,截至2023年2月3日,磷矿石报价1043元/吨。供应端在环保趋严、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三磷整治或将持续,磷矿石产能增长承压。需求端下游化肥及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均带来持续增量,未来新增的磷矿/磷化工业务预计保持较高盈利水平。 切入磷酸铁锂产业链,长线布局新能源赛道 目前芭田新能源规划有磷酸铁、磷酸铁锂等产品,其中磷酸铁规划3期共30万吨产能,2022年四季度一期年产5万吨磷酸铁项目在瓮安顺利投产,配套项目中的5万吨高纯磷酸盐也同时投产。同时公司与中科院成立联合实验室,主要围绕磷系新能源材料、企业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规划等方面展开研究,重点放在钠盐合成技术的研发上,目前正在进行六氟磷酸钠(电解液)的实验室小批量生产和测试。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5.4、42.4、55.4亿元,EPS分别为0.15、0.68、0.9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1.9、9.1、6.6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等。 | ||||||
2023-02-03 | 海通国际 | 刘威,庄怀超 | 复合肥行业优势企业,进军新能源赛道促进长期发展 | 查看详情 | ||
芭田股份(002170) 复合肥行业优势企业,产品品类丰富。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国内专业复合肥主要厂商之一,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以健康农业肥为主要产品,涵盖500余个肥料品种,产品线覆盖全国所有经济作物及优质高价值粮食作物,在技术、品牌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居国内前列地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根据肥料制造工艺的不同,公司产品可分为高塔复合肥、冠肥、冷融复合肥、转鼓复合肥和硝酸磷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复合肥设计产能197万吨、硝酸磷肥设计产能30万吨、硝酸铵钙设计产能15万吨、硝酸设计产能27万吨、磷矿石设计产能90万吨。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85亿元,同比增长16.87%;归母净利润8078.57万元,同比增长4.4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379.28万元,同比增长8.87%。 主要产品价格上涨,公司2022年业绩显著提升。受益于复合肥及磷化工行业高景气,公司2022年盈利水平显著提升。根据业绩预告,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700-13800万元,同比上升20.07%-70.83%;扣非后净利润8230万元-12330万元,同比提升11.53%-67.09%;基本每股收益0.1090元/股-0.1551元/股。公司业绩增长主要由于贵州生产基地的生产工艺打通及综合产能的持续释放,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上年大幅提升。同时,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显著上涨,根据卓创资讯,2022年我国复合肥平均价格为3725.08元/吨,同比上升30.92%;磷矿石平均价格为899元/吨,同比上涨80.62%。 磷化工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拥有技术及成本双重优势。公司深入磷化工产业链,以贵州优质磷矿资源为起点,实现“磷矿-磷酸-磷酸铁”一体化布局,充分发挥磷化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磷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技术上,截至2021年,公司共申请专利1088件,其中发明专利728件,在磷矿浮选技术、智能采矿、生物增效等方面新增发明专利申请超过60件,其中公司发明的冷冻法硝酸磷酸工艺副产品为硝酸钙,可用于生产水溶性硝酸铵钙,可以实现不生产磷石膏,具备环保和成本的双重优势。 磷矿石产能不断提升,带动公司业绩增长。公司全资子公司贵州芭田于2020年5月取得贵州省瓮安县小高寨磷矿采矿权,该矿区面积1.1172平方公里,拥有磷矿资源量6392万吨,平均品位26.74%,矿物质营养丰富,富含铁、镁、锌等元素,公司生产规模可达90万吨/年,有效期限20年;截至2022年8月中旬,该磷矿井下矿石传输皮带已经安装完毕,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基于磷化工及新能源行业下游持续高需求,公司预计磷矿业务未来可以为公司带来新利润增长点。 磷酸铁项目不断投产,进军新能源促进长期发展。2021年11月,公司成立子公司芭田新能源,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及相关配套工程业务,正式进军新能源赛道。2022年12月11日,芭田新能源一期项目“年产5万吨磷酸铁”投产,配套项目“5万吨/年高纯磷酸盐”同时投产。此外,芭田新能源新建“5万吨/年磷酸铁”、新建“年产2500吨磷酸铁锂”等项目未来也将逐步投产,届时将提升公司磷酸铁产能,带动公司业绩提升。 投资建议:考虑到新项目不确定性,暂不讨论盈利预测和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宏观经济下行。 | ||||||
2022-12-15 | 华鑫证券 | 黄寅斌 | 买入 | 首次 | 公司深度报告:复合肥巨头实现磷化工一体化,长线布局新能源赛道 | 查看详情 |
芭田股份(002170) 投资要点 中国复合肥行业巨头,主业受益于化肥价格中枢上移 芭田股份是中国复合肥行业里第一家上市公司,拥有植物吃好、人体健康、土壤健康、环保等健康农业用肥和其他肥料共500余个品种,基本涵盖了95%以上的国内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施肥需求。目前拥有复合肥设计产能197万吨,硝酸磷肥产能30万吨。2021年以来复合肥价格一路上行,供应端受行业竞争激烈,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复合肥行业老旧产能陆续退出,需求端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及种植业景气度提升均提振粮食及化肥需求。同时俄乌冲突及能源危机对全球化肥产业冲击巨大,粮食安全大背景下未来肥料价格中枢或维持上移,公司复合肥主业将持续从中受益。 磷矿/磷化工陆续投产,打造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公司拥有贵州省小高寨磷矿采矿权,储量约7000万吨,平均品位26.74%。磷矿石产能于2020年初开始建设,自2022年6月起开始出售,未来开采量将提升至平均3000-6000吨/天,带来较多的业绩增量。磷化工产品磷酸一铵、磷酸预计2022年4季度起销售。供应端在环保趋严、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三磷整治或将持续,磷矿石产量或持续承压下滑。需求端下游化肥及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均带来持续增量,未来新增的磷矿业务大概率能保证较高盈利水平。同时公司所采用的硝酸法不产生磷石膏,副产品硝酸钙全部转化为另一种深受农民欢迎的全水溶性硝酸铵钙产品,环保及成本优势显著。 切入磷酸铁锂产业链,长线布局新能源赛道 目前芭田新能源规划有磷酸铁、磷酸铁锂等产品,其中磷酸铁规划3期共30万吨产能,一期工程5万吨预计于2022年4季度建成投产,目前已经与多家下游客户开始对接和产品送样等工作;磷酸铁锂同步建设有2500吨中试生产线,同样预计于年底建成投产。同时公司与中科院成立联合实验室,主要围绕磷系新能源材料、企业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规划等方面展开研究,重点放在钠盐合成技术的研发上,为极具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提供核心原材料。 依托一体化,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磷化工一体化布局日趋完善。围绕“肥料+磷化工+新能源”三位一体布局公司版图,开拓新的业务及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8.2、42.4、55.4亿元,EPS分别为0.18、0.69、0.9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1.9、8.3、6.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风险;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受环保政策开工受限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