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94.25亿 | 总市值:101.94亿 | ||
流通股本:4.84亿 | 总股本:5.24亿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4-11-01 | 西南证券 | 杜向阳,王彦迪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在研管线持续拓展 | 查看详情 |
我武生物(30035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7.3亿元(+8.4%),归母净利润2.7亿元(+0.8%),扣非归母净利润2.6亿元(+0.3%)。 24Q3粉尘螨滴剂稳健增长。分季度来看,公司2024年Q1/Q2/Q3分别实现收入2.2/2.1/3亿元(+18.1%/+4.9%/+4.7%)。Q3收入环比增长约41%,主要系公司核心产品粉尘螨滴剂在秋季迎来销售旺季,单三季度粉尘螨滴剂实现收入约2.9亿元(+4.3%),预计Q3收入增速边际有所提升。前三季度黄花蒿滴剂实现收入2057万元(+87.5%),公司加大北方市场黄花蒿滴剂推广力度,产品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为2.7/0.5/0.9亿元,占收入比例约为37.1%/7.2%/12%,同比+1.1pp/+1.2pp/+0.4pp。 屋尘螨膜剂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2024年9月,公司公告屋尘螨膜剂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该产品用于尘螨致敏相关的变应性鼻炎,给药方式为舌下含服,具备更好的给药准确性、更优良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公司现有主导产品“粉尘螨滴剂”的升级产品。后续该产品若成功实现获批上市,将有望丰富公司抗尘螨致敏产品组合,更好地满足患者多样化用药需求,加固公司市场主导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3.5亿元、4.3亿元、5亿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36倍、29倍、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患入组不达预期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 ||||||
2024-04-30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张楠 | 增持 | 维持 | 粉尘螨滴剂恢复增长,研发管线渐次丰富 | 查看详情 |
我武生物(30035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48亿元,同比下滑5.34%;归母净利润3.10亿元,同比下滑11.06%;扣非归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下滑5.20%。2024Q1实现营收2.16亿元(+18.08%),归母净利润7721万元(+9.55%),扣非归母净利润7254万元(+6.81%) 核心品种粉尘螨滴剂24Q1恢复增长。2023年粉尘螨滴剂实现收入8.21亿元(-6.60%),占收入比重96.80%,由于医疗反腐造成公司入院有所影响、收入承压,利润表观高增主要在于去年同期研发项目终止造成利润低基数。分季度看,23Q4实现营收1.74亿元(-10.95%),归母净利润4004万元(+85.75%),由于医疗反腐造成公司入院有所影响、收入承压,利润表观高增主要在于去年同期研发项目终止造成利润低基数。24Q1实现营收2.16亿元(+18.08%),归母净利润7721万元(+9.55%),24Q1公司积极开展院内销售工作,收入增长可观。由于公司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绝对值依然增长,导致利润增速慢于收入增速。 期间费率增长明显,研发投入持续。2023年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95.26%(-0.13pp),持续保持高毛利水平。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3.23亿元(+3.64%),销售费率38.10%(+3.30pp)。管理费用6211万元(+29.88%),管理费率7.32%(+1.99pp)。研发费用1.12亿元(+5.83%),研发费率13.23%(+1.40pp),研发继续保持增长。财务费率-3.48%(-0.77pp)。 夯实舌下脱敏龙头地位,积极拓展干细胞/天然药物研发项目。1)舌下脱敏:目前粉尘螨滴剂和黄蒿花粉滴剂均为公司独家品种,其中黄花蒿粉2021.2上市,有望打开北方市场,与公司核心品种粉尘螨滴剂互为补充,进一步开拓过敏治疗市场。同时黄花蒿粉拓展儿童群体、黄花蒿粉点刺液产品上市,进一步夯实舌下脱敏龙头地位。2)干细胞/天然药物:子公司我武干细胞持续开展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开发,完成了自研完全培养基、分化培养基(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开发;子公司我武翼方持续开展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究开发,集中对几个重点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成药性评价工作,确定若干具有体内药效的化合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司23年业绩及未来业务规划,我们调整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9.86、11.49、13.39亿元(24-25年调整前值为10.76、12.39亿元),同比增长16.21%、16.60%、16.51%;归母净利润为3.37、3.87、4.44亿元(24-25年调整前值为4.17、4.81亿元),同比增长8.59%、14.91%、14.61%。国内过敏性疾病患病人群多、脱敏市场空间大,公司是国内市占率超过80%的龙头企业,大品种黄花蒿粉滴剂21年获批上市、有望逐步上量,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粉尘螨滴剂学术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黄花蒿粉滴剂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药品招标降价的风险;粉尘螨滴剂竞争加剧的风险。 | ||||||
2024-04-29 | 西南证券 | 杜向阳,王彦迪 | 买入 | 维持 | 一季度收入提速 | 查看详情 |
我武生物(30035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收入8.5亿元(-5.3%),归母净利润3.1亿元(-11.1%),扣非归母净利润3亿元(-5.2%);2024Q1实现收入2.2亿元(+18.1%),归母净利润0.8亿元(+9.6%),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元(+6.8%)。 24Q1迎来收入增长拐点。分季度看,公司2023年Q1-Q4分别实现收入1.8/2/2.9/1.7亿元(-7.3%/+6.2%/-7.6%/-11%),2023年公司粉尘螨滴剂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同比下降6.6%。期间销售量约953万支,同比下降5.8%,黄花蒿滴剂实现收入1531万元,同比增长84.3%,期间销量约5.7万支,同比增长87.7%。公司新品黄花蒿滴剂处于市场导入期,2023年销量快速增长。全年点刺诊断试剂盒实现收入442万元,同比下降6%。2024年一季度,粉尘螨滴剂实现收入2.1亿元(+15.9%),黄花蒿滴剂实现收入648万元(+144%)。一季度收入增速提升显著。 多款点刺产品陆续获批。2023年5月,由公司提交注册的“黄花蒿花粉变应原皮肤点刺液”、“白桦花粉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葎草花粉变应原皮肤点刺液”3项点刺液品种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这3项点刺液品种与公司之前上市的“粉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与“屋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产品互为补充,可以满足更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检测需求。此外,2023年8月,公司研发的“悬铃木花粉点刺液”、“德国小蠊点刺液”、“猫毛皮屑点刺液”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亿元、4.8亿元、5.9亿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33倍、26倍、21倍。我们选取了行业中与我武生物主营产品、商业模式、竞争格局相近的三家公司,2024年三家公司平均PE为37倍。我武生物系我国脱敏药物龙头,给予公司2024年40倍PE,对应目标价为28.8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患入组或不达预期,产品研发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 ||||||
2024-03-08 | 德邦证券 | 陈铁林 | 买入 | 维持 | 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方案,看好脱敏治疗龙头价值回归 | 查看详情 |
我武生物(30035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对研发投入及规划、利润分配和稳定投资信心等多方面措施做出说明,彰显公司对长期发展信心。 公司坐拥脱敏治疗蓝海赛道,竞争格局优成长性强。根据《Allergy》数据显示我国AR患病率为17.6%,患病人数约2.4亿人,脱敏治疗潜在市场巨大,公司为国内脱敏治疗绝对龙头,竞争格局良好,公司两款核心脱敏治疗产品“尘螨+黄花蒿”滴剂有望带动公司业绩高速成长。 公司重视投资回报,充分给予投资者信心。自上市以来,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均大于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0%,回报全体股东,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已超7亿元,相当于首发募集资金约3倍,未来公司承诺将打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此外,公司于2023年8月发布《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承诺不减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即自2023年8月24日起六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份,表明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及对公司价值充满信心。 研发持续推进,聚焦主业完善“对因+对症”完备过敏性疾病诊疗解决方案。公司研发取得多项进展,相关项目聚焦脱敏治疗产品及过敏诊断产品,公司不断完善“对因+对症”、“诊断+治疗”的过敏性疾病诊疗解决方案,持续夯实公司国民诊疗赛道产品矩阵。2023年8月,公司“悬铃木花粉点刺液”、“德国小蠊点刺液”、“猫毛皮屑点刺液”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得正式受理,将来有望与已上市产品形成点刺产品组合,满足过敏诊断需求。2023年9月,公司研发的“烟曲霉点刺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了I期临床首例受试者入组,正式开启I期临床实验进程。同时,2023年9月,公司研发的“皮炎诊断贴剂01贴”完成了I期临床实验,并取得了I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4.0/5.1亿元,对应PE分别为40/32/25倍,考虑到公司是国内脱敏治疗龙头企业,未来几年粉尘螨滴剂和黄花蒿滴剂仍将处于快速放量阶段,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的风险。 | ||||||
2023-10-27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张楠 | 增持 | 维持 | 粉尘螨积极入院,期待Q4恢复 | 查看详情 |
我武生物(300357)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10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4亿元,同比下滑3.77%;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下滑17.44%;扣非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滑10.29%。 核心品种粉尘螨滴剂积极做好入院工作。分季度看,23Q3实现营收2.88亿元(-7.64%),归母净利润1.22亿元(-16.83%),23Q3公司积极开展院内销售工作,但面临院内复杂环境,收入仍有承压,由于公司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绝对值依然增长,导致利润有下滑更加明显。 销售费率有所下滑,研发投入持续。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95.40%(-0.22pp),持续保持高毛利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2.43亿元(+6.42%),销售费率36.01%(+3.45pp)。管理费用4063万元(+17.02%),管理费率6.03%(+1.07pp)。研发费用0.78亿元(+2.85%),研发费率11.65%(+0.75pp),研发继续保持增长。财务费率-3.27%(-0.74pp)。 夯实舌下脱敏龙头地位,积极拓展干细胞/天然药物研发项目。1)舌下脱敏:目前粉尘螨滴剂和黄蒿花粉滴剂均为公司独家品种,其中黄花蒿粉2021.2上市,有望打开北方市场,与公司核心品种粉尘螨滴剂互为补充,进一步开拓过敏治疗市场。同时黄花蒿粉拓展儿童群体、黄花蒿粉点刺液产品上市,进一步夯实舌下脱敏龙头地位。2)干细胞/天然药物:子公司我武干细胞持续开展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开发,完成了自研完全培养基、分化培养基(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开发;子公司我武翼方持续开展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究开发,集中对几个重点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成药性评价工作,确定若干具有体内药效的化合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9.35、10.76、12.39亿元,同比增长4.36%、15.09%、15.11%;归母净利润为3.60、4.17、4.81亿元,同比增长3.15%、 15.88%、15.37%。国内过敏性疾病患病人群多、脱敏市场空间大,公司是国内市占率超过80%的龙头企业,大品种黄花蒿粉滴剂21年获批上市、有望逐步上量,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粉尘螨滴剂学术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黄花蒿粉滴剂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药品招标降价的风险;粉尘螨滴剂竞争加剧的风险。 | ||||||
2023-09-04 | 西南证券 | 杜向阳 | 买入 | 维持 | 半年报点评 | 查看详情 |
我武生物(30035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3H1实现收入3.9亿元(-0.7%),归母净利润1.5亿元(-17.9%),扣非归母净利润1.4亿元(-7.5%)。 二季度收入增速有所恢复。分季度来看,Q1/Q2分别实现收入1.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6.2%,归母净利润7048/781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3.2%/-12.6%,扣非归母净利润6792/745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1.5%/-3.6%。上半年公司粉尘螨滴剂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5%。23H1公司销售毛利率95%,同比下降0.8pp。上半年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8.1%/12.8%/6.8%,同比增长3.5pp/1/1.5pp,预计销售费用率提升主要系23H1学术推广及销售差旅较活跃所致。 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获批儿童适应症。2023年5月,公司公告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获批扩展儿童适应症人群。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是一种变应原提取物,适应症扩展后,该产品可用于经过敏原检测为黄花蒿/艾蒿花粉过敏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或伴有结膜炎)的4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患者。预计扩展儿童适应症有望推动该产品加速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4.6亿元、5.9亿元、7.2亿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36倍、28倍、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患入组或不达预期,产品研发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 ||||||
2023-08-30 | 国元证券 | 马云涛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半年报点评:二季度业务回温,期待下半年成长加速 | 查看详情 |
我武生物(300357)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6 亿元/1.49 亿元/1.42 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 0.67%/17.93%/7.50%,EPS 为 0.28 元/股。 公司业务二季度环比上升,有望引领全年业务回升 按 季度来看,公司 23Q2 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3/0.78 亿元,环比实现增长 10.93%/10.85%, 下半年有望保持增速,拉升全年业务成长。23H1 公司毛利率 94.96%,较上年同期下降 0.79pct, 依旧保持高毛利水平。公司主导产品粉尘螨滴剂上半年实现营收 3.76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97.38%,收入占比较大,期待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 2021 年 1 月获得药品注册证书)规模化销售,以及新产品进入市场推广后,增加公司收入以及降低公司营收产品集中的风险。 费用端, 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 财 务 费 用 / 研 发 投 入 分 别 为 1.47/0.26/-0.14/0.54 亿 元 , 同 比9.48%/28.36%/-19.77%/0.30%。 持续研发投入, 丰富产品条线 公司保持研发投入与进度。 2023 年 5 月,国家药监局批准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增加儿童适应症,适用于 4 岁及以上儿童和成年患者,扩大适应症人群,提升产品竞争力。除此之外,公司多个研发产品上半年获得进展,如黄花蒿花粉、白桦花粉葎草花粉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豚草花粉点刺液获得 III 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等,皆助于丰富公司产品线,提升市场竞争力。 公司干细胞领域研究开发继续深入, 行业政策端,国家颁布系列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利于干细胞产业的标准化发展。公司投入及研发方面,公司上半年向上海干细胞增资 3.14 亿元,为其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技术层面核心技术不断累积,发展前景广阔。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研发项目进展顺利,新项目继续拓展公司产品线,期待新产品规模化销售后推进公司业务成长。上半年公司业务承压, 院端拓展放缓, 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0.59、 12.58 和 15.05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4、 5.15 和 6.38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79、 0.98 和1.22 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39、 31 和 2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主导产品较为集中风险,新药开发风险 | ||||||
2023-08-27 | 华西证券 | 崔文亮,程仲瑶 | 增持 | 维持 | 业绩阶段承压,静待下半年放量 | 查看详情 |
我武生物(300357) 事件概述 公司23H1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yoy-0.67%),归母净利润1.49亿元(yoy-17.9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2亿元(yoy-7.5%);Q2单季度实现营收2.03亿元(yoy+6.19%),归母净利润0.78亿元(yoy-12.56%);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元(-3.55%)。2023Q1经历业绩的短暂冲击后,随着线下相关门诊的有序恢复,2023Q2公司经营情况逐步好转。 23H1年毛利率95.0%(-0.8pct),持续保持高毛利水平,归母净利率38.5%(-8.1pct),系公司各项费用率有所上升;销售费用率38.1%(+3.5pct),研发费用率12.8%(+0.3pct),管理费用率6.8%(+1.5pct),财务费用率-3.7%(-0.6pct)。 业务逐季改善,期待下半年恢复增长 23H1公司粉尘螨滴剂收入3.76亿元(yoy-1.52%),毛利率95.42%(-0.45pct);占收入比重97.38%。23H1公司华南区域贡献收入1.19亿元(yoy-3.32%),华东地区贡献收入1.33亿元(yoy+0.25%),华中地区收入0.72亿元(yoy+5.8%)。随着疫情因素影响消退,门诊开展逐步恢复正常,预计患者积压需求有望逐步释放,看好公司下半年恢复性增长。 23H1公司研发投入0.54亿元,占比总营收14.0%,其中干细胞研发投入0.28亿元,天然药物研发投入0.06亿元;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于5月获批儿童适应症,有望提振黄花蒿滴剂的销售。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2023年半年度业绩承压,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9.8、11.9、14.1亿元(原值为11.0/13.4/16.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0%、21%、19%;归母净利润为4.0、4.9、5.9亿元(原值为4.6、5.7/7.0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4%、24%、20%,,EPS分别为0.76、0.94和1.13元,对应2023年8月25日收盘价31.44元/股,PE为41/36/28X。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主力品种增速放缓风险:产品招标降价风险;新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 ||||||
2023-08-27 | 信达证券 | 唐爱金,阮帅 | 买入 | 维持 | 上半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复苏较弱,期待黄花蒿粉滴剂放量 | 查看详情 |
我武生物(300357) 事件:2023年8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0.67%,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滑17.9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下滑7.5%。 点评: 2023H1业绩受经济形势影响有所波动。2023年Q2公司实现收入2.03亿元(6.19%),归母净利润0.78亿元(-12.56%),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元(-3.55%)。2023上半年业绩有所波动,主要受经济环境影响。2023H1粉尘螨滴剂收入3.76亿元(-1.52%),毛利率为95.42%(同比-0.45pct)。 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2023H1公司毛利率为94.96%(同比-0.79pct),净利率为36.69%(同比-8.63pct),2023Q2公司毛利率为95.15%(同比-0.5pct),净利率为36.77%(同比-8.85pct)。2023H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8.13%、6.79%、-3.66%,同比+3.54pct、+1.54pct、-0.63pct,销售费用率提升幅度较大,主要是上半年线下销售活动活跃。 干细胞研发投入维持增长。2023H1公司研发投入0.5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干细胞研发投入0.28亿元(+20%),天然药物研发投入629万元(+16%)。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收入11.29、14.45、18.79亿元,同比增长26%、28%、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8、5.72、7.47亿元,同比增长28.6%、27.6%、30.4%,对应PE分别为36.71、28.76、22.05倍,考虑公司粉尘螨滴剂处于放量期,黄花蒿粉滴剂处于学术推广阶段,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主导产品较为集中的风险、招标降价风险、流感反复影响。 | ||||||
2023-08-27 | 东吴证券 | 朱国广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经营逐步好转 | 查看详情 |
我武生物(300357) 投资要点 业绩分析:1H23,公司收入3.9亿元(-0.7%,同比,下同),尘螨滴剂3.8亿元(-1.5%);归母净利润1.5亿元(-17.9%);扣非归母净利润1.4亿元(-7.5%);2Q23,收入2.0亿元(+6.2%),在经历了2023年一季度公司经营业绩的短暂冲击后,随着线下相关门诊的有序恢复,2023年二季度公司经营情况逐步好转。2Q23,归母净利润0.8亿元(-12.6%),销售费用率38.2%(+2.9pct),管理费用率6.6%(+1.6pct),研发费用率12.4%(+1.0pct),毛利率95.1%(-0.5pct),净利率36.8%(-8.9pct)。 研发方面:1H23,公司研发投入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0%,其中干细胞研发投入0.3亿元,天然药物研发投入628万元。截止2022年中报,公司获准上市药品包括粉尘螨滴剂、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粉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屋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黄花蒿花粉变应原皮肤点刺液”、“白桦花粉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葎草花粉变应原皮肤点刺液”。2023年5月,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公司申报的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增加儿童适应症,扩展儿童适应症人群的药品补充申请获得批准,扩大了本品的适应症适用人群,有望提升本品市场竞争力。 行业情况:国内获批上市销售的舌下含服变应原脱敏制剂仅有公司生产的“粉尘螨滴剂”与“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公司竞争能力在国内继续保持该领域前列水平。舌下脱敏治疗作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方式,得到了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的推荐,为此WAO曾于2009年及2013年两次发表意见书。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天津)明确提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为变应性鼻炎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中国过敏性哮喘诊疗指南》(2019年,第一版)也推荐将舌下脱敏治疗作为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方式。2022年发布的《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中再次明确强调将舌下脱敏治疗作为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方案。 投资建议:由于产品销售恢复不及预期及医疗反腐影响,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由4.4/5.5/6.8亿元,下调为3.9/4.8/5.8亿元,对应增速为12/22/22%,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42/35/28倍,由于:1)脱敏市场空间大、格局好;2)“尘螨+黄花蒿”滴剂双核驱动;3)销售渠道布局全面、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放量不及预期、医疗反腐、竞争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