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 天风证券 | 孙潇雅,鲍荣富,张童童,王雯 | 买入 | 首次 | 战略资源业务高增中,锂电业务有望迎拐点 | 查看详情 |
道氏技术(300409)
基本情况:从单一陶瓷业务转型为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多业务平台型公司
公司以陶瓷材料起家,逐步转型为锂电材料和碳材料产业链的新材料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公司创立于2007年,于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有陶瓷材料、锂电材料、碳材料和战略资源四个版块。截至2024年8月,公司实控人为荣继华,持股21.21%,股权结构稳定。
公司24H1经营业绩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铜钴和减值拖累减少。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35亿元,同比增长23.9%;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346%。公司24H1毛利率17.29%,YOY+4.2pct,净利率为3.47%,实现扭亏。24H1公司铜钴等战略资源毛利占比达57%,成为公司业绩增量的主要贡献。
看点:前驱体受益海外高盈利,碳材料进入利润回升期,铜产能继续释放前驱体大客户系海外POSCO,高盈利的同时近两年维持高速量增。公司国内稳定优质客户,海外率先进入POSCO等国际知名客户供应链,以提升海外市占率。2023公司海外营收为43.15亿元,毛利率达20.69%,均高于国内。2024H1公司三元前驱体出口超过1.8万吨,同比增长137%。
碳材料进入利润率回升周期,后续看新客户/新产品放量。24H1公司碳材料营收为3.3亿元,同增12%;毛利率为16.86%,同增5.5pct,将通过精细化经营和持续产品迭代继续推动利润率回升。同时公司稳定客户核心供应商地位,稳步推进产能建设,已形成“青岛+江门(古井和恩平)+龙南”三大导电剂生产基地,共6.5万吨浆料产能。
公司积极布局战略资源业务,铜钴产能已进入释放周期。公司在刚果(金)部署了钴和铜资源开发基地,并在印尼建设了镍资源开发基地。截至2023年,公司刚果(金)基地已形成年产3.8万吨阴极铜和0.3万吨钴中间品金属量的总产能。目前,MMT和MJM正在进行技改扩产,到2024年,MJM的阴极铜年产能将提升至1.5万吨,MMT的年产能将达到4.5-5万吨,刚果(金)基地总产能预计将达到6-6.5万吨。到2025年,MMT年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5-6万吨,届时刚果(金)基地的阴极铜总产能将达7-7.5万吨。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分别实现收入90、110、128亿元,YOY+23%、23%、16%,实现归母净利润2.8、6.0、7.6亿元。
根据公司主营业务情况,我们选取了中伟股份、华友钴业、天奈科技、寒锐钴业、格林美、国瓷材料作为可比公司,根据wind一致预期,可比公司25年平均估值水平在18X,给予公司25年15XPE,目标价15.4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海外客户进展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消化不及预期、股价波动较大风险、收到监管函、警示函风险 |
2022-06-10 | 华鑫证券 | 尹斌,黎江涛 | 买入 | 首次 | 动态点评:提速产能与客户布局,打造锂电材料平台 | 查看详情 |
道氏技术(300409)
事件
道氏技术近期公告:1)拟引入比亚迪等战略股东,并对格瑞芬进行增资;2)公司与芜湖经开区签订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投资项目。
投资要点
引入比亚迪战投,碳材料布局再下一城
公司2016年收购青岛昊鑫,进入锂电导电剂领域,核心产品包括石墨烯导电剂与碳纳米管导电剂,2021年公司碳材料出货约1.4万吨/yoy+122%,实现收入5.7亿元/yoy+253%,毛利率25.4%。市场竞争力方面,公司2021年碳纳米管导电剂市占率约15%,处于行业前列。产能方面,公司2021年底导电剂浆料2.5万吨,江门基地2022年新增1.5万吨导电剂浆料产能,当前1000吨粉体产能已满产,粉体自供率不足,下半年伴随新产能投放,粉体将实现全部自供。此外,公司在兰州基地规划5000吨粉体+3万吨碳纳米管浆料。
此次引入比亚迪战投,比亚迪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汽车领先品牌,进一步深度绑定大客户,并积极开拓宁德、中航、亿纬等优质客户,中长期产能消化有望得到保障。此外,设立员工持股平台,留住碳材料板块核心人才,长期治理理顺。
加码前驱体产能,布局负极扩张能力边界
公司2021年锂电材料实现收入37.8亿元/yoy+104%,毛利率约21.9%,广东佳纳能源2021年实现净利润4.73亿元。公司加码三元前驱体产能布局,英德基地产能4.4万吨,龙南基地规划10万吨,其中一期5万吨预计2022年8月投产,芜湖基地规划10万吨,其中一期5万吨。整体而言,公司钴资源实现自供,在印尼布局2万吨高冰镍项目,加速一体化布局,未来竞争力有望提升。
此外,公司在兰州基地一期布局7万吨石墨负极材料,含10万吨石墨化加工,计划投资约19亿元。兰州二期公司拟建设5万吨硅碳负极材料,其中含5万吨石墨化加工产能。
公司2021年资本开支达7.7亿元,2022Q1达约3亿元,资本开支明显提速。公司不断加码三元前驱体产能扩张,积极布局负极材料,扩张能力边界。
优化治理,有望步入中长期向上成长通道
公司通过重新梳理产业布局,优化治理结构,以格瑞芬及芜湖佳纳分别为碳材料平台及锂电材料平台,整合相关资产,并分别在两大平台设立员工持股,留住优秀人才。2022Q1公司实现收入18.55亿元/yoy+74%,实现归母净利润1.71亿元/yoy+1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6亿元/yoy+136%,对应毛利率为21.23%,净利率为9.33%,业绩表现抢眼。
综合来看,公司不断优化治理结构,理顺长期发展逻辑,积极加码三元前驱体一体化布局及产能扩张,并引入战投强化碳纳米管业务未来成长预期。此外,公司积极扩张能力边界,布局硅碳等负极材料及石墨化产能,不断向锂电材料平台迈进。
盈利预测
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8.6/10.8亿元,eps为1.16/1.49/1.86元,对应PE分别为19/15/12倍。公司优化治理,以导电剂+三元前驱体为核心,加码产能布局,积极开拓客户,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 |
2022-06-07 | 国金证券 | 陈传红 | | | 【国金电车】道氏技术首次覆盖报告 | 查看详情 |
道氏技术(300409)
陶瓷材料龙头,手握锂电核心资产。公司传统主营业务为陶瓷墨水、釉面材料等陶瓷材料,是国内龙头陶瓷材料企业,营收规模&技术研发行业领先。公司于2016年收购青岛吴鑫、2017年收购佳纳能源进入锂电新材料赛道,形成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三大业务板块布局。
传统陶瓷材料:龙头地位稳固,市占率有望提升。近年来下游瓷砖已逐步进入存量期但对材料品质要求不断提升,随着产能持续出清,有望推动陶瓷材料行业集中度提升。
治理理顺聚焦核心业务,新材料有望换挡加速。公司在早期进行了多元化布局,氢能&云母提锂已开始逐步剥离,开始聚焦碳材料和三元前驱体,对导电剂&三元前驱体进行组织架构上的多方面梳理,产能扩张和战略布局提速。
1)碳材料:碳管持续渗透,公司份额有望提升。硅基&快充超势下,碳管有望持续渗透,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碳管浆料需求有望达57万吨。公司子公司青岛吴鑫以石墨烯起家,2016年开始切入碳纳米管,技术方面已开发至第五代单壁碳管,2021年,公司将碳材料整合至格瑞芬平台完善一体化布局,公司现有粉体年产能1000吨,Q3有望达2000吨,兰州规划5000吨,同时战略布局石墨&硅负极材料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2)前驱体:高镍化大势所超,公司加速一体化布局&产能释放。前驱体是三元材料关键原材料,具备钻、镍上游一体化延伸的企业将构筑显著成本优势。产能:公司设立5年规划,目标2025年产能50万吨,每年平均投产10万吨产能,达产后将路身行业一线。一体化:引入地方战投提供资金端支持,公司在钻一体化上已有深厚的产业链基础,印尼加码镍资源布局成本端有望进一步优化。
投资建议:预计22-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6.5、131.4、168.8亿元,对应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4、12.2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3、13.6、10.5倍。 |
2022-03-15 | 东方财富证券 | 周旭辉 | 增持 | 首次 | 深度研究:聚焦新能源,扩产新材料 | 查看详情 |
道氏技术(300409)
【 投资要点】
公司成立于2007年,成立初期主要从事釉面材料业务,是中国建筑陶瓷材料第一股。 目前公司逐步形成“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三大主营业务,碳材料主要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型导电剂,锂电材料主要为钴盐及三元前驱体。伴随动力电池需求爆发,公司新能源相关业务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碳材料是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重心,加速扩产完成“粉体-浆料”一体化布局。 碳纳米管作为新型导电剂,具备良好的力学、电学、热学性能,可显著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及能量密度。近年随着碳纳米管生产技术的成熟,正加速对传统导电剂的替代,预计2021-2025年碳纳米管复合增速可以达到58%。公司是早期实现石墨烯导电剂量产企业之一,掌握了完整的碳纳米管导电剂材料生产技术。 2020年以来,公司理顺思路将碳材料板块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心之一。公司碳纳米管浆料生产技术行业内领先,但早期粉体主要以外购为主,未来公司在扩张浆料产能的同时将加速粉体产能的建设,实现粉体自供。
公司持续完善上游镍、钴资源布局,为前驱体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三元前驱体是制备三元正极重要原材料,其形貌、粒径、粒径分布等指标直接决定电池的性能,具有定制化程度高、开发壁垒高的特点,成本及客户卡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成本方面,公司已经形成从原材料采购、湿法冶炼、镍钴盐到前驱体制备的一体化布局,伴随规模化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客户方面,公司凭借深厚的产品及技术积累,客户资源遍布国内一线正极企业,伴随着公司客户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前驱体出货有望快速放量,跻身行业一线。
公司陶瓷材料为行业龙头, 2021年实现逆势增长。 公司是陶瓷的材料龙头企业,公司和下游行业TOP20客户均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公司下游为建材企业,和房地产行业高度相关。 2021年在房地产行业承压的背景下,公司产品销量实现逆势增长,市占率大幅提升,充分体现行业竞争力。 2021年上半年公司陶瓷材料销量6.3亿元,同比107.05%。
【投资建议】
公司实现了从陶瓷无机材料到锂电核心材料企业的重大转型,基
本面实现的根本的转变,将迎来锂电材料大发展的巨大机遇, 充分享受全球碳中和带来的行业增长红利。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1.5/73.0/110.7 亿元,归母净利润 5.6/7.5/10.5 亿元。2021-2023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97/1.29/1.82 元,对应 PE 分别为23/18/12 倍,谨慎看好,给予“增持”评级。
1、关键假设
1) 碳纳米管 2022-2025 年复合增速超过 50%: 我们预测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以达到 2303 万辆,复合增速为 26%,对应动力电池需求 1599GWh,结合消费及储能电池, 2025 年电池需求可以达到 1838GWh。三元高镍化、铁锂渗透率提升、硅基负极加速应用等技术趋势,以及 CNT 碳管自身的性能进步与成本下降,都将带来 CNT 渗透率的提升。 2025 年 CNT 在动力和储能、消费、硅碳负极领域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 88%、38%、 90%,对应 2025 年 CNT 浆料 94 万吨,市场空间 345 亿元,复合增幅超过 50%;
2)公司碳材料业务:考虑到公司碳纳米管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结合公司目前的产能计划,我们认为公司 2021-2023 年营收增速有望达到 154%、 159%、 69%;另外,公司前期碳纳米管导电剂采用外购粉体的形式,伴随公司自建粉体产能在 2022 年达产, 毛利率将得到改善,我们预计 2021、 2022、 2023 年公司毛利率将分别达到 33%、 36%、 38%。
3) 公司前驱体业务: 考虑到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公司前驱体业务产能快速扩展, 规划到 2022 年、2023 年底产能分别达到 15 万吨、 25 万吨。我们预测公司营收将高速增长, 复合增速达到 58%;另外, 2021年公司上游镍、钴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公司前驱体产品享有一定的库存收益, 将出现阶段性高点,我们预测 2021 年锂电材料毛利率达到 23%。而随着 2022、 2023 年大宗品价格的回落,公司毛利率也稳步回落,分别为 19%、 18%。
2、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指出在于:
1)分析了三元前驱体行业竞争要素,我们认为前驱体行业相对定制化、进入壁垒高、客户粘性强,客户卡位是前驱体企业竞争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前驱体生产成本占绝大头,我们判断未来成本将成为前驱体企业竞争重要因素,而取得成本手段在于上游一体化布局。
2)本文对动力电池行业目前主要技术进步方向进行分析,并阐述了碳纳米管在高镍正极及硅碳负极等材料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对碳纳米管需求做出详细拆分。
3 、潜在催化
特斯拉 4680 电池硅碳负极掺杂量进一步提升,碳纳米管在负极领域的应用将显著提速。国产企业正在加速单壁管的开发与工业化生产,在单壁管领域的应用有望实现国产替代。比亚迪是国内最早应用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的企业,伴随整车销售爆发式增长,电池产量持续增加,也将加速碳纳米管在动力电池领域对于传统导电剂的替代。
【风险提示】
根据公司碳纳米管产能规划,我们预测公司碳纳米管 2021-2023 年销量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130%,但存在公司碳管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下游看客户认证情况不及预期的风险;
根据公司前驱体产能规划,我们预测公司前驱体业务 2022、 2023 年销量实现翻倍增长,但存在前驱体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
前驱体价格收到镍、钴等资源品的影响,目前行业镍价处于高位,我们假设公司前驱体价格会伴随镍价稳步回落,但存在镍价下跌超预期影响公司库存收益的风险。 |
2022-03-11 | 国金证券 | 陈传红 | 买入 | 首次 | 治理理顺,CNT和三元前驱体业务迎爆发 | 查看详情 |
道氏技术(300409)
投资逻辑
锂电材料:治理理顺聚焦核心业务,新材料有望换挡加速。 公司在早期进行了多元化布局,如布局导电剂、三元正极、氢能、云母提锂等产业, 氢能&云母提锂已开始逐步剥离,开始聚焦导电剂和三元前驱体。 对导电剂&三元前驱体进行组织架构上的多方面梳理,产能扩张和战略布局提速。
1) 导电剂:碳管全球渗透,公司加速追赶。 硅基&快充趋势下,碳管加速渗透,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碳管浆料需求有望超 47 万吨。公司子公司以石墨烯&碳管(早期以外购为主)复合产品打入比亚迪等供应链。技术方面已开发至第五代单壁碳管, 2021 年底新增 750 吨粉体产能。 2021 年公司以股权激励绑定导电剂核心人物王昆明,将碳材料整合至格瑞芬平台,进一步完善导电剂产业链布局。
2) 前驱体:产能释放加速,一体化持续深化。产能: 公司设立 5 年规划,目标 2025 年产能 50 万吨,每年平均投产 10 万吨产能,达产后将跻身行业一线。 一体化: 引入地方战投提供资金端支持,公司在钴一体化上已有深厚的产业链基础,持续加码一体化布局上游镍、钴资源,成本端有望进一步优化。
传统陶瓷材料:龙头地位稳固,市占率有望提升。 近年来下游瓷砖已逐步进入存量期但对材料品质要求不断提升,随着产能持续出清,有望推动陶瓷材料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是陶瓷材料行业龙头,份额有望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净利润为 5.55、 7.41、 9.48 亿元,对应 EPS 为0.96、 1.28、 1.64 元,对应 PE 为 23.70、 17.8、 13.9 倍。 我们采用 PE 估值法, 给予公司 2022 年整体 35 倍估值,目标价 44.8 元, 首次覆盖,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