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77.79亿 | 总市值:77.79亿 | ||
流通股本:2.45亿 | 总股本:2.45亿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4-11-02 | 民生证券 | 吕伟,白青瑞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重大合同陆续落地,有望打开全新增长极 | 查看详情 |
能科科技(603859)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36亿元,同比下滑4.48%;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滑28.89%。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33亿元,同比下滑5.70%;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下滑61.05%。 今年以来,公司披露数个重大经营性合同签约情况,切入AI等高景气赛道,单季度收入同比降幅逐步收窄: 1)2024年10月21日,公司披露公司于2024年10月21日收到全资子公司北京能科瑞元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与某集团公司下属某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的“大模型场景化应用合同”,合同总金额:人民币14,531.05万元(含税)。 2)2024年4月30日,公司披露公司于2024年4月29日收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能传电气有限公司与某股份有限公司(限于保密义务,不披露其全称)签订的“变频器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人民币18,626万元(含税)。 3)2024年3月23日,公司披露公司收到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能科瑞元数字技术有限公与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限于保密义务,不披露其全称)签订的“AI大模型、软件工具链及私有云建设项目”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人民币124,213,000元(含税)。 在多个重大合同催化下,公司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速由2024Q2的-29.04%,回升至2024Q3的-5.70%,降幅逐步收窄。 AI与变频器业务或成为公司全新增长极。 AI业务:相关合同签订标志着公司AI算力底座及AI行业应用业务得到稳步推进,并不断在行业标杆客户中深入拓展,有利于提升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并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公司通过打造AI算力底座及AI行业应用业务的样板工程,不断探索AI时代制造业发展新机遇,以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实现工业软件+生成式AI的行业数字化建设解决方案。 变频器:公司该类产品已实现进口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并在核电、矿山、冶金、能源化工等相关关键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国内国外市场不断拓展,在手订单充足,产品竞争优势显著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陆续签订AI、变频器等重大合同切入相关高景气赛道,或打开公司全新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16.20、19.14、23.03亿元,EPS分别为0.94、1.19、1.60元,2024年11月1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4、19、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2024-05-08 | 太平洋 | 曹佩,王景宜 | 买入 | 调高 | 自研产品加速落地,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 查看详情 |
能科科技(603859)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14.1%,归母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10.71%。扣非后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11.5%。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亿元,同比+30.37%,归母净利润为5571.83万元,同比+30.22%,扣非后净利润为5389.41万元,同比+30%。 工业工程及工业电气业务实现突破,自研产品持续落地。分业务看:1)云产品与服务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长109.23%,主要源于央企重工、汽车及轨道交通、半导体电子等行业客户对于自主可控和业务上云的需求,公司“乐世界”产品得到了行业客户的普遍认可。2)工业工程及工业电气产品与服务实现收入4.28亿元,同比+180%,主要是由于公司80MVA级超大容量LNG电驱高压变频器实现高端装备首台套突破,在核电、矿山,冶金、能源化工等领域形成对进口设备的国产化替代。3)新增AI算力底座及AI行业应用业务,实现收入2013.31万元。公司将“乐世界”及服务与AI算力底座、大模型、软件研发工具链深度融合,探索AI+工业软件应用落地。得益于公司自研产品持续落地,2023年毛利率为50.23%,同比提升6.17pct。 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费用及现金流管理成效显著。公司持续优化内部组织架构,整体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2023年销售/管理费用分别为6%/6.54%,分别同比下降了0.23/1.5pct;人均收入99.16万元、人均利润15.44万元,分别同比上升5.5%、2.34%。同时,公司压缩非刚性支出,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2023年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15亿元,同比增长183.86%。 24Q1收入高增长,毛利率大幅提升。24Q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0%+,毛利率为51.38%,同比+5.8pct,主要是由于工业工程及工业电气产品与服务收入延续高增速。4月30日,公司公告“变频器销售合同”,总金额为1.86亿元。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突破高压变频器高端产品,有望持续对进口设备形成替代,为公司后续业绩成长提供动能。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5/22.86/27.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2/4.05/5.07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自研产品推广不及预期,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
2024-04-21 | 信达证券 | 庞倩倩 | 买入 | 维持 | 云服务+AI助力工业转型升级,自研产品驱动营收增长 | 查看详情 |
能科科技(603859) 事件:4月15日晚,能科科技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收14.10亿元,同比增长14.13%;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10.71%;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1.50%;归母净利率为15.57%,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3.15亿元,同比增长183.86%。 公司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AI+工业软件技术”驱动收入增长。营收方面,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4.10亿元,同比增长14.13%。分行业来看,央企重工行业实现营收4.78亿元,占总营收33.87%,同比下降10.49%;装备制造行业实现营收3.00亿元,占总营收21.26%,同比上升151.84%;半导体电子行业实现营收2.67亿元,占总营收 18.93%,同比上升0.74%;汽车及轨道交通行业实现营收1.98亿元,占总营收14.93%,同比增加21.76%;能源动力行业实现营收1.33亿元,占总营收9.45%,同比上升12.09%;消费品行业实现营收0.27亿元,占总营收1.92%,同比下降5.46%;分产品来看:2023年软件系统与服务实现营收5.25亿元,同比下降30.78%,毛利率为36.58%;云产品与服务(自研)实现营收4.30亿元,同比上升109.23%,毛利率为58.4%;工业工程及工业电气产品与服务实现营收4.28亿元,同比上升179.84%,毛利率为59.96%;AI算力算力底座及AI行业应用实现营收0.2亿元,毛利率为25%。 毛利率方面,公司2023年综合毛利率为50.18%,同比增加6.19个百分点,得益于公司自研产品持续落地,同时公司云产品与服务和工业工程及工业电气产品与服务的推广降低了业务成本,毛利润相应也得到了提升。期间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为6%,较上期下降约0.2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6.54%,较上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主要系折旧及摊销费、中介机构费减少所致;研发费用率为11.39%,较上期上升1.4个百分点,主要系职工薪酬增长所致。 公司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优势日益显现,云产品与服务收入规模增长。公司“乐世界”产品受到央企重工、半导体电子等行业的普遍认可,23年云产品与服务的收入翻倍,实现了4.3亿元收入,业务占比也提升到30%,云产品与服务已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2023年公司顺利完成“乐世界”(乐仓、乐造、乐数、乐研、乐件以及后厂造)自主研发工业软件产品的募投建设,发布了R2V2新版本,形成了研发-工艺-生产-运维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统一管理平台,构建了自主可控的中台+前端应用的平台化、云服务化的产品体系。 公司不断深化与华为等厂商的战略合作,持续提升产品竞争优势。经过 三年的战略布局,公司构建“能科+华为”合作全链条,打造成建制的面向华为业务的支撑及落地团队,加入华为、西门子、Amazon等生态体系。在华为生态中,公司的“乐世界”产品与华为硬件开发生产线及软件开发生产线的高效协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将“乐世界”产品与AI算力底座、大模型、软件研发工具链深度融合,打造大模型在制造业应用的新范式,具备生成式AI+工业软件的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能力,构建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运维服务等环节的AI落地应用。 工业电气相关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业务收入增长。2023年工业工程及工业电气产品与服务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约180%。相关产品实现进口设备国产化替代,应用于核电、矿山、冶金、能源化工等领域,主导产品大容量高压变频器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80MVA级超大容量LNG电驱高压变频器已实现高端装备首台套突破,并取得ETL认证、CE认证和SIL认证。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展,在手订单充足,产品竞争优势显著加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1.79/2.38/3.11元,对应PE为17.85/13.42/10.3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自研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及服务价格下跌;3.军工、高科技电子、装备制造等行业信息化推进进展不及预期;4.AI落地应用进展不及预期。 | ||||||
2024-02-14 | 民生证券 | 吕伟,刘雄 | 买入 | 首次 | 深度报告:执华为之剑,铸工业之魂 | 查看详情 |
能科科技(603859) 公司是国内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领军企业。公司主要深耕央企重工、高科技电子与5G、汽车轨道与交通、装备制造四大重点行业的头部客户,四大行业收入占比约90%,其中央企重工占比最大,2022年其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3%。代表性客户如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商飞、华为等。近年来,公司积极能源与基础设施、新能源、消费等行业做拓展。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公司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000家。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收入10.85亿元,同比增长34.05%,实现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95.24%。 工业软件是制造之魂,政策持续加持,行业有望加速发展。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2414亿元,2012-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24%,增速强劲。中国制造逐步向高端制造迈进的道路上,我国工业软件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2020年以来,工业软件领域政策持续发力,行业暖风不断。2023年9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提出: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自研业务驱动盈利能力品质上行,华为合作驱动新一轮发展机遇。1)自研产品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以乐仓、乐造、乐数、乐研、后厂造为核心的自研产品体系。随着公司持续发力,自研产品持续放量,2022年自研业务收入达到2.0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17%,收入增速超过50%。随着自研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公司净利率、毛利率等指标持续改善,综合盈利能力品质上行;2)华为方面:华为工业软件领域的核心主张:以iDME平台为牵引,联合生态伙伴,在“云改数转”的新架构和新范式下,实现弯道超车。公司有望强强携手华为,开启工业软件国产替代新局面。产品方面,公司与华为在硬件、软件、AI开发三方面开展互补合作。市场方面,公司有望借助于华为强大的品牌和生态,迅速拓展客户群体,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78、20.78、25.4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49、3.26、4.4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3-25年PE分别为22、17、12倍。看好公司在新阶段的发展势头和业务前景,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工业软件行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工业软件行业竞争加剧、公司自研产品研发及商业推广节奏不及预期。 | ||||||
2024-01-18 | 东方财富证券 | 方科 | 增持 | 首次 | 动态点评:持续投入研发,云产品订单充沛 | 查看详情 |
能科科技(603859) 【事项】 近日,远景动力研发管理平台成功上线。远景动力与能科科技合作举办了“远景动力研发管理平台活动月”活动。通过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远景动力的研发项目工作流程得到规范,项目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并提供了一个集中管理项目知识的平台,从而有效提升了远景动力的项目管理质量。 【评论】 远景动力(AESC)是全球领先的电池科技公司,公司与之合作研发管理软件,利于打造标杆案例,未来开拓更多的行业客户。目前我国工业行业有节奏性回暖,企业的新一代数字化架构仍有持续开展;公司下游主要集中在央企重工、装备制造、电子、汽车及轨交、能源等行业,目前在手订单充沛,预计未来稳健增长。 云产品收入如期增长, AI 产品探索开辟新空间。 公司持续深耕头部行业客户,同时采取措施扩宽自研产品销售渠道,触及更广泛的客户群体,预计在汽车、高科技电子等领域还有增长趋势和更多空间;在 AI产品方面,公司“乐系”自研产品与 AI 的组合价值输出,开发基于大模型的创新业务场景应用,并携手华为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和工业数字模型驱动引擎(iDME)等新一代工业软件产品线。公司乐仓、乐造等自研产品与工业数字模型驱动引擎(iDME)紧密衔接,为客户打造自主可控的新一代工业软件平台。公司产品在手订单充沛,交付节奏有序进行。 持续投入研发,打磨自研产品。 公司从“项目型”转向为“产品+服务型”,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打磨自研软件产品。随着公司自研产品持续落地,未来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会降低,公司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能得以体现。 【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过去在央企重工、高科技电子、汽车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企业数字化业务长期深耕拥有大量积淀,在云计算、 AI 等技术的加持下,开辟云产品、 AI 产品这些新的领域会有迅速拓展,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收 16.34/19.31/24.01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2.67/4.10/6.02 亿元,对应 EPS 为 1.60/2.46/3.61 元,对应 PE 为 22.75/14.82/10.09 倍,估值性价比高,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业务进展,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 风险提示】 产品落地不及预期; 费用端增长超出预期。 | ||||||
2023-11-01 | 申港证券 | 曹旭特,周成 | 买入 | 维持 | 三季报点评:云产品继续支撑业绩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 | 查看详情 |
能科科技(603859) 事件: 公司于10月27日发布2023年三季度财报,23Q3单季实现营业总收入3.53亿元,同比增加29.1%,归母公司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加43.7%。前三季度总营收10.85亿元,同比增加34.1%,总归母公司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加51.5%。 投资摘要: 云产品继续支撑业绩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 从产品维度看,前三季度,公司云产品与服务实现营收2.56亿元,同比增加91%,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23.7%,提升7.1pct。公司生产力中台产品致力解决企业数据上云,并依业务流程对数据梳理及清晰的表达帮助用户实现已有子系统的数据互通,未来有望继续在央企重工及高科技电子与5G等领域持续拓展,成为支撑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水平为49.69%,相较去年同期增加5.05pct。而结合公司营收结构变化,另参考过往云产品线及其他业务线的毛利率水平,我们判断上半年整体毛利率提升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依然源自于中台产品的放量。而支撑云中台产线高毛利率的背后逻辑,我们认为主要是公司云中台具备更强的自主研发及产品化属性,使得公司业务模式由工程化一定程度向产品化转变。而伴随云产品的进一步推广,我们维持对于公司毛利率及盈利能力未来保持改善趋势的判断。 费用端,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23.47%,同比下降1.8pct。而其中研发费率为11.26%,相较同期增加0.92pct。另据公司10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的信息,随着公司募投项目处于收尾阶段,明年研发资本化率会有下降。而随着资本化部分的研发投入逐步通过摊销形式进入费用中,我们预计未来研发费用率仍然将处于高位。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能科位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军工信息化等高景气度赛道的交汇点。公司通过聚焦行业,深度参与央企重工等多领域的制造业数字化变革,开拓云产品线,形成差异性竞争优势,适应下游客户不同时期的转型需求。预计能科科技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06亿元、18.96亿元及22.2亿元,同比增长30%、18%、17.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5亿元、3.7亿元、4.6亿元,同比增加43.7%、29.9%、24.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制造业持续下行的风险;海外工业软件暂停供应的风险;中台产品的拓展不及预期;技术革新的风险等 | ||||||
2023-08-31 | 信达证券 | 庞倩倩 | 买入 | 维持 | 自研产品推广顺利,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查看详情 |
能科科技(603859) 事件:能科科技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收7.32亿元,同比增长36.59%;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56.68%;实现扣非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56.27%;实现合同负债0.55亿元,同比增长15.28%;毛利率方面,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升,2023H1毛利率为45.44%,同比增长2.29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58亿元,同比增长225.54%。单2023Q2来看,公司实现营收4.22亿元,同比增长57.38%;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增长75.22%;实现扣非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62.83%。 公司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H1公司实现营收7.32亿元,同比增长36.59%,实现毛利率45.44%,同比增长2.2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央企重工行业实现收入2.40亿元,占营业收入32.81%,同比增长14.80%;高科技电子与5G行业实现收入1.28亿元,占营业收入17.45%,同比增长12.86%;汽车及轨道交通行业实现收入1.08亿元,占营业收入14.78%,同比增长46.18%;装备制造行业实现收入1.84亿元,占营业收入25.16%,同比增长128.90%;能源动力行业实现收入0.51亿元,占营业收入6.95%,同比增长39.42%。分产品看,软件系统与服务实现收入2.69亿元,占营业收入36.72%;云产品与服务实现收入1.54亿元,占营业收入21.00%,同比增长75.79%;数字孪生产线与服务实现收入0.86亿元,占营业收入11.70%;工业电气产品与系统集成实现收入2.20亿元,占营业收入30.07%。随着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化建设有望持续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公司业务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2023H1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9.01%,销售费用率为5.42%,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2023H1公司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85%,管理费用率为6.71%,同比下降2.63个百分点,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优化内部管理降低了办公费用;2023H1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8.33%,研发费用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研发投入人工较上年同期增加。 公司自研产品持续优化,客户对自主可控和业务上云的需求有望加速公司自研产品推广。2023上半年,公司自研产品持续创新,产品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1)乐仓生产力中台完成了2.0版本的开发,打通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功能开发-测试上线的产品研发全链路,提升了客户企业构建数字化系统的效率和质量;(2)乐造企业应用已开发出来了30余个企业应用,为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工艺、生产、质量到维修保障等全流程业务提供支持与赋能;(3)乐数数据资产平台进一步深化完善数据资产平台管理能力,已贯通整体数据体系管理流程,为前台业务提供数据治理、专项分析等数据服务;(4)乐研研发效能平台增强了需求管理和项目管理对接PLM的功能,满足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场景,并在AIGC辅助提升研发效能领域进行了探索,2023年上半年公司发布了R2V1.06正式版,计划2023年底发布SaaS版服务中小企业;(5)后厂造智能制造社区的企业售后服务系统1.0版本已上线,打通了研发项目售后服务的全链路通道,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制造业软件应用市场板块将上线。公司自研产品的落地推广得到了工业企业客户的认可,业务获得了较大的增长,2023上半年自研产品(云产品与服务)实现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75.79%,营收占比同比增加4.68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央企重工、高科技电子与5G等行业客户对于自主可控和业务上云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加速公司自研产品推广,自研产品营收占比有望持续提升,进而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数字化生态合作持续深入,满足企业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公司积极与西门子、SAP、Amazon和华为开展数字化生态建设。在工业软件领域,公司长期保持与西门子工业软件原厂的深度合作,积累了大量行业知识经验、工业软件技术能力以及高质量客户资源,为双方共同推动中国工业企业客户数字化建设和行业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在云技术和服务领域,公司完成了和华为云、AmazonAWS云以及SAPHANA云的适配,实现了公司自研产品与云厂商的生态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公司在云产品和技术、客户资源等方面与云厂商共同为企业数字化建设开展项目,助力企业客户在云端运行和应用维护,满足企业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投资建议与投资评级:随着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化建设有望持续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公司业务有望维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1.55/2.03/2.66元,对应PE分别为27.70/21.13/16.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自研产品推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2023-08-31 | 申港证券 | 曹旭特,周成 | 买入 | 维持 | 半年报点评:工业电气大额订单加速营收增长 云产品助力盈利能力提升 | 查看详情 |
能科科技(603859) 事件: 能科科技于8月29日发布2023年半年度财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7.32亿元,同比增加36.6%,归母公司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加56.7%,扣非归母公司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加56.3%。 投资摘要: 上半年公司工业电气产品受大额订单影响营收大幅增加,而智能制造端,公司重点推进的云中台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分产品线看,23H1营收增长的最大贡献来自于工业电气产品,实现营收约2.2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307%,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其原因主要是受大额订单的影响。另,公司重点推进的云中台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实现营收1.54亿元,同比增加75.8%,增长的驱动主要源于央企重工、高科技电子与5G等行业,客户对于自主可控以及业务上云的需求。 传统的软件系统与服务业务营收规模为2.69亿元,同比下滑12.5%,我们判断一定程度是由于部分的客户需求逐渐转化为通过公司自研的云产品来实现。最后,数字孪生产线营收为0.86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中台产品的持续放量继续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公司上半年综合毛利率水平为45.44%,相较去年同期增加2.29pct。而结合公司的营收结构,报告期内云中台产品的营收占比由22H1的16%提升至21%,而参考过往云产品线及其他业务线的毛利率水平,我们判断上半年整体毛利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依然源自于中台产品的放量。而云中台产线高毛利率的背后逻辑,我们认为主要是公司云中台具备更强的自主研发及产品化的属性,使得公司业务模式由工程化一定程度向产品化转变。而伴随云产品的进一步推广,我们维持对于公司毛利率及盈利能力未来保持改善趋势的判断。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能科位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军工信息化等高景气度赛道的交汇点。公司通过聚焦行业,深度参与央企重工等多领域的制造业数字化变革,开拓云产品线,形成差异性竞争优势,适应下游客户不同时期的转型需求。预计能科科技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06亿元、18.96亿元及22.2亿元,同比增长30%、18%、17.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9亿元、3.68亿元、4.59亿元,同比增加40.6%、32.1%、24.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制造业持续下行的风险;海外工业软件暂停供应的风险;中台产品的拓展不及预期;技术革新的风险等 | ||||||
2023-05-17 | 申港证券 | 曹旭特,周成 | 买入 | 首次 | “能”效比翼翱翔天 “科”技创新领航帆 | 查看详情 |
能科科技(603859) 投资摘要: 能科科技:坚定地向智能制造业务方向转型 能科科技以工业电气业务起家,并成功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公司近90%的营收来自于智能制造,并聚焦于央企重工、高科技电子与5G、汽车与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 从工业软件产品代理、系统集成开发,到形成特定领域解决方案,再到构建云原生生产力中台助力制造业企业云化转型,公司智能制造战略线愈加明晰。能科位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军工信息化等高确定性赛道的交汇点。 短期视角看,22年制造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对企业数字化的投入将会产生阶段性的负面影响。但从过往工业软件规模增长与制造企业利润增速间的关系,以及考虑工业软件规模自身22年低基数的效应,我们判断影响程度可能总体有限。而从中长期视角,当前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程度未能与整体工业化进程完全匹配,工业软件的渗透比率仍有足够的向上空间。 中观层面,在人口红利减弱、人均薪酬呈明显上升趋势、生产力增速不及劳动力成本增速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内生的降本增效诉求催生了对智能制造相关解决方案的需求。而围绕两化融合的顶层政策亦持续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能科的下游央企重工客户集中于航空航天领域关键装备及材料制造商。而军工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其与最上层的国家国防支出具备一定的相关性。而每年国防支出的稳定增加,侧面支撑了军工企业持续数字化建设的资本开支。 能科当前最大的边际变化即乐仓/乐造中台产品的推广和逐步放量,我们认为这将为公司带来差异性的竞争优势,进而有机会迎来市场对于公司价值的重估。 公司的生产力中台产品首先在于解决数据上云,同时将数据依业务流程梳理并进行清晰的表达,帮助用户实现已有子系统的数据互通,让用户基于平台开发自身需求的工业APP。 公司云产品的商业模式为License授权+现场实施部署+后期运营维护。而平台部署可采用公有云、私有云及云原生的本地部署形式。云产品与原有的软件系统与服务业务存在一定的业务边界。简而言之,云产品并非原有业务的替代,而是能力边界的扩大,更加深层次地适应和服务客户新时期的需求。 与工业软件厂商、云基础设施服务商的深度合作构建自身云产品的数字化生态,聚焦行业带来的know-how积累是能科持续推广中台产品的核心优势。 我们预计类似乐仓生产力中台的产品在央企重工及高科技电子等制造业领域对应的潜在市场空间超过100亿元。而由实施方案输出到产品输出给能科带来的价值,已在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经营性现金流等关键指标中开始兑现。AI赋能工业软件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西门子官宣将生成式AI技术引入工业流程,旗下PLM软件Teamcenter与微软的Teams,AzureOpenAI服务中的语言模型进行整合。AI在制造业的落地和应用将逐步加速,工业软件附加值有望提升。而对于能科类似实施商,基于自身的角色和定位,有机会深度挖掘适用于本地客户的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结合大模型应用,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能科科技2023-2025年归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68亿元、3.61亿元、4.7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1元、2.17元、2.82元,同比增加35.3%、34.7%、30.2%。参考可比公司,测算能科科技2023年目标市值93.88亿元,对应目标价格56.36元,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制造业持续下行的风险;海外工业软件暂停供应的风险;中台产品的拓展不及预期;技术革新的风险等。 | ||||||
2023-04-27 | 信达证券 | 庞倩倩,郑祥 | 买入 | 维持 | 净利润快速增长,自研产品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 查看详情 |
能科科技(603859) 事件:4月26日晚间,能科科技发布2023年一季报,实现营收3.10亿元,同比增长15.76%;实现归母净利润4,278.90万元,同比增长36.53%;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4,145.57万元,同比增长47.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17.44万元,上年同期为-2,235.21万元。 净利润快速增长,自研产品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净利润方面,2023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278.90万元,同比增长36.53%;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4,145.57万元,同比增长47.82%,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毛利率方面,2023Q1毛利率约为45.58%,同比提升约4.63个百分点,自研产品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效果明显。期间费用率方面,2023Q1销售费用率约为5.07%,同比下降约0.4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约为6.40%,同比下降约2.88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12.17%,同比增加约3.56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整体控制水平良好。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717.44万元,上年同期为-2,235.21万元,主要因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增加所致。 自研产品的持续推广及营收占比的提升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公司自研乐仓生产力中台、乐造企业应用、乐数数据资产平台、乐研一体化企业应用交付平台等产品已面向市场服务央企重工、高科技电子与5G等工业企业客户。自2021年底推出自研产品,22年自研产品即实现2.05亿元收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们认为,伴随公司自研产品不断推广,特别是在高科技电子与5G等民用领域的持续扩张,自研产品营收占比有望持续提升,进而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与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公司前瞻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赛道,自研中台产品推出有望带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和毛利率同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1.55/2.03/2.66元,对应PE为27.04/20.62/15.7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自研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及服务价格下跌;3.军工、高科技电子、装备制造等行业信息化推进进展不及预期;4.AI落地应用进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