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罗悦,朱珠 | 买入 | 首次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精密数控车床专家,受益机器人产业化乘风而起 | 查看详情 |
浙海德曼(688577)
精密数控车床专家,高端化转型迎来收获期
公司是国内一流精密车床制造企业,逐步由普及型向高端化升级,已实现主轴、伺服刀塔、伺服尾座三大核心部件自制,随着新产能的释放和新产品的拓展,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公司精密车床与头部机器人客户深度合作,同时布局人形机器人OEM研发和装配产线,成长空间打开。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2/0.52/0.8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88.2/234.0/146.3倍,主业与人形机器人业务共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中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低,国产替代加速
全球机床行业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4年产值约785亿欧元,德日凭借数控系统与精密制造占据高端,规模和盈利保持领先地位。中国机床产业依托市场需求与产业链优势,实现产值全球第一,但高端环节仍依赖外资,国产化率不足10%。近年来国内厂商加速突破,浙海德曼、海天精工、创世纪等通过核心部件国产化和自研工艺切入中高端市场。公司的高端数控车床在精度、换刀效率等方面对标部分国际品牌,核心部件自主化提速,高端机床进口替代进行时。
从设备到整机,受益机器人产业化乘风而起
人形机器人中丝杠、减速器、结构支撑件等高精度零部件大量使用车削工艺。尤其在丝杠加工中,“车+磨”工艺正成为主流,通过硬车削去余量提升效率,再以精磨保证精度和表面质量,是实现规模化量产的关键路径。公司数控车床技术领先,自研双刀塔方案并掌握伺服直驱电主轴、伺服液压动力刀塔等核心部件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加工效率。公司已与五洲新春、绿的谐波、中大力德等头部客户合作,建成玉环普青、玉环沙门、上海临港三大基地。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加速,高精密车床需求旺盛,公司有望率先受益。此外,公司与矩阵超智成立海德曼机器人,布局人形机器人OEM研发和装配产线,不仅具备人形机器人制造能力,同时可拓展至机械狗等智能体制造,成长空间打开。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迭代风险。 |
2024-05-06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王宁 | 增持 | 维持 | 2023年年报点评:短期业绩承压,持续推进高端化 | 查看详情 |
浙海德曼(68857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收6.6亿元,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为0.3亿元,同比减少50.7%。2024Q1,公司实现营收1.7亿元,同比增长9.7%;归母净利润为0.03亿元,同比减少70.1%。
2023年国内需求不足,竞争加剧,公司营收保持稳健,毛利率下滑。2023年受宏观经济较弱影响,公司经营压力较大,通过拓展高端产品、布局海外市场,营收总体上保持增长。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6.8%,同比减少5.1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公司募投项目固定成本的影响及公司通过促销手段淘汰部分机型。2024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3.4%,同比减少4.5个百分点。
规模效应不足,2023年期间费用率略有提升,净利率下滑。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3.8%,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主要系销售、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增加0.8、0.8、0.5个百分点;2024Q1,期间费用率为23.6%,同比减少1.0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净利率为4.5%,同比减少4.8个百分点,净利率下降主要系毛利率下降;2024Q1,公司净利率为1.7%,同比减少4.2个百分点。
短期周期底部向上,长期国产替代+海外拓展+产业催化,公司成长空间广阔。短期从库存周期角度来看,工业企业自2022年5月开始去库存,至2023年7月已历经15个月,2023年8月和9月中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连续上升,改变下降趋势,参考历史规律,我们判断当前我国工业行业已处于去库存尾声,即将迎来新的补库周期,机床作为工业母机,行业景气度有望反转。长期来看,国内中高端数控车床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海外车床市场规模庞大,为公司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从产业催化的角度来讲,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出现,为数控车床市场带来新的增量,公司作为数控车床专家,将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8、0.51、0.69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3%,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海外市场拓展或不及预期。 |
2023-11-08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王宁 | 增持 | 首次 | 2023年三季报点评:数控车床专家,进军高端市场 | 查看详情 |
浙海德曼(68857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7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2390.0万元,同比下降55.7%。Q3单季度来看,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下降5.3%,环比下降0.4%;实现归母净利润502.3万元,同比下降75.7%,环比下降46.9%。
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市场竞争加剧,Q3业绩承压,毛利率同比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宏观经济疲软,数控车床需求较弱,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营收保持稳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7.1%,同比减少6.6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25.5%,同比减少7.3个百分点,环比减少2.6个百分点,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系需求较弱、竞争加剧。
期间费用率略有上升,净利率同比明显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75968用率为24.0%,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23.2%,同比增加2.0个百分点,环比减少1.1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4.8%,同比减少7.1个百分点;Q3单季度为2.9%,同比减少9.5个百分点,环比减少2.8个百分点,公司净利率下降主要系毛利率下滑。
短期复苏可期,公司将充分受益;长期国产替代+海外拓展,成长空间广阔。
短期从库存周期角度来看,工业企业自2022年5月开始去库存,至2023年7月已历经15个月,2023年8月和9月中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连续上升,改变下降趋势,参考历史规律,我们判断当前我国工业行业已处于去库存尾声,即将迎来新的补库周期,机床作为工业母机,行业景气度即将反转。长期来看,国内中高端数控车床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此外,海外车床市场规模庞大,为公司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6、0.59、0.82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部分核心部件依赖进口风险。 |
2023-04-26 | 华安证券 | 张帆 | 增持 | 首次 | 2022年报+2023一季报点评:盈利短期承压,期待高端产能放量 | 查看详情 |
浙海德曼(688577)
事件概况
浙海德曼于2023年4月25日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2年营收6.31亿元,同比+16.7%;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18.25%。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13.62%,归母净利润942万元,同比-36.44%。
规模稳健扩张,盈利短期承压
公司是数控车床领军企业,致力于高端精密数控车床的标准引领,产品“对标德日,替代进口”。根据公司年报,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6.31亿元,同比+16.7%,2017-2022年营收复合增速达到13.6%,2022年、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公司产品结构调整,产能扩张折旧计提,同时加大管理投入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费用率上升,公司盈利短期承压。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研发投入增长支持高端化转型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0.35亿元,同比+8.6%,2017-2022年CAGR为26.2%,2023年Q1研发费用率7.39%达历史新高。公司制定自主研发+校企合作+中外联合三维一体的创新体系,持续引进行业高端人才。研发高投入助力公司高端化转型,高端数控车床产品2022年实现营收4.2亿元,2017-2022年复合增速达到26.3%,占比由2017年40%提升至2022年67%,高端化转型趋势显著。
产能扩张交付能力提升,渠道外拓+核心技术突破提升竞争力
1)产能扩张:公司沙门项目顺利投产,沙门基地主导产品是中大规格T系列高端数控车床,可在原产能基础上新增年产900台高端数控机床,2023年公司普青、沙门、上海三大生产基地合计产能预计达10亿元,产能提升助推公司交付能力提升及产品结构优化。
2)核心技术突破:公司机床精度标准及性能达到了国外同行同等的水平,掌握数控车床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主轴部件、伺服刀塔部件、伺服尾座部件自主化,2022年在核心技术取得新进展,制作完成大规格同步电主轴、大规格伺服刀塔、大规格伺服尾座。
3)市场覆盖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巩固省内市场的同时,省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省外市场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同时2022年公司海外市场取得一定突破,增长明显。
数控车床作为最重要的切削机床,2021年规模达207亿元,空间广阔
2021年全球数控车床市场规模达到161.1亿美元,预计未来复合增速超过10%,由汽车行业和制造商零件行业需求持续推动市场需求增长。根据我们测算,2021年我国数控车床市场规模达207亿元,公司市占仅2.6%,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积极切入新能源赛道实现突破,2022年并行复合加工机系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头部企业实现大批量供应,并促进产品向工程机械、通用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普及。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75/9.07/10.9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6/1.05/1.29亿元,以当前总股本计算的摊薄EPS为1.58/1.95/2.38元。公司当前股价对2023-2025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28/23/19倍。考虑公司作为我国高端数控车床领军企业,在制造业景气度恢复及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有望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同时产能提升带动公司规模效应提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核心零部件进口受阻;3)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