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 开源证券 | 诸海滨 | 增持 | 维持 | 北交所公司深度报告:磷酸铁锂复苏,四代高压实产品驱动2025H1毛利率转正,营收15.36亿元+127% | 查看详情 |
安达科技(830809)
2025H1实现营收15.36亿元+126.80%,维持“增持”评级
安达科技目前主要产品为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磷酸铁锂为主要的营收来源产品。2022-2024年安达科技实现营收65.58/29.64/15.11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81,149.35万元、-63,378.57万元、-67,988.08万元。2025H1营收15.36亿元+126.80%;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实现亏损收窄。考虑到安达科技持续扩张产能,同时持续研发高压实密度产品推动产品迭代,我们预计2025-2027年安达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3.29/0.04/2.25亿元,对应EPS为-0.55/0.01/0.38元,当前股价对应2027PE为15.3X,维持“增持”评级。
2024磷酸铁锂出货量达4.13万吨,2025H1盈利能力回升产能扩张推进
2022-2025H1年安达科技磷酸铁锂的总营收占比分别为81.00%、80.18%、65.09%、93.03%。截至2025H1安达科技拥有产能:磷酸铁15万吨/年;磷酸铁锂15万吨/年;在建项目包括24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1.5万吨/年锂电池极片循环再生利用项目、45万吨/年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2024全年安达科技磷酸铁锂的出货量为4.13万吨。受制于综合毛利率为负影响,2023、2024年安达科技呈现净利润亏损状态,2025H1产生较大回升,毛利率恢复至0.55%,净利率回升至-10.95%。
行业出货量持续快速增长企业毛利出现回暖,高压实产品成为更新迭代主流
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335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出货246万吨,同比增长49%,占比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近74%,领跑整个正极材料行业增长。参考湖南裕能、万润新能、德方纳米、安达科技四家公司的季度毛利率情况,而进入到2025Q1,安达科技、德方纳米实现毛利率转正,万润新能毛利率提升至2.66%,毛利水平有所回暖。2025Q2单季度湖南裕能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9.01%。高压实磷酸铁锂是推动铁锂电池技术进步、产品迭代的重要方向。目前富临精工和湖南裕能在高压实铁锂领域进展较快。安达科技B9P已实现小批量发货、B9已实现量产交货。
风险提示: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客户集中度高风险。 |
2023-07-31 | 南京证券 | 李开宇 | 增持 | | 双轮驱动推动磷酸铁锂行业景气度复苏 | 查看详情 |
安达科技(830809)
磷酸铁锂重获市场主流地位。受制于前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和能量密度等原因,三元电池动力电池装车量一度压制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变动、成本优势凸显和性能持续改善等利好因素影响之下,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反超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为51.68%,重获市场主流地位。2022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增长至62.36%。从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需求来看,得益于新能源乘用车对安全性的较高要求和磷酸铁锂电池本身优良的安全性能,在国内外新能源乘用车需求大幅上升的背景下,磷酸铁锂材料的需求也逐年走高。同时,随着宁德时代CTP技术以及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显著提升,成本优势更加突出,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磷酸铁锂版热销车型如磷酸铁锂版Model3、比亚迪汉、宏光MINI接连发布,动力电池市场对磷酸铁锂材料的需求预计在未来仍将持续增长;从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需求来看,由于储能电池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而对能量密度要求相对较低,因此预计储能市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预计将以磷酸铁锂为主,我国快速增长的储能市场将进一步带动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增长。
装机量需求旺盛带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产业链景气度高涨。其中,三电系统“电池、电驱和电控”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因此核心部件动力电池装机量与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高度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3C数码领域持续稳定增长叠加万亿级别规模储能市场起步发展,带动锂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1年至2026年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以36.4%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并于2026年达到1386.7GWh,其中按装机量计算,中国是最大的动力电池市场,预计2026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762.0GWh,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7.6%。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技术路线。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与能量密度挂钩的背景下,三元电池因为能量密度高可获得更高的补贴在政策推动下大力发展。随着补贴退坡及市场驱动时代来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迅速提升。据电池联盟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累计154.5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累计79.8GWh,占总装机量的51.7%,同比累计增长227.4%。相应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出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GGII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920GWh,同比增长69.5%。同时,GGII预计2022-2027行业将以32.5%的年复合增速增长,2027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超3700GWh。
磷酸铁锂电池经济性价比占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储能电池由于成本、技术和政策等原因较动力电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储能电池具备削峰填谷、负荷调节的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在用电侧,工商业储能、家用储能等应用场景逐渐成熟。在发电侧,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成本降低,绿色清洁能源发电经济性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储能电池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随着锂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逐渐靠近储能系统应用的经济性拐点,储能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从储能技术类别来看,电池是效率较高的储能方式。锂离子电池具有环境污染小、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强等优点,随着其成本下降,锂离子电池的经济性开始日益凸显,在储能市场的应用也愈发广泛。新建电池储能设施更加广泛地采用锂离子电池,已投入使用的存量铅酸蓄电池也逐渐被锂离子电池所取代。在储能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材料电池更具优势,是未来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主流方向。其主要原因在为储能电池主要关注电池生产使用的经济性,更多考虑电池成本、循环性能、全生命周期成本等因素。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因其低生产成本、高循环次数等优势备受青睐。 |
2023-03-08 | 开源证券 | 诸海滨,赵昊 | 增持 | 首次 | 北交所首次覆盖报告:磷酸铁锂头部企业,跟随下游龙头扩张产能 | 查看详情 |
安达科技(830809)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商,下游景气2022H1实现营收29.02亿元(+556%)
安达科技成立于1996年,前身为磷化工企业,于2009年向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转型,目前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及磷酸铁,其中磷酸铁锂2022H1收入占主营收入的92%,为核心产品。从财务数据看,2022H1实现营业收入29.02亿元(+555.74%%);实现归母净利润6.2亿元(+2013.72%);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29.77%及21.09%。公司磷酸铁锂产品质量处于第一批队,随着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及扩产产能释放,有望进入产品快速放量阶段,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1/5.18/5.5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4/0.92/0.99元/股,对应发行底价的PE分别为9.0X/14.1X/13.1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动力储能双驱动磷酸铁锂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磷酸铁锂需求237吨
在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装机量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达62.36%。随着下游新能源车渗透率增长及海外对磷酸铁锂市场接受度提升,磷酸铁锂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5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领域需求量将达130.6万吨,4年CAGR为59.66%。在储能电池领域,GGII预测2025年我国及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分别达180GWh、500GWh。预计2022-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量分别为66万吨、111万吨、167万吨、237万吨,未来3年CAGR为53.13%,前景广阔。
客户与技术优势打造护城河,前瞻布局补锂剂等产品有望打开业绩新空间
公司在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领域积累多项核心技术,产品主要指标与可比公司处于同一水平,下游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国内锂电龙头企业,近年来与大客户合作不断加深,2021年后上述企业均成为前三大客户。长期看磷酸铁锂行业将进入产能过剩状态,2025年需求缺口达128万吨,安达科技、湖南裕能等龙头凭借绑定下游优质客户及产品优势有望获得更多市场红利。此外公司前瞻性布局补锂剂、碳硅化合物等多业务领域。
风险提示: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原材料供给风险、主要客户集中度高风险 |
2023-03-07 | 东莞证券 | 黄秀瑜 | | | 北交所新股研究报告之安达科技:磷酸铁锂制造领先企业,共享新能源成长红利 | 查看详情 |
安达科技(830809)
投资要点:
公司为磷酸铁锂制造领先企业,近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是一家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生产制造企业,主要从事磷酸铁、磷酸铁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中磷酸铁主要用于自产磷酸铁锂,磷酸铁锂终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2021年,公司被授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目前公司为比亚迪、中创新航、宁德时代、派能科技等大型主流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生产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21年及2022年1-9月,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磷酸铁锂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公司市占率靠前。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迅猛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需求量迎来大幅提升。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132%,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倍。目前我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整体集中度较高。根据GGII数据,2021年磷酸铁锂出货量排名前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约为73.54%。其中,安达科技的市场占有率约为6.25%,位居第五名。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高景气推动磷酸铁锂行业发展。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82.4万辆,同比增长62%,渗透率达13.4%。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渗透率达25.6%。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相应迅速增长。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17.9GWh,同比增长71.8%。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294.65GWh,同比增长90.72%。基于电池技术创新下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及降低成本和安全性考虑,近几年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市场占比快速提升,2021年以来其在占比上已超越三元电池。同时,储能领域对磷酸铁锂的市场需求也正在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抓手,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作为其上游,近年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公司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市占率排名前列的领先企业,是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和派能科技等国内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头部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其磷酸铁锂产品的市场需求亦随之快速增长。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全部达产后能够为公司新增6万吨/年的磷酸铁锂产能,较目前增长七成,届时公司磷酸铁锂的产能将增加至约15万吨/年,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市场前景依然巨大,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公司绑定下游头部企业将共享新能源成长前景,其未来经营规模及盈利水平有望稳步增长。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主要原材料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风险;主要客户相对集中风险;技术路线变革迭代风险;新增产能消化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