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 | 华鑫证券 | 毛正 | 增持 | 首次 |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2023Q3业绩承压,半导体领域发展未来可期 | 查看详情 |
阿为特(873693)
2023Q3 业绩承压,毛利率同比上升
公司 2023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51 亿元,同比下降 11.90%;归母净利润 0.20 亿元,同比增长 12.91%;其中 2023Q3 实现营收 0.51 亿元,同比下降 13.15%,环比增长 8.34%;实现归母净利润 0.06 亿元,同比下降 7.63%,环比下降 13.92%。公司 2023Q3 毛利率为 31.27%,同比上升 5.75 个百分点,环比上升 0.05 个百分点,净利率为 12.47%,同比上升 3.09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3.27 个百分点。
专注于科学仪器、医疗器械、交通运输行业精密机械零部件,业绩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专注于科学仪器、医疗器械、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精密机械零部件,在多年发展中积累了管理经验和众多核心技术,科学仪器方面,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质谱仪、色谱仪结构件产品,目前服务规模最大的客户是赛默飞,且正与国内科学仪器领域企业接洽;医疗器械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客户的新产品研发,目前已成功开发迈瑞医疗、一影医疗、普爱医疗等国内知名医疗企业,其中迈瑞医疗是公司 2022 年度的前五大客户之一;交通运输方面,公司具备汽车行业及大批量生产的工序集中及复合刀具创新,机床自动计算坐标技术等核心技 术 , 产 品 已 供 应 全 球 知 名 机 舱 内 饰 生 产 商 B/EAerospace、全球知名航空座椅生产商 RECARO。未来随着公司产品开发投入不断增长,技术能力不断夯实,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有望不断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开发拓展新客户,带来业绩增长。
积极布局半导体业务,半导体领域发展未来可期
公司于 2021 年建成了千级洁净室及清洗线,并具备了生产半导体领域相关产品的能力,目前公司半导体样品已达到上海微电子、华海清科等客户产品标准,样品通过半导体客户的供应商标准审核。公司 2023 年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不大,未来将加大半导体领域的研发、生产投入,包括设备投入、人才投入,积极开拓新客户,力争提高未来半导体业务收入。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 2.18、2.59、3.00 亿元,EPS 分别为 0.43、0.48、0.54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85.0、74.5、66.7 倍,我们认为公司的半导体业务布局有望带来新的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下游景气度不足风险 |
2023-10-26 | 西南证券 | 刘言 | | | 精密零部件制造“小巨人”,国内微分进刀系统领军者 | 查看详情 |
阿为特(873693)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公司系国内精密机械零部件行业技术领先企业,]目前其微分进刀技术尚未在国内出现相关制造工艺创新及应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客户涵盖赛默飞、锐珂医疗等全球知名头部企业,根据公司问询函回复,公司与第一大客户合作时间长达13年,客户黏性强。2)下游医疗器械、科学仪器市场景气度高,根据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和MarketDataForecast的数据,预期2023年色谱仪市场规模将增加至90亿美元,2026年质谱仪市场规模将增加至112亿美元、CT系统市场规模将增加至197亿美元,下游市场对精密机械零部件的需求预期增长。3)公司募投生产线扩产150万件,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预计完全投产后使公司的营业收入增加1.3亿元。
医疗器械、科学仪器市场景气度高,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扩张。在科学仪器领域,根据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数据,全球质谱仪市场规模在2018-202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7%;而根据MarketDataForecast数据,预期全球色谱仪在2023-2028年的市场规模将保持6.1%的年化增长率,质谱仪与色谱仪市场呈稳健增长趋势。在医疗器械领域,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0-2030年全球CT系统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5.8%。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精密机械零部件以及下游科学仪器、医疗器械领域需求快速扩张,发展前景良好。
微分进刀系统与质谱仪结构件技术国内领先,优质客户合作稳定。公司为国内唯一的微分进刀系统技术应用企业,且其质谱仪结构件项目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目前公司运用十项核心技术形成了近万种精密零部件,已成为全球知名企业赛默飞、锐珂医疗、瑞凯威等的核心零部件的稳定供应商。受益于公司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公司存量客户粘性强,在公司持续进行新客户开拓的背景下,公司未来订单量有望持续增长。
募投布局生产基地扩产,建设研发中心保证持续创新能力。近三年来,公司产能利用率均处于80%以上,随着下游客户需求与订单量增长,公司需要扩张产能以把握市场机遇。公司拟通过本次发行募资建设智能制造生产线,扩产标准产能150万件,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预计完全投产后使公司的营业收入增加1.3亿元。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公司为开展对智能柔性生产线及工艺、自动编程技术、加工系统受力分析等技术研究而建设研发中心,并据此构建人才梯队,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投资建议:本次公司发行价为6.36元/股,对应PE为16.0倍(不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公司上市后PE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值53.3倍。考虑到公司核心技术形成的产品性能稳定、质量优良、故障率低,绑定下游科学仪器、医疗器械领域知名客户,募投项目解除产能限制,业绩有望持续增长,建议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技术迭代、产品更新的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产能消化的风险。 |
2023-10-26 | 中泰证券 | 冯胜 | | | 精密机械零部件“小巨人”,深耕高端制造推动进口替代 | 查看详情 |
阿为特(873693)
投资要点
深耕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盈利能力持续增长。公司成立于 2010 年,是一家专注于科学仪器、医疗器械、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商,提供新品开发、小批量试制、大批量生产制造的一站式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被工信部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定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曾荣获两次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荣誉。公司产品体系多元化,主营业务突出,机加工件占比超七成。2020-2022 年营收 CAGR 达 17.06%,归母净利润 CAGR 达 7.23%。
行业看点:上游供给稳定,中游金属制造市场空间广阔,下游行业高端,进口替代进行时。
1) 上游原材料供给稳定。铝及铝合金储量和产量丰富,原材料厂商众多且分布广泛,行业竞争充分,供应商的控制力较低,产品供给有保障。
2) 中游金属制造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全球金属制造市场规模从 2021 年的 3.02 万亿美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3.43 万亿美元,年增长率为 13.30%;预计到 2026年,全球金属制造市场规模将以 7.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 4.54 万亿美元。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带动的消费升级,下游需求持续增加,预计 2025 年中国金属制品营业收入将达到 8,801 亿美元。
3) 下游多为高端领域,增长稳健。在科学仪器领域,质谱仪和色谱仪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市场存在海外巨头垄断以及集中度较高的现象。在医疗器械领域,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预计 2025 年达 819 亿美元, CT机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达约 215 亿美元,CAGR 为 4.8%,亚太地区市场潜力大。在交通运输领域,2020-2022年全球车用柴油机进口金额分别为243.79亿美元、289.51 亿美元和 292.34 亿美元,呈持续增长趋势,未来 20 年全球每年将新增约 40 万个航空座椅。半导体等新兴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半导体设备第一大市场,公司研发的半导体样品已达到上海微电子、华海清科等客户产品标准,为未来开拓半导体产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4) 国内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在科学仪器领域,2021 年科学仪器行业国内外主要上市公司中,前十位均为发达国家企业,国内科学仪器厂商与国际龙头之间差距大,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在医疗器械行业,欧美发达国家 CT 市场已经进入相对成熟期,而亚太地区仍具有有较大的增长动力,2020-2030年的 CAGR约为 6.5%。在交通运输行业,2022-2041 年中国商飞新客机交付量预计占全球总量的 22%,进口替代有望进一步加速,国内领先零部件厂商或将充分受益。
公司看点:客户资源优质稳定,产业技术行业领先,管理模式精细完备
1) 与海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主要客户包括全球知名生物科学仪器制造商赛默飞世尔、全球知名医疗成像解决方案提供商锐珂医疗、全球知名机舱内饰生产商 B/E Aerospace、全球知名航空座椅生产商 RECARO、晶圆光学组件制造商 Anteryon B.V.、全球知名气动产品制造供应商 Norgren N.V.等,客户资源优势明显。
2) 专注前沿精密制造技术,细胞冷冻切片机全球领先。已拥有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61 项,软件著作权 1 项;在审发明专利 34 项。公司的细胞冷冻切片机产品实现切片厚度 1 微米,达国际前沿水平,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细胞切片机微分进刀系统供货商。
3) 数字化管理、成本和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打造一站式服务。通过精细化管理快速相应,成本控制推进内部生产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资源高效整合,严格质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公司估值:本次发行价为 6.36 元/股,PE-TTM 倍数为 15 倍(考虑超额配售权),低于可比公司均值。目前无市场一致盈利预期,基于终端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下投资要点
深耕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盈利能力持续增长。公司成立于 2010 年,是一家专注于科学仪器、医疗器械、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商,提供新品开发、小批量试制、大批量生产制造的一站式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被工信部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定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曾荣获两次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荣誉。公司产品体系多元化,主营业务突出,机加工件占比超七成。2020-2022 年营收 CAGR 达 17.06%,归母净利润 CAGR 达 7.23%。
行业看点:上游供给稳定,中游金属制造市场空间广阔,下游行业高端,进口替代进行时。
1) 上游原材料供给稳定。铝及铝合金储量和产量丰富,原材料厂商众多且分布广泛,行业竞争充分,供应商的控制力较低,产品供给有保障。
2) 中游金属制造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全球金属制造市场规模从 2021 年的 3.02 万亿美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3.43 万亿美元,年增长率为 13.30%;预计到 2026年,全球金属制造市场规模将以 7.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 4.54 万亿美元。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带动的消费升级,下游需求持续增加,预计 2025 年中国金属制品营业收入将达到 8,801 亿美元。
3) 下游多为高端领域,增长稳健。在科学仪器领域,质谱仪和色谱仪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市场存在海外巨头垄断以及集中度较高的现象。在医疗器械领域,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预计 2025 年达 819 亿美元, CT机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达约 215 亿美元,CAGR 为 4.8%,亚太地区市场潜力大。在交通运输领域,2020-2022年全球车用柴油机进口金额分别为243.79亿美元、289.51 亿美元和 292.34 亿美元,呈持续增长趋势,未来 20 年全球每年将新增约 40 万个航空座椅。半导体等新兴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半导体设备第一大市场,公司研发的半导体样品已达到上海微电子、华海清科等客户产品标准,为未来开拓半导体产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4) 国内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在科学仪器领域,2021 年科学仪器行业国内外主要上市公司中,前十位均为发达国家企业,国内科学仪器厂商与国际龙头之间差距大,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在医疗器械行业,欧美发达国家 CT 市场已经进入相对成熟期,而亚太地区仍具有有较大的增长动力,2020-2030年的 CAGR约为 6.5%。在交通运输行业,2022-2041 年中国商飞新客机交付量预计占全球总量的 22%,进口替代有望进一步加速,国内领先零部件厂商或将充分受益。
公司看点:客户资源优质稳定,产业技术行业领先,管理模式精细完备
1) 与海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主要客户包括全球知名生物科学仪器制造商赛默飞世尔、全球知名医疗成像解决方案提供商锐珂医疗、全球知名机舱内饰生产商 B/E Aerospace、全球知名航空座椅生产商 RECARO、晶圆光学组件制造商 Anteryon B.V.、全球知名气动产品制造供应商 Norgren N.V.等,客户资源优势明显。
2) 专注前沿精密制造技术,细胞冷冻切片机全球领先。已拥有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61 项,软件著作权 1 项;在审发明专利 34 项。公司的细胞冷冻切片机产品实现切片厚度 1 微米,达国际前沿水平,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细胞切片机微分进刀系统供货商。
3) 数字化管理、成本和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打造一站式服务。通过精细化管理快速相应,成本控制推进内部生产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资源高效整合,严格质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公司估值:本次发行价为 6.36 元/股,PE-TTM 倍数为 15 倍(考虑超额配售权),低于可比公司均值。目前无市场一致盈利预期,基于终端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下游产业对精密机械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及工作性能要求不断提升,下游各领域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将持续推动公司发展。同时随着公司募投的逐步落地将会带来产能扩充以及技术升级,巩固已有的技术和规模优势,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新客户开拓或新兴领域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研报使用数据未及时更新的风险 |
2023-10-24 | 山西证券 | 盖斌赫,赵晨希 | | | 精密零部件专精特新“小巨人”, 深度绑定客户、下游持续拓展 | 查看详情 |
阿为特(873693)
投资要点:
公司主营精密机械零部件, 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 科学仪器、 交通运输、工业设备、 精密光学等领域, 其中又以科学仪器和医疗器械领域应用为主,医疗器械领域“微分进刀系统” 项目和科学仪器领域“质谱仪结构件” 项目分别被认定为重大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核心技术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 精密机械零部件下游广泛、 空间广阔, 客户对集成化及研发同步性需求不断提升, 定制化趋势明显。 公司深度绑定全球头部客户, 在手订单充足,募投项目积极扩产缓解产能压力, 同时公司持续发力研发, 2022 年与迈瑞医疗合作开发的注射泵结构件成功放量, 半导体样品也已达到上海微电子、 华海清科等客户产品标准。
核心观点:
行业发展: 高定制化构筑壁垒, 下游空间广阔。 公司产品属于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行业, 主要应用于科学仪器、 医疗器械、 交通运输领域, 下游市场空间广阔, 科学仪器领域: 以气相质谱仪和液相色谱仪为主, 至2026 年全球质谱仪市场将增至 112 亿美元, 2018-2026 年全球质谱仪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 7.70%, 预计 2023 年全球色谱仪市场规模达 90 亿美元并有望以 6%的速度增长; 医疗器械领域: 以医疗成像设备和 CT 机为主,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 2025 年预计达到 819 亿美元,全球 CT 设备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达到 215 亿美元; 交通运输领域: 以柴油发动机和航空座椅为主, 全球车用柴油机进口金额呈增长趋势,2022 年达 243.79 亿元, 航空座椅更新换代需求巨大, 未来 20 年全球预计每年新增约 40 万个航空座椅。 此外, 随着现代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客户对集成化及研发同步性需求不断提升, 产品定制化趋势逐渐显著。
公司优势: 深度绑定全球头部客户, 半导体领域有望突破。 公司具备客户、 技术、 生产、 研发优势, 客户方面, 公司核心客户为下游各领域全球知名企业, 据客户反馈, 公司位居其在中国同类精密零部件供应商的前列, 公司市场地位优势显著; 技术方面, 公司形成的产品性能稳定、质量优良、 故障率低, 在科学仪器和医疗器械领域均实现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核心技术稳定贡献 80%左右的收入; 生产方面, 公司具备业内领先的高精密机加工能力, 以其为核心为客户提供核心机械零部件的解决方案, 近两年产能利用率维持在较高位置, 募投项目将引入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积极扩产; 研发方面, 公司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掌握多项核心技术, 并围绕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方针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此外,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半导体样品已达到上海微电子、 华海清科等客户产品标准, 为未来开拓半导体产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盈利预测、 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公司可比公司包括丰光精密、 优德精密、吉冈精密、 富创精密等。 相较可比公司, 公司业务规模尚小, 但盈利能力较强, 整体营运平稳, 存货管理能力较强、 回款良好, 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相对稳定。 估值方面, 公司发行价格为 6.36 元/股, 对应 2022 年扣非前/扣非后市盈率 16.04/17.97 倍, 可比公司 2022 年扣非前 PE 均值为 46.02x(优德精密 91.04x/富创精密 67.65x/丰光精密 10.86x/吉冈精密 14.51x), 2022年扣非后 PE 均值为 63.64x( 优德精密 115.17x/富创精密 93.23x/丰光精密29.53x/吉冈精密 16.61x), 公司较其存在一定折价。
风险提示: 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 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新客户开拓或新兴领域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存货增加导致的风险; 技术迭代、 产品更新、 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