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中心 - 纳微科技(688690) - 公司资料

纳微科技

(688690)

  

流通市值:109.88亿  总市值:109.88亿
流通股本:4.04亿   总股本:4.04亿

纳微科技(688690)公司资料

公司名称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上发行日期 2021年06月11日
注册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
注册资本(万元) 4038147650000
法人代表 江必旺
董事会秘书 赵顺
公司简介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微科技688690,SH)是一家专门从事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微球材料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6月23日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公司致力于建设世界领先的纳米微球精准制备和应用平台,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纳微科技拥有单分散色谱填料的精准制备技术、表面功能化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产品涵盖硅胶正相、反相、HILIC、手性填料,聚合物反相、离子交换、疏水层析、亲和层析(ProteinA、金属螯合、苯硼酸)、固相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及特殊功能填料;还提供色谱柱、磁珠、标准颗粒、分析检测、分离纯化实验技能培训及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纳微科技已实现大规模出口高性能色谱填料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制药和色谱企业,成为世界色谱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纳微科技承担了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荣获中国侨界创新贡献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公司已建成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高性能纳米微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纳微米球材料工程中心,创建了苏州先进微球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园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获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5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纳微科技在苏州工业园区建成13000m2的研发及生产中心,2020年在常熟建成18000m2的生产基地,纳微已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文件。纳微科技始终坚持“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的公司发展理念,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产品做到极致,打造世界一流的高性能微球“芯”材料智造和应用的领导者。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十年多来,在广大客户的支持与厚爱下,公司实力不断获得提升,我们通过领先的技术创新、不断丰富的产品线和优质的技术服务,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同客户伙伴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坚持“基础创新、核心突破、链式延伸、多元并重、共创共赢”的发展战略,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市场运营为导向,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并致力于成为中国智造“色谱芯”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全球色谱层析填料及产品的领先品牌。纳微科技总部在中国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国各地均设有办事处,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
所属行业 化学制药
所属地域 江苏
所属板块 新材料-预盈预增-融资融券-上证380-沪股通-专精特新-科创板做市股-2025中报预增
办公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
联系电话 0512-62956000,0512-62956018
公司网站 www.nanomicro.com
电子邮箱 ir@nanomicro.com
 主营收入(万元) 收入比例主营成本(万元)成本比例
生物制药工艺26893.6065.025607.5748.52
分析检测12474.3230.165297.0345.83
平板显示1646.523.98580.355.02
体外诊断324.570.7868.140.59
其他(补充)23.530.064.260.04

    纳微科技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1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更多

发布时间 研究机构 分析师 评级内容 相关报告
2025-08-28 信达证券 唐爱金,...买入纳微科技(6886...
纳微科技(688690) 事件:2025年8月27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21.74%;实现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40.52%;实现扣非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51.31%。单季度来看,2025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21.20%;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21.05%;实现扣非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31.32%。 点评: 收入端恢复增长,利润端表现亮眼。 从收入端来看:如果剔除2025年1-2月份福立仪器并表影响,2025H1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20%。分业务来看,2025H1公司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收入为2.38亿元,同比增长约20%;色谱分析仪器及配件收入为0.82亿元,同比增长约43%;液相色谱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收入为0.43亿元,同比增长约27%;蛋白层析系统及配件收入为0.21亿元,同比增长约7%。 从利润端来看:2025H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72.06%,同比减少0.3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福立仪器并表拉低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2025H1公司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的毛利率为83.47%,同比提升0.33个百分点。2025H1公司整体利润端表现亮眼,主要得益于落实提质增效行动,各项期间费用得到良好管控。 核心业务经营趋势向好,GLP-1带动多肽需求显著增加。 2025H1公司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实现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约20%,其中应用于药企商业化项目(含新药注册阶段)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销售收入约0.65亿元,约占填料和介质产品收入的27%。按照分子类型拆分: 1)大分子药物:2025H1公司应用于抗体(含ADC)、重组蛋白、疫苗、核酸药物等四类大分子药物项目的层析介质的销售收入约1.18亿元,同比增长约11%,截至2025H1有超过50个抗体(含ADC)应用项目处于临床三期研究或新药注册阶段,有超过10个抗体和2个重组白蛋白药物转为商业化生产使用。 2)小分子药物:2025H1公司应用于胰岛素、多肽、抗生素等三类中小分子药物项目的色谱填料产品实现销售收入约1.02亿元,同比增长约48%;公司具有聚合物反相、离子交换、疏水层析和硅胶反相等全系列自主创新产品,在包括GLP-1在内的多肽类药物应用方向积累形成丰富应用案例,2025H1多肽类药物实现色谱填料销售收入约0.75亿元,同比增长约108%。 公司继续全面深化战略客户合作关系,2025H1来自签约生物医药战略客户的销售额约1.08亿元,占色谱填料业务收入的比重约45%。重点项目方面,2025H1公司填料&介质成功助力恒瑞医药HER2-ADC注射用瑞康曲妥珠单抗获批上市,成功助力正大天晴两大生物类似药曲妥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10,000升新产能获批使用。 总结:2025H1公司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层析介质经营趋势向好,其中小分子药物表现亮眼,主要得益于GLP-1等多肽药物需求,战略客户实现不断突破,恒瑞医药和正大天晴两个重点案例,正好代表跟随上市和工艺变更两种商业化路径,我们坚定看好公司色谱填料&层析介质业务的中长期发展前景。 海外收入延续高增长,创新药BD出海或带来重大机遇。 公司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国际主营业务收入延续高增长趋势,2025H1国际主营业务收入0.44亿元,同比增长约136%;回顾2024年国际主营业务收入0.47亿元,同比增长约122%。公司内部调配资源组建国际业务团队,全面部署实施公司的国际市场拓展战略。公司在海外药企实现抗体、血液制品、胰岛素、抗生素等应用方向不同阶段的项目导入,在印度取得药厂放大项目色谱填料订单的突破。公司妥善使用募集资金,持续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完善海外营销体系,加强海外销售力量,提升海外销售团队的直销能力,增加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提升填料产品导入海外客户的应用机会。 总结:2025H1公司海外收入延续高增长趋势,目前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存在较大成长潜力,我们认为,2025年以来国内创新药BD出海案例显著增多,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有望跟随出海,进入海外大型MNC供应链体系,实现国际市场的重要突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84亿元、12.12亿元、14.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2.14亿元、2.84亿元,EPS(摊薄)分别为0.35元、0.53元、0.70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82.27倍、54.62倍、41.20倍。我们坚定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拓展面临不确定性;行业竞争格局加剧的风险。
2025-06-06 信达证券 唐爱金,...买入纳微科技(6886...
纳微科技(688690) 本期内容提要: 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龙头,业绩边际显著改善。 纳微科技成立于2007年,公司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2023年以来,受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公司业绩陷入增长压力。2024Q4以来公司业绩边际改善显著,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71.47%,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38.05%;2025Q1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22.39%;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72.98%。2023年以来公司净利率水平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到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和赛谱仪器商誉减值的影响,以上因素对于公司利润端扰动较大,我们认为,随着股权激励到期和子公司经营改善,公司未来净利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把握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色谱填料主业加速成长。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是生物医药分离纯化的关键耗材,一般而言,用于小分子纯化称为色谱填料,用于大分子纯化称为层析介质。参考赛分科技招股说明书,从全球市场来看,预计2023年全球色谱介质市场规模69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到9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9.26%;从国内市场来看,预计2023年中国色谱介质市场规模为112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20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1.92%。纳微科技是国内较早布局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发出国内厂商中品类最全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可以为小分子和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公司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主业目前处于关键发展窗口期,有望受益于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具体来看: 1)进口替代机遇: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行业长期被外资垄断,无论是小分子色谱填料还是大分子层析介质,国产化率都相对较低。近年来伴随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国产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在国际地缘政治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自主可控有望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潜在重要战略。我们认为,公司下游客户恒瑞医药商业化项目的工艺成功变更,为进口替代建立经验模板,公司有望承接更多项目变更,成为国产替代进口的主力军。 2)商业化放量机遇: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的用量与项目阶段相关,从临床一期到临床二期到临床三期到商业化呈现逐级放大趋势,和商业化变更相比,从临床早期培育的管线客户粘性更强,从小试研发到放大生产,全面配合客户完成工艺验证及生产应用,一路陪伴客户成长。我们认为,近年来公司客户数量不断积累,临床阶段不断后移,目前储备大量临床中后期项目,悉心培育的管线陆续进入回报期,未来存在显著的商业化放量机遇。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打开成长天花板。 色谱填料及层析介质主业以外,纳微科技通过“自建+并购”双轮驱动,以福立仪器、纳谱分析、赛谱仪器、纳微生命科技等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布局色谱仪器、色谱耗材、蛋白纯化系统、体外诊断耗材等产业链上下游方向。我们认为,纳微科技的底色是高端材料公司,依托底层技术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展现出极强的业务延展性,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 1)福立仪器:福立仪器是国产色谱仪器领军企业,在气相色谱领域,福立仪器已经初具规模,打造“未来系列”气相色谱仪;在液相色谱领域,公司发布L75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高端液相色谱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2)纳谱分析:纳谱分析是由纳微科技设立的子公司,专注于打造高品质实验室用色谱耗材,公司采用纳微科技自主研发的创新型单分散硅胶/聚合物微球填料,实现从微球原料、填料制备、色谱柱装填全过程国产化。 3)赛谱仪器:赛谱仪器致力于开发用于蛋白、抗体、疫苗、核酸、诊断原料等大分子生物制品领域的精密纯化设备,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为国产蛋白纯化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01亿元、12.44亿元、15.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2.21亿元、2.85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35元、0.55元、0.71元,对应的PE估值分别为62.22倍、39.89倍、30.86倍(截至2025年6月5日)。我们认为,纳微科技作为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行业国产龙头企业,主营业务面临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市场机遇,同时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打开成长天花板,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进口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商业化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收购公司商誉减值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2025-05-08 中国银河 程培,谭...买入纳微科技(6886...
纳微科技(688690) 核心观点 事件:2025年4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7.82亿元,同比增长33.33%,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20.82%,扣非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108.55%。2025Q1公司实现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22.39%,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72.98%,扣非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85.28%。 核心业务恢复增长,新增仪器业务并表。2024年公司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实现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10.20%,其中大分子层析介质收入2.49亿元,同比持平,小分子色谱填料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6.13%;新增色谱分析仪器及配件实现收入1.54亿元,主要来自于收购公司福立仪器的并表;蛋白层析系统及配件收入0.40亿元,同比减少33.41%;液相色谱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收入0.73亿元,同比增长26.15%;IVD用微球产品收入530万元,同比增长9.53%;光电用微球产品收入0.36亿元,同比增长1.77%;分离纯化技术服务收入925万元,同比增长8.62%;其他收入1335万元,同比增长33.04%。 色谱填料市场持续扩容,国产替代加速进行。纳米微球应用广泛,在生物制药领域,色谱填料为生产下游纯化环节重要耗材。在生物药、多肽药物蓬勃发展的推动下,色谱填料市场持续扩容,然而当下市场仍由进口厂商主导,国产化率仅有10%左右。随着国内药企的对降本增效的越发重视,叠加关税战带来的供应链安全考虑,国产替代势必加速进行。公司产品布局完善(微粒大小、基质种类、分离类型),性能领先可对标国际(粒径、孔径、机械强度),品牌已获得国内头部药企认可。2024年,公司客户数量792家,同比增加23家;新完成与盛迪亚、丽珠、诺泰、康诺亚和翰宇五家客户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全年来自签约战略客户的销售额2.24亿元,占色谱填料收入比50%。随着重点客户的管线推进,以及公司每年稳定的新客户开发,产品将迎来快速放量期。 投资建议:借助底层技术驱动,公司逐渐发展成“填料+耗材+仪器”一体化的国产领先色谱填料供应商,随着国产替代持续进行,高质量客户项目管线顺利推进,公司业绩将迎来快速增长。预计2025-2027年收入9.77/11.70/13.73亿元,归母净利润1.34/2.03/2.90亿元,EPS为0.33/0.50/0.72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67/45/31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客户管线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2025-04-25 信达证券 唐爱金,...纳微科技(6886...
纳微科技(688690) 事件:2025年4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同比增长33.33%;实现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20.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108.55%。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22.39%;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72.9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85.28%。 点评: 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明显回暖,海外实现重要突破。 1)根据业务类型来看:2024年公司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实现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10.20%;其他业务方面,公司新增色谱分析仪器及配件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主要来自于收购公司福立仪器的并表;蛋白层析系统及配件实现营业收入0.40亿元,同比减少33.41%;液相色谱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实现营业收入0.73亿元,同比增长26.15%;IVD用核心微球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30万元,同比增长9.53%;光电领域用微球产品实现营业收入0.36亿元,同比增长1.77%;分离纯化技术服务实现营业收入925万元,同比增长8.62%;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335万元,同比增长33.04%。 2)根据区域分布来看:2024年公司境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33亿元,同比增长30.11%;境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47亿元,同比增长122.19%,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的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0%的营业目标;公司在海外药企实现抗体、血液制品、胰岛素、抗生素等应用方向不同阶段的项目导入,公司重视拓展印度生物医药分离纯化市场机会,在以往色谱分析耗材的业务基础上,2024年取得药厂放大项目色谱填料订单的突破。 3)根据季度趋势来看:和2024年前三季度相比,2024年Q4公司业绩增长显著加速,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71.47%,其中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表现亮眼,从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减少1.74%到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10.20%,单季度彻底扭转主业下滑趋势。2025年Q1公司延续增长趋势,如果剔除福立仪器并表口径影响因素,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7%,其中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约1.11亿元,同比增长约10.62%。 我们认为,公司核心业务色谱填料与层析介质已经逐步走出低谷,重新恢复增长,2024年海外业务实现重大突破,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核心业务毛利率相对稳定,盈利能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1)从毛利率来看:2024年度公司整体毛利率70.22%,同比减少约7.67pct,主要是由于福立仪器的并表导致仪器产品占比增加,拉低整体毛利率水平,公司通过产品创新、生产工艺优化、海外市场拓展等多措并举,将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类产品的毛利率波动控制在3%以内,2024年的毛利率水平为81.56%,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2)从期间费用来看: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7.36%,剔除福立仪器影响后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0.96%;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2.18%,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2.75%;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61%,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45%。 我们认为,2024年公司股份支付费用4,481万元,计提商誉减值2,506万元,子公司赛谱仪器净亏损1,004万元,2025年Q1股份支付费用1,429万元,以上因素对于公司利润端扰动较大,考虑到公司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经营稳健,随着股权激励到期和子公司经营改善,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大分子和小分子布局均衡,面临商业化放大和进口替代两大机遇。 1)2024年公司发生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销售的客户数量为792家,同比增加23家;2024年应用于药企商业化项目(含新药注册阶段)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销售收入约0.93亿元,占比约20.62%。 2)从大分子领域来看:2024年应用于抗体(含ADC)、重组蛋白、疫苗、核酸药物等四类大分子药物项目的层析介质的销售收入约2.4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截至2024年底有超过50个抗体(含ADC)应用项目处于临床三期研究或新药注册阶段,有超过6个抗体和1个重组白蛋白药物转为商业化生产使用。 3)从小分子领域来看:2024年应用于胰岛素、多肽、抗生素等三类中小分子药物项目的色谱填料产品实现销售收入约1.65亿元,同比增长约16.13%,其中包括GLP-1在内的多肽类药物实现色谱填料销售收入约0.90亿元,同比增长约34.28%。 4)2024年公司继续全面深化战略客户合作关系,完成与盛迪亚、丽珠福兴、诺泰生物、康诺亚和翰宇药业等5家客户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工作,2024年来自签约生物医药战略客户的销售额约2.24亿元,占比约49.67%。公司重要客户恒瑞医药子公司苏州盛迪亚生物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10000L不锈钢生物反应器生产线获批上市使用,该项目三步层析介质成功采用公司的高性能层析介质替代三款进口介质,是国内首个采用全国产化层析介质的抗体商业化项目,变更后产品质量高度可比,确保了产品变更前后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供应商,大分子和小分子领域布局均衡,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硅胶、聚合物、琼脂糖等多种基质材料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公司当前面临商业化放大和进口替代两大机遇。 1)商业化放大机遇: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的用量与项目阶段相关,从临床一期到临床二期到临床三期到商业化呈现逐级放大趋势,公司前几年悉心培育的管线陆续进入回报期,目前储备大量临床中后期项目,商业化收入占比只有20%左右,未来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2)进口替代机遇: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作为生物医药分离纯化关键原材料,长期被美国思拓凡、德国默克等外资品牌垄断,关税战持续升级背景下,自主可控有望成为生物医药企业的潜在重要战略,恒瑞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商业化项目的工艺成功变更,为进口替代建立经验模版,公司有望承接更多项目变更。 全产业链布局,业务延展性较强。 通过“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公司已经拥有纳谱分析、赛谱仪器、福立仪器等重要子公司,其中子公司纳谱分析以自有填料产品为基础开发分析柱等分析耗材,子公司赛谱仪器拥有不同系列的大分子纯化仪器设备,子公司福立仪器是国产色谱仪器领军企业。以福立仪器为例,该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打造精密科学仪器近三十年,产品线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前处理设备以及在线监测设备,在气相色谱领域,公司推出包括F60、F70和旗舰新品F80在内的未来系列气相色谱仪及PT800全自动吹扫捕集仪,在液相色谱领域,公司重磅推出L75液相全能冠军家族,目前正处于商业化关键阶段。 我们认为,纳微科技是一家底层技术驱动的创新型企业,目前已经构建“填料+耗材+仪器”的全产业链布局,主业和子公司存在明显协同作用,实现对于生物医药、分析检测、体外诊断、平板显示等多行业需求的全面覆盖,业务延展性较强,未来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98亿元、12.35亿元、15.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亿元、2.31亿元、3.12亿元,EPS(摊薄)分别为0.37元、0.57元、0.77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61.38倍、40.16倍、29.74倍。 风险因素:行业需求景气度波动风险;进口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子公司商誉减值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高管姓名 职务 年薪(万元) 持股数(万股) 简历
BIWANG JACK JIANG(江必旺)董事长,法定代... 116.49 6472 点击浏览
江必旺,1988年至1994年,担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助教;2000年至2006年,担任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现已并入杜邦公司)高级科学家;2005年至2023年,担任深圳纳微董事;2023年至今,担任深圳纳微执行董事、总经理;2007年至2010年,担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2007年至今,历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长和总经理,2022年4月,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
牟一萍总经理,非独立... 301.05 2.8 点击浏览
牟一萍,1987年至1992年,任交通部环境监测总站助理工程师;1992年至1999年,历任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仪器分析部销售工程师、全国项目经理;2000年至2011年历任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北中国区经理、中国区总经理、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2012年至2014年任GE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大中华区总经理;2015年至2022年4月任路易企业有限公司首席顾问;2016年至今任北京清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21年至2023年5月任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2022年5月至今担任公司总经理,2022年9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
武爱军副总经理 59.49 1.2 点击浏览
武爱军,1994年至1997年,担任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医师;1997年至1999年,担任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经理;1999年至2003年,担任拜耳(中国)有限公司大区销售经理;2003年至2005年,担任阿斯利康(中国)有限公司大区销售经理;2005年至2007年,担任深圳纳微副总经理;2007年至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RONGJI CHEN(陈荣姬)副总经理 110.54 2.4 点击浏览
陈荣姬,1989年至1994年,担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工程师;2001年至2007年,担任美国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研究员;2007年至2008年,担任深圳纳微副总经理;2008年至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JINSONG LIU(刘劲松)副总经理 111.02 2.221 点击浏览
JINSONG LIU,2004年至2007年,担任Waters Corporation高级化学家(Senior Chemist);2007年至2010年,担任Cabot Corporation科学家(Scientist);2010年至2017年,担任ThermoFisher Scientific资深科学家(Staff Scientist);2017年至今,担任公司产品开发首席科学家。
WU CHEN(陈武)副总经理 221.22 1.197 点击浏览
WU CHEN,1992年至2021年,先后担任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色谱柱研究员、研发大师级科学家、首席科学家;2022年1月至今,历任公司硅胶产品线研发负责人、副总经理。
王冬副总经理 110.52 2.325 点击浏览
王冬,1994年至1995年,担任山东大学微生物系讲师;1995年至1997年,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生;1997年至2004年,先后担任瑞典发玛西亚公司及英国安玛西亚公司产品专员、产品经理;2004年至2017年美国通用电气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产品经理、销售经理、市场经理;2020年6月至今,历任公司市场总监、副总经理。
米健秋副总经理 110.54 1.952 点击浏览
米健秋,2004年至2005年,担任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2006年至2007年,担任宝洁中国创新中心研发科学家;2007年至2021年,历任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卓越应用中心主管、首席应用科学家;2021年至2022年,担任普米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药技术部总监;2022年8月至今,历任公司应用技术负责人、副总经理。
张俊杰非独立董事 -- -- 点击浏览
张俊杰,2004年至2006年,担任德勤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投资经理;2006年至2006年,担任汉鼎亚太有限公司投资经理;2006年至2016年,担任英联(北京)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合伙人;2016年至今,担任华兴医疗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
林东强非独立董事 7.22 0 点击浏览
林东强,1992年至1993年,担任浙江大学化工系助教;1998年至今,历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和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2019年至今,历任公司独立董事、董事;现兼任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公告日期 交易标的 交易金额(万元) 最新进展
2025-04-25苏州纳信科技有限公司0.00实施中
2025-04-25苏州纳信科技有限公司1076.92实施中
2024-12-21南通纳微新材料有限公司(暂定名)实施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