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通市值:102.70亿 | 总市值:147.16亿 | ||
| 流通股本:7.76亿 | 总股本:11.12亿 |
普利特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1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2025-09-13 | 华金证券 | 骆红永 | 买入 | 首次 | 25H1业绩大幅改善,改性塑料稳步增长,电池业务修复,新材料新能源双轮驱动 | 查看详情 |
普利特(002324) 投资要点 事件:普利特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0.90亿元,同比增长9.06%;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43.94%;扣非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56.67%;毛利率15.00%,同比提升0.38pct,净利率5.03%,同比提升1.47pct。25Q2,实现营收21.56亿元,同比增长19.60%,环比增长11.46%;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49.91%,环比下降9.85%;扣非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87.30%,环比下降11.06%;毛利率15.35%,同比提升0.82pct,环比提升0.74pct,净利率4.50%,同比提升1.22pct,环比下降1.11pct。 改性材料稳定发展,巩固龙头地位。公司深耕改性复合材料行业三十多年,已成为改性材料行业龙头企业。2025年上半年,改性材料业务实现营收30.40亿元,同比增长5.39%,毛利率17.42%,同比下降0.88pct。业务布局方面,目前公司改性材料业务中90%收入来源于汽车行业客户,同时延伸至许多非汽车行业,坚持开拓下游客户,增加产品市占率。产能方面,普利特在上海、广州乃至美国、泰国均拥有新材料生产制造基地,总共12个,其中在建基地3个。目前公司现有产能50万吨,预计未来年产能将超过100万吨,其中规划在建产能有:2025年规划建设普利特华南总部及研发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年产能预计40万吨;安徽马鞍山5万吨新材料工厂预计2025年四季度投产;天津滨海15万吨新材料工厂预计2026年初实现投产。在新兴市场中,公司目前改性PEEK、改性PPS、改性PA、LCP、热塑性弹性体等材料,可用于机器人等相关行业;碳纤维增强系列材料、PC合金等材料可用于低空飞行等相关领域。公司正在积极与相关行业的下游客户进行验证和设计开发,部分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供应。 ICP材料技术优势明显。公司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具备LCP树脂合成、改性、薄膜和纤维技术以及量产能力企业。公司LCP树脂布局涵盖Ⅰ型、Ⅱ型、Ⅲ型树脂,实现注塑级、薄膜级、纤维级树脂全覆盖且均已达到可量产状态。公司LCP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持有美国PCT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5项,正在申请发明专利15项,在LCP领域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具有每年4000吨LCP树脂聚合产能、5000吨LCP共混改性生产能力,300万平方米LCP薄膜生产能力,以及1000吨(1000D)LCP纤维生产能力。在下游客户验证方面,公司LCP产品与国内外多家汽车电子、卫星通讯、医疗等相关领域客户进行对接和验证工作,部分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LCP业务未来将成为公司非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新能源业务修复,推进钠电和固态布局。新能源电池方面,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50亿元,同比增长21.32%,毛利率8.01%,同比提升5.67pct。公司以锂电池作为基本盘,将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作为公司未来重点战略发展方向。2022年收购的海四达电源目前已拥有圆柱年产能2.83GWh、方形年产能12.49GWh,合计年产能15.32GWh,此外还在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2.5GWh圆柱项目,通过出海扩大市占率。钠离子电池方面,公司钠电产业化进程加速,产品广泛运用在储能、备电、启停、特种车等领域,签约订单金额突破2亿元,中标国内当前最大规模聚阴离子钠电储能示范项目,并已进入相关验证工作。此外公司成立了广东海四达钠星技术有限公司,2025H1收到了海外客户钠电采购订单,采购总量不低于1GWh钠离子电池模块。固态电池方面,目前公司首批方形314Ah半固态电池下线并实现批量交付,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该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线贯通的企业。 投资建议:普利特作为改性塑料龙头企业,在汽车领域地位稳固同时拓展机器人低空等非汽车客户。LCP实现全产业链布局,持续推进客户和应用开拓。新能源以海四达锂电池作为基本盘,将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作为未来重点战略发展方向。公司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双轮驱动模式,铸造公司持续发展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93.53/106.82/117.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4.2%/10.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5/5.73/6.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6.6%/20.7%/19.1%,对应PE分别为33.3x/27.6x/23.2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波动风险;贸易摩擦风险;项目进度不确定性;安全环保风险。 | ||||||
| 2025-04-29 | 山西证券 | 冀泳洁,王锐 | 增持 | 首次 | 25Q1业绩同比改善,半固态电池&LCP材料取得积极进展 | 查看详情 |
普利特(002324) 事件 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3.14亿元,同比下降4.55%;实现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69.86%。第四 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38.95%。 25Q1市场份额提升&新能源板块经营好转,公司业绩同比改善。2025年一季度,公司主业改性材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通过非汽车领域拓展叠加降本增效与工艺优化,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此外,新能源板块受益于上游材料价格企稳、行业竞争趋缓,叠加新技术应用及产能释放,业务回暖驱动整体业绩增长。 3月半固态电池投产下线,全球首次实现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的量产。2024年初海四达启动固态电池战略转型,与卫蓝新能源合作自主开发新型纳米固态电解质技术。广东海四达已建成6GWh年产能产线,适配新能源储能、低空经济等多场景需求,尤其在电网级储能、工商储、户储及数据中心等领域表现突出,未来还将拓展至公交大巴、重卡、船舶及工程机械等应用领域。 LCP材料验证进展顺利,下游需求广阔。公司在LCP树脂合成及材料应用领域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是国内唯一可以批量化生产LCP薄膜材料的公司。在下游客户验证方面,公司与电子通信行业国内某家知名头部客户验证 进展非常顺利,预计今年可实现批量化交货。在应用场景方面,公司LCP产品主要应用于以高频高速信号传输为核心的通信和信号信息传输等产业中,随着新一代通信产业的建设和推广,公司LCP产品将在6G、汽车毫米波雷达、AI服务器、脑机接口、低轨卫星等有着更广泛应用需求。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2025年至2027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92.98/104.08/116.61亿元,同比增长11.8%/11.9%/12.0%;实现归母净利润4.85/5.75/6.18亿元,同比增长243.7%/18.6%/7.4%,对应EPS分别为0.44/0.52/0.55元,PE为23.0/19.4/18.1倍。公司作为改性塑料行业领先企业,竞争地位稳固,同时在半固态等新型电池技术领域实现较快突破,LCP材料具备量产能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业整合管理风险;贸易摩擦风险。 | ||||||
| 2024-05-19 | 开源证券 | 殷晟路,李林容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钠电进入量产,业务版图持续完善 | 查看详情 |
普利特(002324) 钠电签订批量购销合同,业务版图持续完善 公司发布公告与上海平野签订总量不低于1.5GWh的购销框架合同,将在2024年5月至2026年12月内进行分批交付,主要应用在全球各大知名的电动叉车、低速车辆、功能车辆等领域中。由于储能业务竞争加剧,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预测至6.2、7.8亿元(原为11.3、17.1亿元),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预测至11.4亿元,2024-2026年EPS分别为0.6、0.7、1.0元,对应PE为18.9、15.0、10.4倍,考虑海四达有望凭借钠电实现弯道超车,同时公司作为全球唯一一家拉通LCP树脂-薄膜产业链的企业,有望充分受益5.5G产业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钠电业务进展顺利,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公司钠电资源禀赋强,产品性能领先,海四达电源的80Ah方形钠电星耀Ⅱ已率先配套户储产品,70Ah方形钠电星耀Ⅰ已成功应用于电动叉车、高尔夫球车等小动力市场,2024年已签订批量购销合同进入批量化,成为在国内率先大规模放量的钠电池企业,后续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改性塑料产销稳步增长,基本盘业务稳固 由于汽车轻量化需求,2020年国内单车改性塑料用量从2016年的120kg提升至2020年的160kg,但距离欧美平均水平的230kg和德系的330kg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后续有望继续保持稳定提升趋势。受益于行业改性塑料用量增长以及国内车厂销量占比提升带来的国产替代趋势,公司产销量保持稳定增长。 公司是LCP国产替代先锋,全产业链布局有望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公司是国内首家LCP材料国产化供应商,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拉通LCP树脂合成、改性、薄膜、和纤维产业链的企业,公司LCP改性材料对国内外主要客户批量供货中,纤维已获得国际客户认可并量产供货,薄膜已获得下游客户的测试认可,已有小批量供货,有望充分享受LCP薄膜产业化红利。 风险提示:LCP业务扩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 | ||||||
| 2023-10-17 | 开源证券 | 殷晟路,李林容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受益5.5G逐步落地,LCP有望迎来量产前夕 | 查看详情 |
普利特(002324) 公司相继与友维聚合、苏州维信在LCP薄膜业务达成战略合作 公司相继与友维聚合、苏州维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LCP全系列薄膜产品的研发量产展开合作。LCP下游主要以树脂形式应用在高频连接器中,5.5G逐步落地后有望扩展LCP薄膜在手机天线FPC中的应用,由于LCP薄膜生产对树脂原料配方、生产工艺、设备都有很高要求,进入壁垒高,公司作为全球唯一一家拉通LCP树脂-薄膜产业链的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产业趋势,我们维持2023-2025年归母净利预测7.78、11.31、17.11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8.2、12.5、8.3倍,维持“买入”评级。 5.5G全系列产品已发布,2024年有望复刻5G快速0-1过程走向落地要求 5G从2017年第一个实验基站开通到2019年1月首个正式基站开通仅过了一年半时间,距2019年6月商用牌照发布基站密集建设仅过了两年时间。2023年5月首个5.5G实验基站在北京开通,2023年7月华为发布业界第一个5.5GAAU,并于10月发布全系列产品方案,宣布将于2024年发布5.5G端到端产品,有望推动5.5G快速落地。 预计2027年手机中LCP薄膜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3.1亿元 据IDC和TechInsights预测,2023-2024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分别将达到7.70、7.97亿台,2024年5.5G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0亿台。由于目前的MPI膜在5.5G的通信频段下损耗较为明显,我们预计在5.5G手机中LCP薄膜将成为主选方案,我们预计2024-2027年LCP薄膜市场空间分别为4.6、17.4、42.0、63.1亿元。 公司是LCP国产替代先锋,全产业链布局有望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公司是国内首家LCP材料国产化供应商,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拉通LCP树脂合成、改性、薄膜、和纤维产业链的企业,公司LCP改性材料对国内外主要客户批量供货中,纤维已获得国际客户认可并量产供货,薄膜已获得下游客户的测试认可,已有小批量供货,有望充分享受LCP薄膜产业化红利。 风险提示:LCP业务扩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 | ||||||
| 2023-09-14 | 浙商证券 | 张雷,黄华栋,虞方林 | 买入 | 调高 | 普利特更新点评:23H1业绩大幅增长,与友维聚合就LCP薄膜展开战略合作 | 查看详情 |
普利特(002324) 投资事件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0.47亿元,同比增长68.59%;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332.64%;扣非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365.57%。 近期公告,公司与信维通信的全资子公司友维聚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LCP全系列薄膜(可溶型、热熔型等)产品的研发与量产等领域展开合作。 投资要点 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业务稳健发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332.64%,主要受益于主营大宗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并加强成本控制;海四达于2022年8月纳入半年度合并报表范围,随着产能提高和释放以及储能业务量的快速提升,收入利润实现稳健增长。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1.38亿元,同比增长93.94%;归母净利润9776.86万元,同比增长342.15%。 钠、锂电池:储能业务布局完善,钠锂电池同步推进 锂电池方面,公司目前拥有3GWh三元圆柱电池产能、1GWh方型铁锂产能;在建7.3GWh方型电池产能;待建18GWh电池产能(浏阳一期和珠海工厂);规划18GWh电池产能(浏阳二期、三期)。钠电池方面,海四达与中科海钠在钠离子电池的材料、工艺路线和制造等环节紧密合作;公司1.3GWh钠锂共线产能基本达到投产标准,布局浏阳30GWh共线产能;在海外户储,公司与江苏大秦合作。 ICT材料:布局LCP材料全产业链,紧抓5.5G通信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 公司抓住高端通信材料的发展机遇,积极布局LCP材料全产业链,产品包括LCP合成树脂、LCP改性材料、LCP薄膜、LCP纤维,目前多款LCP产品正与下游核心客户验证中。公司LCP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首家LCP树脂聚合产业化企业,是全球唯一一家拉通产业链,同时具备LCP树脂合成、改性、薄膜、和纤维技术及量产能力的企业,目前具有LCP薄膜产能300万平方米。 改性材料:将新增华北基地,年产能将不低于12万吨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拟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天津普利特,并投资建设华北普利特低碳高分子复合材料智能化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4亿元,项目年产能预计不低于12万吨,通过环保回收材料实现的年产能将不低于3万吨。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布局LCP材料紧抓通讯5.5G,新能源电池业务稳健发展。我们维持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12、8.29、10.58亿元,对应2023-2025年EPS分别为0.55、0.74、0.95元,对应PE分别为26、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消化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与推广不达预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 ||||||
| 2023-07-21 | 开源证券 | 殷晟路 | 买入 | 维持 | 公司深度报告:钠锂共举,拥抱储能大时代 | 查看详情 |
普利特(002324) 钠锂共举,拥抱储能大时代 2022年9月海四达并表以来公司营收利润快速增长,未来公司重码储能赛道,远期储能的规划产能超过30GWh,同时公司钠电资源禀赋强,产品性能领先,未来有望在钠电赛道实现弯道超车。考虑新增的股权激励费用,我们将公司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7.98、11.50下调至7.78、11.31亿元,新增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7.11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8.2、12.5、8.3倍,2023年估值低于可比公司估值平均。公司改性塑料受益单车用量提升及国产替代,产销量稳步提升,子公司海四达重码储能赛道大力扩产,凭借钠电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储能产能布局节奏加快,钠电批量化进展顺利 2023年公司相继公告在启东、浏阳、珠海多个扩产计划,为缓解产能压力公司在国资委协调下新建珠海工厂6GWh,预计2024年就能贡献产出;远期规划浏阳工厂30GWh产能,产品型号聚焦280Ah大容量铁锂及钠离子电池。公司钠电资源禀赋强,产品性能领先,海四达电源的80Ah方形钠电星耀Ⅱ已率先配套户储产品,70Ah方形钠电星耀Ⅰ已成功应用于电动叉车、高尔夫球车等小动力市场,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小规模试用,2024年进行规模化量产使用,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改性塑料产销稳步增长,电动工具下游景气有望回升 由于汽车轻量化需求2020年国内单车改性塑料用量从2016年的120kg提升至2020年的160kg,但距离欧美平均水平的230kg和德系的330kg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后续有望继续保持稳定提升趋势。受益于行业改性塑料用量增长以及国内车厂销量占比提升带来的国产替代趋势,公司产销量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受消费需求影响2022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4.7亿台,同比下降19.3%。2023上半年锂电池等原材料已基本去库完成,下半年下游景气有望回升。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客户扩展不及预期风险。 | ||||||
| 2022-12-06 | 浙商证券 | 张雷,陈明雨,王婷 | 买入 | 首次 | 普利特深度报告:改性塑料龙头,收购锂电厂商老树开新花 | 查看详情 |
普利特(002324) 国内车用改性塑料龙头,收购海四达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双主业 公司为国内改性塑料龙头,收购海四达切入锂电储能赛道。根据技改和产能扩建规划,预计到2023年底公司锂电池产能达11.3GWh,其中磷酸铁锂8.3GWh。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8.71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归母净利0.24亿元,同比下降94%,主要系原油价格上涨改性塑料业务成本承压,此外商誉和坏账计提约8000万。截止2022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2.81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归母净利1.53亿元,同比增长81.1%。 海四达积极扩产,大客户资源助推其储能订单快速增长 海四达主要产品为三元圆柱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镍系电池,2021年收入占比分别为66.39%、29.63%、2.35%。考虑到储能市场巨大的潜在空间,海四达未来产能扩张以磷酸铁锂为主。预计到2023年底公司锂电产能达11.3GWh,其中8.3GWh为磷酸铁锂电池。公司储能应用场景主要为通信后备电源和家庭储能,已与Exicom、中国铁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沃太、大秦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正在拓展储能产业链头部客户。在手订单包括Exicom采购金额2820万美元的大额订单;中国铁塔6.91亿的磷酸铁锂通信后备电源;大秦累计1.15亿海外家储磷酸铁锂电池采购;中国联通0.63亿元的蓄电池集中采购。 公司传统主营改性塑料稳定增长,国产替代下LCP贡献增量 改性塑料为公司基石业务,2021年收入占比高达98.28%,已进入奔驰、宝马、大众等知名车企供应商系统。该业务上游原料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较大,业绩呈现周期性特征。基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多年的技术沉淀,公司积极布局增量市场LCP业务。LCP是5G时代下手机端和基站端重要的高分子材料,预计到2026年全球合计需求空间达120亿元,四年CAGR高达26%。目前全球市场为日本和美国垄断,国内以金发科技、普利特为代表的头部公司加速追赶,形成国产化替代趋势。公司早在2007年开始布局,2021年收购南通海迪,补齐I型LCP的技术短板。公司目前具有2000吨LCP树脂聚合产能、300万平方米LCP薄膜生产线、以及150吨(200D)LCP纤维的生产产能。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是国内改性材料龙头,收购海四达后锂电储能将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9、7.96、10.7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每股0.32、0.78、1.0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3、21、16倍。综合考虑公司业绩的成长性和安全边际,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PE估值28倍,目标市值223亿元,对应当前市值有32%的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能消化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与推广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 ||||||
| 2022-11-10 | 天风证券 | 孙潇雅,唐婕 | 买入 | 首次 | 藏器待时,迎储能大时代 | 查看详情 |
普利特(002324) 为什么当前时间点关注普利特?1)海四达并表,储能进入加速发展和收获期,通信储能斩获中移动、中铁塔和印度Exicom等客户;家储进入大秦、沃太供应链;而大储则等待更多产能释放。2)传统业务安全边际已现,盈利见底+下游客户从传统车转向电动车,且有望跟着一级客户提升在电动车的市占率;3)LCP业务则贡献了未来增长的期权。 收购海四达,家储、大储打开成长空间 通信储能:国内客户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海外为印度Exicom。公司多次在大型通信运营商招标取得较高份额。通信储能规模大,费用率或低于家储、大储等,海四达整体净利率2022H1达6.1%,铅改锂招标价格提升、规模效应+管理、运营能力提升,净利率有望不断改善。 家储&大储:家储方面,公司与优质客户紧密合作。1)大秦:签订海外家庭储能项目,采购内容为约78MWh方形磷酸铁锂模组。2)沃太:2022年1-6月,海四达第五大客户为沃太能源,收入5170万,营收占比4.5%。大储等待更多产能释放,2023Q46GWh储能投产,用于家储和大储。 传统业务:从传统车切入新能源汽车,新赛道量价齐升 传统业务包括汽车材料板块、LCP材料板块,其中超过80%营收为汽车业务。看点在于: 1)公司汽车业务以前主要在传统车,近几年主要开拓新能源汽车客户,增速较快。此外,新能源车价值量高于传统车(更需要轻量化,需要改性塑料),利润率也更高,因此传统业务部分也有望快速增长。 2)利润率提升。上游原材料为石化产品,成本端随石油价格下降成本压力缓解。Q3传统业务盈利有较大变化。对比金发科技、国恩股份,22Q3净利率分别为4%、4%,普利特22Q3净利率5.9%,扣除海四达后传统业务净利率约5%,高于同行。 LCP材料:应用于高端通信材料,未来成长期权。产品主要为LCP树脂材料、LCP薄膜材料和LCP纤维材料,可应用于高频高速高通量通讯、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紧抓5G、AI等新市场,未来有望向更多领域延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普利特2022-2024年营收64.2、125.1、172.6亿元,同比增长32%、95%、38%;归母净利3.1、8、11.6亿元,同比增长1203%、160%、44%。由于储能、新能源汽车行业属性不同,因此采取分部估值。1)海四达:我们预计2022-2024年并表利润0.88、4.3、7亿元。考虑海四达2022-2024年并表归母净利,以及同类型公司估值水平,给予2023年PE35X,对应市值150.5亿元。2)传统业务:我们预计2022-2024年贡献净利1.9、3.5、4.4亿元,给予2023年PE25X,对应市值87.5亿元。 综合看,我们认为普利特合理市值238亿元,对应2023年PE30X,对应股价23.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
| 2022-11-01 | 东方财富证券 | 周旭辉 | 增持 | 首次 | 2022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稳健,切入储能赛道 | 查看详情 |
普利特(002324) 【投资要点】 公司于2022年10月28日发布三季报,业绩高速增长。2022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42.81亿元,同比增长26.13%;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81.06%。单Q3实现营业收入18.81亿元,同比增长47.72%,环比增长70.55%;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5329.99%,环比增长380.73%。 毛利率/净利率同环比均有上升。2022年Q1-Q3毛利率13.92%,同比+2.69pct,净利率3.71%,同比+1.31pct。单Q3毛利率16.38%,同比+6.89pct,环比+3.83pct,净利率5.95%,同比+6.35pct,环比+3.88pct。 规模效应凸显,费用率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2022年Q1-Q3期间费用同比增加15.16%至3.95亿元,期间费用率8.53%,同比下降-1.5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2%、2.25%、5.18%、0.08%,同比减少分别为0.13/0.53/0.12/0.81pct。单Q3期间费用率9.05%,同比减少0.64pct,环比减少0.83pct。公司采用指定销售计划、集中采购、以销定产的运作模式,期间费用率整体保持低位,同时随着规模效应凸显呈现下降趋势。 通过子公司海四达电源切入储能赛道,海四达签订7.64亿元储能订单。2022年8月,公司完成收购海四达,正式进入储能赛道。公司支持海四达完成1GWh小圆柱扩产,预计2022年底建成并投产,同时布局6GWh储能电池,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投产,投产后主要应用于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集装箱储能领域。2022年9月,海四达电源先后签订亮相储能业务订单:(1)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0.72GWh磷酸铁锂电池组(后备电源项目),中标金额6.91亿元;(2)大秦新能源科技(泰州)78MWh方形磷酸铁锂模组(海外家庭储能项目),合同金额0.73亿元。 改性塑料业务呈周期性,LCP业务进入放量期。公司主业为改性塑料业务,改性塑料产品售价相对稳定,原材料价格受石油价格影响使得利润整体呈现周期性。LCP材料技术被海外企业垄断,公司率先打破技术垄断,2022年LCP业务进入放量期,未来增长可期。 【投资建议】 公司汽车改性塑料业务已进入多家顶级汽车制造商供应体系,收购海四达开启切入储能赛道,未来随着产能投放盈利能力有望快速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60.34/101.12/120.56亿元,同比增速23.88%/67.58%/19.22%;实现归母净利润2.20/4.17/6.3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2/0.41/0.63元,PE分别为77.20/40.78/26.81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储能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新进入者导致竞争加剧;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 ||||||
| 2022-09-26 | 开源证券 | 殷晟路 | 买入 | 首次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改性塑料主业扎实,重码储能打造新增长曲线 | 查看详情 |
普利特(002324) 深耕汽车新材料业务,收购海四达切入锂电业务 公司深耕汽车改性塑料业务,已进入多家世界顶级汽车制造商的供应体系。2022年8月海四达收购完成顺利并表,公司开启“新材料+新能源”双主业经营模式。在锂电池板块,公司重码储能赛道大力扩产,2024年底公司三元+铁锂合计产能有望达到18GWh,未来随着产能投放盈利能力有望迅速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62.43、121.66、187.3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24、7.98、11.50亿元,EPS为0.22、0.79、1.13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66.1、18.5、12.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改性塑料业务利润呈现周期性,LCP业务国产替代带来新增量 公司改性塑料产品已进入各头部汽车厂商及各全球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供应体系,未来营收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由于公司改性塑料产品售价相对稳定,原材料价格受石油价格影响使得利润整体呈现周期性。而LCP材料主要技术被海外巨头垄断,公司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先锋企业,也是当前国内唯一一家拉通产业链,同时具备LCP树脂合成、改性、吹膜、和纺丝技术及量产能力的企业,2022年LCP业务进入放量期,未来预计将贡献新增量。 海四达电动工具锂电池基础扎实,重码储能打造新增长曲线 海四达锂电池电芯产品质量优异,在电动工具领域已经通过了TTI、史丹利百得、博世等多家头部厂商的认证,并已经开始对TTI大批量供货,对史丹利百得小批量供货,未来订单确定性较高,盈利能力好。被普利特收购后海四达大力扩产储能领域的方形铁锂产能,预计到2024年海四达将形成15GWh储能电芯产能,同时公司已发展了移动、Exicom、铁塔等通信备电的头部客户,以及大秦新能源、沃太能源等家庭储能的主流厂商,未来将继续开拓华为、阳光电源、Powin、Wartsila等全球知名储能集成商,有望支撑公司顺利消化产能形成规模效应。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