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366.79亿 | 总市值:702.36亿 | ||
流通股本:19.37亿 | 总股本:37.08亿 |
上海医药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10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7篇,增持评级为2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4-02 | 西南证券 | 杜向阳,汪翌雯 | 买入 | 维持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创新业务表现亮眼 | 查看详情 |
上海医药(60160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收入2752.5亿元,同比+5.8%,实现归母净利润45.5亿元,同比+20.8%,其中Q4实现收入656.2亿元,同比+4.5%,环比-6.5%,实现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55.2%。 医药商业:传统商业全国布局、区域领先,业务转型创新药、CSO增速亮眼。2024年实现收入2515.1亿元,同比+7.5%,贡献净利润33.9亿元,同比+1.1%。公司目前已实现全国25个省市的纯销网络覆盖的全国布局、区域领先优势。此外,公司积极探索业务转型,1)创新药:24年实现收入305亿元,同比+29.7%。打造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新增进口总代品规25个,涵盖20家企业;2)CSO:24年实现收入80亿元,同比+177%。依靠多年积累和大项目历练,专业能力得以大幅提升,业务规模已处于行业前列,CSO合约产品数量达65个,与诸多跨国药企建立了深厚合作;3)器械大健康:24年实现收入442亿元,同比+10.5%。公司进一步拓展器械SPD战略功能,打造专业标杆新模式。 工业:积极整合营销体系降本提效,中药大品种开发取得重要成果。2024年实现收入237.3亿元,同比-9.6%,贡献净利润21.9亿元,同比+4.0%,其中中药贡献收入95.71亿元,公司持续推进大品种的循证医学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养心氏片HEARTRIP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植物医学》刊出,瘀血痹胶囊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真实世界研究已完成全部2000例病例入组,胃复春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进展顺利。2024年12月公司正式签署了收购和黄药业10%股权的交易协议,有望进一步赋能现有中药品种。此外,公司组建新上药营销团队,成立以上药信谊、上药第一生化+上药康丽、上药中西、上药新亚、微生态为主的工业产业布局,重塑医药工业营销体系。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在研新药54种、在研创新药管线40多种。2024年研发投入28.2亿元,其中研发费用23.9亿元,同比增长8.6%。截至报告期末,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54项,其中创新药40项(含美国临床II期1项),改良型新药14项。在创新药管线中,已有1项提交上市申请,5项处于临床III期阶段。公司目前在研创新药管线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精神神经、肿瘤、免疫等领域,多达40多种,其中I001目前已有3个适应症处于临床试验中后阶段。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37元、1.55元、1.83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14倍、12倍、10倍。看好公司工业板块营销能力持续提升,商业优势领先、创新药、CSO持续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
2025-04-01 | 中国银河 | 程培,闫晓松 | 买入 | 维持 | 上海医药2024年业绩点评:业绩平稳修复,期待创新兑现 | 查看详情 |
上海医药(601607) 事件:2025年3月28日,上海医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2752.51亿元(+5.75%),其中商业板块收入2515.20亿元(+7.47%),工业板块收入237.31亿元(-9.62%);归母净利润45.53亿元(+20.82%),其中商业板块贡献利润33.85亿元(+1.05%),工业板块贡献利润21.93亿元(+3.95%),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4.70亿元(-12.98%);扣非净利润40.65亿元(+13.04%),经营性现金流58.27亿元(+11.39%)。 2024Q4营业收入656.22亿元(+4.52%),其中商业板块收入601.75亿元(+1.74%),工业板块收入54.57亿元(-0.18%);归母净利润4.98亿元,其中商业板块贡献利润7.33亿元,工业板块贡献利润3.29亿元,扣非净利润3.79亿元;Q4单季度净利润环比大幅下降系计提5.5亿元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商业增长稳健,Q4单季度略低,创新药及CSO业务贡献显著增量。2024年公司商业板块收入增长7.47%,整体增长稳健,其中Q4单季度增长4.52%,四季度增长略放缓主要系医保支出增速放缓、医保控费所致。全年商业板块创新药、CSO及器械SPD业务持续贡献显著增量,其中创新药业务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29.7%,新增进口总代品规25个,涵盖20家企业;CSO业务服务规模达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7%,合约产品数量达到65个;器械及大健康业务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10.5%,器械SPD持续推进。 工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并购上海和黄实现资源协同整合。2024年公司工业板块60个重点品种收入137.32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44个产品年销售额过亿,2个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中药板块收入95.71亿元,大品种养心氏片、瘀血痹、胃复春等循证医学研究顺利开展。公司工业营销体系已完成销售部门整合,持续加快营销模式转型。2024年12月,公司以9.95亿元对价收购上海和黄10%股权,持股比例由50%增至60%,实现内部中药资源协同整合。 研发领域投入增加,持续推进新药开发。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28.18亿元,费用化23.94亿元,同比增长8.64%,总计开发新药管线54项,包括40项创新药(含1项美国II期临床)和14项改良型新药,其中针对高血压的新一代口服非肽类小分子肾素抑制剂I001上市申请于2024年4月获受理,全球创新型CD20抗体B001和B007已启动关键临床研究。罕见病领域已有51个在产品种,覆盖67个适应症,其中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1类新药SRD4610已提交III期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 投资建议:上海医药作为工商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药企,工商板块业务协同造就竞争优势,创新发展战略引领企业转型。公司商业板块创新药及CSO业务持续贡献增量,商业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公司从商业、工业、研发多方向推进降本增效,净利率稳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99/56.34/62.12亿元,同比增长12.00%/10.49%/10.27%,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13.9/12.6/1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集采降价高于预期的风险、混改整合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等。 | ||||||
2025-04-01 | 中邮证券 | 蔡明子,龙永茂 | 买入 | 维持 | 创新业务价值凸显,商业融合+重塑营销+投资并购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 查看详情 |
上海医药(601607) l收入、利润稳健增长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营业收入2752.51亿元(+5.75%);归母净利润45.53亿元(+20.82%),其中,工业板块贡献利润21.93亿元(+3.95%);商业板块贡献利润33.85亿元(+1.05%);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4.70亿元(-12.98%);扣非净利润40.65亿元(+13.04%),经营现金流净额58.27亿元(+11.39%)。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4年毛利率为11.13%(-0.91pct),归母净利率为1.65%(+0.21pct),扣非净利率为1.48%(+0.10pct)。其中,工业板块毛利率为59.21%(+0.71pct),分销业务毛利率为5.94%(-0.37pct),零售业务毛利率为12.84%(+0.87pct),其他业务毛利率为24.35%(+12.04pct)。 费率方面,2024年销售费用率为4.62%(-0.72pct),管理费用率为2.07%(-0.13pct),研发费用率为0.87%(+0.02pct),财务费用率为0.54%(-0.03pct)。 营运能力方面,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9.44天(+2.84天),存货账款周转天数为55.61天(-0.28天)。 现金流方面,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58.27亿元(+11%),投资现金流净额为4.16亿元(+117%),筹资现金流净额为-18.64亿元(-904%)。截至2024年底,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8.81亿元(同比+16%)。 l深化医药商业融合发展,重塑医药工业营销体系,投资并购加大力度 医药商业板块:2024年分销业务收入2511.67亿元(+7.45%),零售业务收入85.14亿元(-6.54%)。进口及创新药业务优势进一步扩大,2024年公司医药商业创新药板块实现销售305亿元,同比增幅29.7%;新增进口总代品规25个,涵盖20家企业。CSO业务实现战略性突破,2024年公司CSO业务服务规模达80亿元,同比增幅177%。CSO合约产品数量达65个,与诸多跨国药企建立了深厚合作。2024年公司进一步拓展器械SPD战略功能,打造专业标杆新模式,器械大健康业务实现销售442亿元,同比增长10.5%。 医药工业板块:2024年工业板块收入237.31亿元(-9.62%)。工业营销体系实现整合,营销模式加快转型,2024年公司完成对原来五个销售部门的整合,组建新上药销售公司,公司加强工商联动、产销协同,实现全年工业销售收入过亿产品数量44个,其中过10亿产品数量2个。中药业务方面,公司抓住有利的政策机遇,深入实施中药大品种大品牌战略,取得积极成效,中药板块2024年实现工业收入95.71亿元。公司坚定国际化发展方向,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实现39.67亿元,同比增长24.53%,显示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投资并购加大力度,中药资源协同整合。公司积极推进工业并购及合资合作,加大项目的筛选储备,正式签署了收购和黄药业10%股权的交易协议。通过本次收购,公司有望依托业务资源的协同整合,赋能现有中药品种,进一步提升其在循证医学、学术推广及国际化方面的能力。 l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99/54.31/59.2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5/1.46/1.6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13/12倍,维持“买入”评级。 l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合作进展不及预期。 | ||||||
2025-04-01 | 平安证券 | 叶寅,倪亦道,王钰畅 | 增持 | 维持 | 业绩稳健增长,CSO业务表现亮眼 | 查看详情 |
上海医药(601607) 事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收入端实现2752.51亿元,同比增长5.75%,归母净利润45.53亿元,同比增长20.8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65亿元,同比增长13.04%。 平安观点: 商业板块稳定增长,CSO业务成为亮点。公司医药商业板块作为核心支柱之一,分销网络覆盖全国。公司拥有超过2000家优质品牌药房。此外,公司还成功建设了300多个院内供应链服务(SPD)项目,为129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2024年公司商业板块实现收入2515亿元(+7.5%),实现净利润33.9亿元(+1.1%),业绩稳健增长;2024年CSO业务实现收入80亿元(+177%),业绩表现亮眼。 工业潜力逐步兑现,创新药与中药板块双轮驱动。上海医药在医药工业领域具备增长潜力,积极布局创新药,多个新药管线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I001片、X842等重点品种有望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4年,创新药业务实现收入305亿元(+29.7%),业绩高速增长。中药方面,公司通过收并购赋能中药板块,如收购上海和黄药业10%股权,有助于突破区域壁垒,强化营销下沉以及嫁接国际化路径,进一步强化中药业务布局。 CSO业务潜力巨大,合作带来快速增长。创新业务中,CSO业务作为新兴业务,与多家国内外领先药企达成合作,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商业板块的重要增长点。2024年CSO业务规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平台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具备深厚的国资背景和全产业链布局。随着创新药管线的逐步兑现、中药板块的持续增长以及商业板块的稳定发挥,公司未来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 净利润54.22亿元、61.76亿元、66.20亿元(原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6.08亿元、62.83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创新药上市进度不及预期;2)账期延长风险;3)政策风险等。 | ||||||
2025-04-01 | 东吴证券 | 朱国广,冉胜男,苏丰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年报点评:CSO赋能商业稳健增长,营销转型推动工业兑现 | 查看详情 |
上海医药(60160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全年实现营收2752.51亿元(+5.75%,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45.53亿元(+20.82%);扣非归母净利润40.65亿元(+13.04%)。2024Q4单季度实现营收656.22亿元(+4.52%);归母净利润4.98亿元,2023Q4为-0.2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3.79亿元(+29.74%)。 商业板块:基本盘稳健发展,CSO业务实现战略性突破。在完成南北整合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拓展医药商业网络布局,完善全国25个省市的纯销网络覆盖,2024年,医药商业完成销售收入2515.20亿元(+7.47%)。此外,公司CSO服务业务规模已处于行业前列。2024年公司CSO业务服务规模达80亿元,同比增幅177%。CSO合约产品数量达65个,与诸多跨国药企建立合作。 工业板块:加强工商联动、产销协同,营销模式加快转型。2024年,公司工业板块实现收入237.3亿元(-9.6%),实现净利润21.9亿元(+3.95%),全年销售收入过亿产品数量44个,其中过10亿产品数量2个,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137.32亿元(+1.43%),覆盖免疫、精神神经、肿瘤、心血管、消化代谢及抗感染等领域。 持续优化产品管线布局,看好创新药商业化兑现。截至2024年底,公司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54项,其中创新药40项(含美国临床II期1项),改良型新药14项。在罕见病领域,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有51个在产品种,覆盖67个适应症。其中,上药睿尔重点产品SRD4610(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已完成国内Ⅱ期临床试验,提交III期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ODD)。此外,公司通过整合分散资源,构建大BD工作体系,为后续加快项目引进奠定良好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管线布局,研发力度加大,我们将公司25-26年归母净利润由56.32/63.49亿元下调至50.12/56.49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3.25亿元,对应PE为14/12/11倍;看好公司CSO及工业板块持续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新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 ||||||
2025-03-31 | 华福证券 | 陈铁林,何展聪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报点评:业绩增长稳健,创新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 查看详情 |
上海医药(60160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4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2752.5亿元(+5.75%),归母净利润45.5亿元(+20.82%),扣非归母净利润40.7亿元(+13%)。其中Q4实现收入656亿元(+4.5%),实现归母净利润4.98亿元(+1832%),扣非归母净利润3.79亿元(+29.7%)。 商业板块增长稳健,创新药和CSO业务实现高增。 2024年公司商业板块实现收入2515亿元(+7.5%),实现净利润33.9亿元(+1.1%),整体增长稳健。其中CSO业务实现收入80亿元(+177%),创新药业务实现收入305亿元(+29.7%),创新业务实现高速增长。非药业务实现收入442亿元(+10.5%),实现快速增长。 工业板块盈利能力有所改善,重点品种规模稳步增长。 2024年公司工业板块实现收入237.3亿元(-9.6%),实现净利润21.9亿元(+3.95%),工业板块各项降本增效措施持续落地,盈利能力改善明显。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工商联动、产销协同,全年销售收入过亿产品数量44个,其中过10亿产品数量2个,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137.3亿元(1.43%)。 财务分析:盈利能力有所波动。 2024年公司实现毛利率11.13%(-0.91pct),净利率1.65%(+0.27pct),扣非净利率1.48%(+0.1pct);运营能力来看,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99.4天(相比23年增加2.8天),存货周转天数55.6天(相比23年减少0.3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72.2天(相比23年减少1.3天),现金周期82.8天(相比23年增加3.9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到24年收入比此前预测低,我们略下调25-26年盈利预测,新增27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990/3255/3565亿元(25-26前值为3126/34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2/57/65亿元(25-26前值为57/63.6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4/12/11倍。公司作为全国流通行业龙头之一,商业板块创新业务快速发展,工业板块创新转型持续落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风险、应收账款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 ||||||
2025-03-31 | 信达证券 | 唐爱金,章钟涛 | 24年创新业务表现亮眼,积极推动并购+出海业务 | 查看详情 | ||
上海医药(601607)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2.51亿元(yoy+5.75%),实现归母净利润45.53亿元(yoy+20.82%),扣非归母净利润40.65亿元(yoy+13.04%)。2024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6.22亿元(yoy+4.52%),实现归母净利润4.98亿元(去年同期为-0.29亿元),扣除非母净利润3.79亿元(yoy+29.74%)。 点评: 商业创新业务表现亮眼,工业板块利润贡献增长约4%:①在商业业务方面,24年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2515.20亿元(yoy+7.47%),商业板块贡献利润33.85亿元(yoy+1.05%)。24年公司创新业务表现亮眼,其中医药商业创新药板块实现销售305亿元(yoy+29.7%),CSO业务服务规模达80亿元(yoy+177%),器械大健康业务销售442亿元(yoy+10.5%)。②在工业业务方面,24年工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37.31亿元(yoy-9.62%),工业板块贡献利润21.93亿元(yoy+3.95%)。其中,24年中药板块实现收入95.71亿元。同时,24年工业销售收入过亿产品数量44个,其中过10亿产品数量2个;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137.32亿元(yoy+1.43%)。 全面布局“创新药+仿制药+中药”,积极推动“并购+出海”:①在新药管线布局方面,截至24年末公司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54项,其中创新药40项(含美国临床II期1项),改良型新药14项。在创新药管线中,已有1项提交上市申请,5项处于临床III期阶段。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药循证医学”两手抓。截至24年末公司共计15个品种(16个品规)获批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过评产品累计增加到74个品种(103个品规),位居行业前列。此外,公司持续推进中药大品种的循证医学研究,如养心氏片HEARTRIP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植物医学》刊出,瘀血痹胶囊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真实世界研究已完成全部2000例病例入组,胃复春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进展顺利。③加大投资并购,开拓国际业务。24年12月公司正式签署收购和黄药业10%股权的交易协议。同时,公司24年海外收入达39.67亿元(yoy+24.53%),24年公司新增海外产品注册申请18个。上药泰国公司完成首年度销售目标;上药菲律宾公司完成公司设立,加快实体化运营;上药阿联酋公司完成注册,启动药品注册工作。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85.68亿元、3065.74亿元、3263.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为5%、6%、6%,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16亿元、53.83亿元、58.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8%、10%、9%,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4倍、13倍、12倍。 风险因素: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融资利率上行,市场竞争加剧,工业新品上市进度不及预期,集采降价超预期,联营企业业绩不及预期。 | ||||||
2025-03-28 | 国金证券 | 赵海春,袁维 | 买入 | 维持 | 守正创新,重塑营销,CSO高增177% | 查看详情 |
上海医药(601607) 业绩简评 2025年3月27日,公司发布年报,2024年营收、归母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752.51/45.53/40.65亿元,同比增长5.75%/20.82%/13.04%。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工业承压,商业强劲;守正创新,高血压新药商业化在即。(1)业绩:公司2024年医药工业营收237.31亿元(中药收入95.71亿元),同比下降9.62%;但贡献利润21.93亿元,同比增长3.95%。 医药商业营收2515.2亿元,同比增长7.47%;贡献利润33.85亿元,同比增长1.05%。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4.7亿元,同比下降12.98%。(2)创新进展:公司研发投入28.18亿元,研发费用23.94亿元,同比增长8.46%。①新一代口服非肽类小分子肾素抑制剂I001项目,有3个适应症处于临床中后期,针对高血压的NDA(新药上市申请)于2024年4月获CDE(国家药审中心)受理。②公司子公司上药睿尔用于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SRD4610,已完成国内Ⅱ期即将进入III临床试验,并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ODD)。③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B001项目处于关键临床阶段。④CD20单抗的皮下注射剂型B007项目,更具便利性、潜在更低的免疫原性和更优的安全性,于2024年开展了膜性肾病、重症肌无力和天疱疮3个适应症的研究。 重塑营销,优化布局;CSO同比增长177%,“互联网+“提升药品零售新价值。(1)2024年,公司整合原有的5个销售部门为新上药销售公司,全年销售过亿产品44个,过10亿品种2个。(2)进口与创新药业务优势进一步扩大,创新药销售305亿元,同比增长29.7%,新增进口总代品规25个。(3)2024年,CSO(合约销售)业务达80亿元,同比增长177%,产品数65个,与诸多跨国药企建立深厚合作。(4)公司依托旗下的上药云健康“互联网+”平台和镁信健康的“商业保险+专业药房”等创新药首发重要渠道与新零售模式,发挥商业保险在产品集采、渠道、议价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加快升级推广商业保险多元支付体系。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工业端短期承压的情况,我们下调公司2025/26年的营收3.07%/6.16%至2945/3179亿元;归母净利润17.11%/22.26%至51/57亿元;预计2027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531和68.5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创新药以及中药大品种推进不达预期、战略合作不及预期等风险。 | ||||||
2025-03-17 | 平安证券 | 叶寅,倪亦道,王钰畅 | 增持 | 首次 | 工业潜力逐步兑现,多点赋能收入增长 | 查看详情 |
上海医药(601607) 平安观点: 工业潜力逐步兑现,创新药与中药板块双轮驱动。上海医药在医药工业领域具备增长潜力,积极布局创新药,多个新药管线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I001片、X842等重点品种有望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药方面,公司旗下共有8家主要直管中药企业,9个核心中药品牌,其中7家企业荣获“2023年中成药工业百强企业”称号,品牌底蕴深厚。同时,公司通过收并购赋能中药板块,如2025年拟收购上海和黄药业10%股权,有助于突破区域壁垒,强化营销下沉以及嫁接国际化路径,进一步强化中药业务布局。 商业板块稳定增长,创新业务成为亮点。公司医药商业板块作为核心支柱之一,分销网络覆盖全国。公司拥有超过2000家优质品牌药房。此外,公司还成功建设了300多个院内供应链服务(SPD)项目,为129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在服务数量、运营品质和服务模式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器械大健康领域,公司积极探索,业务规模持续扩大。通过与仁会生物、法国VIVACY公司等合作,公司在医美等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拓宽了业务边界。同时,公司在创新药服务业务方面全国领先,着力打造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2023年全年成功引入进口总代品种29个。 CSO业务潜力巨大,合作带来快速增长。创新业务中,CSO业务作为新兴业务,与多家国内外领先药企达成合作,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商业板块的重要增长点。2023年,公司CSO业务全年销售额达29亿元,同比增长约50%,并成功与赛诺菲达成覆盖心血管、肿瘤等20多个重点疾病领域的战略合作,合约规模超50亿元。CSO业务规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平台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具备深厚的国资背景和全产业链布局。随着创新药管线的逐步兑现、中药板块的持续增长以及商业板块的稳定发挥,公司未来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9.17亿元、56.08亿元、62.83亿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创新药上市进度不及预期;2)账期延长风险;3)政策风险等。 | ||||||
2025-01-19 | 甬兴证券 | 彭波,徐昕 | 买入 | 首次 | 上海医药深度报告:全国医药流通龙头,工商业一体化发展 | 查看详情 |
上海医药(601607) 核心观点 工商业一体化大型医药集团,商业+工业双轮驱动。公司是国内工商业均处于领先地位的医药产业集团,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与商业,在医药工业领域,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资源,在国内12个省市以及海外建有药品生产基地,常年生产约700个药品品种,20多种剂型;在医药商业领域,公司是国内第二大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和领先的进口药品服务平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6.29亿元,同比增长6.14%;归母净利润40.54亿元,同比增长6.78%。 夯实商业基本盘,加速发展创新业务。2016年公司与拜耳共同探索跨国药企在中国的CSO业务模式,该合作延续至今,2023年底公司与赛诺菲达成战略合作,该合作涉及重点疾病领域的20多个产品,合约规模超50亿人民币。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CSO合约推广业务实现高增,实现销售金额约61亿元,同比增幅达176.3%,覆盖赛诺菲、拜耳、益普生、住友、武田、卫材等18家药企。同时,公司着力打造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为全球医药企业创新产品提供涵盖上市前合作、进出口服务、全国分销、创新增值四大领域的全供应链一站式管理服务。此外,公司积极探索器械、医美、健康食品等非药新业务拓展,加快全国器械业务基础布局,进一步推动公司多元化、多品种、多渠道发展,在SPD、医美业务方面迎来突破,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器械大健康业务销售约326亿,同比增长11.9%。 工业板块实力突出,创新管线逐步兑现。在创新药方面,公司贯彻创新转型战略,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13.9亿元增长至26亿元,研发费用从10.6亿元增至22亿元,2024年12月5日,公司X842项目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截至24年三季度末,公司处于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共有60项,其中创新药46项(含美国临床II期3项),还有2项创新药项目提交pre-NDA、分别为I001和SRD4610,4项处于关键性研究及临床III期阶段。在中药方面,公司具备丰富的中药资源,旗下拥有六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公司持续推进中药大品种和大品牌战略,同时以中药研究所为核心平台,开展循证医学研究,推进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1,573、308,355、338,586百万元,同比增长8.2%/9.5%/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39、5,594、6,306百万元,同比增长33.7%/11.0%/12.7%;对应EPS分别为1.36、1.51、1.70元;对应PE倍数为15.07/13.57/12.04倍。公司为医药流通行业龙头之一,通过紧密布局医药商业+医药工业板块,实现业绩双轮驱动。医药商业板块为公司基本盘,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此外CSO等创新业务快速放量,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成长新动能。医药工业板块,随着公司创新药管线的逐步兑现,叠加中药大品种战略推进,有望打造新的增长曲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药行业政策变动风险、创新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商誉减值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