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 国金证券 | 陈屹,李含钰 | 买入 | 维持 | 投资新存科技,布局新型存储 | 查看详情 |
新化股份(603867)
事件
2024年10月21日公司发布关于投资基金对外投资的进展公告,公司发起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中景辉投资决策委员会一致同意与德宁私募基金管理等五方共同签署合伙协议,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嘉兴德宁昊坤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人民币3050万元出资份额,占基金份额76.2405%。通过嘉兴德宁昊坤股权投资间接认购新存科技(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新增注册资本39.3383万元,占增资后该公司总股权比例2.2892%,其中中景辉对应持股1.7278%。
经营分析
通过产业基金投资新存科技,布局新型存储芯片板块。新存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型存储芯片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目前员工约200人,其中约90%为研发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7%。2024年9月23日公司隆重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首款最大容量新型三维存储器芯片“NM101”成功面世。该芯片采用了创新的三维堆叠技术,基于新型材料电阻变化的原理,利用先进工艺制程,在单颗芯片上集成了百亿数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实现了存储架构上的重大突破。NM101单颗芯片容量为64Gb,最高速度可达3200MT/s,可搭配业界合作伙伴的控制芯片,应用于企业级或消费级高性能存储产品的开发。这一突破性成果展示了中国在新型存储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实力,也推动了国内相关终端应用产业的蓬勃发展。
公司主业经营稳健性较好,香精香料产能释放助力业绩增长。公司为从事脂肪胺、有机溶剂、香料香精、双氧水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公司三大主业来看,脂肪胺和有机溶剂产销相对稳定,香料板块产能规模不断扩大。新项目中宁夏新化合成香料产品基地一期16650吨/年产能将逐步释放,江苏馨瑞三期18000吨/年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此外公司在今年6月11日发布公告称将在宁夏基地新增建设7155吨产品,未来随着香料新产能的陆续投放,将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较强支撑。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为国内低碳脂肪胺龙头,香精香料板块规模持续扩大,经营稳定性相对较好且锂电回收业务具备成长性。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4亿元、4.51亿元、5.5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估值分别为14.46/10.71/8.7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萃取法提锂订单不及预期;锂电回收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 |
2024-08-15 | 国金证券 | 陈屹,李含钰 | 买入 | 维持 | 业绩符合预期,香料项目稳步推进 | 查看详情 |
新化股份(603867)
业绩简评
2024年8月14日公司披露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2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24%,环比下滑0.6%,归母净利润7105万元,同比增长19%,环比下滑7%。
经营分析
主业经营稳健,产品销量增长带动业绩向好。脂肪胺、有机溶剂和香精香料为公司三大核心产品,上半年销量分别为6.2万吨、2.9万吨、1.1万吨,同比去年上半年的销量增速分别为15%、-1%、67%,其中香料板块销量随着新产能的逐步释放增长较为明显。从产品价格变化来看,上半年脂肪胺销售均价为11813元/吨,同比下滑3.8%;有机溶剂销售均价为8413元/吨,同比提高8.1%;香精香料销售均价为34673元/吨,同比下滑1.4%;有机溶剂涨价较为明显。
香精香料产能进一步扩大,助力公司长期成长。通过多年发展公司的香料规模不断扩大,控股子公司江苏馨瑞拥有香料产品产能16000吨/年,后续宁夏新化合成香料产品基地一期16650吨/年产能也将逐步释放,江苏馨瑞三期18000吨/年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此外公司在今年6月11日发布公告称将在宁夏基地新增建设7155吨产品,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建成后将新增2-甲基丁酸酯、α-甲基肉桂醛、丁位十二内酯等香料产品29种,建设周期预计为5个月。未来随着香料新产能的陆续投放,将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较强支撑。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为国内低碳脂肪胺龙头企业,香精香料板块规模持续扩大,主业经营稳定性相对较好,锂电回收业务具备长期成长性。考虑到公司部分募投项目延期,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4亿元、4.51亿元、5.53亿元(其中2024年预测值下调幅度为13%),当前市值对应PE估值分别为11.63/8.62/7.0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萃取法提锂订单不及预期;锂电回收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 |
2023-10-29 | 国金证券 | 陈屹,李含钰 | 买入 | 维持 | 业绩企稳,锂电回收布局进一步完善 | 查看详情 |
新化股份(603867)
业绩简评
2023年10月27日公司披露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减少5.7%,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减少18%;其中3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8.5%,归母净利润6638万元,同比增长18.7%,环比增长11.4%。
经营分析
产品价格小幅回升,盈利能力向上修复。公司核心产品脂肪胺下游主要为农药、医药行业,受下游需求和成本端影响产品销售单价有所回落,有机溶剂系列产品价格同样震荡向下,前三季度公司脂肪胺、有机溶剂、香精香料的销售均价分别为12281、7799、34455元/吨,同比变化分别为-11.4%、-4%、-2.5%。从3季度单季度数据来看,产品销售价格环比有所改善,脂肪胺销售均价为12298元/吨,同比下滑2.4%,环比提高6.5%;有机溶剂销售均价为7830元/吨,同比下滑4%,环比提高6.3%;香精香料销售均价为33156元/吨,同比下滑8%,环比下滑2.5%;毛利率也从2季度的22.7%向上修复至3季度的26.2%。
投资实施废旧极片及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锂电业务布局继续优化。公司过去涉及到的锂电行业相关业务主要是萃取提锂服务,在工艺技术方面和锂电回收有一定的协同性,近几年通过不断优化萃取提锂技术,提高了锂的整体回收率,依托技术优势快速抢占先机。为进一步推进公司战略发展,拓展上下游产业领域,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新耀循环科技计划投资6亿元,规划建设废旧极片及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含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装置及服务性设施等。一期项目1万吨废旧电池LFP极片,建设周期预计12个月;二期项目4万吨废旧电池LFP黑粉,建设周期预计18个月。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为国内低碳脂肪胺龙头企业,香精香料业务绑定海外巨头,主营业务虽然短期承压但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锂电回收业务板块长期成长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9亿元、3.85亿元、4.4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估值分别为19.3/14.49/12.5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萃取法提锂订单不及预期;锂电回收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 |
2023-08-30 | 国金证券 | 陈屹 | 买入 | 维持 | 主业短期承压,锂电回收助力成长 | 查看详情 |
新化股份(603867)
业绩简评
2023年8月29日公司披露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同比减少9.9%,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减少28.2%;其中2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5亿元,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10%,归母净利润5960万元,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24%。
经营分析
传统业务产品价格回落,业绩阶段性承压。公司核心产品脂肪下游主要为农药、医药行业,上半年受下游需求不振影响销量虽有小幅增加但销售单价下降,有机溶剂系列产品价格同样震荡向下,上半年公司脂肪胺、有机溶剂、香精香料的销售均价分别为12274、7782、35168元/吨,同比变化分别为-15.3%、-4.1%、0.3%。随着产品价格的下跌,公司盈利能力也开始承压,整体毛利率从1季度的24.8%下滑至2季度的22.7%。
携手海创循环签署再生能源合作框架协议,锂电回收业务继续延伸。公司过去涉及到的锂电行业相关业务主要是萃取提锂服务,在工艺技术方面和锂电回收有一定的协同性,近几年通过不断优化萃取提锂技术,提高了锂的整体回收率,依托技术优势快速抢占先机。在盐湖提锂领域,公司与盐湖股份、蓝科锂业三方签订了沉锂母液高效分离(萃取法)工业化试验项目,该项目已于7月初顺利投产。在锂电回收领域,公司与吉利旗下的耀宁科技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建设一期1万吨/年废旧锂回收生产线;公司与格林美签订产品销售合同,萃取剂成功应用于格林美公司电池回收生产线。此外,8月9日公司与中国海螺创业旗下安徽海创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署再生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并且明确了废旧锂电池回收项目计划,通过多方合作公司有望在锂电回收领域实现快速成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为国内低碳脂肪胺龙头企业,香精香料业务绑定海外巨头,主营业务虽然短期承压但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锂电回收业务板块长期成长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3.84亿元、4.4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估值分别为20.02/15.81/13.6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萃取法提锂订单不及预期;锂电回收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 |
2023-07-03 | 国金证券 | 陈屹 | 买入 | 维持 | 合作落地,锂电回收业务快速推进 | 查看详情 |
新化股份(603867)
事件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发布了关于签署投资合作协议的公告。 公司与江苏耀宁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添乾咨询管理合伙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 投资兴建一期 1 万吨/年的废旧锂回收生产线,建设期为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7 月,一期项目建设完成运营后,项目公司如无法满足乙、丙及其关联方锂电池处理需求时,进行后期建设:二期项目公司废旧锂电池回收量增加 4 万吨/年;三期项目公司废旧锂电池回收量增加 5 万吨/年; 二期、三期于 2026 年12 月前建成。
经营分析
锂电回收市场空间广阔,公司通过参设合资公司正式切入, 产能建设快速推进。 随着动力电池产业链逐渐成熟,锂电回收市场步入增长期,《锂电回收业分析》中预计 2021-2025 年全球锂电回收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可达 80%以上, 2025 年动力电池中金属锂回收市场规模约为 365 亿元。 公司过去有涉及到的相关业务主要是萃取提锂服务,在工艺技术方面和锂电回收有一定的协同性,此次通过参股合资公司正式进军锂电回收领域,本次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 万元,公司持股比例为 51%,产能建设规划较为清晰,一期 1万吨废旧电池回收产能预计在明年下半年即可投放。
公司具备技术优势,通过合作下游构筑渠道壁垒。 公司近几年通过不断优化萃取提锂技术, 提高了锂的整体回收率,依托技术优势快速抢占先机。 此次合作方江苏耀宁新能源属于耀宁科技集团下属的新能源事业模块,而耀宁科技则脱胎于吉利汽车集团的零部件事业中心。 此次投资合作的落地象征着公司在锂电回收领域从 0到 1 的突破,未来公司在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的同时,能够借助合作方在锂资源回收产业的资源优势,多方联合优势资源共同推动锂电池资源回收项目有序开展,进一步开拓锂电池资源回收行业市场,从而开启自身的二次成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为国内低碳脂肪胺龙头企业,香精香料业务绑定海外巨头, 主营业务的业绩稳定性相对较好,锂电回收业务板块长期成长可期。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9 亿元、 3.96 亿元、 4.59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23.56/18.97/16.3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萃取法提锂订单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人民币汇率波动。 |
2023-04-25 | 国金证券 | 陈屹 | 买入 | 维持 | 业绩符合预期,锂电回收布局值得期待 | 查看详情 |
新化股份(603867)
业绩简评
2023年4月24日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和2023年1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67%。2023年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亿元,同比下降7%;归母净利润7833万元,同比下降22%。
经营分析
主业经营相对稳定,产品价格对业绩影响较为明显。从公司各个产品的销售情况来看,2022年全年销售脂肪胺10.7万吨、有机溶剂5万吨、香精香料1.5万吨,销量同比变动分别为+0.4%、-29%、-10%,核心产品脂肪胺销量基本没有变化,但有机溶剂和香精香料销售在行业因素影响下有一定的回落;2022年脂肪胺、有机溶剂、香精香料销售均价同比分别上涨6.5%、10.8%、24%,受益于产品价格的向上,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今年1季度核心产品脂肪胺价格有所回落,公司销售均价为14631元/吨,同比下滑12%,导致公司1季度的盈利能力有所承压。
在建项目持续推进,依托锂电回收塑造第二成长曲线。公司目前在建项目较为丰富,紧紧围绕提质升级整体布局,加快宁夏香料、宁夏有机膦项目、大洋中试项目、新型显示用量子点半导体纳米材料项目、新型无卤阻燃剂6000吨扩建、7.3万吨新材料迁建提升项目等重点项目早审批早落地早建设。新领域方面,公司的发展重点仍然是萃取法提锂技术在盐湖提锂、矿石提锂、锂电回收领域的推广应用。此外,为进一步促进公司战略实施,公司拟以2.97亿元自有资金作为有限合伙人发起设立投资浙江新化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将重点投资与公司产业运营具有协同性的行业,推动公司业务开拓。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为国内低碳脂肪胺龙头企业,香精香料业务绑定海外巨头,业绩稳定性相对较好;同时锂电回收相关业务也在不断推进。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亿元、3.92亿元、4.5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估值分别为17.92/15.22/13.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萃取法提锂订单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人民币汇率波动 |
2023-03-07 | 国金证券 | 陈屹 | 买入 | 首次 | 主业企稳,萃取提锂塑造第二成长曲线 | 查看详情 |
新化股份(603867)
公司简介
公司为国内低碳脂肪胺龙头企业,香精香料业务绑定海外巨头,在建产能放量的确定性较高,传统板块能够保障业绩稳定性;同时通过优化萃取技术切入锂电相关业务,有望带来业绩增量。
投资逻辑:
主业稳步发展,香精香料业务产能逐渐放量带动业绩增长。目前公司三大主营业务脂肪胺、有机溶剂和香料香精的发展各有千秋:
①脂肪胺规模优势显著,目前拥有13.5万吨脂肪胺的产能,其中包含4.5万吨乙基胺,在下游应用持续拓宽背景下产品需求和价格具备一定的支撑;②有机溶剂异丙醇目前产能9万吨,其中丙酮加氢法产能4万吨,丙烯水合法产能5万吨,公司为唯一一家两种工艺兼具的企业,可灵活调整生产从而保障盈利的稳定性;
③香料香精业务绑定海外巨头奇华顿,目前江苏馨瑞1.88万吨扩建项目和可转债募投的宁夏一期2.655万吨合成香料项目在持续推进中,绑定优质客户后新增产能放量确定性高,预计2023-2024年公司该板块收入可分别提升至6.8、13.5亿元。
依托萃取技术,进军盐湖提锂和锂电回收领域,未来成长潜力较大。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持续高涨带动对锂资源需求的爆发,一方面盐湖为锂的重要存在形式,我国盐湖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且盐湖提锂成本优势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动力电池产业链逐渐成熟,锂电回收市场步入增长期,《锂电回收业分析》中预计2021-2025年全球锂电回收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可达80%以上,2025年动力电池中金属锂回收市场规模约为365亿元。公司近几年通过优化萃取提锂技术抢占先机,构筑自身的技术和渠道壁垒,预计2023-2024年公司锂电相关业务收入分别为1、1.5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我们预测,2022/2023/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亿/30.2亿/36.8亿元,同比+5.3%/+12.2%/+21.8%,归母净利润3.17亿/3.34亿/3.84亿元,同比+61.3%/+5.1%/+15.1%,对应EPS为1.72/1.81/2.08元。公司脂肪胺业务具备规模优势,香料香精通过绑定大客户保障订单,萃取提锂技术不断优化满足下游需求,长期成长可期。参考可比公司这里给予公司2023年28倍PE,对应目标价为50.5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增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萃取法提锂订单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人民币汇率波动 |
2022-08-15 | 海通国际 | 梁爽 | 增持 | 维持 | 2022H1扣非后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07.18%,香料产品产能加速扩张 | 查看详情 |
新化股份(603867)
2022H1扣非后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07.18%。公司发布2022H1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3.96亿元,同比增长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97.73%%;扣非后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07.18%;基本每股收益1.36元。
业绩提升主要源于产品涨价。本期业绩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脂肪胺、合成香料类产品销售单价较上期增加,营业收入增加,产品销售毛利率提升,带动营业利润快速增长,净利润增加。分业务来看,公司脂肪胺收入7.48亿元,销量5.16万吨,平均售价14485元/吨,同比上涨20.65%;有机溶剂收入2.24亿元,销量2.76万吨,平均售价8114元/吨,同比上涨2.37%;香料香精收入2.83亿元,销量8065吨,平均售价35058元/吨,同比上涨24.99%。
香料产品产能加速扩张,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有望再提升。1)拟由江苏馨瑞香料投资2.97亿元对现有香料进行改扩建,项目将新增产能1.88万吨,改扩建项目完成后香料产能将达到3.48万吨/年,预计项目建设期24个月。2)新增规划宁夏新化公司74650吨/年合成香料产品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工程进度已完成25%。我们认为,改扩建项目完成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香料的生产能力,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益,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
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未来成长可期。1)4万吨/年合成氨(制气单元)新型煤气化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投产,目前工程进度已完成99%。2)在化工危废处理领域,杭州中荷环境公司58100吨/年废酸、11600吨/年废碱、10000吨/年废有机溶剂资源化综合利用迁建项目已建成投产。3)在阻燃剂领域,公司2000吨/年新型无卤有机阻燃剂项目建成投产,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并实现了良好经济效益。4)在矿产化学品领域,公司积极拓展应用范围,在原有镍、钴、稀土分离等业务外,在盐湖提锂业务方面实现突破,为后续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4年净利润分别为3.02(新引入)、3.55(新引入)、4.00(新引入)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4元、1.92元、2.17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24倍PE,对应目标价为39.39元(上期目标价为29.64元,基于2020年19倍PE,+33%),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环保政策风险;宏观经济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