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75.44亿 | 总市值:80.15亿 | ||
流通股本:4.06亿 | 总股本:4.31亿 |
洁美科技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5-01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詹浏洋,李书颖 | 增持 | 维持 | 离型膜批量导入利润短期承压,产品拓展顺利即将进入爆发期 | 查看详情 |
洁美科技(002859) 核心观点 载带业务稳健成长,离型膜利润短期承压。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8.17亿元(YoY+15.57%),归母净利润2.02亿元(YoY-20.90%)。对应4Q24实现营收4.75亿元(YoY+6.69%,QoQ-5.35%),归母净利润0.25亿元(YoY-69.93%,QoQ-55.26%),毛利率27.71%(YoY-8.24pct,QoQ-8.77pct)。1H24以来公司加快中高端离型膜的送样测试,初期投料成本快速增加,研发费用率提升,利润短期承压,后续随着规模效应渐显,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纸质载带基地布局持续优化,塑料载带半导体封测客户突破顺利。2024年公司,公司电子封装材料营业收入15.71亿元(YoY+13.09%)。一方面,公司持续优化纸质载带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公司加速技术迭代,进一步完善生产基地战略布局,其中菲律宾基地已向主要客户批量供货,马来西亚基地扩建项目已启动,第五条电子专用原纸生产线试生产运行良好,江西生产基地技改升级正在按计划推进。塑料载带方面实现了精密模具和原材料黑色塑料粒子及片材的自主生产,在半导体封测领域客户开拓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基于自制基膜的离型膜已进入批量导入阶段,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公司电子级薄膜材料营业收入1.76亿元(YoY+35.38%)。离型膜方面,公司自制基膜的MLCC离型膜产品,在日韩客户处有多规格进入批量导入阶段,标志着公司在中高端MLCC应用领域将首次实现国产替代。公司坚定扩产步伐,BOPET膜二期项目设备完成安装并开始单机调试工作,预计2Q25试生产,投产后年产能将翻倍。此外,偏光片用离型膜也已向主要偏光片企业批量供货。收购柔震科技,看好复合集流体大趋势。2024年12月,公司与柔震科技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对价3000万元收购柔震科技56.8334%股权,柔震科技自2024年12月末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增资取得5%股权。柔震科技专注于聚合物基金属复合膜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可以取代传统金属铝箔和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集流体使用,在帮助电池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其安全性能。目前柔震科技已与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及终端客户开展深度合作,且是部分锂电池客户复合铝箔的唯一批量供应商。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离型膜新品导入期间盈利能力低于我们此前预期,因此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39/4.29亿元(25-26年前值为3.6/6.4亿元),同比增长27.5%/31.6%/26.5%,对应当前市值PE为30/23/18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
2025-04-16 | 中国银河 | 高峰,钱德胜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年报点评:营收稳健增长,立足主业加强布局膜材料 | 查看详情 |
洁美科技(002859) 摘要: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8.17亿元,同比增长15.57%;归母净利润为2.02亿元,同比减少20.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99亿元,同比减少21.94%。 全年营收稳定增长,研发投入增加拖累归母净利润。2024年公司订单量稳步回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销量,高端客户的份额提升,全年营收稳定增长。下半年公司加快中高端离型膜的送样测试及放量进度,加大新产品研发试制,研发投入较多,全年研发费用为1.72亿元,同比增长85.50%,导致全年归母净利润略有下滑。其中,Q4公司实现营收4.75亿元,同比增长6.69%;归母净利润为0.25亿元,同比减少69.93%。 电子封装材料在半导体封测客户开拓上取突破性进展。2024年公司电子封装材料实现营收15.71亿元,同比增长13.09%,占总营收比重86.46%,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对半导体封测领域客户的开拓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对重点客户的小批量供货。生产方面,江西生产基地技改升级项目按计划推进;菲律宾生产基地顺利投产,已经向主要客户批量供货;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已启动建设。 自制基膜离型膜在日韩客户进入批量导入阶段。2024年公司电子级薄膜材料实现营收1.76亿元,同比增长35.38%。离型膜方面,MLCC离型膜顺利进入日韩系大客户的批量供货导入阶段;在客户端全面展开使用自制基膜离型膜产品的验证及导入,在日韩客户进入批量导入期,标志着公司在日韩客户的中高端MLCC领域开始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生产方面,公司广东肇庆基地离型膜一期项目两条线陆续投产,开始逐步量产供货;天津生产基地顺利进入项目主体施工阶段。BOPET膜二期项目预计在2025年二季度开始试生产,投产后年产能将增加一倍以上。 收购柔震科技部分股权,加强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在流延膜领域,公司二期项目顺利投产,总产能翻番,达6000吨/年。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向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材料——复合集流体领域延伸,以3000万元收购柔震科技56.83%的股权,此外公司承诺在取得柔震科技控制权后再增资3000万,届时公司对柔震科技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8.99%。柔震科技专注于聚合物基金属复合膜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下游客户以消费类锂电池、动力电池以及动力电池客户为主,目前已与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及终端客户开展深度合作,且是部分锂电池客户复合铝箔的唯一批量供应商。 投资建议:公司以电子薄型载带为基础,加快向光电膜材料领域延伸拓展,致力于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封装制程所需耗材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实现分别实现营收22.0/26.0/35.0亿元,同比增长21%/18%/35%,归母净利润为2.78/3.31/4.87亿元,同比增长37%/19%/47%,每股EPS为0.64/0.77/1.13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8/23/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增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 ||||||
2025-01-03 | 民生证券 | 方竞,李萌 | 买入 | 维持 | 事件点评:收购柔震布局复合铝箔,高端离型膜加速放量 | 查看详情 |
洁美科技(002859) 事件:12月31日,洁美科技发布《关于收购取得的控股子公司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的公告》,公司以受让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震科技”)原股东股权的方式取得了柔震科技的控制权,本次收购的总价款为3千万元人民币,对应柔震科技出资比例的56.83%。 柔震科技完成工商变更,复合铝箔取得量产订单。2024年12月30日,公司接到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的通知,柔震科技近日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浙江省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变更为方隽云,股东变更为浙江洁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股东。柔震科技专注于聚合物基金属复合膜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承担了“十四五”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即“高安全聚合物复合铜箔和铝箔集流体材料”子课题,并与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同宁新材料研究院进行技术合作。柔震科技已与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及终端客户开展深度合作,且是部分锂电池客户复合铝箔的唯一批量供应商,其开发的复合铝箔集流体通过了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客户的验证,并已获得批量订单。 薄膜业务充分协同,完善新能源领域材料布局。薄型BOPET是柔震科技的主要产品复合铝箔集流体的原材料,公司的BOPET薄膜业务与柔震科技的主营业务具备较强的产业链协同性。本次收购可以进一步带动公司在超薄型BOPET薄膜产品领域的研发,延伸公司薄膜表面处理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同时,本次收购是公司在新能源相关材料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继CPP流延膜(用于锂电池软包用铝塑膜的主要原料)之后,进一步拓展了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产品范围,进而丰富产品体系,优化业务布局。 稼动率环比持平,高端离型膜加速放量。24Q3公司载带产品的稼动率在9成左右,24Q4较上一季度整体稼动率变化不大,公司稼动率会随着供需情况变化而相应调整。公司已经打通离型膜产业链,部分离型膜已经实现原材料BOPET膜自制,中端离型膜也已经开始逐步批量导入客户并放量,高端产品测试也在持续推进。目前离型膜年产能4亿平米,其中浙江安吉基地年产能3亿平米,广东肇庆基地年产能1亿平米,广东肇庆基地离型膜总共规划了年产能2亿平米,二期新增的年产能1亿平米会根据客户放量的进度确定投产节奏。此外天津基地规划的年产能4.8亿平米的离型膜正在根据计划有序进行,目前处于厂房建设、预订设备阶段。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的离型膜业务将受到下游需求拉动并持续增长,预计24/25/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59/4.62亿元,对应当前的股价PE分别为34/24/1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推广与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升级不及预期风险。 | ||||||
2024-10-29 | 东吴证券 | 马天翼,鲍娴颖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营收稳定增长,离型膜放量可期 | 查看详情 |
洁美科技(002859) 投资要点 三季度营收保持增长,短期汇兑损失导致费用有所增加: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3.42亿元,同比增长19.08%;归母净利润为1.77亿元,同比增长2.7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Q3单季公司实现营收5.02亿元,同比增长21.37%,环比增长5.53%;三季度毛利率36.48%,环比提升2.03pct;归母净利润为0.56亿元,同比减少22.52%,环比减少17.75%,符合我们预期。三季度营收增长的同时,净利润有所下滑主要系费用端增长,研发费用同/环比增长85.51%/74.66%,主要系报告期内高端聚酯薄膜等国产替代电子级薄膜新材料研发试制投入加大所致;财务费用同/环比增长552.10%/320.36%,主要系报告期末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产生的汇兑净损失,而去年同期为汇兑净收益所致。 封装载带和配套胶带地位稳固,行业回暖下稳步扩产:在纸质载带领域,公司继续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随着下游需求回暖稼动率稳步回升的同时,持续提高打孔、压孔纸带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在塑料载带领域,公司自主生产精密模具和黑色塑料粒子及片材拥有80余条生产线,同时具备“塑料载带一体成型”和“多层共挤”技术,具有生产黑色PC粒子技术能力。同时公司积极扩充胶带产能,根据公司2024年中报,电子元器件封装专用胶带年产能已达325万卷。 离型膜大客户有序突破,国产替代空间打开:公司持续开展多型号、多应用领域的离型膜研发,成功开发出MLCC离型膜低粗糙度产品及中高端偏光片离型膜。公司实现了向国巨、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客户的稳定批量供货,同时在韩日大客户推进顺利并开始小批量供货。此外,公司用于偏光片制程等其他用途的中高端离型膜产品出货量稳定增加。公司持续推进光学级BOPET膜及流延膜生产项目,已在客户端全面展开使用自制基膜离型膜产品的验证及导入,特别是日韩客户使用公司自制基膜的离型膜的样品测试及小批量使用,标志着公司在中高端MLCC应用领域逐步开始实现国产替代。同时,公司BOPET膜二期项目设备已经预定,预计2024年底进行安装调试,建成投产后年产能将翻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宏观环境不稳定性,我们下调公司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营业收入19.1亿元,归母净利润2.8亿元(前值为20.2/3.0亿元),维持2025-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26.6/34.6亿,归母净利润4.3/5.3亿元预测,2024-2026年对应P/E为31.8/20.8/16.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被动元器件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离型膜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2024-10-27 | 中国银河 | 高峰,钱德胜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Q3营收稳健增长,离型膜业务持续推进 | 查看详情 |
洁美科技(002859) 摘要: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42亿元,同比增长19.08%;归母净利润为1.77亿元,同比增长2.7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增长1.82%。 Q3营收同比增长21.37%,研发、财务费用大幅增长拖累净利润增速。Q3公司实现营收5.02亿元,同比增长21.37%,环比增长5.53%。毛利率较Q2提升2.03pct至36.48%。费用端,研发费用同/环比增长85.51%/74.66%,主要系报告期内高端聚酯薄膜等国产替代电子级薄膜新材料研发试制投入加大所致;财务费用同/环比增长552.10%/320.36%,主要系报告期末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产生的汇兑净损失,而去年同期为汇兑净收益所致。归母净利润为0.56亿元,同比减少22.52%,环比减少17.75%;净利率同/环比下滑6.3pct/3.14pct。Q3公司营收继续保持增长,毛利率有所改善,由于研发、财务费用大幅增长拖累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 载带、胶带需求复苏,“提升高端产品占比、扩大规模和布局上游原材料”多措并举提升盈利能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和AI持续渗透,有望提振电子元器件需求。公司根据下游需求增长适度稳定扩产。提升高端产品占比,载带领域,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胶带领域,提升高端产品黑色胶带比重。积极布局上游原材料,载带领域,引进高端电子专用原纸生产线;胶带领域,自制片材和粒子。通过多种方式综合提升载带、胶带业务收入和盈利能力。 离型膜在客户端验证进展顺利。公司离型膜业务在2018年投产之后快速完成低端MLCC离型膜的国产化,为了突破高端产品,公司启动建设离型膜原材料BOPET膜项目,目前公司已经打通离型膜产业链,部分离型膜已经实现原材料BOPET膜自制,中端离型膜逐渐导入客户端,高端产品测试持续推进。历经一年半的验证周期,8月初公司正式成为三星离型膜产品的供应商。 投资建议:公司以电子薄型载带为基础,加快向光电膜材料领域延伸拓展,致力于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封装制程所需耗材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预计公司2024至2026年实现分别实现营收19.20/25.66/31.46亿元,同比增长22%/34%/23%,归母净利润为2.59/3.47/4.01亿元,同比增长1%/34%/15%,每股EPS为0.60/0.81/0.93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9/22/1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增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 ||||||
2024-08-21 | 东吴证券 | 马天翼,鲍娴颖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中报点评:纸质载带需求回暖,离型膜有序推进 | 查看详情 |
洁美科技(002859) 投资要点 需求回暖带动业绩改善,业绩增长符合预期: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39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Q2单季实现营业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31.0%,实现归母净利润6795万元,同比下滑1.2%,环比增长27.5%。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新能源、智能制造、5G商用技术等产业的逐步增长,以及AI终端应用新产品的推动,公司订单量持续回升;同时公司坚持降本增效,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销量持续上升。 下游需求回暖,主业封装载带和配套胶带稳步增长:随着下游被动元器件行业回暖,公司主业电子封装薄型载带上半年实现收入5.99亿元,毛利率41.3%,胶带收入1.26亿元,毛利率42.3%,整体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在纸质载带领域,公司继续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随着下游需求回暖稼动率稳步回升的同时,持续提高打孔、压孔纸带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在塑料载带领域,公司自主生产精密模具和黑色塑料粒子及片材,拥有80余条生产线,同时具备“塑料载带一体成型”和“多层共挤”技术,具有生产黑色PC粒子技术能力。同时公司积极扩充胶带产能,根据公司2024年中报,电子元器件封装专用胶带年产能已达325万卷。 离型膜大客户有序突破,国产替代空间打开:公司持续开展多型号、多应用领域的离型膜研发,成功开发出MLCC离型膜低粗糙度产品及中高端偏光片离型膜。公司实现了向国巨、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客户的稳定批量供货,同时在韩日大客户推进顺利并开始小批量供货。此外,公司用于偏光片制程等其他用途的中高端离型膜产品出货量稳定增加。公司持续推进光学级BOPET膜及流延膜生产项目,已在客户端全面展开使用自制基膜离型膜产品的验证及导入,特别是日韩客户使用公司自制基膜的离型膜的样品测试及小批量使用,标志着公司在中高端MLCC应用领域逐步开始实现国产替代。同时,公司BOPET膜二期项目设备已经预定,预计2024年底进行安装调试,建成投产后年产能将翻倍。 产能有序扩张,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华南地区产研总部基地项目即广东肇庆生产基地试生产运行良好,其中纸质载带产品已完成测试并为华南客户实现批量供货,离型膜一期年产能1亿平米项目开始向周边客户进行送样,第二条离型膜生产线正在进行调试。此外,华北地区产研总部基地项目即天津生产基地项目主体施工进展顺利。海外布局方面,公司菲律宾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已经开始进行生产车间装修;同时加快推进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新业务研发力度加大,以及新产能投产折旧增长,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0/4.3/5.4亿元(前值3.7/4.9/6.3亿元),对应P/E为29.6/20.7/16.8倍。公司纸质载带业务优势稳固,随着下游被动元件需求回暖及产能扩张稳健增长,同时塑料载带、离型膜等新业务有序拓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 ||||||
2024-08-20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詹浏洋 | 增持 | 维持 | 1H24营收同比增长18%,中高端MLCC离型膜国产化继续推进 | 查看详情 |
洁美科技(002859) 核心观点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8%,新品增速较快。公司1H24实现营收8.39亿元(YoY+17.75%),归母净利润1.21亿元(YoY+20.88%)。对应2Q24实现营收4.76亿元(YoY+17.66%,QoQ+31.04%),实现归母净利润0.68亿元(YoY-1.24%,QoQ+27.47%)。分产品来看,1H24公司电子封装薄型载带实现营收5.98亿元(YoY+14.50%),电子封装胶带1.25亿(YoY29.61%),电子级薄膜材料0.71亿元(YoY+18.41%),IC-tray盘0.10亿元(YoY+44.51%)。 肇庆基地投产,海外工厂进展顺利。产能方面,公司肇庆生产基地试生产运行良好,其中纸质载带已向重点客户批量供货,离型膜一期年产能1亿平米项目试生产后已向周边客户送样测试,第二条离型膜生产线正在进行生产调试。此外,天津生产基地项目主体施工进展顺利,菲律宾生产基地项目已开始生产车间装修,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积极推进中。同时,BOPET膜二期项目设备已预定,预计年底安装,建成投产后年产能将增加一倍以上。MLCC离型膜在日韩客户处试用,低粗糙MLCC离型膜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离型膜领域,公司持续开展多型号、多应用领域的离型膜研发和试制,成功开发出MLCC离型膜低粗糙度产品及中高端偏光片离型膜。供货方面,公司MLCC离型膜实现了向国巨、华新科等主要客户稳定批量供货,同时在韩日系大客户处推进顺利。其中,村田处于小批量试用阶段,三星主要测试流程已基本完成,并取得小批量订单,下一步争取进入逐步放量供货阶段。此外,用于偏光片制程等其他用途的高端离型膜产品出货量稳定增加。 流延膜等新品需求饱满,流延膜二期即将进入试生产。上半年公司流延膜满产满销,一方面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铝塑膜用流延膜订单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对光电显示用流延膜工艺技术进行了持续改进,相关产品已导入一线品牌客户。公司流延膜二期项目稳步推进,2Q24完成安装调试并进入试生产,项目达产后公司流延膜总产能将实现翻番,达到年产6000吨。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考虑到公司新大单品放量初期,盈利能力较差,因此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2.9/3.6/4.6亿元(24-25年前值为3.7/4.7亿元),预计实现营收21.8/26.7/32.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26/21/16x。公司MLCC中高端应用离型膜在日韩客户处逐步放量,以及其他新品顺利推进,将驱动公司未来数年业绩快速增长,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MLCC行业景气复苏不及预期。 | ||||||
2024-08-20 | 中国银河 | 高峰,钱德胜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半年报点评:载带稳增长,电子薄膜材料国产化进展顺利 | 查看详情 |
洁美科技(002859) 摘要: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收8.39亿元,同比增长17.75%;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0.8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19.64%。 2024Q2延续复苏态势,汇兑收益减少和研发投入增加拖累归母净利润增速。2024Q2公司实现营收4.76亿元,同比增长17.66%,环比增长31.04%,延续复苏态势,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销量增长较快,高端客户的份额稳步提升。2024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0.88%。其中,Q2归母净利润为0.68亿元,同比减少1.24%,主要是汇兑减少和研发费用增加共同导致,上半年公司汇兑收益为0.0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16亿元;研发费用为0.73亿元,同比增长39.11%。 电子封装薄型载带营收稳健增长,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4H1公司电子薄型载带实现营收5.99亿元,同比增长14.50%,占公司收入比重下滑2.04pct至71.36%,是公司主要收人来源。其中,在纸质载带领域,公司结合行业需求恢复情况,第五条电子专用原纸生产线试生产运行良好,逐步形成一体化、集成化、自动化的生产基地,降低运输费用,形成集约效应,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纸质载带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塑料载带领域,公司加强半导体封测领域客户的开拓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电子级薄膜材料国产化进展顺利。2024H1公司电子级薄膜材料实现营收0.72亿元,同比增长18.41%。在离型膜领域,公司用于偏光片制程的其他用途的进口替代类中高端离型膜产品出货量稳定增加。公司加快推进在菲律宾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扩建项目,以应对全球电子行业新变局。同时,公司已在客户端全面展开使用自制基膜离型膜产品的验证及导入,日韩客户使用公司自制基膜的离型膜进行样品测试及小批量使用,标志公司在日韩客户的中高端MLCC应用领域逐步开始实现国产替代。在流延膜领域,公司已成为国内主要的铝塑膜客户合作伙伴,光电显示用流延膜已逐步导人一线品牌客户。公司一期项目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二期项目于5月份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达产后流延膜总产能将实现翻番,达到年产6000吨 投资建议:公司以电子薄型载带为基础,加快向光电膜材料领域延伸拓展,致力于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封装制程所需耗材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预计公司2024至2026年实现分别实现营收19.20/23.41/28.65亿元,同比增长22%/22%/22%,归母净利润为3.16/3.96/5.08亿元,同比增长24%/25%/28%,每股EPS为0.73/0.92/1.18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4/19/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的风险;新增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 ||||||
2024-08-18 | 国金证券 | 樊志远,丁彦文 | 买入 | 维持 | 业绩符合预期,看好离型膜放量 | 查看详情 |
洁美科技(002859) 事件 8月16号,公司披露半年报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39亿元,同比增长17.75%;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0.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19.64%。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17.66%;实现归母净利润6796万元,同比下降1.2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556万元,同比下降3.48%。 点评 被动元件下游需求改善,业绩符合预期。收入方面,2024年下游被动元件行业需求恢复,新能源、智能制造、5G商用技术等产业的逐步起量,公司订单量持续回升并保持平稳。盈利方面,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36.52%,同比+3.32pct,24Q2毛利率为34.45%,同比+0.66pct,环比-4.77pct。下游需求复苏带动稼动率提升,优化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销量增长,公司毛利率改善。费用端,新产品研发试制量加大,加大研发投入,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基地布局,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各个环节,推动智能制造及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中高端离型膜产品顺利拓展核心客户,看好离型膜放量。研发方面,公司持续开展多型号、多应用领域的离型膜研发和试制,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成功开发出MLCC离型膜低粗糙度产品及中高端偏光片离型膜。公司MLCC离型膜实现了向国巨、华新科、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主要客户的稳定批量供货,已覆盖主要的台系客户和大陆客户。同时在韩日系大客户推进顺利并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密切跟进客户需求,加速产品导入和升级,放量确定性增加。产能建设方面,纸质载带类产品已经完成测试并为华南区域重点客户实现批量供货,离型膜一期年产能1亿平米项目试生产后已经开始向客户进行送样测试,第二条离型膜生产线正在进行生产调试;加快推进菲律宾、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布局东南亚产能建设。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9、3.68、4.83亿元,同比+9.14%/+31.88%/+31.34%,公司现价对应PE估值为27、20、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基膜投产、离型膜进展不达预期、载带增长低于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 ||||||
2024-08-17 | 德邦证券 | 陈蓉芳,张威震 | 买入 | 维持 | H1业绩符合预期,离型膜业务进展顺利 | 查看详情 |
洁美科技(002859) 投资要点 事件:8月16日,洁美科技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H1,公司实现营收8.39亿元,同比增长17.75%;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0.8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19.64%。2024年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17.66%;实现归母净利润6796万元,同比下降1.2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556万元,同比下降3.48%。 H1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同比提升。1)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1.21亿元,略高于此前业绩预告(1.15-1.25亿元)中枢。上半年,下游被动元件行业需求积极,公司订单量持续回升并保持平稳。同时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推动智能制造及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产品结构方面,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快速增长,高端客户份额稳步提升。以上积极因素促进了公司Q2和H1收入的同比增长。2)利润端,公司H1毛利率36.52%(YoY+3.32pct),净利率14.45%(YoY+0.38%),净利率提升幅度低于毛利率主要系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同比明显提升所致。上半年汇率波动影响导致汇兑净收益同比下降,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33.48%;高端聚脂薄膜等国产替代电子级薄膜新材料研发试制投入加大,导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9.11%。 需求复苏带动载带/胶带市占率提升、地位稳固,离型膜新业务顺利推进。1)纸质载带领域,公司保持较高市场份额,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通过产线升级、降本增效进一步稳固行业领先地位。2)胶带领域,公司积极扩充产能,“年产420万卷电子元器件封装专用胶带扩产项目”年产能已达325万卷,进一步增强公司在上下胶带的整体配套生产能力。3)塑料载带领域,公司实现了精密模具和原材料黑色塑料粒子及片材的自主生产,目前拥有各类塑料载带产线80余条,产能进一步提升。4)离型膜领域,公司成功研发出MLCC离型膜低粗糙度产品及中高端偏光片离型膜,韩日系大客户推进顺利并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用于偏光片制程等其他用途的进口替代类中高端离型膜产品出货量稳定增加。5)分业务收入方面,H1载带收入5.99亿元(YoY+14.50%),胶带收入1.26亿元(YoY+29.61%),膜材料收入7174万元(YoY+18.41%),芯片承载盘收入992万元(YoY+44.51%)。 投资建议:目前公司MLCC离型膜已实现向国巨、华新科、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主要客户的稳定批量供货,同时在韩日系大客户推进顺利,后续有望进入中批量、大批量订单阶段。我们预计公司2024至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12亿元/28.74亿元/37.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4亿元/5.15亿元/6.96亿元,以8月16日收盘价计算,对应2024至2026年PE分别为20.53倍/14.53倍/10.7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公司新业务开拓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