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2 | 华鑫证券 | 毛正,吕卓阳 | 增持 | 首次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利润短期承压,车载、VR有望释放业绩弹性 | 查看详情 |
长信科技(300088)
事件
长信科技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报告: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2.96亿元,同比增加21.59%;实现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减少47.60%。经计算,公司2023年Q3单季度实现营收29.21亿元,环比增加53.6%;实现归母净利润0.86亿元,环比减少25.6%。
投资要点
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公司利润短期承压
2023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1亿元,同比增加48.66%;毛利率10.17%,同比减少6.21pct,主要原因为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公司费用端波动较大,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94%/2.00%/2.72%/0.58%,同比变化-0.56/+0.28/-1.99/+2.57pct,其中销售费用减少主要系出口费用减少、冲减预计负债,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利息支出增加、汇兑收益减少。受毛利率下滑影响,公司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减少60.67%。
汽车电子业务多元,覆盖众多下游客户
公司深耕汽车电子行业,业务涵盖车载sensor、车载盖板、车载触显一体化模组等,客户包括日系、欧系、美系等品牌厂商,覆盖了全球70%以上的车辆品牌。公司为赛力斯S系列、问界M系列、奇瑞众多车型(捷图X70、艾瑞泽8等)的供应商,提供盖板、触控、背光组装中控屏幕总成等。
VR及可穿戴模组居于行业头部,有望拉动业绩增长
公司VR业务布局早,自行研发AOI相机自动视觉检测技术,为Meta提供最新款VR Quest3显示模组,并为国内VR巨头提供VR头显模组。此外,公司在可穿戴模组领域已经成为行业引领者,是小天才Z系列、华为GT系列、小米旗舰手表的独家供应商。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和公司新产品的开发,有望拉动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76.16、85.68、96.82亿元,EPS分别为0.25、0.31、0.3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6、21、17倍。我们看好公司在汽车电子、VR及可穿
戴模组等领域的业务布局,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需求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
2022-10-27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周靖翔,李梓澎,叶子 | 买入 | 维持 | 净利润短期承压,汽车电子、VR、UTG业务持续拓展 | 查看详情 |
长信科技(300088)
核心观点
3Q22营收同比增长7.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4.2%。公司1-3Q22营收51.78亿元(YoY+1.9%),归母净利润5.83亿元(YoY-27.1%);其中3Q22营收19.65亿元(YoY+7.5%),归母净利润2.18亿元(YoY-34.2%)。公司营收同比增长得益于汽车电子以及VR、智能手表等新兴消费电子业务持续拓展;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上游原材料涨价、国内多地疫情管控措施、手机等传统消费电子产品需求较弱等因素所致。公司1-3Q22毛利率19.35%(YoY-7.16pct),3Q22毛利率16.38%(YoY-10.27pct,QoQ-3.68pct);公司1-3Q22期间费用率7.09%(YoY-1.86pct),其中财务费用率-1.56%(YoY-2.06pct)。
公司较早布局车载屏幕优质赛道,产品种类齐全。智能汽车时代车载显示器市场逐步打开,Omdia预测全球车载显示器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1.49亿片增长至2028年的2.51亿片(CAGR:6.74%),其中后视镜、抬头显、仪表盘的CAGR将分别达到47.9%、16.4%、20.0%。公司具备完整的车载显示产业链,产品覆盖车载Sensor、触控模组、盖板、触显一体化模组等;客户包括日系、欧系、美系、德系品牌车企,覆盖全球70%以上的汽车品牌。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车载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已达到50%以上。
全球VR/AR产业中长期增长动能充沛,公司是Meta、Pico显示模组供应商。根据IDC数据,2021年全球VR/AR投资规模146.7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3亿美元(CAGR:38.5%);其中IDC预测中国VR/AR投资规模将从2021年的21.3亿美元增至2026年130.8亿美元(CAGR:43.8%),VR/AR行业中长期增长动能充沛。公司为Meta、Pico等头部VR品牌提供显示模组,并加快研发搭载MicroLED的高世代VR头显模组,紧抓VR发展潮流及趋势。
折叠屏成为消费电子趋势性创新方向,公司折叠屏UTG业务国内领先。根据DSCC数据,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798万部(YoY+254%),预计2022年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23%至1777万部,预计2026年出货量将达到5468万部(21-26年CAGR为47%)。公司具备折叠屏UTG盖板的全部制造工艺流程,包括玻璃减薄、切割及断面处理、玻璃表面处理等。公司加快和全球面板龙头、头部手机品牌的高层次业务合作,已获得国内头部品牌客户的项目定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3.21/84.94/97.28亿元(YoY4.3%/16.0%/1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1/9.67/11.54亿元(YoY-10.3%/19.3%/19.4%),对应PE分别为18.7/15.7/13.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出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2022-09-07 | 东方证券 | 蒯剑 | 买入 | 维持 | 短期业绩承压,车载、VR等新兴市场持续拓展 | 查看详情 |
长信科技(300088)
事件:受疫情影响下物流受限,叠加消费电子淡季下行等因素影响,公司22H1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微降1.3%;归母净利润3.6亿元,同比下降21.9%;毛利率为21.2%,比上年同期减少5.3pct。第二季度公司营收15.0亿元,同比下降12.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降22.2%。
把握车载屏创新机遇,订单金额达数十亿元。车载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多形态化显示加速渗透,DigiTimes预测2026年全球车载显示器出货量将达到2.5亿片,20-26年CAGR为10%。公司在车载显示及器件领域保持高研发投入,取得了3D车载曲面盖板和炫彩显示等多项成果,并获多个3D车载项目定点,订单金额达数十亿元;同时,公司快速布局和安装G4.5代产线,目前已实现全部量产,解决了车载屏核心部件Sensor的紧张,保证了车载电子业务的产能需求。
受益于可折叠手机快速放量,UTG业务未来可期。根据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可折叠手机出货量达710万部,同比增长264%,预计2025年可折叠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760万部,20-25年CAGR为70%,带动UTG需求快速放量。公司减薄业务规模居国内首位,凭借技术优势抢占高产业价值UTG业务,已获得国内主要头部品牌客户的项目定点。未来公司将积极和国内面板商巨头及主要头部品牌客户联手开拓可折叠手机市场,有望开辟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精准卡位VR、可穿戴等新兴消费电子模组,业务持续拓展。VR显示模组方面,公司产品具备高刷新率(90Hz)高PPI(772),同时单眼像素达到1832×1920,供货Quest系列,并加速研发搭载MircoLED的高世代VR头显模组。可穿戴模组方面,公司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并向中高端产品延伸,已掌握柔性OLED模组核心技术,出货北美大客户,正积极开发国内柔性可穿戴客户。高端NB、PAD模组方面,公司依托在手机、可穿戴领域的技术、客户优势,积极拓展高端模组业务,已涵盖联想、华硕、Dell、华为等客户。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7、0.47、0.55元(原22-23年预测分别为0.53、0.64元,主要下调了ITO、德普特和减薄等业务的业绩预测),根据可比公司22年平均24倍PE估值,给予目标价人民币8.8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和汽车业务进展不及预期;UTG渗透率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2022-06-30 | 东方财富证券 | 周旭辉 | 增持 | 维持 | 2022年一季报点评:把握车载业务机遇,新品开拓进展顺利 | 查看详情 |
长信科技(300088)
【投资要点】
疫情影响下,短期业绩承压。根据公司披露的2022年一季报,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7.17亿元,同比增长10.50%。疫情影响下导致物流受限,叠加消费电子淡季下行,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降21.66%,实现扣非净利润1.72亿元,同比下降21.03%。
紧抓车载屏爆创新机遇,汽车电子业务持续向好。公司向T公司和比亚迪直供中控屏模组产品(包括ModelX、ModelS、唐、宋、秦、汉等车型)、独供蔚来ET7中控屏,理想ONE中控屏、红旗H4车载屏,目前正在积极开拓小鹏、哪吒、大众、广汽等电动车客户。同时,公司通过TIER1如阿尔派、哈曼、夏普、伟世通和大陆电子向大众、福特、菲亚特、奔驰及本田提供后视镜模组、车载音响、显示面板、座舱后显及仪表盘模组等产品。目前,公司已获得了多个3D车载项目定点,订单金额达数十亿元;为了进一步保障车载电子的快速发展,解决车载屏核心部件Sensor的紧张困局,公司快速布局和安装G4.5代产线,目前已实现全部量产,预计随着产品平均价值量的提升和新产品产能的投放,车载电子板块业务将持续向好,当前汽车电子业务的占比已超过50%。
积极开拓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寻找公司业绩新增长点。依托减薄技术的扎实基础,公司具备柔性可折叠玻璃盖板的全部制造工艺,包括玻璃减薄、切割和断面处理、玻璃表面处理等,现已具备量产折叠屏用UTG相关产品的能力。同时,根据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的信息来看,公司UTG产品已在H客户检验过程中。另一方面,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公司为Meta提供90%以上Quest2的头显模组,并独供PICONEO系列头显模组,已成立全球元宇宙硬件供应商中的核心之一。同时,公司也为国际前五大智能可穿戴终端客户等提供一系列的中高端可穿戴产品,独供小天才Z系列、独供华为GT系列、独供小米旗舰手表,为OPPO提供第一款可穿戴手表及为以上客户群体提供更高世代产品。
【投资建议】
随着汽车显示屏需求持续提升,玻璃盖板的市场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打开,3D盖板玻璃将是关键新趋势。车载显示器“大屏+联屏化”趋势带动汽车盖板玻璃向大尺寸化发展。另外,叠加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元宇宙、折叠产品)有望继续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5.13、103.65、121.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6、13.65、15.6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55、0.56、0.64元/股,对应当前PE分别为16、13、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涨价的风险;
新产品开发、导入进展不及预期;
下游客户开拓情况不及预期。 |
2022-05-17 | 华鑫证券 | 毛正,赵心怡 | 买入 | 首次 | 精准卡位优质赛道,多维度助力长期增长 | 查看详情 |
长信科技(300088)
事件
长信科技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18亿元,同比增长2.5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9.04亿元,同比增长8.39%。
此外,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2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增长10.5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减少21.66%。
投资要点
汽车电子、超薄玻璃盖板、消费电子模组三大板块表现突出,2021年业绩保持增长
受益于汽车电子及折叠屏手机、VR、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新应用的兴起,2021年公司各细分主营业务保持良好的收入增长,其中车载业务占比已达到总体业务的1/3以上,车载业务已成为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参股公司比克动力经营情况好转是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的主要原因。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员工薪酬增加等影响,2021年公司毛利率小幅波动,毛利率为23.71%,同比减少2.75pct。费用方面,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5%、2.80%、0.71%、4.30%,同比+0.22pct、-0.06pct、-0.98pct、+0.39pct,财务费用同比下降57.03%,主要系汇兑净损失降低所致。
疫情影响下游开工率及运输,2022Q1净利润承压
2022Q1公司车载业务仍保持增长,但疫情下物流受限,运输成本提升,且公司珠三角、长三角部分客户开率不足,多方原因导致公司净利润承压。2022Q1公司实现毛利率为22.14%,同比下滑3.88pct。公司销售、财务、管理费用率合计为4.65%,同比增加1.08pct。
卡位汽车电子+消费电子优质赛道,充分受益于下游需求起量
1)汽车电子领域,伴随着汽车向“大屏+多屏+联屏+多形态化”升级,汽车显示屏市场提升空间广阔,预计2025年车载显示市场将达到191亿美元。公司立足触控业务,发力3D盖板、大尺寸盖板等业务,2021年获得多个3D车载项目定点。公司的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客户群体的出货量占比不断提升。同时积极协同国内外汽车终端客户推动HUD抬头显示组件的研发进展,以尽快实现量产,抢占市场先机。2)UTG领域,折叠屏作为手机产品新热点,DSCC预计2022年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增长132%至1750万部。UTG材料作为折叠屏盖板主流材料之一,未来将充分受益于折叠屏手机的放量。公司采用原玻璃减薄的技术路径,目前已具备量产折叠屏用UTG相关产品的全部能力。公司成立UTG业务子公司东信光电,并加快和全球面板巨头和手机头部客户进行高层次业务合作,有望打开新的利润增长空间。3)消费电子领域,公司在VR显示模组领域居于行业头部,已为Meta提供90%以上Quest2的头显模组,独供PICONEO系列头显模组;公司为苹果、三星、Fitbit、华为等智能可穿戴终端客户提供显示模组,并已掌握柔性OLED模组封装的核心技术,有望持续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我们认为公司精准卡位车载显示、UTG、VR及可穿戴设备显示模组等优质赛道,未来将充分受益于下游需求的持续扩张。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2.82、99.38、118.26亿元,EPS分别为0.41、0.51、0.6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12、10倍,给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需求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
2022-05-09 | 万联证券 | 夏清莹 | 增持 | 维持 | 点评报告:净利润短期承压,汽车电子业务放量可期 | 查看详情 |
长信科技(300088)
报告关键要素:
公司2022年Q1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YoY+10.50%),归母净利润为1.81亿元(YoY-21.6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2亿元(YoY-21.03%)。
投资要点:
净利润短期承压,消费电子业务有望恢复: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70.18亿元,同比增长2.55%;归母净利润9.04亿元,同比增长8.39%。公司21年营收增长主要是疫情导致的宅经济提升了公司消费电子类产品销量,并且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带动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规模扩大和对子公司比克动力的投资收益增加。22年Q1长三角、珠三角疫情导致下游开工不足,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订单有所减少,但是得益于高增长、高毛利的汽车电子业务带动,一季度营收仍然实现增长。但是受疫情影响,以消费电子为主业的控股子公司东莞德普特一季度出现亏损,叠加原材料成本上升,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我们预计随着疫情缓解、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叠加新能源汽车、UTG等业务持续放量,公司22年成长可期。
减薄业务发展迅速,汽车电子业务放量可期:公司减薄业务技术优势明显,是国内唯一通过苹果公司认证的供应商,营收规模和盈利水平居于业内首位。下游客户包括Sharp、LGDisplay、京东方等国内外面板巨头,公司目前以减薄为基础的UTG业务已经具备量产能力、一期产能300k/月,并且随着重庆永信和减薄六期扩建项目完成建设,产能有望进一步增加。同时,受益于LCD面板向国内转移带来的需求增加,亦利好公司屏幕减薄业务实现持续增长。汽车电子方面,公司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超过33%、毛利率水平较高,产品种类齐全、技术优势明显,覆盖中控屏、车载屏等技术难度较高的核心模组。目前已经成为比亚迪、特斯拉等国内外汽车巨头重要供应商,打入了全球70%以上的汽车品牌产业链。公司受益汽车电动化、座舱智能化带来的显示屏数量、单价提升,有望带动相关业务量价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为80.71/95.24/113.3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2/11.95/14.31亿元,对应5月5日收盘价,EPS为0.40/0.49/0.58元,对应PE为15.18X/12.47X/10.41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供应价格波动风险;汇率风险。 |
2022-04-26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 | 买入 | 维持 | 1Q22净利润承压,汽车电子业务持续拓展 | 查看详情 |
长信科技(300088)
核心观点
21年营收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4%。公司21年营收70.18亿元(YoY+2.5%),在汽车电子以及VR、智能手表等新兴消费电子业务带动下实现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9.04亿元(YoY+8.4%),主要系权益性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40亿元。21年毛利率23.71%(YoY-2.75pct),同比下降主要系:1)芯片、蚀刻用酸等原材料价格上涨;2)公司为新业务储备人才,21年员工总数18504人(YoY+39.9%),薪酬支出14.82亿元(YoY+27.3%)。
1Q22营收同比增长10.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1.7%。公司1Q22营收17.17亿元(YoY+10.5%),主要得益于汽车电子业务的增长;归母净利润1.81亿元(YoY-21.7%),主要系:1)珠三角、长三角疫情导致部分客户开工率不足,同时物流运输受到冲击,公司物料采购、产品出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3.88pct至22.14%;2)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1.39pct至9.48%,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提升0.03、0.63、0.30、0.43pct。
公司精准卡位车载屏幕优质赛道,21年汽车电子收入占比约40%。智能汽车时代车载显示器市场逐步打开,DigiTimes预测全球车载显示器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1.41亿片增长至2026年的2.53亿片(CAGR:10.24%),其中后视镜、抬头显的CAGR将分别达到15.8%、15.1%。21年公司汽车电子收入约29亿元,同比增长约50%,营收占比达到40%。公司新能源客户群体、出货量占比不断提升:向特斯拉和比亚迪直供中控屏模组产品(包括ModelX、ModelS、唐、宋、秦、汉等车型),独供蔚来ET7中控屏,理想ONE中控屏,红旗H4车载屏,同时正积极开拓小鹏、哪吒、大众、广汽等电动车客户。
折叠屏成为3C创新主旋律,公司折叠屏UTG业务行业领先。根据DSCC数据,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54%至798万部,预计22年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23%至1777万部,预计26年出货量将达到5468万部(21-26年CAGR为47%)。公司已具备折叠屏UTG盖板的全部制造工艺流程,包括玻璃减薄、切割及断面处理、玻璃表面处理等技术。公司加快和全球面板龙头、头部手机品牌进行高层次业务合作,有望通过UTG业务打开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7%/21.0%/18.9%至88.93/107.64/127.9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2%/23.1%/21.1%至11.23/13.82/16.7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7/10.3/8.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出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