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70.60亿 | 总市值:94.54亿 | ||
流通股本:1.73亿 | 总股本:2.31亿 |
隆盛科技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2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3-14 | 华龙证券 | 杨阳,李浩洋 | 买入 | 维持 | 点评报告:战略投资蔚瀚智能,拓展人形机器人版图 | 查看详情 |
隆盛科技(300680) 事件: 3月13日,隆盛科技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公司与无锡蔚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瀚智能)举办战略投资签约仪式。投资完成后,蔚瀚智能将正式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观点: 聚焦谐波减速器,蔚瀚智能产品技术优势突出。标的公司蔚瀚智能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商,专注于精密谐波减速器及一体化关节执行器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现已构建70余款标准谐波减速器产品矩阵体系。蔚瀚智能技术优势突出,谐波减速器产品针对传统双曲线齿形进行优化,在扭矩、精度和疲劳强度三方面均高于普通齿形,体积仅为普通齿形30%的同时承载力是其1-2倍;一体化关节模组相较于传统标准谐波减速器组重量减轻50%,体积缩减60%。蔚瀚智能产品应用经验丰富,承接春晚舞台升降单元、杭州国家版本馆屏扇门旋转动力模块等项目。 战略投资拓展具身智能版图,构建人形机器人技术生态。谐波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据机器人研究,以特斯拉OptimusBot为例,谐波减速器占人形机器人总成本的35%。公司此次投资蔚瀚智能旨在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传动系统领域,在自研灵巧手的基础上,构建了机器人“核心传动系统、驱动电机核心部件、场景化应用”的链条生态技术,并依托公司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积累的材料应用、精密加工等工艺经验,形成“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反哺机器人传动研发”的创新闭环。在客户协同层面,可同步满足主流车企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开发的双重需求,形成双向赋能模式。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合作核心主机厂有望切入机器人供应链。进入2025年,核心环节供应商产能密集落地保障硬件端,DeepSeek等大模型领域技术进步推动算法端进步,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公司作为特斯拉、小米和比亚迪等核心供应商,在车企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过程中,有望凭借自身在灵巧手、谐波减速器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切入主机厂供应链,构筑公司第三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战略投资蔚瀚智能,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有望切入筑基供应链,构筑第三成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3.27/4.0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7.0/26.8/21.6倍,可比公司PE平均值为42.9/30.2/22.9倍,隆盛科技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产品定点不及预期;下游景气度回落;上游原材料涨价;测算存在误差,以实际为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不及预期。 | ||||||
2025-02-26 | 华龙证券 | 杨阳,李浩洋 | 买入 | 维持 | 公司深度研究报告:EGR&马达铁芯双龙头,机器人&商业航天高潜力 | 查看详情 |
隆盛科技(300680) EGR龙头上市再成长。 公司上市前聚焦商用车EGR业务, 上市后通过收购微研精密拓展精密零部件加工业务, 并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扩展马达铁芯等核心产品产能, 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在混动EGR及新能源马达铁芯业务拉动下, 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2.4亿元, 同比+43.03%-63.46%。 隆盛科技前瞻布局商业航天、 人形机器人领域, 第三成长曲线空间广阔。 电动化/混动化核心受益, 第二成长曲线方兴未艾。 EGR领域龙头企业, 混动趋势+优质客户深度受益。 公司作为EGR龙头企业, 充分受益于新能源、 特别是插混车型销量持续高增, 叠加EGR作为高效混动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以及商用车国Ⅵ 规则下主流配置, 渗透率有望显著提升。 公司配套插混乘用车主流玩家, 核心客户比亚迪、 上汽等公司将迎来插混/增程产品大年+新客户持续拓展, 乘用车EGR业务有望获取超行业水平增长; 公司商用柴油机EGR龙头地位稳固, 重卡市场开拓顺利, 有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带动业绩增长。 客户拓展+扩产落地+产品升级, 马达铁芯第二成长曲线方兴未艾。 量方面, 马达铁芯受益于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及插混/纯电车型双电机趋势; 价方面, 马达铁芯有望受益于电机高转速趋势下连接工艺升级。 我们预计2027年我国马达铁芯市场有望达113.3亿元, 2024至2027年CAGR达26.2%。 公司于2018年切入马达铁芯领域, 2次募资扩张产线全面达产后产能达432万套。 在合肥钧联等新客户拓展的基础上, 核心配套车企特斯拉、 比亚迪和赛力斯等进入产品大年, 叠加公司已实现从铁芯向驱动电机半总成升级, 马达铁芯业务有望实现量产齐升, 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方兴未艾。 前瞻布局机器人+商业航天, 铸造第三成长曲线。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 自研灵巧手技术成熟已于产线应用。 在软硬两端推进下, 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迎来量产元年。 灵巧手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环节, 技术难度与价值量双高。 公司聚焦灵巧手技术, 已有搭载公司自研灵巧手的机器人参与转子产线目检等工序。 公司配套特斯拉等兼备汽车&人形机器人业务的主机厂, 有望切入主机厂供应链,为公司注入成长性。 商业航天万亿市场, 项目经验丰富有望加速客户拓展。 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 GW星座、 千帆星座和鸿鹄-3星座等3个万星级别星座计划2025年将进入常态化发射部署阶段, 有望带动商业航天产业迅速成长, 据国星宇航招股书, 2028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0万亿元。 公司积极布局商业航天领域, 围绕机械运动零部件, 已为银河航天小批量供货, 未来有望凭借丰富的国家航天项目配套经验持续获取订单。 投资建议: 公司主业深度受益于电动化&混动化趋势, 混动乘用车EGR&马达铁芯业务第二成长曲线方兴未艾; 前瞻布局商业航天及人形 机 器 人 领 域 , 铸 造 第 三 成 长 曲 线 。 我 们 预 测 公 司 2 0 2 4 - 2 0 2 6 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2 . 3 7 / 3 . 2 7 / 4 . 0 6 亿 元 , 同 比 增 速61.6%/38.0%/24.0%, 对应2025年2月21日股价, 2024-2026年PE为40.7/29.5/23.8倍, 可比公司平均PE为44.2/32.5/26.3倍, 公司估值低于行业平均估值, 维持“ 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产品定点不及预期; 下游景气度回落; 上游原材料涨价;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测算存在误差, 以实际为准 | ||||||
2024-11-09 | 华龙证券 | 杨阳,李浩洋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报告:Q3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费用控制优秀增厚业绩 | 查看详情 |
隆盛科技(300680) 事件: 隆盛科技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43亿元,同比+38.47%,实现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58.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比+78.46%。 观点: 下游新能源销量增长推动下Q3营收业绩双增。公司2024Q3实现营收5.83亿元,同比+28.84%,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100.12%。我们认为公司营收业绩实现双增长,主要系下游客户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据乘联会数据,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赛力斯汽车和特斯拉中国等公司核心客户2024Q3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同比+47.7%/+71.4%/+256.7%/+662.2%/+30.3%。展望Q4,乘用车销量有望在以旧换新+新品上市推动下延续增长态势,带动公司营收&业绩增长。 Q3期间费用率同/环比-0.92pct/-1.09pct。公司2024Q3毛利率17.90%,同/环比+1.17pct/-1.56pct。公司2024Q3期间费用率9.36%,同/环比-0.92pct/-1.09pct,公司费用控制优秀,提振盈利能力。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同比-0.18pct/-0.78pct/-0.09pct/+0.13pct,环比-0.52pct/-0.80pct/+0.19pct/+0.03pct,公司2024Q3研发费用0.25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高研发投入有望为公司长期成长注入动力。 EGR+马达铁芯业务客户资源优秀,商业航天布局放量在即。公司EGR和马达铁芯业务终端配套比亚迪、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等核心客户,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公司子公司微研中佳具备丰富的国家航天项目经验,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业务,公司与银河航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其供应能源模块等的精密零部件。随着商业航天步入快速发展期,公司有望凭借丰富的航天配套经验持续获取订单。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布局商业航天有望打开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3.36/4.1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0.6/14.9/12.2倍,可比公司PE平均值为36.2/23.2/15.3倍,隆盛科技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产品定点不及预期;下游景气度 回落;上游原材料涨价;测算存在误差,以实际为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 ||||||
2024-10-31 | 上海证券 | 仇百良 | 买入 | 维持 | Q3营收保持高增长,业绩同比翻倍 | 查看详情 |
隆盛科技(300680)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43亿元,同比+38.47%,实现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58.22%,扣非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比+78.46%。 投资摘要 Q3营收保持高增长,业绩同比翻倍。公司Q3单季营收5.83亿元,同/环比分别+28.84%/+17.86%,主要系客户订单增加所致。Q3单季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环比分别+100.12%/-0.68%,单季扣非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环比分别+117.33%/+23.60%。 24Q3单季度毛利率为17.90%,同比+1.16个百分点,环比-1.57个百分点。2024Q3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0.92%/2.78%/4.27%/1.39%,同比分别-0.18/-0.78/-0.09/+0.13个百分点,环比分别-0.51/-0.80/+0.19/+0.04个百分点。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公司业绩潜力可期。公司业务包含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业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马达铁芯业务和汽车精密零部件业务等三大业务,从2024年中报来看,三大业务占比分别33.36%、43.09%、22.66%。其中EGR系统板块包含柴油商用车EGR系统产品、乘用车混合动力EGR系统产品、其他能源EGR系统产品;新能源业务板块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和发电机马达铁芯产品,产品覆盖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2024年1-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831.97万辆,同比+32.58%,新能源渗透率为38.57%,同比提升8.79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增长,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潜力可期。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4/2025/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0/2.90/3.65亿元,同比分别+56.88%/+26.04%/+25.74%。2024年10月29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21.09X/16.74X/13.31X。 风险提示 汽车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和下游行业需求变化风险;技术风险;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 | ||||||
2024-08-21 | 华龙证券 | 杨阳,李浩洋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半年报点评报告:订单饱满驱动业绩高增,布局商业航天打开成长空间 | 查看详情 |
隆盛科技(300680) 事件: 8月19日,隆盛科技发布2024年中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60亿元,同比+44.4%,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43.6%;2024Q2公司实现营收4.95亿元,同比+25.2%,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60.8%。 观点: EGR&马达铁芯业务订单饱满驱动2024H1营收同比+44.4%。在存量客户订单增长+新客户持续拓展的驱动下,合计营收占比76%的EGR系统和驱动电机马达铁芯业务订单增长迅速。分业务来看,EGR系统业务2024H1实现营收3.54亿元,同比+43.3%,比亚迪、吉利和奇瑞等已匹配项目订单大幅增长的同时,五菱赛克、上汽乘用车和广汽等新项目逐步量产落地;驱动电机马达铁芯业务2024H1实现营收4.57亿元,同比+76.8%,终端配套客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和问界等,新进入合肥钧联供应链,终端配套江淮、创维旗下车型。 规模效应驱动毛利率同/环比增长,期间费用率提升或系扩张期支出增加。随着公司主营业务出货量提升,规模效应凸显,推动2024Q2毛利率同/环比+2.14pct/+0.88pct至19.47%。2024Q2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1.92pct,我们认为主要系公司目前处于产能&订单扩张期,相应支出增加。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0.51pct,主要系销售规模增长下计提的三包费用增加;财务费用率增加主要系银行借款对应利息增加;研发费用率同比+0.93pct,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新增39项授权专利技术。 国家航天项目经验丰富,切入商业航天打开成长空间。公司子公司微研中佳具备丰富的国家航天项目经验,承接神州天舟、载人登月和嫦娥登月等国家项目中核心精密零件的研发和生产。公司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业务:市场方面,公司与银河航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其供应能源模块等的精密零部件,未来有望凭借丰富的航天配套经验持续获取订单;产能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启动三期厂房建设,预计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布局商业航天有望打开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3.36/4.1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7.0/12.3/10.1倍,可比公司PE平均值为30.8/19.7/13.0倍,隆盛科技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产品定点不及预期;下游景气度回落;上游原材料涨价;测算存在误差,以实际为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 ||||||
2024-07-22 | 上海证券 | 仇百良 | 买入 | 维持 | 三大主业同步推动,24Q2归母净利润预增超七成 | 查看详情 |
隆盛科技(300680) 投资摘要 事件概述 2024年7月18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H1实现归母净利润10000-11450万元,同比增长38.99%-59.15%。 投资要点 三大主业同步推动,24Q2归母净利润(中值)预增73%。公司2024H1实现归母净利润1.00-1.15亿元,同比增长38.99%-59.15%;其中24Q2单季0.47-0.62亿元,中值为0.55亿元,中值同比+73.35%。公司布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乘用车混动EGR系统、天然气重卡喷射气轨总成等业务。上半年业绩高增,主要系三大业务共同增长,推动公司业绩实现快速提升。 三大业务所处赛道全面增长,超行业水平。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H1国内汽车销量1404.7万辆,同比+6%。公司产品多元化,主要业务所处赛道表现超行业水平,①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处于新能源汽车赛道,2024H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494.4万辆,同比+32%;②乘用车混动EGR系统处于新能源插混汽车赛道,2024H1国内插混车型销量192.2万辆,同比+85%;③天然气重卡喷射气轨总成,主要应用在天然气重卡,2024H1国内天然气重卡销售11万辆,同比+104%。 三大业务与头部客户深度绑定,带动公司业绩增长。公司三大业务均与头部客户均建立深度合作关系。①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给某外资电动汽车、金康动力、弗迪动力、联合汽车电子(供应蔚来、上汽、奇瑞、理想等)等主流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客户供应产品。②乘用车混动EGR系统,给比亚迪、吉利、奇瑞、广汽等供货,其中比亚迪2024H1插混乘用车销量,国内插混车中占比近一半;同时在商用车和非道路领域给康明斯、潍柴、玉柴等头部客户供货;③天然气重卡喷射气轨总成通过博世向一汽解放、潍柴、康明斯等客户进行配套。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2.95/3.70亿元,同比分别+53.02%/+31.14%/+25.45%;2024年7月19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17.78X/13.56X/10.81X。 风险提示 汽车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和下游行业需求变化风险;技术风险;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 | ||||||
2024-05-15 | 天风证券 | 邵将,郭丽丽 | 买入 | 维持 | EGR+天然气重卡双驱,24Q1季度利润创新高 | 查看详情 |
隆盛科技(300680)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8.27亿元,同比+59.11%;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94.28%。从盈利能力看,公司2023年毛利率17.79%,同比-1.13pct;2023年净利率达8.14%,同比+1.85pct。其中,EGR产品及喷射系统收入5.6亿元,同比+97.33%,占总营收比重30.74%,毛利率23.86%,同比-0.41pct;新能源产品收入8亿元,同比92.74%,占总营收比重43.82%,毛利率12.01%,同比-3.5pct。23Q4公司营收达6.4亿元,同比+87.69%/环比+41.55%;归母净利润达0.5亿元,同比大增486.50%,环比+97.92%,为公司历史最高单季度利润。 24Q1公司营收达5.66亿元,同比+66.78%/环比-11.64%;归母净利润达0.53亿元,同比大增30.18%,环比+5.86%。从盈利能力看,公司24Q1毛利率达18.59%,同比-2.26pct/环比1.39pct;24Q1净利率达9.39%,同比-2.72pct/环比1.89pct。24Q1公司三费费用率(不含研发费用率)达5.20%,同比-1.05pct/环比-0.36pct。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达1.11%/2.94%/1.16%,同比-0.13pct/-0.82pct/-0.11pct,研发费用率达3.37%,同比-1.08pct。 EGR+天然气重卡双驱,公司产品快速放量 EGR业务,公司在非道路市场成功开发了中国一拖、康明斯、云内动力、全柴动力、新柴股份、玉柴股份、常发、常柴等重点客户,随着2022年年末非道路工程机械T4阶段排放法规的正式实施,这部分业务在2023全年的营收快速增量。其次,国内混合动力车型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公司在混动EGR市场的客户已经覆盖比亚迪、吉利汽车、广汽、五菱赛克、奇瑞汽车、上汽集团等国内主流头部客户,且随着比亚迪DM-i平台车型的热卖,公司与该平台配套的EGR模块产品在2023年销量增幅明显,其余客户的业务也陆续进入小批量产阶段。新能源业务,公司2021年设立全资子公司来独立运行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相关业务。在确保原有某外资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两大客户的业务稳中有升的前提下,在2023年度又成功开发了星驱动力、金康动力、弗迪动力、博世等一系列直供客户,并通过这些直供的Tier1客户间接向吉利、赛力斯、比亚迪、长安、理想、小米、蔚来、上汽、奇瑞、光束汽车等车企供货,覆盖市场众多畅销车型。EGR+天然气重卡双驱,公司产品加速放量。 投资建议:由于产能节奏原因,调整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2.3/3.2/4.0亿元(24-25年前值为2.86/4.1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17/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等持续上涨、公司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2024-04-28 | 华龙证券 | 杨阳,李浩洋 | 买入 | 首次 | 年报点评报告:2023年业绩同比+94.3%,下游高景气有望助力成长 | 查看详情 |
隆盛科技(300680) 事件: 2024年4月22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8.3亿元,同比+59.1%,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94.3%;2024Q1实现营收5.7亿元,同比+66.8%,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30.2%。 观点: 客户拓展+下游高景气推动营收增长,有效费用控制推动业绩高增。收入端,公司2023年营收同比+59.1%,分业务来看,新能源铁芯业务营收同比+92.7%,主要系公司在报告期内拓展金康动力、弗迪动力等Tier1客户并进入赛力斯、比亚迪和吉利等主机厂供应链;EGR业务营收同比+97.3%,主要系混动乘用车和天然气重卡渗透率提升迅速。利润端,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94.3%,其中毛利率17.8%,同比-1.1pct,或系新能源产品产能利用率较低(铁芯和混动EGR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3%和49%);期间费用率同比-2.0pct至9.8%,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同比-0.1pct/-0.8pct/-0.5pct/-0.6pct。 20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30.2%,产量爬坡或推动毛利率环比改善。收入端,公司2024Q1营收同比+66.8%,或系下游高景气推动,其中2024Q1混动乘用车/天然气重卡销量同比+77%/+135%。利润端,公司20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30.2%,其中毛利率同比-2.3pct,环比+1.4pct,环比或系新能源产品逐步爬坡,产能利用率提升;期间费用率同比-2.1pct,费用控制持续优化,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同比-0.1pct/-0.8pct/-1.1pct/-0.1pct。 下游高景气度有望推动公司维持高成长性。新能源铁芯方面,公司已进入特斯拉、比亚迪、吉利和赛力斯等头部车企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于配套车型销量高增。EGR和天然气喷射系统方面,混动乘用车和天然气重卡渗透率不断提升,其中公司2023年天然气喷射系统市占率已达50%,下游高景气度有望持续推动公司维持高成长性。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新能源铁芯、EGR和天然气喷射系统等业务下游有望维持高景气度,有望助力公司成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3.36/4.1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5.5/11.2/9.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产品定点不及预期;下游景气度回落;上游原材料涨价;测算存在误差,以实际为准;适当性管理。 | ||||||
2024-04-24 | 中泰证券 | 何俊艺,毛玄,刘欣畅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全年营收利润高增长,EGR业务有望保持高成长 | 查看详情 |
隆盛科技(300680) 投资要点 2024年4月21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其中,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27亿元,同比+59.11%;实现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94.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71.91%。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66.78%;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30.18%。营收利润高速增长。 2023年全年营收利润高速增长,期间费用控制得当。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27亿元,同比+59.11%。其中,新能源铁芯收入8.01亿元,同比+92.74%,主要受益于联电产能爬坡+金康(供赛力斯)、弗迪动力(供比亚迪)等客户的开拓。EGR业务收入5.62亿元,同比+97.33%,主要受益于乘用车混动渗透率提升,公司下游客户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均为混动领先企业,贡献增量。利润端来看,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17.79%,同比-1.13pct。其中,新能源铁芯毛利率12.01%(同比-3.50pct),主要系公司铁芯产线仍在爬坡期,产能利用率较低所致、EGR毛利率23.86%(同比-0.41pct)。费用端来看,2023年销售费用率1.04%(同比-0.10pct)、管理费用率3.51%(-0.80pct)、研发费用率4.06%(-0.46pct)、财务费用率1.19%(同比-0.64%),期间费用控制得当。 24Q1业绩符合预期,营收持续增长。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66.78%,持续高增;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30.18%。与此同时,24Q1毛利率18.59%(环比+1.39pct、同比-2.26pct)、销售净利率9.39%(环比+1.88pct、同比-2.73pct),利润率环比有所提升。 股权激励目标逐步兑现,EGR业务持续发力。参考公司2023年股权激励,以2022年为基数,2023-2025年营收增速分别为50%/120%/180%,对应营业收入为17.2/25.3/32.1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0%/200%/300%,对应净利润为1.4/2.3/3.0亿元。2023年目标已兑现。与此同时,随着国内乘用车混动渗透率的提升及天然气重卡的需求复苏,公司EGR业务有望持续保持高增。 投资建议:考虑到产能爬坡节奏等原因,我们小幅调整2024-2026年盈利预测,分别为25.15亿元(原值26.57亿元)、32.70亿元(原值34.98亿元)、39.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亿元(不变)、2.92亿元(原值3.20亿元)、3.63亿元。以2024年4月19日收盘价计算,公司当前市值为38.37亿元,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16.64X、13.13X、10.5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度不景气、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锂电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研报使用的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风险。 | ||||||
2024-02-22 | 上海证券 | 仇百良,李煦阳 | 买入 | 首次 | EGR+新能源车+精密零部件三大业务同步发展,未来增长可期 | 查看详情 |
隆盛科技(300680) 投资摘要 隆盛科技是国内EGR龙头,拓展新能源车与汽车精密零部件领域。公司聚焦三大业务板块:深耕EGR系统近二十年,通过收购微研精工逐渐布局精密零部件板块,同时切入新能源车板块,三大业务板块渐成“三足鼎立”局面。政策与市场对公司业务影响较大,但随着乘用车项目的落地与驱动电机项目的大批量生产,EGR和新能源成为公司增长巨大驱力,精密零部件受益于微研精工的稳健经营,盈利较稳定。 政策推动和混动崛起助力EGR板块增长。国六和非道路国四对汽车和燃油机的排放标准越发严格,公司EGR在商用车的减排、混动防爆震以减少油耗中有关键作用。随着商用车销量的提高与混动乘用车的崛起,同时公司深度绑定比亚迪等势力强劲客户,未来EGR系统收入有望持续走高。 对接优质客户资源,马达铁芯和天然气喷射气轨随产能扩增逐渐放量。公司马达铁芯市场地位领先,经过两次募投2025年产能预达432万套,深度绑定某外资电动汽车和联合汽车电子,并通过不断拓展新客户马达铁芯产能将持续释放。天然气喷射气轨总成产品和博世深度合作,短期受天然气价格和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使销售略有起伏,但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国内天然气商用车产量的暴增,同时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定点,长期发展潜力大。 积极拓展产品种类,微研精工业绩稳定增长。微研精工兑现了2018-2020年的业绩承诺,当前盈利较为可观,2023H1净利润为0.26亿元,YoY+70.55%。精密零部件落实汽车零部件和消费电子领域,核心产品已实现国产化替代。 投资建议 公司新客户快速放量,深度绑定行业优质客户,同时受益于政策支持、混动和天然气商用车销量显著增长,未来业绩持续向好。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50/2.43/3.40亿元,同比分别+99.01%、+61.58%、+39.92%。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22.58X、13.98X、9.9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和下游行业需求变化风险;技术风险;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