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46.67亿 | 总市值:48.61亿 | ||
流通股本:1.30亿 | 总股本:1.35亿 |
苏轴股份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3-09 | 开源证券 | 诸海滨 | 增持 | 维持 | 北交所信息更新:滚针轴承拓展海外市场,布局机器人/航空航天新赛道 | 查看详情 |
苏轴股份(430418) 2024快报预计营收7.15亿元(+12.42%),归母净利润1.51亿元(+21.32%)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预计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12.42%;归母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增长21.32%;扣非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7.83%。公司加速拓展高毛利率的海外市场,我们上调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原1.43)/1.94(原1.63)/2.22(原1.88)亿元。EPS分别为1.11/1.43/1.6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3/30.5/26.7倍,我们看好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新领域,维持“增持”评级。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滚针轴承零部件行业成长空间广阔 滚针轴承在汽车里应用主要在转向系统、主动安全系统、扭矩管理系统、智能座椅系统、新能源车电驱系统、传动系统、空调系统、变速箱、发动机系统等。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这将为汽车滚针轴承零部件产业带来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公司布局海外市场,积极拓展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赛道 海外市场方面:公司持续构建国内国外双驱动发展新格局,海外市场加快全球化进程,业务增量明显且毛利率高于国内市场,主要客户有博格华纳、博世、采埃孚、蒂森克虏伯、麦格纳等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国内市场方面,推进多元化发展,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新领域,这些高附加值行业的布局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其中,公司滚针轴承产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主要配套RV减速机,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关节部分,目前已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公司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发展前景较好,正在研制相关产品。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 ||||||
2025-02-28 | 中国银河 | 范想想,洪烨 | 买入 | 维持 | 全球化进程加速,具身智能轴承有望受益 | 查看详情 |
苏轴股份(430418) 事件:2025年2月26日,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经初步核算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5亿/+12.4%,归母净利润1.51亿/+21.3%。近期公司股价涨势良好,录得七连阳,且春节后至今上涨83.4%,涨幅高于北证50指数的29.1%。 全球化进程加速,智改数转提升生产效率。据业绩快报数据计算,2024Q4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亿/-1.8%,环比-10.6%,归母净利润0.33亿/-10.8%,环比-25%。2024年公司持续构建海内外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全球化进程加速,业务增量明显且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绝对体量上能够与国内平分秋色。国内市场有序推进多元化,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新领域,通过智改数转与装备升级提升生产效率与产能,2024年公司加权ROE19.8%/+1.1pct,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具身智能风起,人形机器人再添一把火。具身智能基于物理身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实施行动、产生适应性,Transformer架构凭借其强大的语言、图像、行动等多模态融合能力与高效的并行计算能力,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基础。此前闭源模型令众多具身智能团队需从头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大脑”与“小脑”,而开源模型有望降低“大脑”的训练门槛,推动研发资源向“小脑”的运动控制与步态平衡倾斜,提高泛化能力。近期宇树科技UnitreeG1在视频中的旋转与踢腿等动作流畅度提升、特斯拉OptimusG3灵巧手自由度改善等催化不断,具身智能加速落地。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23年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4,186亿/+14.8%,预计2025年突破5,000亿,2027年达6,328亿,四年CAGR=10.9%。轴承是机器人关键组件,主要分布于减速器、丝杠、电机,以RV减速器为例,据王东峰等《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专用精密轴承技术分析》数据,单台RV减速器一般需要9-15套轴承。公司作为国内滚针轴承龙头有望集中受益,谐波减速器用超薄精密滚针轴承的交叉滚子轴承精度达P4级、滚针精度高于G2级、极限静工作载荷持续时间达60秒,技术上限可比肩外资,RV减速器轴承亦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未来业绩贡献可期。 以旧换新政策延续,智驾平权大势所趋。2025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商务部等8部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2025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同时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汽车报废更新超290万辆、置换更新超370万辆,带动汽车销售额9,200多亿,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将超500万辆、置换更新将超1,000万辆。以旧换新政策延续促进全年需求前置,支撑景气度回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国内汽车销量约3,143.6万辆/+4.5%,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286.6万辆/+35.5%,2025年1月,国内汽车销量约242.3万辆/-0.6%,新能源汽车销量约94.4万辆/+29.4%。同时近期比亚迪、长安汽车等国内头部车企相继发布高阶智能驾驶技术规划,利用端到端大模型与无图方案构建城区NOA逐步成为标配,搭载门槛进一步下探,智驾平权大势所趋。 据36氪研究院数据,2023年国内具身智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3,301亿/+14.1%,预计2026年突破5,000亿,2027年达6,200亿,四年CAGR=17.1%。据觅途咨询数据,2023年国内轴承的下游应用占比中,汽车约43%为最高,轴承遍布汽车发动、传动、转向、行驶、辅助五大系统。公司汽车发动机平衡轴系统用滚针轴承、汽车智能转向统半刚性复合轴承等研发项目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助力国产替代,与博世、博格华纳、采埃孚、曼格纳国际、华域汽车、安道拓、耐世特等全球主流Tier1厂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汽车轴承的加工精度堪称汽车零部件之最,其制造涉及大量专用高端设备,尤其是数控化、高效率的自动生产线,因此一旦形成稳定的供货关系,整车厂不会轻易变更供应商,具备较强确定性。 投资建议:初步核算数据显示公司2024Q4单季业绩略不及预期,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同时具身智能风起,机器人+智驾催化不断,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2/2.6亿(前值1.6/1.99/2.44亿),EPS为1.14/1.47/1.92元(前值1.18/1.47/1.8元),当前股价对应PE42x/32.5x/25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内外轴承行业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上游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的风险:下游汽车、家电、机械等领域需求修复缓慢的风险:汇率过度波动的风险;轴承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 ||||||
2024-11-04 | 中国银河 | 洪烨,范想想 | 买入 | 维持 | 海外市场增量明显,设备更新持续受益 | 查看详情 |
苏轴股份(430418) 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024Q3财务报告,2024Q1-Q3实现营业收入5.47亿/+17.5%,归母净利润1.18亿/+35%,扣非归母净利润1.17亿/+35.9%。 业绩持续高增,海外市场增量明显。2024Q1-Q3公司构建海内外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国内市场推进多元化,积极开拓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机器人、高端装备等领域,逐步通过汽车零部件厂商间接给华为、小米等国产汽车品牌供应滚针轴承产品,同时公司加快全球化进程,海外市场增量明显。2024Q1-Q3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38.5%/+1.2pct,主要受益于海外市场较国内高出约12pct,销售净利率21.5%/+2.8pct,其中管理费用率7.5%/-0.9pct,实施全面预算与数字化管理卓有成效,财务费用率-1.4%/+1.1pct,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损益分项,扣非后销售净利率21.3%/+2.9pct,加权ROE15.7%/+2.2pct。2024Q3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亿/+16.5%,环比-1.6%,归母净利润0.44亿/+36.9%,环比+5.7%,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37.4%,环比+6.2%,销售毛利率39.5%/+1.2pct,环比+1.8pct,销售净利率23.1%/+3.4pct,环比+1.6pct,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改善。 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不断加码,轴承与下游汽车、机械等行业同频共振。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1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约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约30%。2024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在此前《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的基础上,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含当日)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信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补贴自1万元提高至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贴自7,000元提高至1.5万元。在此推动下,轴承与下游汽车、机械等行业同频共振,2024年1-8月国内滚动轴承产量约795.4套/+86.3%大幅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超预期,海内外双轮驱动,开拓领域多元化,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99/2.44亿,EPS为1.18/1.47/1.8元,当前股价对应PE18.7x/15x/12.3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内外轴承行业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上游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的风险;下有汽车、家电、机械等领域需求缓慢的风险;汇率过度波动的风险;轴承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 ||||||
2024-11-04 | 开源证券 | 诸海滨 | 增持 | 维持 | 北交所信息更新:开发高端轴承新赛道+积极布局海外市场,迎来成长新机遇 | 查看详情 |
苏轴股份(430418) 2024Q1-3营收5.47亿元同比+17.45%,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35.04%2024Q1-3营收5.47亿元同比+17.45%,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35.04%,扣非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35.88%,毛利率38.54%同比+1.21pcts;其中2024Q3营收1.88亿元同比+16.53%,归母净利润4359.19万元同比+36.87%。我们维持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1.63/1.8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6/1.21/1.3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20.9/18.3/15.9X,我们看好公司开发高端轴承新赛道+积极布局海外市场,迎来成长新机遇,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与中国商飞达成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迎来成长新机遇 航空航天精密轴承用于各种航空航天应用,包括飞机发动机、起落架系统、控制系统和其他关键部件,公司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客户等的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研发。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的突破,公司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实现国产替代并批量交付,后续发展前景广阔,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专利56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 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兼顾已有行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机器人轴承工业机器人RV减速机用滚针轴承,部分产品已开始供应;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用高速圆柱滚子轴承,部分产品已通过客户端配套验证,进入量产阶段。“传动系统液力变矩器滚针轴承的研发”和“高精度长寿命滚轮滚针轴承的研发”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通过江苏省机械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此外,2024H1公司海外营收占比46.70%,较2023全年增长4.36pcts,同比增长2.11pcts。公司在德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同时获得大众公司VW50015材料放行认证,能够直接参与大众汽车专用轴承的设计开发,加强与海外客户对接,深度挖掘现有客户的业务机会,发挥德国子公司桥头堡作用,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机会。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 ||||||
2024-10-31 | 东吴证券 | 朱洁羽,黄细里,钱尧天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稳健增长,机器人赛道空间广阔 | 查看详情 |
苏轴股份(430418) 投资要点 2024Q3业绩符合预期,营收/利润稳健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47亿元,同比+17.45%;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35.0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35.88%。公司营业收入稳健增长,主要系公司国内外市场均取得了进展突破,其中海外高毛利业务增速较快,国内市场多元化步伐加速,积极开拓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市场。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主要系毛利率提升叠加期间费用率下降双重利好。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4Q3单季度实现营收1.88亿元,同比+16.53%;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36.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37.38%。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内部管控卓有成效: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8.54%,同比+1.21pct,2024Q3单季度毛利率为39.47%,同比+1.24pct,环比+1.76pct,我们判断毛利率提升主要系海外高毛利率业务占比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净利率为21.51%,同比+2.80pct,2024Q3单季度销售净利率为23.14%,同比+3.44pct,环比+1.59pct,我们判断销售净利率增幅大于毛利率主要系2024Q3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3.29%,同比-0.63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6%/7.50%/-1.39%/5.41%,同比分别-0.16/-0.90/+1.07/-0.63pct。期间费用率下降证实公司经营管理提质增效,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主要系汇兑收益同比大幅减少。 技术领先+客户资源优势,有望切入更广阔的机器人赛道: 1)技术领先:公司多项研发项目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持续坚持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拥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制造经验。 2)客户资源优质:公司汽车等领域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客户拓展卓有成效,主要客户涵盖汽车及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持续稳定的配套关系。 3)切入机器人赛道:公司作为国产老牌轴承企业,产品系列齐全,机器人减速机用交叉滚子滚针轴承也有覆盖。随着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产能爬升,开始发力机器人领域,有望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68(原值1.64)/2.07(原值2.02)/2.55(原值2.4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1/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2024-08-21 | 中国银河 | 洪烨 | 买入 | 维持 | 公司点评报告:轴承景气度回暖业绩超预期,海外相对高增 | 查看详情 |
苏轴股份(430418)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8亿/+17.9%,归母净利润0.74亿/+35%。2024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亿/+20.1%,环比+14.7%,归母净利润0.41亿/+22.8%,环比+26%。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38.1%/+1.2pct,销售净利率20.7%/+2.5pct,加权ROE 10%/+1.4pct。2024Q2单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37.7%/+3.2pct,环比-0.7pct,销售净利率21.6%/+0.5pct,环比+1.9pct,加权ROE 5.6%/+0.3pct,环比+1.1pct,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3.9%/-0.2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为8.1%/-1.2pct降幅较大,实施全面预算与数字化管理卓有成效。分业务看,2024年上半年公司轴承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15亿/+16.1%,销售毛利率39.7%/+2.2pct,滚动体实现营业收入0.24亿/+41.2%,销售毛利率38.2%/-14.9pct。分区域看,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国内营业收入1.91亿/+13.4%,销售毛利率32.7%/-3.8pct,海外营业收入1.67亿/+23.5%相对高增,销售毛利率44.2%/+6.8pct,较国内高出11.6pct,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博世、曼格纳、采埃孚、安道拓等知名客户在手项目迅速放量。2024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3次/+0次,存货周转率为2.1次/+0.2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的营业收入占比为90.5%/+4pct,营运能力与收益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轴承与下游汽车、机械等行业同频共振,景气度回暖。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1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约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约30%。在此推动下,据中国轴承行业网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约1,404.7万辆/+6.1%,产量约1,389.1万辆/+4.9%,量大面广的通用设备逐步走出低谷,泵、压缩机、阀门等产品表现较好,机床工具自2024年4月起新增订单复苏,专用设备方面照相机、包装等领域增速回正,工程机械延续回稳态势。轴承与下游汽车、机械等行业同频共振,2024年上半年中国轴承行业协会统计的146家主要企业轴承销量约44.7亿套/+13.1%,产量约42.8亿套/+17.4%,实现轴承业务收入约446.2亿/+9.1%,利润总额约42.2亿/+17.5%,景气度回暖,其中前十家企业实现轴承业务收入约233.7亿/+10%,CR10约52.4%。 公司汽车轴承技术储备丰厚,机器人轴承加速追赶。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生研发费用0.2亿/+5.2%,研发费用率5.5%/-0.7pct,取得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拥有专利56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公司汽车发动机平衡轴系统用滚针轴承、汽车智能转向统半刚性复合轴承等研发项目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助力国产替代,保持公司在国内滚针轴承生产企业中的优势地位,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用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等方面的突破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应用范围。同时公司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用超薄精密滚针轴承技术已达(1)交叉滚子轴承精度P4级;(2)滚针精度高于G2级;(3)滚针轴承极限静工作载荷为轴承的额定载荷(持续时间最长60秒)的标准,技术上限可与外资比肩,技术难点包括滚道面90±1°定位夹具与磨削、滚道90°方向砂轮修型及滚子垂直方向装配等,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7.72/9.39/11.33亿(原值7.69/9.35/11.3亿),同比+21.4%/+21.6%/+20.6%,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86/2.28亿(原值1.45/1.79/2.2亿),同比+20.7%/+24.4%/+22.5%,预计EPS分别为1.11/1.38/1.69元(原值1.07/1.32/1.62元),对应PE分别为11.8x/9.5x/7.8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内外轴承行业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上游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的风险;下游汽车、家电、机械等领域需求修复缓慢的风险;汇率过度波动的风险;轴承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人形机器人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轴承行业技术变革加快的风险。 | ||||||
2024-08-20 | 东吴证券 | 朱洁羽,黄细里,钱尧天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中报点评:业绩超市场预期,海外收入快速增长 | 查看详情 |
苏轴股份(430418) 投资要点 业绩基本符合预期,营收稳健增长: 2024H1公司实现营收3.58亿元,同比+17.94%;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33.99%;扣非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35.01%。公司营业收入稳健增长,主要系公司抓住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的发展机遇,积极拓展新市场,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增速主要系海外市场增量明显且毛利率高于国内市场,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政策。1)单季度来看:公司Q2单季度实现营收1.91亿元,同比+20.11%,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22.78%。2)分业务看:2024H1轴承产品实现营收3.15亿,同比+16.09%,滚动体实现营收0.24亿,同比+41.22%。3)分区域看:2023年公司国内收入为1.91亿,同比+13.44%。海外收入持续增长,营收为1.67亿,同比+23.53%。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内部管控卓有成效: 1)2024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8.05%,同比+1.19pct;2024H1公司销售净利率为20.65%,同比+2.47pct。盈利能力持续快速提升,主要原因系:①公司坚持全球化布局,海外市场增量明显且毛利率高于国内市场,持续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②持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降本增效,提升内部管理效能、扩能。2)2024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3.93%,同比-0.23pct,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6%/13.66%/-1.39%,同比分别-0.32/-1.90/+1.99pct。3)2024H1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75亿元,与2023H1稳健持平。 技术领先+客户资源优势,有望切入更广阔的机器人赛道: 1)技术领先:公司多项研发项目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持续坚持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拥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制造经验。 2)客户资源优质:公司汽车等领域客户资源丰富,新能源客户拓展卓有成效,主要客户涵盖汽车及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持续稳定的配套关系。 3)切入机器人赛道:公司作为国产老牌轴承企业,产品系列齐全,机器人减速机用交叉滚子滚针轴承也有覆盖。随着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产能爬升,开始发力机器人领域,有望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64(原值1.54)/2.02(原值1.90)/2.48(原值2.3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11/9/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2024-08-20 | 开源证券 | 诸海滨 | 增持 | 维持 | 北交所信息更新:切入机器人+航空航天轴承新赛道,打开成长新空间 | 查看详情 |
苏轴股份(430418) 2024H1实现营收3.58(+17.94%)亿元,归母净利润7400.65(+33.99%)万元2024H1公司营收3.58亿元(+17.94%),归母净利润7400.65万元(+33.99%),扣非归母净利润7333.24万元(+35.01%),毛利率38.05%(+1.2pcts);其中2024Q2实现营收1.91亿元(+20.11%),归母净利润4125.41万元(+22.78%),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达单季度历史新高。公司切入机器人和航空航天轴承赛道,带来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空间。我们维持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1.63/1.8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6/1.21/1.3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2.4/10.8/9.4X,维持“增持”评级。 航空航天产业+机器人快速发展,轴承行业迎来新机遇 航空航天领域:航空航天精密轴承用于各种航空航天应用,包括飞机发动机、起落架系统、控制系统和其他关键部件。根据贝哲斯咨询数据,2023年全球航空轴承系统市场规模到达到了582.2亿元,预计到2029年全球航空轴承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837.81亿元,预计2023-2029年CAGR率达5.99%。机器人领域:减速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轴承是减速器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中特斯拉Optimus中共使用70个轴承,单台人形轴承价值量预计在5432-10780元;单台工业机器人轴承价值量在1095-2760元。根据觅途咨询数据,预计2024-2030年人形机器人轴承市场规模CAGR达94.42%,2030-2035年CAGR达110.61%。 公司加大拓展机器人关节轴承,与中国商飞达成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公司以机器人行业和航空航天行业为切入点,拓展新兴赛道。机器人领域:公司主要配套工业机器人RV减速机、谐波减速机,应用于机器人关节部位,其中谐波减速器用超薄精密滚针轴承技术与国外产品性能指标一致。航空航天领域:公司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加快航空航天精密轴承国产自主替代化进程。此外,公司在德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同时获得大众公司VW50015材料放行认,能够直接参与大众汽车专用轴承的设计开发。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 ||||||
2024-07-19 | 中国银河 | 洪烨,范想想 | 买入 | 首次 | 公司深度报告:国内滚针轴承龙头,汽车+机器人打开成长空间 | 查看详情 |
苏轴股份(430418) 核心观点: 苏轴股份:国内滚针轴承行业龙头,营收净利双升。公司深耕滚针轴承领域六十余载,2021年11月于北交所上市。公司产品分为滚针轴承与滚动体两大类,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6亿/+13%、归母净利润1.24亿/+48.3%、综合毛利率36.7%/+3.8pct,产品结构迭代升级,拉开增长斜率。实际控制人苏州市国资委持股14.3%,公司参股联利精密防范滚动体的供应风险。 轴承是“机械的关节”,紧抓设备与消费品更新机遇转型升级。滚针轴承行业上游包括特种钢材、铜材、非金属材料等原材料供应商与轴承加工设备、检测仪器提供商,中游滚针轴承制造价值量占比约30.2%,据觅途咨询数据,2023年国内轴承的下游应用占比中,汽车约43%为最高。据Precedence Research统计,2023年全球轴承市场规模约1,340亿美元/+2.9%。竞争格局上,据观研天下数据,2022年八大轴承巨头全球市占率约75%,国内形成中大型以上轴承国产产量不足9%。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多个轴承下游领域受益,机器人轴承主要分布于减速器与丝杠,高弹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汽车+机器人轴承打开成长空间,客户资源优质。公司汽车发动机平衡轴系统用滚针轴承、汽车智能转向统半刚性复合轴承等研发项目打破海外技术垄断,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用超薄精密滚针轴承技术上限可与外资比肩。公司客户资源优质,与多个全球头部汽车Tier1企业紧密合作,2023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占比42.3%,连续三年修复,海外销售毛利率41.7%,较国内高出8.7pct。此外,2023年公司还通过了大众VW50015材料放行认可,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综合实力与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1.79/2.2亿,EPS分别为1.07/1.32/1.62元。综合相对估值法与绝对估值法,公司最终每股合理估值区间为19.80-20.13元,首次覆盖,给予苏轴股份“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内外轴承行业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上游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的风险;下游汽车、家电、机械等领域需求修复缓慢的风险等。 | ||||||
2024-07-04 | 开源证券 | 诸海滨 | 增持 | 首次 | 北交所首次覆盖报告:滚针轴承细分龙头,汽车轴承技术领先+机器人打开新成长空间 | 查看详情 |
苏轴股份(430418) 国内滚针轴承行业细分龙头,2022-2024Q1营收+盈利能力双升 苏轴股份多年深耕滚针轴承行业,主营业务为滚针轴承及滚动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4Q1营收1.67亿元(+15.55%),归母净利润3275.24万元(+51.39%)。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1.63/1.8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6/1.21/1.39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2.3/10.8/9.3X。我们看好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机器人快速发展驱动轴承高增长的背景下,公司在兼顾燃油车领域的同时,切入机器人+航空航天高成长赛道,业绩具备较大增长潜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机器人快速发展,轴承行业迎来新机遇 汽车领域:财政部下达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年度资金总额为近112亿元。汽车制造是轴承主要应用领域,2021年市场份额在39.19%左右,2018-2022年中国汽车轴承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6.13%。机器人领域:轴承价值量占比人形机器人总价质量5.50%左右,其中特斯拉Optimus中共使用70个轴承,单台人形机器人轴承价值量预计在5432-10780元。根据觅途咨询《2024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白皮书》数据,预计2024-2030年人形机器人轴承市场规模CAGR达94.42%,2030-2035年CAGR达110.61%。 汽车轴承技术领先+切入机器人等高成长赛道,募投项目投产实现业绩增长公司汽车轴承技术储备丰富,核心技术涵盖轴承设计、零件加工、检测和试验等领域,多个研发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在兼顾已有行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高价值量行业的配套开发,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用超薄精密滚针轴承技术与国外产品性能指标一致,2023年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2023年募投项目实现生产4,918.68万套,销售收入21,080.89万元,利润总额4,120.46万元,完成达产期年度预计产量的111.79%,预计销售收入的104.52%,预计利润总额的113.54%。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