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122.57亿 | 总市值:122.84亿 | ||
流通股本:5.66亿 | 总股本:5.67亿 |
羚锐制药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4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4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4-12-31 | 国金证券 | 袁维 | 买入 | 首次 | 改革成效明显,中药贴膏龙头阔步向前 | 查看详情 |
羚锐制药(600285) 主业稳健:公司是中药贴膏龙头,通络祛痛膏、“两只老虎”系列均为中药贴膏知名品牌。以贴膏为主的骨科收入占公司营收六成以上,老龄化趋势下,骨科收入稳健增长,2018-2023年骨科类收入CAGR约为13%,助力公司业绩持续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6亿元,同比+10%;归母净利润5.7亿元,同比+23%。管理进取:公司先后于2012年、2018年两次进行销售改革。第二次改革后,降本增效效果显著,销售费用率由2018年的51.5%降至2024三季度末的44.4%,减少约7pct。净利率由2018年的12.0%提升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20.8%。我们仍看好未来公司继续降本增效,释放利润空间。 分红提高:第二次改革后,公司股利支付率持续提升,2021-2023年连续3年股利支付率保持在70%以上,2023年股息率为4.68%,位居中药上市公司前列。公司现金流改善,负债率低(截至2024年Q3,有息负债率为1.1%),财务状况良好,未来仍有望保持优秀分红。 潜在突破:2024年12月4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收购银谷制药100%的股权,对银谷制药综合估值暂定为不超过人民币78,212万元。银谷制药23年实现营收约2.15亿元(同比+21%),归母净利润约1396万元,扭亏为盈。本次收购尚处筹划阶段,如无监管机构提出异议导致本次交易终止,各方在2025年1月15日或之前完成正式交易文件的谈判和签署。我们认为,若交易达成,银谷制药的1类新药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有望弥补公司鼻喷雾剂型产品的空白,同时增强公司院内销售推广能力;公司院外销售渠道亦有望为银谷制药产品放量赋能。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公司作为中药贴膏龙头,以骨科为主的业务有望受益于老龄化,进而实现稳健增长。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有望保持优秀的分红表现。若对银谷制药收购完成,亦有望为公司发展赋能。在不考虑对银谷制药收购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5亿元、7.74亿元、8.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16%、15%,对应EPS分别为1.17元、1.37元、1.57元。我们给予公司25年19xPE,对应市值147.1亿元,对应目标价25.94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成本上升风险、收购不及预期风险等 | ||||||
2024-12-09 | 中原证券 | 李琳琳 | 买入 | 维持 | 公司点评报告:股权激励+并购,助力长期业绩增长 | 查看详情 |
羚锐制药(600285)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11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和《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分别向9名公司董事、高管授予限制性股票1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2%;向包括不超过189名核心骨干员工的持股计划授予195.6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34%;授予股票价格均为10.96元/股。2024年12月4日,公司发布拟使用自有资金收购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银谷制药”)100%的股权公告。综合估值暂定为不超过7.82亿元 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彰显公司发展信心。此次股权激励计划设置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考核目标。其中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要求为:以2023年扣非净利润为基数,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2%,2026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45%。以增长率最低估值推算。公司2025年和2026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5亿元和7.74亿元;2023-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CAGR约为14.89%,2023-2026年扣非归母净利润CAGR约为13.19%。个人层面年度绩效考核得分分为80分(含)以上、60(含)-80分、60分以下三档,解除限售系数分别为100%,80%和0。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绑定核心员工,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资产并购是公司积极探索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尝试,有利于持续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并购标的银谷制药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经营化药为主业的药企。该企业的代表产品有:国内首个高选择性抗胆碱能受体拮抗剂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商品名:必立汀)、国内首仿药品鲑降钙素注射液(商品名:固泰宁)、鲑降钙素鼻喷雾剂(商品名:金尔力)、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商品名:力希畅)等。公司表示,如无终止情形,各方将在2025年1月15日或之前完成正式交易文件的谈判和签署。 不考虑收购,暂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年、2025年、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8元,1.51元和1.75元,对应12月6日收盘价22.25元,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7.44倍,14.76倍和12.7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医疗政策风险:医药商品价格管控政策,行业准入政策,药品审评审批政策,医保政策均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影响;2)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产品在院内和院外渠道均存在推广不及预期风险;3)成本上升风险。如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公司成本管控不利,或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影响;4)在研产品风险。在研产品的上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5)并购事项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
2024-11-07 | 中原证券 | 李琳琳 | 买入 | 维持 | 季报点评: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 查看详情 |
羚锐制药(600285) 投资要点: 公司前身为河南省信阳羚羊山制药厂,始创于1988年8月;1992年6月,羚羊山制药厂和香港锐星企业公司合资组建了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1999年6月,引入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新股东,完成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为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0285。河南羚锐集团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截至2024年三季报,持股比例为21.48%。公司产品集中在骨科,麻醉科,心脑血管以及皮肤科等领域,其中,骨科外用贴膏剂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毛利润来源。 2024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9亿元,同比增长10.07%;归母净利润5.74亿元,同比增长23.10%;扣非归母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22.54%。基本每股收益1.02元。单看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亿元,同比增长5.83%,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4.81%,基本每股收益0.29元。 从毛利率走势看,公司的毛利率为75%,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3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0.80%,较上年同期提升了2.2个百分点。 从期间费用率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为44.42%,较上年同期下滑了1.4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4.37%,较上年同期继续下降了0.68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2.70%,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0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48%,现金流较为充沛。 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年、2025年、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8元,1.51元和1.75元,对应11月6日收盘价21.54元,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6.88倍,14.29倍和12.3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医疗政策风险:医药商品价格管控政策,行业准入政策,药品审评审批政策,医保政策均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影响;2)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产品在院内和院外渠道均存在推广不及预期风险;3)成本上升风险。如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公司成本管控不利,或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影响;4)在研产品风险。在研产品的上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
2024-11-05 | 华福证券 | 陈铁林 | 买入 | 维持 | 业绩增长稳健,持续受益于老龄化趋势 | 查看详情 |
羚锐制药(60028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 2024Q1-3:实现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23.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4亿元,同比增长22.5%。 2024Q3:实现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5.8%,归母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增长7.8%,扣非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4.8%。 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营销改革效果显著 2024Q1-3:公司毛利率为75%,同比提升0.4pct,销售费用率为44.4%,同比下降1.4pct,管理费用率为4.4%,同比下降0.7pct,研发费用率为2.7%,同比提升0.05pct,财务费用率为-0.5%,同比提升0.5pct; 2024Q3:公司毛利率为72.7%,同比下降0.5pct,销售费用率为 43.5%,同比下降0.9pct,管理费用率为4.3%,同比下降0.9pct,研发费用率为3.2%,同比提升0.3pct,财务费用率为-0.1%,同比提升1.1pct。 国内知名中药贴膏品牌,多剂型产品布局,共推公司长期发展。 1)贴膏产品:独家产品通络祛痛膏,公立医院终端2022H1销售额居中成药贴膏剂第三名;“两只老虎”系列产品性价比高,;2)片剂+胶囊+软膏,丰富产品类型,拓宽发展路径:公司骨科口服药丹鹿通督片,与贴膏剂形成了较好的协同效应。核心产品培元通脑胶囊是公司胶囊剂收入的主要驱动力,心血管领域持续发力;3)加速新品种研发,进一步丰富业务管线。近年来,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注重研究化学贴片、骨科、心脑血管等领域,致力于推进已上市产品的二次开发。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知名中药贴膏品牌企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目前处于第二次营销改革阶段,业绩弹性将得到充分凸显,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6.8/8/9.3亿元(维持前次预测),对应PE分别为18/15.2/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 ||||||
2024-08-15 | 中原证券 | 李琳琳 | 买入 | 维持 | 公司点评报告:利润增长超预期,业绩稳步增长可期 | 查看详情 |
羚锐制药(600285) 投资要点: 公司前身为河南省信阳羚羊山制药厂,始创于1988年8月;1992年6月,羚羊山制药厂和香港锐星企业公司合资组建了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1999年6月,引入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新股东,完成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为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0285。河南羚锐集团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截至2024年中报,持股比例为21.48%。 公司产品集中在骨科,麻醉科,心脑血管以及皮肤科等领域,其中,骨科外用贴膏剂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毛利润来源。2024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6亿元,同比增长12.07%;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30.30%;扣非归母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增长30.82%。基本每股收益0.73元。 从毛利率走势看,公司的毛利率为76.04%,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7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1)公司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带来整体能耗水平持续降低;2)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原材料成本控制;3)高毛利率口服制剂产品销售规模提升,也带动了公司毛利率的提升。预计后期公司高毛利水平仍将维持。上半年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28%,较上年同期提升了2.81个百分点。从期间费用率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为44.85%,较上年同期继续下降了1.69个百分点,主要来自于终端营销的精细化管理能力的加强;管理费用率为4.39%,较上年同期继续下降了0.5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激励摊销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研发费用率为2.48%,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07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65%,现金流较为充沛。 分板块看,骨科贴膏剂领域,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停滞、寒湿阻络的通络祛痛膏为公司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2023年年收入规模超过10亿元,2024年上半年,进入《中国慢性腰背痛诊疗指南(2024版)》,预计院内市场有望快速增长。“两只老虎”系列是公司重大打造的骨科健康专业品牌,2023年销量超过了10亿贴,2024年,通过央视和地方卫视的广告投放树立品牌高度;线下发起的“两只老虎闹新春”“带着两只老虎去旅行”等活动加速品牌沉淀;通过列车、公交广告,扩大核心市场的品牌曝光度。“两只老虎”系列产品仍具备提价空间。 高附加值的芬太尼透皮贴剂市场开拓力度有望加强。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生产的企业,透皮贴剂相比注射剂,使用方法简便,不良反应较低,止痛效果好,可广泛用于癌性疼痛和非癌性疼痛的治疗,尤其适用于无法口服给药、进食困 难和无法耐受吗啡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中晚期癌痛患者,后续公司将持续加强芬太尼的市场推广力度。 第1页/共5页 此外,公司还拥有在研化药贴片产品储备,有利于丰富骨性疼痛领域产品矩阵,为未来业绩增长贡献新增量。 口服药板块看,按照销售额从高到低排序,过亿品种分别为培元通脑胶囊,丹鹿通督片以及参芪降糖胶囊。其中,培元通脑胶囊是公司的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医保目录》,主要用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主要的功效和作用为扩血管和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症状和体征。米内网数据显示,通络祛痛膏2023年公立医疗机构与药店端销售额合计为10.69亿元,2024年Q1在实体药店端的销售额为1.19亿元;丹鹿通督片含有丹参和鹿角胶等,用于腰椎管狭窄症瘀阻督脉型所致的间歇性跛行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酸胀疼痛等。2023年4月,《世界中医药杂志》刊发的《腰椎管狭窄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指出,属于腰椎管狭窄症中气虚血瘀证型的患者,可口服丹鹿通督片进行治疗。该产品与贴膏剂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2024年中报显示,该产品已入选《非阿片类镇痛药治疗慢性疼痛病中国指南》,预计后续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米内网数据显示,丹鹿通督片2023年在公立医疗机构与药店端销售额约为4.05亿元。参芪降糖胶囊主治消渴症,用于Ⅱ型糖尿病。米内网数据显示,参芪降糖胶囊2023年在公立医疗机构与药店端销售额约为1.03亿元。目前公司针对以上三个产品都在进行二次开发工作和循证医学研究,以可靠的临床证据协助患者实现慢病治疗,同时不断向慢病管理的预防和康复方向延伸,实现慢病治疗的全过程管理服务。与此同时,公司将继续扩大口服药产品品类,2023年6月公司获得他达拉非片的《药品注册证书》,未来会有更多品种纳入到管线中去。预计未来该板块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儿科板块,公司在持续打造“小羚羊”儿童健康子品牌。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进行生产创新,丰富产品矩阵,打造OTC儿科产品标杆,“小羚羊”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 软膏板块产品主要为皮肤外用药,包括治疗湿疹,皮炎的糠酸莫米松和治疗烧烫伤的三黄珍珠膏等,预计未来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调整公司2024年、2025年、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5元,1.46元和1.68元,对应8月14日收盘价23.53元,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8.82倍,16.12倍和14.0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医疗政策风险:医药商品价格管控政策,行业准入政策,药品审评审批政策,医保政策均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影响;2)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产品在院内和院外渠道均存在推广不及预期风险;3)成本上升风险。如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公司成本管控不利,或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影响;4)在研产品风险。在研产品的上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
2024-08-15 | 东海证券 | 杜永宏,伍可心 | 买入 | 维持 | 公司简评报告:品牌渠道持续深耕,经营效率稳步提升 | 查看详情 |
羚锐制药(600285) 投资要点 收入端增长稳健,利润端表现亮眼。公司发布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收19.06亿元、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07%、30.30%。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76.04%、21.67%,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0.72、3.03pct。期间费用率方面,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4.85%、4.39%、2.48%,分别下降1.69、0.57、0.07pct。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97亿元、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1%、28.90%。整体来看,2024H1公司收入端稳健增长,经营效率持续提升,业绩表现优秀。 消费领域持续打造新老品牌,品牌红利逐步释放。公司充分挖掘主品牌潜力和内涵,依托“羚锐?”超30年的品牌历史,着力打造“小羚羊?”“两只老虎?”等多个细分领域品牌,从骨科拓展至儿童健康等领域。1.线上线下立体推广。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央视和地方卫视的广告投放树立品牌高度;线下发起的“两只老虎闹新春”“带着两只老虎去旅行”等活动加速品牌沉淀;通过列车、公交广告,扩大核心市场的品牌曝光度。公司同步加强线下服务,促进核心产品的销售转化。2.品牌价值持续体现。随着“1+N”品牌战略的实施,公司已连续多年位列中国中药协会发布的中成药企业TOP100排名榜单;报告期内,公司入选“2023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位列第21位。羚锐?两只老虎?荣登2024“中国医药·品牌榜”零售终端榜;小羚羊品牌系列的医用退热贴和舒腹贴膏荣获“西湖奖·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2024“中国连锁药店最具合作价值单品”。通络祛痛膏为公司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公司整体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品牌红利逐步释放。 处方药及其他领域,积极推动产品创新升级,渠道建设精耕细作。1.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升级。报告期内,公司在开展技术研发攻关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通络祛痛膏、丹鹿通督片进入《中国慢性腰背痛诊疗指南(2024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新品陆续上市销售;参芪降糖胶囊荣登“中成药(Ⅱ型糖尿病)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TOP榜”。2.潜力产品复工复产。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强产品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推进多个重要产品的复产工作,如青石颗粒、野苏颗粒、丹玉通脉颗粒、消炎镇痛膏、小柴胡片等。公司围绕优势领域和品类,加快仿制药品的上市工作,持续推动产品升级与创新。3.渠道建设精耕细作。同时,公司构建起了与产品线相匹配、管理成熟的营销队伍,不断优化队伍配置,持续加强全国等级医院、第三终端的覆盖力度和自营电商建设,通过信息化赋能,推进体系整合化和管理精细化,加快推进处方药业务的高质量增长。 智能化生产运营,经营效率持续优化。1.升级仓储系统,库存效率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仓储自动化系统,通过生产订单进度分析,实现中间产品的库存明细、投料、能耗、收率的可视化管理,库存管理水平得到提升。2.优化工艺,生产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各生产事业部不断优化工艺布局,对关键设备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通过自动化包装、电子追溯码等技改工作节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围绕预算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工艺、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全维度提升经营效率,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收入端增长稳健,品牌力持续挖掘,渠道精耕细作,经营效率稳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为6.77/7.90/9.1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9/1.39/1.60元,对应PE分别19.6/16.9/14.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降价风险;中药材价格上涨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等。 | ||||||
2024-08-14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李昌幸 | 买入 | 维持 | 上半年业绩亮眼,核心竞争力持续凸显 | 查看详情 |
羚锐制药(600285)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06亿元,同比增长12.07%;实现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30.3%;基本每股收益0.732元。 分析点评 二季度持续增长,净利率达三年最高值 公司2024Q2收入为9.97亿元,同比+9.31%;归母净利润为2.23亿元,同比+28.9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3亿元,同比+30.20%。值得一提的是,单二季度公司净利率为22.35%,较一季度提升1.4个百分点,为近三年季度净利率最高值。 毛利率提升+费用控制带来净利率持续提升,财务质量提升明显 24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76.04%,同比+0.72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51.06%,同比-2.09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44.85%,同比-1.69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6.86%,同比-0.64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65%,同比+0.24个百分点。得益于销售规模的扩大、产品结构的优化、费用控制的有效实施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公司财务质量持续优化提升。 双轮驱动厚积薄发,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公司拥有一系列独家产品,如通络祛痛膏和壮骨麝香止痛膏,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用户忠诚度。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巩固了在骨科和慢性病管理领域的优势地位。 公司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发力,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成本管理水平。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公司优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时,通过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公司在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投资建议 羚锐制药依托在中成药和贴膏剂领域的深厚积累,继续深化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根据公司上半年整体业绩,我们下调了收入预计,并新增了26年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37.88/42.79/48.05亿元(2024-2025年前预测值为39.56/44.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4%/13.0%/12.3%;利润端,考虑到公司有效推进降本增效和费用率持续优化,因此我们维持此前利润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6/7.90/9.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3%/18.6%/18.2%,对应估值为20X/17X/14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风险;药品研发风险等。 | ||||||
2024-08-14 | 开源证券 | 余汝意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H1利润增长亮眼,营销改革显成效 | 查看详情 |
羚锐制药(600285) 营收稳增,利润增长亮眼,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4H1实现营收19.06亿元(同比+12.07%,下文皆为同比口径);归母净利润4.13亿元(+30.30%);扣非归母净利润3.94亿元(+30.82%)。2024Q2实现营收9.97亿元(+9.31%);归母净利润2.23亿元(+28.90%);扣非归母净利润2.13亿元(+30.20%)。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毛利率为76.04%(+0.72pct),净利率为21.67%(+3.03pct)。费用方面,2023年销售费用率为44.85%(-1.69pct);管理费用率为4.39%(-0.57pct);研发费用率为2.48%(-0.07pct);财务费用率为-0.65%(+0.24pct)。我们看好公司核心业务的发展以及盈利能力的提高,上调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5/8.28/9.69亿元(原预计2024-2026年为6.87/8.01/9.36亿元),EPS为1.24/1.46/1.7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9.0/16.2/13.8倍,维持“买入”评级。 聚焦新质生产力,加强运营管理,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公司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持续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同时进一步完善仓储自动化系统、优化工艺布局,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公司围绕预算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工艺、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加大信息化运营平台建设等工作力度,不断提升运营效率,推动部门管理向“利润中心”的转变,并通过搭建标准化、集成化的信息化平台优化经营效率,助力业绩向好发展。 营销体系数字化,销售转化力度渐提升 公司加快推进营销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引入数据分析工具,及时评估营销效果,不断优化营销策略和投入,同时融合经营“线上+线下”渠道,通过品牌资源共振为终端引流,创造新增量。此外,受益于公司持续在“小羚羊”“两只老虎”等子品牌的高效资源投入以及精准营销,公司的品牌辨识度不断提升,在立体化品牌推广模式的加持下,核心产品在消费终端已实现由“品牌认知”到“真实消费”的良好转化,且转化率有望凭借“高质量+高性价比”属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 ||||||
2024-08-13 | 信达证券 | 唐爱金,章钟涛 | 24H1净利增长30%,扎实的品牌及营销工作或将助力业绩创新高 | 查看详情 | ||
羚锐制药(600285)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6亿元(yoy+12.07%),实现归母净利润4.13亿元(yoy+30.3%),扣非归母净利润3.94亿元(yoy+30.82%)。其中,2024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96亿元(yoy+9.31%),归母净利润2.23亿元(yoy+28.9%),扣非归母净利润2.13亿元(yoy+30.2%)。 点评: 2024H1归母净利润增长30%,2024H1归母净利率提升约3个百分点。①在收入端,公司延续稳健增长态势,2024H1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为12.07%,其中2024Q2单季度营收增速为9%。②在利润端,2024H1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系公司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约3个百分点(2024H1归母净利率达21.67%)。归母净利率的提升一方面系主要系毛利率提升约0.72个百分点(2024H1毛利率达76.04%),另一方面主要系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均有所缩减,2024H1公司销售费用率下降1.69个百分点(2024H1销售费用率为44.85%),管理费用率下降0.57个百分点(2024H1管理费用率为4.39%)。整体上看,2024H1公司推行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对成本端优化效果显著(毛利率提升约0.72个百分点),同时销售规模提升带动的规模效应也逐步呈现(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均有缩减)。 “健康消费品+处方药”双轮驱动,产品矩阵持续扩充:①在健康消费品领域,通络祛痛膏为公司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两只老虎系列“壮骨麝香止痛膏”等产品在同品名产品中销量处于领先地位。同时,2024H1小羚羊品牌系列的医用退热贴和舒腹贴膏荣获“西湖奖·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2024“中国连锁药店最具合作价值单品”。此外,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青石颗粒、野苏颗粒、消炎镇痛膏、小柴胡片等产品复产工作,从而扩充公司现有产品矩阵。②在处方药领域,培元通脑胶囊、丹鹿通督片为公司独家产品;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具有更安全、更便于使用等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癌性疼痛的管理需求。2024H1参芪降糖胶囊荣登“中成药(Ⅱ型糖尿病)临床询证评价证据指数TOP榜”。同时,公司明星产品丹鹿通督片被列入《中国慢性腰背痛诊疗指南(2024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新品实现上市销售。 多管齐下提升品牌内涵,携手终端做实做细营销服务。①在品牌建设方面,2024H1公司持续在“小羚羊?”“两只老虎?”等子品牌上进行高效的资源投入,诸如羚锐医药2024“龙抬头·颈轻松”健康服务公益活动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展2000余场次活动。同时,公司通过央视和地方卫视的广告投放树立品牌高度,线下发起的“两只老虎闹新春”“带着两只老虎去旅行”等活动加速品牌沉淀,通过列车、公交广告,扩大核心市场的品牌曝光度。此外,公司不断加强小羚羊品牌系列产品的品牌标识,积极进行生产创新。②在营销服务方面,公司坚持分类施策,通过商品陈列、公益试贴等方面,多措并举做优、做实、做细客户服务,为终端赋能。同时,公司利用科普海报、活动促销卡等方式宣传造势,携手连锁终端打造统一的营销场景,协助单店塑造差异化的门店风格,提升门店形象和产品曝光率。此外,公司通过开展驻店体验,“零距离”感知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健康服务。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97亿元、42.26亿元、47.0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为15%、11%、1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2亿元、8.58亿元、10.05亿元,同比分别约增长29%、17%、17%,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8倍、15倍、13倍。 风险因素:中药材价格上涨超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OTC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 ||||||
2024-08-13 | 华福证券 | 盛丽华,张俊 | 买入 | 维持 | 二季度表现亮眼,长期增长稳健+高分红稀缺标的 | 查看详情 |
羚锐制药(600285)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9.1亿,同比增长12.1%,实现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3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30.8%; 2024年Q2实现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同比增长2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30.2%。 2024年Q2业绩表现亮眼,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显著 2024年Q2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增长30.2%,扣非归母净利率为21.3%,同比提升3.4pct,净利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公司毛利率提升明显,Q2毛利率为76.5%,同比提升2.2pct,同时公司持续保持营销改革控费的步调,24Q2销售费用率为44.2%,同比下降1.3pct。 国内知名中药贴膏品牌,多剂型产品布局,共推公司长期发展。 1)贴膏产品:独家产品通络祛痛膏,公立医院终端2022H1销售额居中成药贴膏剂第三名;高性价比“两只老虎”系列产品,市占率高竞争力强劲:2022年“两只老虎系列”四个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均为单产品第一;2)片剂+胶囊+软膏,丰富产品类型,拓宽发展路径:公司骨科口服药丹鹿通督片,与贴膏剂形成了较好的协同效应。核心产品培元通脑胶囊是公司胶囊剂收入的主要驱动力,心血管领域持续发力;3)加速新品种研发,进一步丰富业务管线。近年来,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注重研究化学贴片、骨科、心脑血管等领域,致力于推进已上市产品的二次开发。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知名中药贴膏品牌企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目前处于第二次营销改革阶段,业绩弹性将得到充分凸显,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6.8/8/9.3亿元(维持前次预测),对应PE分别为19.3/16.4/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