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 | 海通国际 | Wenxin Yu,Hang Zhou,Kehan Meng | 增持 | | 公司季报点评: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利润率同比提升 | 查看详情 |
国药现代(600420)
投资要点: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9.27%。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93亿元(同比-6.21%),归母净利润9.55亿元(同比+69.27%),扣非归母净利润9.27亿元(同比+74.87%)。单三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3亿元(同比-3.10%),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7.79%),扣非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17.14%)。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1)2024年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的市场需求旺盛,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动态优化产品结构,相关原料药销量增加;同时公司通过优化重点原料药工艺、加强战略采购、优化供应商渠道等,带动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业务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10.35个百分点;2)公司持续深入开展提质增效、降本控费,提振管理效益,三项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6.74个百分点。
毛利率、净利润同比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向好。费用率上,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11.28%(同比-6.97pct),管理费用率6.48%(同比+0.44pct),研发费用率4.84%(同比+0.73pct);单三季度来看,销售费用率9.59%(同比-5.84pct),管理费用率6.95%(同比-0.15pct),研发费用率6.52%(同比+1.61pct)。利润率上,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39.69%(同比+0.81pct),净利率13.96%(同比+5.25pct);单三季度毛利率39.82%(同比+1.63pct),净利率11.87%(同比+1.46pct)。
打造产业链一体化韧性,推进自主创新力提升。公司持续夯实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截至24H1,公司新增盐酸纳洛酮、盐酸利多卡因两个产业链一体化配套品种;以头孢曲松钠等5个产品作为重点布局品种,持续构建抗生素产业链“链长+链主”产业推进体系,在自主研发能力上,公司科研成果质效同比提升。24年上半年通过一致性评价项目(含视同)21项,其中通MAH方式批文引进1项;原料药登记号转“A”3项,获批项目数量同比增加明显。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26年营业收入120.24/128.25/138.36亿元,归母净利润11.73/13.78/15.89亿元,EPS为0.87/1.03/1.19元。参考可比公司同和药业、仙琚制药、华海药业、司太立、新诺威,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P/E19x,目标价19.52元(+1%),市值261.76亿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原料药价格波动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
2024-08-30 | 华福证券 | 盛丽华,张俊,万喆瑞 | 买入 | 维持 | 业绩表现强势,国企改革持续兑现 | 查看详情 |
国药现代(600420)
投资要点:
利润翻倍以上增长,H1利润超过23全年
H1业绩:公司24H1实现营业收入59.6亿,同比下降7.5%;归母净利润7.2亿,同比增长108.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8亿,同比增长112.1%。
Q2单季度业绩:公司24Q2实现营业收入28.4亿,同比下降6.3%;归母净利润3.9亿,同比增长13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6亿,同比增长135.9%
原料药表现强势,制剂板块集采背景下有所承压
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24H1实现销售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7.4%,占本期营业收入的45.1%。青霉素系列上游中间体6-APA优先投入生产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对外销售,氨苄西林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5.8%、93.8%、34.0%,销量大幅上升带动收入明显增长。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业务板块毛利率为32.3%,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1个百分点。毛利率上升原因主要系:1)部分高毛利产品销售规模大幅上升;2)通过战略部署,原材料采购价格降低;3)部分重点原料药产品持续推
进工艺优化提升,带动成本同比下降。
制剂板块:24H1实现销售收入31.1亿元,同比下降14.9%,短期承压主要系集采联动降价和“四同”药品价格联动影响板块。毛利率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整体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7.4个百分点,承压环境下经营水平逆势提升。分板块来看:1)抗感染:收入规模下降5.5%,重点产品销量同比持续增长;2)神经系统:收入同比小幅增长,其中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3.8%、76.1%;3)呼吸系
统:收入规模同比增长5.5%。华福证券
国药并购元年,账面货币资金充足,外延投资并购有支撑。
截止2024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199.7亿元,总负债48.8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的48.72%逐渐下降至2024H1的24.4%。2023年公司账面货币资金64.5亿元,充足的在手现金为公司外延投资并购提供支撑。预期公司将积极拓展产业链、完善业务布局,加大外延式产业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2024/2025/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4.41/132.25/141.56亿元,增速为3%/6%/7%。2024/2025/202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54/13.44/15.35亿元,增速为67%/17%/14%,维持前序预测不变。考虑公司作为国药集团旗下统一的化药工业平台,具有国药集团内工医协同优势,且国改降本增效预期持续改善公司业绩,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抗生素原料药与中间体价格下降,国改降本增效不及预期。 |
2024-08-28 | 华鑫证券 | 胡博新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效率继续提升,Q2延续高增长 | 查看详情 |
国药现代(600420)
事件
国药现代股份发布公告: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0亿元,同比下降7.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8亿元,同比增长108.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13%。
投资要点
经营效率持续提升,Q2净利高增长
2023年至今公司收入端持续受到制剂集采降价压力,2024年H1收入同比下降7.52%,但公司经营效率提升,尤其是原料药业务提质增效,2024Q1归母净利同比增长84.83%,2024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33.66%,实现盈利持续高增长。
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板块盈利高弹性
国药威奇达是公司旗下主要的原料药平台,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5.90万元,同比增长5.54%,依靠内部效率提升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净利润提升至4.3亿元,而2023年上半年为0.26亿元。威奇达的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体现在青霉素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上半年高毛利的氨苄西林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5.78%、93.78%、33.95%。原料药品种景气度方面,阿奇霉素量价齐升,收入规模同比翻番;6-APA价格比较2023年略有下滑但整体稳定;7-ACA等头部产业链价格相对低迷,公司减量生产。原料药和中间体板块综合毛利率为32.29%,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0.97个百分点。
制剂板块承压,麻药稳定增长
上半年受集采联动降价和“四同”药品价格联动影响,制剂板块营收规模持续承压,实现销售收入31.1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88%,板块毛利率同比下降6.40个百分点。面对行业政策、招标采购的趋势影响,公司持续推动营销模式调整转型,整体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7.41个百分点。公司麻药平台国药工业增长稳定,上半年实现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20.48%,其中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盐酸米那普仑片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3.78%、76.06%、45.64%。
盈利预测
公司作为国药集团旗下化学药工业发展的核心平台,通过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持续丰富化学制药的产品线。2024年是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优化,效益提升的一年,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112.85、117.35、122.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1、13.76、15.50亿元,EPS分别为0.87、1.03、1.1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6、11.5、10.2倍,继续看好公司经营效率提升的潜力,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原料药及中间体价格下降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及产品降价封风险等。 |
2024-07-09 | 华福证券 | 盛丽华,张俊,万喆瑞 | 买入 | 维持 | 上半年业绩强超预期,国企改革持续兑现 | 查看详情 |
国药现代(600420)
投资要点:
公司 H1 与 Q2 业绩强超预期, 利润翻番, H1 利润几乎超过 23 全年H1 业绩预告: 公司 24H1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6.9~7.5 亿, 同比增长99.4%~116.8% ; 预 计 实 现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润 6.6~7.2 亿 , 同 比 增 长103.4%~122.1%。
Q2 单季度业绩预告: 公司 Q2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3.6~4.2 亿,同比增长 115~151%; 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3~3.9 亿, 同比增长 116%~156%。
产品结构优化, 降本增效增厚利润
产品结构优化叠加降本增效, 带来业绩质变式提升。 我们认为公司业绩的强势表现主要归因于:
结构优化: 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持续调整产品结构, 部分高毛利产品销量上升。 公司 23 年原料药板块毛利率由 22 年的 12.94%大幅提升至23.84%, 目前抗生素产业链景气度高, 原料药与中间体处于高位, 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部分高毛利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加。 我们预期抗生素产业链保持高景气, 公司原料药板块毛利率仍将继续提升。
提质增效: 作为国药系化药平台, 深入开展提质增效, 通过改进工艺技术、 强化一体化管理、 规模化生产, 生产成本同比有所下降。
降本控费: 公司持续推进降本控费, 提振管理效益, 期间费用同比下降明显, 公司经营效率提升空间巨大。 公司销售费用率从从 2019 年的29.59%逐渐下滑至 2023 年的 17.84%, 2024Q1 进一步下降至 14.52%。 主要是公司降本增效项目制的推动成效以及公司过亿制剂产品大多纳入集采挤压销售费用所致。 我们预期降本增效有望持续推进, 公司各项费用率仍有改善空间。
国药并购元年, 账面货币资金充足, 外延投资并购有支撑。
截止 2023 年年报, 公司总资产 193.52 亿元, 总负债 50.14 亿元;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 2018 年的 48.72%逐渐下降至 2023 年的 25.91%。 2023 年公司账面货币资金 59.73 亿元, 充足的在手现金为公司外延投资并购提供支撑。 预期公司将积极拓展产业链、 完善业务布局, 加大外延式产业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 在国药系改革持续兑现的背景下强势业绩表现有望持续, 因此, 我们将公司 2024-2026 年收入增速由-5%/0%/0%调整至3%/6%/7% , 将 2024-2026 年公司净利润 增速由 37%/17%/13% 调整至67%/17%/14%( 不考虑未来整合并购预期) , EPS 分别为 0.86/1/1.14。 考虑公司作为国药集团旗下统一的化药工业平台, 具有国药集团内工医协同优势, 且国改降本增效预期持续改善公司业绩,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抗生素原料药与中间体价格下降, 国改降本增效不及预期 |
2024-05-13 | 华福证券 | 盛丽华,王帅 | 买入 | 首次 | 国药旗下统一的化药工业平台,改革已见成效 | 查看详情 |
国药现代(600420)
投资要点:
国改提质增效、原料药价格高位驱动业绩高增长
公司2023年/2024Q1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86%/-8.60%,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0.21%/84.83%。公司销售费用率从从2019年的29.59%逐渐下滑至2023年的17.84%,2024Q1进一步下降至14.52%,其主要是公司降本增效项目制的推动成效以及公司制剂产品集采挤压销售费用所致,预期降本增效持续推进,公司各项费用率仍将下降。
2023年原料药板块毛利率由2022年的12.94%大幅提升至23.84%,目前抗生素原料药与中间体价格处于高位,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部分高毛利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加。随着公司在生产端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公司原料药板块毛利率预期仍将继续提升。
集采压力趋缓&工商医协同,制剂板块预期稳定
随着公司过亿制剂产品大多纳入集采,核心产品硝苯地平控释片集采已在报表端体现,公司制剂板块受到集采影响趋缓。作为国药旗下统一的化药工业平台,公司积极参与国药集团“自家亲”发展计划,持续加强与国药集团内部商业巨头国药控股的合作,落实“工商医协同”,预期公司制剂板块营收规模保持稳定。
账面货币资金充足,外延投资并购有支撑
截止2023年年报,公司总资产193.52亿元,总负债50.14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的48.72%逐渐下降至2023年的25.91%。2023年公司账面货币资金59.73亿元,充足的在手现金为公司外延投资并购提供支撑。预期公司将积极拓展产业链、完善业务布局,加大外延式产业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5%/0%/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7%/17%/13%,EPS分别为0.71元、0.83元、0.93元。考虑公司作为国药集团旗下统一的化药工业平台,具有国药集团内工商医协同优势,且国改降本增效预期持续改善公司业绩;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抗生素原料药与中间体价格下降,国改降本增效不及预期 |
2024-04-28 | 信达证券 | 唐爱金 | 买入 | 首次 | 公司深度报告: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央企化药平台,改革提效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 查看详情 |
国药现代(600420)
本期内容提要:
国药现代为国药集团旗下的化药工业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整合已经形成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实力化药平台性工业企业,我们认为公司当期盈利水平有提升空间,借力央企提质增效改革利润端有望加速增长。
(1)制剂业务:仿制药集采降价压力渐缓,精麻类制剂为增长亮点。公司制剂业务2023年收入68.34亿,营收占比56.62%,主要有抗感染类、心血管类、泌尿生殖系统类、精神神经麻醉类、骨骼肌肉类、消化道及代谢类等。2018年以来国内仿制药集采降价,公司拳头产品头孢克肟、硝苯地平控释片等大品种降价导致2018年至2023年公司制剂总规模维持在68-81亿体量,毛利率由65.12%下降至50.33%,同时公司整体销售费用率从2019年的29.6%下降至2023年的17.84%,集采降价承压下盈利保持整体稳定。我们认为受益瑞芬太尼、盐酸米那普仑片等精麻药物快速增长,制剂业务有望企稳。
(2)上游中间体原料药业务,抗感染中间体原料药竞争格局较好,盈利能力有望提升,生殖特色原料药稳健增长:①全资子公司国药威奇达主营抗感染类原料药中间体6-APA、克拉维酸、阿莫西林等抗感染药物,公司近年来主要品种销量整体保持平稳,主产品公司市场份额居前,其中6-APA,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产品价格自2019年以来市场价格持续走高,我们认为市场经过多年的充分竞争和淘汰,目前基本形成稳固的少数寡头竞争格局,价格体系有望维持现有的动态平衡,如其中6-APA已形成三寡头竞争格局,价格从2019年最低145元/千克的价格,持续上涨,到2022年底最高达到390元/千克,2024年3月份最新价格为330元/公斤。国药威奇达2022年因短期停产亏损,2023年扭亏为盈,利润为1.79亿,我们认为后续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③控股子公司上海天伟主营辅助生殖特色原料药,2023实现营收5.48亿元,净利润2.23亿元,盈利能力突出,有望稳健增长。
(3)大股东大额资金参与增发,高管增持彰显发展信心,账上现金充裕有利于业务拓展及外延并购。2023年大股东12亿参与增发,公司账上现金充裕,西南药业(太极集团子公司)及国药国瑞药业(国药股份子公司)主营化学药制剂,我们认为国药集团有望推动资产重整梳理。④央企改革机制理清,2022Q3以来公司管理层陆续更换,在央企“一利五率”考核要求下,有望盘活组织激化团队积极性,提升公司盈利能力;⑤2023年公司扣非利润6.83亿(yoy+24%),净利率7.99%,低于制药工业同类可比上市公司15.37%的平均水平,盈利能力有提升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9.91亿元、11.53亿元、13.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16.3%、17.7%,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4、12、11倍。公司当前估值低于行业同类公司平均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盈利能力风险。 |
2023-04-27 | 华鑫证券 | 胡博新 | 买入 | 首次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季度收入增长恢复,大股东增资凸显平台价值 | 查看详情 |
国药现代(600420)
事件
国药现代发布公告:公司发布2023年1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4.17亿元,同比增长5.33%;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130.87%;扣非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157.99%。
投资要点
1季度收入转正,经营效率持续优化
1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3%,相对于2022年,增速转正,部分重点原料药和制剂品种均有正贡献,其中原料药子公司复工对盈利影响较大。去年因6-APA停工,开工率降低,收入下降叠加成本上市,2022年上半年威奇达亏损1.48亿元,目前6-APA及下游已恢复,而且6-APA价格仍保持稳定,预计上半年威奇达将继续扭亏。提质增效方面,1季度三项费用率同比下降5.45个百分点,带动盈利快速增长。
集采影响逐步偏向积极,打通一体化产业链
2022年公司共有8个品种参与并中选第7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其中包括核心品种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幅约85%,至此公司核心大单品已基本完成集采。在3月底结束的第8批集采中,公司也有2个品种中标,其中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中标价格和与原地方性平均中标价格相比基本持平,正式执行后销量增长将带来盈利增量。未来集采品种增加,公司可能将转向增量,2022年公司实施新产品开发项目共计134个品规,15个品规递交上市申请。仿制药新品种研发,公司还同步原料药开发,实现从原料药到制剂的一体化,奠定长期竞争基础。
大股东定增支持,强化化学制药平台
公司隶属于国内最大的“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平台”国药集团,定位为国药集团旗下统一的化学药工业平台,具有产业平台优势。根据中国医药健康信息平台——米内网发起主办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公司位列“2021年度中国化药TOP100排行榜”第12位。为支持公司发展,持续提升公司的产业地位,国药集团通过定增,为公司提供了11.87亿元资金支持,目前募集资金已经到位。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公司2023E-2025E年收入分别为136.92、143.21、151.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1、8.05、8.87亿元,EPS分别为0.62、0.69、0.7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2、19.9、18.1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集采的不确定性,原料药价格波动,资产整合不及预期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