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1 | 国信证券 | 杨林,薛聪,董丙旭 | 增持 | 维持 | 第三季度SAF量价齐升,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 查看详情 |
嘉澳环保(603822)
核心观点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达30.05亿元,同比增长189.39%,归母净利润实现了扭亏为盈。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05亿元,毛利率为9.15%,净利率为-0.83%。其中第三季度营收为17.07亿元,同比增长511.45%,环比增长105.28%。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53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公司业绩上涨主要原因为5月份公司获得SAF出口许可,三季度SAF产销量明显增加,且由于欧洲对SAF需求高增,拉动SAF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生物质能源、环保型增塑剂和环保型稳定剂,2025年以来生物质能源板块中的SAF为公司主要产品,贡献了大部分营收和利润。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生物基增塑剂和生物质能源的环保型科技公司。2023年公司采用霍尼韦尔技术建设了国内第一套50万吨SAF产线,并在2024年底实现了项目的一次性投产,2025年5月,公司成功获得生物航油出口许可证,实现了SAF的大规模出口。公司目前SAF产能为国内第一,原料转化率领先,规模及技术优势明显。公司正在建设第二期50万吨产线,预期明年投产,公司产量增长潜力较大。
SAF行业前景广阔,海外供需缺口主要由国内填补。2025年为欧洲SAF强制添加元年,添加量为2%,2030年添加量提高至6%,较目前有约3倍的需求空间,远期添加比例预计增加到70%。根据标普数据欧洲市场今年SAF消费量将达到190万吨,而欧洲目前SAF产能只有约100万吨,缺口主要由亚太地区生产商供应,中国产业链优势明显。上半年航空公司对SAF添加的热情普遍偏低,但欧盟委员会并未放松2025年对SAF添加2%标准的要求,欧洲各大航空公司在年中加大了对SAF的采购,SAF价格快速提升。
风险提示:生物柴油价格大幅下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欧洲市场政策转向、国内税收政策变化、新增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为44.65/70.05/96.0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为0.87/4.65/7.03亿元,EPS为1.13/6.05/9.15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81.06/15.19/10.05X,股票合理估值区间为97.75-121.00元,我们看好SAF行业前景和公司产能及技术优势,给与“优于大市”评级。 |
| 2024-12-29 | 民生证券 | 刘海荣,曾佳晨 | 买入 | 维持 | 事件点评:SAF相关子公司引入投资者取得新进展 | 查看详情 |
嘉澳环保(603822)
事件:公司于2024年7月25日审议通过了《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关于公司放弃对子公司优先认购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云港嘉澳”)拟增资扩股并引入投资者。投资者(最终确定为“BP GLOBAL INVESTMENTS LIMITED”,以下简称“bp”)拟以3.53亿元人民币取得标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3.53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26日,公司发布《关于子公司引入投资者进展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宣布2024年12月18日,连云港嘉澳已办理完成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由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本次变更完成后,连云港嘉澳的注册资本由20.0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3.53亿元人民币,bp认购注册资本3.53亿元人民币,占比15.0021%。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继续作为标的公司的控股股东,仍然对连云港嘉澳拥有实际控制权。此外,2024年12月25日,连云港嘉澳已取得bp支付的首期付款为3000万元人民币。
新进入投资者背靠国际石油巨头,公司SAF项目进展顺利吸引优秀投资者。
2022年9月6日,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公告称将成立子公司投建年产50万吨生物航煤(以下简称“SAF”)项目,SAF作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杰出代表,以其低碳环保的特性,成为了航空领域减排二氧化碳的关键手段,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在当前我国积极践行“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宏观背景下,生物质能源作为零碳排放的重要选项,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生物质能源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该项目于2023年1月开始动工,公司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预计该项目于2024年12月完工。至2024年11月21日,公司发公告称该项目已产出合格产品,符合公司投建计划预期,体现了项目的顺利推行。新进入投资者bp系英国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该次增资间接表示了石油巨头看好SAF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对公司SAF项目的肯定。
投资建议:2025年是欧盟强制混掺SAF的第一年,混掺比例将达2%,该比例将在2030年达5%,看好政策推动下SAF的海外需求。基于公司SAF产能投建进展顺利,产出产品符合标准,预计明年可以开始贡献业绩,加之海外巨头注入资本体现对项目的支持,我们看好SAF给公司带来发展助力,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4、3.58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生物燃料需求不及预期,产能爬坡速度不及预期,贸易政策变动风险。 |
| 2023-07-28 | 华鑫证券 | 傅鸿浩,刘韩 | 买入 | 首次 |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2023Q1业绩环比改善,生物航煤驱动成长 | 查看详情 |
嘉澳环保(603822)
投资要点
增塑剂拖累2022年业绩,2023Q1实现扭亏
受国际政治经济等影响,2022年塑料制品加工下游的萎缩,导致公司环保增塑剂销量、毛利双双下滑,同时拖累整体业绩。2022公司生物质能源、增塑剂均价分别为10570元/吨、10826元/吨,同比分别+16.4%、+5.1%;销量分别为20.3万吨、8.6万吨,同比分别+273%、-32.5%;毛利率分别为6.5%、3.7%,同比分别-3.3pct、-12.6pct。随着疫情管控政策改变和下游需求恢复,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5.75%;归母净利润1019.43万元,环比扭亏。公司增塑剂业务边际转好,一季度实现销量1.88万吨,环比+6.5%。生物质能源方面,2022下半年开始受原油及植物油价格疲软影响,生物柴油及原料弱势运行。公司在定价时主要以锁定原材料价格加上利润空间作为对外销售的fob价格,受绝对价格下跌影响较小。2022年6月新增20万吨生物柴油产能投产,2023年产能释放将增厚公司业绩。
双碳趋势不改,生物柴油前景广阔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外的环保政策日益严格推动生物柴油行业高速发展。根据IEA数据,2021年全球生物柴油消费量约为4027万吨,预计2027年消费量增长至561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7%。从消费量来看,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消费地区是欧盟,占全球生物柴油总消费的34.7%。根据欧盟理事会及欧洲议会初步达成《可再生能源指令Ⅲ》,2030年交通运输燃料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4.5%,或可再生能源占交通部门最终能源消费的29%,较《可再生能源指令II》进一步提升。同时基于政策性引导,欧盟生物柴油原料结构中废弃油脂的占比已从2014年的12.7%上升至2021年的22.1%,预计2022年提升至25.9%,且该比例有望继续提高,国内出口生物柴油空间大幅增加。公司利用各类废弃油脂为原料加工生产生物柴油,与欧盟美国等以粮食作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生物柴油相比,不仅具有更高的二氧化碳减排值,而且不与人类争夺粮食资源,更具可持续意义。
推进50万吨生物航煤项目,实现长期发展
公司连云港年产50万吨生物航煤项目稳步推进,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1月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开工24个月内建成。生物航煤属于可持续航空燃料,是航空业减排二氧化碳的核心减排方式。根据欧盟RED法令,2025年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占航空燃料的比重需达2%,2050年需达63%。在63%添加比例预期下,对应生物航煤需求潜力超4300万吨/年。后续美国等全球各国生物航煤市场亦将陆续开启,目前已有22个国家/地区颁布了SAF相关法案(包含美国、日本、英国等)。2023年7月民航局适航司提出《航空替代燃料可持续性要求(征求意见稿)》,为国内发展SAF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
公司增塑剂业务边际转好,未来随着生物质能源业务放量及生物航煤业务拓展,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33.08、43.94、56.98亿元,EPS分别为1.01、2.54、5.4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4、13.5、6.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等。 |
| 2022-11-09 | 申港证券 | 曹旭特,张远澄 | 买入 | 首次 | 首次覆盖报告:量利并举 生柴有道 | 查看详情 |
嘉澳环保(603822)
公司基于自身环保增塑剂业务,向上延伸开发生物柴油业务,处于赛道切换期。公司是环保增塑剂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市占率一度达20%以上;2017年,公司向上延伸产业链,在保障脂肪酸甲酯原料供应的情况下,积极开拓生物柴油业务,并成功获得欧盟ISCC和DCC认证,生柴业务逐步开始出口欧盟:公司正处于环保增塑剂向生物柴油赛道切换的转型期。
生物柴油产能释放之际,适逢增塑剂板块承压之时。2022年,适逢公司新增生物柴油产能释放之际,前三季度公司生物柴油销量13.5万吨,同比高增536%,生物柴油营收14.9亿元,同比增720%。然而,增塑剂板块需求低迷,前三季度销量同比骤减31%;原料价格倒挂,产品价格骤降,成本承压拖累整体业绩。
生物柴油需求旺盛,行业长期景气。公司转型的生物柴油赛道主要需求来自对欧盟出口,欧盟近年来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指令(RED)中生物柴油在交运中的替代比例,同时加速作物类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的使用比例,替代需求高涨;同时欧盟生物柴油进口依赖度较高,估算未来将长期存在300-900万吨的进口需求。
量利并举业绩高增,生物柴油前景可期。公司自17年至今生物柴油单吨毛利与单吨净利稳步提升,21-22年单吨净利在1000-1200元左右,产能亦从最初的5万吨逐步提升至22年下半年的50万吨。量利并举有望推动未来公司生物柴油业绩与盈利高速增长。
需求恢复价差稳,增塑剂板块下行后企稳。公司增塑剂业务受行业景气度及疫情反复的影响,需求下行;同时22年适逢原料价格倒挂与产品价格骤降,成本端压力较大,三季度出现亏损情况。而随着原料价格倒挂恢复,需求触底,下游开工率稳中微升,预计增塑剂业务将逐步恢复。同时,公司高端产品产能即将释放,有助于该部分业绩进一步修复。
投资建议:生物柴油产能释放顺利,且在需求长期旺盛、行业高景气环境下,公司未来升级扩产步伐较大,同时增塑剂业务有望企稳筑底进入修复期。未来公司业绩有望进入高增态势。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34.3亿元,45.4亿元,53.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5亿元,3.04亿元,4.47亿元。对应PE分别为27.5、10.4、7.1倍。首次覆盖公司,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欧盟生物柴油政策及需求发生较大变化,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地沟油供应与价格,公司生物柴油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