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57.31亿 | 总市值:74.60亿 | ||
流通股本:1.12亿 | 总股本:1.46亿 |
炬芯科技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4-01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茅珈恺 | 增持 | 维持 | 蓝牙音频突破一线客户,端侧AI增速亮眼 | 查看详情 |
炬芯科技(688049) 炬芯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营收稳健增长,盈利质量提升。公司蓝牙音频SoC突破一线客户,产品矩阵优化。同时公司积极投入端侧AI研发,推出CPU+DSP+NPU三核异构产品,在存内计算架构下显著提升NPU算力。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盈利质量提升,研发投入加码。炬芯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约6.52亿元,YoY+25%毛利率约48.2%,YoY+4.5pcts;归母净利润约1.07亿元,YoY+64%。炬芯科技2024Q4营收1.85亿元,QoQ-1%,YoY+29%;毛利率50.9%,QoQ+2.8pcts,YoY+5.4pcts;归母净利润0.36亿元,QoQ+19%,YoY+97%。公司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提升,盈利质量提升。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2.15亿元,YoY+30%,研发资源聚焦在低功耗、高算力、高性能的无线通信和低延迟高音质的音频产品。 蓝牙音频SoC突破一线客户,产品矩阵优化。炬芯科技已经成为蓝牙音箱行业主流供应商,中高端SoC芯片突破国际一线品牌,主流品牌渗透率持续提升。在低延迟高音质领域,公司积极抓住家庭影院无线音箱系统、无线麦克风等领域的强劲需求,并在技术上融入了先进的音频信号链处理技术、自主研发的音频编解码技术、通信技术、融合性的软件和算法技术。公司基于2.4G私有通信协议推出的高音质无线电竞耳机解决方案已经助力众多知名终端品牌产品大批量出货。 端侧AI增速亮眼,三核异构+存内计算发挥NPU加速优势。2024年炬芯科技端侧AI营业收入约0.82亿元,YoY+141%;毛利率43.5%,YoY+7.9pcts。公司积极推动芯片架构升级,从CPU+DSP升级为CPU+DSP+NPU三核异构,该芯片中的基于存内计算架构的NPU加速引擎优势明显,可以支持100GOPS算力。公司已经着手第二代CIM技术相关的IP研发工作,目标将NPU算力提升三倍至300GOPS,支持Transformer模型,能效比提高至7.8TOPS/W@INT8。 估值 考虑到公司蓝牙音频SoC和端侧AI SoC业务毛利率有持续上升趋势,我们小幅上调炬芯科技2025/2026年EPS预估至0.84/1.13元,并预计2027年EPS为1.40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盘,炬芯科技总市值约70亿元,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56.8/42.2/34.2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迭代风险。客户集中度高。 | ||||||
2025-03-04 | 民生证券 | 方竞,宋晓东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业绩快报点评:业绩稳步增长,端侧AI芯片拓展新成长曲线 | 查看详情 |
炬芯科技(688049) 事件:2月25日,炬芯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快报,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预计为6.52亿元,同比增加25.3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62.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51.73%。 其中,4Q24单季度公司预计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28.71%,环比减少0.52%;预计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93.39%,环比增长16.99%。 多元化布局打开业绩天花板,营收和毛利节节高升。炬芯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低功耗AIoT芯片设计厂商,聚焦于中高端智能音频SoC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公司凭借深厚的音频技术积累,打造了低功耗、高音质、低延迟的多个产品系列,已进入索尼、哈曼、小米、罗技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供应链。2024年期间,公司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稳步提升产品在国际品牌中的渗透率,进一步释放公司中长期增长空间。同时,公司的产品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进而促进公司毛利润和净利润快速提升,其中4Q24的毛利润和净利润预计将实现单季度新高。 分产品来看,公司的端侧AI处理器芯片凭借低功耗、高算力优势,出货量稳步攀升,销售收入实现倍数增长;公司积极开拓多元化赛道,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产品持续放量,销售额持续升高;蓝牙音箱SoC芯片系列持续提高在头部音频品牌的渗透力度,不断深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高研发拓展产品矩阵,新架构芯片赋能AI终端应用落地。公司在2024年期间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约投入研发费用2.15亿元,同比增长29.94%,不断优化产品矩阵,推出创新产品。公司顺应端侧智能化升级需求,从架构创新路径出发,成功研发出CPU+DSP+NPU三核异构的核心架构,并发布第一代基于三核AI异构架构的端侧AI音频芯片,为客户提供低功耗、大算力芯片,助力客户研发和推广更具竞争力的端侧AI产品。其中,三核异构的AI音频芯片涵盖三个系列:1)面向低延迟私有无线音频领域的ATS323X;2)主要面向蓝牙AI音频领域的ATS286X;3)面向AI DSP领域的ATS362X产品。 未来,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下游市场AI需求及创新趋势,不断优化产品矩阵,赋能终端品牌客户在端侧AI领域的应用落地,努力为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增长引擎。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下游需求回暖且新品持续迭代,毛利率逐步改善,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06/1.40/1.93亿元,对应PE为63/48/35倍,考虑公司持续推出端侧AI处理器新品,有望探索AI+音频新市场,为公司带来第二成长曲线,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推广不及预期;技术人员变动的风险;竞争格局变化的风险。 | ||||||
2024-12-30 | 中邮证券 | 吴文吉 | 买入 | 维持 | 存内计算赋能端侧AI | 查看详情 |
炬芯科技(688049) 投资要点 存内计算引领AI新方向。弱化或消除“存储墙”及“功耗墙”问题的方法是采用存内计算Computing-in-Memory(CIM)结构。其核心思想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计算移到存储中,让存储单元具有计算能力,数据不需要单独的运算部件来完成计算,而是在存储单元中完成存储和计算,消除了数据访存延迟和功耗,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存储与计算融合。同时,由于计算完全依赖于存储,因此可以开发更细粒度的并行性,大幅提升性能尤其是能效比。要在存储上做计算,存储介质的选择是成本关键。单芯片为王,炬芯的目标是将低功耗端侧AI的计算能力和其他SoC的模块集成于一颗芯片中,于是使用特殊工艺的DDRRAM和Flash无法在考虑范围内。而采用标准SoC适用的CMOS工艺中的SRAM和新兴NVRAM(如RRAM或者MRAM)进入视野。SRAM工艺非常成熟,且可以伴随着先进工艺升级同步升级,读写速度快、能效比高,并可以无限多次读写。唯一缺陷是存储密度较低,但对于绝大多数端侧AI的算力需求,该缺陷不会成为阻力。短期内,SRAM是在低功耗端侧AI设备上打造高能效比的最佳技术路径,且可以快速落地,没有量产风险。 新存内计算产品打开业界新增量。公司创新性的采用了基于模数混合设计的电路实现CIM,在SRAM介质内用客制化的模拟设计实现数字计算电路,既实现了真正的CIM,又保证了计算精度和量产一致性。炬芯科技选择基于模数混合电路的SRAM存内计算(Mixed-ModeSRAMbasedCIM,简称MMSCIM)的技术路径,具有以下几点显著的优势: 第一,比纯数字实现的能效比更高,并几乎等同于纯模拟实现的能效比; 第二,无需ADC/DAC,数字实现的精度,高可靠性和量产一致性,这是数字化天生的优势; 第三,易于工艺升级和不同FAB间的设计转换; 第四,容易提升速度,进行性能/功耗/面积(PPA)的优化; 第五,自适应稀疏矩阵,进一步节省功耗,提升能效比。 而对于高质量的音频处理和语音应用,MMSCIM是最佳的未来低功耗端侧AI音频技术架构。由于减少了在内存和存储之间数据传输的需求,它可以大幅降低延迟,显著提升性能,有效减少功耗和热量产生。对于要在追求极致能效比电池供电IoT设备上赋能AI,在每毫瓦下打造尽可能多的AI算力,公司采用的MMSCIM技术是真正实现端侧AI落地的最佳解决方案。 存内计算产品路线开创新领域。1、炬芯第一代(GEN1)MMSCIM已经在2024年落地,GEN1MMSCIM采用22纳米制程,每一个核可以提供100GOPS的算力,能效比高达6.4TOPS/W@INT8;2、到2025年,炬芯科技将推出第二代(GEN2)MMSCIM,GEN2MMSCIM采用22纳米制程,性能将相较第一代提高三倍,每个核提供300GOPS算力,直接支持Transformer模型,能效比也提高到7.8TOPS/W@INT8;3、到2026年,推出新制程12纳米的第三代(GEN3)MMSCIM,GEN3MMSCIM每个核达到1TOPS的高算力,支持Transformer,能效比进一步提升至15.6TOPS/W@INT8。以上每一代MMSCIM技术均可以通过多核叠加的方式来提升总算力,比如MMSCIMGEN2单核是300GOPS算力,可以通过四个核组合来达到高于1TOPS的算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0.9/1.4/2.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 ||||||
2024-11-04 | 中邮证券 | 吴文吉 | 买入 | 维持 | 蓝牙音箱持续获大客户青睐,端侧AI收入高速增长 | 查看详情 |
炬芯科技(688049)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24.05%,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900万元,同比增长51.12%。综合毛利率达到47.13%,同比提升4.09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AI化,无线化助力收入持续增长。炬芯科技紧跟消费电子市场AI化和无线化趋势,深耕蓝牙音频SOC芯片和端侧AI处理器芯片市场。公司采取积极销售策略,实现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并持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公司在无线低延迟私有协议产品领域成为市场主要供应商,吸引了众多国外知名品牌合作,从便携式音频扩展到家庭音频和智能家居领域。在蓝牙音箱市场,公司在以哈曼、SONY等为代表的国际一线品牌持续提升渗透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芯片市场,公司将会继续把握好细分市场有线转无线化的趋势,在无线家庭影院音响系统、无线电竞耳机、无线麦克风、无线收发dongle等市场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研发持续投入,存算一体积极拓展新市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6亿元,同比增长33.76%。公司持续关注市场对低功耗、高算力端侧设备的需求,在家用音频领域投入新产品。存算一体AI处理器已导入多家客户,主要应用于高频音频降噪和人声处理,在音频降噪之外,扩展至手表等其他AI应用。公司基于CPU+DSP+NPU三核异构的核心架构已经研发成功,其中,公司NPU的第一个技术实现路径是基于SRAM的存内计算(CIM)技术设计的AI算法硬件加速引擎。公司三核异构的端侧AI音频处理器芯片正在推广阶段,客户正在进行端侧AI算法开发。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0/1.5/2.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 ||||||
2024-11-01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茅珈恺 | 增持 | 维持 | 产品和客户结构优化推动毛利率提升,端侧AI收入呈现倍速增长 | 查看详情 |
炬芯科技(688049) 炬芯科技2024Q3毛利率48.2%,QoQ+0.9pct,YoY+2.7pcts。2024年初以来,公司蓝牙音箱SoC在头部品牌渗透率稳步提升,低延迟高音质产品收入大幅增长,边缘AI收入呈现倍速增长。维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优化推动毛利率提升。炬芯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67亿元,YoY+24%;毛利率47.1%,YoY+4.1pcts;归母净利润0.71亿元,YoY+51%。炬芯科技2024Q3营业收入1.86亿元,QoQ+15%,YoY+19%;毛利率48.2%,QoQ+0.9pct,YoY+2.7pcts;归母净利润0.30亿元,QoQ-8%,YoY+35%2024年初以来,炬芯科技紧紧把握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实现营业收入同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公司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不断优化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提高,进而提升了公司整体利润水平。 蓝牙音箱SoC在头部品牌渗透率稳步提升,低延迟高音质产品收入大幅增长。炬芯科技是全球蓝牙音箱SoC芯片重要供应商之一,公司中高端蓝牙音箱SoC已经进入哈曼、索尼、安克创新、荣耀、小米等国际一二线品牌供应链。2024年初以来,公司蓝牙音箱SoC在头部音频客户渗透率稳步提升。公司积极开拓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SoC市场,目前已经覆盖无线家庭影院音响系统、无线麦克风、无线电竞耳机、无线收发dongle等细分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边缘AI收入呈现倍速增长。随着边缘AI计算需求的增加,公司基于多核异构AI计算架构,面向音频产品推出端侧AI处理器。2024年上半年,公司端侧AI处理器已经在国际一线音频品牌客户大规模出货。根据炬芯科技2024年半年报,公司新一代音频DSP处理芯片ATS361X也处于项目研发阶段,预计将在下半年陆续量产。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边缘AI处理器芯片持续放量,销售收入呈现倍数增长。 估值 预计炬芯科技2024/2025/2026年EPS分别为0.66/0.82/0.99元。 截至2024年10月30日收盘,公司总市值约45亿元,对应2024/2025/2026年PE分别为46.4/37.3/31.1倍。维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下游渗透率不及预期。产品迭代速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格局恶化。 | ||||||
2024-09-05 | 华金证券 | 孙远峰,王臣复 | 买入 | 维持 | 单季度营收创新高,加大端侧AI研发 | 查看详情 |
炬芯科技(688049) 投资要点: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29.75万元,同比增长27.93%;实现综合毛利率46.43%,同比提升5.17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毛利额13,012.92万元,同比增长43.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094.00万元,同比增长65.73%。 深耕AIoT智能终端音频领域,24年Q2单季度营收创新高: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低功耗AIoT芯片设计厂商,主营业务为中高端智能音频SoC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专注于为无线音频、智能穿戴及智能交互等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AIoT)领域提供专业集成芯片。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蓝牙音频SoC芯片系列、端侧AI处理器芯片系列、便携式音视频SoC芯片系列等,广泛应用于蓝牙音箱、无线家庭影院音响系统、智能手表、无线麦克风、无线收发dongle、蓝牙耳机、无线电竞耳机、蓝牙语音遥控器及低功耗端侧AI处理器等领域。公司产品凭借深厚的音频技术积累,打造了低功耗、高音质、低延迟的多个产品系列,已进入国内外多家知名品牌供应链。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蓝牙音箱芯片市场持续加大与国际一线品牌的合作深度,力求锁定中长期可观的增长空间;面对快速发展的低延迟高音质市场,如家庭影院的无线音响系统、无线麦克风等应用领域需求强劲,公司敏锐捕捉市场脉搏,积极应对;公司端侧AI处理器芯片在国际一线品牌客户中的出货量持续攀升。因此公司经营稳健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29.75万元,同比增长27.93%;实现综合毛利率46.43%,同比提升5.17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毛利额13,012.92万元,同比增长43.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094.00万元,同比增长65.73%。分季度来看,2024年Q2公司实现营收1.62亿元,环比增长36.77%,同比增长17.52%,单季度营收在过往三年创历史新高。 端侧AI大时代,加大边缘算力研发投入:2024年上半年,公司坚持在核心技术以及战略发展方向投入大力研发,聚焦于在低功耗的前提下打造高算力、无线通讯以及低延迟高音质音频,通过持续深耕这三个维度的研发创新,稳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10,022.55万元,同比增长35.37%,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5.73%。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赋能下,下游应用场景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显著,这对于端侧算力与功耗性能平衡的要求越发严苛。公司SoC芯片产品的低功耗算力将从过去的CPU加DSP的双核异构架构,逐步升级为基于CPU、DSP加NPU的三核AI异构的核心架构。相较于使用DSP的软件实现方式,基于CIM架构的AI加速引擎算力水平将提升几十倍,且每瓦算力效率大幅地提升;同时,CIM的架构可以大幅降低数据搬移存储效率和功耗的开销,使得新产品在大幅提高算力的同时,满足端侧设备的低功耗要求。目前,公司基于CPU、DSP加NPU三核异构的核心架构已研发成功,将持续助力公司深耕AIoT智能终端音频应用领域。 投资建议:考虑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因素存在,我们将公司2024、2025年营收预测由前次7.43亿元、9.38亿元下调至6.80亿元、8.46亿元,预计2026年公司实现营收10.48亿元,2024-2026年营收增速分别为30.8%、24.3%、23.9%;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1亿元、1.23亿元、1.58亿元;对应PE分别为35.6倍、26.3倍、20.4倍;考虑到伴随着端侧AI的发展,端侧终端市场有望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产品研发或验证进程不及预期,蓝牙耳机SoC芯片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等。 | ||||||
2024-09-03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茅珈恺 | 增持 | 维持 | 2024Q2毛利率同比显著增长,端侧AI处理器持续放量 | 查看详情 |
炬芯科技(688049) 炬芯科技2024Q2营业收入、毛利率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均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公司蓝牙音频SoC产品在国际一线品牌取得突破,端侧AI处理器持续放量。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炬芯科技2024Q2业绩同比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炬芯科技2024H1营业收入约2.80亿元,YoY+28%;毛利率46.5%,YoY+5.2pcts;归母净利润约0.41亿元,YoY+66%炬芯科技2024Q2营业收入约1.62亿元,QoQ+37%,YoY+18%;毛利率约47.2%QoQ+1.8pcts,YoY+5.8pcts;归母净利润约0.32亿元,QoQ+280%,YoY+94%。 炬芯科技2024H1三大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均保持增长。从分部业务来看,炬芯科技2024H1蓝牙音频SoC业务营业收入约2.07亿元,YoY+28%,毛利率约47.6%相较于2023年提升4.8pcts;便携式音视频SoC业务营业收入约0.42亿元,YoY+8%,毛利率约48.6%,相较于2023年下降1.9pcts;端侧AI处理器业务营业收入约0.31亿元,YoY+71%,毛利率约35.6%。炬芯科技2024H1毛利率同比提升系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升。 蓝牙音频SoC突破国际一线品牌,端侧AI处理器持续放量。根据炬芯科技2024年半年报:1)蓝牙音频SoC方面,公司中高端蓝牙音箱SoC在国际一线品牌取得突破,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SoC在无线家庭影院音响系统、无线麦克风、无线电竞耳机、无线收发dongle等增量市场持续拓展,智能蓝牙穿戴SoC迭代升级并已经应用于小米、荣耀、Noise、Fire-Boltt、TITAN、realme、Nothing、boAtINMO等多款手表、手环、AR眼镜等产品中;2)端侧AI处理器方面,公司端侧AI处理器已经在国际一线音频品牌客户大规模出货并持续放量中,新一代专用音频DSP处理器芯片ATS361X已经被国际一线音频客户采用,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陆续量产。 估值 因为炬芯科技2024H1蓝牙音频SoC毛利率超出我们原先预期,端侧AI处理器营业收入超出我们原先预期,所以我们上调炬芯科技2024/2025/2026年EPS预估至0.66/0.82/0.99元。 截至2024年8月30日收盘,公司总市值约33亿元,对应2024/2025/2026年PE分别为33.7/27.1/22.6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下游渗透率不及预期。产品迭代速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格局恶化。 | ||||||
2024-09-03 | 华鑫证券 | 毛正,张璐 | 增持 | 维持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经营稳健增长,加大研发投入布局低功耗端侧大算力 | 查看详情 |
炬芯科技(688049) 事件 炬芯科技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27.90%;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65.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增长45.41%。 投资要点 经营稳健增长,提升综合毛利率 为应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公司产品多矩阵布局,并不断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93%;实现综合毛利率46.43%,同比提升5.17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毛利额同比增长43.9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5.73%。公司持续高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约1亿元,同比增长35.37%,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5.73%。 布局低功耗端侧大算力,三核异构研发成功 目前,公司基于CPU、DSP加NPU三核异构的核心架构已经研发成功,将陆续应用于高端音箱SoC芯片、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SoC芯片、端侧AI处理器芯片等方案中。基于三核AI异构架构的端侧AI处理器芯片正处于客户推广阶段,客户正在进行端侧AI算法开发。另外,第一代集成存内计算NPU的高端蓝牙音箱SoC芯片ATS286X和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SoC芯片ATS323X均已流片并通过内部验证,这两款芯片集成了强大的NPU和DSP的算力及内存,目前正在向客户送样推广。 品牌渗透率稳步提升,客户市场持续拓展 公司蓝牙音箱芯片具备低延迟高音质技术特点,已应用在哈曼、SONY、安克创新、Razer等品牌产品中。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产品在无线家庭影院音响系统市场已进入了知名品牌Samsung、SONY、Vizio、海信、TCL、Polk的供应链,在无线麦克风市场已经进入大疆、RODE、猛玛、枫笛等知名品牌供应链,在无线电竞耳机市场进入了西伯利亚、倍思的供应链。公司第二代智能手表芯片也在TITAN、realme、Nothing等品牌快速起量,并且在持续导入更多的品牌客户中。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6.90、8.66、11.53亿元,EPS分别为0.63、1.01、1.3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7、21.1、16.0倍,公司持续研发投入,品牌渗透率稳步提升,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技术更新不及预期风险。 | ||||||
2024-09-02 | 中邮证券 | 周晴,吴文吉 | 买入 | 维持 | 经营稳健增长,端侧AI加速布局 | 查看详情 |
炬芯科技(688049)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27.90%;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65.73%;24Q2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17.52%,环比增长36.77%;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94.11%,环比增长279.69%。 投资要点 业绩稳健增长,毛利率同环比提升。公司敏锐捕捉市场变化,持续加深对市场需求的理解,加大与国际一线品牌的合作深度,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27.90%;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65.73%;24Q2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17.52%,环比增长36.77%;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94.11%,环比增长279.69%。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以提升综合毛利率,24Q2公司毛利率47.22%,同比+5.76个pct,环比+1.80个pct。 三核异构端侧AI音频处理器芯片研发成功,多领域新品研发持续推进。公司的专用音频DSP处理芯片ATS361X已经被国际一线音频品牌客户采用,处于产品导入阶段,预计将于下半年陆续量产。同时,公司基于CPU+DSP+NPU的三核AI异构的端侧AI音频处理器芯片已经研发成功,可以大幅提升算力并满足端侧设备的低功耗要求,目前正处于客户推广阶段。公司集成存内计算NPU的高端蓝牙音箱SoC芯片ATS286X和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SoC芯片ATS323X已流片,正在向客户送样推广。公司第一代卡拉OK音箱芯片ATS2835K方案已步入量产,多家客户正在进行产品开发。公司基于UWB无线连接技术的音频传输方案,已于报告期内完成demo产品的内部开发验证。此外,在WiFi和星闪技术领域,公司均有研发持续投入技术支持,不断拓宽无线连接技术路径。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收入6.61/8.35/10.5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22/1.5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36倍、27倍、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以及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
2024-08-27 | 民生证券 | 方竞,宋晓东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半年报点评:业绩稳步增长,三核异构端侧AI处理器推向市场 | 查看详情 |
炬芯科技(688049) 事件:8月26日,炬芯科技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27.90%;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65.73%;扣非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增长45.41%,其中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17.52%;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94.11%;扣非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增长15.00%。 业绩稳步上升,盈利能力显著提升。随着上半年消费电子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公司把握市场需求和技术演进方向,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1H24实现营收2.80亿元,同比增长27.90%;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65.73%。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占比提升,1H24毛利率46.46%,同比增长5.17pct。 三核异构核心架构研发成功,芯片研发持续推进。公司研发布局低功耗端侧大算力,已成功研发基于CPU、DSP+NPU三核异构的核心架构。其中NPU的第一个技术实现路径是基于SRAM的存内计算(CIM)技术设计的AI算法硬件加速引擎,可实现性能、成本和功耗之间的平衡。后期三核异构的AI核心架构将陆续应用于高端音箱SoC芯片、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SoC芯片、端侧AI处理器芯片等方案中。无线音频芯片方面,公司第一代集成存内计算NPU的高端蓝牙音箱SoC芯片ATS286X和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SoC芯片ATS323X均已流片并通过内部验证。蓝牙音箱方面,公司第一代卡拉OK音箱芯片ATS2835K方案已步入量产,多家客户正在进行产品开发。此外,公司光能量蓝牙语音遥控器方案已进入国际一线TV品牌客户的立项评估阶段,K歌蓝牙语音遥控器正在导入首发品牌客户。 头部客户渗透率不断提升,新品持续放量。蓝牙音箱SoC芯片方面,公司中高端蓝牙音箱SoC在国际一线品牌已实现突破,主要客户包括哈曼、SONY、安克创新、荣耀、小米、罗技、Razer、漫步者等众多终端品牌。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SoC芯片方面,公司已进入SONY、Samsung、Vizio、海信、TCL、Polk、ONN、Amazon、大疆、RODE、猛玛、枫笛、西伯利亚、倍思等多个品牌。蓝牙耳机SoC芯片方面,公司已进入荣耀、realme、传音、JBL、倍思、TOZO等终端耳机品牌供应链。端侧AI处理器芯片方面,公司的端侧处理器芯片已在国际一线音频品牌客户大规模出货,并持续放量中。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业务结构变化,我们调整公司业绩预期,预计24/25/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1.19/1.49亿元,24/25/26年利润对应现价PE分别为34/26/21倍。公司端侧AI处理器处于逐步放量阶段,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品推进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