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 国元证券 | 徐偲,余倩莹 | 买入 | 维持 | 中科微至2022年三季报点评:原材料上涨致毛利率下滑,订单结构更显多元化 | 查看详情 |
中科微至(688211)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9.79%;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下降81.70%;扣非归母净利润-222.98万元,同比下降102.34%。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1亿元,同比下降10.45%;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下降144.04%;扣非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下降137.96%。
国元观点:
在手订单持续增长,客户结构多元化,海外市场占比持续提升
分季度看,2022Q1/Q2/Q3公司分别实现营收0.75/6.12/3.81亿元,同比变化-56.69%/63.27%/-10.45%;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11/0.43/-0.13亿元,同比变化-144.87%/-12.75%/-144.04%。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在手订单合同金额合计约26.76亿元,较2022年6月末增长1.96亿元;前五大客户在手订单合同金额占比分别为25.74%/15.89%/9.99%/5.09%/4.02%,较2022年6月末分别变化-7.21/+4.83/-0.27/-0.10/-0.17pcts,客户结构更显多元化;在手订单合同金额国内/海外市场占比分别为79.91%/20.09%,较2022年6月末分别变化-1.46/+1.46pcts,海外订单占比进一步提升。
原材料采购单价上升导致毛利率下滑,市场开拓及产品研发高投入
盈利能力方面,2022Q3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6.72%/-3.45%,较2021Q3分别同比-11.74/-10.47pcts,较2022Q2分别环比-3.28/-10.41pcts,公司原材料采购单价上升导致毛利率下滑。费用率方面,2022Q3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33%/6.48%/11.71%/-4.33%,分别同比+2.33/+3.40/+5.28/-4.70pcts,分别环比+3.38/+4.11/+6.33/-4.35pcts。销售费用增加主要系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及客户结构的多元化,公司销售人员数量逐年上升导致职工薪酬、各类销售费用增加,以及随着完成验收的产品数量增加,按公司售后政策计提和实际发生的售后服务费用增加所致;管理费用增加主要系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等费用随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张而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增加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所致;财务费用下降主要系汇兑收益、利息收入所致。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是国内物流分拣系统头部企业,技术领先优势、多元市场开拓、充裕的在手订单保障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18/28.46/34.4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3/1.96/2.59亿元,EPS为1.09/1.49/1.9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34/25/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的风险、下游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
2022-08-30 | 国元证券 | 徐偲,余倩莹 | 买入 | 维持 | 中科微至2022半年报点评:国内外市场开拓卓有成效,客户结构多元化 | 查看详情 |
中科微至(688211)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5.52%;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降56.09%;扣非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下降87.92%;基本每股收益0.24元/股,同比下降67.57%。2022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63.27%;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下降12.75%;扣非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0.98%。
国元观点:
产品销售价格下降致毛利率下降,重视市场开拓及研发投入2022Q2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0.00%/6.96%,较2021Q2分别同比-12.52/-6.06pcts,较2022Q1分别环比+7.52/+21.29pcts。2022Q2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5%/2.36%/5.39%/0.02%,分别同比+0.65/-0.37/-2.23/+0.08pcts,销售费用的提升主要系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销售人员数量增长。公司积极投入研发,研发人员434人,同比提升90.35%,占公司员工数的30.48%,同比提升5.37pct,2022H1公司新增专利30项,并积极在研机场分拣、智能仓储、农产品分拣、智能旅检等项目。
多元化产品及国内外市场开拓提升在手订单,客户结构更显多元化截至2022年6月,公司在手订单合同金额合计约24.80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29亿元。从市场结构看,国内/海外在手订单占比分别为81.37%/18.63%,已经在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海外订单占比较2021年末提升1.93pct;从业务结构看,公司积极推进智能仓储和机场行李分拣业务布局,公司智能仓储在手订单约9667万元,机场行李分拣在手订单约2070万元。公司前五大客户在手订单合同金额占比分别为32.95%/11.06%/10.26%/5.19%/4.19%,较2021年末分别-4.62/-2.72/+0.54/-0.01/-0.23pct;公司来自中通的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20年的64.86%下降至2022H1的27.11%,客户集中度逐渐降低。
智能物流装备市场空间广阔,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架构打造核心竞争力我国物流行业仍处于低效率状态,智能自动分拣系统具有高效、综合成本低、错分率低等优势,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公司在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架构基础上,开发了电机及驱动系统、条码/二维码识别系统、精密滚筒等核心部件,是国内同行业中少数能提供从核心软硬件到系统集成的企业,未来有望依托技术积累向其他产品层和应用层延伸。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是国内物流分拣系统龙头,技术领先优势、多元市场开拓、充裕的在手订单保障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6.11/32.13/38.9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7/1.96/2.57亿元,EPS为1.12/1.49/1.96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37/28/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的风险、下游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
2022-08-30 | 国金证券 | 满在朋,李嘉伦 | 增持 | 维持 | Q2业绩回暖,下半年验收有望加速 | 查看详情 |
中科微至(688211)
事件
2022年8月29日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2022H1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5.52%;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减少56.09%。其中22Q2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63.25%;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减少12.75%。
经营分析
疫情对公司设备验收造成一定影响,下半年验收有望加速。公司22H1整体验收节奏受到疫情影响,但22Q2业绩相比22Q1有明显改善,单季度营收高增长、利润相比22Q1扭亏为盈。由于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公司22Q2实现毛利率20%,同比下降12.52pcts,实现净利率6.96%,同比下降6.06pcts,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公司目前战略为提升市占率为主。下半年为分拣设备验收高峰期,同时疫情影响有望减弱,公司验收进度有望加速。
22H1快递服务量低增速行业景气度较差,疫情影响减弱后有望回暖: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2H1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12.2亿件,同比增长3.7%,去年同期增速45.78%,在疫情影响下市场需求显著下滑。7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8%,增速环比提升5.2pcts,预计下半年伴随疫情影响减弱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回暖。
在手订单维持高位,机场、智能仓储布局初显成效: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24.8亿元,根据我们测算22H1新签订单约7.37亿元。公司新开拓方向初显成效有望提升成长天花板,智能仓储在手订单9667万元,在新能源、食品饮料、冷链等行业开始布局;机场行李分拣在手订单2070万元,在国内多个地级市机场安装调试,机场货物分拣系统远销海外。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至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71/3.35/4.49亿元,对应当前PE20X/16X/12X。考虑公司深耕底层技术竞争优势显著,未来伴随下游应用领域扩张有望实现业绩高增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快递物流资本开支下滑降低设备采购需求、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恶化降低毛利率,限售股解禁,疫情造成设备验收周期延长。 |
2022-06-16 | 国元证券 | 徐偲,余倩莹 | 买入 | 首次 | 中科微至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智能分拣装备龙头,横纵向延展空间广阔 | 查看详情 |
中科微至(688211)
报告要点:
公司是中科院微电子所加持的智能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龙头
公司客户涵盖中通、顺丰、极兔、中国邮政、京东、申通、韵达、德邦等国内主要快递、物流及电商企业, 产品的应用领域涉及快递、物流、仓储、电商、机场、海关、烟草等行业,出口至泰国、印尼、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英国、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 年公司的设备在国内参与输送和分拣快递包裹业务件量约占国内快递输送和分拣业务总件量的 35%。
行业:千亿市场,国内品牌有望后来居上
随着对于生产运输效率的追求, 各行业降本增效的需求持续提升,智能物流设备应用将成为大势所趋。随着自动化设备成本下降,设备投资回报周期缩短,单环节设备实际应用产能突破人工极限,将迎来需求拐点。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有望从 2019 年的 419.8 亿增至 2024 年的 1067.6 亿元,对应 CAGR 为 20.5%。 国内头部企业有望凭借自身的本土化优势、更优质的价格以及售后服务夺取市场份额迅速发展。
公司:智能物流技术优势显著,横纵向延展收入空间
公司布局底层技术及核心部件层,控制系统采取模块化、分布式设计,成功研制出多款领先行业的智能物流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核心产品交叉带分拣系统各核心指标上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准。基于领先的技术实力,一方面,公司首先取得核心大客户中通对于公司分拣装备的认可,并基于此成功拓展顺丰、百世等优质客户,持续优化下游客户结构, 中通销售占比由 2018年的 98%降至 2021 年的 70%;另一方面,公司从分拣赛道向市场规模更大的仓储赛道延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是国内物流分拣系统龙头,处于业绩高速增长期,叠加技术领先优势,充裕的在手订单保障中期内公司业绩增长的高确定性。我们预计公司在 2022-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6.11/32.13/38.9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8.15%/23.09%/21.33%,实现归母净利润 3.15/3.95/4.8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1.36%/25.48%/22.10%,对应 EPS 分别为 2.39/3.00/3.66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7/13/11 倍。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过于集中风险、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新进竞争者加剧竞争激烈程度风险、 新冠疫情病毒影响市场需求 |
2022-06-16 | 国金证券 | 满在朋 | 增持 | 首次 | 智能分拣系统龙头,技术驱动实现高增长 | 查看详情 |
中科微至(688211)
投资逻辑
后起之秀:成立以来业绩高增,公司快速成长为智能分拣系统龙头。公司成立于2016年,作为后起之秀依托底层技术快速成长为智能分拣系统龙头企业,17-21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CAGR95%、77%,截至2021年末公司在手订单23.51亿元。22Q1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公司项目存进场受阻、验收延迟结算影响,业绩下滑,预计下半年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后有望恢复。
竞争优势:底层技术驱动,盈利能力较高。公司董事长为中科院科研人员出身,研究方向为工业视觉检测、高速图像处理平台设计等,奠定了注重底层技术研发基础,同时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研发实力强劲。2021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8.57%、11.73%。盈利能力较强。
市场格局:市场空间巨大,国内企业仍处于成长初期。根据MordorIntelligence数据,2020年全球智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559亿美元,有望在在2026年达到1130亿美元,CAGR12%。根据我们估算2021年国内物流仓储装备市场规模约为714亿元人民币,17-21CAGR24%。全球物流系统集成龙头大福2021年收入约301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国内系统集成商收入规模多处于10至20亿元人民币左右,仍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发展展望:客户结构优化,应用领域多元化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公司集中资源服务中通导致来自中通收入占比较高,伴随新客户开拓预计中通收入占比将持续下降,截至2021H1在手订单中通的占比仅30%。公司IPO募资27.49亿元,募投项目除扩张产能外,也将向快递以外的电商、仓储、机场等领域延伸,新领域布局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显著推升公司成长天花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至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71/3.35/4.49亿元,对应当前PE20X/16X/12X。考虑公司深耕底层技术竞争优势显著,未来伴随下游应用领域扩张有望实现业绩高增长。我们给予公司未来6-12个月51.49元目标价位,对应2022年PE25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
下游快递物流资本开支下滑降低设备采购需求、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恶化降低毛利率,限售股解禁,疫情造成设备验收周期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