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21.67亿 | 总市值:36.41亿 | ||
流通股本:6082.62万 | 总股本:1.02亿 |
景业智能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1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4-09-02 | 财信证券 | 袁玮志 | 买入 | 维持 | 半年报业绩修复,非核业务亮眼 | 查看详情 |
景业智能(688290) 投资要点: 公司公布2024年半年报,业绩逐步修复。业绩方面,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0.95亿元,同比+2.21%;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18.91%;扣非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97.56%。费用率方面,上半年费用率44.68%,较去年同期的53.30%减少8.62pc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90%、29.10%、11.14%和-3.45%,较去年同期分别+0.80pcts、+1.87pcts、-13.93pcts、+2.64pcts。盈利能力方面,上半年毛利率44.34%,同比-7.42pcts;净利率12.81%,同比+1.49pcts。现金流方面,上半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0.17亿元,同比+71.67%。资产方面,上半年存货0.93亿元,同比-11.37%;合同负债0.72亿元,同比-20.07%。 Q2业绩恢复明显。Q2营收0.71亿元,同比+75.68%,环比+207.11%;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405.84%,环比+311.68%;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478.51%,环比+209.46%。Q2毛利率44.69%,同比-3.85pcts、环比+1.42pcts;Q2净利率33.30%,同比+21.80pcts、环比+83.42pcts。但回溯公司最近几年的单季度盈利情况,各季度波动较大、且没有明显规律和持续性,我们判断主要是公司的涉核业务仍然是公司当前的主业,但受乏燃料处理能力的建设进度影响较大。 分产品结构来看,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增长显著,核工业智能装备设备承压。2024年上半年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营收0.63亿元,同比-20.36%;特种机器人营收0.06亿元,同比+20.18%;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营收0.24亿元,同比+1682.98%。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2024年上半年营收占比为25.74%,而2023年仅为2.25%;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的营收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依托核工业技术优势战略布局非核工业产业链,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国防军工、医药大健康、新能源等。毛利率方面,2024年上半年核工业智能装备系统、特种机器人和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的毛利率分别为37.84%、38.14%和62.02%,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系统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其他业务板块,预计该产品有望为公司进一步拓展民用领域业务实现第三增长曲线奠定基础。 核电机组审批加速,乏燃料后处理市场空间广阔。近期核电审批恢复且超预期,2022年和2023年分别核准10台;2024年8月19日,国常会一次性核准了徐圩一期等5个核电项目,共计10+1台(10台三代核电机组和1台高温气冷堆)。随着核电建设进程加快,我国乏燃料规模也将不断增长,预计2025年后会有更多的核电站在堆贮存能力趋于饱和。目前我国在运的乏燃料后处理能力除了早些年建成投产的50吨/年以外,仅在去年新投产了具备200吨/年乏燃料后处理能力的R1示范厂,整体来看乏燃料的处理能力与我国核电装机的规模严重不匹配、后续缺口较大。为应对后续的市场需求,公司三个扩产能项目均按计划在顺利实施,滨富合作区产业园于2024年6月底完成搬迁,整体开始运营;滨江科技园预计2024年底搬迁入驻;海盐产业园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依托滨富合作区产业园设立的子公司杭州智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作为公司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和交付中心,投入运营后将大幅提高公司后续业务持续快速增长的保障支撑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基本盘为乏燃料后处理的相关设备研发和制造,乏燃料后处理是核电必须补足的短板、未来的需求刚性,但在推进节奏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为了规避单一业务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公司开始布局非核领域,目前“核+军+民”的梯队式布局已经取得突破。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3.4/5.5/7.5亿元,归母净利润0.73/1.44/2.18亿元,EPS为0.71/1.41/2.13元,PE为39.06/19.81/13.08倍。考虑到公司是市场上稀缺的乏燃料后处理设备制造商,给予25年25-30倍PE,目标价格区间35.25-42.3元,维持“买入”平均。 风险提示:乏燃料后处理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非核领域拓展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核电安全事故风险。 | ||||||
2024-08-20 | 天风证券 | 郭丽丽,裴振华 | 买入 | 首次 | 核工业智能装备龙头,“核+军+民”梯队式发展 | 查看详情 |
景业智能(688290) 核工业智能装备行业领跑者,技术投入不断加码 公司专注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2.55、0.35亿元,核工业智能装备及系列机器人收入占比超90%。前期大客户项目规划与项目交付验收减少的影响逐步减小,根据公司发布的半年度报告,2024Q2公司业绩开始出现反转,单季度实现收入同比+75.68%、归母净利润同比+405.84%。公司重视研发:①于2017年成立员工持股平台绑定核心销售、技术骨干;②2023年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0%;③2021年(IPO)及2023年定增募资用于加强公司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不断加码技术投入。 公司核工业产品技术领先,受益于核燃料循环产业建设 中国作为贫铀国家,自1983年就确定核燃料“闭式循环”路线,乏燃料后处理为关键环节。离堆贮存需求急迫+四代快堆投产在即,乏燃料处理需求紧迫性不断加强。中国乏燃料处理能力严重不足,2022年中国新增乏燃料805tHM,但在运的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仅50tHM/年,同时首个200吨/年的乏燃料后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同时,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政策基调下,后处理需求快速增长,我们测算2035年中国或需卸出2825tHM乏燃料。公司聚焦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技术国内领先,并已与核心客户中核集团实现交叉持股,稳定了公司股权结构,有望受益于中国核燃料循环产业建设。 业务布局有序推进,“核+军+民”梯队式发展 公司围绕“135”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核+军+民”梯队式发展。在军工领域,公司形成AGV、特定场景装备、综合系统解决方案三大产品布局,以形成业务增量;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公司基于智能制造和装备技术深入布局核技术应用智能设备、核素及核药的供应链体系,打造第三成长曲线。公司在非核领域业务有所突破,2023年公司非核业务收入1780.9万元,占收入比重为6.9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核工业智能装备领跑者,“核+军+民”梯队式发展,考虑到2024Q2业绩已出现大幅反转,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1.54、2.02亿元,分别同比+241.4%、+30.3%、+30.8%,对应PE为28、21、16倍。我们综合考虑可比公司估值及公司质地稀缺性,给予2025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45.3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领域集中及易受其产业政策变化影响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关联销售占比较高的风险、测算存在主观性(仅供参考)。 | ||||||
2024-08-20 | 华鑫证券 | 吕卓阳 | 买入 | 首次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核电发展稳步推进,智能装备先锋未来可期 | 查看详情 |
景业智能(688290) 事件 景业智能发布2024年中报:2024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95亿元(同比+2.21%);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18.91%);扣非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97.56%)。 投资要点 核电机组扩张周期,乏燃料后处理市场空间广阔 作为核能利用大国,中国现有运行核电机组56台,装机容量5821.83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二,根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继续保持世界第一;随着核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乏燃料规模也将不断增长,预计2025年后越来越多的核电站在堆贮存能力将趋于饱和,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产生乏燃料近2,637吨,累积产生乏燃料约28,285吨,而目前国内乏燃料处理能力仅为50吨/年,在建处理能力也仅为200吨/年,未形成规模化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产能缺口较大,未来相关设施建设带来的增量市场前景广阔。据公司披露,主要客户中核集团乏燃料后处理示范厂二期工程项目正常交付中,示范厂三期工程项目和大厂科研项目有序招投标,目前取得订单增长明显;公司在乏燃料后处理装备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望率先受益于核能建设带动的乏燃料后处理市场扩张。 核工业智能化升级迫在眉睫,特种机器人需求日益旺盛 基于中美贸易战,美国能源部限制对中国出口核技术,以及部分进口设备老化,我国核工业迫切需要将关键进口设备自主创新国产化;核工业机器人作为极限环境下特种机器人应用,在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3年为203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36%,预计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46亿元,同比增长21.18%;公司在生产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国内仅公司一家可批量供货电随动机械手,并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主要客户中核集团表示公司产品部分性能指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可以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公司2024年半年报披露H1核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20.18%,募投项目“高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制造基地”将在2024年下半年全部搬迁成功,项目预计新增年均销售收入46,312.00万元,未来在核工业智能化升级加速趋势下,机器人业务收入有望获得明显增长。 非核专用设备打造新增长极,业务布局多元化 公司重点开拓非核专用智能设备领域,在国防军工、医药大健康、新能源等方向进行了战略布局,公司在火工品行业智能装备上有所突破,已获取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单位的项目合同并完成交付验收;在医用同位素生产领域,公司已形成自动化产线解决方案,并在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重要机构中得到了应用;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的生产、存贮和转运;公司2024年H1非核专用智能设备业务收入为2437.79万元,同比增长1682.98%,当前核工业技术应用领域处于景气周期,公司在核领域高端装备的技术和研发优势有助于其开发非核领域产品。 盈利预测 公司在核工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领域竞争优势显著,有望充分受益于核工业建设扩张,叠加多个产能扩充项目投产在即,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3.92、6.35、8.74亿元,EPS分别为0.81、1.28、1.9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8、24、1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核电以及乏燃料后处理建设不及预期;核工业智能化推进力度不足;募投项目建设进度与投产后收益不及预期;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 ||||||
2024-04-24 | 中泰证券 | 冯胜,王可 | 增持 | 维持 | 短期业绩继续承压,长期受益于核产业链资本开支上升 | 查看详情 |
景业智能(688290)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4月22日,公司发布2023年报&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5亿元,同比下降44.9%;实现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71.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下降83.6%。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0.23亿元,同比下降55.26%;实现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下降292.0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396.64%。 项目交付推迟致2023年业绩下滑。由于2023年重大项目规划与验收节点较少,公司收入、利润均大幅下滑;且由于2023年Q1的高基数因素,导致2024年Q1收入、利润端同比下滑。公司2023年财务数据中仍有较为可喜的表现: ①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47.84%,与2022年水平持平,整体毛利率水平并未受到收入下降影响。 ②收入下滑下投入未减:在2023年收入下滑背景下,公司在控制费用同时积极开拓市场,2023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4.8%;研发费用仅同比小幅下滑4.2%。 核产业链景气度持续上升,资本开支较为旺盛。我国2022、2023年均维持每年10台核电机组的较高核准数量。我们认为核电作为重要的低碳发电手段,随着“3060”双碳目标渐近,未来建设有望企稳。与之对应,产业端资本开支较为旺盛。2024年3月,中国核电公布2024年投资计划,资本开支同比大幅增长约52%;同月,核电关键阀门配套企业江苏神通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通过定增方式扩充核电阀门生产能力。 核产业链为基石,同步拓展新业务。核领域,公司以后处理板块为基石,拓展前段产业环节。核技术应用领域,把握国内医用同位素领域的发展机遇,提供医用同位素制备设备、新型高精度耐辐照机器人等产品核服务,全年订单小幅增量;核电领域,公司新增中广核供应商资质,已推进相关产品研发和合作。非核领域,公司通过收购天津迦自实现军用特种机器人AGV业务拓展,开拓军品业务。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布局核产业链,受益核电及核燃料循环产业智能化趋势,核工业智能装备市场长期向好。但由于项目招标核交付节奏波动,公司业绩易受相关影响。我们下调并预测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前值2.01)、1.49(前值2.49)、2.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4.1、25.3、18.0倍。公司仍是二级市场上收入占比中“含核量”最高的标的之一,具备稀缺性和业绩弹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变化的风险;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使业绩波动的风险;募投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 ||||||
2023-10-20 | 中泰证券 | 冯胜,王可 | 增持 | 维持 | 项目交付推迟致Q3业绩延续下滑,不改长期推荐逻辑 | 查看详情 |
景业智能(688290) 事件:2023 年 10 月 19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29 亿元,同比下降 42.29%;实现归母净利润 0.02 亿元,同比下降 95.9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3 亿元,同比下降 135.91%。 受项目交付节奏影响,三季度业绩延续下滑。由于 2023 年重大项目规划与验收节点较少,公司收入、利润延续二季度下滑趋势,单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3642.5 万元,同比下降 51.44%;实现归母净利润-850.8 万元,同比下降 160.7%。 ① 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50.04%,同比增加 0.48 个百分点,整体毛利率水平并未受到收入下降影响。 ② 费用持续增长: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并投入研发,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 25.1%、21.1%。 ③ 合同负债环比增长:三季度合同负债为 1.25 亿元,较 2023 年二季度和 2022 年底合同负债分别增长 39%、7%,表明公司目前订单较前一季度已有一定幅度增长。 同位素生产项目开工建设,核素制备有望打造新成长曲线。国内核素需求加速增长,其中常用的 8 种核素年化需求保持 5%-30%增速。在此背景下,2021 年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多部委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 年)》 ,要求提升医用同位素国产化能力。根据公司公众号发布,公司上半年定增项目浙江海盐县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于今年 10 月开工建设,预计 2025 年 1 月竣工。基地专注于核化工、核技术应用智能装备的研制与生产,为同位素、核药制备产线提供设备类自动化解决方案,拓展器产、堆产同位素的全产线自动化装备。我们认为,在医用同位素国产化背景下,公司充分利用自身核工业领域技术优势,提前布局该赛道拓展相关设备及产线,有望率先受益。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短期业绩波动不改公司在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受益核电及核燃料循环产业智能化趋势,核工业智能装备市场长期向好。但由于大项目交付节奏存在季节性波动,公司业绩受到一定影响。我们下调公司 2023-2025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3(前值 1.66) 、2.01(前值 2.24) 、2.49(前值 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1.4、20.8、16.8 倍。公司仍是二级市场上收入占比中“含核量”最高的标的之一,具备稀缺性和持续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变化的风险;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使业绩波动的风险;募投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 ||||||
2023-08-31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熊亚威 | 增持 | 调低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项目交付推迟影响业绩确认,持续受益乏燃料后处理 设施建设 | 查看详情 |
景业智能(688290) 项目交付推迟影响业绩确认,持续受益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建设 公司2023年H1营业收入0.93亿元,同比下降37.68%;归母净利0.10亿元,同比下降70.44%。其中Q2营业收入0.41亿元,同比下降63.53%;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下降85.93%。其业绩短期承压的主要原因为,受大客户项目规划及验收节点影响,项目交付验收减少。公司为国内核工业智能设备龙头,通过投资收购扩张核工业业务版图,有望持续受益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建设。但公司业绩受客户项目规划影响较大,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1.42/1.99/2.69亿元(前值1.60/2.28/3.0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7.0/26.5/19.6倍。下调至“增持”评级。 毛利率维持高位,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2023年H1公司毛利率51.76%,同比提升3.6pct;净利率11.33%,同比下降12.55pct;受收入确认的影响,公司2023年H1期间费率波动较大,销售费率/管理费率/财务费率/研发费率分别为7.10%/27.23%/-6.09%/25.07%,同比+3.93/+10.51/-4.37/14.55pct。研发方面,公司重点领域包括用于医用同位素制备的箱室智能装备和核化工智能化系统等。盈利能力方面,公司产品核工业设备具有耐辐照、耐腐蚀等性能要求,客户验证壁垒高,毛利率有望维持在相对高位。 投资收购扩张核工业业务版图,持续受益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建设加速 2023年8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参股西核设备,扩充核电燃料操作与贮存系统设备业务储备。2023年4月,公司收购天津迦自机器人,新增防爆AGV产品,应用于核工业、军工等领域。公司完成两项收购后,有望扩充核工业智能装备业务版图,贯通核燃料循环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受益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建设加速。 风险提示: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建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风险;项目交付波动风险。 | ||||||
2023-08-28 | 中泰证券 | 冯胜,王可 | 增持 | 维持 | 项目交付推迟导致Q2业绩下滑,受益核工业智能化趋势不改 | 查看详情 |
景业智能(688290) 事件:2023年8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0.93亿元,同比下降37.68%;实现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下降70.4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下降97.23%。 受项目交付节奏影响,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由于重大项目规划与验收节点较少,公司二季度收入、利润同比均大幅下滑,单二季度公司实现收入4100万元,同比下降63.39%;实现归母净利润400万元,同比下降88.24%。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51.76%,同比增加3.6个百分点,表明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费用端,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39.73%、48.55%,表明公司仍在积极开拓市场并投入研发,后续增长可期。 产品品类持续拓展,医用同位素制备国产化有望提振设备需求。上半年,公司通过收购天津迦自机器人,新增防爆AGV产品,并加强机器人领域技术积累。核技术应用领域,公司重点研发用于医用同位素制备的箱室智能装备和核化工智能化系统。国内核素需求加速增长,其中常用的8种核素年化需求保持5%-30%增速。在此背景下,2021年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多部委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年)》,要求提升医用同位素国产化能力。随着品类增加及核技术应用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未来业务成长性仍然乐观。 布局核工业全产业链,产能规划有序实施。业务布局方面,公司面向全国核产业链主要基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加强对客户的拓展和服务跟进能力。对外投资方面,上半年公司拟投资参股中核西核,未来有望与中核体系加强产业协同。产能方面,公司在杭州滨江、富阳滨富合作区募投新增产能预计在2024年底投入使用,将新增约11.40亿元的产能。同时,2023上半年,公司通过定增方式在浙江海盐投资建设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进一步扩充核智能装备生产能力。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短期业绩波动不改公司在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受益于核电高速发展及核燃料循环产业智能化趋势,核工业智能装备市场长期向好。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2.24、3亿元,对应PE分别为30.9、22.9、17.1倍。公司是二级市场上收入占比中“含核量”最高的标的之一,具备稀缺性和持续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变化的风险;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使业绩波动的风险;募投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 ||||||
2023-04-26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熊亚威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Q1业绩亮眼,持续受益核工业设施建设 | 查看详情 |
景业智能(688290) Q1业绩亮眼,持续受益乏燃料后处理等核工业设施建设 公司2023年Q1营业收入0.52亿元,同增39.8%;归母净利0.06亿元,同增157.6%。业绩表现亮眼。公司为国内核工业智能设备龙头,业务高稀缺、高成长、高壁垒;受益核电核准加速及乏燃料后处理产能提升。定增项目投产后,公司智能设备生产能力将得到提升,业务有望横向扩展。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6.51/8.54/12.52亿元;归母净利1.60/2.28/3.00亿元,对应EPS1.62/2.31/3.0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1.0/28.8/21.9倍,维持“买入”评级。 Q1利润水平较好,研发投入加大 公司2023年Q1毛利率54.28%,较2021年Q1提升2.91pct;净利率11.19%,较2021年Q1提升5.1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8.01%,较2021年Q1提升0.66pct;管理费用率42.25%,较2021年Q1降低0.67pct。研发投入加大,2023年Q1研发费用率达20.03%,较2021年同期提升3.86pct。公司第二大股东中核浦原为中核集团全资子公司,行业技术、资质壁垒高企,护城河宽深,竞争格局良好,毛利水平有望维持高位。募投项目投产后规模效应增大,费用情况有望持续提升。 技术研发能力高企,持续受益乏燃料后处理等核工业设施建设 2023年3月,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不超过35名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超过35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11亿元,应用于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期2年,投产后将增加年产25套核技术应用、核化工智能装备的生产能力;进行玻璃固化专用玻璃珠研发试制,预计产能300吨/年。2022年11月,公司冷坩埚工程样机顺利验收,突破高放废液处理的新型玻璃固化工艺技术核心技术瓶颈。目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亟待提升,政府基金支出快速增加。我们测算,2021-2035年乏燃料后处理智能装备每年投资额约28亿元-79亿元,公司作为国内核工业及乏燃料后处理智能设备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风险提示:核电开工并网进度不及预期;乏燃料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核工业智能设备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 | ||||||
2023-03-29 | 山西证券 | 叶中正,李淑芳 | 买入 | 维持 | 深耕核工业,“两个扩产建设项目+定增项目”持续提升竞争力 | 查看详情 |
景业智能(688290) 事件描述 公司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32.9%;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5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增长49.0%。2022Q4单季度实现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24.0%,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46%。 事件点评 营收持续稳定增长,核工业机器人2022年交付增长较多。公司营业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净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增速。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在手订单按计划顺利完成验收,核工业智能装备、核工业系列机器人、非核专用智能装备2022年销量为162/88/23套(单价分别为184.9/132.4/39.9万元/套,2021年分别为194/6/21套,单价为156.3/180/67.1万元/套)。公司产品具有定制化、小批量的特点,交付产品及价格会受到具体订单的影响,总体而言保持了稳步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成本占比有较大下降(2022年52.3%,2021年为55.4%),期间费用率保持平稳(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2022年20.1%,2021年为20.2%),综合使得归母净利润增速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大于营收增速。 乏燃料后处理空间广阔,公司仍是核工业电随动机械手的独家供应商。我国始终坚持闭式核燃料循环政策,目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全国约90%累计产生量贮存于电站内乏燃料水池中。以压水堆电站为例,目前在运压水堆核电站已累计产生乏燃料超过6500tHM,其中约6000tHM贮存在堆水池中待处理。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测算,2021年至2035年中国乏燃料后处理领域智能装备投资额预计为418亿元至1182亿元,按直线法简单均摊,每年投资额约28亿元至79亿元。公司产品及服务持续得到客户的认可和肯定,目前公司仍然是国内核工业电随动机械手的独家供应商,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更多地应用于国内核工业建设项目中。 落实新的五年发展规划,深耕核工业,积极布局军工。公司制定并落实了新的五年发展规划,实施以一个核心目标、三个关键布局、五个方面升级的“135”战略部署。聚焦主赛道,深耕核工业,布局核能全产业链,围绕智能技术实现第二增长曲线,积极推动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全产业链中的创新应用;同时还将立足区域团队建设,积极布局军工板块,为新的业绩增长打下基础。 两个扩产建设项目+定增项目提升公司未来竞争力。公司在杭州滨江募投扩产能项目基础上,新增了杭州富阳滨富合作区扩产能投资建设项目。预计同时在2024年底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将新增11.40亿元左右的产能。此外,公司拟定增不超过2.1亿元,在浙江省海盐县建设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该项目将提高公司核化工、核技术应用智能装备的生产能力,将实现年产25套核技术应用、核化工智能装备的生产能力。同时,项目还将发挥在在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方面的技术优势,形成300吨/年玻璃珠供货能力,满足现阶段玻璃固化装备试验及工程应用需要。未来公司将持续覆盖核燃料元件制造、核电站反应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核燃料循环产业其他环节以及核技术应用领域,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完善核工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公司未来竞争力。 投资建议 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90/8.55/11.11亿元,同比48.8%、23.9%、3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2.21/3.06亿元,同比增长37.4%、32.5%、38.0%,对应EPS为2.03/2.69/3.71元。以2023年3月28日收盘价80.25元计算,2023-2025年PE分别为39.6X/29.9X/21.6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业务集中于核工业领域及该领域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核工业领域智能化程度不及预期;研发失败及技术更新迭代风险;利润分配预案尚需股东大会审批风险。 | ||||||
2023-03-23 | 中泰证券 | 冯胜,王可 | 增持 | 首次 | 乘核工业智能化春风,智能装备龙头冉冉升起 | 查看详情 |
景业智能(688290) 景业智能深耕核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业绩进入快速增长期 公司成立于我国核工业智能化发展的窗口期,已成为我国核工业智能化头部企业。公司主营产品为核工业智能装备和核工业机器人,营收占比在90%以上;此外涉及少量非核及军工产品。其核工业产品主要用于核燃料循环领域,重点用于后端的乏燃料处理环节。公司成立于2015年,此后恰逢我国核工业智能装备发展的窗口期,公司参与了各类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制;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行业内头部企业。 公司业绩进入高增期,研发驱动能力强。由于核工业产品的特殊性,公司产品须经历较长研发周期方可转入交付。2020年后产品进入集中交付期,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24亿元,同比增长44.08%;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56%。公司研发驱动能力充足,创始人系研发背景,重视研发投入和人才维护。公司历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在10%左右,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近一半,管理层及技术骨干均有股权激励。 核工业智能化背景下,核电景气度回升带动核燃料循环产业智能装备资本开支 政策与技术共振,核电有望步入黄金发展时代。核工业是包含核燃料生产、加工核能开发、利用的工业,核电是核工业的重要应用领域。1)政策层面,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国内对核电机组审批保持谨慎。十四五”规划对于核电政策表述转为积极,明确提出7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目标,较“十三五”末装机容量增幅在30%以上。与此对应,2022年批准新增11台核电机组,单年审批量创十年来新高。2)技术层面,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机组于2021年成功投入商用,是大规模开展核电事业的技术保证。安全性方面,三代机组较二代机组大幅提升,有效应对核电安全担忧。国产化程度上,“华龙一号”全部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8%,核心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构建核燃料循环对核电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核燃料循环指为核电站发电而进行的从铀矿开采到废物处置的一系列工业过程。随核电站运行,核素消耗至不足以维持裂变反应并从反应堆去除的燃料即为乏燃料。乏燃料残余的铀、钚等元素,经过处理提取后可用于制造核燃料重新用于核电站发电,大大提升核燃料使用效率。我国作为贫铀国,建设乏燃料处理产能、构建核燃料循环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乏燃料处理产能严重不足,资本开支大潮已至。随着我国核电加速建设,年新增乏燃料将逐渐增加,测算2021年仅存量核电站对应的乏燃料处理需求达到1272吨;预计2030年我国年新增乏燃料将达2467吨,2021-2030年CAGR达到11.5%。我国乏燃料回收技术打通较晚,目前仅有50t/年的实验产能,供给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我国已开建200t/年新增产能,并有望进入乏燃料处理产能建设的持续上行期。 乏燃料智能化处理装备壁垒高企,市场空间广阔。由于位移效应和电离效应的存在,常规机器在核辐射环境下将失效。因此,乏燃料处理所用的智能装备与机器必须需具备耐辐照、高可靠性、长寿命等特性,对装备和机器人制造的设计、材料、结构的技术要求极高,这构成了核智能装备行业的高壁垒。根据我们测算,我国需在2035年前建设3-4座800t级乏燃料处理厂方可满足我国乏燃料处理需求。若建设3座800t级乏燃料处理厂,对应的智能装备市场空间为358.6亿元,折算2022-2035年间平均年新增投资额27亿元。 多项优势凸显“景”争力,公司业务增长极广阔 公司为核工业智能领域稀缺标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凸显。产品方面,公司核工业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品在国内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部分机器人产品实现国产替代和国内独家供应,其性能指标媲美国外竞品。对比中核集团其它智能装备供应商,景业智能订单数量及金额均远超国内同行。产能方面,公司通过IPO募投项目扩张产能,预计2025年达产后,有望实现产能翻番。 主业护城河已形成,挖潜核产业链大有可为。中核集团子公司中核浦原为景业智能第二大股东,产业和资本协同效应显著,公司已成为中核集团体系内重要的智能装备供应商,具备卡位优势。公司持续挖潜核工业和智能制造产业链,在研项目主要围绕核药、核电数字化运营、核电站退役等核工业新兴领域,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受益于核电高速发展及核燃料循环产业智能化趋势,核工业智能装备市场有望长期向好。因此,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红利,具备较强的业绩爆发力。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2.24、3.00亿元,对应PE分别为40.5、30.0、22.4倍。参考市场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可比公司的估值水平,并考虑公司业务稀缺性和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的风险;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使业绩波动的风险;募投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