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中心 - 中国卫星(600118) - 公司资料

中国卫星

(600118)

  

流通市值:446.98亿  总市值:446.98亿
流通股本:11.82亿   总股本:11.82亿

中国卫星(600118)公司资料

公司名称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
网上发行日期 1997年07月22日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1号神舟科技大...
注册资本(万元) 11824891350000
法人代表 李大明
董事会秘书 万银娟
公司简介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SH600118),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集成、终端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卫星列入中证500指数成份股。公司依托央企资源,把握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研制、集成和运营服务能力,专注于宇航制造和卫星应用两大主业的企业集团,形成了航天东方红、北京恒星、深圳东方红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在宇航制造领域,成功开发了CAST10、CAST20、CAST2000、CAST3000、CAST4000等多个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小/微小卫星公用平台,卫星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观测、环境与灾害监测、对地遥感、立体测绘、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覆盖1kg~1000kg小/微小卫星的公用平台型谱,现已成功发射了近180余颗小卫星及微小卫星。在卫星应用领域,公司充分发挥航天特有的天地一体化优势,将在航天器研制过程中积累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应用于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可为用户提供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云计算与信息安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与服务,是国内提供天地一体信息服务的重要力量。公司现拥有12家全资/控股子公司,研发和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西安等地,截至2022年底,公司从业人员3909人,已建立形成了以高科技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为主的专业人才队伍。
所属行业 航天航空
所属地域 北京
所属板块 军工-中字头-预亏预减-融资融券-北斗导航-央国企改革-中证500-无人机-上证380-沪股通-一带一路-2025规划-军民融合-大飞机-MSCI中国-富时罗素-标准普尔-国产芯片-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空间站概念-时空大数据-中特估-央企改革-低空经济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1号神舟科技大厦12层
联系电话 010-68118118
公司网站 www.spacesat.com.cn
电子邮箱 600118@spacechina.com
暂无数据

    中国卫星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1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0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更多

发布时间 研究机构 分析师 评级内容 相关报告
2025-09-12 中原证券 刘智增持中国卫星(6001...
中国卫星(600118) 投资要点: 中国卫星(600118)8月23日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长28.00%;归母净利润亏损3049.15万元,上年同期盈利850.13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584.03万元,上年同期盈利231.15万元。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盈利拐点有望到来 2025年中报公司营业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长28.00%;归母净利润亏损3049.15万元,上年同期盈利850.13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584.03万元,上年同期盈利231.15万元。公司二季度单季度亏损减亏至638万,随着营收不断增长,盈利拐点有望到来。 2025年中报公司营业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长28%,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宇航部组件产品、地面系统集成项目等业务订单及收入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弥补了卫星系统研制业务收入下降的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仍实现较快增长;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49.15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亏损,主要原因是:在宇航制造方面,一是卫星系统研制业务半年度达到验收条件的合同履约进度节点较少,可确认收入同比下降,而日常经营及备产准备等各项支出刚性;二是上半年宇航部组件产品交付量显著增加,但交付增量是以毛利率较低的商业航天产品为主,交付增量对公司利润贡献较小。在卫星应用方面,受部分产品处于升级换代过渡期、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几家子公司经营情况尚未明显好转。 毛利率小幅下降,公司盈利能力有待改善 2025年中报公司毛利率为12.74%、同比大跌8.2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61%,同比下跌3.48个百分点。毛利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核心业务卫星研制及应用毛利率10.53%,较去年同期下滑了8.12个百分点。公司卫星业务上半年以低毛利率的商业航天部组件产品交付为主,卫星系统研制业务确认收入同比下降,导致毛利率波动较大。 公司产品确认收入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第四季度确认收入比例很高,2024年第四季度确认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67.53%。因此不仅订单情况对公司财报影响较大,订单确定节点对前三个季度财报影响也较明显。 卫星互联网产业冉冉升起,公司卡位微小卫星制造核心环节中长期充分受益 公司作为我国卫星研制总体单位航天五院旗下的上市公司,依托“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空间信息体系与融合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平台,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卫星及卫星应用装备制造等方面拥有较为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开发了覆盖完整序列的小卫星/微小卫星公用平台型谱,产品涉及光学遥感、电磁与微波遥感、通信、科学与技术试验等领域,具备复杂星座系统设计、全链路仿真、自主任务规划、星上智能处理、AIT一体化管控、组批生产等核心技术能力。 我国商业航天与卫星互联网领域呈现强劲发展动能,从卫星研制、发射、地面设备制造、运营及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市场化供给能力显著跃升,成为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公司背靠卫星研制核心国家队航天五院,卡位最关键的小卫星研发制造环节,有望充分受益商业航天和卫星互联网行业未来蓬勃的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测公司2025年-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8.11亿、68.67亿、77.85亿,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5亿、1.25亿、2.1亿,对应的PE分别为1267.85X、354.87X、211.44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卫星研制交付进度不及预期;2: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3: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不及预期;4: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2025-05-09 中航证券 王宏涛,...买入中国卫星(6001...
中国卫星(600118) 事件:4月12日,中国卫星公告,2024年公司营收(51.56亿元,-25.06%),归母净利润(0.28亿元,-82.28%),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96.67%)。4月30日,中国卫星公告,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4.42亿元,+33.58%),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减少277.33万元)。 全年收入和净利润持续承压,24Q4和25Q1单季度收入有所回暖 2024年,公司营收(51.56亿元,-25.06%)、归母净利润(0.28亿元,-82.28%)、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96.67%)、毛利率(11.77%,-0.12pcts)以及净利率(-0.59%,-3.06pcts)等主要财务指标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包括:受用户需求计划调整延迟等因素影响,公司传统业务的新签订单减少;部分合同因签订时间较晚,导致结算收入有所下降,而备产准备等固定支出正常发生;受业务转型调整、部分产品升级换代、市场竞争激烈等影响,部分子公司本年度发生亏损。此外,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额(0.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79亿元)同比显著增长,主要原因包括:受部分项目进度推迟未达节点验收条件影响,公司合同资产减值损失额增加;子公司航天智慧因业务转型,前期在政府泛安全领域形成的无形资产已无法为新领域发挥有效作用,基于谨慎性原则,航天智慧对前期形成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全额计提了减值准备。 单季度看,2024Q4公司营业收入(34.82亿元,+8.54%)同比有所增长,归母净利润(0.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5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5Q1公司营业收入(4.42亿元,+33.58%)同比再次实现显著增长,主要系商业航天项目的宇航部组件交付量同比增加。 我们认为,尽管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近年来收入和净利润持续承压,但随着公司单季度收入的持续回暖,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有望在2025年逐季度修复。 主要费用稳中有降,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主要费用稳中有降。其中,销售费用(0.43亿元,-34.50%)同比下降,主要系子公司航天恒星科技对部分组织机构职能进行了优化;管理费用(3.94亿元,+0.45%)同比持平;财务费用(-0.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26亿元)同比有所增长,主要系利息收入减少所致;研发费用,即费用化研发投入(1.14亿元,-26.68%)同比显著减少,主要系报告期子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为资本化的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方面,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4.69亿元,+21.25%)持续增长,主要投入的项目包括某通信综合应用系统(一期)等项目,其中,多个重要的资本化研发项目预计在2025年内完成。同时,公司研发人员数量(1217人,+3.49%)进一步提升,研发人员数量占比(38.52%,+4.12pcts)接近四成。2025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Q1研发投入总额(0.19亿元,+58.01%)显著增长。我们判断,随着公司多个研发项目的完成,公司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有望加速产生经济效益,并逐步体现在利润表中。 经营性现金流有所回暖,存货和合同负债持续增长 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51亿元)有所回暖,主要系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同比减少所致。从更具前瞻性的资产负债相关数据看,2024年公司存货(22.42亿元,+19.18%)和合同负债(11.05亿元,+9.50%)均有所增长,2025年Q1存货(25.13亿元,+15.05%)和合同负债(11.27亿元,+3.19%)再次实现增长,我们判断,公司现阶段正处于积极备产阶段,订单有望逐步体现在未来的利润表中。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尽管近年来公司收入和净利润持续承压,但2024Q4和2025Q1收入同比有所恢复,存货和合同负债持续增长,伴随着研发投入逐步产生经济效益,公司收入和净利润有望在2025年逐季度修复。 公司是航天五院控股上市公司,业务涵盖宇航制造和卫星应用 公司是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五院”)控股上市公司,旗下有航天东方红、航天恒星科技等多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研制与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深圳、西安等地,具备关键系统、核心部组件与产品的研制交付能力以及为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信息/数据服务能力。 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宇航制造和卫星应用两大业务板块,报告期内的业务情况如下: 1、宇航制造 卫星系统研制方面,2024年公司有序推进卫星研制任务,全年成功发射24颗小/微小卫星,包括鹊桥二号中继星、北京三号C星星座、东方慧眼高分01星、阿曼智能遥感卫星等。 宇航部组件制造方面,星载导航产品和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空间站配套宇航单机产品按计划交付;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星载荷产品完成组批生产;按计划完成载人月球探测任务TTE芯片流片;完成90余万片空间太阳电池生产及交付。 2、卫星应用 ①卫星应用技术设备制造 卫星通导遥终端产品方面,高通量终端持续稳定批量供货,中星26系统入网终端数量稳定增加;北斗三号民航追踪监视终端通过适航认证,进入国产大飞机选装目录;中标中石油北斗导航能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项目第二期第一批任务;开展内蒙、湖南示范项目售后运维任务。 大型地面应用系统集成方面,国际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完成海外交付;国际遥感项目地面系统顺利交付;中科院海外站项目现场验收测试完成;中标生态环境部“援外气候变化监测系统项目”。 无人机系统集成方面,无人值守无人机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开展三北防护工程业务化巡检;辽宁省海洋灾害观测能力提升无人机采购项目完成交付验收;云南电网无人机无信号区域卫星自动巡检等项目落地;布局低空物流应用相关产品。 ②卫星应用服务 卫星综合运营服务方面,完成140套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传输,完成以“中非合作论坛”“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代表的各类安播保障任务;风四数据广播上行站等综合运营业务运行稳定。 信息系统及综合应用平台方面,新疆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空天地”监测能力提升项目顺利验收;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顺利结题验收;西藏多源一站式获取与服务平台顺利竣工验收;哈尔滨沿江泵站及宁波镇海一体化排水项目落地;行业用天、仿真及数字化等卫星应用业务持续开展,多个体系用天软件工程项目落地;数字化医疗建设与运营持续推进。 我们认为,公司在宇航制造和卫星应用等领域均具备较强的技术储备优势和前瞻性布局优势。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商业航天”,随着多个商业航天政策逐步落地、新建星座建设提速,以航天科技集团为代表的央企也在积极拥抱商业航天,商业航天产业有望迎来长期高景气发展。公司作为航天五院控股上市公司,有望借力商业航天的东风焕发新生机。 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履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使命责任 2025年4月8日,公司发布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自愿性公告,表示将聚焦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切实履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使命责任,围绕提升经营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投资者沟通、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4月12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年度评估报告。2024年以来,公司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有关要求,响应上交所的倡议,积极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央企控股的上市平台,有望持续响应中央关于持续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有关要求,加强市值管理,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投资建议: 1.公司作为航天五院控股上市公司,在宇航制造和卫星应用等领域均具备较强的技术储备优势和前瞻性布局优势,同时是国内少有的卫星整星制造的上市公司,具备一定的稀缺性。 2.短期看,资产减值等因素造成的对利润表的短期冲击有望逐步消退;长期看,在商业航天产业长期高景气发展的背景下,公司潜在市场空间依旧广阔,市场关注度有望持续提升。 3.公司作为央企所属上市公司,有望持续响应中央关于持续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有关要求,加强市值管理,为公司带来更高的估值溢价。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60亿元、60.46亿元和68.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1.16亿元及1.88亿元,EPS分别为0.04元、0.10元、0.16元。由于公司是航天产业下游的主机厂,故采用PS估值法,给予目标价31.05元,维持“买入”评级,目标股价分别对应2025-2027年6.72倍、6.07倍及5.40倍PS。 风险提示 卫星应用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卫星发射节奏不及预期;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产品受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或出现进一步下滑;资产减值损失的改善不及预期。
2024-04-18 民生证券 尹会伟,...增持中国卫星(6001...
中国卫星(600118) 事件:公司2024年04月17日发布了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68.8亿元,YoY-16.5%;归母净利润1.6亿元,YoY-44.8%;扣非归母净利润1.4亿元,YoY-25.6%。公司业绩下降主要有2点原因:1)上年同期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发生变化,对钛金科技由控制变为实施重大影响,产生投资收益0.7亿元,而23年无此项收益;2)近年来市场竞争强度加大,同时23年主要用户的采购定价政策和采购计划发生调整,导致公司新签订单不及预期。 采购计划调整影响业绩;毛利率水平有所提升。单季度看,公司:1)1Q23~4Q23分别实现营收13.4亿元(YoY-4.8%)、10.7亿元(YoY-42.0%)、12.7亿元(YoY-37.9%)、32.1亿元(YoY+8.6%);1Q23~4Q2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元(YoY-5.4%)、0.90亿元(YoY-50.9%)、0.27亿元(YoY-55.1%)、-0.09亿元(上年同期为0.02亿元)。受主要用户采购定价政策和采购计划调整影响,公司新签订单不及预期,导致全年收入同比下降。2)4Q23毛利率同比减少0.34ppt至8.2%;净利率为-1.5%,上年同期为0.9%。2023年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1.26ppt至11.9%,净利率同比减少1.89ppt至2.5%。 重视产品技术研发;宇航制造业务收款减少影响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费用端,公司2023年期间费用率为8.5%,同比增长1.25ppt。其中:1)销售费用率1.0%,同比减少0.16ppt;2)管理费用率5.7%,同比增长1.44ppt;管理费用3.9亿元,同比增长11.8%,主要是应用户要求加强履约管理,同时差旅、办公、交通等日常性费用均有所增加导致;3)研发费用率2.3%,同比减少0.12ppt;研发费用1.6亿元,同比减少20.8%。公司重视技术投入,本期主要投向信关站高性能基带处理设备高性能馈电基带、多频点高精度北斗导航芯片项目等项目。 截至4Q23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19.4亿元,较年初减少13.6%;2)存货18.8亿元,较年初减少6.2%;3)合同负债10.1亿元,较年初减少7.2%;4)货币资金24.4亿元,较年初减少39.6%;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0.7亿元,上年同期为2.9亿元,主要是公司宇航制造类业务收款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同时对供应商付款按节点支付等共同导致。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兼具宇航制造和卫星应用业务的上市企业,受益于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改示范企业”改革提质增效,公司未来几年业绩或有望继续增长。根据下游采购计划和需求节奏变化,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01亿元、2.47亿元、3.0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为142x/116x/94x。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2023-11-02 民生证券 尹会伟,...增持中国卫星(6001...
中国卫星(600118) 事件:公司2023年10月30日发布了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6.7亿元,YoY-30.5%;归母净利润1.7亿元,YoY-43.6%;扣非归母净利润1.6亿元,YoY-23.7%。公司收入下降主要是宇航制造类业务项目集中度及履约进度在季度间存在波动,影响了收入确认;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是收入下降,以及上年减持钛金科技产生了7240万元投资收益而本期无此收益等共同导致。综合点评如下: 项目履约进度波动影响收入;3Q23利润率水平有所提升。单季度看,公司:1)1Q23~3Q23分别实现营收13.4亿元(YoY-4.8%)、10.7亿元(YoY-42.0%)、12.7亿元(YoY-37.9%);1Q23~3Q2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元(YoY-5.4%)、0.90亿元(YoY-50.9%)、0.27亿元(YoY-55.1%)。季度间业绩有一定波动。2)3Q23毛利率同比增长3.03ppt至13.5%;净利率同比增长0.11ppt至3.4%。2023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3.31ppt至15.1%,净利率同比减少0.36ppt至5.9%。 应收/存货/合同负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或反映下游需求景气。费用端,公司2023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9.4%,同比增长2.36ppt。其中:1)销售费用率1.3%,同比增长0.28ppt;销售费用0.5亿元,同比减少11.0%;2)管理费用率6.2%,同比增长2.27ppt;管理费用2.3亿元,同比增长9.5%;3)研发费用率2.8%,同比增长0.19ppt;研发费用1.0亿元,同比减少25.4%。钛金科技自2022年6月起不再并表,研发费用减少或主要因为钛金科技研发费用的减少;4)财务费用率-0.9%,上年同期为-0.5%。截至3Q23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29.1亿元,较年初增长29.7%,与2Q23末基本持平,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合同到款大多集中于下半年,一般会呈现应收账款余额年度前期增长、后期降低的态势;2)存货22.3亿元,较年初增长11.4%,较2Q23末减少4.6%;3)合同负债13.0亿元,较年初增加19.1%,较2Q23末增长6.4%;4)货币资金27.9亿元,较年初减少31.1%,主要是公司按照项目进度支付卫星应用及宇航研制类业务的材料外协款项增加导致;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9.8亿元,上年同期为-7.9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兼具宇航制造和卫星应用业务的上市企业,受益于“十四五”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及“科改示范企业”相关改革。根据下游需求节奏和项目履约节奏变化,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90亿元、3.51亿元、4.2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110x/90x/75x。我们考虑公司在国内小卫星制造领域的优势地位和发展潜力,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等。
高管姓名 职务 年薪(万元) 持股数(万股) 简历
李大明董事长,法定代... -- -- 点击浏览
李大明,男,1981年3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研究员。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副部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研生产部部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设计部部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23年2月起兼任公司董事长。
朱楠总裁,董事 86 -- 点击浏览
朱楠,男,1978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研究员。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北斗二号卫星副总指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副部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经营投资与产业发展部部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应用总体部部长,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2021年6月起任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2022年1月起兼任公司董事。
肖涛副总裁 -- -- 点击浏览
肖涛,男,1981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研究员。历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人力资源处处长、部办公室主任,机械系统事业部部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结构与机构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副部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办公室主任;现任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海丰副总裁 86 -- 点击浏览
宋海丰,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经营发展部研究发展处副处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部研究发展处处长,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发展计划部部长。2021年6月起任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裁。
邓文浩副总裁 70 -- 点击浏览
邓文浩,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5所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汕头高新区航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21年11月起任公司副总裁。
常明副总裁 111 -- 点击浏览
常明,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办公室秘书处副处长、处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经营发展部基础条件建设处处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发展计划部基础条件建设处处长、副部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宇航物资保障事业部部长兼党委副书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发展计划部部长。现任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22年8月起任公司副总裁。
吴江董事 7 -- 点击浏览
吴江,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财务部部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会计师、副院长、副院级调研员。2021年6月起任公司董事。
任顺董事 -- -- 点击浏览
任顺,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财务处副处长、财务处处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财务部财务处处长,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发展计划部副部长、发展计划部部长。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金融部副部长,2023年2月起兼任公司董事。
金其明董事 7 -- 点击浏览
金其明,曾任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常委、总工程师。2021年6月起任公司董事。
孔延辉董事 -- -- 点击浏览
孔延辉,女,1968年4月出生,硕士研究生,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劳资处副处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计划调配处处长,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政治工作部部长。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部长,2022年7月起兼任公司董事。

公告日期 交易标的 交易金额(万元) 最新进展
2024-12-10航天恒星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董事会预案
2023-02-10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35197.00实施中
2023-02-10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42918.28实施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