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于2019年1月15日晚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18年归母净利12.2-13.0亿元,同比增长129%-14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约12.19-12.99亿元,同比增长522-563%。
简评
量价齐升业绩同比大增,有机硅景气回落Q4环比下滑 公司现拥有有机硅单体产能34万吨/年,草甘膦产能8万吨/年,是国内双龙头企业。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由于有机硅、草甘膦量价齐升:据卓创资讯价格数据,2018年有机硅中间体均价29863元/吨,同比2017年的23449元/吨涨幅达到27.4%;2018年草甘膦均价27128元/吨,同比2017年的24355元/吨涨幅达到11.4%。此外,公司公告披露,通过优化经营策略,主营产品产销量较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公司全年业绩预告对应Q4单季归母净利0.54-1.3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0.64-1.44亿元,归母净利和扣非后归母净利预计区间中位数环比Q3单季分别下滑79%和77%,主要由于有机硅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Q4有机硅中间体均价22497元/吨,环比Q3下滑34%。
高瞻远瞩布局下游,提前减弱周期波动风险 有机硅2016年之前历经5年熊市格局重塑,行业仅剩12家企业,2016至2018三季度行业景气维持两年,进入4季度以来在下游内外需求弱势下,当前价格已经下跌至1.85万元/吨的水平,2019年下半年新安、合盛、东岳集团、兴发集团等在内的国内有机硅单体企业纷纷计划扩产,后续行业内竞争将有所加剧。公司一方面积极布局有机硅产业,现有镇江江南有机硅二期15万吨单体项目预计于2020年Q1投产,有机硅产能仍将保持在第一梯队;另一方面公司居安思危,在资源循环利用和下游高端产品领域持续发力:1)8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出资6400万元与赢创德固赛共同投资设立赢创新安硅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年产8000吨气相二氧化硅项目,预计最迟2021年2月试生产。公司不仅可从此次合作中获得高盈利回报,同时能使公司镇江区块有机硅副产资源循环利用得到稳定保障,有机硅产业链进一步完善;2)公司进一步加快与迈图集团的全面合作,于10月15日与迈图新加坡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出售24%新安迈图股权,但仍保留控股权;同时双方签署了技术合作备忘录,拓展液体基胶、二甲基氯硅烷、含氢双封头、连续法聚合路线产品,建设项目总体产能3.2万吨,计划部分产品在2019年底建成试生产,经初步测算:2020年全部达产后,增加收入约10亿元;对公司而言,年直接和间接新增效益约7000万元;3)为把握有机硅下游发展机遇,公司出资376万元受让上海积谊持有的崇耀科技5%计250万股股份,完成后公司持股比例将增至55%,扩大对崇耀科技的控制权,加快公司向有机硅高端下游产业的眼神,符合公司向有机硅终端化、高端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草甘膦价格波动减小,行业整合盈利中枢提高
草甘膦价格在2016年下半年景气开涨之后,虽然后续有淡旺季影响导致价格有所波动,但是2016(1.66万/吨)、2017(2.14万/吨)、2018年(2.71万/吨)价格中枢稳步提高。主要原因为:一方面,草甘膦经过行业整合,生产企业仅剩10家;另一方面,农药行业整体迎来长周期景气复苏。而且公司具备草甘膦原药和制剂,一体化优势进一步提高盈利中枢。
预计2018-2012年EPS分别为1.79元、0.83元、0.93元,对应PE 6.3X、13.6X、12.2X,维持买入评级。 关闭 |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增预告,预计2018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为12.20亿元到13.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87亿元到7.67亿元,同比增长129%到144%。
产品价格和价差均大幅回落,18Q4公司业绩环比大幅下滑。根据公司公告,2018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54亿元至1.34亿元;2018Q1-Q3,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2.59/4.52/4.54亿元,相较于18Q3业绩,公司业绩环比大幅下滑。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需求端萎靡,导致公司多个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价差严重收窄。根据wind资讯,18Q4,公司有机硅中间体均价为23408元/吨(环比下跌9695元/吨)、107胶均价为23690元/吨(环比下跌11435元/吨)、混炼胶均价为25923元/吨(环比下跌7576元/吨)、硅油均价为25228元/吨(环比下跌13005元/吨)和草甘膦均价为28172元/吨(环比上涨288元/吨)。此外,公司盈利占比最高的有机硅中间体产品价差于18Q4大幅收窄,2018Q4价差为11298元/吨(环比下跌10264元/吨),产品价格和价差下跌导致公司盈利能力。
有机硅景气下行,静待地产竣工回暖。2018年有机硅行业整体呈现出先扬后抑的特征,上半年行业高景气,而下半年景气度大幅下行。2018H2,行业景气度大幅下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1)成本塌陷:有机硅中间体的主要原材料是金属硅和甲醇,2018年下半年,由于油价大幅下行叠加需求走弱,导致甲醇价格暴跌,从最高点近3600元/吨跌至近2400元/吨,下跌近33%。此外,金属硅由于季节性波动和需求下滑,同样价格大跌,从年初14900元/吨跌至当前的12800元/吨,跌幅达14.1%,成本的下行导致有机硅成本支撑力度较弱;(2)旺季需求较弱:由于有机硅终端下游应用于房地产,和房地产竣工面积相关性较高,2018年1-11月我国房屋竣工面积为6.69亿平米,同比下跌12.3%。竣工面积的下滑导致有机硅下游的室温胶等需求走弱,导致三季度旺季需求不达预期,造成价格承压;(3)供给端持续高开工:从有机硅的供给端来看,根据卓创资讯,2018年产量为23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4%,较2017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由于此前行业盈利性极高,导致行业产能利用率高企,高开工导致产量增速较高。2019年需寄希望于终端地产竣工面积增速的回升。从当前有机硅的供需格局来看,其中供给端仍然钝化,主要体现在开工率的波动上,而需求端需静待地产竣工面积的增速回升。(1)供给端:供给端的钝化态势犹在。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没有新增产能(新安15万吨预计19Q4投产),行业供给的波动主要体现在开工率的弹性上,当前由于行业整体盈利较差,导致行业开工率下行,18年12月有效开工率仅为82%,较18年最高开工率下滑近13个百分点。如果行业盈利性趋好,开工率或可有提升。(2)需求端:是价格上涨的源动力。当前我国地产竣工面积与新开工面积背离,新开工面积高增而竣工面积增速低,根据历史经验,背离时间周期约为24个月,竣工面积增速或于19年下半年回暖,届时叠加需求旺季,需求端或有提升。所以,在当前有机硅价格已跌至成本线附近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在供给钝化下,需求的回暖或提振有机硅价格。 公司龙头地位或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是我国第二大的有机硅单体企业和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草甘膦产能8万吨、有机硅单体产能34万吨,折合DMC权益产能14.5万吨;公司一体两翼,氯循环一体化优势明显,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加大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比重,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此外,2019年将扩产15万吨产能,龙头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业绩弹性有望进一步扩大。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2.59、5.71、8.25亿元,同比增长136.39%、-54.67%、44.43%;对应EPS为1.79、0.81、1.17元,对应PE分别为6倍、13倍和9倍。
风险提示事件:产品价格大幅下行的风险、项目投产不达预期的风险。 关闭 |
事件:新安股份发布2018年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18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0-13.00亿元,同比增加129%-1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19-12.99亿元,同比增加522%-563%。第四季度单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64-1.44亿元,环比下降86%-68%,同比增长21%-172%。
维持“审慎增持”评级。新安股份全年扣非业绩大幅增加而第四季度业绩环比大幅下滑,主要由于有机硅产品前三季度有机硅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第四季度有机硅价格快速下跌,盈利能力大幅回落。
新安股份是国内有机硅及草甘膦行业龙头企业,2017年搬迁完成后拥有有机硅单体产能34万吨/年、草甘膦产能8万吨/年。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环保力度加强,有机硅和草甘膦供给均有所收缩,带动产品价格持续回暖,助力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有机硅行业2018年无新建产能投产,后续新增产能仍较为有限,伴随公司有机硅生产工艺持续改进、与国际有机硅巨头合作深入开展、终端产品及下游应用市场持续开拓,未来有机硅业务有望持续成长。草甘膦行业基本形成大厂主导格局,在环保监管趋严态势下有望维持较高景气。此外,公司在无人机植保领域的布局有望逐步贡献业绩,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我们调整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至1.79、0.87、1.12元,维持“审慎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有机硅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草甘膦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