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62.89亿 | 总市值:81.92亿 | ||
流通股本:10.55亿 | 总股本:13.75亿 |
博纳影业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4-12-31 | 太平洋 | 郑磊,李林卉 | 增持 | 首次 | 立足主旋律电影,积极探索品类扩张与AI赋能 | 查看详情 |
博纳影业(001330) 报告摘要 立足主旋律题材电影商业化,构筑全产业链覆盖业务布局 博纳影业以电影发行业务起家,通过发行《我的兄弟姐妹》进军中国香港电影市场,并通过引进多部优质港片确立发行业务优势。2003年,公司正式进军电影制作领域,并以2014年出品的《智取威虎山》揭开主旋律题材电影商业化序幕。此后,陆续主投主控一系列主旋律题材电影,形成“山河海三部曲”、“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胜利三部曲”三大系列,成就主旋律电影龙头地位。此外,公司亦发展院线影院业务,业务范围完成电影行业全产业链覆盖。 行业:题材选择多元化,AI赋能内容供给 近年来,国产影片质量提升使得票房表现向好,票房占比自20年起维持近80%。优质内容成为拉动观影人次提升,进而带动票房增长的关键因素。同时产业链发生的变化也正影响着行业发展:1)上游制作:题材方面,观众对题材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主旋律电影具备获取超高票房的潜力。技术方面,AI视频生成正在重塑电影制作流程,有望扩大创作边界,提高并丰富内容质量和供给。2)中游发行:23年10月提出分线发行并在部分小成本影片推行;未来随着分线发行逐渐成熟,有望优化排片,提升上映数量。3)下游放映:虽受疫情影响,线下观影受限,但影院和银幕数量仍保持增长,未出现明显出清。 公司业务:主旋律持续发力,多品类、多形式丰富内容供给公司业务全产业链覆盖,制作和发行为主。1)制作和投资业务:累计出品总票房近516亿,其中三大系列主旋律电影贡献超四成,是公司票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公司主旋律电影储备丰富,《红海行动》续作《蛟龙行动》定档25年春节档;同时持续探索多类型影片、多形式内容,成立AIGMS制作中心赋能影视创作,成功打造首部AIGC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开启短剧布局。2)发行业务:累计发行总票房428亿,位列行业第8。并通过国内影片海外发行、海外影片引入国内拓展发行业务。3)院线影院业务:近年影投票房位列行业前10,票房市场份额稳步增长,持续贡献稳定业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深谙主旋律题材电影制作,2025年重点电影《蛟龙行动》定档春节档,《克什米尔公主号》亦有望上映。此外,持续探索多类型影片、多形式内容,开启短剧布局。丰富内容储备有望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13.48/29.92/32.05亿元,对应增速-16.17%/122%/7.1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4.75/5.26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监管趋严的风险,票房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线下观影意愿降低的风险。 | ||||||
2024-11-04 | 东吴证券 | 张良卫,张家琦 | 买入 | 维持 | 2024Q3业绩点评:院线大盘仍然承压,2025年有望迎来业绩大年 | 查看详情 |
博纳影业(001330)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4年Q3实现营收3.2亿,同比下降32.23%;归母净利润亏损2.16亿,上年同期为0.28亿元,同比变动-858.46%;扣非净利润亏损2.51亿元,上年同期为0.05亿元,同比变动-3682.85%。 电影大盘仍然承压,影院业务亏损增加。根据猫眼数据,2024Q3全国电影总票房为108.6亿元,同比下降43.8%,恢复至2019年的64.5%。由于三季度公司投资电影票房不及预期,且电影市场整体票房低于上年同期,导致公司影院放映收入同比去年下降。期待明年春节档行业大盘回暖,公司影院收入有望提升。 暑期档影片表现相对平淡,电影业务同比收缩。暑期公司主投主控影片《传说》境内票房8000万元,表现相对平淡。影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发行期已至8月下旬,因此暑期档的票房表现相对低迷。 后续项目较为丰富,有望提振四季度及明年业绩。10月公司出品《上甘岭》已于央视放映,累计观众突破两亿,最高收视份额达7.28%。公司重点储备项目充足,预计将于11月1日分线发行电影《老枪》,于2025年发行影片《蛟龙行动》,2025年还有《克什米尔公主号》和《他杀》等多部大片将会上映。此外,公司参投影片《帕丁顿熊3》也将在11月于海外上映。公司后续发行影片目前已具备较高关注度,预计未来业绩仍然具备高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电影业务业绩提升,影片储备丰富,影院业务受市场因素影响短期承压,业绩有望随重点项目上映逐步修复。考虑到公司电影内容排期,我们将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2.7/4.4/5.6亿元调整为-3.13/4.63/5.05亿元,对应PE为-25.6/17.3/15.8倍。我们仍看好公司电影投制能力及票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投资电影票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电影上映节奏不及预期。 | ||||||
2024-06-20 | 德邦证券 | 马笑,王梅卿 | 买入 | 首次 | 首次覆盖:深耕电影25载势头正强劲,储备丰富AI赋能业绩更可期 | 查看详情 |
博纳影业(001330) 投资要点 首家从事电影发行的民企,全产业链布局扩大竞争优势。公司起步于香港电影发行,是国内首家从事电影发行业务的民营企业,业务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并在2019年获得相关政策出台后的第一张院线牌照,至此公司投资、发行、院线和影院四大业务成型。全产业链布局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上游投资把握内容,下游院线影院把控渠道,发行端整合上下游资源及长期积累的经验,进一步优化影片宣发,使得优秀作品“有的放矢”。 内容储备丰富,主旋律赛道竞争优势明显,创新布局动画赛道。公司主旋律电影优势显著,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主旋律与商业化拍摄相结合的“新主流”电影制片方法,以多部曲的形式推出“中国胜利”“中国骄傲”“山河海”三个系列纵向延伸IP价值,凭借主投的11主旋律电影收获了230亿元的票房,片均票房超20亿元。主投主控电影《红海行动》《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分别取得了2018/2021/2022年度票房冠军。公司掌握了影视行业的“核心资产”,即人才,与众多优秀的导演、监制、演员和编剧等长期合作。一方面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合作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影视艺人持股有利于提升合作忠诚度。此外,公司主旋律影片拍摄多次获得政府机构指导。未来公司计划每年以“三大片+三小片”的节奏上线新片,内容储备充足。24年暑期档包括成龙主演影片《神话》的续篇《传说》(定档7/12)、《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定档7/26),其他重要作品包括《蛟龙行动》《克什米尔公主号》等。此外,公司尝试动画赛道。新增电影项目《人体大战》,项目总投资为12,000万元,公司预计实现31%-40%投资回报率。 AI方面积极探索,公司电影《传说》应用Deepfake技术,即将登上银幕。我们认为,此前Sora带来的架构升级,为AI生成视频在长视频领域落地带来机会。公司对AIGC的探索与应用会在几个层面,包括影视剧内容生成、艺人角色养成、电影后期辅助、IP授权合作等。在后期领域,AI赋能影视已相对成熟,公司已有应用落地。公司即将上映的电影《传说》中,导演唐季礼与其团队运用了“Deepfake深度伪装”AI技术,还原出27岁成龙的样貌。在制作领域,公司积极探索,AIGC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发布。该剧第一季共12集,由抖音联合出品,将在抖音短剧暑期档播出。 公司逆势扩张有望提升市占率形成Alpha,影视行业恢复提供Beta。截至2023年底,公司院线旗下已加盟127家影院,包含101家公司旗下影院及26家外部加盟影院,同比净增加9家。影院方面,票房总额近5年维持在影投公司前10名,且市占率逐步提高,2023年约为2.09%。博纳影投旗下影院整体经营效率较高。根据拓普数据,在票房Top10中,博纳影院场均收入685.43元,排名第四;单影院产出1117.13元,位居第四。此外,行业内部“洗牌”的节奏加快,影投集中度逐步提升。公司抄底收购多家影院,逆势扩大影院业务基本盘,2021年以1.4亿元收购7家业界公认高端品牌UA影院,平均收购金额2000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9.76/36.67/38.52亿元,同比85.1%/23.2%/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6/5.13/5.66亿元,同比155.3%/67.8%/10.3%。24年公司参投的《飞驰人生2》票房表现出色,暑期档《传说》、《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已定档;其他重点片单包括《蛟龙行动2》《克什米尔公主号》等,因此我们认为在影片投资端公司有望大幅恢复。公司是国内稀缺且优质的主旋律商业化电影投制方,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一流的制作水平与对影片精准定位,同时内容储备丰富,有望提升项目稳定性和业绩确定性。此外,AIGC赋予公司长期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票房表现不及预期、作品无法如期上映等。 | ||||||
2024-05-16 | 天风证券 | 孔蓉,曹睿 | 买入 | 维持 | 关注优质项目落地及AI相关进展 | 查看详情 |
博纳影业(001330)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同比下滑20.06%;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下滑631.86%;扣非净利润-7.4亿元,同比减少277.37%;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4元,同比减少566.67%。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亿元,同比下滑16.10%;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增长105.13%;扣非净利润-0.14亿元,同比增长91.74%。 电影业务主投《无名》《爆裂点》,后续创作项目备受期待。2023年公司上映主投主控影片《无名》和《爆裂点》,合计票房10.31亿元;参投影片8部,合计票房58.64亿元。公司电影投资业务实现0.58亿元,同比下滑91.66%,主要系主投主控的两部影片不及预期,业绩表现短期承压。2024年一季度,公司参投的《飞驰人生2》票房达到33.98亿元,为春节档票房成绩第二名。后续项目方面,《传说》(成龙主演,《神话》续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有望于暑期档上映,重磅IP续作《蛟龙行动》已经完成内地拍摄部分(前作《红海行动》累计票房超36亿元),由徐克执导的动画片《人体大战》也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年代谍战大片《克什米尔公主号》下半年即将开机,有望于明年上映。我们认为,公司优质项目有序推荐,业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电影院业务随影片供给恢复,稳中向好态势有望延续。2023年公司电影院业务实现总票房10.47亿元,较2019年票房恢复108%,高于大盘24pct;观影人次2429万,较2019年观影人次恢复95%,高于大盘20pct。公司影院业务实现12.2亿元,同比提升88.29%,主要系影片供给的恢复以及影片定档的常规化驱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院线旗下已加盟127家影院,包含101家公司旗下影院及26家外部加盟影院,同比净增加9家。2023年博纳院线票房收入在全国院线中排名第13,同比持平,市场份额占比为2.26%(不含服务费)。我们认为,随着电影大盘持续向好,公司院线业务稳中向好态势有望延续。 剧集及其他业务,优质内容构筑护城河,IP商业价值有望增强。2024年,公司剧集项目储备方面,重磅剧集《上甘岭》的拍摄与后期制作均已完成,预计将于2024年播出。2024年即将开机的剧集包括《濠江潮涌》和《狩猎时刻》,其中《濠江潮涌》计划于2024年播出。重大历史题材剧集《钦差大臣林则徐》正在剧本开发中。同时,公司进一步强化影视版权资产数字化,持续推进影视IP商业化。我们认为,通过对待上映影片的品牌联名合作、存量影视IP内容的延伸授权等多元化开发,有望拓宽增收空间,并协助影片的宣传与发行,使公司上下游协同效应不断加强的同时,丰富影视剧的收入结构。 打造大湾区AI影视基地,布局短剧赛道。公司与广东广播电视台签署了影视创作生产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电影《克什米尔公主号》和剧集《濠江潮涌》、《珠江人家2》、《钦差大臣林则徐》、《万水千山总是情》、《明月几时有》、《南海风云》等8部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计划。同时,公司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沙区政府共同发布“大湾区未来影视产业制作基地”建设计划,基地将深度整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和人工智能(AI)等元宇宙相关的技术应用。短剧方面,公司着手布局,2024年将以警匪片为主。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主旋律商业电影的领军企业,在发挥其主旋律影片的运作优势的同时,积极谋求影片类型的多样化,优质项目稳步推进释放业绩弹性。23年公司项目上线速度不及预期,调整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17/35.68/41.10亿元(24/25年前值分别为35.08/40.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9/4.92/5.23亿元(24/25年前值分别为4.04/4.2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作品内容审查风险,影视项目上线不确定性,电影票房不达预期。 | ||||||
2024-05-01 | 东吴证券 | 张良卫,周良玖,张家琦,晋晨曦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报及2024一季报点评:电影储备丰富,期待业绩随后续内容上映修复 | 查看详情 |
博纳影业(001330)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6.1亿元,同比下滑20.06%;归母净利润为-5.5亿元,同比下滑631.86%。24Q1,公司实现营收4.4亿元,同比-16.1%;归母净利润555万元,同比增长105.1%。 23年主投主控影片为《无名》、《爆裂点》,后续将积极探索新体裁、类型项目。2023年,公司上映主投主控影片为《无名》和《爆裂点》,合计票房10.31亿元;参投影片8部,合计票房58.64亿元。公司电影投资业务营收为5819万元,同比下降91.66%;发行业务营收为4.0亿元,同比下降50.7%。未来,公司将重新调整储备电影项目的进度,积极开拓新题材、新类型的项目,业绩修复可期。 受益于电影大盘修复,影院业务同比恢复迅速。202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元,同比增长82.64%,已恢复至2019年的85.45%。2023年,公司电影院业务实现总票房10.47亿元,较2019年票房恢复108%;受益于影片供给的恢复以及影片定档的常规化,电影院业务营收达12.2亿元,同比增长88.29%。截至2023年底,公司院线旗下已加盟127家影院,包含101家公司旗下影院及26家外部加盟影院;博纳院线票房收入市场份额占比为2.26%(不含服务费)。 期待随储备项目上映,业绩修复。公司储备电影项目丰富,在创作开发中的项目有近15个。重磅IP续作《蛟龙行动》已经完成内地拍摄部分,转战中国香港继续拍摄;由成龙先生主演并应用AI技术的影片《传说》将于2024年上映;由技术派导演徐克执导的动画片《人体大战》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年代谍战大片《克什米尔公主号》已经完成立项,预计将于2024年开机。公司电影储备项目充足,将持续为电影业务提供支撑,随重点项目逐步上映,公司业绩有望修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影片储备丰富,电影投制已较为成熟,业绩有望随重点项目上映逐步修复。考虑到公司电影内容排期,我们将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4.1/6.0亿元下调为2.7/4.4亿元,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6亿元。我们仍看好公司电影投制能力及票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投资电影票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电影上映节奏不及预期 | ||||||
2023-11-01 | 东吴证券 | 张良卫,周良玖,晋晨曦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三季报点评:暑期档大盘提振业绩,期待Q4《刀尖》表现 | 查看详情 |
博纳影业(001330) 投资要点 事件: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1亿元,同比下降25.59%,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377.22%。单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55.72%,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118.95%。 受益于暑期档电影市场表现优异,公司业绩实现增长。根据猫眼专业版,2023Q3,国内电影总票房(含服务费)为193.11亿元,同比增长127.6%。暑期档优质内容供给提振电影大盘,电影市场呈现全面回暖。根据猫眼专业版,截至2023Q3,博纳院线分账票房收入在全国院线中排名第13,同比上升1名,市场份额占比达2.25%(剔除服务费口径)。由于行业大盘明显回暖及公司市占率提升,我们预计Q3公司影院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55.72%。 投制业务方面,期待《刀尖》上线。23年6月21日,公司主投主控影片《别叫我“赌神”》上映,根据猫眼,该电影累积实现4078.3万票房。由于Q3已到该电影上映后期,根据猫眼专业版,其于Q3仅贡献较少票房收入。Q4,由博纳出品的谍战类型影片《刀尖》已定档2023年11月24日,该影片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由高群书执导,张译、黄志忠、郎月婷领衔主演,成泰燊、沙溢、高捷、金世佳、李淳、曾梦雪主演,聂远、黄璐特别出演,Q4有望贡献业绩。 公司具优质电影储备,后续有望赋予公司业绩弹性。公司电影储备项目充足,将持续为电影业务提供支撑。根据此前公司公告,《阿麦从军》、《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实习爱神》、《爆裂点》、《狂奔吧老爸》、《少年时代》待上映或后期制作中,《传说》拍摄业已杀青,《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即将于年内开拍,《智取威虎山前传》、《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枭雄》目前已立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影片储备丰富,主旋律商业化电影投制已具成熟模式,有望受益于行业环境改善;考虑到23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低于我们预期,我们将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从1.5/4.2/6.2亿元调整至0.4/4.1/6.0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为236/24/16倍。我们仍看好公司电影投制能力及票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投资电影票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电影上映节奏不及预期 | ||||||
2023-09-05 | 天风证券 | 孔蓉,曹睿 | 买入 | 维持 | 23H1点评:高基数下电影业务同比下滑,后续项目储量丰富 | 查看详情 |
博纳影业(001330) 事件:博纳影业(001330)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8.50亿元,同比下降42.31%;实现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下降212.22%;扣非归母净利润-4.41亿元,同比下降389.85%。 电影业务受高基数影响增速下滑,后续项目储量丰富 2023年上半年,公司电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3亿元,同比下滑76.48%。公司累计上映4部影片,共计实现票房18.66亿元,占2023年上半年国产影片总票房的9.36%。其中,公司主投主控《无名》《别叫我“赌神”》,参投《风再起时》《长空之王》。公司影片票房收入减少主要系去年同期《长津湖之水门桥》的高基数(累计票房40.67亿元)。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不断积极开拓多类型影片,充足的储备项目将持续为电影业务提供支撑。其中《阿麦从军》、《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实习爱神》待上映,《爆裂点》、《狂奔吧老爸》、《少年时代》、《刀尖》正在后期制作中,《传说》拍摄已杀青,《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即将于年内开拍,《智取威虎山前传》、《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枭雄》目前已立项。 电影院业务受益于精细化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2023年上半年,公司电影院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74.64%。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院线旗下已加盟122家影院,同比净增加9家。据拓普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博纳院线票房同比增长92.45%,票房收入在全国院线中排名第12,同比上升3名,市场份额占比为2.34%(剔除服务费口径)。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自有影城102家,银幕总数850块,已覆盖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四川、湖南、湖北、山东、江苏等主要票仓省份。据拓普数据显示,博纳影投单影院产出票房在全国排名第2。 剧集及其他业务,优质内容构筑护城河,IP商业价值的深挖具备空间 2023年上半年,公司重磅剧集《上甘岭》的拍摄已经杀青,公司预计将于年度内播出。同时,公司剧集储备项目类型丰富,包括都市悬疑爱情剧《狩猎时刻》、都市现代轻喜剧《拾光咖啡厅》、当代武警题材动作剧《我为你牺牲》、以及商业历史剧《中国战机》。我们认为,依托于公司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影视剧版权积累,公司有望通过寻求影视剧版权库的后续拓展,以及对即将上映影片的品牌联名合作等多元化开发,拓宽增收空间,并协助影片的发行与宣传,使公司上下游协同效应不断加强的同时,丰富影视剧的收入结构。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主旋律商业电影的领军企业,将继续发挥其主旋律影片的运作优势,并持续开拓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积极谋求影片类型的多样化。随着观影需求的释放以及深挖IP商业价值的探索,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复苏。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61/35.08/40.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4.04/4.23亿元(23/24年前值分别为5.90/7.3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作品内容审查风险,公共安全风险,影视项目上线不确定性,电影票房不达预期。 | ||||||
2023-09-04 | 东吴证券 | 张良卫,周良玖,晋晨曦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中报点评:同期高基数致业绩下滑,关注后续储备内容上映节奏 | 查看详情 |
博纳影业(001330) 投资要点 事件: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同比下降42.31%,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下降212.22%;扣非归母净利润-4.41元,同比减少389.85%。 受22H1影片票房高基数影响,电影业务业绩同比下滑。23H1,公司投资影片与去年相比量级不同。根据猫眼,22H1,公司春节档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累计票房达到40.67亿元;23H1,公司上映影片共4部,包括主投主控影片《无名》和《别叫我“赌神”》;参投影片《风再起时》和《长空之王》;共计实现票房18.66亿元。23上半年电影整体量级不及去年同期,23H1电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3亿元,同比下滑76.48%。 受益于行业回暖,影院业务持续修复。根据国家电影局,2023H1,国内电影总票房为262.71亿元,同比增长52.91%,已恢复至2019年的84.29%。优质内容供给提振电影大盘,电影市场呈现全面回暖。行业回暖背景下,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院线已包含96家公司旗下影院及26家外部加盟影院,同比净增加9家。23H1,公司电影院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74.64%。2023年上半年,博纳院线票房收入在全国院线中排名第12,同比上升3名,市场份额占比达2.34%(剔除服务费口径)。 公司具优质电影储备,有望赋予公司业绩弹性。公司电影储备项目充足,将持续为电影业务提供支撑。其中《阿麦从军》、《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实习爱神》待上映,《爆裂点》、《狂奔吧老爸》、《少年时代》、《刀尖》正在后期制作中,《传说》拍摄业已杀青,《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即将于年内开拍,《智取威虎山前传》、《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枭雄》目前已立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影片储备丰富,主旋律商业化电影投制已具成熟模式,有望受益于行业环境改善;考虑到23H1公司业绩低于我们预期,我们将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从4.5/6.5/8.6亿元调整至1.5/4.2/6.2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为72/26/18倍。我们仍看好公司主旋律电影投制能力及票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投资电影票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电影上映节奏不及预期 | ||||||
2023-05-09 | 东方财富证券 | 高博文,陈子怡 | 增持 | 维持 | 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受疫情影响业绩承压,优质内容储备丰富 | 查看详情 |
博纳影业(001330)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2亿元,同比下降35.60%;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元,同比下降119.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降164.38%。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24亿元,同比下降59.37%;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136.54%。 2022年电影行业整体受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冲击,持续遭受重创,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持续下滑,远不及2019年水平。2022年全国电影市场总票房300.67亿元,同比下滑36.38%;观影人次7.12亿次,同比下滑39.00%,行业整体受影响严重,导致公司2022年业绩承压。 电影业务受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滑,公司强化剧集业务发展。公司电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13亿元,同比下滑37.91%。公司2022年共计上映影片5部,共计实现票房44.87亿元,占全年国产影片总票房17.77%。其中主投主控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累计实现票房40.67亿元,为2022年度票房榜冠军,公司保持主旋律商业电影优势地位。电影院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60亿元,同比下滑25.00%。受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2022年公司院线旗下影院平均单店关停60天。剧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84亿元,同比增长154.74%。公司强化剧集业务发展,2022年11月,公司出品的《不期而至》在优酷平台独播,播放期间占据优酷独播悬疑剧热度榜TOP1、都市剧热度榜TOP1,优酷悬疑榜43天日冠。此外,电视剧《上甘岭》也已开机,有望取得良好表现。 电影市场回暖,内容储备丰富。1Q23电影市场回暖,主投主控谍战片《无名》于春节档上映,累计实现票房9.31亿元,表现符合预期。此外,公司电影储备项目充足,将持续为电影业务提供支撑。其中《阿麦从军》、《别叫我“赌神”》待上映,《爆裂点》、《狂奔吧老爸》、《少年时代》正在后期制作中,《传说》正在拍摄中,《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智取威虎山前传》、《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目前已立项。 【投资建议】 疫情后电影市场回暖,公司电影优质内容储备丰富,结合公司当前经营状况。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13/38.49/42.7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9.78%/27.75%/11.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0/5.93/7.1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81.92%/41.42%/19.66%;EPS分别为0.31/0.43/0.52元/股;对应PE分别为33/24/2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风险; 演员失德风险; 票房不及预期风险。 | ||||||
2023-05-04 | 华鑫证券 | 朱珠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2023主业有望回暖 看后续优质内容强供给 | 查看详情 |
博纳影业(001330) 事件 博纳影业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度:2022年公司营收20.12亿元(同比下滑35.6%),营业成本12.9亿元(同比下滑31%);销售及管理费用分别增16.8%、4%;归母利润-0.72亿元,扣非利润-1.94亿元,非经主要为各项影片补贴及影院专资返还等;经营性现金流10.8亿元,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归母与扣非利润分别为-1.57亿元、-2.07亿元;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收5.24亿元(同比减59.37%),归母与扣非利润分别为-1.08、-1.77亿元。 投资要点 2022年因疫情影响致业绩承压落地 受疫情扩散影响,影院关停、优质影片供给不足、观影需求趋疲、优质影片换档、撤档等一系列因子致2022年公司营收下滑,归母及扣非利润均亏损,2022年Q1~Q4归母利润2.96、-0.6、-1.51、-1.57亿元(2022年一季度得益于春节档);2022年公司电影投资、电影发行、影院三大主业收入占比分别为34.67%、40.57%、32.15%;主业分类看,2022年公司电影收入15.13亿元(同比减37.91%),上映5部(《长津湖之水门桥》、《海的尽头是草原》和《平凡英雄》3部为主投主控),公司继续保持在主旋律商业电影上的优势地位,坚持精品战略。2022年公司电影院业务收入6.6亿元(同比减25%),全国票房下滑,影院暂停等影响收入,2022年公司院线旗下自有影城106家,银幕总数882块(其中30块IMAX幕);版权业务看,2022年公司版权销售收入3.79亿(其中发行新片的版权收入为2.31亿元),公司在电影行业深耕多年积累丰富自有IP资源及版权片库,建立内容护城河,如《十月围城》《澳门风云》《窃听风云》《追龙》《红海行动》等著名电影IP,后续司将持续加大自有优质IP开发力度,通过参与投资等方式加强IP资源整合,自上而下看,版权强国十四五规划顶层设计,版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公司版权价值凸显。 2023年低基数叠加内容有序供给有望助力2023年主业有望回暖 2023年公司储备电影项目为电影主业提供支撑,树立真实题材电影商业化运作新标杆同时拓宽主旋律电影赛道。后续《阿麦从军》、《别叫我“赌神”》待上映,《爆裂点》、《狂奔吧老爸》、《少年时代》正在后期制作中,《传说》正在拍摄中,《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智取威虎山前传》、《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已立项,其中《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为科幻题材,为公司将来上映影片做好准备。电影院端,2023年提高运营效率重振信心,助力行业快速复苏。在打造一系列中国主旋律题材商业影片后,公司在电视剧领域中加大延续性开发和拓展力度,都市爱情悬疑剧《狩猎时刻》计划于2023年开机。从目前片单储备、进展看,2023年公司主业有望逐步修复,2024年主业有望再启新增。 盈利预测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基于2022年外部影响因子落地及2023年内容有序供给,同时后续公司将在科技与文化创新结合上继续发力,纵深全产业链发展,并继续探索虚拟影棚、AR拍摄、人工智能等新形式与新技术产业应用,提升影视作品的拍摄质量和制作效率,优化拍摄成本,2023-2025年公司营收预计为30\34.4\37.8亿元,归母利润分别为3.06\4.95\6.1,EPS分别为0.22\0.36\0.4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9.2\30.4\24.7倍;投资维度短期看档期效应下优质影片定档,中期看单银幕产出拐点以及新业务推进带来的稳健经营,长期看文化强国及电影强国下的内容强供给及文化输出,公司业绩承压落地,2023年供给与需求均有望双升助力主业回暖修复,2024年利润有望释放再启新增,进而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电影行业增速放缓风险;回暖进展低于预期;优质影片供给的风险;新增折旧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电影等项目延期上映导致业绩波动风险;影院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房屋租赁到期的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