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31 | 信达证券 | 刘嘉仁,王越,张洪滨 | | | 力合科创23年报点评:科技成果转化升级,新材料转型成效显著 | 查看详情 |
力合科创(002243)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1)公司实现营收25.16亿元/-3.9%(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3.29亿元/-21.0%,扣非归母净利润1.05亿元/-29.7%;2)23Q4公司实现营收7.58亿元/-17.3%,归母净利润0.39亿元/-83.21%,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41.05万元。3)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3.18亿元,较22年减少亏损0.07亿元。
分业务来看:23年科技创新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营收7.77/16.89亿元,同比分别变化-8.7%/-2.1%,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0.9%/67.1%,其中,创新基地平台服务和科技创新运营服务分别实现营收6.76/1.01亿元,同比分别变化-5.6%/-25.2%,新材料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分别实现营收15.6/1.2亿元,同比分别变化-5.4%/+71.4%。
夯实双主业模式,深化布局导致利润阶段性承压。公司深化“十四五”战略规划,夯实“科技创新服务+战略新兴产业”业务模式。23年公司毛利率24.94%/-4.3pct,归母净利率13.08%/-2.8pct,期间费用率27.79%/+2.6pct。其中销售费率/管理费率/研发费率/财务费率分别为4.6%/11.6%/5.9%/5.8%,同比分别变化+0.5pct/-0.1pct/+0.4pct/+1.9pct。盈利减少主要系:1)公司园区载体销售收入和新材料产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年同期下降1.6亿元;3)公司园区载体建设完成后借款利息支出费用化,导致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和优质科技企业。1)科技创新运营服务:公司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转化了来自清华大学、深圳大学等多个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2)创新基地平台服务:园区围绕“一城一产业”转型,积极与惠州国投合作布局新能源及储能产业,佛山力合项目围绕新能源汽车材料产业开展,整体推进创新载体去化。3)投资孵化服务:公司强化“更早、更小、更科技”的策略,投资辛顿科技、元嘉生物、点石新材料、戴圣思医疗、氢致能源等企业;已投企业发展稳健,曦华科技、无锡沐创、中科星睿、卡本医疗等完成新一轮融资;公司与深圳能源共建10亿规模的安徽深能力合创新基金,投资于战略性新兴领域及硬科技创新性项目;力合金控投资企业中科飞测、未来电器分别在科创板、创业板成功上市。
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培育高成长性科技领军企业。1)丽星科技承压发展,启动升级转型:子公司克服海外需求下降、出口订单减少的影响,积极开拓新市场。2023年新拓香水瓶盖品类,食品包材客户和销售增长明显,食品包装销售比重超过10%、同比增长30%;获得药包生产资格,为拓展医美类、大健康类市场奠定基础。2)数云科际,紧抓数字中国机遇谋发展:子公司数云科际中标或签约多个重大项目,市区级建筑数字模型质检发展迅速,深圳11个行政/功能区已覆盖服务6个。
风险因素:项目建设不及预期,极端气候风险,景区收费标准调整风险。 |
2023-09-05 | 信达证券 | 刘嘉仁,王越 | | | 力合科创23H1业绩点评:投资孵化多点开花,新材料业务聚焦国内、稳健发展 | 查看详情 |
力合科创(002243)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1)23H1公司实现营收11.25亿元/-0.2%(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2.23亿元/+95%,扣非归母净利润0.89亿元/60%;2)23Q2公司实现营收5.63亿元/-14%,归母净利润1.73亿元/+117%,扣非归母净利润0.83亿元/+59%。3)23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0.57亿元(22H1为-2.26亿元)。
分业务来看:23H1科技创新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分别实现营收2.86/8.16亿元,同比分别变化-13%/4.7%,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5.5%/72.5%,其中,创新基地平台服务和科技创新运营服务分别实现营收2.57/0.30亿元,同比分别变化-10%/33%,而新材料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分别实现营收7.8/0.36亿元,同比分别变化1.68%/202%。
投资孵化业务硕果累累。公司投资孵化业务依托控股股东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23H1公司投资辛顿科技、铨兴科技等企业,涵盖智能工业物联网、半导体存储等硬科技领域;成功挖掘基因治疗递送技术、高效钌基制氢催化剂、医疗机器人等多个前沿创新项目;投资孵化企业科利德、芯邦科技已于上半年提交IPO申请并获受理;曦华科技、无锡沐创、清研电子等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23H1投资孵化业务已实现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3.06亿元。
新材料业务发展稳健。公司新材料业务出口与国内占比约2:8,出口订单方面,公司已经与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安利等国际知名品牌商建立深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随着海外需求下滑,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已陆续为巨子生物、华熙生物、敷尔佳、百雀羚、蓝月亮、云南白药、汤臣倍健等优质民族品牌提供包装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国内客户数量和销售占比呈现上升态势。
依托子公司数云科际推进数字经济业务。数云科际是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致力于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先进的建筑/设施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建筑行业数字化治理解决方案。23H1数云科际中标或签约多个重大项目,包括深圳市水务基础设施、广州白云机场建设管理平台等,深圳11个行政/功能区已覆盖服务6个。
23H1公司毛利率23.47%/-2.1pct,归母净利率19.85%/+9.7pct,期间费用率29.1%/+3.4pct。其中销售费率/管理费率/研发费率/财务费率分别为4.7%/11.8%/6.1%/6.5%,同比分别变化+0.5pct/-0.1pct/+0.8pct/+2.2pct。
投资建议:根据Wind一致预期,2023-25年归母净利5.62/6.64/8.02亿元,9月5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8/15/13倍。
风险因素:科创服务行业政策风险、募投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等。 |
2023-03-27 | 国信证券 | 丁诗洁 | 买入 | 维持 | 全年收入与净利润下滑,数字经济成果转化显现 | 查看详情 |
力合科创(002243)
核心观点
全年收入与净利润下滑。2022年营业收入26.18亿元,同比-12.99%。归母净利润4.17亿元,同比-33.94%;扣非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66.12%。其中四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四季度收入9.17亿元,同比-32.12%;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0.69亿元,分别同比-11.4%/-70.4%。
毛利率下滑,因发展自有产业费用投入加大。2022年毛利率为29.3%,同比-7.7pp。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因素包括:1)新材料业务板块原材料、人工及物流成本上升;2)公司业务结构调整,高毛利的推广服务业务收入缩减。公司规模增长以及加大对自主科技产业的培育,公司各项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0.8pp至4.1%;管理费用率同比+2.0pp至11.7%;研发费用率同比+1.5pp至5.5%;财务费用率同比+1.2pp至3.9%。财务费用大幅增加主要系报告期银行贷款及中期票据较去年同期增加以及下属园区项目竣工验收,利息支出费用化所致,长期财务费用率将控制在更低水平。由于成本和费用端的上涨,盈利端承压。净利率19.9%,同比-6.2pp。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同比减少,资产负债率较为稳定。截至报告期末,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为-3.2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0.69亿元,净流出数额减少。资产负债率43.88%,与去年同期相比+1.4pp,维持在稳定水平。
分业务:数字经济业务成果显现,科技创新服务受战略调整影响下滑。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平台服务/科技创新运营服务/数字经济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6.53/7.16/1.35/0.72亿元,分别同比+5%/-30%/-59%/+60%。1)公司主营的与化妆品包装相关的新材料业务稳健增长;2)以涵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品类空间载体为依托的创新基地平台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与疫情下对自有物业入园企业的孵化服务费和物业租金实行“三免三减半”有关;3)科技创新服务板块的体系推广业务较去年同期下滑幅度较大,主要系公司对该业务进行了战略调整,将体系推广收益逐步调整为创新服务+产业培育的合作模式,谋求各区域公司长期的产业发展收益;4)数字经济业务收入主要由公司自主培育的科技公司“数云科际”贡献。主要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先进的政府级/企业级/项目级建筑数字化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广阔。
风险提示:科创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投资收益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传统业务稳健性及科创业务投后效果逐渐显现。我们下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5.80/6.86/8.25亿元,同比增长39.3%/18.3%/20.2%。维持“买入”评级,下调合理估值区间至9.60~10.56元,合理估值对应2023年20-22xPE。 |
2023-01-31 | 信达证券 | 刘嘉仁,王越 | | | 夯实双主业模式,科技成果转化初显成效 | 查看详情 |
力合科创(002243)
事件:公司公布2022年业绩预期:1)2022全年归母净利3.8-4.4亿元,同比下降30.3%-39.8%,扣非归母净利1.23-1.83亿元,同比下降58.3%-72.0%。2)22Q4单季度归母净利1.95-2.55亿元,同比下降2.5%-25.5%,扣非归母净利0.43-1.03亿元。
夯实双主业模式,深化布局致盈利减少。公司深化“十四五”战略规划,夯实“科技创新服务+战略新兴产业”业务模式。盈利减少主要系:1)响应政府号召,履行社会责任,减少入园企业的孵化费用和租金;2)对科创服务板块业务模式进行调整,同时新材料业务成本增加,综合毛利率下降;3)公司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各项费用同比增长。
立足科技创新服务,加强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1)创新基地平台服务:公司力合良景新制造基地1号楼顺利封顶,力合星空(南京)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累计已达10处;2)科技创新运营服务:公司充分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深化与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合作,可以获取大批优秀的前沿科技创新项目;3)投资孵化服务:2022年上半年,公司投资了氢蓝时代、清研电子等企业;已投企业中,清研环境于4月22日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曦华科技、开阳电子等荣获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荣誉称号。
科技成果转化之一——数云科际。工程管理SaaS云平台数云科际由清华大学软件学院BIM团队与力合科创集团共同组建,其中公司持股46.4%。数云科际致力于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先进的建筑/设施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建筑行业数字化治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数云科际为深圳福田、罗湖、龙岗等区工务署、深圳市水务集团、深保发展、广州重点办项目及佛山里水镇项目等多个重点客户等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家服务。2022年上半年,数云科际还完成了数千万级A轮融资,由深圳高新投领投,力合科创持续加注。
科技成果转化之二——力合云记。力合云记诞生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光电新材料研发中心,于2021年11月正式并表,其中公司持股51.17%。力合云记主要提供自消杀抗病毒功能材料,产品已应用于深圳地区隔离酒店、冬奥会部分场馆、银行网点等场景。目前力合云记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市面竞品较少,但仍需时间打开市场,公司将通过大客户导流、完善团队等多种方式支持其发展。
盈利预测:根据Wind一致预期,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76/6.79/8.02亿元,1月31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8/15/13倍。
风险提示:科创服务行业政策风险、募投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等 |
2022-09-07 | 国信证券 | 丁诗洁 | 买入 | 维持 | 收入增长11%,投资收益受市场波动影响下滑 | 查看详情 |
力合科创(002243)
收入增长,净利润有所下滑。2022H1营业收入11.27亿元,同比增长11.3%;二季度营业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滑38.3%;扣非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下滑54.4%。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下滑45.9%;扣非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下滑46.2%。
毛利率下滑,因发展自有产业费用投入加大。2022H1毛利率为25.6%,同比-7.8pp。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因素包括:1)新材料业务板块原材料、人工及物流成本上升;2)公司业务结构调整,高毛利的推广服务业务收入缩减。公司规模增长以及加大对自主科技产业的培育,公司各项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0.5pp至4.2%;管理费用率同比+0.7pp至11.9%;研发费用率同比+1.0pp至5.3%;财务费用率同比+1.5pp至4.3%。财务费用大幅增加主要系报告期银行贷款及中期票据较去年同期增加以及下属园区项目竣工验收,利息支出费用化所致,长期财务费用率将控制在更低水平。
利润端承压。成本和费用端的上涨,以及公司投资孵化企业受二级市场股价波动的影响,相比去年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所下降致使投资收益下滑,盈利端承压。营业利润率为9.6%,同比-13.9pp;净利率10.2%,同比-9.3pp。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同比减少,资产负债率较为稳定。截至半年报,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为-2.2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3.68亿元,净流出数额减少。资产负债率48.83%,与去年同期相比+0.44pp,维持在稳定水平。
分业务:主营业务增长稳健,科技创新服务板块受战略调整影响下滑。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平台服务/科技创新运营服务/数字经济业务分别实现收入7.67/2.86/0.44/0.12亿元,分别同比+13%/+23%/-38%/-16%。公司主营的与化妆品包装相关的新材料业务,以及与以涵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品类空间载体为依托的创新基地平台服务业务稳健增长。科技创新服务板块的体系推广业务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主要系公司对该业务进行了战略调整,将体系推广收益逐步调整为创新服务+产业培育的合作模式,谋求各区域公司长期的产业发展收益。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多次冲击;原材料价格波动;投资项目收益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传统业务稳健性及科创业务投后效果逐渐显现。我们上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39/7.45/8.89亿元,同比增长1.3%/16.5%/19.4%。维持“买入”评级和12.81~13.35元的合理估值区间,合理估值对应2023年20.6-21.5xPE。 |
2022-06-29 | 天风证券 | 范张翔,周颖婕 | 增持 | 首次 | 立足“科创服务”+“新材料产业”双主业,科创业务资源优势显著 | 查看详情 |
力合科创(002243)
立足“科创服务”+“新材料产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公司原名通产丽星,经2019年与力合科创集团重组后,确立“科技创新服务+新材料产业”双主业经营模式。公司背靠深圳国资委,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38%,归母净利润6.3亿元,同比+7.2%。公司新材料传统主业主要包括软管、灌装、注塑和吹塑,涉及领域为化妆品、日用品、保健品及食品塑料包装,2021年新材料行业收入15.73亿元,同比+16.87%,2006-2021年新材料行业CAGR10.8%;科创业务营收占比快速提升,由2019年的27%提升至2021年的45%,2021年毛利占比为66%,为公司主要盈利来源。
科创服务:集聚技术、载体、人才、资金四大要素,竞争优势显著。2017年之前力合科创以投资孵化收益为主,2018年后收入以基础孵化、体系推广、园区载体三大业务为主,投资收益为补充。目前,力合科创已在全国拥有科技创新中心与产业基地37个,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9个。此外,公司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美洲、欧洲、以色列、日本等地共同建立了7大海外创新中心。力合科创累计投资高科技企业近500家。累计孵化服务企业3100多家,培育上市公司2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以及200多个海归明星科技项目。
化妆品包装:通产丽星为中国化妆品新材料包装领域龙头企业。公司与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雅诗兰黛等国际知名品牌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为百雀羚、蓝月亮等优质民族品牌商提供包装整体解决方案。
力合云记研发的自消杀抗病毒功能材料具备长效、安全和广谱有效性优势,应用领域广泛,解决了新冠病毒“环境传人”的问题。截止2022年5月,首批1000套应用“自消杀抗病毒功能材料”的“智能核酸采样亭”已投产。此外,力合科创在数字经济领域加速布局,在大数据领域,力合报业大数据中心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产业服务平台;在智慧城市领域,数云科际致力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先进的建筑/设施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建筑行业数字化治理解决方案。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全资通产丽星为中国化妆品新材料包装领域龙头企业,2019年公司通过并购新增科技服务业务,收入结构为以基础孵化、体系推广、园区载体三大业务为主,投资收益为补充,力合云记研发自消杀抗病毒功能材料,此外,公司加速布局数字经济,公司成长空间广阔。我们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34亿元/39亿元/44亿元,分别同比+15%/+14%/13%,预计归母净利润7.2亿元/8.1亿元/9.0亿元,同比+14%/+12%/+11%。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业务汇率波动风险,大客户回款风险,人才流失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