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16 | 上海证券 | 章锋 | 买入 | 首次 | 狄耐克深度报告:鸿蒙与脑机双驱动,打造智慧医疗新增长级 | 查看详情 |
狄耐克(300884)
投资摘要
楼宇对讲龙头,出海+智慧医疗带来新机遇。公司是楼宇对讲龙头企业,围绕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领域,已形成以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产品为核心同时覆盖全空气系统、智慧通行、智能门锁等智慧社区相关应用领域的产品结构。近年来,公司业绩受房地产行业影响有所波动,目前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出海业务与智慧医疗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上升,2020-2024年,出海业务、智慧医疗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由9.71%、2.80%上升至15.88%、12.92%。
携手鸿蒙,探索智慧医院创新应用场景。作为鸿蒙生态钻石级合作伙伴,公司积极参与和共建开源鸿蒙生态和场景,为医院领域的信创国产化提供解决方案。自2022年起,狄耐克与鸿蒙生态紧密合作,率先在医护对讲领域推出了首个搭载国产化操作系统的场景化解决方案。2024年期间,狄耐克鸿蒙纯国产化智慧病房解决方案已经率先在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等多家三级医院落地。近日,狄耐克与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合作建设了西南区域首个全院级的采用鸿蒙医护对讲系统的行业标杆,拓展鸿蒙智慧门诊相关应用、AI护理助手等智慧医疗应用场景。
战略布局脑电波交互,脑机接口商业化加速。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脑机交互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医保局发布的《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医疗级产品临床试验和规模化商用。公司战略布局脑电波交互领域,重点聚焦于睡眠健康、认知康复和专注培优等领域。目前,公司脑电波领域的睡眠健康产品,初步完成智能睡眠仪、脑波睡眠监测仪、脑机睡眠调理仪等产品的试产工作。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楼宇对讲产品需求有望企稳回暖,对内拓展智慧酒店场景,对外挖掘境外市场增长潜力;携手鸿蒙打造纯国产化智慧病房解决方案,智慧医院端产品加速落地,此外前瞻布局脑电波交互领域,开辟智慧健康新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1亿元、0.72亿元、0.9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12、0.29、0.37元,对应2025年7月15日12.79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104X、45X、34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智慧医院产品落地不及预期;脑电波交互研发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2024-08-28 | 中银证券 | 杨思睿,刘桐彤 | 买入 | 维持 | 合作创新共赢,深化布局引领未来 | 查看详情 |
狄耐克(300884)
近日,公司产品10寸智慧家庭中控屏Ultra凭借其创新性的设计与卓越的性能,获巴黎DNA设计大奖与伦敦设计奖金奖。公司智能终端、脑波交互等创新业务顺利推进,前景良好,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携手华为共创智慧病房,荣获生态发展贡献奖项。据公司微信公众号,自2022年与华为成功签约以来,积极与鸿蒙系统合作,在智慧医院领域致力于推动国产化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多屏联动响应等功能。在2024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公司作为OpenHarmony智慧医院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携智慧病房全系OpenHarmony产品亮相,展示在智慧病房国产化方面的创新应用实践。
脑电波交互布局深化,智能产品引领成长新方向。按互动易等平台信息,公司抓住脑电波交互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开展脑电波交互领域的技术前瞻性研究和布局,聚焦于睡眠质量、专注培优和康复器械三个细分领域的研发。据澎拜报道,在上海举办的2024中国品牌日展会上,公司展示了“智能失眠治疗仪”,该治疗仪能够分析“读懂”脑电波并通过释放低频磁脉冲来改善睡眠。公司在脑电波交互新兴领域的深入布局或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股份回购进展顺利,彰显未来发展信心。按公司公告,2024年2月5日,公司拟使用4000~6000万元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截至7月31日,已回购4,729,040股,占总股本的约1.88%,耗资约4317.5万元(不含交易费用)。积极回购反应出管理层对公司前景的认可。
估值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为1.6、1.9和2.1亿元(考虑公司一季度低基数影响,下修33%-38%),EPS为0.64、0.74和0.82元,对应PE分别为13X、11X和10X。公司智能终端、脑波交互等创新业务顺利推进,前景良好,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客户需求不及预期;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
| 2023-08-31 | 中银证券 | 杨思睿,王屿熙 | 买入 | 维持 | 楼宇对讲持续领先,智慧医院加速突破 | 查看详情 |
狄耐克(300884)
公司 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3.93 亿元(+0.42%)、归母净利 0.51 亿元(+12.70%) 、扣非净利 0.34 亿元(-1.37%) , 业绩保持增长。 公司楼宇对讲产品保持优势, 智慧家居、 智能病房及门诊服务等领域持续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Q2 保持增势, 智能家居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2023Q2 实现营收 2.56 亿元(+3.45%)、归母净利 0.37 亿元(+12.01%)、扣非净利 0.29 亿元(-2.12%),保持增长态势。 上半年智能家居产品收入 0.59 亿元(+33.21%), 占营收比重提升 4.94pct 至 15.01%。 上半年销售毛利率 44.75%, 同比大幅提高5.43pct。 上半年研发投入 0.3 亿元(+43.88%) , 主要系研发人员同比增长 22.08%所致。
AI 与云平台赋能楼宇对讲,下游需求平稳修复。 据中国房地产协会, 公司连续四年位列楼宇对讲品牌首选率第一(2022 年为 17%),拥有完整的微云门禁 AIoT 自建平台,融合多个小型和边端算法,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 国家政策指引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2023 年 8 月发改委、财政部等联合新闻发布会指出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2023 年 7 月住建部印发《关于扎实推进 2023 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 有序推进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据住建部数据, 2023 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3 万个,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 360 万套。政策助力房地产城市回暖, 同时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老旧小区改造需求充足。
智慧医院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病房与门诊端持续突破。 政策端利好持续,2023 年 7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3 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 市场空间保持快速增长,根据《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年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103.3 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975 万个, 据 IDC 数据,我国医疗行业 IT 支出 2019-2024CAGR 为 13.7%,智慧病房相关设备和系统市场空间保持快速增长。 公司智慧医院产品包括医护对讲、 ICU 探视、智能床旁交互、护士站交互白板、分诊排队叫号、多媒体信息发布、智能门禁管理、消杀机器人及物流机器人等系统, 围绕病房与门诊端需求快速布局。
估值
维持公司 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1.61、 2.40 亿元、 EPS 为 0.64、 0.95的预测,预测 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3.02 亿元、 EPS 为 1.20 元, 对应 PE分别 18/12/10 倍。公司楼宇对讲产品需求复苏企稳,智慧医院端产品加速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院端 IT 支出不及预期; 下游复苏不及预期 |
| 2023-04-19 | 中银证券 | 杨思睿,王屿熙 | 买入 | 维持 | 大模型搭台,打造垂域数据要素小模型可期 | 查看详情 |
狄耐克(300884)
近日,华为、阿里巴巴等国内科技巨头陆续发布大语言模型。公司在智慧病房和智能家居领域和对应企业存在广泛合作。同时公司还在新品发布会上推出类脑网关等智慧产品。相比模型本身,公司在医疗、家居领域具备数据要素和小模型改造基础。在边缘AI芯片等新技术突破趋势下,终端场景价值将迎来重塑。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从大模型合作,走向垂直领域数据要素平台。以公司智能中控屏、类脑网关等产品为例,中控屏实现“智慧社区+智慧安防+智能家居”一体化联动基础上,为保障智能场景的连接与控制,“小脑”、“中脑”、“大脑”三大智慧家居类脑网关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AI技术加持下成为智慧居家超级类脑中枢。其中中脑网关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感知。
具备小模型研发能力,自主技术更能贴近用户需求。相比巨头推出通用性大模型平台,用户在家居、医护等领域往往需要更细致、可靠和隐私的小模型技术。公司早先就已在人脸识别等AI技术上有自主研发经历,例如2021年推出6.1(全脸)/6.2(口罩)人脸识别算法模型,并内置于全系产品,均可开放应用程序源代码。在设备端具备数据要素处理能力后,通过自研或联合科研机构打磨适应用户特定需求的小模型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边缘AI催化垂域AI和数据要素的落地。据北大官网,该校人工智能研究院在边缘AI芯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能够直接在边缘端完成神经网络的重训练。这意味着公司擅长的终端场景有更多的底层支持,或将迎来加速落地过程。
估值
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11、1.61、2.40亿元,EPS为0.44、0.64、0.95元的预测,对应PE为32、22、15X。公司在智能医护领域有领先性,在智能家居领域产品力强,成为数据要素在垂直领域落地的平台,2023年估值仅22X,应当给予重塑。看好公司业绩与估值双升,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技术突破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产业生态变化。 |
| 2022-12-13 | 中银证券 | 杨思睿,王晓莲 | 买入 | 首次 | 主打医护对讲,智慧医疗锁定第二成长曲线 | 查看详情 |
狄耐克(300884)
狄耐克是楼宇对讲领军企业,并切入医护对讲、智能家居等智慧物联网领域。老业务受益地产复苏与民生住房建设项目机遇,新业务(尤其是智慧医疗)进展可观,兑现连年翻倍增长。近期进一步和华为鸿蒙合作,成为场景首家落地厂商。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从医护对讲切入智慧医疗领域,兑现连年倍增,更添华为鸿蒙合作新局面。医护对讲空间近50亿,智慧医疗大类市场空间为百亿级。公司从楼宇对讲延伸至医护对讲,以细分领域切入智慧医疗产业。2022年,公司受华为认可,双方达成合作,打造鸿蒙终端在智慧医院(医疗信息交互领域)解决方案,预计2023年进入收获期。此外,疫情带来医护对讲建设高峰:一方面方舱医院建设规模大、速度快,公司已助力40余家方舱医护;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方舱改建亚定点医院需求不减。公司已内生实现近三年智慧医疗收入翻倍增长(2023年有望收入2.5亿,占比15%),坐实第二增长曲线。
楼宇对讲迎地产回暖机遇,保障性住房与老旧小区改造创造新增量。近期央行和证监会等陆续公布房地产金融支持和融资新政,地产行业有望回暖,带动楼宇对讲市场需求。同时,保障性住房240万套及老旧小区改造965万户,为楼宇对讲创造了规模化增量市场。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公司连续三年均为楼宇对讲首选厂商,与龙湖、世茂、招商、华润等大型房地产商已经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基础优质稳定,未来有望恢复较快增速。
智能家居C端市场获得突破。从楼宇对讲向智能家居市场延续具备基础。2021年我国精装房市场回暖,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11%,IDC预测2022年整体市场规模超6000亿元,未来五年我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CAGR为21.4%。公司布局智能家居业务,持续扩张C端市场份额,未来业绩增速有望稳步提升。
估值
预计2022~2024年净利润1.11、1.61、2.42亿元,EPS为0.44元、0.64元和0.96元,PE为25X、17X、12X。公司增速提升、估值偏低,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鸿蒙医疗端布局低于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疫情致院端需求不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