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4 | 太平洋 | 马浩然 | 买入 | 维持 | 深耕装备防护领域,受益弹药产业链高景气 | 查看详情 |
天秦装备(300922)
报告摘要
国内装备防护领域龙头企业,产品应用覆盖多军兵种。天秦装备主要从事以高分子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制品的新型加工和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专用防护装置及装备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公司军品以自主研发生产的改性工程塑料为依托,研制加工各种弹药包装、特种装备包装及武器零部件等,广泛应用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等各军兵种。
配套兵器兵装两大军工集团,充分受益弹药产业链高景气。公司与中国兵器集团、中国兵装集团多家总体厂商长期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满足总体厂商对各类装备防护产品的需求。作为公司主要产品的专用防护装置是防务装备中最为基础的构成部分,在已经定型及列装的多型防务装备上具有先发优势。鉴于公司产品所配套的多型弹药系我国当前的主战防务装备,且上述装备定型列装后使用周期长,在其服役期间,公司将获得持续不断的产品订单,充分受益弹药产业链的高景气。
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在研项目储备充足。公司从创立之初单一防护功能的弹箭用防潮塞(弹药储存关键零部件),逐步向综合防护产品及装备零部件延伸,陆续设计、研发、生产出服务于陆、海、空等多用途防务装备的弹药防护箱(筒)、助推器防护箱、集装托盘及枪、弹用零部件等。公司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必要的延展业务,横向丰富公司产品种类,进一步开拓市场,拥有更多的配套业务。目前,公司在研项目储备充足,随着这些新产品陆续定型并实现批量生产,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净利润为0.83亿元、1.44亿元、2.08亿元,EPS为0.52元、0.91元、1.31元,对应PE为53倍、30倍、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2025-04-18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王煜童 | 买入 | 维持 | 包装箱龙头受益于弹药放量,品类扩张打开成长空间 | 查看详情 |
天秦装备(300922)
天秦装备创立于1996年,于2020年登陆创业板,从创立之初单一防护功能的弹箭用防潮塞,逐步向综合防护产品及装备零部件延伸,陆续设计、研发、生产出服务于陆、海、空等多用途防务装备的弹药防护箱(筒)、助推器防护箱、集装托盘及枪、弹用零部件等。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专用防护装置、装备零部件两类,2024年专用防护装置占营收比例达89%;主要客户为兵器工业、兵器装备等。
公司2022年业绩见底,2023、2024年业绩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是由于2024年公司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增加当年摊销费用1653万元,若不考虑该因素,公司归母净利润应为0.58亿元,同比增长81%。公司近年来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大于净利润。
弹药包装是保证弹药贮存可靠性、安全性、使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军用包装在武器的研制、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保证军品包装的研制质量和顺利开展,例如英军兵器装备包装成本占兵器装备总成本的5%~8%;德军包装成本占总成本的5%~10%;美军包装成本占总成本的5%~10%。参照国外相关比例,我国弹药市场空间约为120亿,按包装占比5%计算,弹药包装市场空间为6亿。近年来,我国实战化训练强度不断提升加大了弹药消耗、军贸出口趋势向好,参考俄乌战争经验教训,未来,我国弹药领域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公司将充分受益。
拓展导弹包装箱领域,为公司成长提供长期驱动力。公司正在研发多型导弹防护箱体、储运发一体式导弹发射筒体、大型火箭舱体金属包装箱,防护装备从弹药拓展至价值量更大的导弹、火箭等领域,其中多数项目已完成样机研制,一型储运发一体式导弹发射筒体已完成首批供货,为公司提供了新的业绩增长点。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85、1.46和2.05亿元,同比增长104%、72%、40%,当前股价对应PE为37、21、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弹药放量不及预期;业务拓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 2025-04-16 | 太平洋 | 马浩然 | 买入 | 首次 | 主要产品保持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 查看详情 |
天秦装备(300922)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49%;基本每股收益0.2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7%。
主要产品保持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专用防护装置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74%;装备零部件实现营业收入0.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2.57%。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立足防护装置的研发制造,从单一防护功能的弹箭用防潮塞(弹药储存关键零部件),逐步向综合防护产品及装备零部件延伸,陆续设计、研发、生产出服务于陆、海、空等多用途防务装备的弹药防护箱(筒)、助推器防护箱、集装托盘及枪、弹用零部件等。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已列装及在研的大、中、小口径炮弹、常规枪械弹药及特种新型装备等领域,未来随着我国装备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持续升级迭代,将为公司专用防护装置及装备零部件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核心技术优势明显,奠定行业领先地位。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装备防护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型号弹药防护装置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在装备防护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应用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工程塑料材料配方设计技术、工程塑料制品结构设计技术、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结构设计技术、预制破片注塑成型技术、训练弹结构设计与加工等方面具备技术优势。目前,公司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获得工信部授予的“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授予的“科学技术奖励进步奖”特等奖,奠定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净利润为0.83亿元、1.44亿元、2.08亿元,EPS为0.53元、0.92元、1.33元,对应PE为40倍、23倍、16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 2025-04-10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王煜童 | 买入 | 首次 | 弹药放量驱动业绩较快增长,向导弹领域扩张提供长期驱动力 | 查看详情 |
天秦装备(300922)
事件
4月9日,天秦装备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29%。
点评
1、受益于弹药产业高景气,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公司系装备防护领域的核心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以高分子复合材料及金属材料制成的弹药防护装备及装备零部件,公司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已列装及在研的大、中、小口径炮弹、常规枪械弹药及特种新型装备等领域。公司专用防护装置产品属于消耗品,一次性使用。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专用防护装置实现营收2.06亿元,同比增长37%,装备零部件实现营业收入0.24亿元,同比增长743%;整体毛利率为35.40%,比去年同期下降2.97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是由于2024年公司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增加当年摊销费用1653万元,若不考虑该因素,公司归母净利润应为0.58亿元,同比增长81%。公司近年来经营性净现金流一直大于净利润,2024年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0.76亿,公司在手现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为4.65亿元,另外部分货款在2025年1、2月份收回,在手资金充裕。
2、从弹药向导弹领域扩张,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正在研发多型导弹防护箱体、储运发一体式导弹发射筒体、大型火箭舱体金属包装箱,防护装备从弹药拓展至价值量更大的导弹、火箭等领域,其中多数项目已完成样机研制,1型储运发一体式导弹发射筒体已完成首批供货,为公司提供了新的业绩增长点。我们认为,导弹市场空间要远大于弹药,进军导弹领域为公司成长提供了长期驱动力。
3、围绕弹药产业链横纵双向延伸。公司已成立全资子公司诚达科技及控股子公司秦晖新材,满足高分子材料持续增长的采购需求,极大降低公司核心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为进一步满足公司战略规划及业务需要,提升公司在新材料、装备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已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天秦,进一步整合京津冀三地资源和产业链,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结构和业务体系,继续在专用防护装置及装备零部件等领域深耕,并筹建面向新材料、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等领域的研发中心,丰富产品种类、推动性能升级,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4、受益于弹药放量、向导弹领域拓展以及业务不断延伸,公司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85、1.46和2.05亿元,同比增长104%、72%、40%,当前股价对应PE为36、21和1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弹药放量不及预期;业务拓展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 2022-09-10 | 中航证券 | 张超,王菁菁 | 买入 | 维持 | 2022年中报点评:业绩短期受疫情影响,弹药产业链优质民企长期看好 | 查看详情 |
天秦装备(300922)
事件:公司8月25日公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778.35万元(-38.04%),归母净利润1863.26万元(-54.16%),扣非归母净利润1742.70万元(-52.13%),毛利率33.94%(-9.25pcts),净利率27.49%(-9.66pcts),基本每股收益0.12元(-53.85%)。
公司致力打造创新性民营防护装备配套企业
公司作为国内率先提出将工程塑料材料替代传统防护材料并实现弹药 包装系列化、集装化的供应商之一,正向着防务装备整体防护方案解决商迈 进。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首批河北省军民融合重点企业等多 项殊荣。
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778.35万元(-38.04%),归母净利润1863.26万元(-54.16%),毛利率33.94%(-9.25pcts),净利率27.49%(-9.66pcts), 公司报告期内业绩有所下降,主要系:1)部分下游客户受疫情影响,生产 计划向后延期,公司生产计划随之调整;2)部分产品因疫情影响,发出受 阻。
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效率较高,费用管控较好。在经营效率方面,公司期 间费用率8.05%(+4.07pcts)比上年同期有所提升,主要系公司管理费用 率(7.14%,+3.04pcts)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销售费用率(0.59%,- 0.15pcts)和研发费用率(7.39%,-0.69pcts)略有下降,公司作为研发导 向的高端装备配套公司,研发投入仍将是公司未来重点。同时我们注意到,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22%(+1.38pcts)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表明公司偿债能力以及经营能力均较为稳健。
公司上市募投项目新型军用防护装置制造升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 设项目,计划2023年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新型军用防护装置制造升级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生产经营期内,预计年均新增营业收入2.27亿元,年 均净利润预计新增4472.92万元,募投项目将提高公司现有产品质量和性 能,大幅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专用防护装置、装备零部件、技术服务三大业务板 块,属于弹药细分产业链,下游客户遍及各军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坦克、装 甲车、地对空火炮、武装直升机、舰船防卫及制导导弹等多型重点装备的弹 药防护领域,也可应用于民用包装防护领域。
分板块看:
一、专用防护装置是公司核心产品,已定型及列装多型防务装备,并 具有先发优势。主要用于陆、海、空等军用装备防护领域,对炮兵和装甲 兵弹药、舰船弹药、陆航用导弹、火箭助推器(发动机)、反恐特种装备等 装备及物资进行防护。
专用防护装置报告期内实现收入5912.26万元(-28.80%),占总营收比例87.22%,毛利率36.40%(-2.46pcts)。
公司专用防护装置产品按生产材料不同,分为高性能工程塑料类防护 装置、树脂基复合材料类防护装置及金属类防护装置三大类。当前我军弹药 包装材料经历了木质、铁质、塑料、复合材料的演化过程,客观上现代弹药 包装材料中木质包装材料占比明显下降,而塑料、复材等新型材料应用日渐 增多,公司相关板块产品有望收益。公司当前主要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已列 装及在研的大、中、小口径炮弹、常规枪械弹药及特种新型装备等领域,主 要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防化、外贸等高性能工程塑料弹药包装 箱70余种、工程塑料包装筒近20种、集装化托盘近10种,产品范围囊括 陆、海、空及火箭军各兵种弹药防护箱装置(箱型、筒型)。随着我国部队 建设的不断加强,弹药消耗不断增加,将为公司专用防护装置提供广阔的市 场空间。同时,公司产品可根据客户不同需求部分用于民用领域,如用于液 体盛装的防护筒和用于制造防护装置品的材料。
二、装备零部件是直接应用于防务装备的功能性零部件,主要包括弹 箭用防潮塞、单兵多用途攻坚弹系统零部件、催泪弹零部件、弹药零部件、 密封功能件、储运发一体装置、通用弹药技术检查柜(含工具)等。
装备零部件报告期内实现收入602.11万元(-72.77%),占总营收比例 8.88%,毛利率27.50%(-39.40pcts)。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及天津丽彩共拥有12项发明专利,33 项实用新型及1项外观设计;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1)公司当前主要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已列装及在研的大、 中、小口径炮弹、常规枪械弹药及特种新型装备等领域,主要包括陆军、海 军、空军、火箭军、防化、外贸等高性能工程塑料弹药包装箱70余种、工 程塑料包装筒近20种、集装化托盘近10种,产品范围囊括陆、海、空及 火箭军各兵种弹药防护箱装置(箱型、筒型)。公司作为弹药产业链上重要防护装备配套企业,将充分受益于弹药“成熟型号装备的消耗性补充”与“新型号装备的定型量产”两方面带动,公司军品产品业绩有望保持增长,产能高点或在“十四五”中后期实现;
2)公司净利率与行业可比公司对比均处于较高水平,资产负债率与可 比公司相比较低,公司未来或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3)公司上市募投项目新型军用防护装置制造升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 建设项目,计划2023年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新型军用防护装置制造升级 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生产经营期内,预计年均新增营业收入2.27亿元, 年均净利润预计新增4472.92万元,募投项目将提高公司现有产品质量和 性能,大幅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3亿元、3.34亿元和4.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亿元、1.00亿元和1.30 亿元,EPS分别为0.52元、0.64元和0.83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及供应波动;客户集中度较高;订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