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 | 太平洋 | 周豫,乔露阳 | 增持 | 维持 | 股票回购彰显长期发展信心,产能投放有望驱动收入快速增长 | 查看详情 |
共同药业(300966)
事件
2025年2月25日,公司发布股票回购预案,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金额在2,000万元到3,000万元之间,本次回购的股份拟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观点
本次回购股份数量约占总股本0.73%-1.09%。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其中自有资金和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分别占回购资金比例的10%和90%,回购金额不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3.84元/股。按回购金额下限2,000万元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约为83.91万股(占当前公司总股本0.73%),按回购上限资金3,000万元推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约为125.8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09%)。
中间体原料药一体化持续推进,2025年华海共同部分产品有望实现销售。子公司华海共同已储备了睾酮、地屈孕酮、熊去氧胆酸、氟维司群、依西美坦等13个原料药产品。2024年H2起,公司陆续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同时提交产品注册申报,预计2025年部分产品实现销售。产能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一期产品建设工程基本完工,并追加了二期产品生产线,不断丰富原料药生产线及产品。
产能大规模投放,助力营收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固定资产合计为8.58亿元,相较2024年6月底增加了3.4亿元,相较2023年年底增加了6.49亿元,总规模扩大约4倍,在建工程合计8.56亿元,预计募投项目“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于2024H2正式投产,华海共同原料药一期项目于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部分产业链升级改造项目有望于2025H1顺利投产并实现收益。
投资建议
公司产能陆续投放,盈利能力有望随产能利用率的提升而修复,预测公司2024/25/26年营收为5.70/7.70/10.7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24/-0.12/0.38亿元,对应26年PE为60X,持续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
2025-01-19 | 太平洋 | 周豫,乔露阳 | 增持 | 维持 | Q4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利润端短暂承压 | 查看详情 |
共同药业(300966)
事件
2025年1月16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000-2,800万元,同比下降186.94%-221.71%,扣非净利润2,200-3,200万元,同比下降204.95%-252.66%。
观点
Q4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毛利率下降及期间费用率提升影响利润水平。单季度来看,预计2024年Q4归母净利润亏损583.78-1,383.78万元,同比下降2,747.53%-6,375.65%;扣非净利润亏损783.78-1,783.78万元,同比下降266.24%-478.34%。我们认为公司盈利能力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①产品市场价格略有下降及新产品前期调试成本增加影响公司毛利率;②新产能仍处于爬坡阶段,华海共同运营成本增加,同时研发投入增多,相应费用同比增加;③募投项目转固后可转债利息停止资本化导致利息费用增加。
产品向原料药延伸,2025年部分产品有望实现销售。子公司华海共同已储备了睾酮、地屈孕酮、熊去氧胆酸、氟维司群、依西美坦等13个原料药产品。2024年H2起,公司陆续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同时提交产品注册申报,预计2025年部分产品实现销售。产能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一期产品建设工程基本完工,并追加了二期产品生产线,不断丰富原料药生产线及产品。
产能大规模投放,助力营收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固定资产合计为8.58亿元,相较2024年6月底增加了3.4亿元,相较2023年年底增加了6.49亿元,总规模扩大约4倍,在建工程合计8.56亿元,预计募投项目“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于2024H2正式投产,华海共同原料药一期项目于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部分产业链升级改造项目有望于2025H1顺利投产并实现收益。
投资建议
公司产能陆续投放,盈利能力有望随产能利用率的提升而修复,预测公司2024/25/26年营收为5.70/7.70/10.7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24/-0.12/0.38亿元,对应26年PE为57X,持续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
2024-10-27 | 太平洋 | 周豫,乔露阳 | 增持 | 维持 | Q3收入与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产能陆续大规模投放 | 查看详情 |
共同药业(300966)
事件
2024年10月23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Q1-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YoY-5.10%),归母净利润-0.14亿元(YoY-162.16%),扣非净利润-0.15亿元(YoY-190.91%)。
观点
Q3收入恢复较快增长,利润端持续承压。单季度来看,2024Q3公司实现营收1.32亿元,同比+12.24%,环比+17.86%,实现归母净利润-904.36万元(YoY-270.23%)、扣非净利润-984.36万元(YoY-399.98%),毛利率为8.62%,同比-16.06pct,环比-4.18pct,净利率为-7.33%,同比-11.38pct,环比+1.43pct。我们认为Q3利润端承压的主要原因是:①上游植物甾醇涨价及部分产品的工艺优化影响公司毛利率;②期间费用率同比大幅提升,2024Q3期间费用率为28.28%(YoY+5.18pct),其中,研发投入增加,使得研发费用率提升至9.09%(YoY+1.17pct),银行借款增加及利息收入减少,使得财务费用率提升至4.14%(YoY+1.67pct)。
产品向原料药延伸,下半年陆续提交全球注册。子公司华海共同已储备了睾酮、地屈孕酮、熊去氧胆酸、氟维司群、依西美坦等13个原料药产品。2024年H2起,公司陆续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同时提交产品注册申报,预计2025年部分产品实现销售。产能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一期产品建设工程基本完工,并追加了二期产品生产线,不断丰富原料药生产线及产品。
产能大规模投放,助力营收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固定资产合计为8.58亿元,相较2024年6月底增加了3.4亿元,相较2023年年底增加了6.49亿元,总规模扩大约4倍,在建工程合计8.56亿元,预计募投项目“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于2024H2正式投产,华海共同原料药一期项目于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部分产业链升级改造项目有望于2024年底或2025H1顺利投产并实现收益。
投资建议
公司起始物料产品开始涨价,同时募投项目也有望于今年投产并实现收益,预测公司2024/25/26年营收为5.70/10.34/14.2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27/0.54/0.88亿元,对应25/26年PE为40/24X,持续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
2024-08-30 | 太平洋 | 周豫,乔露阳 | 增持 | 维持 | Q2业绩略低于市场预期,下半年产能投放有望助力收入快速增长 | 查看详情 |
共同药业(300966)
事件
2024年8月27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YoY-12.69%),归母净利润-0.05亿元(YoY-129.30%),扣非净利润-0.05亿元(YoY-138.00%)。
观点
Q2业绩略低于市场预期,利润端承压。分产品来看,2024H1起始物料销售收入0.47亿元,毛利率为-6.39%,中间体销售收入1.83亿元,毛利率为23.18%。单季度来看,2024Q2,公司实现营收1.12亿元(YoY-24.80%)、归母净利润-866.59万元(YoY-164.44%)、扣非净利润-839.14万元(YoY-165.30%),毛利率为12.80%,同比-11.26pct,环比-8.77pct,净利率为-8.76%,同比-17.51pct,环比-11.13pct。我们认为Q2利润端承压的主要原因是:①上游植物甾醇涨价及部分产品的工艺优化影响公司毛利率;②期间费用率同比大幅提升,2024Q2期间费用率为27.11%(YoY+10.71pct),其中,职工薪酬、安全环保投入及折旧增加,使得管理费用率提升至12.23%(YoY+4.93pct),银行借款增加及利息收入减少,使得财务费用率提升至3.79%(YoY+2.81pct)。
产品向原料药延伸,下半年将陆续提交全球注册。子公司华海共同已储备了睾酮、地屈孕酮、熊去氧胆酸、氟维司群、依西美坦等13个原料药产品。预计2024年H2起,陆续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同时提交产品注册申报,2025年部分产品实现销售。产能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一期产品建设工程基本完工,并追加了二期产品生产线,不断丰富原料药生产线及产品。
产能即将大规模投放,助力营收快速增长。2024年6月底,公司在建工程总规模为10.57亿元,固定资产总规模为5.18亿元,相较2024年3月底增加了3.15亿元,新产品开始陆续投放,预计募投项目“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于2024H2正式投产,华海共同原料药一期于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部分产业链升级改造项目有望于2024H2顺利投产并实现收益。
投资建议
公司起始物料产品于Q1开始涨价,同时募投项目及产业链升级改造项目也有望于今年投产并实现收益,预测公司2024/25/26年营收为8.62/12.69/16.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15/0.70/1.01亿元,对应当前PE为118/25/17X,持续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
2024-04-26 | 太平洋 | 周豫,乔露阳 | 增持 | 维持 | 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产品涨价提升毛利率 | 查看详情 |
共同药业(300966)
事件
2024年4月25日晚,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YoY-6.31%),归母净利润0.23亿元(YoY-42.78%),扣非净利润0.21亿元(YoY-44.07%);
同时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YoY+2.35%),归母净利润354.73万元(YoY-11.86%),扣非净利润346.46万元(YoY+2,911.68%)。
观点
Q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分季度来看,2023年Q4,实现营收1.81亿元(YoY+14.97%)、归母净利润22.05万元(YoY-18.41%)、扣非净利润471.47亿元(YoY+1,005.34%),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费用率同比下降明显,管理费用率为5.28%,同比-1.98pct,研发费用率为4.29%,同比-5.61pct,财务费用率为1.84%,同比-1.23pct,同时2023年Q4计提了1,109.21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2024年Q1实现营收1.22亿元(YoY+2.35%),归母净利润354.73万元(YoY-11.86%),扣非净利润346.46万元(YoY+2,911.68%),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起始物料产品涨价,使得毛利率同比提升1.44pct,同时其他收益贡献215.36万元,同比增加180.98万元。
产品向原料药延伸,下半年将陆续提交全球注册。2020年,公司与华海药业共同出资设立了合资公司华海共同,布局原料药领域,共储备了庚酸睾酮、地屈孕酮、氟维司群、依西美坦、熊去氧胆酸等14个高端甾体原料药产品,同时覆盖性激素、孕激素、皮质激素及其他类甾体药物领域。预计2024年H2,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同时提交产品注册申报,2025年部分产品实现销售。
产能即将大规模投放,助力营收快速增长。2023年年底,公司募投项目“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处于设备联调阶段,预计2024年正式投产,达产后预计每年贡献营业收入3.68亿元。华海共同原料药一期产品建设工程基本完工,预计于2024年完成注册报批并投产,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期产品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此外,预计产业链升级部分改造项目尤其是CDMO车间于2024年顺利投产并实现收益。
投资建议
公司起始物料产品于Q1开始涨价,同时募投项目及产业链升级改造项目也有望于今年投产并实现收益,预测公司2024/25/26年营收为9.43/14.60/17.3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04/0.78/1.04亿元,对应当前PE为496/23/17X,持续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
2024-04-14 | 太平洋 | 周豫,乔露阳 | 增持 | 首次 | 聚焦甾体药物领域,产品向下游延展打开成长空间 | 查看详情 |
共同药业(300966)
报告摘要
深耕甾体药物领域近20年,布局起始物料到原料药全产业链。公司成立于2006年,于2021年上市。公司成立初期主要提供甾体药物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2011年,率先实现生物发酵及酶转化技术突破,布局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成为全球甾体药物起始物料最大供应商之一,市占率约60%,在中间体领域,布局了性激素、孕激素、皮质激素和其他类中间体产品,是国内性激素类中间体产品最丰富的供应商。2020年,公司向下游延伸布局高端甾体原料药产品,实现甾体药物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的全产业链布局。
新工艺革新有望推动BA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双降醇(BA)是甾体药物常用的起始物料之一,公司是国内首家将BA实施产业化的企业,占主导份额,2019年-2021年,公司BA销量均不超过70吨,市场需求量较小。近年来,以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正在持续研发以BA为原料的新工艺路径,目前利用BA可向下游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黄体酮、熊去氧胆酸、及维生素D3等产品,但“BA路线”还未大规模应用到以上产品的生产中,未来随着新工艺路径“BA路线”的推广与使用,BA的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黄体酮市场对应的BA需求量约为1,000吨/年,熊去氧胆酸“BA路线”的潜在替代空间达1,700吨/年。
甾体药物中间体处于行业整合阶段,公司产品市占率有望提升。2023年,主要甾体激素原料药国内外价格出现大幅下滑,2023年底,地塞米松出口价格较2022年底下滑约67%,部分产品价格Q4企稳,维持相对低位。由于甾体药物行业产业链较长,中间体产品种类较多,因此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目前国内有几十家甾体药物中间体供应商。公司在国内甾体药物起始物料端的市场占约60%,掌握起始物料资源,有望在行业整合过程中提升市占率。同时,公司实现了重要产品黄体酮的技术革新,有望加快黄体酮中间体老工艺产能出清,提升自身市占率。
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并行,打开公司成长天花板。2020年,公司与华海药业共同出资设立了合资公司华海共同,战略性布局原料药领域,共储备了睾酮、地屈孕酮、氟维司群、依西美坦、熊去氧胆酸等14个高端甾体原料药产品。同时,加大皮质激素产品布局,2021年4月,公司与新华制药成立合资公司同新药业,公司持股40%,首先布局醋酸阿奈可他、17α-羟基黄体酮。此外,公司表示将提前布局并落实甾体药物CDMO/CRO,杭州研究院、武汉研究院已投入运营,有望为CDMO/CRO业务赋能。
产能即将大规模投放,助力营收快速增长。公司募投项目“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于2023年年底开始试生产,预计2024年正式投产,达产后预计每年贡献营业收入3.68亿元。华海共同原料药项目正处于建设中,预计部分产品在2024年H1进行试验批生产,H2提交国内外注册申报,2025年实现部分产品规模化生产。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公司2023/24/25年收入为5.83/9.43/14.60亿元,净利润为0.22/0.06/0.80亿元,对应当前PE为85/309/23X,考虑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竞争格局良好,公司掌握起始物料资源优势,“BA工艺”替代空间广阔,且持续推动甾体药物“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一体化进程,原料药产能即将投产贡献增量收入,同时伴随公司起始物料产品的涨价,估值应具备溢价,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