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7 | 财信证券 | 何晨,汪颜雯 | 增持 | 首次 | 发挥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业绩表现稳中有进 | 查看详情 |
铜峰电子(600237)
投资要点:
整体业绩表现稳中有进,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9.62亿元,同比增长20.45%;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9.4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8.67%。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4.05%,同比+0.66pct,毛利率呈增长态势。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薄膜电容器及其薄膜材料的深耕,以及在国内外市场的持续拓展。
单三季度业绩延续增长。公司单三季度实现营收3.23亿元,同比增长23.39%;实现归母净利润1543.82万元,同比增长11.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38.90万元,同比增长45.75%;单三季度毛利率为23.11%,同比+3.28pct。
具备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实现专业化及规模化生产。公司是一家老牌薄膜电容厂商,具备行业特有的电容器用聚丙烯光膜—金属化薄膜—薄膜电容器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能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并有效发挥规模效益。截至2023年,公司拥有7条(不含1条在建生产线)聚丙烯薄膜材料生产线、2条聚酯薄膜材料生产线、多台金属化镀膜、薄膜电容器生产设备,已实现专业化及规模化生产。
国内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产能严重不足,公司积极布局。未来,新能源领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厂商能够生产新能源用超薄型聚丙烯薄膜,产能严重不足,长期依赖进口,市场潜力巨大。公司募资扩产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项目,目前项目处于建设期,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023年四季度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正常生产。项目第二条生产线已于2024年4月开始安装,计划10月中旬完成全部设备安装及单机调试,10月下旬投料调试生产。公司积极布局超薄型薄膜材料领域,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增加泰国子公司注册资本,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公司于2024年3月通过了《关于在泰国投资新建生产基地的议案》,完成了泰国子公司
美峰电子(泰国)设立注册登记手续。为推进美峰电子项目建设,满足该公司营运资金的需求,2024年9月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以自有资金对美峰电子进行了增资并完成了注册资本变更登记相关事宜。本次增资完成后,美峰电子的注册资本由500万泰铢增至20000万泰铢。
盈利预测和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2.68/14.71/16.64亿元,同比增长17.09%/16.00%/13.10%,实现归母净利润0.99/1.34/1.71亿元,同比增长14.51%/34.55%/28.00%,对应EPS为0.16/0.21/0.27元,对应当前价格的PE为46.93/34.88/27.25倍。公司专注于薄膜电容器及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薄膜材料等项目募资投产顺利,受益于新能源高景气度,未来公司有望实现显著的业绩提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项目建设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
2023-03-15 | 东方财富证券 | 邹杰 | 增持 | 首次 | 2022年报点评:乘新能源之风,超薄聚丙烯薄膜扬帆起航 | 查看详情 |
铜峰电子(600237)
【投资要点】
下游需求向好,业绩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0亿元,同比增长4.04%,其中,电子级薄膜材料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16.34%,电容器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2.6%,再生树脂实现营业收入0.34亿元,同比下滑5.86%;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45.41%,得益于国内新能源市场持续景气,公司主导产品聚丙烯薄膜需求增加,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多因素助力盈利能力提升。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26.04%,同比增加5.61pct,净利率为7.86%,同比增加2.83pct,分产品来看,薄膜材料/电容器/再生树脂毛利率分别为34.99%/22.05%/14.5%,分别同比+9.89pct/+1.45pct/9.23pct,产品价格提升叠加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显著。从费用端来看,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1.09%,同比增加0.98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增加2.04pct,销售费用率增加0.45pct,财务费用率由于汇兑收益影响下降1.51pct;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费用为0.44亿元,同比增加22.95%,研发费用率为4.27%。
超薄聚丙烯薄膜借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及中高端产品国产替代之风扬帆起航。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下游行业的高速发展,薄膜电容器市场需求正加速释放,而超薄型聚丙烯薄膜正是适用于新能源用电容器制造所需的新一代有机绝缘介质,具有优越的电气及机械加工性能,是新能源用薄膜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具有较大发展机遇。公司定增募集资金,用于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项目的建设,计划共引进2条超薄型薄膜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4100吨的生产能力以及2100吨再生粒子的生产能力,预计达产后年收入可以达到3.22亿元,利润达到0.69亿元,将促进公司产品结构升级,有效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多个建设项目取得较快进展,产能扩充在即。直流电网输电用电容器项目部分设备开始到货安装;新能源汽车用电容器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8月底顺利投产,二期在计划中;智能电网产品配套镀膜设备项目一期竣工,二期设备已订购;新能源用电容器扩产项目一期已实现量产,二期设备安装中。项目的达产将进一步补充产能,提升营收规模。
【投资建议】
根据公司产能释放节奏以及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的趋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41/15.35/19.04亿元,预计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1.71/2.4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1/0.30/0.43元,对应PE分别为34/23/16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产能释放节奏不及预期;
竞争加剧影响整体盈利能力。 |
2022-08-23 | 西南证券 | 韩晨,敖颖晨 | 买入 | 维持 | BOPP电容薄膜持续景气,扩产项目顺利推进 | 查看详情 |
铜峰电子(60023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3.41%;实现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增长43.4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43.03%。
公司经营稳健,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亿元,同比增长6.43%,环比增长8.15%,收入水平创季度新高。公司稳健经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强成本费用管控,产品盈利能力有效提升。二季度综合毛利率25.00%,同比上升5.97pct,环比继续提升0.08pct。公司计提电容器产品及连接器产品跌价损失1362万元,受此影响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19亿元,环比略有下滑,但同比仍然大幅增长73.62%。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剔除存货减值因素,收入、毛利率、净利润水平均是单季度最好水平。
BOPP电容薄膜持续景气,扩产顺利推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市场强劲增长,BOPP电容薄膜供不应求,今年以来产品价格连续两个季度上涨。电子级薄膜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14.71%;毛利率36.69%,同比增加11.87pp。公司投资的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项目第一条生产线的主设备预计2022年底可交货,明年投产后有望迎来量价齐升。项目第二条生产线主设备也已完成签定。
电容器业务受家电需求疲软、疫情影响,新项目投产后收入结构、盈利有望改善。电容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同比下降2.08%;毛利率18.56%,同比减少1.79pp。公司电容器产品下游以家电行业为主,受下游需求减弱以及疫情带来的物流不畅、供应链紊乱影响,收入、毛利率水平略有下滑。新能源汽车用电容器项目由控股子公司峰成电子承建,厂房改造、设备安装等工作正在进行中。新能源用电容器扩产项目一期建设已完成,二期厂房改造和设备订购正在进行之中。直流电网输电用电容器项目一期主设备正在选型订购之中,厂房正在设计装修中。随着新项目逐渐投产并贡献收入,电容器业务收入结构、盈利能力均将显著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亿、1.78亿、2.38亿。BOPP电容薄膜持续景气,明年新产线投产量价齐升。中长期来看,薄膜电容器向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领域全面转型,收入、盈利能力预计显著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薄膜涨价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新项目投产进度滞后;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
2022-04-25 | 西南证券 | 韩晨,敖颖晨 | 买入 | 维持 | 聚丙烯薄膜景气度高,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查看详情 |
铜峰电子(600237)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0.34%;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增长24.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增长21.78%。
薄膜材料景气度高,毛利率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行业需求旺盛,公司BOPP电容膜供不应求。在原材料BOPP粒子价格上涨推动下,BOPP薄膜价格持续上行。22Q1公司BOPP电容膜延续涨价趋势,综合毛利率24.42%,同比增加2.40pp,环比增加4.88pp。22Q1公司收入基本持平,主要由于交流电容器下游家电行业受疫情反复、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较大。
销售、管理费用增长较快,财务费用有所下降。公司销售、管理费用分别为0.12、0.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1%、22.90%。销售、管理费用增长较快,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以来,推行了更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加上2021年以来公司业绩大幅增长,销售、管理人员薪酬增长所致。二是由于油价上涨导致物流、运输费用增长。由于公司融资成本下降导致借款利息减少,财务费用有所下降。整体来看,22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5.59%,较2021年全年增加1.88pp。
在手订单充足,加强原材料备货。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0.13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1.70%。由于主要原材料BOPP粒子供应紧张,同时考虑疫情影响,公司加大了原材料备货,Q1末存货2.38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4.90%。受此影响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0.32亿元。公司于2020年12月、2021年6月公告的6个投资项目稳步推进,截至一季度末,在建工程余额0.47亿元,较21年末增长30.5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1.78、2.38亿元。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向好。薄膜电容器向新能源领域转型有望取得突破。当前公司市值34.48亿,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33、19、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薄膜涨价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新项目投产进度滞后;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影响销售确认进度 |
2022-03-22 | 西南证券 | 韩晨,敖颖晨 | 买入 | 维持 | 2021年年报点评:业绩复合预期,新项目稳步推进 | 查看详情 |
铜峰电子(600237)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同比增长18.06%;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增长542.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376.38%。
业绩复合符合预期,Q4单季度盈利创纪录。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62万元,创单季度新高。Q4扣非归母净利润1296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政府补助。Q4资产减值、信用减值合计计提256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为-383万元。扣除减值、营业外收支等非经营性因素,扣非归母净利润也有较好表现。
薄膜涨价盈利修复,电容器经营稳健。公司电子级薄膜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33.47%;毛利率25.10%,同比增加10.52pp。电子级薄膜材料销量1.74万吨,同比增长7.10%。受益薄膜价格上涨,收入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改善。电容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8.69%;毛利率20.60%,同比增加0.16pp。电容器业务经营稳健,毛利率水平相对稳定。
新项目稳步推进,下半年有望陆续贡献收入。公司2020年12月、2021年6月公告的6个投资项目稳步推进。其中,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项目已完成备案、能评,项目第一条膜线的主设备预计2022年底可交货,第二条膜线主设备已完成签订。新能源汽车用电容器项目的备案、安环评、厂房改造等工作正在进行中。新能源用电容器扩产项目一期建设已完成,二期设备正在选型。直流电网输电用电容器项目已完成备案,主设备正在选型之中,厂房在设计装修中。公司新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下半年开始有望贡献收入增量。
员工薪酬同步增长,充分激发公司活力。公司自实控人变更以来,推行了更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2021年公司高管及员工薪酬较2020年有较大幅度提升,生产经营也更加贴近市场,有利于充分激发管理层与基层员工活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亿、1.75亿、2.32亿。今年BOPP薄膜涨价贡献业绩弹性,明年新线投产量价齐升。中长期来看,薄膜电容器向新能源领域全面转型,收入、盈利能力提升,打开估值天花板。当前公司市值42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薄膜涨价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新项目投产进度滞后;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