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76.45亿 | 总市值:76.45亿 | ||
流通股本:8.80亿 | 总股本:8.80亿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4-10-30 | 天风证券 | 鲍荣富,王涛,林晓龙 | 增持 | 维持 | 毛利率同比显著增长,下游终端消费电子&AI服务器需求高景气 | 查看详情 |
宏和科技(603256) 公司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扭亏 公司发布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6.19亿元,同比+24.55%,实现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扭亏,扣非归母净利润-0.02亿元,同比亏损减少。其中Q3单季度实现收入2.11亿元,同比+1.20%,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0.07/0.03亿元,同比均扭亏。 Q3电子布价升量跌,下游终端消费电子&AI服务器需求高景气 公司前三季度电子布实现量价双增,我们测算电子布销量同比+16.2%达1.5亿米,预计主要受上半年黄石宏和产能释放所致,前三季度公司电子布销售均价同比+1.9%达3.72元/米,预计Q3价格修复较多。单季度来看,公司Q3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环比-3.06%/-22.25%,主要受销量下滑拖累,我们测算Q3公司电子布销量为4910万米,环比/同比分别-6.7%/-13.0%。价格端来看,Q3电子布均价为3.84元/米,环比/同比分别+5.1%/+9.2%,实现向上修复,Q3电子纱采购均价为17.8元/kg,环比/同比分别-4.7%/+25.0%,成本端环比看亦有优化。公司电子布产品下游需求高景气,Q3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同比分别-4.0%/+3.2%,预计Q4安卓新品密集发布,消费电子升级需求有望进一步提振,未来随着AI手机等新应用领域产品需求提升,公司有望凭借头部技术优势实现较大业绩弹性。 Q3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现金流明显改善 公司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16.45%,同比+8.74pct,其中,Q3单季度整体毛利率18.99%,同比/环比分别+13.78/+1.26pct。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16.84%,同比-2.7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01/-2.61/0.28/-0.41pct,最终实现净利率1.25%,同比+10.01pct。Q3单季度净利率3.27%,同比/环比+14.21/-0.81pct。24Q3末资产负债率44.06%,同比+0.36pct。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89亿元,同比+1.65亿元,收现比同比+6.27pct达89.30%,付现比同比-0.84pct达21.08%,现金流显著改善。 高端电子布供应能力全球领先,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具备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子布制造能力,有望逐步实现高端领域的国产替代。预测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0.25/0.8/1.2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及新项目投产节奏低于预期、供应商及客户集中风险、供给端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 | ||||||
2024-08-31 | 天风证券 | 鲍荣富,王涛,林晓龙 | 增持 | 维持 | 销量持续增长,盈利同比扭亏,看好下游消费电子景气复苏 | 查看详情 |
宏和科技(603256) 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扭亏 公司发布24年中报,上半年实现收入4.08亿元,同比41.45%,实现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扭亏,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亏损同比减少。其中Q2单季度实现收入2.18亿元,同比+31.21%,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0.09/0.06亿元,同比均扭亏,非经常性损益主要系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电子布销量同比环比双增长,下半年价格环比有望提升 24H1公司电子布收入同比+35%达3.7亿元,主要系终端市场需求增加带动销量提升所致,上半年销量同比+38.8%达10106万平。24H1公司电子布均价同比-2.66%达3.66元/平,电子纱采购均价同比+24.07%达17.94元/kg,利润空间仍受价格成本双向挤压,上半年黄石公司净亏损1372万元,同比减亏1750万元。分季度来看,24Q2公司电子布收入环比+8%达1.9亿元,销量环比+8.6%达5,261万平,下游需求持续回暖。Q2公司电子布均价3.65元/平,环比基本持平,电子纱采购均价18.6元/kg,环比+8.4%。据IDC数据,24Q2中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出货量分别达7千万部/720万台,同比+10%/+7%,环比+1.1%/+1.0%,均延续增长趋势,我们认为随着AI手机、AIPC等产品发布,下游消费电子需求景气度有望持续复苏。4月以来电子布行业开启提价,截止8月22日,7628电子布均价较3月底提涨0.70元/米,下半年公司电子布价格环比有望提升,具备盈利向上弹性。 盈利能力有所改善,费用率同比下降 公司上半年实现毛利率15.14%,同比+5.62pct,其中Q2单季度整体毛利率17.73%,同比/环比分别+13.26/+5.56pct。24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16.46%,同比-5.80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01/-4.19/-0.55/-1.05pct,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系人工成本下降以及上年同期有股权激励费用所致,最终实现净利率0.20%,同比+7.39pct。24年上半年末资产负债率44.98%,同比+2.93pct。24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27亿元,同比+0.72亿元,收现比同比-5.92pct达88.90%,付现比同比+1.96pct达26.87%。 高端电子布供应能力全球领先,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具备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子布制造能力,有望逐步实现高端领域的国产替代。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0.3/0.8/1.2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及新项目投产节奏低于预期、供应商及客户集中风险、供给端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 | ||||||
2024-05-28 | 中银证券 | 陈浩武,杨逸菲 | 增持 | 维持 | 电子布价格企稳回升,弹性值得期待 | 查看详情 |
宏和科技(603256) 归母净利-0.6亿元,同比转亏,EPS-0.07元;2024Q1营收1.9亿元,同增55.3%归母净利-0.1亿元,同比-114.1%。公司深耕中高端电子布市场,技术、市场优势明显,高端电子布项目于2023H1达产,电子布产能提升约40%,终端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后量价均将具备较高弹性。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公司电子布产销量同比明显提升,价格同比下滑:公司2023Q4电子布产量8,495.4万米,同增162.5%;销量4,048.5万米,同增16.8%;销售均价3.8元/米,同比下滑9.7%。2024Q1电子布产量4,657.0万米,同增38.3%销量4,844.9万米,同增69.3%;销售均价3.68元/米,同减8.9%。 2024Q1净利率环比回升:公司2023Q4毛利率12.2%,同减7.0pct,环比提升7.0pct;净利率-11.9%,同减18.9pct,环比下降1.0pct。2024Q1毛利率12.2%,同减4.2pct,环比下降0.1pct;净利率-4.2%,同减1.2pct,环比提升7.6pct。 近期电子布提价,持续关注终端消费电子看点:据卓创资讯,2024年4-5月,电子布厂商集体提价,行业均价从4月初的3.2-3.5元/米上涨至3.6-3.8元/米。当前电子布价格仍存较强成本支撑,若终端消费电子需求持续修复且有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新品出现,电子布价格仍有上行空间。 深耕中高端市场,技术、市场高壁垒铸就护城河: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具备极薄布量产能力的厂商之一。高端电子布附加价值高,下游客户对材料的选用极为审慎,产品验证周期长、项目多且费用昂贵,而公司与全球主要覆铜板厂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已构筑起坚实客户壁垒。 估值 受下游消费电子景气度低迷影响,公司业绩不及我们原先预期,我们下调原先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为8.4/8.5/8.9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0.2/0.5/0.9亿元;EPS分别为0.02/0.06/0.10元;PE分别为338/125/72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生产成本上升,终端电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 ||||||
2024-04-30 | 天风证券 | 鲍荣富,王涛,林晓龙 | 增持 | 调低 | 销量保持高增,盈利暂时承压 | 查看详情 |
宏和科技(603256) 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转亏 公司发布23年年报及24年一季报,23年实现收入6.61亿元,同比+8.01%,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0.63/-0.86亿元,同比转亏。其中Q4单季度实现收入1.64亿元,同比+7.97%,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转亏,扣非归母净利润-0.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4Q1公司实现收入1.9亿元,同比+55.34%,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0.08/-0.1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23FY及24Q1销量持续增长,价格有望逐步筑底 23年公司电子布收入同比+6.2%达6.3亿元,主要受销量增长较多所致,全年电子布销量1.7亿米,同比+40%,产销率同比-7.1pct达90.7%,23Q4/24Q1销量4048/4845万米,同比+17%/+69%,环比-28%/+20%。终端下游景气逐渐回升,23Q4/24Q1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7.36/6.93千万部,同比-1.2%/+6.5%,24Q1增速系近12个季度首次转正,全球智能手机及PC出货量亦实现正增长,或反映此轮换机周期已至。据Canalys预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24年恢复增长,预计同比+4%,我们认为随着终端需求恢复,中高端电子布价格有望逐步企稳回升。23年公司电子布均价3.69元/米,同比-23.79%,23Q4/24Q1均价3.80/3.68元/米,同比-9.7%/-8.9%,环比+8.2%/-3.3%,一季度价格端仍处于相对低位,4月以来电子布开启提价,其中7628电子布均价较3月底提涨0.25元/米,反映价格端或已逐步筑底。23年6月黄石宏和“年产5040万米5G用高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募投项目顺利投产,23年黄石公司净亏损7336万元,同比增亏3915万元,我们预计随着运转效率提升以及价格回暖,24年有望逐步扭亏。 23年盈利承压较大,24Q1环比基本企稳 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8.83%,同比-19.99pct,其中,Q4单季度整体毛利率12.22%,同比/环比分别-7.01/+7.01pct。23年期间费用率19.76%,同比-4.5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30/-5.27/-0.76/+1.79pct,管理费用减少主要系股权激励费用回冲及薪酬费用减少所致,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汇兑损失增加所致。23年最终实现净利率-9.54%,同比-18.1pct。23年末资产负债率43.65%,同比+1.51pct,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3.92亿元达-0.98亿元,主要系收现比同比-29.13pct达81.92%所致。24Q1公司毛利率12.17%,同比/环比分别-4.21/-0.05pct,净利率-4.25%,同比/环比-1.17/+7.65pct。 高端电子布供应能力全球领先,短期下调至“增持”评级 我们认为24年电子纱/电子布供给格局有望保持相对稳定,需求端5G设备及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AI、无人驾驶等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公司具备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子布制造能力,有望逐步实现高端领域的国产替代。考虑到公司业绩下滑较多,下调公司24-25年归母净利至0.26/0.80亿元(前值0.9/1.3亿元),新增26年归母净利预测至1.20亿元。考虑到短期业绩承压,下调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投产节奏低于预期、供给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 ||||||
2023-11-02 | 中银证券 | 陈浩武,杨逸菲 | 增持 | 维持 | 销量显著增长,价格低位下盈利仍承压 | 查看详情 |
宏和科技(603256) 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Q1-3营收5.0亿元,同增8.0%,归母净利-4,354.3万元,同减204.3%,EPS-0.05元;其中2023Q3营收2.1亿元,同增72.8%,归母净利-2,282.0万元,同减389.9%。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3Q3电子布产销量同比明显提升:公司2023Q1-3电子布产量9,839.75万米,同增6.7%;销量12,926.73万米,同增48.3%;销售均价3.65元/米,同比下滑28.3%。其中,公司2023Q3电子布产量3,401.7万米,同增16.6%,环比提升10.8%;销量5,646.7万米,同增126.0%,环比提升27.8%;销售均价3.51元/米,同减22.9%,环比减少2.0%。 价格影响下,2023Q3营收同比提升明显但利润同比下滑较多:公司2023Q3营收2.1亿元,同增72.8%,归母净利-2,282.0万元,同减389.9%。公司2023Q3毛利率5.2%,同减20.3pct;净利率-10.9%,同减17.5pct。 募投项目产能按计划投放,产品结构进一步高端化:据公司投资者互动平台信息,5,040万米电子布募投项目已于今年5月30日达产,公司电子布产能提升约40%;且新产线定位极薄和超薄布,公司高端产品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设立四川宏和子公司,电子布生产成本有望下降:公司7月14日发布公告,拟在四川泸县经济开发区新设全资子公司四川宏和,开展中高端电子布等相关产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我们推测公司此举是出于降本目的。公司电子布产能有13,200万平(占比72%)位于上海,而上海的能源及人工成本在全国范围内均处于较高水平。将电子布厂转移至生产要素价格较低的地区能够显著降低单平成本,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估值 高端消费电子复苏不及我们之前预期,我们下调原有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为6.6/8.9/9.3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0.3/0.3/0.5亿元;EPS分别为-0.04/0.03/0.06元;PE分别为-212/265/138倍。考虑公司深耕中高端电子布市场,技术、市场优势明显,今年电子布产能提升约40%,待下游需求回暖后量价均将具备弹性。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生产成本上升,终端电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 ||||||
2023-08-28 | 天风证券 | 鲍荣富,林晓龙 | 买入 | 维持 | Q2销量同环比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继续承压 | 查看详情 |
宏和科技(603256) 公司发布23年半年报,23H1收入2.88亿,同比-15.0%,归母净利-0.21亿,同比-161.2%,扣非归母净利-0.30亿,同比-204.6%;单23Q2收入1.66亿,同比+2.3%,环比+35.7%,归母净利-0.17亿,同比-192.8%,扣非归母净利-0.21亿,同比-234.9%。 Q2销量同环比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继续承压 23H1公司电子布销量7280万平,同比+17.1%,产销率113%;23Q2销量4419万平,环比+54.4%。23H1电子布均价3.76元/平,同比-29.2%;23Q2均价3.58元/平,环比-11.2%。23Q2销量环比较好改善,或反映下游需求小幅回暖。当前行业库存仍处高位,截至7月末库存水平达89.08万吨,较年初增长38.5%,对价格形成较大压制,但考虑多数厂实际成交价格已接近现金流成本线,行业整体亏损现象较明显,我们预计价格进一步下行空间亦有限。23H1公司电子纱采购均价14.5元/kg,同比-50.3%;23Q2采购均价13.3元/kg,环比-17.6%。 23H1公司综合毛利率9.5%,同比-24.8pct;单23Q2毛利率4.5%,环比-11.9pct。费用率小幅下降,23H1期间费用率22.3%,同比-0.1pct。23H1公司归母净利率-7.2%,同比-17.2pct,扣非归母净利率-10.4%,同比-18.8pct;单23Q2归母净利率-10.2%,环比-7.1pct,扣非归母净利率-12.7%,环比-5.4pct。 资产负债表继续夯实,经营性现金流较好改善 23H1末公司资产负债率42.0%,同比-2.4pct;带息负债比率73.8%,同比-0.1pct,其中短期负债占比35.1%,同比+1.6pct。23H1公司投资性现金流同比少流出2.38亿至净流出0.42亿,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多流出2.72亿至净流出0.44亿。 高端电子布供应能力全球领先,维持“买入”评级 电子纱电子布行业景气阶段承压,公司盈利能力承压。子公司黄石宏和募投项目“年产5040万米5G用高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发与生产项目”于2023/5/30完成试生产,产能释放完成。产品逐渐由超薄型向极薄型进行导入,关注后续效益情况(23H1黄石宏和收入1.2亿,净亏损0.3亿,亏损小幅收窄)。公司具备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子布制造能力,黄石宏和项目实现电子纱电子布一体化生产运营,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公司中长期竞争力,看好公司成长弹性。暂维持前期盈利预测,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为0.6/0.9/1.3亿,同比分别+7%/61%/44%,现价对应23/24/25年PE分别为113/70/4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及新项目投产节奏低于预期、供应商及客户集中风险、供给端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 ||||||
2023-08-28 | 中银证券 | 陈浩武,杨逸菲,林祁桢,郝子禹 | 增持 | 维持 | 行业均价触底回升,期待量增与价格弹性共振 | 查看详情 |
宏和科技(603256)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H1营收2.9亿元,同减15.0%,归母净利-2,072.3万元,同减161.2%,EPS-0.02元;其中2023Q2营收1.7亿元,同增2.3%,归母净利-1,695.4万元,同减192.8%。公司深耕中高端电子布市场,技术、市场优势明显,且5,040万米高端电子布项目已于5月30日达产,电子布产能提升约40%,待下游需求回暖后量价均将具备弹性。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3Q2公司电子布销量同比明显提升,价格同比明显下滑:公司2023H1电子布产量6,438.1万米,同增2.2%;销量7,280.1万米,同增17.1%;销售均价3.76元/米,同比下滑29.2%。其中,公司2023Q2电子布产量3,070.3万米,同增1.1%;销量4,418.8万米,同增42.4%;销售均价3.58元/米,同减29.3%。 价格影响下,2023Q2营收利润同比下滑较多:公司2023Q2营收1.7亿元,同增2.3%,归母净利-1,695.4万元,同减192.8%;扣非归母净利-2,106.7万元,同减234.9%。公司2023Q2毛利率4.5%,同减28.4pct,环比下降11.9pct;净利率-10.2%,同减21.5pct,环比下降7.1pct。 募投项目产能按计划投放,产品结构进一步高端化:据公司投资者互动平台信息,今年1月1日5,040万米电子布募投项目启动试生产,于5月30日达产,公司电子布产能提升约40%;且新产线定位极薄和超薄布,公司高端产品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设立四川宏和子公司,电子布生产成本有望下降:公司7月14日发布公告,拟在四川泸县经济开发区新设全资子公司四川宏和,开展中高端电子布等相关产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我们推测公司此举是出于降本目的。公司电子布产能有13,200万平(占比72%)位于上海,而上海的能源及人工成本在全国范围内均处于较高水平。将电子布厂转移至生产要素价格较低的地区能够显著降低单平成本,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估值 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为6.2/7.6/8.5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0.3/0.6/0.8亿元;EPS分别为0.03/0.07/0.08元;PE分别为217/100/84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生产成本上升,终端电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 ||||||
2023-07-21 | 中银证券 | 陈浩武,杨逸菲,林祁桢,郝子禹 | 增持 | 维持 | 景气度触底,关注高端需求 | 查看详情 |
宏和科技(603256) 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期业绩预告,预计 23H1 实现归母净利约-1,865 到-2,280万元,同减 155%-167%; 扣非归母净利-2,636 到-3,222 元,同减 192-212%;按中值测算, 23Q2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1,696 万元,同减 193%,扣非归母净利-2,040 万元,同减 231%。 公司深耕中高端电子布市场, 技术、市场优势明显,且今年 5,040 万米高端电子布项目投产,待下游需求回暖后量价均将具备弹性。 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行业价格触底, 23Q2 业绩承压: 据卓创资讯数据, 23Q2 电子布厚布价格由 3.7 元/米回落至 3.5 元/米, 已低于 22Q1 的低点。 电子布下游智能制造、 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持续疲软。公司 23Q2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1,696万元,同减 193%,扣非归母净利-2,040 万元,同减 231%。 关注 AI 相关领域需求: 2023 年上半年, AI、通讯及相关产业关注度较高,我们判断下游产业的需求增加将会逐步传导至上游基材,且 1)电子布的复苏量在价先, 2) AI 相关应用对于传输稳定性要求苛刻, 对散热、信号传输等的高要求会带动高端基材的需求增长。 募投项目产能按计划投放, 产品结构进一步高端化: 据公司投资者互动平台信息, 今年 1 月 1 日 5,040 万米电子布募投项目启动试生产, 于 5 月30 日达产, 公司电子布产能提升约 40%;且新产线定位极薄和超薄布,公司高端产品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深耕中高端市场,技术、市场高壁垒铸就护城河: 高端电子布生产难度大、 技术含量高,曾被国外企业垄断。目前, 公司仍为国内极少数具备极薄布量产能力的厂商之一。 此外,高端电子布下游客户对材料的选用极为审慎,产品验证周期长、 项目多且费用昂贵, 而公司与全球主要覆铜板厂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已构筑起坚实客户壁垒。 估值 电子布需求修复仍需等待, 我们下调 23-25 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6.2、 7.6、 8.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29、 0.63、0.75 亿元; EPS 为 0.03、 0.07、 0.08 元,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生产成本上升,终端电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 ||||||
2023-05-04 | 天风证券 | 武慧东,鲍荣富 | 买入 | 维持 | 23q1扣非亏损幅度环比收窄,关注需求恢复节奏 | 查看详情 |
宏和科技(603256) 公司发布 22 年年报及 23 年一季报。 22fy 收入 6.1 亿, yoy-24%;归母净利 0.52亿, yoy-58%;扣非归母净利 0.07 亿, yoy-94%。对应 22q4 公司收入 1.5 亿,yoy-26%, qoq +26%;归母净利 0.11 亿, yoy-55%, qoq+35%;扣非归母净利-0.22亿, 22q4 单季扣非转亏。 23q1 收入 1.2 亿, yoy-31%, qoq-20%;归母净利-0.04亿;扣非归母净利-0.09 亿, 23q1 扣非环比亏损幅度有所收窄。 下游需求景气持续筑底, 持续关注消费电子等下游需求复苏节奏。 23q1 扣非亏损幅度环比收窄,盈利能力持续筑底,关注需求恢复节奏 22fy 公司电子布销量 1.22 亿米, yoy-6%, 产销率 98%; 22q4/23q1 电子布销量分别 0.35/0.29 亿米, yoy 分别+7%/-8%, qoq 分别+39%/-17%, 22q4 销售较好恢复、 23q1 推测因假期等因素有较多影响。 22fy 公司电子布每米销售均价 4.8元, yoy-1.3 元/-21%; 22q4/23q1 销售均价分别为 4.2/4.0 元( vs 22q3 为 4.6 元),均价延续回落,反映电子布行业整体需求景气偏弱。 22fy 公司电子纱每 kg 平均采购价 22.9 元, yoy -10.7 元/-32%;测算 22q4/23q1 采购均价分别为 15.1/16.2元( vs 22q3 为 18.4 元)。 毛利率持续承压, 核心反映行业需求景气压力, 电子布价格回落节奏快于电子纱, 22fy 公司综合毛利率 28.8%, yoy-7.1pct;单季看 22q4/23q1 毛利率分别为19.2%/16.4%, yoy 分别-11.9/-19.3pct。费用支出较为刚性,费用率较多上升( 22fy期间费用率 24.3%, yoy+7.1pct; 22q4/23q1 单季分别为 28.2%/30.9%, yoy 分别+10.5/+8.0pct)。 22q4/21q4 公司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4.3%/-7.3%, qoq 分别-14.8/ +7.0pct,连续两个季度扣非净利呈亏损局面, 23q1 亏损幅度环比有所收窄。 盈利水平出现较明显筑底信号,持续关注消费电子等下游需求复苏节奏。 23q1 末公司资产负债率 40.1%, yoy-0.1pct;带息负债比率 75.9%, yoy-1.9pct,其中短期负债占比 34.9%, yoy +4.4pct; 负债表变化大致反映公司阶段密集资本开支阶段基本结束, 22fy/23q1 公司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分别 2.5/0.1 亿( vs21fy 为净流出额 7.1 亿)。 22fy/23q1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净流入 2.9、 -0.2亿,净流入规模分别同比增加 1.8、 0.1 亿,较为扎实。 下调盈利预测,高端电子布供应能力全球领先, 维持“买入”评级 电子纱电子布行业景气阶段承压, 公司盈利能力承压,同时关注黄石项目后续效益情况( 22fy 及 22h2 其分别净亏损 0.34、 0.29 亿元), 下调公司 23/24 归母净利预测至 0.6/0.9 亿( 前值 1.2/1.7 亿),新增 25 年归母净利预测为 1.3 亿,23-25 年 yoy 分别+7%/61%/44%。我们认可黄石项目(纱及布)项目达产及成本管控提升至预期水平后对公司中长期竞争力带来的重要积极变化,以及公司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子布制造能力持续强化, 看好公司成长弹性, 现价对应公司23/24/25 年 PE 分别为 116x/72x/50x, 。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及新项目投产节奏低于预期、供应商及客户集中风险、供给端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 ||||||
2023-04-29 | 中银证券 | 陈浩武,杨逸菲,林祁桢,郝子禹 | 增持 | 维持 | 业绩承压,静待复苏 | 查看详情 |
宏和科技(603256)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营收6.1亿元,同减24.3%;归母净利0.5亿元,同减57.9%;扣非归母净利0.1亿元,同减93.5%;EPS0.06元。23Q1营收1.2亿元,同减30.9%;归母净亏损0.04亿元,同减124.2%;扣非归母净亏损0.09亿元,同减168.3%。公司深耕中高端电子布市场,技术、市场优势明显,且5,040万米高端电子布项目即将全面投产,待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后量价均将具备弹性。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3Q1业绩承压:2022年公司营收6.1亿元,同减24.3%;归母净利0.5亿元,同减57.9%,其中22Q4实现营收1.5亿元,同减25.5%;归母净利0.1亿元,同减54.8%。23Q1营收1.2亿元,同减30.9%;归母净亏损0.04亿元,同减124.2%;扣非归母净亏损0.09亿元,同减168.3%。 23Q1盈利水平同环比均下滑: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28.8%,同减7.1pct;净利率8.6%,同减6.8pct。2023Q1公司毛利率为16.4%,同减19.3ct,环比减少2.9pct;净利率-3.1%,同减11.9pct,环比减少10.1pct。 22Q4-23Q1电子布销量先升后降,价格持续下滑:公司22Q4电子布销量3,465.6万米,环比回升38.7%;23Q1电子布销量2,861.3万米,环比下降17.4%。价格方面,2022Q4公司电子布平均售价4.2元/米,同比下降31.3%;23Q1销售均价4.0元/米,同比下降27.0%,环比下降4.0%。 募投项目产能按计划投放,产品结构、生产成本将获优化:据公司投资者互动平台信息,今年1月1日,公司5,040万米电子布募投项目首批装置启动试生产,预计将于今年二季度全面投产,产品定位极薄和超薄布。该项目投产后,公司高端产品比例进一步提升,且新线生产效率更高,综合生产成本有望下降。 深耕中高端市场,技术、市场高壁垒铸就护城河:高端电子布生产难度和技术含量高,曾被日本日东纺、旭化成等少数企业所垄断。目前,公司仍为国内极少数具备极薄布量产能力的厂商之一。此外,高端电子布附加价值高,下游客户对材料的选用极为审慎,产品验证周期长、项目多且费用昂贵,而公司与全球主要覆铜板厂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已构筑起坚实客户壁垒。 估值 下游消费电子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我们调整原有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为6.7、7.6、7.8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0.6、0.8、1.2亿元;EPS分别为0.06、0.09、0.13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生产成本上升,终端电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