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64.19亿 | 总市值:64.19亿 | ||
流通股本:4.01亿 | 总股本:4.01亿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4-11-05 | 国信证券 | 张佳博 | 增持 | 维持 | 前三季度业绩稳步回升,“DEL+AI+自动化”打造新药研发新动能 | 查看详情 |
成都先导(688222) 核心观点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4%,各技术平台加速商业转化。公司2023全年实现营收3.71亿元(+12.6%),归母净利润0.41亿元(+61.2%),扣非归母净利润0.03亿元(-72.4%)。24年前三季度营收2.98亿元(+21.4%),归母净利润0.30亿元(+64.7%),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6831.9%)。其中单Q3实现收入1.04亿元(同比+15.0%,环比+18.6%),实现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59.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39114.4%)。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幅较大,主要系:1、各技术平台商业项目收入增加;2、随着技术平台商业化项目的增多,公司在报告期内将业务重心适度转向了商业项目,同时,公司稳步审慎地推进了自主研发新药管线的进展,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新药种子库行业内领先,四大核心平台颇具竞争优势。作为新药研发CRO行业领先企业,公司目前拥有超过1.2万亿的新药种子库。专注于两大创新药类型:小分子药、小核酸药;三种商业模式:技术合作、项目转让、产品销售;四大核心技术平台:编码化合物库(DEL)、分子片段及结构设计(FBDD/SBDD)、小核酸药(STO)、靶向蛋白降解(TPD),同时,正在建设的能力还有“AI+自动化”高效化合物优化平台,“DEL/SBDD+自动化+AI/ML”多技术融合不断拓宽实验科学的探索边界,提升小分子、小核酸、蛋白降解药物早研能力。 投资建议:公司围绕小分子和核酸药物,成功搭建DEL、FBDD/SBDD、STO、TPD四大核心平台,同时兼备药物化学、AI/ML等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平台,在CRO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随着核心平台技术不断升级迭代,海内外业务持续发力,平台商业项目稳中有进,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恢复。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47/5.56/7.10亿元,同比增长20.3%/24.5%/27.6%,归母净利润0.50/0.63/0.83亿元,同比增长21.6%/27.3%/31.5%。综合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得出公司合理价格区间为13.48~14.85元,较目前股价有3%~14%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平台建设及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 ||||||
2024-10-28 | 民生证券 | 王班,乔波耀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主营业务实现加速增长,商业化项目稳健推进 | 查看详情 |
成都先导(688222) 事件:2024年10月26日,成都先导发布2024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21.38%;归母净利润3012.03万元,同比增长64.71%;扣非净利润1731.19万元,同比增长6831.94%。前三季度公司多个技术平台的商业化项目收入稳健增长,拉动利润端快速提升。 三季度利润端实现快速增长,商业化项目稳健推进。Q3公司实现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4.96%,归母净利润1992.26万元,同比增长59.82%,扣非净利润1525.23万元,同比增长39114.40%。公司DEL、TPD、STO等多个技术平台快速推进商业化项目,通过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和关键新药研发能力的协同效应,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和净利润提高。Q3英国子公司Vernalis研究项目顺利推进,FTE收入和项目里程碑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带动FBDD/SBDD业务板块收入同比显著提升。第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到2091.79万元,同比增长10.46%,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达到20.20%,不断完善新药发现与优化能力,将业务重心适度转向商业项目。 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DEL等技术平台赋能新分子开发。公司不断优化国际国内市场策略,与全球伙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2024年10月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强生、默沙东、辉瑞、罗氏等国际药企与成都先导组建全球首个DNA编码化合物库(DEL)联盟,通过多种创新合作模式更高效构建DEL库,成都先导也是作为唯一服务供应商加入DEL联盟,充分证明其在全球DEL技术及小分子新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外公司在小核酸领域建立一站式项目转化平台,今年上半年子公司先东制药完成首个核酸CDMO项目的交付。10月公司与盛世君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行AOC药物研发,通过双方的万亿级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完整的小核酸药物发现生产平台和三千亿级生物药物分子库共同对外提供抗体-寡核苷酸偶联药物(AOC)的研发服务,满足全球药企对AOC药物的旺盛需求。 投资建议:成都先导专注于DEL技术驱动的新药发现与优化服务,核心技术平台正逐步加速商业转化。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33/5.03/5.84亿元,同比增长16.6%/16.2%/16.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0.63/0.75亿元,对应PE为100/83/6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药物发现技术替代风险、管理风险、客户集中风险、汇率风险。 | ||||||
2024-04-29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崔少煜 | 买入 | 维持 | DEL业务回升向好,创新能力持续释放有望带来长期增长 | 查看详情 |
成都先导(68822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12.64%;归母净利润4072万元,同比增长61.16%;扣非归母净利润345万元,同比下滑72.38%;2)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54.35%;归母净利润1394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819万元。 DEL业务稳步恢复,汇兑收益减少影响扣非。分季度看,2023Q4实现收入1.26亿元(+12.65%),归母净利润2243万元(+51.16%),扣非归母净利润320万元(-69.53%)。我们预计主要系:①公司核心业务DEL板块恢复显著,同时其他技术平台持续完善,公司积极探索新的商业转化;②公司英国子公司Vernalis受其客户研发战略调整的影响,收入不及预期,因此为了更加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资产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公司计提了一部分商誉减值准备;③扣非波动我们预计主要系研发投入持续维持高位及受全球汇率波动影响,公司2023年汇兑收益同比大幅减少,带来财务费用的增加所致。此外,2024Q1实现收入1.07亿元(+54.35%),归母净利润1394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819万元。盈利能力上,2023年毛利率49.25%(+1.58pp),净利率11.00%(+3.27pp),费用方面,销售费用2072万元(+17.86%),费用率5.58%(+0.25pp)。管理费用6990万元(-2.94%),费用率18.82%(-3.03pp),研发费用7961万元(-8.87%),费用率21.44%(-5.06pp)。财务费用331万元,费用率0.89%(+5.45pp)。 多技术平台持续完善,新药管线价值不断提升。1)DEL核心业务:2023年收入1.84亿元(+25.45%)。目前公司DEL库小分子超1.2万亿,截止2023年底,公司已筛选53类不同靶点,近三年项目整体成功率>75%。此外,2023年达成了21个项目的化合物知识产权转让。公司依托DEL、FBDD/SBDD等技术搭建了蛋白降解平台与核酸新药研发平台,持续横向拓展新的药物开发领域,针对客户应用需求推出“DEL For”系列。①蛋白降解平台(TPD):2023年收入约1852.5万元,涵盖PROTAC库设计、合成、筛选及三元复合物形成实验在内的生物评价,累计完成了超50个新颖的E3泛素连接酶的制备;②核酸平台(STO):2023年收入约3437.78万元,siRNA设计、合成、修饰及大部分体内外生物功能评价基本完备,最为关键的递送技术也在自主开发。随着新技术平台的持续完善,有望逐步贡献新增量。2)新药项目权益转让方面,公司新药项目大部分处临床早期,但产品定位明确,差异化显著。截止2023年底,HG146、HG030、HG381处临床I期阶段,我们预计随着项目管线逐步向后端延伸,项目价值持续放大,新药项目转让带来的业绩弹性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整体恢复稳健及汇兑收益减少影响,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4.35、5.18和6.26亿元(调整前2024-2025年约4.35和5.02亿元),同比增长17.13%、19.17%、20.69%,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0.50、0.63和0.80亿元(调整前2024-2025年约0.50和0.60亿元),同比增长23.36%、25.67%、27.31%。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药物发现CRO+Biotech公司,新药研发管线储备丰富,有望持续转化带动业绩弹性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新药项目对外转让的不确定性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原材料供应及其价格上涨的风险、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100.00% 50.00% 0.00% 50.00% 100.00%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经营现金流 净利润 来源:公司公告,中泰证券研究所 2- 风险提示 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报告中使用了大量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 ||||||
2024-04-25 | 民生证券 | 王班,乔波耀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点评:DEL核心业务显著恢复,多元化特色平台加速商业化 | 查看详情 |
成都先导(688222) 事件:2024年4月24日,成都先导发布2023年报,公司全年实现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12.64%;归母净利润4071.85万元,同比增长61.16%;扣非净利润345.19万元,同比下降72.38%。2024年Q1公司实现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54.35%,归母净利润1394.00万元,扣非净利润819.42万元,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DEL筛选和库定制业务恢复显著,持续提升新颖性和服务多元化。DEL板块2023年实现收入1.84亿元,同比增加25.45%,24Q1收入同比提升49.33%。DEL筛选方面,公司累计筛选53种靶点类型、数百个靶点,项目筛选成功率达到76%、平均时间周期缩短至3个月以内,达成了21个项目的化合物IP转让,并且推出”DEL For”、“DEL Plus”拓展DEL技术的适用范围。库定制方面,DEL库分子数量已超过1.2万亿,增加骨架种类超过6000种;为满足客户小型化、自主化需求,公司新升级OpenDELTM产品,分子数量约30亿,提供客户高质量完整的筛选数据包,为AI/ML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多元化技术平台逐渐展现商业化价值,强化公司新药发现和优化能力。2023年FBDD/SBDD收入9177.83万元,同比减少11.13%,24Q1收入增速78.83%,主要系Vernalis获得项目里程碑收入;STO板块2023年收入3437.78万元,同比减少10.62%,剔除核酸新药转让项目后收入强劲增长60.16%;TPD(靶向蛋白降解)、BioSer(生物学服务)、ChemSer(化学服务)收入分别为1852.20、1587.59、1579.79亿元,同比增长111.85%、544.41%、231.43%,多个新技术平台的商业转化陆续贡献营业收入。 研发投入聚焦平台升级迭代和重点管线,AI为药物开发加速提效。2023年研发投入7961.08万元,同比减少8.87%,核心技术平台能力建设已逐渐完善,自研新药管线中3个项目处于临床I期、2个项目处于IND申报、2个项目处于PCC阶段,未来业务重心将向商业化项目有所偏移。此外公司积极推进DEL+AI能力建设,利用海量真实、高质量的实验数据训练AI模型,进一步扩大可探索的化合物空间并加快化合物优化过程,同时搭建高通量化学合成及化合物检测平台,通过迭代式“设计-合成-测试-分析”循环加速PCC发现及优化。 投资建议:成都先导专注于DEL技术驱动的新药发现与优化服务,核心技术平台正逐步加速商业转化。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33/5.03/5.84亿元,同比增长16.6%/16.2%/16.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0.63/0.76亿元,对应PE为97/80/6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药物发现技术替代风险、管理风险、客户集中风险、汇率风险。 | ||||||
2024-02-26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崔少煜 | 买入 | 维持 | DEL恢复显著,研发费用率持续维持高位 | 查看详情 |
成都先导(68822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12.74%;归母净利润4394.37万元,同比增长73.92%;扣非归母净利润329.77万元,同比下降73.61%。 DEL业务稳步恢复,23Q4收入稳健增长,汇兑收益减少影响扣非。①2023年收入稳健增长我们预计主要系公司核心业务DEL板块恢复显著,同时其他技术平台持续完善,公司积极探索新的商业转化;②2023年公司英国子公司Vernalis受其客户研发战略调整的影响,收入不及预期,因此为了更加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资产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公司计提了一部分商誉减值准备。若剔除商誉减值的影响,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637.95万元;③2023年扣非波动我们预计主要系研发投入持续维持高位(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约8042万元,占营业收入约22%)及受全球汇率波动影响,公司2023年汇兑收益同比大幅减少,带来财务费用的增加所致。此外,分季度看,2023Q4营业收入为1.26亿元(同比+12.95%),归母净利润2565万元(+72.87%),扣非净利润305万元(-71.01%)。 多技术平台持续完善,新药管线价值不断提升。1)新药研发服务:公司依托DEL、FBDD/SBDD等技术搭建了蛋白降解平台与核酸新药研发平台,持续横向拓展新的药物开发领域。①蛋白降解平台:涵盖PROTAC库设计、合成、筛选及三元复合物形成实验在内的生物评价;②核酸平台:siRNA设计、合成、修饰及大部分体内外生物功能评价基本完备,最为关键的递送技术也在自主开发。随着新技术平台的持续完善,有望逐步贡献新增量。2)新药项目权益转让方面,公司新药项目处临床早期,但产品定位明确,差异化显著。截止2023年6月底,HG146、HG030、HG381均获临床批准,我们预计随着项目管线逐步向后端延伸,项目价值持续放大,新药项目转让带来的业绩弹性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整体恢复稳健及汇兑收益减少影响,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3.72、4.35和5.02亿元(调整前3.50、4.49和5.80亿元),同比增长12.74%、17.03%、15.31%,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0.44、0.50和0.60亿元(调整前0.28、0.42和0.63亿元),同比增长73.92%、14.00%、20.25%。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药物发现CRO+Biotech公司,新药研发管线储备丰富,有望持续转化带动业绩弹性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新冠疫情后业务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新药项目对外转让的不确定性风险、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 ||||||
2024-02-14 | 民生证券 | 王班 | 买入 | 首次 | 深度报告:新分子发现平台优势明显,业务拓展成效显著 | 查看详情 |
成都先导(688222) 成都先导:DEL技术领先者,新分子发现平台优势明显。公司以DEL技术为核心,围绕小分子和核酸新药打造了新药发现与优化平台。公司已经搭建DEL、FBDD/SBDD、STO、TPD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并且具有药物化学、计算科学/AI、药代动力学、体外体内生物学评价等其他关键新药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从靶基因到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一整套研发服务。 小分子药、小核酸药持续高景气,DEL技术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目前小分子化药仍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小核酸药物受益于技术突破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新分子发现是新药研发中最关键的环节,药物发现CRO需求旺盛,市场规模和渗透率持续提高,DEL作为早期分子发现技术已进入应用期,国内外药企正在DEL领域加速布局。 以DEL为核心的四大技术平台优势明显,新药研发拓持续展多元化业务,AI加速药物发现和优化。公司DEL库容量和质量保持国际领先,分子数量已突破1.2万亿,持续筛选并输出高新颖性的先导化合物,筛选综合成功率近80%;定制库业务向多种类型化、特色化、自助化、便捷化方向发展。受益于海外客户加速拓展、服务类型丰富等因素,从基础需求(小型专有库)到标准需求(筛选)再到大型定制库需求均有明显增长。公司通过收购Vernalis获得FBDD/SBDD平台,进一步丰富药物发现技术,并且为欧洲市场开拓提供支点,DEL与FBDD/SBDD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公司也建立完整的核酸新药研发平台,赋能客户从靶点到临床申报的核酸药物发现和开发;并且搭建靶向蛋白降解平台,通过DEL实现E3连接酶、蛋白降解剂分子的发现。公司将AI赋能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加速新分子发现和优化过程。 公司商业模式是新药研发服务+在研项目权益转让,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一方面公司可以为全球药企提供新分子研发服务,获得持续稳定收入,另一方面可提供不同阶段的新药项目权益转让,依托四大核心技术平台逐步丰富在研管线并推动更多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创造高收益的长期价值。目前公司拥有近20个I类自研管线,多个项目处于临床I期,蕴含较高的变现价值和潜力。 投资建议:成都先导专注于DEL技术驱动的新药发现与优化服务,是全球DEL技术的领导者之一,技术平台正逐步实现商业转化,并且积极拓展海外客户。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3/4.34/5.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16.5%/16.4%,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0.40/0.50/0.60亿元,对应PE为110/87/73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药物发现技术替代风险、管理风险、客户集中风险、汇率风险。 | ||||||
2023-10-31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崔少煜 | 买入 | 维持 | 收入稳健增长,汇兑收益减少及税费增加影响扣非 | 查看详情 |
成都先导(68822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12.64%;归母净利润1829万元,同比增长75.35%;扣非归母净利润24.97万元,同比下降87.41%。 Q3收入稳健增长,汇兑收益减少及税费增加影响扣非。①2023Q1-Q3收入稳健增长我们预计主要系不可抗力逐步消退,公司整体业务稳步恢复;②2023Q1-Q3归母强劲我们预计主要系年初至报告期末获得的政府补助较同期增加。分季度看,2023Q3营业收入为9008万元(同比+13.38%),归母净利润1247万元(-28.71%),扣非净利润3.89万元(-99.73%)。扣非波动我们预计主要系2023Q3汇率波动降低,汇兑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以及2023Q3税费较同期增加。此外,2023Q1-Q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约43.71%(+1.69pp),我们预计主要系整体业务逐步恢复,收入增长带来规模效应所致。 管理能力持续稳健,汇兑收益减少带来财务费用率有所提升费用率基本稳定。 2023Q1-Q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579万元,我们预计主要系销售回款收到的现金较同期增加所致。费用率方面,2023Q1-Q3销售费用1433万元(+20.24%),费用率5.83%、同比提升0.37pp。管理费用5589万元(-6.30%),费用率22.74%、同比下降4.60pp。研发费用5826万元(-8.63%),费用率23.71%、同比下降5.52pp,财务费用251万元(+111.98%),费用率1.02%、同比提升10.62pp。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整体恢复稳健及汇兑收益减少影响,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3.50、4.49和5.80亿元(调整前4.10、5.31和6.91亿元),同比增长6.25%、28.12%、29.17%,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0.28、0.42和0.63亿元(调整前0.31、0.51和0.85亿元),同比增长11.01%、50.75%、49.83%,2023-2025年对应PE估值分别为206、137、91倍。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药物发现CRO+Biotech公司,新药研发管线储备丰富,有望持续转化带动业绩弹性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新冠疫情后业务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新药项目对外转让的不确定性风险、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 ||||||
2023-08-24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崔少煜 | 买入 | 维持 | 核心业务逐步恢复,技术平台持续完善 | 查看详情 |
成都先导(68822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2.20%;归母净利润582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1万元。 2023Q2恢复显著,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分季度看,2023Q2营收8608万元(同比+29.93%)。2023Q2归母净利润1521万元(+50600%),2023Q2扣非净利润1053万元。我们预计主要系:①不利因素消退,业务稳步复苏;②公司主业DEL筛选服务及DEL库定制两大核心业务稳步恢复;③但源于2023年上半年子公司Vernalis依然处于整合过程中,对利润扰动较大。盈利能力上,2023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42.81%(+5.66pp),净利率3.82%(+8.91pp)。销售费用954万元(+18.95%),费用率6.13%(+0.35pp)。管理费用3818万元(-5.00%),费用率24.53%(-4.44pp)。财务费用-111万元(+89.53%),费用率-0.71%(+6.92pp),研发费用3932万元(-7.66%),费用率25.26%(-5.43pp),主要系基于营运现金流平衡的角度审慎考虑,公司对自研管线项目进行聚焦调整,研发费用相应有所减少。 多技术平台持续完善,新药管线价值不断提升。1)新药研发服务:2023H1收入1.56亿元(+12.20%),其中DEL筛选实现营业收入4140万元(+11.64%),DEL库定制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760万元(+19.92%),基于DEL技术衍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及核酸相关合成服务实现收入2235万元(+186.54%)。目前公司DEL库小分子超1.2万亿,增加合成分子骨架的种类超6000种,合成砌块接近4万种。截止2023年6月底,公司已筛选51类不同靶点,项目整体成功率约72%(重合成后获得功能性的分子的靶点占当期总筛选靶点的比例),平均周期缩短至3个月以内,2023H1达成了6个项目的化合物知识产权转让。公司依托DEL、FBDD/SBDD等技术搭建了蛋白降解平台与核酸新药研发平台,持续横向拓展新的药物开发领域,针对客户应用需求推出“DELFor”系列。①蛋白降解平台(TPD):涵盖PROTAC库设计、合成、筛选及三元复合物形成实验在内的生物评价,累计完成了超50个新颖的E3泛素连接酶的制备;②核酸平台(STO):siRNA设计、合成、修饰及大部分体内外生物功能评价基本完备,最为关键的递送技术也在自主开发。随着新技术平台的持续完善,有望逐步贡献新增量。2)新药项目权益转让方面,公司新药项目大部分处临床早期,但产品定位明确,差异化显著。截止2023年6月底,HG146、HG030、HG381处临床I期阶段,我们预计随着项目管线逐步向后端延伸,项目价值持续放大,新药项目转让带来的业绩弹性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Vernalis整合扰动利润等影响,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4.10、5.31和6.91亿元(调整前4.10、5.31和6.91亿元),同比增长24.37%、29.57%、30.12%,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0.31、0.51和0.85亿元(调整前0.42、0.66和1.05亿元),同比增长21.98%、63.87%、67.80%。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药物发现CRO公司,新药研发管线储备丰富,有望持续转化带动业绩弹性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新冠疫情后业务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新药项目对外转让的不确定性风险、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 ||||||
2023-05-17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崔少煜 | 买入 | 维持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技术平台不断完善,期待2023年逐步恢复 | 查看详情 |
成都先导(688222) 投资要点 事件:1)公司发布 2022 年年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0 亿元,同比增长 5.98%;归母净利润 2527 万元,同比下降 60.14%;扣非归母净利润 1250 万元,同比下降46.36%。2)公司发布 2023 年一季报,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957 万元,同比略降 4.00%;归母净利润-939 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032 万元。 2022年收入稳健增长,研发投入持续,2023 年有望逐步恢复。分季度看,2022Q4营收 1.11 亿元(同比+33.12%),2023Q1 营收 6957 万元(-4.00%)。我们预计收入波动主要源于:①公司客户主要来源于海外,订单交付节奏一般为前低后高,四季度交付多而一季度交付较少;②2022Q4 及 2023 年 1 月受不利因素影响,公司 BD 及订单交付有所推延,我们预计随着后续不利影响因素消退之后公司业务有望逐步恢复。 2022Q4 归母净利润 1484 万元(-55.95%),2022Q4 扣非净利润 1051 万元(同比+1.48%),此外,2023Q1 归母净利润-939 万元,2023Q1 扣非净利润-1032 万元。我们预计营收增速高于利润主要系:①公司正在进行新一代 DEL 技术的开发升级、以及核酸新药研发平台和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的建设,研发费用持续加大;②2022 年子公司Vernalis 整合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对其收购所形成的商誉进行了计提减值所致。盈利能力上,2022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 47.67%(+0.65pp),净利率 7.73%(-12.65pp)。销售费用 1758 万元(+40.95%),费用率 5.33%(-0.78pp)。管理费用 7201 万元(+11.57%),费用率 21.85%(-7.43pp)。财务费用-1504 万元(-277.87%),费用率-4.56%(-6.33pp),研发费用 8736 万元(+18.57%),费用率 26.50%(+3.01pp),主要系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所致。 多技术平台不断完善,新药管线价值持续提升。1)新药研发服务:2022 年收入 3.13亿元(+1.75%)。2022 年 DEL 库小分子超 1.2 万亿,增加合成分子骨架的种类超 6000种,合成砌块接近 4 万种。截止 2022 年底,公司已筛选 51 类不同靶点,项目整体成功率约 70-80%,平均周期缩短至 3 个月以内,达成了 20 个项目的化合物知识产权转让,可依据合同约定获得里程碑费。公司依托 DEL、FBDD/SBDD 等技术搭建了蛋白降解平台与核酸新药研发平台,持续横向拓展新的药物开发领域。①蛋白降解平台(TPD):涵盖 PROTAC 库设计、合成、筛选及三元复合物形成实验在内的生物评价,累计完成了超 50 个新颖的 E3 泛素连接酶的制备;②核酸平台(STO):siRNA 设计、合成、修饰及大部分体内外生物功能评价基本完备,最为关键的递送技术也在自主开发。随着新技术平台的持续完善,有望逐步贡献新增量。2)新药项目权益转让方面,公司新药项目约 20 项,大部分处临床早期,但产品定位明确,差异化显著。截止 2022年底,HG146、HG030、HG381 处临床 I 期阶段,我们预计随着项目管线逐步向后端延伸,项目价值持续放大,新药项目转让带来的业绩弹性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新药项目推进临床后研发投入持续加大,Vernalis商誉减值等影响,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收入 4.10、5.31和 6.91 亿元(调整前 2023-2024 年约 4.19 和 5.35 亿元),同比增长 24.37%、29.57%、30.12%,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 0.42、0.66 和 1.05 亿元(调整前 2023-2024年约 0.43 和 0.67 亿元),同比增长 67.94%、55.91%、58.66%。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药物发现 CRO 公司,新药研发管线储备丰富,有望持续转化带动业绩弹性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新冠疫情后业务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新药项目对外转让的不确定性风险、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 ||||||
2023-03-01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崔少煜 | 买入 | 维持 | 收入持续稳健,研发投入不断提升,静待2023年逐步恢复 | 查看详情 |
成都先导(688222)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02月27日,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5.98%,归母净利润2601万元,同比降低58.96%;扣非净利润1325万元,同比降低43.14%。 收入持续稳健,多因素扰动2022年业绩,期待2023年逐步恢复。分季度看,2022Q4营收1.11亿元(同比+33.11%),2022Q4归母净利润1558万元(同比-53.74%),2022Q4扣非净利润1127万元(同比+8.79%)。我们预计主要系:①公司正在进行新一代DEL技术的开发升级、以及核酸新药研发平台和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的建设,研发投入持续提升;②本期子公司Vernalis整合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对收购其所形成的商誉进行了计提减值准备;③本期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④12月在防疫政策变化下,新冠感染人数短时间上升带来公司BD及订单交付有所推延,我们预计随着在感染人数达峰之后公司业务有望逐步恢复。 多技术平台逐步完善,新药管线价值持续提升。1)新药研发服务:公司依托DEL、FBDD/SBDD等技术搭建了蛋白降解平台与核酸新药研发平台,持续横向拓展新的药物开发领域。①蛋白降解平台:涵盖PROTAC库设计、合成、筛选及三元复合物形成实验在内的生物评价;②核酸平台:siRNA设计、合成、修饰及大部分体内外生物功能评价基本完备,最为关键的递送技术也在自主开发。随着新技术平台的持续完善,有望逐步贡献新增量。2)新药项目权益转让方面,公司新药项目处临床早期,但产品定位明确,差异化显著。截止2022H1,HG146、HG030、HG381均获临床批准,我们预计随着项目管线逐步向后端延伸,项目价值持续放大,新药项目转让带来的业绩弹性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新药项目推进临床后研发投入持续加大,Vernalis商誉减值、12月国内疫情政策变化等影响,我们调整公司业绩指引,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3.30、4.19和5.35亿元(调整前3.18、4.10和5.31亿元),同比增长5.98%、27.01%、27.85%,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2601、4511和6741万元(调整前0.24、0.43、0.67亿元),同比增长-58.96%、73.42%、49.44%。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药物发现CRO公司,新药研发管线储备丰富,有望持续转化带动业绩弹性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新冠疫情后业务恢复不及预期风险、新药项目对外转让的不确定性风险、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