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 民生证券 | 吕伟,赵奕豪 | 买入 | 首次 | 深度报告:国产纳米薄膜龙头,多元布局拓成长空间 | 查看详情 |
菲沃泰(688371)
菲沃泰:定制化纳米薄膜产品龙头,纳米薄膜产品+设备全领域突破。作为国内纳米镀膜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紧跟行业需求变化,在薄膜产品、设备研发、工艺验证等都多个领域实现突破,逐步成为海内外大客户的核心供应商。截至2024年10月底,公司已经累计为10亿+手机类产品、7亿+耳机类产品等进行纳米镀膜防护。公司自研的绝缘耐高压膜层和纳米镀膜技术,通过为马达电机、智能家居主板及服务器等关键部件提供高效绝缘、防腐蚀、抗菌和全方位防护。这些创新技术已在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门锁、服务器电源等产品实现应用,为下游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用户体验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受益于消费电子终端市场需求呈现逐步回暖,随着医疗、汽车、马达电机、服务器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扩张,公司营收和利润有望持续提升。
产业创新催生纳米薄膜需求,PECVD市场下游持续加码。纳米薄膜具备丰富功能,可根据下游不同需求定制出具有防护、透光、减阻等不同特性的材料。从行业广度来看,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兴起,各类电子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纳米薄膜产品有望在消费电子行业各细分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此外,纳米薄膜在光学仪器、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各行业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行业深度来看,各个面临着复杂使用环境的物品,纳米薄膜防护技术均有望从整机层面到关键零部件层面提供相应的防护,从而实现从整机到零部件的深入渗透,使得纳米薄膜防护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纳米薄膜领域的市场规模约为141.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底市场规模将超过663.5亿美元。PECVD是纳米膜制备的一种主要技术工艺,其操作方法灵活,工艺重复性好,尤其是可以在不同复杂形状的基板上沉积各种薄膜,因此在多种下游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公司具备纳米镀膜全线核心技术,挖掘多元化市场打开成长天花板。公司将纳米薄膜制备技术与下游客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形成了纳米镀膜设备制造、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纳米镀膜定制化服务和工艺三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并成功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与P2I的工艺对比评估中,公司产品镀膜用时短、均匀度更高、方案防水等级更高,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获得客户认可,成为全球头部企业客户的稳定供应商。
投资建议:公司深度绑定消费电子市场龙头厂商,紧跟需求变化维持业务基本盘。此外,公司挖掘多元化市场,顺利通过车载、AI算力、医疗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续逐步导入行业头部客户。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5.75、8.02、11.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78、1.31、2.23亿元,EPS为0.23、0.39、0.66元,对应PE为69、41、24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迭代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
2022-09-16 | 华鑫证券 | 毛正,赵心怡 | 买入 | 首次 |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PECVD纳米隔膜领军企业,下游领域拓展打开成长空间 | 查看详情 |
菲沃泰(688371)
PECVD纳米隔膜领军企业,业绩高速增长
公司高度注重前瞻性技术开发工作,掌握了PECVD镀膜设备、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方面的多项核心技术,使公司产品品质能持续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目前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华为、小米、苹果、vivo、亚马逊等一系列全球头部科技企业,公司曾获得华为颁发的“2018年仪器装备质量奖”和小米颁发的“优秀合作伙伴奖”,产品质量获得客户高度认可,与头部客户及其产业链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2021年6月和8月,公司在苹果公司的EMS厂商为其耳机类和配件类产品提供的纳米薄膜产品分别实现量产,并持续推进新项目的研发。公司产品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行业,收入占比均超过97.00%,2021年公司在耳机整机、手机整机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44%、12.72%。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56.7%,实现归母净利润471.4万元,同比增长213.59%。
下游应用多点开花,打开成长新空间
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带动各类电子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宽,纳米薄膜产品将在消费电子行业各细分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方面,根据IDC预测,全球智能穿戴产品出货量至2026年将达到147亿部,2021年-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7%,耳机市场方面,据Canalys和Counterpoint预测,2024年全球品牌TWS耳机出货量有望超过5亿副,2020-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22%,2019年-2022年公司在耳机整机市场占有率从0.29%增长至7.44%,市占率在未来有望进一步上升。除消费电子行业以外,PECVD纳米薄膜在新能源、安防设备、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均可能得到大量的应用。以新能源领域为例,热敏电阻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广泛。目前公司已经在安防设备、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多种新行业进行了开发和推广。随着纳米薄膜适用性的逐步提升,公司不断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产业中的应用,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公司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在研项目持续进行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304台PECVD纳米隔膜设备。公司无锡总部生产运营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240台镀膜设备的产能目标。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新建设备制造中心,并配置新的生产线设备、动力设备及物流设备,增加公司镀膜设备与集中生产的生产空间,提升公司产能与生产效率。此外,公司正在研发中的DLC纳米薄膜,具有高硬度、高电阻率以及良好的光学性能,可用于折叠手机屏幕的耐磨性强化;正在研发中的超亲水纳米薄膜可以实现防雾功能,在各类相机镜头、加湿器出雾道、空调交换机部件、智能家居摄像头盖等产品及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12、8.62、12.15亿元,EPS分别为0.31、0.57、0.9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8、42、2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在产品开发风险、市场拓展风险、新技术研发风险、毛利率下降风险。 |
2022-09-14 | 东亚前海证券 | 李子卓 | 增持 | 首次 | 首次覆盖报告:立足纳米镀膜、拓展下游腾飞在即 | 查看详情 |
菲沃泰(688371)
核心观点
聚焦PECVD纳米镀膜,业绩高速增长。公司成立于2016年,并于同年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台FT-35X行星转架纳米镀膜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制备纳米薄膜。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迅速成长为华为、小米、苹果、vivo、亚马逊等国内外智能终端龙头厂商的纳米薄膜直接或间接供应商。公司产品逐渐取代传统防护材料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2021年公司在手机整机、耳机整机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72%、7.44%。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304台PECVD纳米镀膜设备。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7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3.59%。
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向好,公司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18-2021年公司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97%。2021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55%,其中5G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3.2%。此外,2018-2021年国内无线耳机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9.4%。2015-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58%。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向好有望带动公司产品需求增长。2019-2021年公司在手机整机市场占有率从5.33%增长至12.72%;在耳机整机市场占有率从0.29%增长至7.44%。
积极拓宽下游应用领域,打开成长空间。一方面,公司计划继续深入渗透至电子消费品关键零部件防护领域,深化下游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公司正在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包括光学仪器、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公司正在研发的具有高硬度、高电阻率、良好光学性能的DLC薄膜可用于强化折叠手机屏幕的耐磨性;正在研发的超亲水纳米薄膜具有防雾功能,可用于智能家居摄像头盖、相机镜头、空调交换机部件等。公司纳米薄膜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公司进一步拓宽下游应用领域,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稳步推进在建项目,打开业绩增长空间。一方面,2019-2021年公司待产设备在建工程余额从419.04万元上升至3124.6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3.07%。公司积极扩大纳米镀膜设备数量,扩产纳米薄膜产能。另一方面,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总部生产运营基地建设项目和深圳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其中总部生产运营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有望贡献240台镀膜设备产能目标。未来随着公司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有望打开公司第二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
公司在建项目稳步推进,结合行业景气周期上行,我们预期2022/2023/2024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1.83/3.0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1/0.54/0.90元/股。以2022年9月13日收盘价25.27元为基准,对应PE分别为80.61/46.37/28.07倍。结合行业景气度,看好公司的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应用领域较为集中、技术更新迭代、客户集中度较高等。 |
2022-07-19 | 华金证券 | 李蕙 | | | 新股专题覆盖:菲沃泰(2022年第75期) | 查看详情 |
》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菲沃泰(688371)
下周二(7月19日)有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菲沃泰”询价。
菲沃泰(688371):公司主要从事纳米薄膜的研发和制备,并基于自主研发的纳米镀膜设备、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技术,为电子消费品类客户提供具备防水、防油、防腐蚀、防硫、耐盐雾等功能的纳米薄膜产品及配套的镀膜服务,主要客户包括华为、小米、亚马逊、苹果等头部厂商。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2.38亿元/4.10亿元,YOY依次为104.32%/66.52%/72.54%,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80.39%;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0.56亿元/0.39亿元,YOY依次为111.98%/75.32%/-29.22%,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38.04%。最新报告期,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96亿元,同比增长56.40%;实现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增长46.17%。公司初步预测2022H1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366.10%至365.67%。
投资亮点:1、公司暂为国内用于消费电子防护的纳米薄膜领域的唯一上市公司;纳米薄膜技术较其他防护技术在膜层性能上更优,公司有望受益于相关技术发展渗透。相较消费电子产品防护其他技术而言,PECVD纳米镀膜具有致密性强、制备效率高、能实现对器件的全面覆盖等优点。随着电子消费品向轻薄化、小型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纳米薄膜防护技术在电子消费品中的应用有望逐渐扩大。基于公开信息测算,公司在华为手机整机镀膜中的渗透率从2019年的21.97%提升到2021年的54.85%;在小米手机整机镀膜中的渗透率从2019年的16.16%提升到2021年的74.73%。未来公司作为消费电子防护PECVD纳米薄膜的唯一上市公司,有望受益于技术发展渗透。2、公司推进新产品和新产能建设,有望带来新增长空间。1)公司已提前开始总部生产运营基地建设,且待安装的备产PECVD镀膜设备余额大幅上升,有望逐渐释放新增产能。2)公司正持续进行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设备方面,公司正在开发大腔体设备和DLC纳米薄膜制备设备,将进一步拓展纳米薄膜应用场景;材料和工艺方面,公司在特殊功能的纳米薄膜技术领域取得大量突破;应用方面,未来公司有望新增拓展可穿戴智能设备、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下游市场。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主营业务为纳米薄膜的研发和制备,考虑到目前国内没有通过制备纳米薄膜对电子消费品进行综合防护的上市公司,基于纳米薄膜材料制备业务,暂选取功能性材料制造领域应用场景相似的世华科技、回天新材作为可比公司;根据可比公司情况,平均收入规模为16.90亿元,平均PE-TTM为26.78X,平均毛利率为41.87%。比较而言,公司产品与上述可比公司产品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倾向于认为可比公司参考性或较为有限。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