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63.43亿 | 总市值:63.43亿 | ||
流通股本:1.94亿 | 总股本:1.94亿 |
震有科技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1-26 | 天风证券 | 唐海清,王奕红,余芳沁 | 增持 | 首次 | 攻守兼备,卫星互联核心网为矛,海外公网+海内专网作盾 | 查看详情 |
震有科技(688418) 我国加速推动卫星互联网项目进程,公司核心网业务有望带来业绩弹性2008年我国开启自主移动通信卫星提醒的立项论证,填补国家在卫星移动通信领域的空白,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卫星5G核心网的公司之一,2019年承接“天通一号”高轨卫星核心网建设并成功商用、2022年在某集团客户中标低轨卫星核心网的原型系统。根据2024年中报披露,公司已完成卫星星载核心网UPF软件的研发、卫星接入网网络管理软件的研发。随着全球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融合持续发展,手机与卫星互联潜在市场辽阔,有望为公司带来业务弹性。 全球核心网、接入网市场规模稳中有进,海外公网市场收入有望持续恢复根据CMI数据,2022年全球移动核心网市场规模32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483亿美元,2023~2032年化复合增速预计将达到8.2%左右;根据MRFR数据,2022年全球接入网市场504.2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1273亿美元,预计2024-2032年化复合增速9.7%左右。公司拥有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覆盖公网通信和专网通信的全网络产品体系,在印度、菲律宾、日本、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均有相关业务布局。2023年公司海外营收3.23亿元,同比增长135.77%;2024年H1海外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2.88%,海外业务有望持续好转。 “十四五”规划拉动指挥调度专网需求,公司专网深度参与内蒙、广西政企新项目 2022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规划内容包括: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2)强化风险监测预警预报;3)重点发展新型应急指挥通信和信息感知产品。公司专网业务起步于煤矿行业,此后向公安、智慧城市及政府应急领域逐步拓展,具备多项资质,技术深厚。2024年1月,公司助力亚洲最大天然碱矿加工基地指挥调度系统建设;2024年7月,公司助力广西应急预警指挥系统建设。 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0.30/1.02/1.73亿元,EPS分别实现0.16/0.53/0.89元/股。基于公司拥有多项核心网技术并在该领域具备一定技术壁垒,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卫星网络核心网项目,我们认为公司成长性较强,卫星业务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弹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卫星互联网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2.海外运营商移动、固网建设规划不及预期;3.汇率波动风险;4.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 ||||||
2025-01-26 | 民生证券 | 马天诣,崔若瑜,朱正卿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业绩预告点评: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关注公司卫星业务布局 | 查看详情 |
震有科技(688418) 事件:2025年1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4年实现规模净利润2300万元至3300万元。 公司24年将实现扭亏为盈。公司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00万元至3300万元,与上年同期(-8656万元)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较上年同期增加10956万元至11956万元。公司预计2024年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800万元至1200万元,与上年同期(-9277万元)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较上年同期增加10077万元至10477万元。 卫星业务逐步进入收获期,助力公司成长。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卫星5G核心网的公司之一,包括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核心网。卫星通信尤其是低轨卫星通信是尖端技术,目前业界只有少数公司能掌握该项技术并将其成功产品化。公司持续完善卫星互联网核心网相关技术与产品能力,完成了卫星星载核心网UPF软件的研发、卫星接入网网络管理软件的研发。公司24年已取得某国卫星通信项目的设备及服务项目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12亿美元(不含税);此外还中标多个卫星互联网核心网项目以及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相关项目;围绕5G+卫星,持续拓展核心网相关业务,如北斗卫星图片语音多媒体通信项目等。 千帆星座方兴未艾,关注公司增长弹性。2025年1月2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六甲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将“千帆星座”第四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目前垣信卫星已经完成千帆星座72颗卫星的发射任务及星座连续通讯实测验证,千帆星座全面进入常态化发射组网阶段。此次发射的微型中包括9颗搭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载荷的卫星,用于水上导航服务,提高水上监管效率,维护航行安全。我们认为卫星组网进程的加速有望提高对公司卫星核心网设备需求的弹性。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海内外运营商核心网与接入网设备需求大幅提升,以及海内外低轨卫星组网建设需求下公司核心网设备需求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1亿元、1.80亿元、2.3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3X、33X、26X。后续具备较强成长性,看好公司后续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拓展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 ||||||
2025-01-02 | 民生证券 | 马天诣,崔若瑜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事件点评:子公司增资扩股,软件领域布局加码 | 查看详情 |
震有科技(688418) 事件:2024年12月31日,震有科技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震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震有软件”)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投资者深圳市光明区震启汇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震启汇智”)。 子公司震有软件增资扩股,软件领域布局加码。据公司公告,震启汇智拟以人民币2亿元认购震有软件新增注册资本1281.25万元,其余1.87亿元计入震有软件资本公积,公司放弃本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以下简称“本次交易”)。本次增资完成后,震有软件的注册资本将由2050.00万元增加至3331.25万元,公司直接持有震有软件的股权比例将由100%变更为61.54%,震有软件仍属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我们认为公司重要子公司震有软件增资扩股引入全新投资,彰显公司当前对于软件领域的布局决心。 “5G+”技术演绎下应用场景不断扩充,公司布局广泛。5G逐步迈入规模发展期,5G、F5G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各项应用普及全面加速。5G技术驱动着更快的数字连接,成为一切上层技术的基础设施,结合人工智能、移动边缘计算、端到端网络切片等更广泛技术,5G在VR/AR、超高清视频、车联网、无人机、智能制造、电力、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随着5G与各行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催生出多样化、定制化的行业终端以满足行业个性化需求,为个人用户及行业客户体验带来全面提升。光网络及接入方面,公司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全系列10G-PON产品的厂家之一。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方面,公司业务已广泛布局于政企、能源等多个重要领域,并在相关重大活动中获得应用。 卫星业务布局逐步进入收获期,助力公司成长。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卫星5G核心网的公司之一,包括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核心网。卫星通信尤其是低轨卫星通信是尖端技术,目前业界只有少数公司能掌握该项技术并将其成功产品化。公司持续完善卫星互联网核心网相关技术与产品能力,完成了卫星星载核心网UPF软件的研发、卫星接入网网络管理软件的研发。公司今年已取得某国卫星通信项目的设备及服务项目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12亿美元(不含税);此外还中标多个卫星互联网核心网项目以及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相关项目;围绕5G+卫星,持续拓展核心网相关业务,如北斗卫星图片语音多媒体通信项目等。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海内外运营商核心网与接入网设备需求大幅提升,以及海内外低轨卫星组网建设需求下公司核心网设备需求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7亿元、1.80亿元、2.3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1X、31X、24X。后续具备较强成长性,看好公司后续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拓展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 ||||||
2024-11-03 | 民生证券 | 马天诣,崔若瑜,朱正卿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三季报业绩超预期,小“海能达”拐点已至 | 查看详情 |
震有科技(688418) 事件:北京时间10月30日晚,震有科技发布2024年三季报,24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11.43%,实现归母净利0.17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营收盈利双增长。单季度来看,公司24年Q3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同比增加3.53%,实现归母净利润888万元,同比增加206.33%。公司盈利能力增强主要系公司持续控本降费,期间费用同比下降,同时本报告期内处置控股子公司,投资收益增加所致。 新签大额卫星订单助力公司成长,公司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卫星5G核心网的公司之一,包括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核心网。卫星通信尤其是低轨卫星通信是尖端技术,目前业界只有少数公司能掌握该项技术并将其成功产品化。公司持续完善卫星互联网核心网相关技术与产品能力,完成了卫星星载核心网UPF软件的研发、卫星接入网网络管理软件的研发。公司于3月1日晚间公告,获取某国卫星通信项目的设备及服务项目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12亿美元(不含税);此外还中标多个卫星互联网核心网项目以及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相关项目;围绕5G+卫星,持续拓展核心网相关业务,如北斗卫星图片语音多媒体通信项目等。 卫星组网大幕开启,行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阶段。北京时间8月6日与10月15日,千帆星座第一批与第二批组网卫星接连成功发射。此次千帆星座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批低轨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星座组网拉开序幕,商业航天元年正式开启。目前我国有三个“万星星座”计划:“GW星座”由中国星网牵头,计划打造一个由1.3万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千帆星座”由上海等长三角9大城市共同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预计到2030年底实现1.5万颗卫星提供多业务融合服务;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向ITU提交的预发信息文件显示,“鸿鹄-3”星座计划在160个轨道平面上发射共1万颗卫星。继24年2月29日及8月1日,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号、02号相继成功发射后,24年10月10日,高轨卫星03号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为我国构建全球互联网奠定了重要基础。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海内外运营商核心网与接入网设备需求大幅提升,以及海内外低轨卫星组网建设需求下公司核心网设备需求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5亿元、0.84亿元、1.1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0X、54X、38X。后续具备较强成长性,看好公司后续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拓展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 ||||||
2024-09-24 | 东兴证券 | 石伟晶 | 增持 | 首次 | 核心网自主可控提升竞争地位,积极参与中国星网低轨卫星项目 | 查看详情 |
震有科技(688418) 震有科技在核心网技术方面具有自主可控研发能力。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公司持续投入5G通信网络系统研发,并形成用户数据类、控制面类和用户面类等5G核心网系统产品。此外,公司近几年持续投入卫星互联网研发,也是国内少数具备卫星互联网核心网技术能力的企业。 核心网是星地融合通信架构重要设备构成。卫星互联网在国内外发展迅猛。星地融合通信网络通过技术手段将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融合,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星地融合通信架构主要包括终端、无线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四个部分。 震有科技积极参与中国星网低轨卫星核心网项目。中国星网是中央批准成立的卫星互联网运营公司,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资牵头,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22年,公司在公网领域中标星网集团低轨卫星核心网的原型系统项目。当前公司积极参与中国星网集团的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及核心网系统建设,保障各种体制卫星的无缝接入和业务提供,后续会继续投身于星网集团的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 低轨卫星核心网自主可控提升震有科技竞争地位。国内卫星互联网项目要求技术自主可控,爱立信、诺基亚、中兴通讯等企业受到限制,为震有科技发展提供机会。在国内低轨卫星核心网领域,目前公司竞争对手主要有华为和信科移动等少数公司。卫星互联网核心网是典型的“小而精”的市场。目前中国星网地面核心网基地处于早期建设阶段。我们认为,随着中国星网卫星后续几年进入常规化发射部署阶段,公司核心网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公司盈利预测及评级:公司产品战略定位5G、F5G和卫星互联网,受益于国内卫星互联网大发展,公司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16、12.86、15.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9、0.48、0.83亿元,对应PE分别为303X、58X、33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盈利能力减弱;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展存在不确定。 | ||||||
2024-05-08 | 西南证券 | 叶泽佑 | 增持 | 维持 | 出海+卫星释放业绩,量子、6G等加速布局 | 查看详情 |
震有科技(68841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24年一季度报告。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8.9亿元,同比增长66.1%;实现归母净利润-0.9亿元。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32.6%;归母净利润699.3万元,同比增长46.8%。 海外+卫星双管齐下,业绩取得高增长。23年,公司海外业务逐步恢复,在印度、孟加拉、马来西亚与中东、非洲地区相继中标了多个当地运营商ICT项目,在5G及光网络领域加速设备出海。2023年,公司海外营收3.2亿元,同比增长117.3%。同时,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推进,公司前瞻布局投入正逐步转化为利润兑现。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卫星互联网核心网技术能力的企业,23年中标多个国内卫星互联网核心网项目,持续跟踪并开拓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并中标了海外某国卫星通信8亿元订单。围绕5G+卫星,公司与中国联通在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方面也开展了卫星接入配置模块等项目合作。2024年是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元年,随着海南商业发射中心建成并开始批量发射,卫星领域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毛利率回升,费用控制成效卓越。公司产品迭代加速,产品附加值提升,进而带来毛利率的回升,2023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1.4pp,达到40.5%。费用方面,23年公司四项综合费用率为43.9%,同比下降23.5pp。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8.1pp、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6.5pp、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10.4pp。公司控费成效显著,在收入取得66.1%的高增背景下,各项费用绝对额均保持稳定,从而使各项费用率大幅下降。我们预计公司在收入增长、毛利率回升、费用控制的背景下,有望在24年实现扭亏。 布局量子加密、AI、综合调度等领域,或在未来转化受益。23年公司研发投入2亿元,同比增长5.9%,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为22.8%。公司立足产业前沿,在研项目包括5G与卫星融合的5G接入网关项目、机器视觉AI服务平台项目、综合无人机与卫星等感知技术的平战一体化指调系统、量子加密网关等项目,覆盖了5G、6G、卫星、AI、量子加密、综合调度等领域。公司立足既有ICT设备及卫星设备优势,进一步拓展技术能力,在我国加速布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等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有望实现研发投入向收入的快速转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0.53元、0.83元、1.06元,对应PE分别为35倍、22倍、18倍。公司系我国卫星互联网核心网系统重要供应商,有望受益相关订单爆发,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卫星互联网建设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等风险。 | ||||||
2024-05-03 | 华金证券 | 李宏涛 | 增持 | 维持 | 海内外市场多点开花,卫星业务突破显著 | 查看详情 |
震有科技(688418)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4月30日,震有科技发布2023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66.10%,实现归母净利润-0.87亿元;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32.64%,实现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增长46.84%。 2023年营收维持大幅增长,净利润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66.1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8.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17%,其中,网络及接入系统和技术与维保服务收入涨幅均超160%。总营收增长主要系公司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海外业务逐步恢复,同时随着卫星互联网进程的启动与加快,公司国内外的中标项目和订单取得较大增加,市场竞争力得到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其中归母扣非净利润为-0.93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主要原因系公司积极开拓市场,稳步推动执行项目的交付,营业收入取得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公司注重控本降费,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加强管控,期间费用的增幅较小,因此归母净利润和归母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度明显减亏。此外,经营性现金流以及每股收益等指标较同期也有较大改善,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增加及净利润改善所致。 公网+专网通信全面发力,核心网、光网络及接入系统毛利率改善明显。公司主营产品涵盖公网通信和专网通信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各个通信网络层级,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核心网、接入网、光网络、指挥调度、智慧应用等。2023年,公司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系统同比增长25.98%,主要系公司积极拓展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系统业务,加强交付能力,本期内交付验收项目金额稳定增加;光网络及接入系统较2022年增长169.38%,主要系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包括亚太、北美、欧洲以及非洲等地区,本年度光网络及接入系统毛利率较2022年增加22.58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产品附加值较高所致;技术和维保服务较2022年增长178.67%,主要系公司在光通信的技术维保服务业务增长;2023年公司核心网毛利率较上年增加5.16个百分点,境外收入毛利利率增加4.13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且公司不断完善海外市场布局,增强了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因此核心网系统、光网络及接入系统等产品的境外毛利率均有提升。 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巩固技术壁垒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技术人员为754人,研发人员比例为59.51%,研发投入为2.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2%。2023年公司新增授权116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49项软件著作权。截至2023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733项、软件著作权448项。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进行新产品研发,主要覆盖核心网、光网络及接入、数智网络及智慧应急等领域,以现有核心技术为基础,推出并规模商用了符合3GPP最新规范的融合信令方案,继续完善10GPONOLT系列产品功能并启动50GPONOLT产品预研,参与运营商研究院组织的MOTN、白盒OLT、5G专网、5G用户面(UPFN4解耦)等相关产品的标准规范制订,保持技术先进性。 国内外市场多点开花,新签1.12亿美元高价卫星通信订单。公司在国内外市场及卫星互联网领域中,积极实施多元化产品线的发展策略,突出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紧随通信行业迅猛发展的步伐。在境内市场,公网领域,与国内电信运营商紧密合作,中标多项5G领域核心网重点项目;F5G领域,相继中标并落地一系列省级运营商XGPON设备项目;卫星互联网领域,公司在报告期内中标多个卫星互联网核心网项目,持续跟踪并开拓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在境外市场,公司在南亚和东南亚市场上,获得了印度电信MNP号码携带扩容订单以及专网领域IP-MPLS路由器订单、印度TATAIMS扩容订单、与孟加拉移动运营商Banglalink签约全IP移动核心网项目、在马来西亚市场交付了移动运营商TelekomMalaysia的UCaaS项目;在中东地区和非洲市场也相继中标了DRA信令网、接入网、光纤网等项目;2024年3月公司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收到公司作为参与方与某客户在北京市签订的某国卫星通信项目的购销合同,合同总价款为1.12亿美元(不含税),若该合同顺利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通信系统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核心网领域、集中式局端领域、指挥调度领域具有全面优势。考虑到公司海内外业务突破,卫星通信等新曲线业务快速贡献,同时,为巩固产品优势公司持续研发投入,并持续加大项目拓展力度,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11.75/14.86/18.15亿元,同比增长32.9%/26.5%/2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2/1.09/1.69亿元,同比增长171.6%/76.2%/54.3%,对应EPS为0.32/0.56/0.87元,PE为58.0/32.9/21.3,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流动资金短缺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卫星互联网建设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 ||||||
2024-03-03 | 民生证券 | 马天诣,崔若瑜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事件点评:新签大额卫星通信订单,成长曲线进一步延伸 | 查看详情 |
震有科技(688418) 事件:震有科技于2024年3月1日晚间公告,于近日收到公司作为参与方与某客户在北京市签订的某国卫星通信项目的购销合同,合同总价款为1.12亿美元(不含税)。若该合同顺利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023年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大幅好转,新签大额卫星通信订单助力公司成长。据公司2023年业绩快报,预计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74亿元,较2022年的5.32亿元同比高增64.12%;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83亿元,较2022年的-2.15亿元有明显收窄。我们认为公司此次新签1.12亿美元订单较公司整体年度营业收入金额而言相对较多,或将对公司后续生产经营和业绩体现产生积极影响。 卫星互联网建设驶入快车道,组网进程不断提速。北京时间2024年2月29日21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发射升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预计我国2024年航天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纪录。其中商业航天发射次数有望达30次,同比增加50%,发射数量实现跃升。2023年中国实施67次发射任务,位列世界第二,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刷新中国最高纪录。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5-2021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市场复合增速为22.3%,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的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2.3万亿元。我们预计伴随技术的不断成熟,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卫星应用场景与方式延展,行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阶段。2月26日据新华社,我国卫星互联网运营商中国卫通将向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级卫星互联网产品,并将联合航空公司推出航空卫星互联网产品流量套餐,进一步拓展航班应用场景。继年初荣耀发布Magic6支持双向卫星通信功能后,2月小米发布会推出全新机型14Ultra同样新增双向卫星通信功能。我们认为随着手机厂商旗舰机型陆续搭载卫星通信功能叠加卫星运营商不断拓宽卫星应用场景及领域,卫星互联网行业有望于应用侧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海内外运营商核心网与接入网设备需求大幅提升,以及海内外低轨卫星组网建设需求下公司核心网设备需求弹性,我们预计2023/2024/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0.87/1.90/2.97亿元,2024~2025年对应PE17/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卫星网络基础建设规模不及预期;海内外运营商设备需求不及预期。 | ||||||
2023-10-31 | 民生证券 | 马天诣,崔若瑜,杨东谕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三季报点评:23Q3超预期,费率管控和回款明显提升 | 查看详情 |
震有科技(688418) 事件:公司发布三季度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42.35%,同期归母净亏损4209.4万元,同比增长54.34%,扣非归母净亏损4472.2万元,同比增长55.59%。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57.85%,同期归母净利润实现289.8万元,同比增长106.59%,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104.8万元。 单季度业绩转正,收入与利润同比大幅提升。2023Q1/Q2/Q3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7.93%/7.09%/57.85%,2023Q1/Q2/Q3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5.73%/37.99%/44.52%,2023Q3归母净利润同比环比均增长,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公司海内外核心网与接入网设备销售改善,报告期内验收交付订单增加。2023Q3公司期间费率为53%,去年同期期间费率为73%,期间费用率相比去年减少20pct,公司期间费率大幅减少,其中除财务费率相比去年增加8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率相比去年分别减少11/8/10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管控效率提升,我们认为期间费率改善有望成为公司经营策略之一。 应收账款回款速率提升。2023Q3公司收现比为1.3x,相比去年同期小幅下滑0.6x,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出0.1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改善0.44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和票据同比减少16.3%,应收账款同比减少17.1%,我们认为公司应收账款回款改善较为明显。 海内外设备需求增长,有望受益于低轨卫星组网基建。公司已经发展为国内提供专网与公网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作为少数可以供应5G核心网系列产品与技术的设备商之一,公司2023年海外核心网与海内外接入网产品将延续2022年需求提升的趋势。此前公司独家承建天通一号核心网部分,向中国电信提供核心网软硬件设备,并收取设备费用和配套的软件授权许可费用。公司参与卫星建设的三类业务:一是传统的核心网业务;二是星载业务,例如星载链路、星载UPF;三是卫星的产业化应用,例如卫星的接入终端业务比如在渔船、车载等的终端。在华为mate60Pro需求超预期,打开卫星通信应用端需求,C端用户数量或成规模大幅增长;同时在国家低轨卫星组网的建设需求下,公司作为此前“天通一号“核心网项目的唯一供应商,有望成为后续低轨卫星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海内外运营商核心网与接入网设备需求大幅提升,以及国内低轨卫星组网建设需求下公司核心网设备需求弹性,我们预计2023/2024/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0.24/0.95/1.85亿元,同比增长111.2%/291.1%/95.3%,同期PE184/47/2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卫星网络基础建设规模不及预期;海内外运营商设备需求不及预期。 | ||||||
2023-09-28 | 民生证券 | 马天诣,杨东谕 | 买入 | 首次 | 首次覆盖报告:多年研发投入建立核心网技术优势,卫星通讯基建有望打开弹性 | 查看详情 |
震有科技(688418) 海外公网与国内专网业务兼具增长弹性。公司作为业务范围涵盖公网通信领域和专网通信领域的通信设备商,海外公网板块,2022年公司中标马来西亚电信4个核心网项目,并中标孟加拉电信新增核心网项目,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海外市场加速开拓,创造新的营收增长点;在国内专网领域,公司具备产品定制化服务和技术优势,并且通过多次成功设计并运行大型项目通信系统实现信誉背书,拥有良好的品牌声誉和后续渠道资源,在政府应急、智慧城市、煤矿智能化领域拥有较强客户黏性和转换效率。 光纤接入设备更新带动PON替换需求,卫星核心网优势打开增长空间。数字场景应用大规模兴起的背景下,运营商加速投资光纤网络,G-PON网设备加速向10G-PON转换,同时未来有望进一步升级到25G/50GPON等。2022年,公司推出的10G-PON产品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并陆续中标国内部分电信运营商的集采。2019年,公司参与承建的天通一号卫星核心网顺利开通,成为国内首个参与卫星核心网建设并成功商用的供应商。此外,公司已成功交付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项目、卫星互联网核心网项目、定制化5G卫星核心网项目、4G和5G融合卫星核心网项目、IMS融合卫星核心网等相关项目。同时,公司加入CCSATC12“航天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参与到“基于NTN卫星物联网”的技术标准讨论中。据Euroconsult数据,2021-2030年低轨卫星市场规模复合增速有望超30%,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卫星互联网核心网技术能力的企业,后续随着我国低轨卫星体系建设,有望深度参与这一市场。 管理层技术背景与研发投入下,公司多项核心网技术具备壁垒。公司创始团队具备多年通信行业技术经验,其中核心高管与技术人员大部分师出华为。为打造产品系列技术优势,公司坚持在研发费用上大量投入,形成了包括5G核心网、IMS、RCS、UPF、XG(S)-PON、OTN-CPE、MSAN等覆盖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全网络产品体系。公司也是行业内少数提供全系列10GPON产品/IMS核心网/卫星5G核心网(并具备项目经验)的厂家之一。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023/2024/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0.25/0.95/1.86亿元,同比增长111.5%/284.3%/94.5%,同期EPS0.13/0.49/0.96元,对应PE152/39/20倍,考虑公司在核心网板块存在技术壁垒,同时作为国内少数可以提供卫星网络核心网技术的公司之一,我们看好公司在卫星基建投资下业绩弹性,23年公司业绩有望经历由负转正阶段,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运营商关于移动/固定网络建设规划不及预期;国内TOB端政企数字经济基建更新不及预期;卫星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进程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