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96.99亿 | 总市值:96.99亿 | ||
流通股本:1.69亿 | 总股本:1.69亿 |
利元亨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0篇,增持评级为2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8-27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李文意 | 增持 | 维持 | 2025年中报点评:实现扭亏为盈,固态电池设备布局完善 | 查看详情 |
利元亨(688499) 投资要点 25H1扭亏为盈,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25H1公司营收15.29亿元,同比-17.5%,主要系2024年来公司结合行业发展情况,主动收缩客户群体,减少承接低毛利率订单,业务订单规模下降。期间归母净利润为0.3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28亿元,实现由亏转盈,盈利能力明显修复。Q2单季营收8.14亿元,同比-25.5%,但环比+13.9%,业务节奏有所加快,主要得益于订单验收效率效率提升与业务流转持续优化。归母净利润为0.21亿元,同比+36.8%,环比+60.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18亿元,同比-27.2%,环比+74.2%。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控本降费措施成效显著:2025H1公司毛利率为29.2%,同比+2.6pct;销售净利率为2.2%,同比+11.6pct,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4.7%,同比-6.7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1%,同比-0.2pct,管理费用率为8.8%,同比-4.5pct,主要系公司优化组织架构和岗位,运营效率提升带来的降本;研发费用率为10.2%,同比-0.6pct,财务费用率为1.6%,同比-1.4pct。Q2单季毛利率为24.3%,同环比-8.7pct/-10.6pct;销售净利率为2.5%,同环比+1.2pct/+0.7pct。 合同负债持续高增,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截至2025H1,公司合同负债21亿元,同比增长55.7%;存货28亿元,同比小幅增长3.5%。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24亿元,现金流情况显著改善。 固态电池整线布局全面,已交付头部客户:公司已成功掌握全固态电池整线装备的制造工艺,主要产品包括电极干法涂布设备、电极辊压、电解质热复合一体机、胶框印刷、叠片一体机和高压化成分容等核心设备,并与产业链伙伴合作研发下一代等静压技术。公司向头部车企供应的全固态电池整线项目已开始陆续交付,预计2025Q3完成首条整线交付。针对硫化物体系,公司具备三级防护设计能力,能有效解决毒性与防爆难题;同时通过模块化单机设备支持多技术路线柔性配置,协同材料—工艺—设备一体化研发路径,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光伏装备订单聚焦前道环节,钙钛矿设备布局前瞻:公司光伏设备业务聚焦丝网印刷机、硅棒加工、切片自动线等前道环节,已实现多项目交付与验收。同时积极推进钙钛矿激光类设备研发,抢占下一代技术切换窗口,长期有望受益于高效电池渗透及海外产能转移趋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25H1公司扭亏为盈,我们上调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0.7(原值0.6)/1.4(原值1.3)/1.8(原值1.6)亿元,对应股价PE为132/67/5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及验证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及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 ||||||
2025-06-19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李文意 | 增持 | 首次 | 锂电设备行业回暖在即,固态电池构筑成长空间 | 查看详情 |
利元亨(688499) 投资要点 国内锂电重启扩产,公司或得扩产红利:2023-2024年我国动力锂电行业经历产能退潮后,国内头部厂商已陆续重启扩产。宁德时代港股IPO募集资金将投向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建设(约276亿港元),规划总产能72GWh,将配套宝马、奔驰等欧洲车企,服务欧洲市场;亿纬的马来西亚工厂已经进行至二期,随着港股IPO发行,后续国内外扩产有望加速落地。公司作为电池装配线&模组/Pack线龙头,并在宁德、惠州、波兰、加拿大等地设立子公司积极配合客户业务;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此轮锂电扩产。 海外锂电扩产共振,公司出海进程加速:公司出海进程加速,多款设备交付欧、美、亚客户:(1)北美地区:公司首条电池包产线已投产、首条固态电池前道装备已启运美国、并斩获北美模组/Pack线订单。(2)亚太地区:公司方壳/圆柱/软包三大电池设备方案获头部车企批量涂布机订单。(3)欧洲地区:发布全球首台1800mm高速宽幅涂布机并亮相欧洲电池展,订单有望落地。 优质消费锂电设备订单陆续放量,有望持续改善公司经营情况: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消费锂电设备在手订单金额为15.9亿元,同比提升38%,占总在手订单的32%,占比同比提升9pct。消费锂电设备具有高毛利、回款快等特点,2024年公司消费锂电设备业务毛利率约为26%,显著高于动力锂电设备的负毛利率水平;且消费电子回款周期较短,将大幅缓解公司回款压力。随着高质量消费锂电设备订单持续放量,公司经营情况有望继续改善。 加速固态电池领域布局,项目中标进入调试阶段:2024年公司成功中标第一条硫化物固态电池整线装备项目,已进入生产调试与参数优化阶段;同时,公司与多家行业头部客户进行全固态电池产线设备工艺技术交流,进展良好。目前,公司已成功掌握全固态电池整线装备的制造工艺,针对硫化物电池的防爆、防毒需求设计了三级防护体系,技术领先性显著,固态电池领域布局有望兑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1.3/1.6亿元,2025-2027年对应PE分别为96/43/3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锂电业务复苏不及预期,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 ||||||
2023-10-31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刘晓旭,李文意 | 增持 | 调低 | 2023年三季报点评:Q3加快设备验收进一步扭亏为盈,锂电&光伏设备平台化布局 | 查看详情 |
利元亨(688499) 投资要点 设备交付和验收加快,Q3业绩进一步扭转: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42.4亿元,同比+44%,其中归母净利润为0.2亿元,同比-9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03亿元,同比-99%;Q3单季营收15.1亿元,同比+26%,环比+3%,归母净利润为0.5亿元,同比-58%,环比+3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5亿元,同比-58%,环比+88%。已经逐步扭转Q1的亏损局面。 Q3毛利率有所回升,验收周期拉长拖累净利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7.8%,同比-8.2pct,销售净利率为0.4%,同比-9.3pct,期间费用率为26.6%,同比-0.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7%,同比-1.3pct,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21.5%,同比-0.4pct,财务费用率为1.4%,同比+1.3pct;Q3单季销售毛利率约29.0%,同比-7.0pct,环比+1.6pct,销售净利率约3.1%,同比-6.4pct,环比-0.7pct,主要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快设备交付和验收。 存货持续增长,看好后续签订单质量提高:截至2023Q3末公司存货为31.4亿元,同比+12%,合同负债为15.7亿元,同比-20%。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8.2亿元,主要系动力锂电客户信用期较长,销售回款较慢。 锂电领域:全产业链产品丰富,国内外客户优质:利元亨是全球锂电池制造装备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在锂电设备领域已形成“专机→一体机→局部环节整线→真正的整线(全流程生产线)”的全链条布局。客户方面,公司优选优质客户并坚持国际化布局,夯实国内外客户基础。产品方面,公司将坚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未来有望进一步建立技术壁垒,提高产品技术竞争力。 光伏领域:聚焦行业发展热点,重点推进HJT技术路线布局:2022年公司围绕HJT核心工艺设备、光伏组件及光伏自动化设备展开布局,通过内生+外延的方式在工艺性设备方面横向扩展。目前在丝网印刷机、单晶硅棒机加自动化生产线已获得客户订单;HJT整线工艺设备研发布局顺利推进,已经取得了华晟新能源PECVD设备的意向订单,目前正在验证中,预计24年交付,截至2023年8月,公司围绕HJT核心设备申请专利超150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锂电设备业务项目周期&回款周期较长,新业务光伏设备在研发投入期&暂未开始放量,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0.8(原值1.7,下调53%)/1.8(原值2.5,下调28%)/2.4(原值3.3,下调2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为66/30/22倍,下调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 ||||||
2023-08-29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刘晓旭,李文意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半年报点评:Q2扭亏为盈,锂电&光伏设备双轮驱动 | 查看详情 |
利元亨(688499) 投资要点 设备交付和验收加快,Q2净利扭亏为盈:2023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7.3亿元,同比+57%,归母净利润为-0.3亿元,同比-11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亿元,同比-129%,主要系验收的动力锂电设备技术要求较高,生产调试和验收周期较长,标准化沉淀及规模量产还不充分,造成毛利率偏低及费用偏高,同时营收规模增长较大,动力锂电客户信用期较长,期末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余额较大,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金额较多。2023Q2单季营收14.6亿元,同比+56%,环比+16%;归母净利润为0.4亿元,同比-61%,环比+153%,已逐步扭转Q1的亏损局面。 竞争加剧影响毛利率,验收周期拉长拖累净利率:2023上半年毛利率为27.1%,同比-8.9pct,主要原因系动力锂电领域竞争格局加剧,公司作为新进入者在产品定价方面有所折让,动力锂电收入占比提高,净利率为-1.2%,同比-10.9pct,主要系锂电设备调试周期较长,费用率较高;期间费用率为28.2%,同比-0.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3%,同比-0.7pct,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22.8%,同比-0.5pct,财务费用率为1.1%,同比+1.1pct。2023Q2单季毛利率为27.4%,同比-8.8pct,环比-0.5pct;净利率为2.4%,同比-7.2pct,环比+7.7pct,主要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快设备交付和验收。 存货持续增长,看好后续签订单质量提高:截至2023Q2末公司合同负债为17.8亿元,同比-10%,存货为34.3亿元,同比+45%;2023H1经营性净现金量-6.8亿元,主要系动力锂电客户信用期较长,销售回款较慢。订单方面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80-100亿元,海内外占比各50%。 锂电领域:全产业链产品丰富,国内外客户优质:利元亨是全球锂电池制造装备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在锂电设备领域已形成“专机→一体机→局部环节整线→真正的整线(全流程生产线)”的全链条布局。客户方面,公司优选优质客户并坚持国际化布局,夯实国内外客户基础。产品方面,公司将坚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未来有望进一步建立技术壁垒,提高产品技术竞争力。 光伏领域:聚焦行业发展热点,重点推进HJT技术路线布局:2022年公司围绕HJT核心工艺设备、光伏组件及光伏自动化设备展开布局,通过内生+外延的方式在工艺性设备方面横向扩展。目前已在丝网印刷机、单晶硅棒机加自动化生产线陆续获得客户订单;HJT整线工艺设备研发布局顺利推进,已经与华晟新能源签署了HJT整线设备合作意向,并在人员、技术以及客户资源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储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回款周期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7(原值3.9,下调56%)/2.5(原值4.8,下调48%)/3.3(原值5.9,下调4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为31/21/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 ||||||
2023-05-04 | 浙商证券 | 王华君,张杨 | 买入 | 维持 | 利元亨点评报告:期待订单结构优化盈利回升;锂电、光伏设备双轮驱动 | 查看详情 |
利元亨(688499) 投资要点 事件: 公司公告:2022年实现营收42亿元,同比增长80%;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36%。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下降184%。 多因素致盈利能力下降;公司致力于优化订单结构,预计毛利率有望逐步修复 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4.55%,2023年一季度26.86%,毛利率下降主要系消费锂电设备转动力的改造费用较多、疫情导致验收周期拉长成本费用增加,以及高毛利率消费锂电设备订单未完成验收。公司将逐步调整订单客户、产品结构,优选高质量订单,并考虑与终端客户建立战略合作,预计毛利率将逐步修复。 拟定增募资不超33.1亿元,用于HJT电池装备、锂电装备产能增加等 公司拟增发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3.1亿元,用于华东光伏高端装备产业化、华东新能源高端装备生产基地建设、智能制造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建设等项目。其中公司拟投资12.3亿元加速HJT电池设备的布局进度,此外拟投资6.0亿元用于扩大储能锂电、刀片电池、大圆柱锂电等装配线产能。 全面切入光伏设备领域,业务布局成效初现 2022年公司光伏设备布局成效出现。丝网印刷机、单晶硅棒机加自动化生产线陆续获得客户订单,并在串焊机、激光划线机、激光清边机、激光无损切割机、激光硼扩机、电池片智能分拣线、光伏组件整线等产品保持与客户的技术研发及样机验证。在南通的光伏实验室正在筹建,并分别与冯·阿登纳、森松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光伏(异质结、钙钛矿)、储能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锂电设备产品线完善,在手订单饱满,交付能力较强、全球化布局卓有成效 (1)公司跻身全球锂电池制造装备行业领先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从电芯制作、电芯装配、化成分容测试到模组Pack、智慧物流在内的锂电池整线解决方案,实现了专机→一体机→局部环节整线→真正的整线(全流程生产线)的产品布局。(2)据公告,2023年3月底公司在手动力锂电订单超90亿元、仓储物流订单7.39亿元、光伏设备订单3100万元。(3)据公告,2022年底员工总数达10411人(较2021年底增长60%),人均创收40万元,较2021年提升4万元/人/年。4)公司强化国际化布局,预计海外订单占比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5、6.83、7.75亿元,复合增速39%,对应PE分别为17/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锂电企业扩产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2023-05-03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刘晓旭 | 买入 | 维持 | 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表现低于预期,锂电&光伏平台化布局有望实现业绩稳步增长 | 查看详情 |
利元亨(688499) 受疫情造成的设备验收周期拉长等因素影响,公司2023Q1盈利能力略微下滑。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0亿元,同比+80.3%;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36.4%;其中股份支付费用为1.0亿元,剔除股份支付因素影响后的归母净利润为3.9亿元,同比+80.4%;扣非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26.7%。其中2022Q4季度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88.3%;归母净利润602.7万元,同比-89.1%;扣非归母净利润-650.8万元,同比-112.3%。2023Q1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同比+57.4%;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184.2%;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196.3%。 设备成本高于预期,动力锂电及智能仓储销售规模增加拉低毛利率水平。2022年利元亨综合毛利率为34.6%,同比-4.0pct;销售净利率为6.9%,同比-2.2pct。期间费用率为27.9%,同比-3.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9%,同比-0.3pct;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22.7%,同比-2.2pct;财务费用率为0.3%,同比-0.5pct。Q4毛利率为31.1%,同比-10.2pct,环比-4.9pct;销售净利率为0.5%,同比-7.8pct,环比-9.1pct。2023Q1毛利率为26.9%,同比-8.9pct,环比-4.3pct;销售净利率为-5.3%,同比-15.2pct,环比-5.8pct 合同负债&存货保持较高水平,公司战略调整助力新签订单质量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2年底公司合同负债20.7亿元,同比+52.3%;存货为30.5亿元,同比+84.0%;截至2023Q1末公司合同负债19.5亿元,同比+18%;存货为33.0亿元,同比+72%;2022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2.2亿元,同比+1679.1%,2023Q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6.8亿元。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新签订单近100亿元,2023Q1新签订单在15亿左右,且其中海外订单占比有明显提升;预计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80-100亿元,订单规模略有收拢。 锂电领域:壮大国内外客户群体,提升业务规模,坚决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利元亨是全球锂电池制造装备龙头企业之一,在锂电设备领域已覆盖全产业链。客户方面,公司优选优质客户并坚持国际化布局,夯实国内外客户基础。产品方面,公司将坚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未来有望进一步建立技术壁垒,提高产品技术竞争力。 光伏领域:全面切入光伏设备领域,聚焦行业发展热点,打开成长空间。公司聚焦光伏行业发展热点,重点推进HJT技术路线布局。2022年围绕HJT核心工艺设备、光伏组件及光伏自动化设备展开布局,通过内生+外延的方式在工艺性设备方面横向扩展,目前已在丝网印刷机、单晶硅棒机加自动化生产线陆续获得客户订单,HJT整线工艺设备研发布局顺利推进,助力公司在HJT领域抢占先发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订单验收节奏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为3.9(前值7.2,下调46%)/4.8(前值12.2,下调61%)/5.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为22/18/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格局恶化,下游扩产不及预期。 | ||||||
2023-03-14 | 浙商证券 | 王华君,张杨 | 买入 | 维持 | 利元亨点评报告:首条光伏生产线交付海外市场,光伏锂电设备双轮驱动发展 | 查看详情 |
利元亨(688499) 投资要点 事件: 1、利元亨光伏电池生产线高质量交付海外。(来源:官方公众号) 2、中标国内储能整线装备及海外装配中后段装备项目。(来源:官方公众号) 首条光伏生产线出口海外,光伏、锂电智能装备有望双轮驱动发展 根据官方公众号,公司海外交付模式再升级,交付过程更加快速、批量、高质、便捷、灵活,可以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和使用需求实现柔性交付。 公司此前公告拟定增募资33.1亿元用于HJT电池片设备、锂电设备扩产等事项。公司2022年分别与德国冯阿登纳、上海森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HJT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公司未来有望实现锂电设备、光伏设备的双轮驱动发展。 近日陆续中标动力锂电、储能锂电海外、国内智能设备,订单持续攀升 根据官方公众号,公司先后中标国内知名储能企业的储能整线装备以及国内锂电头部企业英、法分公司装配中后段装备等新能源智能装备项目。根据官方公众号,今年以来国内外业务多点开花,订单量持续攀升,随着公司全球化布局持续加强,全球交付能力升级,技术研发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助力全球企业实现极限智造。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公司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速有望达79%激励计划分三年期解锁,归属比例分别为30%/30%/40%。假设每个解锁期的两个业绩解锁条件同时满足,则对应公司2021-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22/34/52亿元;对应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4.25/8.05亿元。 锂电设备产品线完善,在手订单饱满,交付能力较强、全球化布局卓有成效(1)公司已完成动力锂电设备核心9大机型出货,产品覆盖涂布、激光切、中段组装线、化成分容、模组pack等,跻身头部锂电设备公司。(2)据公告,2021年公司新签订单70亿元(含税),2022年7月末在手订单及中标通知为93.29亿元(含税),在手订单饱满。(3)据公告,2021年底员工总数达6496人,2022年年中人数达7875人。可转债募资、南通工厂建设有助于产能释放,预计一期项目2024年底投产。4)国际化方面,公司具备锂电设备整线供应能力,预计海外订单占比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0/8.3亿元,复合增速58%,对应PE分别为39/21/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锂电企业扩产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2023-03-01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刘晓旭 | 买入 | 维持 | 拟定增募资33亿元,加强光伏锂电平台化布局 | 查看详情 |
利元亨(688499) 事件:公司拟定增募资33.1亿元,其中11.6亿用于研发生产HJT电池片设备、5.5亿用于扩大锂电设备产能、7.4亿用于提升智能制造能力、8.6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等。其中控股股东利元亨投资将以现金方式认购1.8-2.4亿元。 投资要点 HJT技术前景广阔,公司研发生产HJT电池设备:HJT产业化进程加速,公司2022年分别与德国冯阿登纳、上海森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HJT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此次募投将建设厂房及实验室,便于加快HJT电池设备的布局进度,形成核心设备和整线设备供应能力。 储能&大圆柱&刀片电池快速发展,公司扩产&加强研发:随着储能电池快速发展带来增量市场,同时锂电池迎来刀片、大圆柱等技术变化对设备提出更高要求,此次定增募投公司计划在江苏南通建设新能源高端装备生产基地,扩大储能电芯装配线、刀片电芯装配线、大圆柱电芯装配线的产能,提升交付能力,布局新型锂电设备抢占市场先机。 公司提供智能制造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为下游客户生产赋能:此次募投项目之一将建设运营中心并购置设备、软件,打通各生产工序,提升公司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程度及管理效率,构建智慧物流仓储系统,提高下游客户智能化程度和产能规模,推动企业智能制造发展。 利元亨纵横向完成业务升级,平台化布局: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及泛半导体装备龙头,光伏锂电设备等多维度布局。(1)锂电设备:2022年新签订单基本达到公司目标约100亿元;2023年目标120-130亿元,同比增速约30%,海外订单占比30%,整线占比超60%,光伏订单目标5亿元。(2)光伏设备:TOPCon丝印订单已有突破,未来将重点推进HJT布局,深耕PECVD和PVD环节。(3)智能仓储:智能工厂解决方案需求广阔,利元亨自动化技术优势明显,2022年和比亚迪进行智能仓储的战略合作。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为3.2/7.2/12.2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45/20/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格局恶化,下游扩产不及预期。 | ||||||
2023-01-20 | 浙商证券 | 王华君,张杨 | 买入 | 维持 | 利元亨点评报告:受产品结构影响业绩不及预期,订单饱满预计今年业绩提速 | 查看详情 |
利元亨(688499) 投资要点 事件: 上市公司公告: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3.17-3.52亿元,同比增长49.1%-65.6%。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91-3.26亿元,同比增长42.1%-59.2%。 受产品结构变动、部分产品交付延迟等影响,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低于预期 据公告,预计公司2022Q4归母净利润为0.34-0.69亿元(中值为0.52亿元),同比变动区间为下降38%至增长25%(中值为同比下滑6.5%)。公司2022年前三个季度逐季度业绩增速分别为增长77%、67%、97%。第四季度业绩增速放缓,预计主要受到所交付产品结构的拖累(锂电设备中核心工艺设备的盈利能力较强,而物流仓储设备行业盈利能力较低),受疫情影响,部分高毛利产品交付确认延迟。南通新工厂建设、股权激励费用支付等致四季度费用较高。 产能持续扩张:发行9.5亿元可转债用于扩产;17亿元拓展华东产能布局 1、计划投资11.5亿元用于扩张前中段专机及锂电设备整线产能,其中采用募集资金投入7亿元,项目建设期为2年,公司预计达产后年收入达27.58亿元。 2、为推动华东产能布局,公司在南通将建立锂电、光伏的新能源装备生产基地。预计项目总投资16.6亿元,其中一期投资额将不低于10亿元,预计一期项目将于2023年一季度开工,2024年底竣工投产。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公司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速有望达79%激励计划分三年期解锁,归属比例分别为30%/30%/40%。假设每个解锁期的两个业绩解锁条件同时满足,则对应公司2021-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22/34/52亿元;对应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4.25/8.05亿元。 锂电设备产品线完善,在手订单饱满,交付能力较强、全球化布局卓有成效 1)公司已完成动力锂电设备核心9大机型出货,产品覆盖涂布、激光切、中段组装线、化成分容、模组pack等,跻身头部锂电设备公司。2)据公告,2021年公司新签订单70亿元(含税),2022年7月末在手订单及中标通知为93.29亿元(含税),在手订单饱满。3)据公告,2021年底员工总数达6496人,2022年年中人数达7875人。可转债募资、南通工厂建设有助于产能释放。4)国际化方面,公司具备锂电设备整线供应能力,预计海外订单占比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0/8.3亿元,复合增速58%,对应PE分别为47/25/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单一大客户收入占比较高的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2023-01-13 | 华金证券 | 刘荆 | 买入 | 维持 | 消费起家,转型动力,平台化战略助力腾飞 | 查看详情 |
利元亨(688499) 投资要点 国内领先的锂电设备供应商,业绩增速稳定: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营业务为锂电池制造设备。公司以消费锂电起家,切入动力锂电领域。消费锂电方面,公司深度绑定下游龙头ATL。动力锂电方面,公司与比亚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2022年H1,公司动力锂电收入占比达到了33.68%,收入量接近21年全年动力锂电收入的5倍。 下游扩产加码,锂电设备需求增长确定性强:全球电动车产销两旺,2022年1-9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456.7万辆,渗透率为23.5%,2025年有望达到45%以上;2022年H1欧洲新能源车销量233.8万辆,渗透率为16.5%;2021年美国新能源车销量52.6万辆,渗透率3.39%,成长空间大。储能锂电池增长迅猛,2021年,全球储能锂电池总体出货量66.3GWh。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42.3GWh,占全球的63.8%,预计到2025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将达到180GWh,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43.63%。全球锂电池厂扩产计划明确,对应锂电设备需求保持高增。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国内锂电池产能将达到2525.6GWh,2022年到2025年间锂电设备需求量将分别达到985.95、1488.54、1530.36、1488.96亿元,21-25年CAGR为27.45%;2025年海外锂电池产能将达到861.4GWh。动力锂电设备长期空间较大,未来数年需求增长确定性强。 多重优势助力公司订单爆发:①公司拳头产品叠片机和长电芯专用设备契合下游需求。叠片技术相对卷绕技术能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速率和安全性;公司叠片机单机叠片速度已达到0.125s/pcs,行业领先;公司长电芯装配线单线产能最大能达到30PPM,一次优率达到99.3%;比亚迪,蜂巢能源等电池厂主推长电芯电池,且与公司合作紧密,叠片机和长电芯设备有望充分受益。②公司整线快速放量,利润提升空间大。公司2022年H1整线收入快速提升,占比29.40%,较2021年提升25.08pct,整线毛利率25.62%,专机毛利率39.64%,整线业务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采购,且产品定制化属性较强,毛利率提升空间较大。③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截止至2022年7月末,公司在手订单为93.29亿元(含税),不含税则为64.79亿元,其中动力锂电设备不含税订单为53.74亿元,占比86.53%,客户为ATL、比亚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彰显公司强大的订单获取能力。 平台化布局打造全新增长引擎:①光伏方面:根据CPIA的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70-330GW。公司在光伏设备方面已有光伏组件自动化产线、全自动超快无损切片机、PERC激光开槽设备等机型。2022年10月,公司与全球领先的PVD镀膜设备商德国冯·阿登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光伏、储能领域展开深度合作。②储能方面:锂离子储能电池与动力锂电池技术差异不大,公司在锂电设备领域深耕多年,技术优势明显,且已推出280Ah大电芯整线。已与阿特斯、楚能新能源等储能领域公司合作,并开拓了远景动力等。③氢能方面: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国家计划到2030年拥有100万氢能汽车。公司推出氢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的全工艺制造解决方案,目前已与国电投氢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整线装备投产下线。 投资建议:公司在锂电设备方面产品覆盖全面且竞争力强,在手订单充足,又积极进行平台化开拓新业务。我们公司预测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17、70.15、94.8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75、8.28、12.09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5.40、9.41和13.73元。对应1月11日股价,2022年至2024年动态PE分别为30.8、17.7、12.1倍,给予买入-B建议。 风险提示:锂电设备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锂电企业扩产速度不及预期;锂电设备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光伏、储能、氢能领域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