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433.84亿 | 总市值:433.84亿 | ||
流通股本:1.41亿 | 总股本:1.41亿 |
惠泰医疗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4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3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9-02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李婵 | 买入 | 维持 | 业绩符合预期,PFA成为电生理业务新看点 | 查看详情 |
惠泰医疗(688617)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21.26%;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增长24.11%;扣非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25.33%。 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19.04%;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19.56%;扣非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增长20.41%。 点评: PFA解决方案成为公司电生理业务新看点 脉冲消融技术(PFA)凭借组织选择性与非热效应的特性,成为心脏电生理领域备受瞩目的新型能量形式。公司的PFA产品凭借独特压力感应技术,可精准感知导管与心肌组织的接触压力,该产品上市前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其房颤三维脉冲环形+线性的解决方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安全有效,2025年2月,公司磁定位线性压力PFA导管和磁定位环形PFA导管的成功上市标志着公司在房颤消融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靠选择。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完成PFA脉冲消融手术800余例,并在全国多家头部中心完成PFA产品的准入及常规开展工作。公司营销团队目前正聚焦省级头腰部中心的准入加速,全年PFA手术量会超过年初预期的3,000台,预计达到4,500台。另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国内电生理传统三维非房颤手术仍在加速推进,报告期内完成手术近8,000例,预计全年公司三维手术量会超过2万台。 其他核心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整体盈利质量较优 公司血管介入类产品的覆盖率及入院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报告期末,冠脉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8%;外周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市场活力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公司冠脉介入实现收入6.54亿收入,yoy+30.02%,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外周介入实现收入2.13亿收入,yoy+21.33%。公司在研新产品方面进展顺利,棘突球囊获批上市,ICE、IVUS处于注册审批阶段,有望获批后带动未来增长。 公司整体的经营质量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73.51%,单Q2毛利率73.87%,环比同比略有提升,保持高位水平。期间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17.24%(yoy-0.46pp),管理费用率4.67%(yoy+0.05pp),研发费用率12.95%(yoy-0.43pp),基本保持与24H1同期一致。公司单Q2净利率36.76%,净利润率较稳定,经营韧性高。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6.73亿元、34.39亿元和44.24亿元(2025-2027年前值预测为27.41亿元、35.80亿元和46.64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29.4%、28.7%和28.7%,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8.90亿元、11.58亿元和15.01亿元(2025-2027年前值预测为9.13亿元、12.03亿元和15.81亿元),增速分别为32.2%、30.2%和29.6%,2025-2027年EPS预计分别为6.31元、8.21元和10.64元,对应2025-2027年的PE分别为45x、35x和2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手术量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 ||||||
2025-08-29 | 太平洋 | 谭紫媚,李啸岩 | 买入 | 维持 | 惠泰医疗:业绩符合预期,看好PFA全年快速放量 | 查看详情 |
惠泰医疗(688617)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21.26%;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增长24.11%;扣非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25.33%。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19.04%;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19.56%;扣非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增长20.41%。 PFA产品快速放量,成为电生理业务增长新曲线 在传统的射频消融之外,脉冲消融技术(PFA)凭借组织选择性与非热效应的特性,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型能量形式。2025年2月,公司磁定位线性压力PFA导管和磁定位环形PFA导管成功上市。公司专注于核心PFA产品的准入与增长,2025上半年累计完成PFA脉冲消融手术800余例,并在全国多家头部中心完成PFA产品的准入及常规开展工作。同时,国内电生理传统三维非房颤手术仍在加速推进,上半年内完成手术近8,000例。 冠脉、外周赛道国产替代空间大,产品入院稳步推进 冠脉通路器械国内市场格局正从外资品牌主导逐步转向国产品牌崛起,国产器械仍具有较大进步空间。在集采的推动下,公司进入集采的产品均实现良好增长态势,截止6月末,冠脉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18%。 外周介入可分为外周肿瘤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市场(尤其是通路器械市场)仍以外资品牌为主导。2025上半年,公司迭代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进展显著,造影套件、微导管市场竞争力及份额进一步得到提升,整体外周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20%,市场活力表现强劲。 毛利、费用端维稳,保持较高盈利水平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0.76pct至73.5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7.24%、4.67%、12.95%、-0.66%,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0.64pct、+0.05pct、-0.43pct、-0.02pct。 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73.87%、17.12%、4.05%、12.82%、-0.68%、37.26%,分别变动+0.51pct、+0.75pct、+0.01pct、+0.31pct、+0.04pct、+0.16pct。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89/34.68/44.69亿元,同比增速为30.17%/28.97%/28.8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0/11.90/15.53亿元,同比增速为33.64%/32.26%/30.50%;EPS分别为6.38/8.44/11.01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44/33/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PFA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集采降价的风险,手术量波动的风险。 | ||||||
2025-08-26 | 国信证券 | 陈曦炳,彭思宇 | 增持 | 维持 | PFA产品商业化逐步开展,海外市场自主品牌维持高增速 | 查看详情 |
惠泰医疗(688617) 核心观点 公司2025H1收入利润保持较高增速。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21.3%;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增长24.1%。25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50亿元,同比增长19.0%;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19.6%,单季度营收及利润创历史新高。得益于公司覆盖医院数量的增长以及新产品获批和迭代,公司2025H1业绩表现亮眼。预计未来随着PFA等重点产品的商业化放量以及现有产品的入院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公司有望维持较高的营收与利润增速。 费用率控制渐显成效,利润率水平稳定提升。2025H1公司销售费用率17.2%(-0.5pp);管理费用率4.7%(+0.1pp);财务费用率-0.7%(-0.1pp);研发费用率13.0%(-0.4pp);得益于营收快速增长及良好的费用控制能力,公司费用率整体维持逐步下降趋势。公司2025H1毛利率73.5%(+0.8pp)净利率34.5%(+0.7pp),主要受益于高毛利产品的放量以及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 PFA商业化起步,自主品牌在海外重点市场加速放量。2025H1公司专注于核心产品PFA的准入与增长,累计完成PFA脉冲消融手术800余例,逐步加速PFA产品在国内国家头部中心的准入及常规开展。2025H1公司传统三维非房颤手术完成近8000例,公司计划未来通过产品升级迭代的方式逐步实现压力感应导管对传统磁定位冷盐水消融导管的替代。公司血管介入类产品覆盖率持续提升,截至2025H1末,公司冠脉产品和外周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超18%、20%。此外,公司国际业务依然维持较高增速,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4.56%,欧洲区、俄罗斯以及拉美地区表现亮眼。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血管介入及电生理赛道领军企业,管线布局完善,PFA等热门产品商业化持续推进,海外业务加速布局。受益于国内电生理赛道和血管介入赛道的高景气度,公司有望在该领域国产替代浪潮下维持高速增长。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26.63/34.23/44.01亿元,同比增速28.9%/28.5%/28.5%;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8.76/11.34/14.73亿元,同比增速30.2%/29.4%/29.9%,当前股价对应PE=45.2/34.9/26.9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集采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
2025-08-22 | 东吴证券 | 朱国广 | 买入 | 维持 | 2025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期待PFA新品放量 | 查看详情 |
惠泰医疗(688617) 投资要点 事件:2025年8月21日,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H1公司实现收入12.14亿元(+21.26%,同比,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4.25亿元(+24.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11亿元(+25.33%),实现经营现金流净额4.45亿元(+29.46%)。2025单Q2,公司实现收入6.50亿元(+19.04%),实现归母净利润2.42亿元(+19.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0亿元(+20.41%),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PFA新品推广顺利,期待下半年加速。2025年上半年,分业务看,冠脉/电生理/外周介入分别实现收入6.54/2.46/2.13亿,同比分别增长30.02%、9.98%、21.33%,收入占比分别为53.90%、20.23%、17.51%。25H1公司专注于核心PFA产品的准入与增长,累计完成PFA脉冲消融手术800余例,并在全国多家头部中心完成PFA产品的准入及常规开展工作。同时,国内电生理传统三维非房颤手术仍在加速推进,报告期内完成手术近8,000例。传统的标测和通路产品中,公司可调弯十极冠状窦标测导管在该品类细分市场中维持领先份额。房间隔穿刺针及鞘类产品的使用量保持稳定增长。2025年上半年,可调弯十极冠状窦标测导管商业销售超50,000根,房间隔穿刺针鞘随行业手术量增长稳步提升。 血管介入类产品入院加速。2025年上半年,公司冠脉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8%;外周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市场活力表现强劲。公司血管介入产品线围绕客户使用习惯培养、手术观念普及及政策变化等主题,举办自主品牌活动超80场,覆盖全国20余省份及直辖市;在品牌建设与新产品推广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全国行业大会近10场,有效推动品牌在全国的发声。 国际市场自主品牌增速快,整体表现符合预期。25年上半年,公司自主品牌产品持续驱动整体发展,重点市场加速放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4.56%。其中,欧洲区、俄罗斯独联体区与拉美区表现亮眼;中东非地区受地缘局势影响,增长相对承压,但整体仍符合我们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考虑到下半年集采推进,外周业务有望环比加速,覆盖电生理推广费用,维持2025年原有预测,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9.07亿,下调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由12.15/16.07亿元为12.00/15.88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估值分别为44/33/2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推进不及预期,下半年电生理手术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
2025-08-22 | 国金证券 | 甘坛焕,何冠洲 | 买入 | 维持 | PFA新品拓展迅速,介入类产品增速亮眼 | 查看详情 |
惠泰医疗(688617) 2025年8月21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上半年实现收入12.14亿元,同比+21%;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24%;扣非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25%。 从单Q2情况来看,公司实现收入6.50亿元,同比+19%;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20%;扣非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20%。 经营分析 PFA新品上市后拓展迅速,完成全线产品三维化布局。2月公司磁定位线性压力PFA导管和磁定位环形PFA导管成功上市,公司的PFA产品凭借独特压力感应技术,可精准感知导管与心肌组织的接触压力,该产品上市前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其房颤三维脉冲环形+线性的解决方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安全有效,上半年累计完成PFA脉冲消融手术800余例。同时,国内电生理传统三维非房颤手术仍在加速推进,报告期内完成手术近8000例。射频消融类产品线中,公司磁定位压力感应消融导管获得注册证,磁定位标测导管产品线新增星型标测导管、十一极线性可调弯标测导管和四极线性可调弯标测导管等多个产品的注册证,一系列产品的上市,标志着公司完成全线产品三维化布局。 冠脉及外周介入增速亮眼,入院持续增加。从各业务来看,上半年冠脉通路类产品实现收入6.54亿元,同比+30.02%;电生理类产品实现收入2.46亿元,同比+9.98%;外周介入类产品实现收入2.13亿元,同比+21.33%;OEM业务实现收入7290万元,同比-0.86%;非血管介入类业务实现收入2284万元,同比+39.68%。冠脉及外周业务表现亮眼,冠脉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8%;外周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国际业务保持良好增长趋势。上半年海外自主品牌产品同比增长34.56%,PCI产品线补强了极为重要的PTCA导丝。其中,欧洲区、俄罗斯独联体区与拉美区表现亮眼;中东非地区受地缘局势影响,增长相对承压,公司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土耳其、巴西,韩国,印尼等市场的高端医院实现入院突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9、10.73、13.66亿元,同比+26%、+26%、+27%,现价对应PE为47、37、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控费政策风险;在研项目推进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汇兑风险。 | ||||||
2025-05-04 | 西南证券 | 杜向阳,陈辰 | 增持 | 维持 | 24年业绩符合预期,静待新品放量 | 查看详情 |
惠泰医疗(68861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4年实现营收20.7亿元(+25.2%),实现归母净利润6.7亿元(+26.1%),实现扣非归母6.4亿元(+37.3%)。同日,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6亿元(+23.9%),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30.7%),实现扣非归母1.8亿元(+32.2%)。24年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产品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24年业绩符合预期,静待新品放量。分季度看,2024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4.6/5.5/5.2/5.4亿元(+30.2%/+24.5%/+23%/+23.9%)。24年全年营收增速较快,主要系公司持续深化市场开拓,持续开展各类市场推广活动,积极发挥研发、技术、质量、市场、渠道等多方面经营优势,不断加深渠道联动,实现产品覆盖率及入院率的进一步提升,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持续加大对国际业务的投入,海外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从费用率方面来看,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4.4%/14.1%/-0.6%。整体费用率较23年略微下降。24年12月,公司电生理产品AForcePlusTM导管、PulstamperTM导管、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获批上市,公司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线形/环形磁电定位脉冲消融导管、心脏脉冲消融仪和配套三维标测系统,可实现三维脉冲消融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25年静待新品放量。 电生理手术量高增,国产替代正值窗口期。公司仍专注于核心策略产品的准入与增长。国内电生理产品新增入院200余家,覆盖医院超过1360家。同时,国内电生理业务如期实现从传统二维手术到三维手术的升级,建立了良好的三维产品市场品牌。公司完成三维电生理手术15000余例,手术量较2023年度增长50%。目前,公司可调弯十极冠状窦导管在该品类细分市场中维持领先份额,年使用量超十万根。在带量采购项目的推动下,可调弯鞘管入院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率超过100%。 血管介入加强渠道联动,入院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冠脉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超15%;外周产品已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近20%,市场活力表现强劲。公司血管介入产品线围绕客户使用习惯培养、手术观念普及及政策变化等主题,举办自主品牌活动150余场,覆盖全国20余省份及直辖市;在品牌建设与新产品推广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全国行业大会17场,有效推动品牌在全国的发声。 国际业务加大市场推广力度,自主品牌收入增速同比增长46%。公司在中东区、非洲区和欧洲区增速较快,其他区域实现平稳增长,符合公司预期。独联体区在产品注册、渠道布局以及重点客户关系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业务凭借在高端市场的前瞻性布局和重点市场的攻坚策略,自主品牌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公司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土耳其、巴西等市场的高端医院实现入院突破,显著提升了市场渗透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电生理及血管介入的头部企业,公司产线丰 富且产品性能优异。随着未来市场需求及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预计头部效 应将愈发明显,国产替代未来可期。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8.8%,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政策控费风险、研发失败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 ||||||
2025-05-02 | 太平洋 | 谭紫媚,李啸岩 | 买入 | 维持 | 惠泰医疗点评报告:业绩持续高增长,PFA有望贡献新增量 | 查看详情 |
惠泰医疗(688617)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66亿元,同比上涨25.18%,受国内业务持续带动;归母净利润6.73亿元,同比上涨26.08%;扣非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上涨37.29%。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23.93%;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10.96%;扣非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24.69%。 同日,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上涨23.93%;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上涨30.69%;扣非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上涨32.23%。 国内电生理业务实现术式升级,介入类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1)电生理业务:2024年,公司国内新增入院200余家,覆盖医院超过1,360家,完成三维电生理手术15,000余例,同比增长50%。产品方面,公司可调弯十极冠状窦导管维持领先份额,年使用量超十万根;在集采推动下,可调弯鞘管入院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0%;2024年12月,AForcePlusTM导管、PulstamperTM导管、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获批,公司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线形/环形磁电定位脉冲消融导管、心脏脉冲消融仪和配套三维标测系统,可实现三维脉冲消融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2)血管介入业务:2024年,公司产品覆盖率及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冠脉、外周产品进入的医院数量分别同比增长超15%、近20%。 海外自主品牌收入快速增长,产品线陆续补齐 2024年,公司凭借在高端市场的前瞻性布局以及重点市场的攻坚策略,国际业务自主品牌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同比增长45.88%。其中,在中东区、非洲区和欧洲区增速较快,其他区域实现平稳增长。独联体区在产品注册、渠道布局以及重点客户关系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产品线层面看,PCI产品线补全了极为重要的PTCA导丝,为复杂手术提供了有力的产品支撑,能够提供复杂手术全套产品解决方案。 毛利率小幅提升,净利率维持稳定 2024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增加1.04pct至72.3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05%、4.43%、14.06%、-0.61%,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0.41pct、-0.55pct、-0.36pct、-0.41pct。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增加0.22pct至31.86%。 2024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71.25%、18.93%、4.42%、16.21%、-1.37%、25.16%,分别变动+0.30pct、+2.51pct、-0.19pct、+0.27pct、-1.65pct、-3.61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89亿/34.68亿/44.6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29%/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0亿/11.89亿/15.52亿元;分别增长34%/32%/31%;EPS分别为9.27/12.25/15.99,按照2025年4月28日收盘价对应2025年46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生理集采续约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PFA等新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 | ||||||
2025-04-25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李婵 | 买入 | 维持 | 业绩延续高增长,房颤解决方案完善 | 查看详情 |
惠泰医疗(688617)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66亿元,同比+25.18%;实现归母净利润6.73亿元,同比+26.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37.29%。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23.93%,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30.69%。 点评: 电生理业务拓展顺利,房颤解决方案完善 2024年公司仍专注于核心策略产品的准入与增长。国内电生理产品新增入院200余家,覆盖医院超过1,360家。2024年公司完成三维电生理手术15,000余例,手术量较2023年度增长50%。目前,公司可调弯十极冠状窦导管在该品类细分市场中维持领先份额,年使用量超十万根。在带量采购项目的推动下,可调弯鞘管入院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率超过100%。 2024年12月,公司电生理产品AForcePlusTM导管、 PulstamperTM导管、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获批上市,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房颤治疗领域。公司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线形/环形磁电定位脉冲消融导管、心脏脉冲消融仪和配套三维标测系统,可实现三维脉冲消融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核心业务高速增长,海外市场自主品牌2024年亮眼 分业务来看,公司2024年冠脉通路收入实现10.54亿(同比+33.30%)、电生理收入实现4.40亿(同比+19.73%)、介入类收入实现3.51亿(同比+37.09%)、OEM收入实现1.65亿(同比下滑21.67%)、非血管治疗类收入实现0.39亿(同比+135.05%)。 2024年海外市场稳步拓展,自主品牌呈现较好增长趋势。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2.80亿元(yoy+19.75%),其中,国际业务自主品牌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同期增长45.88%。公司在中东、非洲、欧洲等区域的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土耳其、巴西等高端市场实现了入院突破,显著提升了市场渗透率。公司还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逐步深耕独联体、拉美、亚太等重要海外市场,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7.41亿元、35.80亿元和46.64亿元(2025-2026年前值预测为28.82亿元和38.29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32.7%、30.6%和30.3%,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9.07亿元、11.97亿元和15.72亿元(2025-2026年前值预测为9.73亿元和13.07亿元),增速分别为34.8%、32.0%和31.3%,2025-2027年EPS预计分别为9.34元、12.33元和16.19元,对应2025-2027年的PE分别为46x、35x和2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手术量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 ||||||
2025-04-24 | 国信证券 | 陈曦炳,彭思宇,张超 | 增持 | 维持 | 血管介入平台持续高增速,强势进军房颤市场 | 查看详情 |
惠泰医疗(688617) 核心观点 公司2024全年及25Q1收入增速亮眼,利润增速快于营收端。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6亿元,同比增长25.2%;归母净利润6.73亿元,同比增长26.1%。25Q1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增长23.9%;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30.7%。受益于行业手术量的增长以及公司在产品迭代、渠道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公司2024年及25Q1业绩整体表现亮眼。预计随着后续集采带动的国产替代加速,以及公司房颤电生理产品的商业化推广,公司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营收与利润增速。 费用率控制良好,利润率水平稳定提升。2024年全年公司销售费用率18.0%(-0.5pp);管理费用率4.4%(-0.6pp);财务费用率-0.6%(-0.4pp);研发费用率14.1%(-0.3pp),各项费用率均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良好的费用控制能力。25Q1各项费用率继续保持同比降低的趋势。公司2024年毛利率72.3%(+1.0pp),净利率31.9%(+0.3pp);分业务看,冠脉通路类业务毛利率73.2%(+1.4pp),电生理业务毛利率73.8%(-0.7pp),外周介入类业务毛利率75.9%(+1.1pp)。25Q1公司毛利率73.1%,净利率31.9%,维持稳定提升的态势。 市场拓展有序进行,三维电生理手术量持续攀升。2024年公司国内电生理产品新增入院200余家,覆盖医院超过1360家;全年三维电生理手术15000余例,同比提升50%。集采带动可调弯鞘管入院数量同比提升超100%。2024年12月,公司电生理产品AForcePlusTM导管、PulstamperTM导管、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获批上市,标志公司正式进军房颤治疗领域,开启公司电生理业务发展新纪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冠脉产品已进入医院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5%,外周产品已进入医院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血管介入平台产品的覆盖率及入院数量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血管介入及电生理赛道领军企业,管线布局完善,新产品持续获批。受益于国内电生理赛道和血管介入赛道的高景气度,公司有望在该领域国产替代浪潮下维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26.63/34.23/44.01亿元,同比增速28.9%/28.5%/28.5%;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8.76/11.34/14.73亿元,同比增速30.2%/29.4%/29.9%,当前股价对应PE=50.3/38.9/30.0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集采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
2025-04-23 | 东吴证券 | 朱国广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报及2025Q1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期待电生理新品年内放量 | 查看详情 |
惠泰医疗(688617) 投资要点 事件:24年全年公司收入20.66亿元(+25.18%,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6.73亿元(+26.08%),扣非净利润6.43亿元(+37.29%)。25Q1公司实现收入5.64亿元(+23.93%),归母净利润1.83亿元(+30.69%),扣非净利润1.81亿元(+32.23%)。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2024年冠脉通路业务和外周介入业务增长强劲,国内医院覆盖度稳步提升。分业务来看,公司2024年冠脉通路收入实现10.54亿(同比+33.30%)、电生理收入实现4.40亿(同比+19.73%)、介入类收入实现3.51亿(同比+37.09%)、OEM收入实现1.65亿(同比下滑21.67%)、非血管治疗类收入实现0.39亿(同比+135.05%)。国内市场电生理产品新增入院200余家,覆盖医院超过1,360家。冠脉和外周产品线的市场覆盖率和入院渗透率分别增长超15%和近20%。 2024年海外市场稳步拓展,自主品牌呈现较好增长趋势:24年公司海外收入2.80亿元(+19.75%),国际业务自主品牌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同期增长45.88%。公司在中东、非洲、欧洲等区域的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土耳其、巴西等高端市场实现了入院突破,显著提升了市场渗透率。公司还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逐步深耕独联体、拉美、亚太等重要海外市场,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Q1业绩符合预期:25Q1公司实现收入5.64亿(+23.93%),归母净利润1.83亿(+30.69%),扣非归母净利润1.81亿(+32.23%),25Q1毛利率73.09%,净利率31.99%,环比24Q4毛利率71.25%,净利率25.16%分别稳步提升1.84pct,6.76pct。 加大研发投入,期待今年电生理新品放量。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实现2.91亿(+22.12%),重点推进PFA网篮耗材、ICE项目、腹主动脉支架、冠脉外周的冲击波球囊、血管缝合器等项目的研发。公司已成功获得多项核心产品的注册证,如脉冲消融导管、脉冲消融仪、磁定位环形标测导管等,进一步丰富了电生理和血管介入产品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新产品推广销售费用率提升,我们将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9.19亿下调至9.07亿,通过集采电生理有望加速,上调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12.08亿至12.15亿,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6.07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48/36/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新产品市场推广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