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中心 - 当升科技(300073) - 公司资料

当升科技

(300073)

  

流通市值:198.95亿  总市值:199.16亿
流通股本:5.06亿   总股本:5.07亿

当升科技(300073)公司资料

公司名称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上发行日期 2010年04月14日
注册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
注册资本(万元) 5065007740000
法人代表 陈彦彬
董事会秘书 李洪发
公司简介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当升科技”,股票代码:300073)成立于1998年,是中央企业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产业运营于一体的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领军企业,是国内首家以锂电材料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被誉为行业技术引领者。当升科技拥有锂电正极材料行业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创新平台,构建了专注于高比能电池关键材料前沿研究的新能源材料研究院、致力于成果转化与产品化开发的锂电新材料研究院、聚焦于工艺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开发的锂电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全业务领域、全流程、垂直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科研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1/4,拥有一支由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高层次技术人才领衔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当升科技产品主要包括高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高端数码电池等三大领域。公司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镍钴锰(铝)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固态锂电关键材料、钴酸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六大产品系列,综合技术性能处于全球先进水平,产品大批量供应中、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锂电巨头及新能源车企,海外高端动力电池材料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优势。公司秉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理念,加快绿色新技术应用,率先自主设计并建成锂电正极材料行业智慧示范工厂。当升科技申请专利645项,授权专利29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5项;牵头制定《钴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国家及行业标准53项。在高性能锂电正极材料领域,公司承担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45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北京市发明专利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30余项,“高温型镍钴锰酸锂多元材料”“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用高镍多元正极材料”“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储能电池用多元正极材料”等13款产品被评为国家或省部级重点新产品。当升科技被评为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企业”“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公司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创业板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十强”和“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五十强”,被纳入创业板指数、创业板50指数、深证成指、富时罗素指数等国内外著名指数标的。
所属行业 电池
所属地域 北京
所属板块 新材料-深成500-预亏预减-锂电池-融资融券-参股新三板-创业成份-智能机器-苹果概念-央国企改革-小金属概念-中证500-创业板综-深股通-富时罗素-新能源车-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储能-央企改革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1号
联系电话 010-52269500,010-52269501,010-52269718
公司网站 www.easpring.com
电子邮箱 securities@easpring.com
 主营收入(万元) 收入比例主营成本(万元)成本比例
锂电材料及其他业务744200.4998.01654995.6898.45
智能装备业务15109.201.9910326.471.55

    当升科技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5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3篇,增持评级为2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更多

发布时间 研究机构 分析师 评级内容 相关报告
2025-04-27 民生证券 邓永康,...买入当升科技(3000...
当升科技(300073) 事件。2025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25.80%;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0.2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67亿元,同比-36.13%。 产品矩阵丰富。公司深耕三元材料多年,技术积累深厚,丰富的产品矩阵可以应用于各类场景。其中高镍、超高镍产品技术持续取得突破,已批量供应全球高端电池客户并应用于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市场,中镍高电压产品持续稳定放量,广泛供货于国内外著名电池生产商及全球高端电动汽车。公司磷酸(锰)铁锂材料产品持续迭代升级,从低锰到高锰产品齐备,覆盖动力、储能、小型动力多种终端场景,在下游及终端市场表现出优异的技术特性。 配套一线客户。公司是国内首家向国际客户批量出口高端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的企业,全面融入国际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产业链。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已与LG、SK on、三星SDI等动力电池企业深度合作,顺利进入大众、现代、戴姆勒、宝马、奔驰等海外高端新能源车企供应链。国内市场方面,公司持续与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公司强化合作关系,为理想、小鹏、长城、广汽、上汽等国内高端车企配套应用。 持续发力固态电池。公司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新一代双相复合工艺,实现了在半固态体系中的本质安全、超低阻抗和宽温域下优异的低高温性能,成功批量应用在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市场。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解决了固态电解质与正极材料界面阻抗大、副反应严重等瓶颈难题,实现了在全固态电池体系中超高容量发挥、超长循环寿命,产品性能得到头部企业广泛认可。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已开发与布局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硫化物、卤化物等多个技术路线,成功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结构稳定性优异的氧化物及硫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实现吨级稳定制备。目前多款电解质产品已经获得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的认证及导入。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收92.5、112.9和138.3亿元,同比变化+21.8%、+22.1%和+22.4%;实现归母净利润6.4、7.6、10.2亿元,同比变化+34.5%、+19.0%和+35.2%。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30、25、19倍,考虑公司出海+产品高端化提升盈利水平,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AI发展不及预期等。
2025-04-25 东吴证券 曾朵红,...买入当升科技(3000...
当升科技(300073) 投资要点 Q1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5年Q1营收19.1亿元,同环比25.8%/-7.7%,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环比+0.2%/+1366%,扣非归母净利0.7亿元,同环比-36%/+236%,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政府补助,毛利率10.9%,同环比-4/0.6pct,归母净利率5.8%,同环比-1.5/+5.4pct。 三元:Q1出货环比持平,Q2起海外订单放量,盈利逐步恢复。出货端,25Q1三元正极出货约1万吨,同环比持平,海外销量占比约50%,和24Q4持平。公司3月公告与LGES、SK On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预计在2025年至2027年分别向LGES、SK On出货11、1.7万吨正极材料;我们预计25年公司三元正极出货近6万吨,同增40-50%,海外订单占比将由24年的50%提升至25年的60%。盈利端,我们测算Q1三元正极单吨扣非利润约0.6万元,环比扭亏,我们预计随着Q2起海外订单释放,25年盈利水平逐季恢复。 铁锂:Q1单吨盈利环比提升,25年出货同比翻倍,盈利将进一步好转。出货端,25Q1铁锂正极出货约2.4万吨,环减15%左右;公司现有4万吨自有产能+7-8万吨代工厂产能,25H2公司自有产能新增8万吨,25全年有效产能预计达15万吨(自有+代工厂),我们预计25年铁锂出货12万吨+,同比翻倍。盈利端,25Q1铁锂单吨盈利环比略有提升,但由于向攀枝花子公司收取部分研发费用,导致子公司净利润环比略有下滑,少数股东损益表现为负,我们预计Q2起铁锂盈利有望进一步好转。 Q1经营性现金流下滑,资本开支放缓。公司25年Q1期间费用1.4亿元,同环比+27.4%/+14.6%,费用率7.3%,同环比+0.1/+1.4pct;经营性现金流3.6亿元,同环比-344%/-19%;25年Q1资本开支1.1亿元,同环比-69.2%/-51.5%;25年Q1末存货13.7亿元,较年初+29%。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0/7.3/10.2亿元,同比+27%/+21%/+40%,对应PE为31x/26x/19x,公司盈利仍好于市场平均水平,且25年海外客户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2025-04-10 中银证券 武佳雄增持当升科技(3000...
当升科技(300073)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盈利4.72亿元,同比减少75.48%。公司业绩受市场竞争及Northvolt破产等影响阶段性承压,新型锂电材料加速市场化,未来业绩有望提升。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4年盈利同比下降75.48%: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75.93亿元,同比下降49.80%,实现盈利4.72亿元,同比下降75.48%,扣非盈利2.73亿元,同比下降86.23%。其中,2024Q4实现盈利0.08亿元,同比下降98.26%,环比下降95.75%,扣非后亏损0.49亿元,同比下降114.26%,环比下降146.56%。 业绩阶段性承压,产销量增长明显:受海外新能源汽车增速不及预期以及公司客户Northvolt破产等影响,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根据公司公布数据,2024年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实现营收74.42亿元,同比下滑50.35%分产品来看,多元材料实现营收51.48亿元,同比下滑62.82%,毛利率16.16%,同比减少2.92个百分点;钴酸锂实现营收4.72亿元,同比下滑25.39%,毛利率9.78%,同比提升7.07个百分点;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实现营收17.54亿元,同比增长1287.91%,毛利率0.52%,同比减少0.53个百分点。出货量方面,公司2024年锂电正极实现产量10.34万吨,同比增长69.95%,销量10.07万吨,同比增长60.53%。 固态电池材料等新型材料市场化加速:在固态锂电材料商业化应用方面公司持续走在行业前列,报告期内累计出货近千吨,同比数倍增长。高容量高密度富锂锰基材料性能指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已完成关键客户导入并逐步放量,钠电正极材料方面,公司层状氧化物类钠电正极材料已批量供货于圆柱启停项目和方形储能项目。 估值 结合公司年报与新材料布局情况,我们将公司2025-2027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1.35/1.68/2.06元(原预测2025-2027年摊薄每股收益为1.62/2.05/-元),对应市盈率27.0/21.6/17.6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产业链需求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出现不利波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产品力不达预。
2025-04-02 中原证券 牟国洪增持当升科技(3000...
当升科技(300073) 事件:3月31日,公司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5.93亿元,同比下降49.80%;营业利润5.30亿元,同比下降76.15%;净利润4.72亿元,同比下降75.48%;扣非后净利润2.73亿元,同比下降86.2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30.74%;基本每股收益0.9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60%;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含税),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其中,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20.68亿元,环比增长4.23%,同比下降19.96%;净利润755万元,环比下降95.75%,同比下降98.26%。2024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99亿元,其中政府补助1.24亿元、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9251万元、中科电气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购买结构性存款收益4320万元,而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549万元;2024年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合计7111万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4553万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591万元。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带动正极材料需求增加。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1285.90万辆,同比增长36.10%,合计占比40.92%。2025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83.60万辆,同比增长52.24%,合计占比40.33%。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及动力电池出口增加,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1096.80GWh,同比增长40.96%;其中出口197.1GW。2025年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208.1GWh,同比增长89.2%;其中出口38.6GWh。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2025年1月,商务部等印发《关于组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2025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叠加动力电池上游材料价格回落至相对合理区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和性价比提升,总体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存两位数增长,对应正极材料需求将持续增长。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248万吨,同比增长30.35%。2024年出货335万吨,同比增长35.08%。其中,磷酸铁锂出货246万吨,同比增长49.09%,磷酸铁锂出货占比73.43%,出货占比较2023年提升6.9个百分点;三元材料出货65万吨,同比持平;钴酸锂出货10.5万吨,同比增长25.0%。钴酸锂出货增长主要受益于消费电子复苏,IDC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2.23亿部,同比增长5.04%,预计2025年仍将小幅增长。 公司锂电材料业绩短期承压,预计2025年恢复增长。2016-2022年,公司锂电材料营收总体持续增长,其中2021-2022年持续翻倍增长;2023-2024年,公司锂电材料营收持续回落,主要受行业价格下行影响。具体至2024年,公司锂电材料合计实现销售10.0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0.53%。全年营收74.4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0.35%,其中多元材料营收51.48亿元,同比下降62.82%;钴酸锂4.72亿元,同比下降25.39%;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17.54亿元,同比增长1288%。公司锂电材料主要包括多元材料、钴酸锂和磷酸(锰)铁锂及钠电正极材料。其中,公司高电压多元材料体系实现5/6/7/8系全覆盖,高镍和超高镍多元材料性能行业领先,牢固占据国际一线高镍多元材料供应链,已批量供应全球高端电池客户并用于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市场,并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测试和市场推广;磷酸(锰)铁锂持续升级,满足车企和储能系统客户需求,并实现连续月度近万吨级出货;4.5V、4.53V钴酸锂已通过多家客户认证并处于小批量试产中,高倍率钴酸锂产品在无人机、航模等领域逐步扩大。截止2024年底,公司合计产能12.9万吨,同比增长55.4%,产能利用率80.16%,预计2025年将新增8万吨磷酸(锰)铁锂高端产能,全球产能建设有序推进中。 展望2025年,预计公司锂电材料业绩将恢复增长,主要基于如下几方面:一是锂电正极材料需求仍将受益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增长。其次,正极上游材料碳酸锂价格跌幅将趋缓,钴酸锂正极材料价格受海外钴供给扰动影响或上涨。第三,公司海内外客户优势显著,海外市场已与LG新能源、SK on、三星等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国内与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强化合作关系。第四,公司坚持“销研联动、技术先行”机制,加速创新和产品升级,为客户提供差异化高端产品,并通过投资参股、合资运营、技术合作等深度绑定战略大客户。第五,公司加速推进下一代电池材料市场化进程。固态电池材料商业化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报告期内累计出货近千吨,同比数倍增长。公司在半固态/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方面均积极布局,如固态电解质已开发布局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硫化物、卤化物等多个技术路线,其中成功开发的氧化物及硫卤化合物固态电解质并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实现吨级稳定制备,目前多款电解质产品已获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认证及导入。 公司盈利能力承压,预计2025年稳中略升。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12.38%,同比回落5.68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毛利率为10.36%,环比第三季度回落1.05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分行业毛利率显示:智能装备业务为31.65%,同比回落4.71个百分点。而锂电材料业务为11.99%,同比回落5.90个百分点,其中多元材料为16.16%,同比回落2.92个百分点;钴酸锂为9.78%,同比提升7.07个百分点;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为0.52%,同比回落0.53个百分点。结合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考虑公司规模效应及产品结构,预计2025年公司盈利能力总体稳中略升。 公司管理和财务费用增长。2024年,公司管理费用2.10亿元,同比增长13.91%;财务费用-1.10亿元,同比增长57.19%,主要是2023年汇兑收益和利息收入较高。伴随公司2025年营收恢复增长,预计公司费用支出总体在合理水平。 关注长期供货协议和战略合作落实情况。2025年3月,公司公布供货协议:一是与SK On协议约定:SK On预计在2025年至2027年向公司采购17000吨高镍及中镍等多型号锂电正极材料;公司优先将其芬兰和中国工厂的产能分配给SK On,SK On优先将其新项目分配给公司,双方就2026年至2028年非约束性额外供销11万吨左右锂电正极材料产品合作事宜将进行后续协商;产品价格根据约定定价公式进行确定;二是与LGES签订长期供货协议:LGES预计在2025年至2027年向当升科技采购110,000吨高镍及中镍等多型号锂电正极材料,协议约定的采购量为双方预测的需求量,实际以协议执行情况为准,按当前市场价计算协议金额预计140亿元。上述供货协议彰显国际客户对公司技术和产品的认可,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后续关注落实情况。2025年2月10日,公司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于双方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锂电池前驱体及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及推广等领域具有各自的显著优势。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经友好协商,双方一致同意在产品供销、技术合作、产能布局、上游资源开发、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建立长期、全面、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其中,产品供销方面预计未来3-5年,双方在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磷酸(锰)铁、钠电前驱体、固态前驱体、聚阴离子前驱体、富锂锰基前驱体等产品的合作量达3-10万吨/年。 关注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进展。2025年3月,公司公布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拟向公司控股东矿冶集团发行不超过151950232股股票,发行前矿业集团持股比例为23.19%;发行价格为26.66元/股,矿业集团认购金额不低于8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完成后,矿业集团持股占比提升至28.48%,发行后有助巩固公司行业地位,提升公司盈利能力。3月12日,公司收到交易所审核通过的公告。 增持彰显公司管理层信心。截止2025年3月5日:公司股权增持计划已通过“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云南信托-与奋斗者同行当升科技员工持股第五期管理服务信托”以二级市场竞价交易方式累计买入公司股票合计1,203,2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4%,成交均价为39.28元/股,成交总金额4726万元。公司股权增持计划的锁定期为12个月,显示公司管理层与核心骨干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暂不考虑非公开发行股票影响,预测公司2025-2026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34元与1.85元,按4月1日40.85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30.45倍与22.04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略偏高,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高管姓名 职务 年薪(万元) 持股数(万股) 简历
陈彦彬董事长,法定代... 150.94 70.59 点击浏览
陈彦彬先生,1969年出生,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博士学位,正高级工程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2003年2月至2024年8月历任公司研发部经理、技术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任公司董事,2024年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兼任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志波总经理,非独立... 144.95 -- 点击浏览
关志波先生,1975年出生,内蒙古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曾任拉法基(中国)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电气部经理。2006年12月至2024年8月历任公司工程部经理、生产副总监、总经理助理、运营总监、副总经理。2023年4月至今任公司总法律顾问,2024年8月至今任公司总经理、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2024年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官云龙副总经理 116.83 -- 点击浏览
官云龙先生,1982年出生,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在读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2007年4月加入公司,历任公司研发工程师、市场工程师、市场部经理、采购副总监、采购总监、国际销售总监、当升(香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21年1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陈新副总经理 139.53 -- 点击浏览
陈新先生,1987年出生,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2009年7月加入公司,历任公司工艺工程师、化学工程师、运营与战略管理部经理助理、分公司经理,江苏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2021年1月至今任本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学全副总经理 44.05 0.08 点击浏览
张学全先生,1983年出生,天津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2011年7月起历任研发工程师、多元材料开发部经理、锂电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兼锂电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2022年6月至今担任公司锂电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兼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副院长。2024年8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翔宇副总经理 43.94 -- 点击浏览
陈翔宇先生,1980年出生,北京理工大学无机化学专业毕业,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2006年10月起历任公司质量安全管理部副经理、运营部副经理、运营部经理、信息管理部经理、经贸事业部总经理助理、运营副总监、运营总监、当升科技金坛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筹建组负责人、当升科技(常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主持工作)。2023年4月至2025年2月任当升科技(常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2024年8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
肖林兴非独立董事 -- -- 点击浏览
肖林兴先生,1984年出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民经济学专业毕业,博士学位,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2014年7月至2018年8月,在建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曾任投资经理、投资副总裁、投资高级副总裁。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金石投资有限公司工作,曾任投资高级副总裁;2020年1月至今,在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工作,现任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21年6月至今,任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23年2月至今,任昊华化工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22年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刘全民非独立董事 -- -- 点击浏览
刘全民先生,1977年出生,天津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2000年7月起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金属材料研究所工作,2004年3月进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科技发展部任职,2012年5月至2021年1月任矿冶科技集团科技发展部副主任,2021年1月至今任矿冶集团科技发展部主任,兼任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金属学会有色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4年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梅雪珍非独立董事 -- -- 点击浏览
梅雪珍女士,1981年出生,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2006年4月起在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2014年4月至2024年10月任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副主任,2024年10月至今任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2024年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侯玉柏非独立董事 -- 0 点击浏览
侯玉柏先生,1978年出生,2006年5月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材料学硕士毕业,2021年5月北京科技大学在职博士毕业,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2007年10月起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金属材料研究设计所任职,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任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任北京矿冶科技集团院务部副主任。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任北京矿冶科技集团企业管理部副主任。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任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江苏北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22年3月至今任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北京钨钼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24年4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公告日期 交易标的 交易金额(万元) 最新进展
2024-03-22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800.00实施完成
2023-08-15当升科技(卢森堡)投资公司(暂定名)1.25股东大会通过
2023-08-15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暂定名)800.00股东大会通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