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546.29亿 | 总市值:634.14亿 | ||
流通股本:178.53亿 | 总股本:207.24亿 |
公司名称 |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
网上发行日期 | 2009年09月09日 |
注册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28号 |
注册资本(万元) | 207236191700000 |
法人代表 | 陈建光 |
董事会秘书 | 王震 |
公司简介 |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冶)是隶属于中国五矿的特大型建筑央企,有着70余年的光辉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8年东北地区解放前鞍钢、抚矿的护厂队和修造部,在投身鞍钢修复建设中组建新中国第一批冶金建设队伍,在承担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工程建设任务中建立起自己的科研、勘察、设计和施工队伍,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冶金建设公司,隶属于冶金工业部。1994年,中国冶金建设公司更名为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冶金工业部部属主要科研院、设计院、勘察院及施工企业分批并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1998年,冶金工业部撤销,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交由中央管理,后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06年5月,更名为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2008年12月,发起设立中国中冶。2009年9月,中国中冶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2015年12月,中冶集团与中国五矿实施战略重组。近年来,中国中冶锚定“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以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牵引,致力于打造具有超强核心竞争力的冶金建设运营最佳整体方案提供者,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基本建设最可信赖的总承包服务商,成为价值创造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创新驱动力强、资源配置力强、文化软实力强的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公司科技研发实力雄厚。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拥有28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有效专利5.3万余件,2009年以来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88项(其中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2000年以来共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58项,累计发布国际标准77项,发布国家标准673项。拥有6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5人。与此同时,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3人,全国技术能手93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业务结构合理。近年来,公司凭借在钢铁冶金全流程、全产业链领域70余载积淀的技术和资质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巩固提升冶金业务、优化提升房建业务、扩大提升基建业务,在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更新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逐渐形成了以冶金建设为“核心”,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为“主体”,矿产资源、检验检测、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和水务环保为“特色”的“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多元化业务体系,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之一,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之一,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确定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16家中央企业之一。资质行业领先。拥有5项综合甲级设计资质和49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其中,四特级施工企业6家,三特级施工企业2家,双特级施工企业4家,位居全国前列。市场覆盖面广。在全球50个国家(地区)设立130余个境外机构,主要分布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中东、独联体等地区,拥有海外矿山7座,其中在产矿山3座。国内二级机构及承揽项目基本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70余载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中冶形成了无可替代的冶金建设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累计149项工程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含参建),318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含参建),32项工程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含参建),1205项工程获得冶金行业工程质量优秀成果奖(含参建)。面对当前建筑业“企业管理数字化、产品生产工厂化、从业工人产业化”的“三化”发展趋势,中国中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切实践行“五大核心要义”,认真落实“五大行动计划”和“五型五矿”部署要求,锚定“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着力培育新赛道、构建新优势、激发新动能,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企业再转型再升级,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 |
所属行业 | 工程建设 |
所属地域 | 北京 |
所属板块 | 节能环保-AH股-中字头-机构重仓-太阳能-融资融券-央国企改革-小金属概念-沪股通-一带一路-证金持股-PPP模式-MSCI中国-富时罗素-标准普尔-装配建筑-低碳冶金-破净股-中特估-央企改革 |
办公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28号中冶大厦 |
联系电话 | 010-59869999,010-59868666 |
公司网站 | www.mccchina.com |
电子邮箱 | ir@mccchina.com |
中国中冶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2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更多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相关报告 |
2025-04-02 | 中国银河 | 龙天光,... | 买入 | 中国中冶(6016... |
2025-03-31 | 天风证券 | 鲍荣富,... | 买入 | 中国中冶(6016... |
2024-10-30 | 天风证券 | 鲍荣富,... | 买入 | 中国中冶(6016... |
2024-09-25 | 国信证券 | 任鹤,朱... | 增持 | 中国中冶(6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