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中心 - 海光信息(688041) - 公司资料

海光信息

(688041)

  

流通市值:1252.71亿  总市值:3284.29亿
流通股本:8.87亿   总股本:23.24亿

海光信息(688041)公司资料

公司名称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上发行日期 2022年08月03日
注册地址 天津华苑产业区海泰西路18号北2-204...
注册资本(万元) 23243380910000
法人代表 沙超群
董事会秘书 徐文超
公司简介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高端处理器、加速器等计算芯片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芯片企业,为数字中国提供核心计算引擎。作为国产先进微处理器产业的推动者,海光信息以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产品,致力于促进我国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海光处理器兼容市场主流的x86指令集,具有成熟而丰富的应用生态环境海光处理器内置专用安全硬件,支持多种先进的漏洞防御技术,内置高性能的国密协处理器和密码指令集,支持可信计算的国内、国际标准,支持领先的机密计算技术,能够进行主动安全防御,通过了相关权威机构的安全测试,满足信息安全、数据要素安全流通的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计算、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众多领域,海光信息提供了多种形态的海光处理器芯片,满足互联网、电信、金融、交通、能源、中小企业等行业的广泛应用需求。未来,海光信息将根据客户的应用需求进一步优化处理器,采用先进半导体工艺研发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产品。
所属行业 半导体
所属地域 天津
所属板块 基金重仓-预盈预增-融资融券-沪股通-人工智能-MSCI中国-国产芯片-专精特新-百元股-信创-AI芯片-算力概念-央企改革-DeepSeek概念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中关村软件园27号楼C座4-5层
联系电话 010-82177855
公司网站 www.hygon.cn
电子邮箱 investor@hygon.cn
 主营收入(万元) 收入比例主营成本(万元)成本比例
集成电路产品913429.9199.70331592.2499.76
集成电路技术服务2784.910.30808.700.24

    海光信息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16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3篇,增持评级为3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更多

发布时间 研究机构 分析师 评级内容 相关报告
2025-03-26 山西证券 方闻千买入海光信息(6880...
海光信息(688041) 投资要点: 国产CPU和DCU双领军,技术和生态优势显著。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2016年获得AMD技术授权启动CPU产品研发,基于AMD的授权技术和海光的自研能力,公司秉承“销售一代、验证一代、研发一代”的策略,持续进行海光系列CPU和深算系列DCU产品的迭代,且主力CPU产品海光三号以及DCU产品深算二号均已实现量产。公司凭借技术与生态两大优势,成为了国内CPU和DCU领导者,在技术方面,公司持续重度投入研发,产品性能紧跟全球一线水平,并在国内厂商中保持领先;在生态方面,公司CPU基于生态完善的x86架构,且DCU的平台和架构高度兼容CUDA,能够实现对海外产品的无缝切换。 CPU性能和生态持续领跑国内市场,信创加速推动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公司基于AMDZen1架构授权,初代产品海光一号较同期的国产CPU实现代际领先,且主力产品海光三号性能较前代产品全方位提升,综合产品性能持续领跑国内市场。同时在生态方面,公司CPU采用x86架构,相比于ARM和自研指令集架构,生态成熟度更高,可实现上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的无缝切换。目前国内服务器及桌面CPU市场合计达千亿规模,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随着财政对信创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以及行业信创临近中期节点,两大因素有望共同推动行业信创加速,同时CPU作为信创关键领域,国产化率有望实现快速提升。 AI芯片跻身国内第一梯队,充分受益国产AI算力产业浪潮。公司DCU芯片深算一号和深算二号过去主要应用于超算中心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是国内超算芯片领域领导者。为补齐DCU在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场景下的短板,公司正在研发最新一代DCU产品深算三号,预计较深算二号在AI性能上将有数倍提升,并有望跻身国内AI芯片第一梯队。公司DCU采用GPGPU架构,并且软件平台DTK高度兼容CUDA生态,能够广泛适配国际主流AI框架和应用软件,同时大量采用国际主流开源组件,降低生态拓展难度。随着国内互联网及智算中心AI算力投入的持续增加,叠加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持续加码,公司有望充分受益AI算力的国产化浪潮。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CPU和DCU双领军,有望充分受益于CPU和DCU市场国产化率的持续提升,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9.45/42.28/56.47亿元,同比增长52.5%/43.6%/33.6%,对应EPS为1.27/1.82/2.43元,PE为111.31/77.54/58.06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供应链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2025-03-14 上海证券 刘京昭买入海光信息(6880...
海光信息(688041) 投资摘要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4年财务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1.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40%;实现归母净利润19.31亿元,同比增长52.8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16亿元,同比增长59.79%。 核心观点 业绩稳定释放,积极备货彰显信心。海光信息全年整体经营稳定向好,2024Q4公司实现营收30.26亿元,同比增长46.22%;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增长12.09%;24年公司费用率基本稳定,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92%、1.55%、31.76%,同比+0.07%、-0.68%、-1.38%。为应对市场需求增长及保障供应链稳定,海光主动增加备货,存货同比+405.09%。 CPU基本盘稳固,25年信创有望发力。25年为“十四五”收官之年,《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到的“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左右”;在党政领域,2025年党政系统信创替代率目标达80%。公司CPU产品凭借优异的性能,X86架构良好的兼容性,已经大规模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图形图像处理等行业及领域。 AIGC涌现,GPU有望成为业绩增长主力。1)生态:海光DCU具有“类CUDA”生态,能够较好地适配、适应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2)性能:海光深算二号产品性能相比深算一号提升了一倍,FP16、FP32、FP64精度算力达到49TFLOPS、23TFLOPS、10.2TFLOPS。2024年公司DCU产品快速迭代发展,得到市场更广泛认可。我们认为海光深算三号产品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科技大厂上调资本开支指引,AIDC建设有望提速。2月24日,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我们认为阿里AI硬件投入明确,有望带动其他互联网大厂跟进。同时,随着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措施逐步趋严,国产化市场空间增大,公司作为算力芯片头部厂商,将受益于AIDC建设新周期。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海光信息是国产先进微处理器的龙头公司,未来将持续受益于信创国产替代、智算需求激增等影响,业绩持续增长。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为130.60/178.57/283.7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9.64/41.63/59.9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超预期降低;国际贸易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2025-03-12 国信证券 熊莉,艾...增持海光信息(6880...
海光信息(688041) 核心观点 24年全年收入、利润同比高增。公司发布2024年报,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62亿,同比+52.4%;归母净利润19.31亿元,同比+52.9%;扣非归母净利润18.16亿元,同比+59.8%,均略高于预告中值。分季度看,24Q4实现营业收入30.26亿元,同比+46.2%、环比+27.5%;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12.1%、环比-39.7%;扣非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12.7%、环比-48.1%,24Q4收入同比高增,利润端同比增长放缓,主要由于:1)公司持续扩张人才梯队,根据公司年度报告披露,24年底研发人员数量为2157人,相较于23年底同比+31.4%,研发费用持续增长;2)在研项目实施进度加快,相关技术服务费增长所致。 盈利能力同比改善,费用率同比提升。公司24年实现毛利率63.7%,同比+4.1个pct,盈利能力同比改善,主要由于:1)产品持续迭代,新产品毛利率提升;2)产品销量快速增长,规模效应逐步显现。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3.2%,同比+0.5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1.6%、31.8%、-2.0%,分别+0.1、-0.7、-1.4、+2.4个pct,财务费用率增长主要由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24年公司实现净利率29.7%,同比+1.4个pct。DCU完成头部互联网厂商适配,有望受益于大厂资本开支扩张。1)同互联网厂商完成适配:公司DCU产品主要部署在服务器集群或数据中心,支撑高复杂度和高吞吐量的数据处理任务,在AIGC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DCU产品拥有完善的统一底层硬件驱动平台,能够适配不同API接口和编译器,支持常见函数库,根据公司年报披露数据,目前已同国内多家互联网厂商完成全面适配。2)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扩张:随着AI大模型持续迭代,能力提升,相关AI应用产品逐步完善,推理侧需求快速提升,互联网大厂有望加大AI基础设施投入;根据阿里巴巴FY25Q3财报数据,单季度资本开支为317.75亿元,环比+81.7%,且预计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公司DCU产品为AI基建核心产品,有望充分受益。风险提示:DCU产品迭代低于预期;CPU产品客户端导入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受益于信创CPU强劲需求,叠加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扩张,公司DCU产品需求上行,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收入139/195/245亿元(前值25、26年124/161亿元),归母净利润32/49/62亿元(前值25、26年30/4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111/72/57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025-03-07 东吴证券 陈海进,...买入海光信息(6880...
海光信息(688041) 投资要点 业绩基本符合预告中值,研发投入大幅提升。24年公司实现营收91.6亿元(略高于预告中值:91.2亿元),yoy+52.4%,24Q4营收30.3亿元,yoy+46%,qoq+27%。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yoy+52.7%,24Q4归母4.0亿元,yoy+12%,qoq-40%。24年实现扣非净利润18.1亿元,yoy+59.6%。公司2024年度大力扩充研发人员队伍,截至2023/2024年末,公司研发人员分别达到1641/2157人,yoy+31%,研发费用分别为19.9/29.1亿元,yoy+46%。公司通过加速新产品研发进程并增加研发项目投入,以强化技术储备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阿里CapEx提振算力链信心,海光信息客户禀赋不断加持。继字节CapEx自24年800亿元飙升至25年1600亿元后,阿里巴巴宣布FY25Q3资本开支达到人民币318亿元,环增80%。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上,未来三年计划投入人民币3,800亿元,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海光信息23H1半年报显示,公司已与国内包括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全面适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4H1半年报,公司公告口径新增适配通义千问,展现AI领域不俗进展。建议持续关注公司25年在头部大厂的卡位进展。 CPU需求或边际好转,DCU逐渐显现通用架构优势。1)CPU方面,我们预计党政信创即将迎来招标行情,2025年是党政信创未来三年的关键一年,规模较大。海光作为信创CPU的核心标的,2025年或将迎来业绩提振。2)DCU方面,海光凭借自身研发优势,于2月初完成DeepSeek V3和R1模型、DeepSeek-Janus-Pro多模态大模型的适配,在国产算力芯片中进展居前,我们认为海光GPGPU架构兼容通用的“类CUDA”环境,有望在2025年层出不穷的AI端侧推理场景中取得领先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拥有CPU和DCU两大国内领先产品。CPU方面,随着行业信创稳步推进,公司CPU产品收入会稳健增长。DCU方面,AI算力需求释放叠加国产化趋势加快,国产AI芯片厂商迎来历史性机遇。公司DCU产品性能生态位列第一梯队,新产品不断迭代。基于此,我们略微上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7/43.48亿元(前值:23.79/31.70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8.3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I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研发工作不及预期的风险、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且部分供应商替代困难、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高管姓名 职务 年薪(万元) 持股数(万股) 简历
孟宪棠董事长,非独立... -- -- 点击浏览
孟宪棠,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2018年5月加入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
沙超群总经理,法定代... -- -- 点击浏览
沙超群,北京理工大学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9年12月起任公司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刘新春副总经理 -- -- 点击浏览
刘新春,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2016年2月加入公司,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
徐文超副总经理,非独... -- -- 点击浏览
徐文超,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正高级经济师。2021年8月加入公司,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
潘于副总经理 -- -- 点击浏览
潘于,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硕士。2017年11月加入公司,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
应志伟副总经理 -- -- 点击浏览
应志伟,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硕士。2018年1月加入公司,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
王颖副总经理 -- -- 点击浏览
王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专业硕士。2020年3月加入公司,现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简非独立董事 -- -- 点击浏览
陈简先生:1982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电子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2004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成都市高新区两委办秘书处工作人员,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局副处长,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处处长、对外合作促进处处长,成都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成都绿色低碳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等职务,现任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历军非独立董事 -- -- 点击浏览
历军,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6年3月至今,任中科曙光董事、总裁。现任公司董事。
杨湉非独立董事 -- -- 点击浏览
杨湉,四川大学金融学系国际金融学士。2020年2月至今,任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副部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