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214.41亿 | 总市值:214.41亿 | ||
流通股本:11.75亿 | 总股本:11.75亿 |
中国重汽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3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3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5-01 | 西南证券 | 郑连声 | 买入 | 维持 | 公司加强费用管控,看好后续内需/非俄表现 | 查看详情 |
中国重汽(00095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收129.1亿元,同比+13.0%,环比+13.8%,实现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13.3%,环比-43.1%。 公司加强费用管控,净利率同比提升。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13.3%,环比-43.1%。25Q1公司毛利率为7.1%。同比-0.8pp,环比-4.5pp,净利率为3.3%,同比+0.1pp,环比-2.1pp。从费用端来看,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7%/0.6%/1.5%,同比分别为-0.2pp/-0.2pp/-0.2pp,环比分别为-0.3pp/+0.1pp/-0.2pp,公司费用管控持续取得成效。此外,25Q1公司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长192%,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基于预期损失模型计提的减值损失增加所致。 25Q1行业批发销量环比改善,燃气/新能源终端表现亮眼。行业层面,25Q1批发26.5万辆,同比-2.7%,环比+21.0%,终端销量15.4万辆,同比+13.3%,环比-10.3%。天然气/新能源重卡表现出色,25Q1天然气重卡上险量4.7万辆,同比+3.8%,环比+58.4%,渗透率达30.6%,同比-2.8pp,环比+13.3pp;25Q1新能源重卡终端销量3.0万辆,同比+176.4%,环比-9.8%,新能源渗透率达19.7%,同比+11.6pp,环比+0.1pp。集团层面,25Q1天然气重卡上险量1.0万辆,同比-16.6%,环比+83.8%,新能源重卡上险量0.4万辆,同比+177.4%,环比+32.8%。3月1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将天然气重卡纳入补贴范围,行业销量再迎政策刺激,若后续地方政策加速落地,公司则有望凭借集团的龙头优势充分受益于政策带来的内需改善,实现公司销量/利润增长。 非俄市场助力出口增长,利好公司业绩增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Q1行业出口非俄市场共计6.4万辆,同比+26.4%,环比-6.3%,预计今年非俄市场将对出口形成重要支撑。我们认为,非俄市场系公司出口的优势市场,2025年俄罗斯市场重卡需求下滑对公司出口影响相对有限。同时,24年集团出口13.4万辆,同比+3%,位居行业第一,借助集团在海外市场的有力布局和品牌积淀,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后续有望有亮眼表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5/26/27年归母净利润17.5/22.2/25.1亿元,对应PE为12/9/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行不及预期风险;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风险;新能源重卡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海外竞争加剧风险等。 | ||||||
2025-04-30 | 民生证券 | 崔琰,杜丰帆 | 买入 | 维持 | 系列点评四:2025Q1业绩符合预期 有望持续受益政策 | 查看详情 |
中国重汽(000951) 事件概述: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营收129.08亿元,同比+12.97%;归母净利润3.10亿元,同比+13.26%;扣非归母净利2.92亿元,同比+11.01%。 2025Q1业绩符合预期营收持续增长。1)营收端:2025Q1营收129.08亿元,同比+12.97%,环比+13.80%,符合预期。2025Q1我国重卡批发销量为26.50万辆,同比-2.71%,环比+20.99%;集团实现销量7.42万辆,同比-3.17%,环比+32.34%,公司营收同比增速优于行业。2)利润端: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10亿元,同比+13.26%,环比-43.13%,环比下滑系季节性影响。公司2025Q1毛利率为7.05%,同环比分别-0.82pct/-4.49pct,我们认为同环比均下滑系出口业务占比变化及产品结构变化所致。公司净利率为3.33%,同环比分别+0.12/-2.12pct,盈利能力在毛利率同比下滑的情况下逆势提升,公司控费取得成效。3)费用端:2025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72%/0.60%/1.54%/-0.47%,同比分别-0.17/-0.21/-0.23/+0.12pct,环比分别-0.33/+0.05/-0.22/+0.25pct,整体费用率同比下降,公司降本增效取得成效,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重卡出海龙头出口高景气带动盈利向上。2025Q1重卡出口同环比双增,产品性价比优势仍然显著,海外重卡市场终端需求回暖,出口总体维持高景气、高基数。2025Q1我国重卡出口量为7.41万辆,同比+0.10%,环比+7.51%,在俄罗斯加征报废税的影响下依然同环比正增长,需求强劲。2025Q1集团重卡出口量为3.30万辆,同比-2.98%,环比+12.33%,环比表现优于行业增速。集团出口市场份额为44.52%,同比-1.42pct,环比+1.91pct,继续保持行业第一,有望持续受益高景气出口态势。 以旧换新政策再扩围有望带动内需向上。2025年3月1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明确2025年重卡以旧换新补贴细则,此次补贴政策不仅将国四排放标准的营运货车纳入补贴范围,还删除了“柴油”二字,明确涵盖天然气重卡。这意味着天然气重卡市场有望迎来进一步增长,中国重汽作为国内重卡行业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政策变化,实现销量提升。 投资建议:行业需求端持续复苏,出口维持高景气,公司有望持续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61.6/640.2/717.1亿元,归母净利为17.7/20.3/23.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0/1.72/1.99元。按照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17.90元,对应PE分别为12/10/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天然气价格波动;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 ||||||
2025-04-30 | 东吴证券 | 黄细里,赖思旭 | 买入 | 维持 | 2025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符合预期,政策驱动全年向好 | 查看详情 |
中国重汽(000951) 投资要点 业绩概览: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营收129.0亿元,同环比分别+13.0%/+13.8%,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环比分别+13.3%/-43.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环比分别+11.0%/-38.0%。Q1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25Q1公司重卡上险量1.74万,同比+10.6%。交强险数据口径下,25Q1公司国内销量1.74万,同比+10.6%,对应市占率11.3%,同环比分别-0.3/+1.5pct,其中天然气/电车分别0.26/0.65万,占公司销量比分别15%/37%,24Q1占比分别5%/49%,24Q4占比分别13%/22%。 25Q1毛利率同环比下滑,费用率持续压降。25Q1公司毛利率为7.05%,同环比分别-0.7/-4.5pct,毛利率下滑主因25Q1:1)产品结构变化;2)海外市场价格竞争激烈。25Q1销管研费用率分别0.7%/0.6%/1.5%,合计费用率2.9%,同环比分别-0.5/-0.5pct,费用率持续压降;净利率3.3%,同环比分别+0.1/-2.1pct。 展望:出口+降本增效保障盈利,看好25年内需向上带来利润弹性。1)出口:我们预计非俄地区出口将持续增长,且出口本质为中国产品参与全球定价,应当充分重视中国品牌议价能力,公司出口优势地位稳固,有望充分受益于出口向上;2)内需:3月18日,三部委发布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通知,将政策扩围至天然气车及国四及以下车型,我们看好国四政策拉动下今年内销总量增长,全年内销有望达70万辆及以上,同比+16%及以上。公司作为重卡龙头具备规模效应,且降本增效持续推行,上行周期利润弹性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重卡龙头地位稳固,国四报废换新补贴政策有望驱动全年总量向上,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8.76/23.43/26.17亿元不变,2025~2027年对应PE估值分别为12.9/10.32/9.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物流行业复苏不及预期;海外经济波动超预期等。 | ||||||
2025-04-01 | 太平洋 | 刘虹辰 | 买入 | 维持 | 重卡向上,重汽新高 | 查看详情 |
中国重汽(000951)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营业收入449.29亿元,同比+6.80%;归母净利润14.80亿元,同比+36.96%;扣非净利润13.27亿元,同比+27.28%。其中,Q4单季度实现收入113.42亿元,同比+0.32%,环比+23.47%;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28.44%,环比73.03%;扣非净利润4.70亿元,同比16.52%,环比71.56%。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创新研发持续推进。2024年公司毛利率8.68%,同比+1.05pct;净利率4.16%,同比+0.76pct。Q4单季毛利率11.54%,同比环比分别+2.13/+3.24pct;净利率5.45%,同比环比分别+0.77/+1.04pct,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单车营收33.78万元,同比+0.91万元,再创历史新高,主要原因在于持续推进产品高端化和新能源细分领域持续突破。Q4公司期间费率2.65%,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率分别为1.05%/0.55%/-0.71%,同比分别+0.55/-0.79/-0.02pct,环比分别+0.26/-0.24/-0.18pct。研发费用持续增加,2024年该项费用达到7.99亿元,同比增加35.75%;Q4单季研发投入2.00亿元,同比增加15.60%。 重汽市场份额逆势增长,新能源重卡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行业重卡累销91.2万辆,同比下降1.0%,重汽销售13.3万辆,同比增长4.3%,远超行业同期水平。重汽市占率14.58%,同比+0.53pct,整体市占率创历史新高。其中,重汽在新能源重卡市场表现强劲,销量达到0.62万辆,同比增长676.6%;市占率7.52%,同比+5.25pct。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向新能源重卡倾斜,刺激市场需求释放。重汽在新能源领域全面布局纯电动、混电动力和氢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凭借其技术突破和降本降耗的持续推进,预计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重卡市占率。 受益补贴+出口,重卡龙头再创新高。国内重点项目开工将会带来重卡的增量,国四补贴实施带来国内市场消费机遇。新能源重卡需求持续攀升。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重卡出口量达到29.3万辆,同比增加8.9%。重汽出口业务表现突出,连续二十年位居国内重卡行业出口首位。受“一带一路”沿线需求拉动和海外基建项目增加,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市场前景广阔。中国重汽有望凭借在新能源动力的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出口销量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重卡市场开启新一轮向上周期。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首次将天然气重卡纳入补贴范围,并对新能源货车及国六燃油车实施差别化补贴。一辆提前报废时间满4年的重卡,报废后再购买4轴以上新能源营运货车,将享受14万元的补贴。国内重卡市场预计在2025年进入集中置换期,重汽作为行业龙头将率先受益。预计25-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72.7/656.7/716.4亿元,同比增长27.48%/14.66%/9.0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21.3/24.3亿元,同比增长15.76%/24.24%/13.94%,对应PE分别为14.12/11.37/9.9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重卡销量不及预期,出口不及预期,运价不及预期。 | ||||||
2025-03-31 | 东吴证券 | 黄细里,赖思旭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年报点评:Q4业绩超预期,利润率大幅提升 | 查看详情 |
中国重汽(000951) 投资要点 业绩概览: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9.29亿元,同比+6.8%;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36.96%。其中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4亿元,同环比分别+0.3%/+23.5%;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环比分别+28.4%/+73.0%;扣非归母净利润4.7亿元,同环比分别+16.5%/+71.6%。Q4业绩大超市场预期。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利润率明显提升。24Q4公司毛利率11.5%,同环比分别+2.1/+3.2pct;归母净利率4.8%,同环比分别+1.1/+1.4pct。24Q4公司期间费用率3.36%,同环比分别+0.0/-0.4pct,期间费用率环比下降;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1.1%/0.6%/1.8%,同比分别+0.6/-0.8/+0.2pct,环比分别+0.3/-0.2/-0.4pct。 24H2整车利润率提升幅度超我们预期。24H2公司整车量价环比下滑,下半年整车销量6.2万辆,环比上半年-11.5%,整车收入166.2亿元,环比-14%;单车均价26.6万元,环比-0.8万元。24H2整车利润大幅提升,整车毛利率8.7%,环比+2.7pct;净利率3.3%,环比+2.1pct;单车毛利2.3万元,环比+0.6万元,单车净利0.9万元,环比+0.58万元,增幅181.3%,单车净利翻倍式提升。我们认为,主要系:1)24H2公司高盈利的出口销量占比提升;2)降本增效成果体现。 24H2配件业务毛利改善,车桥业务利润下滑。24H2配件收入38.7亿元,环比-23.2%,毛利率15.4%,环比+3pct。24H2车桥收入34亿元,环比-10.5%,净利率9.7%,环比-2pct。 展望:出口+降本增效保障盈利,看好25年内需向上带来利润弹性。1)出口:我们预计非俄地区出口将持续增长,且出口本质为中国产品参与全球定价,应当充分重视中国品牌议价能力,公司出口优势地位稳固,有望充分受益于出口向上;2)内需:3月18日,三部委发布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通知,将政策扩围至天然气车及国四及以下车型,我们看好国四政策拉动下今年内销总量增长,全年内销有望达70万辆及以上,同比+16%及以上。公司作为重卡龙头具备规模效应,且降本增效持续推行,上行周期利润弹性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重卡龙头地位稳固,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我们上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8.76/23.43亿元(原17.78/23.21),给予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6.17亿元,2025~2027年对应EPS分别为1.60/1.99/2.23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2.9/10.32/9.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物流行业复苏不及预期;海外经济波动超预期等。 | ||||||
2025-03-31 | 上海证券 | 仇百良 | 买入 | 维持 | 公司点评:24年归母利润+37%,以旧换新刺激25年增长可期 | 查看详情 |
中国重汽(000951)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9.29亿元,同比+6.80%,实现归母净利润14.80亿元,同比+36.96%;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毛利率8.68%,同比提升0.83个百分点。 投资摘要 24Q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环比均实现增长。公司Q4单季度实现营收113.42亿元,同比+0.32%,环比+23.47%;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28.44%,环比+73.03%。盈利能力稳步提升,Q4单季毛利率为11.54%,同比+2.14个百分点,环比+3.24个百分点。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内需,公司燃气+新能源双线受益。2025年以旧换新补贴将天然气中重卡以及国四车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实施期限为2025年全年。2024年公司重卡实现销量13.3万辆,同比+4.3%。公司在天然气重卡和新能源重卡方面表现强劲,产品依托重汽国际公司实现出口,经营业绩等指标跑赢重卡行业。2025年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带来燃气重卡结构性机遇,叠加新能源重卡发展趋势,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与市场卡位,未来有望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产品优化与产能调整并举,蓄力新能源转型。产品结构方面,公司聚焦产品结构升级,在燃气重卡、NG危化品运输车等细分领域位居第一,冷藏车、4×2宽体载货车等品类保持领先,带动整体市占率创历史新高。产能建设方面,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于2024年5月已具备量产能力,由于该项目整体工程量较大,项目所需设备采购周期长,同时受国内综合因素影响,导致项目整体进度有所放缓,全部达产日期预计到2026年12月。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92/19.95/23.35亿元,同比分别+14.36%、+17.92%、+17.05%。2025年3月28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4.30、12.12、10.3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产品替代风险。 | ||||||
2025-03-30 | 信达证券 | 邓健全,赵悦媛,丁泓婧,徐国铨 | 盈利能力改善,2024年整体市占率再创新高 | 查看详情 | ||
中国重汽(000951)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49.3亿元,同比增长6.8%;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7.0%;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2024Q4实现营业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23.5%;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28.4%,环比增长73.3%;扣非归母净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16.5%,环比增长71.6%。 点评: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毛利率水平创近年新高。2024年公司毛利率8.7%,同比增长0.8pct,创近年新高;四费率2.8%,同比增长0.1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8%/0.7%/1.8%/-0.6%,同比分别增长-0.2pct/-0.1pct/-0.4pct/0.0pct。综合看来,得益于公司数字化转型、产销量增长及结构优化、出口情况向好等因素,公司2024年实现净利率4.2%,同比增长0.8pct,盈利能力得到持续改善,实现了营收、利润双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重卡市场高速增长,公司整体市占率创历史新高。受“以旧换新”政策、货物运输高效化、节能化发展趋势、油气价差等因素影响,2024年国内新能源、天然气重卡市场表现不俗,2024年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达到8.2万辆,同比大涨140%,领涨各细分市场,同时国内燃气重卡市场销量17.8万辆,同比增长17%,成为重卡行业的第二大增量市场,其中中国重汽2024年新能源重卡销量6166辆,同比高增676.6%,累计实现重卡销量13.3万辆,同比增长4.3%。同时公司通过深耕细分市场,取得多项产品突破,实现MAX/480燃气牵引车、NG危化品、集装箱牵引车、4×2六缸大单桥、骨架车、高端专用车,行业第一,13NG燃气车、4×2宽体载货车、冷藏车行业领先,牵引车、载货车市占率保持连续增长态势,总体市占率创历史新高。 看好2025年商用车市场迎来恢复性增长。一是国四车辆大规模淘汰更新机遇;二是燃气车仍有较好市场机会;三是重点项目开工、产业西移或将会带来重卡的区域性增量;四是冷链绿通、快递电商和跨境运输等需求持续增长;五是新能源重卡快速发展,中短途重卡电动化趋势凸显;五是国际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东南亚及中东等地区经济快速崛起,基础设施建设活跃有望为出口业务提供海外增量市场。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亿元、22.5亿元和27.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9、1.91、2.30元,对应PE分别13.0倍、10.8倍、9.0倍。我们看好公司继续保持在重卡行业的龙头地位以及市占率稳步提升。 风险因素:重卡市场恢复不及预期、公司销量、均价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海外出口受限等。 | ||||||
2025-03-28 | 民生证券 | 崔琰,杜丰帆 | 买入 | 维持 | 系列点评三:2024业绩超预期 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发力 | 查看详情 |
中国重汽(000951) 事件概述:公司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营收449.29亿元,同比+6.80%;归母净利润14.80亿元,同比+36.96%;扣非归母净利13.27亿元,同比+27.28%;公司发布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目前公司享有利润分配权的股份总额1,168,994,95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05元(含税)。 2024Q4营收符合预期盈利能力超预期。1)营收端:2024Q4营收113.42亿元,同比+0.32%,环比+23.47%。2024Q4我国重卡批发销量为21.90万辆,同比+7.18%,环比+22.74%;集团实现销量5.61万辆,同比+30.79%,环比+13.08%,带动公司营收同环比增长,符合预期。2)利润端:2024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28.44%,环比+73.03%,大超预期。公司2024Q4毛利率为11.54%,同环比分别+2.14pct/+3.24pct,净利率为5.45%,同环比分别+0.77/+1.04pct。我们认为公司2024Q4盈利能力同环比大幅提升系供应链降本及规模效应提升所致。3)费用端:2024Q4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5%/0.55%/1.76%/-0.71%,同比分别+0.55/-0.79/+0.23/-0.02pct,环比分别+0.26/-0.24/-0.38/-0.18pct,系正常费用波动。 重卡出海龙头出口高景气带动盈利向上。2024Q4重卡出口受俄罗斯进口报废税政策影响环比小幅下滑,但产品性价比优势仍然显著,出口总体维持高景气、高基数。2024Q4我国重卡出口量为6.9万辆,同比+4.6%,环比-1.3%。2024Q4集团重卡出口量为2.9万辆,出口市场份额为42.6%,位居行业第一,有望持续受益高景气出口态势。 以旧换新政策再扩围有望带动内需向上。2025年3月1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明确2025年重卡以旧换新补贴细则,此次补贴政策不仅将国四排放标准的营运货车纳入补贴范围,还删除了“柴油”二字,明确涵盖天然气重卡。这意味着天然气重卡市场有望迎来进一步增长,中国重汽作为国内重卡行业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政策变化,实现销量提升。 投资建议:行业需求端持续复苏,出口维持高景气,公司有望持续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61.6/640.2/717.1亿元,归母净利为17.7/20.3/23.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0/1.73/1.99元。按照2025年3月27日收盘价19.56元,对应PE分别为13/11/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天然气价格波动;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 ||||||
2024-12-25 | 甬兴证券 | 王琎,余晓飞 | 买入 | 首次 | 首次覆盖报告:重卡龙头市占率提升,深度受益国家政策 | 查看详情 |
中国重汽(000951) 核心观点 重卡龙头,业绩稳健。中国重汽主要研发、生产、销售各种载重汽车、特种汽车、专用车及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总成和汽车零部件,实控人为山东省国资委。中国重汽A股主要经营黄河和豪沃品牌的重卡产品。2024年上半年,国内的经济和消费环境相对去年同期有所好转,重卡行业内需随经济延续温和复苏态势,公路货运量正增长为保有量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公司累计实现重卡销售70,537辆,同比增长15.78%;实现销售收入244.01亿元,同比增长20.8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19亿元,同比增长24.68%。 重卡行业寡头格局,国家政策刺激需求。重卡属于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生产资料,主要用于物流运输、工程建设以及城市清洁、消防等领域,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属于高度寡头垄断的行业。中国重汽、东风公司、一汽解放、福田汽车、陕汽集团五家巨头拥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2024年1-8月,中国重汽的市占率已经达到27.50%,稳居行业第一,领先第二名一汽解放7个百分点。2024年7月,国家推出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有力推动了重卡行业的发展。 深度合作优质供应商,中国重汽优势明显。中国重汽于2009年成功实现了与德国曼公司的战略合作,引进曼公司D08、D20、D26三种型号的发动机、中卡、重卡车桥及相应整车技术。2013年,中国重汽应用曼技术的T系列产品全面推向市场,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2019年12月,中国重汽发布公告,拟与潍柴控股签署《采购零部件协议》。2020年4月,中国重汽豪沃、豪瀚车型搭载全新潍柴WP10.5H-460马力发动机,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性能优势。面对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改革重组后的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在生态、技术、营销、服务等方面联合布局、密切协作,探索出了一条“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4、2025、2026年,中国重汽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89.07、546.73、601.3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7、15.65、18.6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5、1.33、1.58元,对应PE为15.15/13.03/10.95倍。中国重汽是重卡龙头,技术领先,业绩稳健。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国际贸易风险,原材料价格上升风险,率波动风险,国家政策风险。 | ||||||
2024-12-04 | 上海证券 | 仇百良,李煦阳,刘昊楠 | 买入 | 首次 | 内销出口两开花,大国重汽成长可期 | 查看详情 |
中国重汽(000951) 投资摘要 公司是重汽集团下辖重卡龙头,重卡销量占集团比重达56%。根据第一商用车网,2024年Q1-Q3,重汽集团销量18.74万辆,市场份额达到27.5%,稳居第一。24Q3行业销量下滑明显,受益毛利率显著提升至8.30%,公司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比+97.88%。 产品矩阵布局完善,品牌策略得当,优秀产品力推动市占率提升 紧跟市场需求精准调整产品结构,产品矩阵布局全面。牵引车占据重卡市场半壁江山,重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牵引车产品竞争力,实现市场份额提升,24Q1-Q3牵引车销量4.99万辆、市场份额21.43%。MAN+潍柴双动力链提供更多选择,燃气重卡依靠潍柴配套优势抢占市场。重汽打造MAN+潍柴双动力链,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潍柴在燃气重卡发动机优势显著,我们认为搭载潍柴动力链有助于重汽抢占燃气市场,重汽燃气重卡销量由23H1的0.75万辆提升至24H1的2.78万辆,市占率从14.02%提升至25.60%。 内销短期波动,24Q4有望受益以旧换新补贴实现反弹,2025年开始自然置换需求有望大量释放。24Q1-Q3重卡行业销量同比下降,我们认为受益于以旧换新补贴,24Q4或将迎来销量反弹。报废更新需求将从2025年开始大量释放,中长期重卡销量有强力支撑。2017-2021年受治超、排放升级等政策影响,我国重卡销量超常规增长,透支大量销量,到2025年车龄最长为8年,从2025年开始进入置换周期,将释放大量的置换需求。 深耕海外先发优势,充分受益出口市场高增 重汽抓住出口市场高增长机遇,凭借先发优势实现出口高增,2023年出口突破13万辆,在集团销量占比突破50%。多年深耕帮助集团在口碑、品牌认知方面构建先发优势,度过品牌导入期和成长期、步入成熟期,将充分受益当前出口市场的高速增长。 基本盘积极拓展市场份额,高端产品有所突破并且具备高性价比优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崛起将为海外市场带来稳定的需求,重汽在传统优势市场积极扩大市场份额。 高端产品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带动出口均价提升,集团出口单车均价由2020年26.68万元提升至24H1的30.53万元。高端品牌突破澳大利亚、墨西哥、沙特等欧美品牌传统优势市场,凭借性价比优势有望在相关市场持续拓展。 重汽A股通过国际公司实现出口,子公司车桥供应集团整车,出口对销量和业绩有较强支撑。公司产品主要出口区域为非洲、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市场,这些市场也是中国重卡出口占比较高的区域,重卡出口仍有较大潜力。公司通过车桥公司享受集团出口红利,车桥公司净利贡献超过30%。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营收462.87、527.30、621.89亿元,同比分别+10.02%、+13.92%、+17.94%;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98、15.73、18.86亿元,同比分别+20.14%、+21.18%、+19.88%。对应2024年12月3日市盈率分别为15.64X、12.91X、10.77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销量及市场份额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及行业政策不及预期风险,出口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