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通市值:38.84亿 | 总市值:40.09亿 | ||
| 流通股本:1.12亿 | 总股本:1.15亿 |
润贝航科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2025-11-13 | 西南证券 | 胡光怿 | 买入 | 首次 | 2025年三季报点评:中国航材分销领域代表性企业,加大自研产品投入 | 查看详情 |
润贝航科(001316) 投资要点 事件:润贝航科发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为2.83亿元,同比增长14.41%;净利润为4066.62万元,同比增长47.09%。前三季度营收为7.53亿元,同比增长12.65%;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增长63.93%。 深耕二十余年,中国航材分销领域代表性企业。公司成立于2005年,早期以代理国际品牌航材为主,逐步建立分销网络,并于2007年成为国内首批获得中国民航总局《民用航空油料供应企业适航批准书》的企业。2011年起,公司开始与商飞集团深度合作,这成为了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在航材领域的深耕,公司已成为中国航材分销细分行业龙头。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响应航材国产化战略,自上市以来持续加大对航空器材的自主研发投入,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给共有超过2800种自主研发产品取得适航认证。 航材市场国产替代已成为行业必然趋势。我国机队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民航客运市场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到2043年中国民航的机队规模将达到10061架,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运输市场,直接拉动航材需求。随着国产大飞机出现,为降低国外企业在关键航材上的垄断和技术封锁风险,保障我国航空产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航材的国产化已经是国内航空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低空经济的深度应用将推动国产航材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截至2025年6月,我国实名登记无人机累计飞行2447万小时,同比增长149%。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随着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对于高端国产航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据Stratview Research预测,eVTOL行业对全球复合材料的需求预计将从2024年的约500吨激增至2030年的约11750吨,增长幅度约22.5倍,年化增长率69%。 估值与投资建议。我们选取申万油品石化贸易行业中两家代表性企业广聚能源和广汇能源作为可比公司。广聚能源是一家以能源投资和经营为主业的综合性能源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广汇能源已在多地构建能源物流中转基地。两家公司2026年平均PE为31倍。考虑到公司在中国航材的分销占据龙头地位,且不断加大对自研产品的研发投入,给予公司2026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42.0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供应商涨价风险,人才流失风险,仓储物流管理风险等。 | ||||||
| 2025-09-02 | 中邮证券 | 马强 | 增持 | 维持 | 自研航材收入同比增长31%,对标HEICO发展前景广阔 | 查看详情 |
润贝航科(001316) 事件 8月26日,润贝航科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74%。 点评 1、2025H1公司营收较快增长,自研航材收入同比增长31%。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自研产品收入0.41亿元,同比增长31%,分销产品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10%。盈利能力方面,2025H1,公司销售毛利率29.23%,同比提高1.89pcts,分产品看,自研产品销售毛利率55.77%,同比提高6.09pcts,分销产品销售毛利率26.67%,同比提高1.14pcts。 2、费用同比大幅下降,四费费率同比降低5.30pcts。2025H1,公司四费费率8.53%,同比降低5.30pc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77%、3.59%、1.66%和-2.49%,分别同比降低1.49pcts、降低1.65pcts、降低0.38pcts、降低1.77pcts。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率降低主要由于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减少,财务费用率降低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增加及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增加。 3、国产航材前景广阔,公司自研航材能力持续提升。发展国产航材一方面可提高供应链安全性,另一方面可降低航材采购成本。根据东方航空史宏伟发表的《关于构建国产飞机维修运行体系的思考》目前主流民航飞机运行和维修所需要的航材,90%来自欧美国家,航空公司面临着航材供应链上的寡头垄断和技术壁垒,采购价格和采购周期失控,运营成本和保障效率提升空间受限。根据姜德村等发表的《民用航空产品国产化替代与取证路径探析》,航材采购成本在航空公司运行成本中占10%左右,采购国产替代件可将航材采购成本降低30%-70%。公司持续推进国产化自研产品取证、市场推广及生产能力建设,2024年,惠州生产基地全面完成验收并投产,大幅提升公司航材国产化自主生产能力。截至2025H1末,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已有超过2800个件号通过中国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全资子公司润和新材料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取得中国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的民用航空化学产品清单和PMA产品目录清单的企业,部分国产化产品已经获得中国商飞工艺材料产品批准书,也可以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等多种型号客机上的进口航空器材。 4、C919生产交付提速打开制造端增量市场。随着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飞机制造端对于航材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中国商飞预计2025年将C919年产能提升至75架,到2029年计划产能达到200架,并计划2025年走出国门,对接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司客户;中国商飞2025年航材采购量预计为2024年的4倍。公司自2011年起服务中国商飞,曾获C919大型客机首飞先进集体奖和C919大型客机TC取证先进集体奖。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公司对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16%。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带来的航材需求增长。 5、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经营稳健。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3.01亿元,同比增长33%,2025H1末,公司存货3.04亿元。2024年公司将剩余募集资金1.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并提出加大备货除加大备货外,公司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在2018年贸易摩擦后,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协议中都包含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价格会相应调整的条款,保证了日后沟通、传导的空间。此外,公司通过完善产品结构、拓展不受影响产区的件号、拓展新业务等方式,尽量对冲对经营情况的影响,部分进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也给公司国产化业务带来了增长契机。 6、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8亿元、1.70亿元和2.0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估值分别为29、23、1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汇率波动;自研自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及预期。 | ||||||
| 2025-07-22 | 环球富盛理财 | 庄怀超 | 航空器材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挖掘新兴领域增长潜力 | 查看详情 | ||
润贝航科(001316) 公司是航空器材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航空器材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坚持“分销+自研”双轮驱动战略。公司积极响应航材国产化战略,上市以来持续加大对航材的自主研发投入。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类、胶带胶膜类、航电气瓶类、客/货舱零部件、工业品类、精细化工类等,细分种类丰富。公司分销的航材产品主要包括民用航空油料、航空原材料和航空化学品等,具体包括航空润滑油/润滑脂、胶带胶膜、蜂窝芯、耳机、隔音隔热材料、内饰件、壁纸、荧光条、粘接剂、密封胶、油漆、清洗剂等超过7000种常备航材料号,能满足下游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持续推进国产化自研产品取证、市场推广及生产能力建设。2024年,公司国产化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64%,研发费用同比提高63.08%。公司高度重视国产化产品的研发取证和市场推广工作,对标行业全球知名PMA厂商HEICO(海科航空)。公司自研产品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类、胶带胶膜类、航电气瓶类、客/货舱零部件、工业品类、精细化工类等。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约2400个件号通过中国民航局相关适航认证。通过适航认证的自研产品可以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等多型客机上的进口航空器材,部分自研产品已写入中国商飞工艺材料产品批准书。2024年,惠州生产基地已全面完成验收并投产,大幅提升了公司航材国产化自主生产能力,降低了公司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紧跟市场需求,挖掘新兴领域增长潜力。子公司航信科技推出了自主品牌(AeroComm)的AR+AI航检眼镜,该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机型设计专属的检查流程,并且快速生成工作流,在后台进行工单的设计、管理及分配,通过语音引导、在激光指示灯、红外测温仪等设备的辅助下,协助工作人员全面、高效地完成巡检并记录存档,通过AR+AI技术融合实现“人-机-数据”三维结合,有助于提升民航客户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改善安全性以及优化客户体验。 航材分销业务规模稳健增长,获得上下游的高度评价。随着中国民航业的稳步增长,2024年度公司的航材分销业务销售规模同比增长8.92%。公司的分销业务板块保持着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2024年公司获得全球知名供应商亨斯迈的金牌经销商奖项,也获得中国商飞、海航等下游客户的感谢信,体现了上下游对公司的高度认可。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技术开发风险。 | ||||||
| 2025-07-15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马强 | 增持 | 维持 | 2025H1业绩高增,国产航材前景广阔 | 查看详情 |
润贝航科(001316) 事件 7月15日,润贝航科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500万元-9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78%-103.23%,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500万元-9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53%-107.04%。 点评 1、收入增长、费用下降,2025H1业绩高增。2025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元-0.90亿元,同比增长47%-103%,主要由于公司收入同比有所上升、股份支付费用同比下降,以及汇兑损益影响等。2025Q1,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实现营收2.38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68%。2025Q2单季度,公司或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态势,根据2025H1业绩预告的归母净利润区间0.65亿元-0.90亿元计算2025Q2单季度业绩区间为0.31亿元-0.56亿元,其中值为0.43亿元。 2、国产航材前景广阔,公司自研航材能力持续提升。发展国产航材一方面可提高供应链安全性,另一方面可降低航材采购成本。根据东方航空史宏伟发表的《关于构建国产飞机维修运行体系的思考》目前主流民航飞机运行和维修所需要的航材,90%来自欧美国家,航空公司面临着航材供应链上的寡头垄断和技术壁垒,采购价格和采购周期失控,运营成本和保障效率提升空间受限。根据姜德村等发表的《民用航空产品国产化替代与取证路径探析》,航材采购成本在航空公司运行成本中占10%左右,采购国产替代件可将航材采购成本降低30%-70%。公司持续推进国产化自研产品取证、市场推广及生产能力建设,2024年,惠州生产基地全面完成验收并投产,大幅提升公司航材国产化自主生产能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约2400个件号通过中国民航局相关适航认证,可以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等多型客机上的进口航空器材,部分自研产品已写入中国商飞工艺材料产品批准书。 3、C919生产交付提速打开制造端增量市场。随着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飞机制造端对于航材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中国商飞预计2025年将C919年产能提升至75架,到2029年计划产能达到200架,并计划2025年走出国门,对接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司客户;中国商飞2025年航材采购量预计为2024年的4倍。公司自2011年起服务中国商飞,曾获C919大型客机首飞先进集体奖和C919大型客机TC取证先进集体奖。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公司对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16%。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带来的航材需求增长。 4、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经营稳健。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3.01亿元,同比增长33%,2025Q1末,公司存货2.91亿元。2024年公司将剩余募集资金1.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并提出加大备货除加大备货外,公司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在2018年贸易摩擦后,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协议中都包含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价格会相应调整的条款,保证了日后沟通、传导的空间。此外,公司通过完善产品结构、拓展不受影响产区的件号、拓展新业务等方式,尽量对冲对经营情况的影响,部分进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也给公司国产化业务带来了增长契机。 5、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8亿元、1.70亿元和2.0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估值分别为28、23、1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汇率波动;自研自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及预期。 | ||||||
| 2025-04-25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马强 | 增持 | 维持 | 国产航材前景广阔,C919生产交付提速打开制造端增量市场 | 查看详情 |
润贝航科(001316) 事件 4月18日,润贝航科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09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减少4% 点评 1、营收稳健增长,毛利率同比提高3.58pcts。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09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分销产品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9%,自研产品收入0.68亿元,同比增长28%。受益于分销产品毛利率提升以及自研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公司销售毛利率27.96%,同比提高3.58pcts,其中,分销产品毛利率26.23%,同比提高3.85pcts,自研产品毛利率49.31%,同比降低3.94pcts。 2、受股权激励费用等影响费用率同比提高,计提商誉923万元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58%、4.75%2.05%和-0.82%,分别同比-0.13pcts、+0.24pcts、+0.67pcts和+1.27pcts。公司四费费率12.57%,同比提高2.05pcts。费用率提高主要受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和汇兑损益影响,2024年公司股权激励费用1856万元,较2023年增加674万元。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919万元,同比增加1510万元,主要由于一次性计提商誉923万元。 3、惠州生产基地投产,自研航材能力提升。发展国产航材既有助于实现航空制造、维修供应链自主可控,同时也是降低航材采购成本的重要措施。公司持续推进国产化自研产品取证、市场推广及生产能力建设,2024年,公司自研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8%,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3%。2024年,惠州生产基地全面完成验收并投产,大幅提升公司航材国产化自主生产能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约2400个件号通过中国民航局相关适航认证,可以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等多型客机上的进口航空器材,部分自研产品已写入中国商飞工艺材料产品批准书。 4、C919生产交付提速打开制造端增量市场。随着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飞机制造端对于航材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中国商飞预计2025年将C919年产能提升至75架,到2029年计划产能达到200架,并计划2025年走出国门,对接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司客户;中国商飞2025年航材采购量预计为2024年的4倍。公司自2011年起服务中国商飞,曾获C919大型客机首飞先进集体奖和C919大型客机TC取证先进集体奖。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公司对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16%。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带来的航材需求增长。 5、应对关税冲击,积极储备存货。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3.01亿元,同比增长33%。2024年,公司将剩余募集资金1.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并提出加大备货。除加大备货外,公司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在2018年贸易摩擦后,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协议中都包含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价格会相应调整的条款,保证了日后沟通、传导的空间。此外,公司通过完善产品结构、拓展不受影响产区的件号、拓展新业务等方式,尽量对冲对经营情况的影响,部分进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也给公司国产化业务带来了增长契机。 6、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8亿元、1.70亿元和2.0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估值分别为25、20、1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汇率波动;自研自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及预期。 | ||||||
| 2024-04-14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马强 | 增持 | 维持 | 航材分销和自研业务并进,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 查看详情 |
润贝航科(001316) 事件 4月11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6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35%。 点评 1、民航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3年,国内民航景气度回升,全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1188.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8%相当于2019年的92%;其中,国内航线运输周转量867.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4%,相当于2019年的105%,国际航线运输周转量321.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2%,相当于2019年的69%。受益于民航景气度回升,公司业绩较快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8.26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35%。展望2024年,国内民航业有望随国际航线的恢复保持较快增速,公司面向航空公司和MRO的航材分销和自研业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2、航材分销和自研业务并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23年,公司航材分销业务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47%;自研业务收入5341万元,同比增长45%。航材分销业务方面,公司努力进行新业务拓展供应商开发及航材品类的拓展,争取更多市场份额。2023年,公司获得中航沈飞民机授予的“2022年度优秀供应商”,中国商飞颁发的“C919大型客机TC取证先进集体奖”,亨斯迈授予的“2023年度金牌经销商”等。自研业务方面,公司共有112种国产化航材通过了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适航认证,可以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等多型客机上的进口航空材料,全资子公司润和新材料部分产品写入商飞标准材料手册。 3、受少数供应商涨价、基建项目转固后摊销增加、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利润率有所降低,公司费用控制良好。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24.37%,同比降低3.97pcts,销售净利率11.13%,同比降低2.95pcts,主要受少数供应商涨价、基建项目转固后摊销增加、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公司四费费率10.52%,同比降低1.87pcts,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提高0.48pcts达4.51%,销售费用率同比提高0.52pcts达6.71%,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2.82pcts达-2.09%,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0.05pcts达1.39%。 4、资产状况优秀,2023年维持高分红。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6.12亿元,无短期/长期借款,流动比率11.51,资产负债率仅8.01%,公司资产状况优秀。2023年度,公司利润分配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45元(含税),总分红金额5303万元,占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的57%。高分红比例凸显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 5、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1.662.1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0、14、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民航业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的采购价格上涨;自研自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及预期。 | ||||||
| 2024-02-05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马强 | 增持 | 维持 | 国产大飞机打开制造端增量市场,公司自研业务进展顺利 | 查看详情 |
润贝航科(001316) 事件 2024年1月4日,中国东航接收的第4架C919前往扬州泰州国际机场进行飞行训练。截至2023年年底,东航C919机队已累计承运旅客近8.2万人次。 2023年12月23日,中国国航公告拟募集资金引进17架飞机,包括6架C919和11架ARJ21。 点评 1、两类业务、两大市场,外部发展机遇和内部长期布局形成双重增长动能。公司处于航材产业链,从业务分类看涵盖航材分销和自研航材两类业务,从客户类型看服务在役飞机运维市场和新飞机制造市场两大市场。面向航空运维市场的航材分销业务是公司的基本盘,随民航景气度恢复较快增长;面向新飞机制造市场的航材分销业务受益于C919生产交付提速的发展机遇;自研航材业务方面,公司较早开始布局航材国产化,产品品类不断丰富,生产基地逐渐成形,市场空间广阔。 2、航空运维市场航材分销业务基本盘稳固。面向航空公司和飞机维修公司(MRO)的航材分销业务与民航景气程度正相关,是公司收入、利润的基本盘。2023年,国内民航景气度回升,全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1188.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8%,相当于2019年的92%;其中,国内航线运输周转量867.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4%,相当于2019年的105%,国际航线运输周转量321.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2%相当于2019年的69%。受益于民航景气度回升,2023Q1-Q3,公司实现营收6.04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30%。展望2024年,国内民航业有望随国际航线的恢复保持较快增速,公司面向航空公司和MRO的航材分销业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3、C919生产交付提速打开制造端增量市场。航材分销是飞机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波音和空客分别拥有大型航材分销商“波音分销(Boeing Distribution Services Inc.)和“欧航航材”(SATAIR)国际头部航材分销商伟司科2019财年收入中73%来自飞机制造端向OEM厂商及承包商的销售;新加坡航材分销公司AM Aerospace2019财年收入中45%来自飞机制造端向OEM及承包商的销售。由于国内大飞机C919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公司对飞机制造商和OEM厂商的销售收入占比较低。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公司对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16%。2023年1月,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张玉金介绍,预计C919在5年内年产能规划将达到150架。随着C919生产交付提速,制造端对于航材的需求有望快速提升,公司航材分销业务和自研航材业务有望充分受益。 4、自研业务进展顺利,航材国产化空间广阔。公司自研航材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截至2023H1末,公司已有102种自研航材通过中国民航局的各类适航认证,可用于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多型号客机上的进口航材;全资子公司润和新材料部分产品已经写入商飞标准材料手册。2023H1,公司收购嘉兴轻云,嘉兴轻云将主要负责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公司自研业务将形成惠州、杭州两个生产基地,惠州润和生产基地将以航空特种胶带、航空化学品等为主要产品,2023Q3末润和厂房已完工;杭州复合材料生产研发基地聚焦于高端预浸料、胶膜及国产化航空复合材料,2024年1月30日,子公司润贝新材料于杭州市余杭区成功摘地。 5、现金充裕、资产状况优秀,2022年度利润分配占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的63%。截至2023Q3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4.78亿元,无短期/长期借款,流动比率11.89,资产负债率仅7.83%,公司资产状况优秀,经营风险较低。2022年度,公司利润分配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25元,总分红金额5000万元,占公司当年可分配利润的68%占当年净利润的63%。高分红比例凸显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 6、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5、1.211.69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0、16、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航空运输行业恢复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的采购价格上涨;自研自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及预期 | ||||||
| 2023-10-31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马强 | 增持 | 维持 | Q3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5%,自研业务进入发展快车道 | 查看详情 |
润贝航科(001316) 事件 10月31日,润贝航科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Q1-Q3,公司实现营收6.04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30%。 点评 1、民航景气度回升,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公司受益于民航景气度回升,收入、利润快速增长,2023Q1-Q3,公司实现营收6.04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30%;2023Q3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5%,实现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增长88%,环比增长9%。 2、Q3单季度毛利率企稳回升,公司财务费用率受汇兑收益和存款利息收入的增加影响而降低。2023Q1-Q3,公司毛利率24.73%,同比降低4.86pcts;2023Q3单季度,公司毛利率26.22%,同比降低2.00pcts,环比提高2.88pcts。2023Q1-Q3,公司四费费率8.49%,同比降低5.23pcts,其中,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4.10pcts至-2.28%,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增加以及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增加。 3、子公司润和厂房完工,公司自研业务进入发展快车道。公司较早开始布局航材国产化,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截至2023年H1末,公司国产化自主研发的产品已有102种通过中国民航局的各类适航认证,可以用于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多种型号客机上的进口航空材料。2023H1,公司收购嘉兴轻云,嘉兴轻云将主要负责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2023Q3末,子公司润和厂房完工,公司固定资产7329万元,较年初增长2208%。我们认为,收购嘉兴轻云以及润和厂房完工将大幅提升公司自研自产航材的能力,公司自研业务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4、单笔100架C919大订单落地,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节奏加快。截至2023年7月底,首架C919已累计服务旅客超1.5万人次。2023年8月4日,东航接收的两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次开启“双机商业运营”,C919的商业运营稳步向规模化迈进。2023年9月,中国东航与中国商飞签订《C919飞机买卖协议》,向中国商飞购买100架C919飞机,C919大型客机收获迄今为止最大单笔订单。中国商飞已具备批量化生产C919的能力,未来几年内将达到30-50架的年产能力。随着C919生产交付节奏加快,国产大飞机制造对于航材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公司航材分销业务和自研自产航材业务有望充分受益。 5、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1.45、1.83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6、20、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航空运输行业恢复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的采购价格上涨;自研自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及预期。 | ||||||
| 2023-08-23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马强 | 增持 | 维持 | 优质航材分销商受益于民航景气度回升,自研业务和C919商运打开成长空间 | 查看详情 |
润贝航科(001316) 投资要点 公司是国内优质航材分销商,航材分销和自研产品双轮驱动公司成长。润贝航科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领先的航空材料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为全球1800多家客户提供飞机航材。目前,公司业务由航材分销和自研产品双轮驱动,航材分销包括航空油料、航空原材料及其他消耗件、航空化学品及地面支持设备等;自研产品包括胶带、清洗剂、消毒液、内饰壁纸、飞行员耳机、地勤耳机等,可用于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多型客机上的进口航空材料。 航材分销与民航业景气程度正相关,2023年航材分销业务有望快速增长。公司是链接航材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纽带,航材分销业务与民航业景气程度正相关。2023Q1,我国民航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9.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0%;公司实现营收1.62亿元,同比增长32%。2023H1,我国民航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31.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1%,受益于民航航运恢复,公司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自研产品保持较快增速,募投项目大幅提升产能。公司较早开始布局航材国产化,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截至2022年底,公司国产化自主研发产品有82种通过中国民航局的各类适航认证,可用于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多型客机上的进口航空材料。此外,公司子公司润和新材料部分产品已经写入商飞标准材料手册。2022年,公司自研产品收入3680.28万元,同比增长46.52%。公司IPO募投项目“广东润和新材料公司航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航空清洁用品生产基地新建项目”将新建4条生产线以提升自研产品规模化生产能力,满足下游客户对航材国产化的需求。目前,工厂已进入设备采购阶段,预计今年四季度逐步实现投产。 第二架C919交付东航,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节奏加快。截至2023年7月底,首架C919已累计服务旅客超1.5万人次。2023年8月4日,东航接收的两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次开启“双机商业运营”,C919的商业运营稳步向规模化迈进。根据中国商飞今年6月数据,C919累计获得30余家客户1061架订单。中国商飞已具备批量化生产C919的能力,未来几年内将达到30-50架的年产能力。随着C919生产交付节奏加快,国产大飞机制造对于航材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公司航材分销业务和自研自产航材业务有望充分受益。 航材分销和自研产品双轮驱动公司成长。航材分销业务与民航景气度正相关,2023年,随着国内民航航运恢复,公司航材分销业务有望快速增长;自研业务随着公司产品丰富、客户拓展、产能建设,有望取得更快增速。此外,中国商飞是公司重要客户,国产大飞机订单充足,公司有望受益于C919飞机的生产交付提速。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1.45、1.83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7、21、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航空运输行业恢复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的采购价格上涨;自研自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及预期。 | ||||||
| 2023-07-26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马强 | 增持 | 首次 | 航材分销和自研业务双轮驱动,受益于C919商运公司成长空间广阔 | 查看详情 |
润贝航科(001316) 投资要点 公司是国内优质航材分销商,2023年国内民航航运恢复,公司业绩有望较快增长。公司是链接航材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纽带,航材分销业务与民航业景气程度正相关。2023Q1,我国民航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9.9亿吨公里,行业总体运输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77.6%,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39%,民航业持续恢复。2023Q1,公司实现营收1.62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34%。2023H1,我国民航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31.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1%,受益于民航航运恢复,公司业绩有望较快增长。 公司自研产品收入快速增长,高毛利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较早开始布局航材国产化,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截至2022年底,公司国产化自主研发产品有82种通过中国民航局的各类适航认证,包括胶带、清洗剂、消毒液、内饰壁纸、飞行员耳机、地勤耳机等,可用于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多型客机上的进口航空材料。此外,公司子公司润和新材料部分产品已经写入商飞标准材料手册。2022年,公司自研产品收入3680.28万元,同比增长46.52%,毛利率64.46%,显著高于分销产品25.81%的毛利率。 募投项目提升产能,航材国产化有望构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公司IPO募投项目“广东润和新材料公司航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航空清洁用品生产基地新建项目”将新建舱内装饰膜、航空特种功能胶带、消毒清洗剂、飞机散货舱地板及侧板4条生产线,以实现对消毒清洗剂的产能扩充,对舱内装饰膜、航空特种功能胶带和飞机散货舱地板及侧板的研发成果产业转化。公司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升可满足客户对航材国产化的需求,航材国产化有望构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第二架C919交付东航,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节奏加快。2023年5月28日,C919实现商业首飞,截至7月12日,首架C919共执行87班次商业航班,平均客座率近80%,累计服务旅客超1万人次。7月16日,东航正式接收第二架国产C919客机。根据中国商飞今年6月数据,C919累计获得30余家客户1061架订单。公司全资子公司润和新材料的部分国产化航材已获得中国商飞工艺材料产品批准书,随着C919生产交付节奏加快,国产大飞机制造对于航材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公司航材分销业务和自研自产航材业务有望充分受益。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1.48、1.88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5、20、1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航空运输行业恢复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的采购价格上涨;自研自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