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62.86亿 | 总市值:62.88亿 | ||
流通股本:6.29亿 | 总股本:6.29亿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3-10-28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刘晓旭,李文意 | 增持 | 维持 |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电池壳需求后续有望回升 | 查看详情 |
斯莱克(300382) 投资要点 受动力电池需求减少影响,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承压: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1.3亿元,同比-12%,其中归母净利润为1.0亿元,同比-44%;Q3单季营收4.3亿元,同比-31%,环比+4%,归母净利润为0.4亿元,同比-63%,环比+58%。 盈利能力略有下滑,看好后续电池壳放量的规模效应: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7.9%,同比-3.7pct,销售净利率为7.6%,同比-6.6pct,期间费用率为18.8%,同比+6.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9%,同比+0.2pct,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14.3%,同比+3.9pct,财务费用率为2.6%,同比+2.5pct;Q3单季销售毛利率约25.3%,同比-6.4pct,环比+0.7pct,销售净利率约7.6%,同比-9.6pct,环比+2.3pct,后续随着锂电行业的供需再平衡带动电池壳放量,盈利能力有望企稳回升。 合同负债略有下滑,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改善:截至2023Q3末公司存货为10.1亿元,同比+25%,合同负债为1.2亿元,同比-16%;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03亿元,相较于2022年前三季度的-1.8亿元明显改善。 易拉罐/盖设备龙头,新能源电池壳带来新增长点:公司传统主营业务为易拉罐/盖设备,2018-2022年的营收占比均超过80%,2022年公司易拉盖高速生产设备在国内累计市场占有率超70%,在欧美市场累计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10%。2018年公司借助易拉罐设备生产经验布局动力电池结构件,目前已批量供货方形电池壳、小圆柱钢壳和圆柱铝壳,大圆柱钢壳小批量试生产中,2023H1电池壳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电池壳业务放量进度,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6(原值1.8,下调11%)/3.1/4.9亿元,对应PE为38/20/1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大圆柱电池及方壳电池放量不及预期。 | ||||||
2023-09-25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刘晓旭,李文意 | 增持 | 首次 | 易拉罐设备龙头,切入新能源电池壳产品迎第二成长曲线 | 查看详情 |
斯莱克(300382) 投资要点 斯莱克:易拉罐/盖生产设备龙头,布局电池壳业务。 公司传统主营为易拉罐/盖设备, 2018-2022 年的营收占比均超过 80%,公司易拉盖高速生产设备在国内累计市场占有率超 70%,在欧美市场累计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 10%; 2018 年借助易拉罐设备生产经验布局动力电池结构件, 已批量供货方形电池壳、小圆柱钢壳和圆柱铝壳,大圆柱钢壳小批量试生产中, 2023H1 电池壳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 40%。 易拉罐设备受益于啤酒罐化率提升&两片罐技术革新,斯莱克稳居龙头地位: 相较于传统三片罐,两片罐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消耗材料少,传统路径下易拉罐生产效率约 1200 罐/分钟,两片罐 2400 罐/分钟,斯莱克最高可达 3000 罐/分钟以上; 近年来国内对易拉罐的需求量受到下游健康消费习惯、饮料包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增长有所放缓,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中国两片罐设备新增+更新市场合计近 10 亿元, 2022-2025 年 CAGR 为 10%。 跨界应用 DWI 工艺,电池壳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1) DWI 最适配圆柱电池,有赖于 4680 大圆柱电池产业化进展: 由于产品形态相近,易拉罐/盖的 DWI 工艺天然适用于圆柱电池壳,能够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更高的材料利用率, 小圆柱电池公司已实现批量供货,但受限于小圆柱电池壳标准化程度不高、各家电池厂同一系列的 18/21 电池壳体也存在差异, 公司 DWI 单条产线订单量偏小、规模效应未凸显, 我们认为 4680大圆柱电池的标准化程度更高、单条产线体量更大, 公司大圆柱钢壳处于小批量试生产中,未来特斯拉、亿纬等 4680 圆柱电池放量,公司 DWI工艺的优势方能凸显。 ( 2) 方壳是主流路线, DWI 工艺需要进行调整才能适配: 方形为目前电池壳的主流路线, DWI 工艺需要针对方形进行更多调整,公司已顺利完成基于 DWI 工艺的方壳产线研发工作,正在进行连线调试工作,未来宜宾、分宜、常州方壳生产基地逐步落地, 方形领域公司有望抢占一定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斯莱克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 3.1 和 4.9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37、 21 和 14 倍。公司传统易拉罐/盖设备稳步增长,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放量在即,故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大圆柱电池及方壳电池放量不及预期,易拉罐/盖设备需求大幅下滑。 | ||||||
2023-09-01 | 东方财富证券 | 周旭辉 | 增持 | 首次 | 2023年中报点评:主业短期波动,电池壳业务高增可期 | 查看详情 |
斯莱克(300382) 【投资要点】 2023年8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3H1实现营业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7.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变化-22.85%。23Q2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11.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变化-27.19%,短期利润承压。费用率方面,公司23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12%/14.92%/4.26%/2.31%,同比变化+0.25pcts/+3.08pcts/+1.48pcts/+1.41pcts,主要原因是公司合并范围扩大,加大研发项目投入。 电池壳业务高增,盈利能力改善。分行业来看,23H1公司专用设备制造/电池壳业务/光伏发电及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99/2.85/0.21亿元,同比变化-27.61%/+415.07%/-60.24%,实现毛利率46.55%/5.02%/39.38%,同比变化+11.03pcts/+3.21pcts/+16.32pcts,毛利率显著改善。 DWI新产线进展顺利,投产在即。基于现有制罐技术,公司切入锂电池电池壳赛道。1)方形电池壳:为进一步拓展方形电池壳业务,公司收购常州和盛,对其原有设备进行改造,目前改造设备正在进行安装调试。此外,公司成功开发出搭配DWI工艺的方形电池壳产线,预计于近期完成产线连线工作,于23Q4投产。2)圆柱电池壳:目前公司小圆柱钢壳和圆柱铝壳已向客户批量供货,46系列大圆柱钢壳产线已完成设备制造、自动化高速生产线的组合,目前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生产速度可达100个/min,后续将积极响应客户需求进行大规模量产。此外,公司通过子公司美国精密设备积极开拓美国地区电池壳业务,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选址和客户接洽等相关事宜。 持续加码产能,赋能电池壳业务。23年2月21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与分宜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协议,投资3.5亿元建设电池壳体和钣金结构件等产品生产线,预计于23年6月投产。23年7月31日,公司审议通过议案,拟与东侨管委会、宁德聚能签署投资协议,投资2亿元建设动力电池结构件项目。随着公司产能逐步释放,电池壳业务有望迎来高增。 【投资建议】 公司有望受益于新能源电池壳业务的放量,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4/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00/46.01/59.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5.92%、70.45%、28.68%,归母净利润为2.12/3.37/4.01亿元,同比变化-6.00%、+58.77%、+19.04%,现价对应PE为32、20、17倍,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电池壳市场竞争加剧; 原材料价格波动。 | ||||||
2023-03-01 | 浙商证券 | 王华君,何家恺 | 买入 | 维持 | 斯莱克点评报告:拟回购股份;公司4680大圆柱电池壳已小批量生产 | 查看详情 |
斯莱克(300382) 事件 2月28日,公司公告拟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含),不超过1.2亿(含)回购股份。 投资要点 拟6000万-1.2亿回购股份,彰显管理层发展信心 公司计划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股份回购,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2,000万元(含)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3.50元/股(含)。如按回购价格上限23.50元/股测算,当回购资金总额为下限时,预计回购股份数量为2,553,192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0.41%;当回购资金总额为上限时,预计回购股份数量为5,106,382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0.82%。 布局分宜基地产能扩张加速,有望充分受益下游大圆柱电池占比提升 2月21日,公司公告拟与分宜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苏州斯莱克精密结构件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亿元,改扩建厂房18,400平方,建设电池壳体、钣金结构件等产品生产线,项目计划于2023年6月投产。此次扩产,为公司近期继2022年12月以10亿元投资宜宾电池结构件基地,定增3.5亿投建常州基地和2022年10月新增2亿扩建常州产线的第四次对外投资。 大圆柱电池产业化加速,公司4680电池壳已在小批量生产,后续凭借DWI技术优势有望充分受益。根据电池中国消息,近日国轩高科年产10GWh的4695新能源电池项目签约安徽合肥。蔚来汽车计划在合肥新建电池工厂,规划产能40GWh,将主要投产其自研的大圆柱电池。目前宁德、亿纬、比克、远景、国轩、蜂巢等国内厂商,以及松下、LG、三星SDI等国外企业都在布局大圆柱电池。众多车企也已公开宣布将使用或考虑使用大圆柱电池。 转型新能源电池壳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看好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加速放量 从“卖铲人”转型“卖水人”,公司由易拉罐设备龙头转型下游电池结构件,打开数倍成长空间。公司凭借独有金属高速自动化精密成型(DWI)工艺切入电池壳领域,其自动化产线较现有传统冲床单机生产方式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一致性高、安全性强、精度高,材料损耗率低等优点,可以实现产品品质与高效生产完美结合,量产后将实现大幅度的降本增效。根据公司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其2025年收入的业绩考核目标为136亿元,较2021年营收四年复合增速92%。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18.7、36.5、63.6亿元,同比增长86%、95%、74%;归母净利润为2.3、3.6、5.9亿元,同比增长111%、58%、65%,对应PE为45、29、17倍。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放量在即有望打破现有竞争格局。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7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电池壳业务不及预期 | ||||||
2023-01-30 | 浙商证券 | 王华君,何家恺 | 买入 | 维持 | 斯莱克点评报告:年报业绩预增100-130%符合预期;4680大圆柱产业化加速 | 查看详情 |
斯莱克(300382) 事件 1月29日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 投资要点 业绩预告符合预期,预计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0%-130% 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1,485万元–24,7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130%,符合预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814万元–23,936万元,同比增长100-130%。假设以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中位数测算,预计公司2022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亿元,公司2022年Q4实现归母净利润约0.5亿元,同比增长117%,业绩增速保持2022年前三季度高增长态势。 大圆柱电池产业化加速,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下游大圆柱电池占比提升 2023年1月28日,比克电池与常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比克电池常州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30亿元,总占地面积450亩,规划建设30GWh大圆柱电池产线及国际化研发中心。2022年12月15日,亿纬锂能发布了第一代大圆柱钠离子电池产品,同时表示其46系列大圆柱锂电池将在湖北荆门实现量产。2022年12月6日,远景动力宣布将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大圆柱电池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30GWh,未来将为宝马配套大圆柱动力电池产。国轩高科近日向海外客商首次展示了39Ah和50Ah两款46系列圆柱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10Wh/kg。大圆柱产业化提速:宁德、亿纬、LG、松下、远景、比克、国轩、蜂巢等众多玩家已纷纷布局大圆柱电池。公司大圆柱钢壳产线主要设备已准备就绪,并完成了自动化高速生产线组合,现在在进行小批量的试生产,未来将根据下游客户的量产情况进行正式生产。大圆柱产线目前单线生产速度暂为200个/分钟,且在继续爬坡中。 转型新能源电池壳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看好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加速放量 从“卖铲人”转型“卖水人”,公司由易拉罐设备龙头转型下游电池结构件,打开数倍成长空间。公司凭借独有金属高速自动化精密成型(DWI)工艺切入电池壳领域,其自动化产线较现有传统冲床单机生产方式具有产品一致性高、安全性强、精度高,材料损耗率低等优点,可以实现产品品质与高效生产完美结合,量产后将实现大幅度的降本增效。根据公司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其2025年收入的业绩考核目标为136亿元,较2021年营收四年复合增速92%。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18.7、36.5、63.6亿元,同比增长86%、95%、74%;归母净利润为2.3、3.6、5.9亿元,同比增长111%、58%、65%,对应PE为54、34、21倍。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放量在即有望打破现有竞争格局。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7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电池壳业务不及预期;易拉罐/盖设备需求大幅下滑 | ||||||
2023-01-13 | 浙商证券 | 王华君,何家恺 | 买入 | 维持 | 斯莱克点评报告:向池州骏智提供新能源电池盖板设备,加速完善电池结构件业务 | 查看详情 |
斯莱克(300382) 事件 1月12日公司公告,拟与池州骏智签署6270万元的《设备采购合同》。 投资要点 与池州骏智签署6270万设备采购合同,加速布局新能源电池结构件业务 公司拟与池州骏智签署《设备采购合同》,向池州骏智提供新能源电池盖板高速生产线相关设备,合同总金额为6270万元人民币。池州骏智截至2022年,总资产8.6亿元,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净利润-9368万元,扣非净利润-2106万元。股权结构方面:宁德聚能动力电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持有池州骏智100%股份,其实际控股股东为公司控股股东科莱思。科莱思通过全资子公司西安盛安投资有限公司出资苏州盛安创业投资从而间接控股池州骏智,池州骏智为公司关联方,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进一步完善公司新能源电池结构件业务产能布局。 大圆柱电池产业化加速,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下游大圆柱电池占比提升 2022年12月15日,亿纬锂能发布了第一代大圆柱钠离子电池产品,电芯内径为40mm,高度135mm,正极采用了层状氧化物材料,负极采用硬碳,能量密度为135Wh/kg,循环次数达到2500次。同时表示其46系列大圆柱锂电池将在湖北荆门实现量产。2022年12月6日,远景动力宣布将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大圆柱电池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30GWh,未来将为宝马配套大圆柱动力电池产。国轩高科近日向海外客商首次展示了39Ah和50Ah两款46系列圆柱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10Wh/kg,这表明国轩高科也已经开始布局46系列大圆柱电池。公司大圆柱钢壳产线主要设备已准备就绪,即将完成连线工作,后续将在新乡生产基地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大圆柱产线目前单线生产速度暂为200个/分钟,且在继续爬坡中。 转型新能源电池壳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看好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加速放量 从“卖铲人”转型“卖水人”,公司由易拉罐设备龙头转型下游电池结构件,打开数倍成长空间。公司凭借独有金属高速自动化精密成型(DWI)工艺切入电池壳领域,其自动化产线较现有传统冲床单机生产方式具有产品一致性高、安全性强、精度高,材料损耗率低等优点,可以实现产品品质与高效生产完美结合,量产后将实现大幅度的降本增效。根据公司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其2025年收入的业绩考核目标为136亿元,较2021年营收四年复合增速92%。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18.7、36.5、63.6亿元,同比增长86%、95%、74%;归母净利润为2.3、3.6、5.9亿元,同比增长111%、58%、65%,对应PE为52、33、20倍。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放量在即有望打破现有竞争格局。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7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电池壳业务不及预期;易拉罐/盖设备需求大幅下滑 | ||||||
2022-12-19 | 浙商证券 | 王华君,何家恺 | 买入 | 维持 | 斯莱克点评报告:拟10亿元新建宜宾电池结构件项目,完善新能源电池壳布局 | 查看详情 |
斯莱克(300382) 事件 12月16日公司公告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常州和盛拟与宜宾市翠屏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苏州斯莱克精密结构件项目投资协议》。 投资要点 拟10亿元新建精密结构件项目,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布局 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产能布局,满足客户在当地的产能配套需求,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常州和盛拟与宜宾市翠屏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苏州斯莱克精密结构件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5.25亿元,建设项目相关电池壳体等产品生产线。 12月15日,公司与常州瑞德丰、福建星云等5个项目和宜宾长江工业园集中签约,合计总投资43.5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8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200个。另有宁德博发、祥鑫科技等6个项目集中开工。此11个项目均为动力电池配套项目。 大圆柱电池产业化加速,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下游大圆柱电池占比提升 12月15日,亿纬锂能发布了第一代大圆柱钠离子电池产品,电芯内径为40mm,高度135mm,正极采用了层状氧化物材料,负极采用硬碳,能量密度为135Wh/kg,循环次数达到2500次。同时表示其46系列大圆柱锂电池将在湖北荆门实现量产。12月6日,远景动力宣布将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大圆柱电池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30GWh,未来将为宝马配套大圆柱动力电池产。国轩高科近日向海外客商首次展示了39Ah和50Ah两款46系列圆柱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10Wh/kg,这表明国轩高科也已经开始布局46系列大圆柱电池。公司大圆柱钢壳产线主要设备已准备就绪,即将完成连线工作,后续将在新乡生产基地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大圆柱产线目前单线生产速度暂为200个/分钟,且在继续爬坡中。 转型新能源电池壳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看好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加速放量 从“卖铲人”转型“卖水人”,公司由易拉罐设备龙头转型下游电池结构件,打开数倍成长空间。公司凭借独有金属高速自动化精密成型(DWI)工艺切入电池壳领域,其自动化产线较现有传统冲床单机生产方式具有产品一致性高、安全性强、精度高,材料损耗率低等优点,可以实现产品品质与高效生产完美结合,量产后将实现大幅度的降本增效。根据公司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其2025年收入的业绩考核目标为136亿元,较2021年营收四年复合增速92%。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18.7/36.5/63.6亿元,同比增长86%/95%/74%;归母净利润为2.3/3.6/5.9亿元,同比增长111%/58%/65%,对应PE为53/33/20倍。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放量在即有望打破现有竞争格局。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7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电池壳业务不及预期;易拉罐/盖设备需求大幅下滑 | ||||||
2022-11-17 | 浙商证券 | 王华君,何家恺 | 买入 | 维持 | 斯莱克点评报告:控股股东拟向晨道锦信转让5%股份,看好电池壳业务加速落地 | 查看详情 |
斯莱克(300382) 事件 11 月 16 日,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拟协议转让部分公司股份暨权益变动的公告。 投资要点 公司控股股东拟 5.81 亿元向晨道锦信转让 5%股份 11 月 15 日,公司控股股东科莱思与晨道锦信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科莱思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以 18.53 元/股的价格向晨道锦信转让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31,330,00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5%,股份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 580,544,900 元。本次权益变动后,科莱思持有公司股份 261,564,08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1.75%;晨道锦信持有公司股份 31,330,00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5.00%。 本次股份转让不会导致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电池壳业务加速落地,新技术生产效率较传统方式将有数倍提升 34 系列铝圆柱壳:根据公司公告,公司 34 系列铝圆柱壳在安徽斯翔合肥生产基地已有两条生产线处于量产阶段,产品已实现头部电池企业的批量供货,且已在乘用车上获得安装使用。4680 大圆柱壳:大圆柱形钢壳产线主要设备已准备就绪,即将完成连线工作,后续将在新乡生产基地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大圆柱产线目前单线生产速度暂为 200 个/分钟,且在继续爬坡中。方壳内生方面:公司正加速对方形电池壳 DWI技术生产的研发设计工作,较传统方壳生产效率的数倍增长,常州莱胜基地作为公司自研方壳主要生产基地,三季度在加速建设中。 方壳外延方面:已收购东莞阿李子公司常州和盛 55%股份,已初步完成阿李原有一条产线的优化,生产效率从原有 20 个/分钟提高了一倍。后续将完成其他全部设备的改造,并最终导入自行设计的方壳产线,从而实现生产效率数倍的提升。 转型新能源电池壳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看好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加速放量 从“卖铲人”转型“卖水人”,公司由易拉罐设备龙头转型下游电池结构件,打开数倍成长空间。公司凭借独有金属高速自动化精密成型(DWI)工艺切入电池壳领域,其自动化产线较现有传统冲床单机生产方式具有产品一致性高、安全性强、精度高,材料损耗率低等优点,可以实现产品品质与高效生产完美结合,量产后将实现大幅度的降本增效。根据公司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其 2025 年收入的业绩考核目标为 136 亿元,较 2021 年营收四年复合增速 92%。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收为 18.7/36.5/63.6 亿元,同比增长 86%/95%/74%;归母净利润为 2.3/3.6/5.9 亿元,同比增长 111%/58%/65%,对应 PE 为 67/43/26 倍。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放量在即有望打破现有竞争格局。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7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电池壳业务不及预期;易拉罐/盖设备需求大幅下滑 | ||||||
2022-11-15 | 浙商证券 | 王华君,何家恺 | 买入 | 维持 | 斯莱克点评报告:调整员工持股计划考核目标,看好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加速落地 | 查看详情 |
斯莱克(300382) 事件 11月14日,公司发布关于调整公司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业绩考核指标的公告 投资要点 调整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2022年考核目标,发挥激励计划对员工的积极作用公司调整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第一个解锁期业绩考核指标。将原计划的“对比公司2021年基数,2022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包含电池壳业务)增长100%”调整为“对比公司2021年基数,2022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包含电池壳业务)增长70%”。后续解锁期考核目标不变。按调整后的考核目标测算,公司2022年的营收目标为17亿。 此次调整的主要原因为:公司针对常州和盛的收购较原计划(2022年4月)完成推迟了一个季度,导致收购完成后常州和盛的并表营业收入比之前预测的减少了一个季度,减少的营收总额约等于2021年公司营业总收入的30%(约3亿)。常州和盛各子公司业务分布在青海、东莞、宁德、常州等地,疫情导致涉及收购电池壳业务的整合重组、各子公司尽调、文件手续等事宜的进程均受到影响。为持续分发挥员工持股计划的作用,保持公司核心干部员工的稳定性,公司拟调整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第一个解锁期业绩考核指标。此次调整不会降低公司后续发展的目标和员工对自己的要求,将更好地促进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 电池壳业务加速落地,新技术生产效率较传统方式将有数倍提升 34系列铝圆柱壳:根据公司公告,公司34系列铝圆柱壳在安徽斯翔合肥生产基地已有两条生产线处于量产阶段,产品已实现头部电池企业的批量供货,且已在乘用车上获得安装使用。 4680大圆柱壳:大圆柱形钢壳产线主要设备已准备就绪,即将完成连线工作,后续将在新乡生产基地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大圆柱产线目前单线生产速度暂为200个/分钟,且在继续爬坡中。方壳内生方面:公司正加速对方形电池壳DWI技术生产的研发设计工作,较传统方壳生产效率的数倍增长,常州莱胜基地作为公司自研方壳主要生产基地,三季度在加速建设中。 方壳外延方面:已收购东莞阿李子公司常州和盛55%股份,已初步完成阿李原有一条产线的优化,生产效率从原有20个/分钟提高了一倍。后续将完成其他全部设备的改造,并最终导入自行设计的方壳产线,从而实现生产效率数倍的提升。 转型新能源电池壳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看好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逐步放量 从“卖铲人”转型“卖水人”,公司由易拉罐设备龙头转型下游电池结构件,打开数倍成长空间。公司凭借独有金属高速自动化精密成型(DWI)工艺切入电池壳领域,其自动化产线较现有传统冲床单机生产方式具有产品一致性高、安全性强、精度高,材料损耗率低等优点,可以实现产品品质与高效生产完美结合,量产后将实现大幅度的降本增效。根据公司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其2025年收入的业绩考核目标为136亿元,较2021年营收四年复合增速92%。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18.7/36.5/63.6亿元,同比增长86%/95%/74%;归母净利润为2.3/3.6/5.9亿元,同比增长111%/58%/65%,对应PE为64/41/25倍。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放量在即有望打破现有竞争格局。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7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电池壳业务不及预期;易拉罐/盖设备需求大幅下滑 | ||||||
2022-10-28 | 山西证券 | 王志杰,徐风 | 买入 | 首次 | 单季度盈利创新高,看好电池壳业务放量 | 查看详情 |
斯莱克(300382) 事件描述 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92.1%;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154.7%。其中,22Q3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同比+124.2%,环比+69.4%;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192.6%,环比+220.6%。 事件点评 单季盈利创新高,规模化效应带动净利率提升。22Q3公司单季盈利1.1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超上半年盈利之和。22Q3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1.7%/17.2%,同比分别-9.5pct/+4.3pct;规模效应显现,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9.7%/yoy-9.8pct,其中,财务/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较多,分别-4.2pct/-3.4pct。 DWI技术延伸,打造电池壳业务第二增长曲线。(1)大圆柱形钢壳,DWI工艺生产的大圆柱电池壳,大幅提升材料利用率,并且在效率、精度、一致性方面达到更好水平。据公司公众号,4680大圆柱形钢壳单线生产速度暂为200个/分钟,产能还在爬坡中。此前,宝马宣布从2025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大圆柱电芯,并锁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与远景动力为电芯供应商。大圆柱电池凭借在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有望逐步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2)34系列铝圆柱壳,合肥基地两条生产线处于量产阶段,实现头部电池企业的批量供货并且已在乘用车上获得安装使用。(3)方形壳,公司收购常州和盛55%的股份,通过技术改造和扩产,已初步完成一条实验产线的优化,将生产效率从原有的20个/分钟提高一倍。此外,公司募投项目“常州电池壳生产项目”增加募资2亿元,用于建设2条电池壳成型生产线。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5/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9%/56.9%/34.6%,对应EPS分别为0.35/0.55/0.75元,对应于10月27日收盘价22.79元,PE分别为64.6/41.1/30.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