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 海通国际 | Lin Yang,Liang Song | 增持 | 首次 | 高伟达首次覆盖:AI Agent和智能金融大数据服务打造新成长曲线 | 查看详情 |
高伟达(300465)
本报告导读:
公司是深耕20余年的老牌银行IT服务商,有望通过AI Agent和智能金融大数据服务打造新成长曲线。
投资要点: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公司积极推进与蚂蚁合作,聚焦银行信贷场景,探索金融AI Agent落地,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10、0.25、0.52元。我们结合PE和PS估值方法,参考可比公司,考虑公司创新业务的成长空间,最终给予公司2026年目标价30.69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是深耕20余年的老牌银行IT服务商。公司成立于1998年,作为我国最早一批专业从事金融业软件开发及IT服务的企业,经过多年经营和沉淀,公司积累了一批以银行业为主,涉及保险、证券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行业的优质客户,信贷及风控管理系统、核心业务系统、CRM及ECIF等解决方案均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
绑定蚂蚁,探索银行AI应用落地。2025年9月1日,公司受邀参加蚂蚁数科生态伙伴AI智能业务交流闭门会,就银行AI应用市场新的合作方向与蚂蚁数科达成初步共识,公司将吸纳蚂蚁数科在AI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的前沿先进经验,结合公司深耕银行领域二十余年的业务理解与客户资源,加速形成“技术-场景-落地”的闭环能力。此外,公司已成立人工智能与金融大数据事业部,将通过自主开发与合作共建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领先的金融AI Agent智能体应用服务平台,并有望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分润型的运营模式代替项目交付型模式。
战略投资DACS,迈向Web3.0技术服务。公司全资子公司高伟达信息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已签约参股数字资产清算服务有限公司(DACS),在业务和客户层面进行深度合作。公司有望成为帮助传统金融体系接入Web3.0和数字人民币世界的重要“桥梁”。
风险提示。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2025-09-22 | 东吴证券 | 王紫敬 | 买入 | 首次 | 银行IT小巨人,Agent开辟第二成长曲线 | 查看详情 |
高伟达(300465)
投资要点
深耕银行IT,基本面稳定上行。公司是国内领先行列的金融信息化综合方案商,经过多年深耕与积累,已形成以银行业为核心、覆盖保险、证券、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领域的优质客户群;在信贷与风控管理、核心业务、CRM与ECIF等解决方案方面具备显著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积极拥抱AI,正在快速拓展Agent等相关业务,与蚂蚁等头部数据企业合作密切。公司财务数据稳健,营收表现持续回暖。2022-2024营收CAGR为-9.7%,主要因系统集成业务收缩;2025H1收入同比增速回正+2.74%,显示底部压力缓解的迹象;利润端,2024与2025H1归母净利率均为2.66%,主要系产品结构与费用管控优化。2024年公司弱化低毛利的系统集成、聚焦软件业务并降本增效,带动毛利与净利改善。
银行信贷下沉市场带来巨大增量空间。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资产总额持续下滑。作为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的主力,2024年,国有六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减少6000+亿元,较2023年5569亿元的降幅进一步扩大。截止至2024年底,我国六大行资产管理规模占全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总规模的44.9%。由此测算截止至2024年底,全国银行住房贷款资产规模缺口在3万亿元左右,预计到2026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住贷规模缺口将达到6万亿元。现有银行信贷体系无法覆盖较低信用人群,但亟待通过下沉市场弥补资产缺口。公司为银行提供全面的客户画像,精准挖掘客户信贷需求。传统银行对客户的画像界定比较粗糙,通常只有7个评判维度。而蚂蚁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可以对客户进行多维度评判,以匹配最佳的客户贷款需求。
与蚂蚁合作深化与场景落地,聚焦银行信贷AI应用。2025年9月1日,公司受邀出席蚂蚁数科生态伙伴AI智能业务闭门交流会,围绕银行业核心应用展开研讨。公司将引入蚂蚁数科在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方面的前沿实践,叠加公司深耕银行业二十余年的业务理解与客户资源,构建“技术—场景—落地”的闭环体系,进一步强化面向银行客户的一体化AI解决方案能力与核心竞争优势。蚂蚁有望帮助银行体系下沉其个贷市场,提供数据、风控、Agent等支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随着AI应用在金融领域逐步推广,有望带动传统银行IT需求增长。同时,公司积极推进与蚂蚁合作,聚焦银行信贷场景,探索金融AI Agent落地,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带来综合毛利率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3.4%/125.1%/25.3%,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1.1%/28.9%/30.5%。公司系软件公司,边际成本低,利润效应显著,因此净利润预计将实现高增长,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2027年PE预计分别为215/32/23倍。根据PS估值法,给予公司2026年目标价51.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银行信贷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公司Agent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公司与蚂蚁合作不及预期。 |
2025-09-15 | 中邮证券 | 孙业亮,常雨婷 | 增持 | 首次 | 经营质量提升,AI开启新篇章 | 查看详情 |
高伟达(300465)
金融IT服务商,AI开启新篇章
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信息化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金融领域信息化完整IT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公司形成了核心业务系统、数据智能应用、全面风险管理、渠道管理与客户经营、云服务与智能运维、金融信创解决方案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信社,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案例和广泛的客户群。
公司从2023年开始,将研发方向和业务升级方向逐渐向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方向转移倾斜,并逐渐在一些技术领域形成的自身业务的主导方向。近期公司正式成立人工智能与金融大数据事业部,开启金融科技新篇章。事业部将以数据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处理工具为核心抓手,不断完善金融AI应用产品与服务的矩阵,通过自主开发与合作共建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构建一个领先的金融AI Agent智能体应用服务平台。9月1日,公司受邀参加蚂蚁数科生态伙伴AI智能业务交流闭门会,就银行AI应用市场新的合作方向达成初步共识,共同探索AI技术在风控、运营、营销等核心领域的创新应用。
软件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经营质量显著改善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金融科技业务发展持续稳定,实现营业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2.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2.63万元,同比增长60.35%。分产品看,软件开发及服务业务实现收入4.78亿元,同比上升6.87%;低毛利的系统集成及服务业务实现收入0.42亿元,同比下滑28.70%,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费用端,公司通过持续加强费用审核,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同时缩减了部分研发项目的实施,各项费用管控获得较好的效果。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99%、5.90%、3.26%,同比均有所下降,为公司净利润的提升做出贡献,经营质量提升显著。
各产品线与AI融合,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5年,公司金融领域解决方案将对接DeepSeek平台,开启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为金融机构提供更高效、精准的智能化服务。1)在信贷领域,通过构建智能审批决策体系,提升授信效率,强化风险管控。同时,借助智能化风险预警模型及实时监控系统,有效保障业务安全。2)在数据领域,借助DeepSeek的智能分析能力,金融机构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与偏好。此外,数据治理平台通过DeepSeek,可以自动识别并修复数据质量问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为数据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3)在测试领域,通过大模型蒸馏出银行业务模型,实现自动化需求影响分析、案例生成及测试脚本生成。结合AI技术和OCR技术,解决UI自动化测试中页面元素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大幅提升测试效率。4)在运维领域,公司将DeepSeek引入运维平台生成Copilot智能助手,提升运维效率。运维知识库问答系统将便捷获取既往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维脚本助手将根据变更要求生成日常运维操作的脚本程序。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EPS分别为0.12、0.15、0.20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10.70、164.47、123.48倍。公司为客户提供金融领域信息化完整IT解决方案,近期正式成立人工智能与金融大数据事业部,业务全面融合AI,有望打开新一轮成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客户需求扩张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产品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2022-04-14 | 浙商证券 | 高宏博 | 买入 | 维持 | 高伟达2021年年报点评:业绩重回正轨,软件业务增速创历史新高 | 查看详情 |
高伟达(300465)
投资要点
受益于银行IT新投入周期、金融信创,营收快速增长业绩扭亏为盈。
2021年受益于新一轮金融科技投入周期、金融信创加速,公司实现营收22.79亿元,同比增长20%。收入增长同时控费得力,2021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下降0.72pct、0.38pct,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元,经历2020年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准备7.78亿元大幅亏损后业绩表现重回正轨。
软件开发高速增长50%创历史新高,集成迅猛发展现金流呈短期波动。
2021年收入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金融科技业务实现收入21.22亿元,同比增长35%,收入占比达到93%。其中软件开发业务9.23亿元,同比高增50%,创历年新高,系统集成业务实现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25%。由于支付大量集成采购款,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为-8,487万元,同比下降137%。
产业周期、国产化、系统需求变化叠加,未来软件业务CAGR有望超25%。
受益于银行系统更新换代周期,业务移动化、互联网化带来的系统性能新需求,叠加国际形势影响下的信创政策,银行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并逐步向分布式系统架构迁移,大行成熟系统有望向中小行推广。公司凭借丰富的产品经验及建信金科深厚合作关系,未来三年软件开发及服务业务复合增速有望超过25%。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6、2.50、2.99亿元,同比增速66%、21%、20%,EPS为0.46、0.56、0.67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4、20、16倍。给予公司2022年目标PE35倍,对应总市值72亿、目标价16.12元,上涨空间47.7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银行IT投入不及预期风险;2、业务和人才竞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