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53.00亿 | 总市值:75.78亿 | ||
流通股本:1.84亿 | 总股本:2.63亿 |
英搏尔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9-16 | 国信证券 | 唐旭霞,杨钐,曹翰民 | 增持 | 维持 | 单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0%,积极布局eVTOL、关节模组等领域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核心观点 2025Q2英搏尔实现营收8.23亿元,同比增长50%。公司2025H1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33.8%,归母净利润3713.3万元,同比+7.0%,扣非净利润3362.2万元,同比+169.9%。2025Q2公司营收8.2亿元,同比+49.8%,环比+50.8%,归母净利润2644.2万元,同比+0.7%,环比+147.4%。2025H1,公司电源总成收入6.2亿元,同比+24.4%,毛利率14.2%,同比+2.6pct,电驱总成收入5.4亿元,同比+125.1%,毛利率9.8%,同比+8.5pct,电机控制器收入1.4亿元,同比-38.4%,毛利率28.8%,同比+2.2pct。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新能源领域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领军企业。1)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公司已达成与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吉利、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长安、长城、奇瑞、小鹏等长期合作。2)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公司与吉利远程、北汽福田、上汽大通、赛力斯、奇瑞商用车等车企合作。3)非道路车辆领域,公司与杭叉、徐工、中联、三一、柳工、临工、韩国现代、韩国斗山、德国凯傲等客户合作。2025H1,公司已成功获得上海易咖、尚元智行等客户项目定点,并且和新石器、九识、福田领航等头部客户均有项目推进,客户拓展成效显著。 公司与亿航智能、亿维特、高域等合作,低空经济打开成长空间。2025H1,公司与亿航智能成立的合资子公司云浮英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已进入厂房基建和设备调试阶段,满足亿航智能EH216-S的总装产能需求。 公司与丰立智能在新能源汽车、传动模块、工程机械、eVTOL、智能制造等多领域深度合作。对于传动模块产业,丰立智能的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及齿轮产品与传动模块的关节传动需求高度契合,英搏尔的电机及控制技术则能为转动模块提供稳定、高效的动力支持。双方将携手打造先进的传动模块,推动传动模块在智能服务、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和eVTOL领域,双方将针对复杂工况和特殊应用场景,联合开发定制化产品,满足工程机械的高负载、高可靠性要求以及eVTOL对轻量化、高效率动力系统的严苛标准。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低空经济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收30.3/38.0/45.2亿元,净利润1.19/1.94/2.46亿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
2025-09-01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郑连声 | 买入 | 维持 | 2025年半年报点评:电源及驱动总成贡献主要增长,多元业务拓展迅速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33.8%,实现归母净利润3713万元,同比增长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62万元,同比增长169.9%。2025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49.8%,实现归母净利润2644万元,同比增长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13万元,同比增长287.5%。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显著。 电源及驱动总成出货大幅增长,“赋能砖”产品持续迭代。2025年上半年,电源总成实现营收6.2亿元,同比+24.4%,毛利率为14.2%,同比+2.6pp,出货44.2万台,同比+17.5%,配套车型进一步增加;电驱总成实现营收5.4亿元,同比+125.1%,毛利率为9.8%,同比+8.5pp,出货15.9万台,其中多合一产品同比+185.5%;电机控制器实现营收1.4亿元,同比-38.4%,毛利率为28.8%,同比+2.2pp,与上汽大通、一汽大众、吉利等均有项目推进。公司进一步实现“赋能砖”产品迭代,集成母线电容,驱动板,功率模块,水道等组件,适配HEV、PHEV、BEV、乘用车、商用车、工程车等多种新能源整车架构的逆变器模块化产品,产品力卓越,应用范围广。 研发投入保持强劲,新领域放量有望抬升盈利水平。2025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5.0%,同比+1.0pp,各产品毛利率均有所提升;净利率为2.7%,同比-0.7pp;期间费用率为13.4%,同比-1.7pp,研发费用为1.1亿元,同比+23.1%,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核心产品优势显著。相较于新能源领域,工程机械及低空经济领域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随着后续相关领域产品放量,有望带动公司盈利能力上行。 深耕新能源领域,新兴领域迅速拓展。新能源车领域:新能源乘用车电源总成、驱动总成、多合一驱动总成、电机控制器总销量方面均位居国内Tier1供应商前列。非道路车辆领域:公司与杭叉、徐工、中联、三一、柳工、临工等国内客户和韩国现代、韩国斗山、德国凯傲等国际客户达成合作。无人物流车领域,成功获上海易咖、尚元智行等客户项目定点,新石器、九识、福田领航等头部客户均有项目推进。低空经济领域:公司与亿航智能成立的合资子公司云浮英航已进入厂房基建和设备调试阶段;亿维特、高域的样机开发进展顺利。关节模组领域,与丰立智能协同开发“电机+减速器”集成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0、3.0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61%。考虑公司新能源领域产品具备显著竞争优势,非道路车辆、低空经济、关节模组等新领域快速拓展,打开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车市场不及预期、eVTOL市场不及预期、新领域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
2025-05-09 | 国信证券 | 唐旭霞,杨钐,曹翰民 | 增持 | 维持 |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6%,低空经济打开成长空间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核心观点 2025Q1英搏尔实现净利润1069万元,同比增长26%。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23.8%,归母净利润7100.2万元,同比减少13.8%。2025Q1,公司实现营收5.5亿元,同比增长15.2%,环比减少33.6%,实现归母净利润1069.0万元,同比增长26.3%,环比减少46.2%。分行业看,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含商用车)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30.2%,微型车领域收入1.2亿元,同比减少24.28%,特种车领域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6.11%。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新能源领域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领军企业。1)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公司已达成与广汽、吉利、上汽通用五菱、东风、长安、长城、奇瑞、小鹏等长期合作。2)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公司与吉利远程、北汽福田、上汽大通、东风小康、奇瑞等车企合作。3)非道路车辆领域,公司已与徐工、中联、三一、柳工、临工、杭叉等国内客户和韩国现代、韩国斗山、凯傲等国际客户合作。 公司与亿航智能、亿维特、高域等合作,低空经济打开成长空间。目前,公司为亿航智能开发的新机型的电推进系统已完成样机交付;同时,英搏尔为亿航智能EH216-S机型建设了专用的电推进系统产线,并实现了样机交付。另外,公司和亿维特以及高域的样机开发进展顺利。 公司与丰立智能在新能源汽车、传动模块、工程机械、eVTOL、智能制造等多领域深度合作。对于传动模块产业,丰立智能的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及齿轮产品与传动模块的关节传动需求高度契合,英搏尔的电机及控制技术则能为转动模块提供稳定、高效的动力支持。双方将携手打造先进的传动模块,推动传动模块在智能服务、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和eVTOL领域,双方将针对复杂工况和特殊应用场景,联合开发定制化产品,满足工程机械的高负载、高可靠性要求以及eVTOL对轻量化、高效率动力系统的严苛标准。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低空经济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投资建议:上调收入预测,维持利润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考虑在手订单充沛,上调收入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收30.3/38.0/45.2亿元(原25/26年29/35.8亿元),考虑产品结构和会计政策调整影响,维持利润预测,预计净利润1.19/1.94/2.46亿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
2025-04-28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郑连声 | 买入 | 首次 | 深耕新能源动力系统,多领域布局助长期发展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24.3亿元,同比增长23.8%;实现归母净利润7100.2万元,同比减少13.8%。2024Q4公司实现营收8.2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归母净利润1986.6万元,同比减少49.4%。公司公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归母净利润1069.0万元,同比增长26.3%。 定点项目高质量转产,电源总成高速增长。分行业来看:2024年,公司新能源领域实现营收20.7亿元,同比增长30.2%,收入占比超过85%。场地车及其他领域,得益于公司在非道路车辆及低空经济领域客户的迅速拓展,2024年实现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11.5%。分产品来看:2024年,电源总成实现营收12.3亿元,同比增长96.7%,电源总成(含六合一产品中的电源总成)出货90.3万台,同比增长85.1%,主要系公司电源总成产品的配套车型进一步增加;电机控制器实现营收4.7亿元,同比减少25.5%;电驱总成实现营收6.1亿元,同比增长5.3%。 研发投入保持强劲,新领域放量有望抬升盈利水平。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4.9%,同比-2.2pp;净利率为2.9%,同比-1.3pp;期间费用率为13.1%,同比-0.1pp。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核心产品优势显著。相较于新能源领域,工程机械及低空经济领域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随着后续相关领域产品放量,有望带动公司盈利能力上行。 聚焦新能源领域,新领域迅速拓展。新能源车领域,新能源乘用车电源总成、驱动总成、多合一驱动总成、电机控制器总销量方面均位居国内Tier1供应商前列。2024年,公司推出6.6kW全国产器件车载电源二合一产品和全国产化20-50kW乘用车控制器,采用全国产化、全车规化器件,构建安全可靠、自主掌控的产业链体系。非道路车辆领域,公司已达成与比亚迪、徐工、中联、三一、柳工、山东临工、杭叉、星邦等国内客户和韩国现代、韩国斗山、德国凯澳等国际客户的合作,并且完成了林德叉车、诺力叉车等项目定点。低空经济领域,公司深度合作亿航智能,并已实现样机交付,亿维特、高域的样机也在顺利开发中。2025年4月,公司与丰立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切入减速器传动模块等领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0、3.0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61%。考虑公司新能源领域产品具备显著竞争优势,工程机械、低空经济等新领域快速拓展,打开成长空间,给予公司2025年75倍PE,对应目标价39.7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车市场不及预期、eVTOL市场不及预期、新领域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
2025-03-31 | 群益证券 | 何利超 | 增持 | 维持 | 亿航智能成功获得OC合格证,公司深度参与相关eVTOL制造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事件: 3月28日,合肥合翼航空(合肥国资委和亿航智能合资成立)、广东亿航通航于同日拿到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代表着亿航智能EH-216S成为全球首个“四证齐全”的eVTOL,商业化进程全球领先。公司作为与亿航智能深度合作的相关企业有望充分受益,维持“买进”评级。 亿航智能成功获得OC合格证,eVTOL商业化步伐领跑全球:3月28日,合肥合翼航空、广东亿航通航于同日拿到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证主要评估运营地区基础设施安全、运营资质、售后维修等方面,取得OC意味着运营商将有资格开展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据合翼航空介绍,获得运营合格证后将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内测,等运营路线完善后即将正式对社会大众开放。后续将围绕旅游观光、交通接驳、物流运输等场景,基于枢纽港和运营中心两处基础设施,在骆岗公园率先开展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商业运营。除合肥以外,亿航已在广州、深圳、太原、无锡、上海、太原等城市积极筹备OC申请。我们认为亿航智能作为全球首个“四证齐全”的eVTOL厂商,在eVTOL商业化领域领跑全球,英搏尔作为深度合作方未来几年有望持续受益。 公司与亿航智能深度合作,将打开新一轮增长空间:公司与亿航智能在eVTOL相关领域已签署了相关战略技术合作协议,并参与了相关私募股权定向增发;并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相关子公司,深入参与eVTOL总装前各工序、零部件的生产、亿航智能云浮工厂及其他生产基地的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亿航智能eVTOL相关产能今明两年预计将会快速爆发,公司作为A股唯一相关合作公司,业绩将伴随eVTOL制造业爆发而深度受益。 传统业务受益于新能源车放量,业绩快速增长:公司是少数具备新能源车动力系统全工艺生产能力的制造厂商,可为车企提供驱动总成、电源总成、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等模块产品。目前公司产品已实现从A级、B级、MPV、SUV等全系乘用车型量产配套,单车配套价值量也从3000元提升至近万元。目前公司已与吉利、上汽、长安、东风、长城、奇瑞、江淮、小鹏等车企长期合作,正在拓展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车企合作。受益于新能源车市场放量,公司2020-2023年营收CAGR高达67%,未来仍将持续受益于新能源车增长的行业环境。 新能源车需求带动前三季度业绩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7亿元,同比+27.51%;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18.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386%。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下游新能源车领域需求增长,定点车型销售快速增长,公司产品顺利交付带动的营收增长;此外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降本,持续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生产组织能力,公司产品毛利率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了运营效率,优化运营成本,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盈利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0.81亿、1.21亿、2.21亿元,YOY分别为-1.4%、+48.7%、+83.2%;EPS分别为0.32元、0.47元、0.87元,当前股价对应A股2024-2026年P/E为115/74/42倍,考虑到公司有望受益于亿航智能商业化推荐,维持“买进”建议。 风险提示:1、eVTOL产业发展不及预期;2、新能源车市场不及预期。 | ||||||
2025-01-15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熊亚威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第二家低空客户落地,横向纵向拓展两开花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第二家低空客户落地,夯实核心Tier1地位 1月13日,公司公告与亿维特航空达成合作,计划联合客户开发适用于其ET9eVTOL(首飞完成,计划2027年完成取证,最大起飞重量2.2吨,最大航程240公里)的高性能一体化电机电控,并收取技术服务报酬。我们认为继亿航智能后第二家低空客户的落地凸显公司的竞争优势及市场认可度,公司有望凭借产品及先发优势拓展更多客户;长期合作的吉利、小鹏、长安等客户均积极布局低空领域,公司在eVTOL领域核心Tier1的地位不断夯实。行业认证与历史业绩构筑高进入壁垒,优异竞争格局或长期维持。我们维持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1/1.42/2.81亿元,EPS分别为0.28/0.55/1.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7/43/22倍,eVTOL业务成长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绑定龙头,引领eVTOL整机代工 亿航智能是eVTOL龙头,拥有全球首款、目前国内唯一取得TC、AC、PC三证的eVTOL(EH216-S),申请的全球首个OC证或于近期获批。“三证”齐全开启批量制造,OC获批启动商业运营,供需两端打通加速产业发展。亿航智能已积累超千架eVTOL订单,正通过自建、合资等方式积极扩产,2024Q3单季度调整净利扭亏,2025年或迎产能放量及盈利拐点。公司参股亿航智能并达成电机电控定点合作;通过与其合资,从电驱纵向拓展至整机制造,单机价值量有望大幅提升。公司有望成为eVTOL产业链中率先释放低空业绩的A股公司,开启“从0到1”的高速增长。 强研发驱动,产品天然适配eVTOL 公司研发实力强,管理层多为电气专家。其中董事长是西安交大电力工程博士,师从国家级电力电子技术泰斗王兆安教授,是广东省杰出发明人、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依托核心专利,公司的“集成芯”产品具备小型化、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等优势,同重量下功率较竞争产品提升超30%,堪称eVTOL的“绝配”。以研发实力为基,公司有望成为eVTOL产业链最大赢家。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 ||||||
2025-01-10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熊亚威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低空电驱龙头再下一城,进军eVTOL整机制造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与亿航智能成立合资公司,进军eVTOL整机制造 1月8日,公司公告拟出资600万元和亿航智能设立合资公司,并持股60%。合资公司围绕eVTOL生产及上游零部件产业链开展业务,负责亿航智能eVTOL总装前各工序、零部件的生产、亿航智能云浮工厂及其他工厂的工艺优化。成立合资公司代表与亿航智能的合作再下一城,我们认为公司将持续深化合作,纵向拓展在低空领域的布局,eVTOL单机供货价值量有望大幅提升。行业认证与历史业绩构筑高进入壁垒,优异格局或长期维持。我们维持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1/1.42/2.81亿元,EPS分别为0.28/0.55/1.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8/44/22倍,eVTOL业务成长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绑定龙头亿航智能,确立低空电驱龙头地位 亿航智能是eVTOL龙头,拥有全球首款、目前国内唯一取得TC、AC、PC三证的eVTOL(EH216-S),申请的全球首个OC证或于近期获批。“三证”齐全开启批量制造,OC获批启动商业运营,供需两端打通加速产业发展。亿航智能已积累超千架eVTOL订单,正通过自建、合资等方式积极扩产,2024Q3单季度调整净利扭亏,2025年或迎产能放量及盈利拐点。公司已于2024年11月与亿航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及开发定点协议,并通过定增参股亿航智能,不断深化合作关系,共同拥抱万亿低空市场,实现先发与卡位,有望开启“从0到1”的高速增长。 研发实力强,产品适配eVTOL,核心Tier1雏形已现 公司研发实力强,管理层多为电气专家。其中董事长是西安交大电力工程博士,师从国家级电力电子技术泰斗王兆安教授,是广东省杰出发明人、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依托核心专利,公司的“集成芯”产品具备小型化、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等优势,同重量下功率较竞争产品提升超30%,堪称eVTOL的“绝配”。产品及先发优势助公司拓展更多客户,长期合作的吉利、小鹏、长安等客户积极布局低空领域,公司有望成为eVTOL领域的核心Tier1。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 ||||||
2024-12-22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熊亚威 | 买入 | 首次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军者,低空经济新星蓄势待发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军者,乘风低空经济,打造新增长曲线 公司核心产品为电驱总成和电源总成,下游覆盖新能源汽车、特种车辆、eVTOL等领域。公司研发实力强,创新的“集成芯”方案具备轻量化、高效能、低成本等优势。受益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司营收由2020年4.21亿元增长至2023年19.63亿元。公司正积极拥抱低空经济、工程机械电动化等新产业浪潮,打造新增长曲线。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71/1.42/2.81亿元,EPS分别为0.28/0.55/1.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9/44/22倍。考虑电动工程机械、eVTOL业务的成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建设高标准产能拓展高端车市场,绑定全球龙头共享工程机械电动化红利(1)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电控、电驱、OBC市场份额分别为4%、1.5%、6.5%。公司手握集成芯、扁线油冷电机、碳化硅高压平台等核心技术,通过新建高标准产能,落实大客户战略,瞄准B、C级乘用车市场,前期布局有望陆续开花结果。(2)特种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渗透率低,电动化大有可为。公司与杭叉集团深度合作并成立合资公司,确立了在叉车新能源动力系统的地位。公司与全球液压龙头博世成立合资公司,有望借博世渠道加速向全球工程机械客户拓展,已获得林德叉车、法国曼尼通、韩国斗山等国际客户认可。公司有望在工程机械、特种车等领域进入加速放量期。 联手亿航,卡位eVTOL电驱市场,核心Tier1雏形初现 eVTOL中电驱系统用量大、要求高,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或达40%)。仅考虑短途客运等四个场景,2030年eVTOL有望为电驱/电源系统贡献145/36亿元增量。公司“集成芯”在轻量化、功率密度等方面竞争力突出,尤其适配eVTOL。公司与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并通过参股深度绑定。亿航在载人eVTOL领域是全球首家、目前国内唯一“三证”齐全的公司。英搏尔有望与亿航同享先发及卡位优势,并凭借技术、经验等优势开拓其他客户,打造eVTOL领域的核心Tier1。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低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 ||||||
2023-04-24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谢哲栋 | 买入 | 维持 | 2022年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业绩不及预期,平台化产品交付元年、利润拐点可期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投资要点 2022 年/2023Q1 营收同比+106%/-27%,利润端仍未实现盈利,交付端与业绩均不及市场预期。 公司 2022 年实现营收 20.06 亿元,同比+106%;实现归母净利润 0.25亿元,同比-47%;扣非归母亏损 0.29 亿元,同比-318%, 其中信用减值达 1.25 亿元(威马、雷丁计提 1.01 亿),股权支付费用为 0.20 亿元。 2022Q4/2023Q1 分别实现营收 6.29/2.58 亿元,分别同比+21/-27%;实现归母-0.08/-0.13 亿元,分别同比-127%/-169%;实现扣非归母-0.29/-0.16 亿元,分别同比-199%/-930%。 因原材料涨价、减值等影响,利润端不及市场预期。 23Q1 因燃油车降价、车企客户消化年底库存、特斯拉降价等影响,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毛利率因价格&成本、产品结构而带来压力,费用端仍在持续提升,今年起前期投入有望初显曙光。 2022 年毛利率 16.22%,同比-4.50pct;其中新能源车/场地车及其他毛利率分别 9.69%/49.03%,同比-1.37pct/-4.20pct。分季度看, 2022Q4/2023Q1 毛利率分别为 22.51%/16.98%,同比+2.30pct/+0.81pct,环比+11.15pct/-5.53pct。 22 年毛利率下滑主要系: 1)价格端: 下游车企“内卷”加剧、降本诉求强,同时电驱动公司竞争加剧,通过规模优先、价格策略以提升市占率,定点价格有所让步; 2)成本端: 原材料永磁体、硅钢、 半导体器件价格同比 21 年处在高位,公司为保交付,高价购买 IGBT 等材料。 3)结构性影响: 毛利率相对低的驱动/电源总成产品收入占比提升。 展望后续,利润端有望稳步提升至合理水平: 1)具备成本和平台化规模优势的“集成芯”供货占比有望提升,替代定制化程度高、规模效应差、价格持续年降的老产品; 2)加速 IGBT 等成本项国产替代进程; 3)提升“集成芯”自动化率。 2023 年 4 月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 8.17 亿元,进一步加码产能( 7.17 亿用于新能源车动力总成自动化车间建设,其余补流)。 客户&产品结构优化(核心看点是今年“集成芯”会放量),在手订单饱满, 节奏上23H1 交付有压力、 22H2 有望放量: 分产品来看, 1)总成产品收入占比超 60%,其中驱动总成出货 8.0 万台、营收 5.6亿元,分别同比+144%/+156%;电源总成出货 57.3 万台、营收 6.7 亿元,分别同比+169%/+138%;新技术方面,目前已完成扁线电机/碳化硅电控产线建设。 2) 单体产品(电机电控) 收入同增 13%,常规产品外, 双电机混动控制器 22H2 成功交付上汽通用五菱多款混动车型,铸铝转子异步电机配套高端四驱车、成功量产。 2023年供货结构往“集成芯”产品切换,平台化设计&制造有望带来成本端的降低。 分车型来看,新能源车 22 年实现营收 16.0 亿,同比+149%,占比提至 80%, A 级/A+级车型营收占比大幅提升。 乘用车方面, 来自吉利(主要)、 五菱、小鹏等 15+客户多款定点车型持续放量, TOP5 客户销售额占比 64%。“集成芯”也已定点上汽大通、吉利等客户,处于量产爬坡阶段, 23H2 有望实现放量。 商用车方面,为头部企业定制一体化后桥方案、积极开发油冷碳化硅驱动总成,切入重卡、皮卡等领域。场地车及其他营收 2.6 亿,同比+64%, 新增登高车湖南星邦等客户。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因公司业绩&Q1 交付端不及预期,我们下调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1 亿元( -0.74) /3.15 亿元( -0.40) /5.28 亿元,同比分别+432%/+141%/+68%,对应现价 PE 分别 35 倍、 15 倍、 9 倍。因公司今年起交付顺利情况下, 利润有望迎来较大弹性, 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相关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风险、价格竞争加剧 | ||||||
2023-04-24 | 信达证券 | 陆嘉敏,曹子杰 | 英博尔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把握总成化趋势,收入实现高增长 | 查看详情 | ||
英搏尔(300681)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同比+106%,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47.5%,扣非归母净利润-0.29亿元;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26.9%,归母净利润-0.1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 点评: 2022年收入延续高增长,盈利能力短期承压。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延续高景气度,公司产销两旺,总成产品占比提高,收入显著增长;受威马汽车与雷丁汽车等影响计提1.2亿元资产减值,叠加股份支付(0.2亿元)、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拖累,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同比+106%),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47.5%),毛利率16.2%(同比-4.5pct),净利率1.2%(同比-3.6pct);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26.9%),归母净利润-0.13亿元,毛利率17.0%(同比+0.8pct),净利率-5.0%。 把握总成化趋势,收入实现高增长。2022年公司电驱总成(含电机控制器和多合一驱动总成)销量37.4万台(同比+95.7%),市占率5.4%(同比-1.0pct),收入5.6亿元(同比+156%),占比27.9%(同比+5.5pct);电源总成销量56.4万套(同比+201%),市占率8.6%(同比+2.3pct),收入6.7亿元(同比+138%),占比33.5%(同比+4.6pct)。公司持续进行较高研发投入,已开发出具有高效能、轻量化、低成本等显著优势的“集成芯”六合一驱动系统,并获得吉利、上汽大通、江淮、东风、合众、哪吒等众多车企定点,随着新一代产品占比逐渐提高,有望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发行可转债建设先进产能,奠定业绩增长基础。2023年4月公司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集资金8.2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自动化车间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20万套第三代电驱总成及40万套第三代电源总成产品的产能。本次可转债有助于公司紧随高压化、集成化等发展趋势,通过引进智能化、自动化产线,进一步降低公司的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盈利预测:作为国内领先的电驱与电源供应商,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汽车行业电动化进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35、2.27、3.46亿元,对应PE分别为34、20、13倍。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