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 华安证券 | 张帆 | 增持 | 维持 | 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主业持续稳健发展 | 查看详情 |
国机通用(600444)
主要观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
2024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1.47%;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增长0.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5.98%。单季度来看,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7亿元(-40.54%),归母净利润0.1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5亿元。
各事业部攻坚克难,着力开拓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攻坚克难,努力开拓市场,加强各项目执行跟踪,以保证全年业绩稳定。其中1)环保工程事业部多维度提升市场开拓效能,一方面围绕市政水务、污泥处置等核心领域,通过全周期项目精细化管理与差异化投标策略,成功中标并落地多个标杆项目;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开展智慧水务平台等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同时,公司不断拓展污泥处置工艺,完成污泥富氧燃烧耦合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发。2024年环保设备共实现营收4.05亿元,同比+36.39%。2)制冷空调行业短期走弱,但公司事业部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承接大科学装置配套工程项目努力进行新业务拓展。2024年公司制冷试验装置及服务营收同比小幅下降0.23%。3)过滤分离机械事业部积极开展核心产品推广应用。4)阀门与石油装备事业部持续开发新客户并对试验装置产品板块发力。5)流体机械事业部积极推广首台套技术成果,着力实现国产替代。6)科普装备事业部与密封事业部也在保证业务稳定发展的同事积极开拓相关产业应用。
研发能力持续提升,资源向流体机械主业集中
公司具备较深的研发底蕴,并依托多年来积累的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工程经验,在行业发展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持续加强优秀人才培养,在科技成果方面,2024年,公司获授权专利23件。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2024年对塑料管材业务进行优化调整,并逐步退出塑料管材业务。通过退出非主业,引导资源向主业集中,未来公司流体机械主业有望加速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修改盈利预测为: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8.67/9.91/11.37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8.69/9.91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0.44/0.50/0.57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0.44/0.52亿元);以当前总股本1.46亿股计算的摊薄EPS为0.30/0.34/0.39元(2025-2026年前值为0.30/0.36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为46/41/36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激烈和需求空间饱和;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4)专业发展不平衡;5)技术与供应链风险。 |
2024-11-01 | 华安证券 | 张帆 | 增持 | 维持 | 国机通用:聚焦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 查看详情 |
国机通用(600444)
主要观点: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59亿元,同比增长37.45%;利润总额达到0.33亿元,同比增长72.13%;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77.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159.28%。单季度来看,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7亿元(+46.81%),归母净利润0.0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3亿元。
聚焦流体机械,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流体机械发展
公司在2024年4月26日披露的《国机通用关于优化调整公司经营业务的公告》中宣布将逐步退出塑料管材业务,聚焦主业。根据此次三季报业绩情况,公司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正,较同期增加929.92万元,主要系公司流体机械业务收入增加较多,克服了塑料管材业务退出的影响。流体机械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通用性强、用途广泛的特点,是很多工艺流程中的“心脏装备”,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建筑、城市基础设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多传统领域,以及3C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等新兴领域。向未来看,流体机械行业前景广阔。一方面,政策频发,推动制造业发展,流体机械设备广泛受益。另一方面,工业发展+环保政策+新能源趋势,多方因素驱动行业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公司主业有望持续发展。
重视自主研发,充分发挥平台+技术双优势
公司始终重视自主研发,持续加强新技术储备和新产品研发,着力构建核心竞争力。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合计0.24亿元,同比增长53.09%。同时,公司充分依托国机集团和合肥通用院的全球网络、技术实力和科研平台,致力于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中实现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修改盈利预测为: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7.68/8.69/9.91亿元(前值为7.08/7.95/9.01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0.38/0.44/0.52亿元(前值为0.36/0.40/0.47亿元);以当前总股本1.46亿股计算的摊薄EPS为0.26/0.30/0.36元(前值为0.24/0.28/0.32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为64/54/46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激烈和需求空间饱和;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4)专业发展不平衡。 |
2024-09-29 | 国元证券 | 龚斯闻,冯健然 | 增持 | 首次 | 国机通用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流体机械技术领先企业,广布局打开想象空间 | 查看详情 |
国机通用(600444)
报告要点:
国机通用:背靠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流体机械技术领先企业
国机通用业务涵盖流体机械和管材两大领域,其中流体机械业务(由环境公司运营)主要产品包括制冷试验装置、污水处理设备以及其他各种非标流体机械设备等,业务涵盖流体机械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工程设计及设备成套服务等业务。管材业务方面,公司对塑料管材业务进行了优化调整,正在逐步退出塑料管材业务。
环保工程业务为核心,制冷试验和非标流体机械产品及服务为盈利源从营收占比来看,环保工程及系统集成、制冷试验装置及服务和非标流体机械产品及服务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39.3%、20.1%、21.3%。从盈利角度来看,公司毛利率较高的业务为制冷试验装置及服务和非标流体机械产品及服务,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24.6%、21.3%,是公司毛利率稳定且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
技术实力强劲,多领域布局有望迎来订单落地
制冷技术与工程方面,公司是国内最早致力于制冷空调产品检测装备工程的单位。目前公司制冷空调产品检测装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大制冷(热)量、可控温域、测控精度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多灾种耦合系统、汽车环模系统、建筑环境舱动态实验平台等人工环境模拟装备与工程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此外,公司后续有望凭借自身在环境模拟领域的多项技术优势在冷链、大型科研基地等多个赛道获取订单。过滤与分离设备方面,公司覆盖电池材料“提锂-制锂-回收”全产业链工艺及装备,未来伴随锂电池回收市场的逐步扩大,公司有望切入核心环节迎来新的业务增量。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国机通用背靠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历经多年积累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伴随管材业务的剥离以及环境公司布局的多项业务逐步切入新兴赛道,我们认为公司短期将迎来盈利能力的增强,中长期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7.57/8.48/9.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21%/12.08%/12.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4/0.56/0.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3%/27.56%/11.15%,对应EPS分别为0.30/0.38/0.43元,对应PE为40.93/32.08/28.86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
2024-09-25 | 华安证券 | 张帆 | 增持 | 首次 | 聚焦流体机械,行稳致远,拾级而上 | 查看详情 |
国机通用(600444)
主要观点:
深耕流体机械领域,人均创收稳步提升
公司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为安徽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流体机械相关业务,包括流体机械相关的产品研发及制造、技术服务与咨询、工程设计及成套等业务。为适应经营策略和业务发展,公司正优化其塑料管材业务,并计划逐步退出该领域。近年来公司稳定发展,人均创收显著增长,由2019年的153.05万元/人提升至2023年的209.73万元/人。
流体机械应用前景广阔,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发展
流体机械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泵、风机、压缩机、阀门、密封、分离机械、制冷设备、喷射设备、环保工程、科技展品等业务门类,具有通用性强、用途广泛的特点,是很多工艺流程中的“心脏装备”。流体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能源、建筑、城市基础设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多传统领域,以及3C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等新兴领域。向未来看,行业前景广阔。一方面,政策频发,推动制造业发展,流体机械设备广泛受益。另一方面,工业发展+环保政策+新能源趋势,多方因素驱动行业发展。
发挥平台+技术双优势,内控提供强有力保障
公司始终重视自主研发,着力构建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强新技术储备和新产品研发。同时,公司依托国机集团和合肥通用院的全球网络、技术实力和科研平台,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中实现了快速发展。人才方面,公司拥有一支由8名博士和87名硕士组成的高素质专业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达26.39%。同时,公司注重内部管理,提质增效明显,以确保未来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流体机械业务的持续发展,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收入7.08/7.95/9.01亿元,同比增长-6.2%/12.2%/13.4%;实现归母净利润0.36/0.40/0.47亿元,同比增长-10.7%/12.8%/17.5%;2024-2026年对应的EPS为0.24/0.28/0.32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48/43/36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激烈和需求空间饱和;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4)专业发展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