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通市值:111.49亿 | 总市值:191.47亿 | ||
| 流通股本:1.36亿 | 总股本:2.33亿 |
艾为电子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8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5篇,增持评级为3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2025-10-30 | 华安证券 | 陈耀波,刘志来 | 买入 | 维持 | 业绩持续增长,有望受益AI终端创新 | 查看详情 |
艾为电子(688798) 主要观点: 事件 2025年10月28日,艾为电子公告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76亿元,同比下降8.02%,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54.98%,扣非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42.27%。对应3Q25单季度营业收入8.07亿元,同比增长2.83%,环比增长10.5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37.93%,环比增长28.94%,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0.70亿元,同比增长3.13%,环比下降9.18%。 业绩持续增长,有望受益AI终端创新 公司3Q25单季度收入8.07亿元,创历史单季度收入新高,3Q25毛利率35.06%,同比增长2.14pct,环比下降1.98pct,3Q25净利率14.77%,同环比皆有所增长。公司通过对高性能数模混合、电源管理、信号链三大产品战略布局,持续为消费电子、工业互联、汽车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矩阵,随着新产品持续放量及工业互联、汽车领域的持续开拓以及产品持续迭代更新,公司实现收入及利润的高质量成长,同时也为未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4.27亿元,占营收比重达19.6%。 随着端侧AI发展,算力芯片及超轻薄终端的性能瓶颈日益凸显,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高效的散热成为了制约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被动散热架构(如均热板/石墨烯贴片/VC)在应对3.5GHz以上高频运算时,热流密度承载能力已逼近材料物理极限,由此引发的“热堆积效应”导致芯片性能衰减达40%。公司新一代压电微泵液冷主动散热驱动方案,作为解决高算力终端散热痛点的关键技术,相比被动散热,散热效率提升300%,可快速带走CPU、电池等核心部件的热量,高负载场景下温度可降低10-15℃,避免设备因过热降频。终端产品算力和散热需求的提升,微泵液冷驱动有望成为公司的爆品料号,带动公司业绩成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0、6.1、8.0亿元,对应EPS为1.72、2.60、3.44元/股,对应2025年10月30日收盘价PE为47.7、31.6、23.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 ||||||
| 2025-10-30 | 民生证券 | 方竞,李少青 | 买入 | 维持 | 2025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稳健增长,创新产品开疆拓土 | 查看详情 |
艾为电子(688798) 事件:艾为电子10月27日晚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76亿元(YOY-8.02%);实现归母净利润2.76亿元(YOY+54.9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3亿元(YOY+42.27%)。对应3Q25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7亿元(YOY+2.83%,QOQ+10.59%);实现归母净利润1.19亿元(YOY+37.93%,QOQ+28.9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0亿元(YOY+3.13%,QOQ-9.17%)。 三大产品线持续创新,三大应用领域不断开拓。公司主要针对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电源管理、信号链三大类产品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并持续开拓消费电子、工业互联、汽车市场领域。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有1500余款产品型号,2025年上半年产品销量超27亿颗。 1)在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方面:在车载电子领域,公司推出了首款车规级LIN RGB氛围灯驱动SOC芯片,该产品高度集成了高压LIN PHY、MCU、高压LED Driver和颜色校正算法,为汽车氛围灯提供了优异的单芯片解决方案,在多家客户实现量产出货。同时,公司推出了首款车规级音乐律动MCU,车规T-BOX的音频功放芯片/车规4*80W音频功放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并开始出货。在端侧AI领域,公司发布新一代压电微泵液冷主动散热驱动方案,满足高算力手机、PC及AI眼镜等AI终端设备的散热要求。 2)在电源管理芯片方面:公司积极布局信号路径保护芯片、第二代高性能线性充电芯片、OVP和OCP等产品。公司推出多款电源管理芯片,包括高PSRRLDO、低压Buck、低功耗buck-boost、单通道高精度背光、多通道高精度背光、高压IR LED驱动等。DCDC方面,APT buck-boost产品除在手机上持续出货外,持续导入多家模块和工业客户,实现大规模量产,同时突破车载行业重点Tier1客户。 3)在信号链芯片方面:公司推出了首款应用于卫星通讯的宽频LNA,能够覆盖北斗,天通等多个应用场景,在多个头部品牌客户完成了导入和量产。公司在运放&比较器、模拟开关、电平转换、逻辑、基准等品类上全面丰富多款产品。运放&比较器推出高压通用和高压高精度产品,全面进入工业领域。低压通用运放在家电的头部客户实现大规模量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5.15/6.69亿元,对应现价PE分别为52/38/29倍,公司通过AIOT、工业、汽车领域的不断拓展,成长脉络清晰。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迭代不足的风险;下游需求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2025-10-29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詹浏洋,李书颖,连欣然 | 增持 | 维持 | 三季度收入同环比增长,净利率继续提高 | 查看详情 |
艾为电子(688798) 核心观点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净利率继续提高。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1.76亿元(YoY-8.02%),归母净利润2.76亿元(YoY+55%),扣非归母净利润1.93亿元(YoY+42%),净利率提高5.15pct至12.67%。其中3Q25实现收入8.07亿元(YoY+2.83%,QoQ+10.59%),归母净利润1.19亿元(YoY+37.93%,QoQ+28.94%),扣非归母净利润0.70亿元(YoY+3.13%,QoQ-9.18%),净利率为14.77%(YoY+3.8pct,QoQ+2.1pct)。 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高环比下降,期间费率同环比提高。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5.73%,相比去年同期提高6.0pct,其中3Q25毛利率为35.06%,同比提高2.1pct,环比下降2.0pct。期间费用方面,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93%%至4.27亿元,研发费率同比提高3.2pct至19.60%;管理费率同比提高0.5pct至5.19%,销售费率同比下降0.4pct至3.31%,财务费率同比下降0.2pct至-0.03%。其中3Q25研发费率、管理费率同环比均提高,销售费率和财务费率同比下降、环比提高,四个期间费率合计同比提高1.4pct,环比提高1.8pct。 产品型号总计近2000款,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互联和汽车市场。公司对高性能数模混合、电源管理、信号链三大产品战略布局,累计拥有40多种产品子类、产品型号总计近2000款,持续为消费电子、工业互联、汽车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矩阵。多款芯片应用于AI端侧产品中,比如3通道RGB LED驱动、霍尔开关系列、LCD偏压产品、触觉反馈芯片、红外灯驱动器件、线性霍尔等搭载于Meta Ray-Ban智能眼镜系列与Quest MR系列;36路呼吸灯驱动芯片、Smart K数字音频功放芯片、单通道触控按键芯片以及5.95V过压保护芯片搭载于LG电子的智能音箱“LG ThinQ ON”。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我们维持公司业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93/5.23/6.21亿元,对应2025年10月27日股价的PE分别为49/37/31x。公司新产品持续推出,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验证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 ||||||
| 2025-09-25 | 中邮证券 | 万玮,吴文吉 | 买入 | 维持 | AW86501BDC新品发布,助力CGM新未来 | 查看详情 |
艾为电子(688798) 投资要点 AW86501BDC新品发布,助力CGM新未来。公司以核心产品Hyper-Hall构建磁传感器产品全品类布局,细分为三大产品系列:S系列(聚焦稳定可靠);R系列(主打坚固耐用);X系列(追求极致超越)。AW86501BDC作为X系列霍尔传感器的家族成员,具备多项核心技术优势:其一,实现业内领先的超低功耗,仅50nA的工作电流可直接对标TMR级产品,为设备续航能力提升奠定关键基础;其二,采用1×1mm超小尺寸封装,极大节省PCB板空间,适配CGM微型化产品设计需求;其三,内置外部杂散磁场抑制功能,有效抵御环境干扰,保障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攻克“空间受限、续航焦虑、环境干扰”三大CGM行业发展的核心瓶颈。 Meta眼镜新品发布,搭载多颗艾为芯。Meta Ray-Ban智能眼镜系列与Quest MR系列选择搭载艾为多款核心芯片,其中Meta Rayban智能眼镜系列和Quest MR系列产品均采用艾为3通道RGB LED驱动;Rayban智能眼镜系列采用艾为霍尔开关系列产品,用于充电盒子开合检测,眼镜管脚开合检测;Meta Quest系列产品应用艾为LCD偏压产品,在Quest的TFT-LCD面板提供正/负电源,手柄上采用了艾为触觉反馈芯片和红外灯驱动器件,提供多样性充足的振感反馈以及为红外感应系统提供高功率、高精度的可靠光源驱动。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5/36.4/3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5.5/7.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和研发投入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代工价格上涨风险;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 ||||||
| 2025-09-22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詹浏洋,李书颖,连欣然 | 增持 | 维持 | Meta推出新款AI眼镜,搭载公司多款芯片 | 查看详情 |
艾为电子(688798) 事项: 9月18日,Meta在Meta Connect上,推出首款配备显示屏的智能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和新版本的Ray-Ban Meta(Gen2)智能眼镜,同时推出面向Quest3和Quest3S VR头显用户的全景扫描方案Hyperscape功能。公司多款芯片应用于Meta Ray-Ban智能眼镜系列与Quest MR系列。 国信电子观点:1)智能眼镜、MR生态日益成熟,AI技术的发展也有望为其赋能,从而带动销量增长;2)公司多款芯片应用于Meta产品中,具有标杆作用,未来也有望应用于更多品牌产品中。我们维持公司业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93/5.23/6.21亿元,对应2025年9月19日股价的PE分别为51/39/33x。公司累计拥有40多种产品子类,产品型号总计近2000款,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互联和汽车市场,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评论: Meta推出新款智能眼镜和面向VR头显的全景扫描方案 9月18日,Meta召开今年的Meta Connect,展示了其在可穿戴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的最新成果,让眼镜成为AI入口。 1)Meta推出首款配备显示屏的智能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该眼镜在右侧镜片上配备了一块全彩高分辨率屏幕。右眼嵌入彩色光波导HUD,可在不影响视线的情况下显示关键信息;支持字幕翻译、导航地图、消息提醒,甚至相机取景预览;搭配Meta Neural Band神经腕带,通过手势和肌电信号实现精准操控,还能实现“空中打字”;混合使用续航约6小时,搭配充电盒总续航30小时。 2)Meta发布新版本的Ray-Ban Meta(Gen2)智能眼镜,致力于打造大众型AI眼镜。其电池续航时间长达八小时,几乎是初代型号的两倍;仍然配备1200万像素的超广角摄像头,支持3K视频拍摄,并允许佩戴者以高达每秒60帧的速度录制视频。Meta还升级了眼镜附带的充电盒,能额外提供48小时的电量,高于之前的36小时。 3)Meta正式为旗下Quest3/3S VR头显推出Hyperscape全景扫描方案,可将现实场景扫描转化成虚拟现实空间,允许佩戴Quest3或Quest3S头显的用户扫描周围环境,并将其转化为一个数字空间。Meta去年在Meta Connect大会上首次展示了该功能的演示,现在用户可以通过Hyperscape Capture应用程序试用其测试版。 公司多款芯片应用于Meta Ray-Ban智能眼镜系列与Quest MR系列 在AR智能眼镜、MR头显等新一代可穿戴与沉浸式设备中,用户对设备轻量化、长续航和细腻交互反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精准的光学控制、高效的能源管理以及可靠的传感检测,成为行业核心痛点。公司多款芯片搭载于Meta Ray-Ban智能眼镜系列与Quest MR系列,助力Meta提高性能与用户体验。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我们维持公司业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93/5.23/6.21亿元,对应2025年9月19日股价的PE分别为51/39/33x。公司累计拥有40多种产品子类、产品型号总计近2000款,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互联和汽车市场,将受益于智能眼镜、VR等可穿戴设备销量增加,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客户验证及导入不及预期; 需求不及预期, 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2025-08-21 | 中邮证券 | 万玮,吴文吉 | 买入 | 维持 | 微泵液冷驱动新品发布,开辟新增长 | 查看详情 |
艾为电子(688798) l事件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1.09%。 l投资要点 巩固消费电子基本盘,积极开拓工业、汽车领域。AI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化驱动终端功能升级,折叠屏手机、AIPC、AI眼镜等新型硬件加速拓展应用场景,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公司依托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持续巩固消费电子及AIoT基本盘,并积极开拓工业领域客户资源,同时在汽车客户领域取得不错进展,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1.09%;综合毛利率36.12%,较上年同期上升8.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毛利率37.04%,较上年同期上升8.1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98个百分点。 压电微泵液冷驱动新品发布,开辟工业互联、消费电子等领域新增长。AI技术爆发式迭代的驱动下,算力芯片及超轻薄终端的性能瓶颈日益凸显,液冷散热驱动凭借主动温控强势崛起,通过冷却液循环带走热量,散热效率较被动方案提升3倍以上。公司最新发布超低功耗高压18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产品,通过高压180Vpp和中低频振动(10~5000HZ)驱动微通道内冷却介质实现超低功耗、超小体积、超高背压流量以及超静音散热。目前已在多家客户完成验证测试,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批量量产。 三大类产品持续创新,加快产品迭代和成本优化。在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方面,公司在国内首先突破手机摄像头光学防抖OIS技术,并已量产了开环/闭环AF和OIS全系列产品,SMA马达驱动芯片成功导入品牌客户实现规模化量产出货,摄像头驱动芯片业务实现了全品类规模量产和业绩的平稳增长,发布30V以上工业应用的磁传感器位置检测产品和电机驱动产品,进一步丰富了磁传感器和电机驱动产品矩阵;在电源管理产品方面,推出多款电源管理芯片,包括高PSRRLDO、低压Buck、低功耗buck-boost、单通道高精度背光、多通道高精度背光、高压IR LED驱动等;在信号链方面,公司在运放&比较器、模拟开关、电平转换、逻辑、基准等品类上全面丰富多款产品。 l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5/36.4/3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5.2/6.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l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和研发投入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代工价格上涨风险;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 ||||||
| 2025-08-15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詹浏洋,李书颖 | 增持 | 维持 | 毛利率持续提高,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同比增长71% | 查看详情 |
艾为电子(688798) 核心观点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1%,二季度毛利率同环比提高。公司2025上半年实现收入13.70亿元(YoY-13.40%),归母净利润1.57亿元(YoY+71.09%),扣非归母净利润1.23亿元(YoY+81.88%),毛利率提高8.0pct至36.12%,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至2.63亿元,研发费率同比提高3.2pct至19.20%。其中2Q25营收7.30亿元(YoY-9.45%,QoQ+14.02%),归母净利润0.92亿元(YoY+66%,QoQ+44%),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YoY+78%,QoQ+72%),毛利率为37.04%(YoY+8.1pct,QoQ+2.0pct)。 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毛利率提高,发布压电微泵液冷主动散热驱动方案。2025上半年公司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收入7.07亿元(YoY-6.47%),占比52%,毛利率为35.20%,相比去年全年的30.28%提高4.9pct。公司发布新一代压电微泵液冷主动散热驱动方案,超低功耗、超小体积、超静音的主动散热方案满足高算力手机、PC及AI眼镜等AI终端设备的散热要求;Haptic行业首款Boost升压构架并支持硅负极电池供电产品在多品牌手机客户实现试产出货,低功耗小系统面积的Haptic产品持续扩大可穿戴和AIOT市场。 电源管理芯片收入略微增长,毛利率提高。2025上半年公司电源管理芯片收入5.25亿元(YoY+0.53%),占比38%,毛利率为39.51%,相比去年全年的36.83%提高2.7pct。公司积极布局信号路径保护芯片集成CC/SBU/DPDM多通道ESD保护、水汽检测等功能,在显示器、PC客户端突破量产;公司积极扩展笔记本市场,推出超低阻抗OVP、双向隔离OVP系列化产品以及OCP系列化产品;Amoled Power在多家头部客户大规模量产出货。 信号链芯片收入同比减少55%,毛利率提高。2025上半年公司信号链芯片收入1.35亿元(YoY-55%),占比10%,毛利率为27.10%,相比去年全年的16.92%提高10.2pct。在运放、比较器、模拟开关、电平转换、逻辑、基准等品类上全面丰富多款产品,推出的高压通用和高压高精度产品全面进入工业领域,低压通用运放持续产品系列化并在家电的头部客户实现大规模量产。投资建议:盈利能力不断提高,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93/5.23/6.21亿元(前值4.05/5.46/6.55亿元),对应2025年8月13日股价的PE分别为45/34/29x。公司新产品持续推出,同时盈利能力提高,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验证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 ||||||
| 2025-08-14 | 华安证券 | 陈耀波,刘志来 | 买入 | 维持 | 持续稳健经营,立体布局+硬核实力 | 查看详情 |
艾为电子(688798) 主要观点: 事件 2025年8月14日,艾为电子公告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70亿元,同比下降13.4%,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71.09%,扣非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81.88%。对应2Q25单季度收入7.30亿元,同比下降9.45%,环比增长14.0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66.09%,环比增长44.29%,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77.54%,环比增长71.62%。持续稳健经营,立体布局+硬核实力 公司2Q25单季度收入7.30亿元,同比降幅收窄,且实现环比增长,2Q25单季度毛利率37.04%,自3Q23的22.12%触底以来,连续7个季度环比增长,恢复到目前的相对健康水准,随着公司高毛利率料号的陆续批量出货,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仍然有上升空间。制造端,不仅借助头部晶圆代工厂先进的晶圆制造工艺,加速产品向工业和汽车客户的推广进程,还与上游积极探索先进工艺合作,COT工艺在报告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幅提升了产品核心工艺竞争力。同时,持续夯实晶圆工艺领先地位,在BCD工艺上,已朝55/40nm工艺节点迈进,巩固产品技术的行业领先地位。产品端,公司对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电源管理、信号链三大类产品持续进行产品创新,持续开拓消费电子、工业互联、汽车市场领域。 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方面,公司凭借音频领域丰富的技术积累,形成了目录化的音频功放产品系列,完成在消费电子、工业互联、汽车等多行业方向布局。首款数字中功率功放产品在行业头部客户实现量产,车规T-BOX的音频功放芯片/车规4*80W音频功放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并开始出货,awinicSKTune神仙算法获得行业头部客户认可并实现销售。公司已构建“硬件+算法+服务”的全系统音频生态链,广泛应用于消费、工业互联及汽车领域,生态协同效应已初步形成。公司不断开拓新产品的市场机会,比如2025年上半年发布新一代压电微泵液冷主动散热驱动方案,超低功耗,超小体积,超静音的主动散热方案满足高算力手机、PC及AI眼镜等AI终端设备的散热要求。 电源管理芯片方面,公司围绕Type-C端口,积极布局信号路径保护芯片集成CC/SBU/DPDM多通道ESD保护、水汽检测等功能,在显示器、PC客户端突破量产;第二代高性能线性充电芯片,芯片尺寸优化40%,在智能手环、智能戒指、OWS耳机等AIoT客户持续量产出货。DCDC方面,APT buck-boost产品除在手机上持续出货外,在5G redcap方向,持续导入多家模块和工业客户,实现大规模量产,同时突破车载行业重点Tier1客户。 信号链芯片方面,公司推出了首款应用于卫星通讯的宽频LNA,能够覆盖北斗,天通等多个应用场景,能够增强终端设备的下行性能,在多个头部品牌客户完成了导入和量产。公司在运放&比较器、模拟开关、电平转换、逻辑、基准等品类上全面丰富多款产品。运放&比较器推出高压通用和高压高精度产品,全面进入工业领域。低压通用运放推出单通道、双通道、四通道规格,持续产品系列化并在家电的头部客户实现大规模量产。高速开关产品系列化,推出高速7GHz,10GHz带宽产品。电平转换方面,推出支持超级SIM卡协议的SIM卡电平转换系列,支持先进工艺低功耗1.2V平台,并完成高通、MTK等主流平台的AVL导入。四通道、六通道车规电平转换同年取得AEC-Q100认证,并在品牌车企和重点Tier1实现了突破。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0、6.1、8.0亿元,对应EPS为1.72、2.60、3.44元/股,对应2025年8月14日收盘价PE为42.9、28.3、21.4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品拓展不及预期;毛利率修复不及预期;费用端控制不及预期;关税影响超预期。 | ||||||
| 2025-07-09 | 中邮证券 | 万玮,吴文吉 | 买入 | 维持 | 多款产品赋能AI眼镜 | 查看详情 |
艾为电子(688798) 投资要点 多款产品支持不同形态的AI设备,全方位覆盖客户的AI产品需求。公司拥有高性能音频解决方案、成熟的艾为灯语产品、系统且完备的Haptic触觉反馈解决方案、高性能混合芯片、电源管理、信号链等IC产品。小米最新发布的AI智能眼镜中的音频部分选用了公司的高性能DSP数字SmartK类音频功放,该功放具备强大驱动能力,适配9mm*20mm超大发声单元,扬声器振幅提升20%,低频增强3dB,中低频更浑厚,响度与沉浸感显著提升;灯效部分搭配公司的高性能3通道呼吸灯驱动,实现充电状态指示、整机工作状态指示等功能;电源领域搭配公司超低功耗LDO产品(300mA),为众多传感器供电,优化设备续航表现。 压电微泵液冷驱动新品发布,开辟工业互联、消费电子等领域新增长。AI技术爆发式迭代的驱动下,算力芯片及超轻薄终端的性能瓶颈日益凸显,液冷散热驱动凭借主动温控强势崛起,通过冷却液循环带走热量,散热效率较被动方案提升3倍以上。公司最新发布超低功耗高压18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产品,通过高压180Vpp和中低频振动(10~5000HZ)驱动微通道内冷却介质实现超低功耗、超小体积、超高背压流量以及超静音散热。目前已在多家客户完成验证测试,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批量量产。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4/42.7/5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8/7.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和研发投入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代工价格上涨风险;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 ||||||
| 2025-04-30 | 开源证券 | 陈蓉芳,陈瑜熙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毛利率持续改善,新品百花齐放 | 查看详情 |
艾为电子(688798) 艾为电子毛利率持续改善,新品百花齐放,维持“买入”评级 艾为电子4月25日晚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0亿元,同比下降17.50%,环比增长12.90%;实现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78.87%,环比下降16.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89.84%,环比增长121.56%。毛利率方面,受益于公司产品持续迭代及性能、成本持续优化,公司2025Q1毛利率保持上升趋势。由于行业复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38/41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39/4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8/5.6/6.8亿元,以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计算,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45/31/25倍,考虑到行业景气度逐步复苏及公司产品拓展,我们长期看好艾为电子,维持“买入”评级。 三大产品线齐头并进 (1)数模混合方面,公司凭借音频领域丰富的技术积累,形成了目录化的音频功放产品系列,完成在消费电子、工业互联、汽车等多行业方向布局。(2)电源管理方面,公司Type-C端口信号路径保护芯片、超低阻抗OVP、双向隔离OVP系列化产品、高PSRR LDO等多款新品陆续量产出货。(3)信号链方面,公司覆盖运放比较器、模拟开关、电平转换、逻辑等品类,运放&比较器全面进入工业、家电等领域,高速开关产品、电平转换亦推出相关高性能新品。 工艺平台持续深化,车规级测试中心助力汽车新品研发 公司持续探索新工艺,深化工艺平台建设,现已布局30余种工艺。2024年车规级测试中心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未来有望为公司开拓工业、汽车市场夯实基础。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发布产品1400余款,产品子类达到42类,年出货量超60亿颗。 风险提示:AI端侧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品拓展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