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 天风证券... | 李鲁靖... | 买入 | 中船重工集团... 中船重工集团动力资产整合平台,七大动力板块多领域齐发展
公司为中船重工集团旗下动力上市平台,2016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注入中船重工集团旗下多家动力研究所及核心制造资产。目前,公司已形成燃气动力、蒸汽动力、化学动力、全电动力、柴油机动力、海洋核动力和热气机动力七大动力板块,产品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通讯等多个军民领域。
主营业务年复合增速12.70%,疫情影响存货增加,业绩有望延迟兑现
近几年公司主营业务稳步提升,化学动力、柴油动力及海工平台港机设备为主要收入来源。
据公司公告披露,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6.91亿元,同比增长0.1%,2016-2019年营收复合增速达到12.7%。其中,化学动力、柴油动力、海工平台及港机设备营收占比分别达到51.66%/16.65%/13.04%。
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有所承压,存货增加预示业绩延迟兑现。公司2020年Q1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46.79%),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119.22%),业绩下降主要系疫情影响产品交付所致。公司一季度存货达到92.07亿元,创近五年新高。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发展的缓解,公司存货或快速消化,业绩有望延迟兑现。
军民船舶市场齐放量,聚焦动力系统千亿蓝海
军用船舶:据CCTV-4相关报道,我国2049年前将建造10艘航母。若对标美航母作战群水面舰艇价格,我国军舰平均每年造价129.6亿美元对应900.72亿人民币,对应舰船动力系统总采购规模约为180.14亿元。公司长期与军方合作,调距桨、应急发电机组等设备已经实现国产首艘航母列装,我们认为其军用动力配套业务龙头地位有望持续稳固,产品放量可期。
民用船舶:2019年船舶行业经济效应实现增长,行业总产值近3500亿元。其中,动力系统将充分受益于电推动力系统替代趋势。根据测算,民用市场综合电力推进产值或将具备约35倍增长空间,未来年产值增量约669.7亿元。公司全电动力领域深耕多年,子公司长海电推目前已推出国内首艘纯电池动力客船“君旅号”,示范效应显著。我们认为,随着电推动力系统对柴油动力系统替代过程的逐步推进,公司全电产品有望进入快速放量期。
三年“零核准”结束,项目合同揭示公司核动力板块稳步提升
2019年上半年我国新核准3个核电项目,核电行业实现稳步重启。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数据披露,2019年我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481.31亿千瓦时(+18.09%);累计上网电量为3263.24亿千瓦时(+18.15%)。2019年,公司重点布局中核化工设计院,累计取得6个研发项目,5个工程项目合同共计约7000万元。我们认为,伴随三年“零核准”结束,公司核电工程项目有望全面复苏,核电产品或实现快速放量。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作为中船重工集团旗下动力上市平台,受益于新型船舰动力及核动力拐点上行趋势,公司业务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因此,预计2020-2022年公司营收将达到297.51/312.56/335.48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2.06/13.91/15.33亿元,EPS为0.56/0.64/0.71元。对标可比公司2020年预测P/B1.71x,公司每股目标价为22.8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船舶行业发展不及预期;2.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3.汇率波动风险。 |
2020-05-05 | 华泰证券... | 王宗超... | 增持 | 毛利率下滑拖... 毛利率下滑拖累业绩表现,国内舰船动力龙头,维持“增持”评级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6.91亿元,同比增长0.10%,归母净利润9.91亿元,同比减少26.45%,业绩低于预期(营收和归母净利原预期值为335.62亿元和15.72亿元),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综合业务毛利率由2018年16.33%下降至2019年14.09%所致。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40亿元,同比减少46.79%,归母净利润亏损3431万元,同比由盈转亏,主要是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所致。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42/0.52/0.65元,目标价范围20.01-20.68元,鉴于公司国内舰船动力龙头地位,维持“增持”评级。
综合毛利率下滑拖累业绩表现
2019年,化学动力业务实现收入153.37亿元,同比增长7.82%,毛利率10.76%,同比下滑0.61个百分点;柴油动力业务实现收入49.42亿元,同比下滑6.78%,毛利率18.04%,同比下滑1.29个百分点;海工平台及船用机械业务实现收入38.71亿元,同比增长3.70%,毛利率12.83%,同比下滑2.88个百分点;其余业务毛利率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公司2019年综合业务毛利率14.09%,较2018年的16.33%下滑2.24个百分点,毛利润41.83亿元,较2018年48.45亿元下滑6.62亿元,是2019年归母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优化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下降,总体订单仍然饱满
2019年,公司筹划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增强经营稳健性,在经济增长下滑情况下保证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该项目已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并已办理完成标的企业的少数股权交割工作。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成功引入外部投资人6家,引资规模72.5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由2018年的45.92%降低至2020年一季度的34.42%,下降11.5个百分点。另外,根据公司2019年报披露,公司2019年新接订单398.08亿元,期末手持订单300.52亿元,总体订单仍然饱满,待疫情平复后有望逐步恢复正常经营状态。
国内舰船动力龙头,具备稀缺性投资价值,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是国内舰船动力龙头,具备稀缺性投资价值。根据2019年经营情况,我们调低了公司营业收入预期,并调高了期间费率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1.75/267.47/310.00亿元(2020-2021年前值为380.54/432.3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5/8.85/10.99亿元(2020-2021年前值为18.95/21.85亿元),EPS分别为0.42/0.52/0.65元。
根据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期2020年1.23倍PB平均估值,给予公司2020年1.21-1.25倍PB目标估值,目标市值339.17-350.53亿元,对应目标价范围20.01-20.68元(原目标价32.06-32.9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费增长低于预期风险、军用产品列装进度不达预期风险、民船行业复苏不达预期。 |
2019-08-28 | 中航证券... | 张超,... | 中性 | 事件: 2019年... 事件: 2019年半年报,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 149.89亿元(+7.38%), 归母净利5.27亿元 (-35.08%), 毛利率 13.17% (-1.16pcts),净利率 3.66% (-1.82pcts)。
投资要点业务规模增加。 2019年 1-6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9.89亿元(+7.38%);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5.27亿元(-35.08%)。归母净利出现下滑主要原因为毛利率较上期下降 2.13pcts(调整后),毛利减少 1.6亿元,本期利息收入较上期减少 5994.41万元所致。报告期内,公司新接订单 251.40亿元,期末手持订单 238.51亿元; 实现军品业务收入 20.44亿元, 民品业务收入 129.45亿元。
军品业务收入下降,军改订单释放或迎拐点。 公司作为国家重点保军企业,以研发提升军工技术优势,继续保持在国内海军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特种电池、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军用大功率柴油机、热气机、传动系统等动力装备的龙头地位。但由于国家军改持续推进导致订单延后,公司军品收入下降较多,致使综合毛利率下降。报告期内实现营收 20.44亿元 (+3.97%);军品收入占比 13.64%(-2.79pcts)。 随着军改订单逐步释放, 预计军品收入将迎来一定幅度增长。
民品业务稳中有升,保持良好増势。 公司民品业务分为船用民品业务和非船用民品业务两大类。报告期内,非船用民品业务收入 101.58亿元(+33.64%), 营收占比 67.77%(+4.26pcts)。以化学动力业务、燃气动力业务、海洋核动力业务为三大支柱的非船民品业务,受益于军用技术民用化,业绩得以稳步增长。
其中,化学动力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82%,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品牌推广方面双强化, 2019上半年配套、市场销量实现逆势上升;风帆火炬公司与一批重要客户重新建立合作关系,首次实现高端产品批量供应。 船用民品业务收入 27.87亿元(+16.13%), 营收占比 18.59%(-1.46pcts)。 低速柴油机领域,中国船柴融合工作持续深入, 新接柴油机订单按接单台数、功率 和合同额计算较 2018上半年分别上涨了 27.12%、 21.63%和 27.72%, 有效提升国内低速柴油机市场占比至 35%。重点科研项目深入实施,在中高速柴油机领域完成 CHD622V16陆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工程样机优化设计以及 CHD622L6柴油机原理样机研制,大幅提升产品开发效率。
投资建议: 公司军民业务双驱动,未来军品订单有望进一步突破释放, 民品业务市场空间开阔,业绩可期。 未来预计公司 2019年至 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50、 16.53、 19.61亿元, EPS 分别为 0.86、 0.98、 1.16元,当前股价分别对应 29、 25、 21倍 PE。
风险提示: 行业风险; 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