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中心 - 纳芯微(688052) - 公司资料

纳芯微

(688052)

  

流通市值:254.73亿  总市值:254.73亿
流通股本:1.43亿   总股本:1.43亿

纳芯微(688052)公司资料

公司名称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上发行日期 2022年04月12日
注册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东荡田巷9号
注册资本(万元) 1425284330000
法人代表 王升杨
董事会秘书 姜超尚
公司简介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纳芯微,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52)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领域。纳芯微以『“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
所属行业 半导体
所属地域 江苏
所属板块 基金重仓-预亏预减-融资融券-中证500-沪股通-国产芯片-传感器-汽车芯片-专精特新-百元股
办公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东荡田巷9号
联系电话 0512-62601802-823
公司网站 www.novosns.com
电子邮箱 ir@novosns.com
 主营收入(万元) 收入比例主营成本(万元)成本比例
集成电路194666.5499.31131726.1899.85
其他(补充)1360.880.69203.060.15

    纳芯微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0篇,增持评级为2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更多

发布时间 研究机构 分析师 评级内容 相关报告
2025-05-01 平安证券 徐碧云,...增持纳芯微(688052...
纳芯微(688052) 事项: 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9.60亿元,同比增长49.5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减少31.95%。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17亿元,同比增长97.8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134万元,同比减亏。公司拟定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平安观点: 受益于模拟电路市场的恢复,季度收入创出新高: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9.60亿元(+49.53%YoY),归母净利润为-4.03亿元(-31.95%YoY),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57亿元(-16.19%YoY),整体经营业绩处于快速增长态势,但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1)受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产品售价承压,毛利率有所下降;2)公司在研发投入、市场开拓等多方面资源投入的积累;3)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大。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32.70%(-5.89pct YoY)和-20.55%(+2.74pct YoY)。从费用端来看,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50.45%(-14.27pct YoY),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64%(+0.68pct YoY)、14.35%(-4.25pct YoY)、-1.08%(+1.55pct YoY)和27.55%(-12.24pct YoY)。2024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94亿元(+91.64%YoY,+14.93%QoQ),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环比扭亏为盈),Q4单季度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1.53%(+0.94pctYoY,-0.53pct QoQ)和0.81%(+18.38pct YoY,+28.36pct QoQ)。2025Q1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17亿元(+97.82%YoY,+20.66%QoQ),单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5134万元(同比减亏),扣非归母净利润-6436万元(同比减亏),主要系:一方面,下游汽车电子领域需求保持稳健增长,公司汽车电子产品放量;另一方面下游泛能源领域在经历前期调整后,需求逐步恢复所致;此外,公司于2 iF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024年10月顺利完成对麦歌恩的收购,Q1凭借此次收购带来的业务协同效应与市场拓展,麦歌恩对外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Q1单季度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4.37%(+2.37pct YoY,+2.84pct QoQ)和-7.16%(+34.23pct YoY,-7.97pctQoQ)。 收购麦歌恩助推传感器业务,磁传感器产品销售表现亮眼:从下游应用的收入结构来看,2024年,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为36.88%,较上年占比提升约5.93个百分点;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占比为13.63%,较上年占比提升约4.12个百分点;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为49.49%,较上年占比下降约10.03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下游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稳健增长,消费电子领域的景气度改善,同时,泛能源的工业自动化和数字电源领域大部分客户恢复正常需求。公司积极调整市场策略,加大海内外市场开拓力度。从产品类型去看,传感器实现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长65.29%(麦歌恩的加入对磁传感器产品营收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营收占比13.98%,该业务毛利率为43.80%,同比下降8.23pct;信号链实现营收9.63亿元,同比增长36.57%,营收占比49.14%,该业务毛利率约37.59%,同比下降2.88pct;电源管理实现营收7.03亿元,同比增长64.37%(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栅极驱动销售额同比有较大的提升),营收占比35.87%,该业务毛利率约22.42%,同比下降7.13pct。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模拟芯片呈现新机遇:公司把握市场机遇,依托技术积累与产品创新,推出了功率路径保护、高边/低边开关、小电机驱动SoC、磁开关、角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固态继电器等一系列适配汽车电子场景的新产品。在汽车三电系统核心领域,尤其在动力电机电控部分的驱动芯片方向,公司市场份额实现进一步突破。多通道尾灯驱动芯片、磁电流传感器芯片及部分接口芯片已进入稳定量产阶段,实现规模出货。同时,马达驱动类芯片与集成式电机驱动SoC芯片在重点客户合作中取得多个项目定点,预计2025年陆续进入规模量产阶段并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已达3.63亿颗,累计出货量已超过6.68亿颗。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模拟隔离芯片领先企业,主营产品分别为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等,目前已能提供33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其并通过内生加外延等方式不断丰富产品矩阵。综合行业发展和公司最新财报,我们调整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前值为0.12亿元)、0.15亿元(前值为1.68亿元)、2.49亿元(新增)。短期内,公司利润端仍将承受市场竞争、股份支付费用等方面的压力,但中长期看,在国产替代背景下,市场份额提升空间较大,预计随着泛能源市场的恢复以及汽车电子国产化率的提升,公司相关赛道新产品也将相继推广落地,整体盈利能力也有望进一步增强。我们看好公司所在赛道和后续发展,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3)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2025-04-14 国信证券 胡剑,胡...增持纳芯微(688052...
纳芯微(688052) 核心观点 2024年收入增长约50%,4Q24收入创季度新高。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9.53%至19.6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03亿元(YoY-32%),扣非归母净利润-4.57亿元(YoY-16.19%),产品售价承压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5.9pct至32.70%。其中4Q24营收5.94亿元(YoY+91.64%,QoQ+14.93%),环比连续增长6个季度,续创季度新高;归母净利润483万元,毛利率为31.53%(YoY+0.9pct,QoQ-0.5pct)。2024年研发费用增长3.5%至5.40亿元,研发费率下降12.2pct至27.55%。 各产品线毛利率承压,汽车电子收入占比继续提高。分产品线看,2024年公司信号链产品收入9.63亿元(YoY+36.57%),占比49%,毛利率下降2.88pct至37.59%;电源管理产品收入7.03亿元(YoY+64.37%),占比36%,毛利率下降7.13pct至22.42%;传感器产品收入2.74亿元(YoY+65.29%),占比14%,毛利率下降8.23pct至43.80%。从下游来看,2024年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36.88%,提升5.93pct;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下降10.03pct至49.49%;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占比提升4.12pct至13.63%。 可提供产品3300余款,继续加强汽车产品研发和量产导入。公司围绕下游应用场景组织产品开发,目前已能提供3300余款产品,其中收购标的麦歌恩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为1000余款。2024年汽车电子市场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呈现出旺盛的需求和新的增长机会,公司推出了功率路径保护、高边/低边开关、小电机驱动SoC、磁开关、角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固态继电器等一系列适配汽车电子场景的新产品。多通道尾灯驱动芯片、磁电流传感器芯片及部分接口芯片已进入稳定量产阶段,实现大规模出货。同时,马达驱动类芯片与集成式电机驱动SoC芯片在重点客户合作中取得多个项目定点,预计2025年陆续进入规模量产阶段并实现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汽车领域布局领先,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产品价格竞争致毛利率仍然承压,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0.36/+1.44亿元(前值+0.60/+1.79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29亿元。对应2025年4月11日股价的PS分别为9.3/7.5/6.2x。公司聚焦泛能源和汽车领域,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价格竞争加剧的风险。
2025-01-20 华金证券 孙远峰,...增持纳芯微(688052...
纳芯微(688052) 投资要点 2025年1月17日,纳芯微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 24Q4业绩预计持续改善,归母净利润有望环比减亏 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收19~20亿元,同比增长44.94%~52.56%,主要系1)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稳健增长,公司汽车电子领域相关产品持续放量,预计全年汽车芯片出货量超2.7亿颗,汽车业务营收占比超35%;2)消费电子领域的景气度持续改善;3)泛能源领域的工业自动化和数字电源领域大部分客户恢复正常需求。预计归母净利润-4.4~-3.6亿元,同比减少0.55~1.35亿元;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4.9~-4.1亿元,同比减少0.17~0.97亿元。利润承压主要系受整体宏观经济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产品售价承压,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 此外,公司2024年摊销股份支付费用约0.68亿元,同比减少约69.44%。公司预计无法完成相关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4年度所设定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据此冲回了相应累计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约2.01亿元。2024年公司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共计1.03亿元,其中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86亿元。 单季度看,24Q4公司预计实现营收5.34~6.34亿元,同比增长72.20%~104.45%,环比增长3.27%~22.61%;预计归母净利润-0.32~0.4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49~0.31亿元,环比减亏。 汽车产品持续突破高端应用,联合推出实时MCU打造系统级解决方案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领域,聚焦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根据2024年11月投资者调研纪要,公司表示若目前所有已规划或者在研的产品能顺利量产,量产产品的单车价值量可达3000元。 公司在汽车市场产品布局从最初的新能源车三电、汽车照明应用,已拓展到车身域控、燃油车动力系统,新近量产业务则覆盖热管理、电池包、智能座舱等应用,在研业务中,则重点发展了汽车底盘与安全、动力总成等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高的领域。汽车前灯照明LED驱动、氛围灯驱动SoC、带功能安全特性的ABS轮速传感器、车载SerDes视频接口、车载音频功放、车载PMIC/SBC等产品预计最早于2025年推向市场。公司表示电动车磁传感器单车价值量约40~60美元。公司通过收购麦歌恩以补全在磁传感器领域的布局;2024年12月,公司已完成麦歌恩工商变更登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纳星投资直接及间接持有麦歌恩100%股份。2024年10月,公司和大陆集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汽车压力传感器芯片,用于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车安全气囊、汽车侧面碰撞监测和电池包碰撞监测系统。 2024年11月,公司联合芯弦推出NS800RT系列实时控制MCU。NS800RT系列MCU核心应用场景包括光伏/储能逆变器、不间断电源、工业自动化、协作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大/小三电、空调压缩机等。凭借更高效、功能更强大的实时控制能力和丰富的外设,NS800RT系列可实现皮秒级别的PWM控制,显著提升系统运行精度和效率。公司MCU市场总监宋昆鹏表示,公司切入该赛道主要系1)实时控制MCU对质量、性能、保供等各方面要求非常高,国内厂商介入少,国产化率远低于汽车芯片10%的平均国产化率,可避免同质化竞争;2)实时MCU可与公司原有模拟产品线协同,在系统层面为客户解决系统化的问题。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同时考虑到公司高端汽车产品放量在即,我们调整此前对公司的业绩预测。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20/28.42/35.81亿元(前值为18.81/25.89/31.37亿元),增速分别为46.5%/48.0%/26.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9/0.35/2.02亿元(前值为-2.90/0.27/1.27亿元),增速分别为-30.6%/108.7%/482.4%。公司在传感器、信号链、电源与驱动、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产品料号持续丰富,多款强竞争力新品加速放量。持续推荐,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2024-12-31 东吴证券 马天翼,...买入纳芯微(688052...
纳芯微(688052) 投资要点 工商变更登记,公司完成产业布局: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矽睿科技”)直接持有的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歌恩”)62.68%的股份,以现金方式收购矽睿科技通过上海莱睿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莱睿”)间接持有麦歌恩5.60%的股份,合计收购麦歌恩68.28%的股份,收购对价合计为68,282.16万元;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苏州纳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星投资”)以交易对价合计31,717.84万元受让方骏等28名自然人通过上海莱睿、上海留词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留词”)持有的麦歌恩31.72%的股份。上述交易完成后,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纳星投资将直接及间接持有麦歌恩100%股份。其中公司直接持有麦歌恩68.28%的股份,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纳星投资通过上海莱睿、上海留词间接持有麦歌恩31.72%的股份,经过工商变更登记,纳芯微及其子公司已完成股份整合,麦歌恩成为纳芯微的全资子公司。 增加传感器领域竞争力,拓展物联网领域业务板块:这次并购将显著增强纳芯微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麦歌恩专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和传感器芯片的开发与设计,与纳芯微的业务具有高度的协同性,通过收购,纳芯微将整合麦歌恩的技术资源、市场渠道及研发团队,提升其在传感器芯片、半导体领域的整体布局和技术深度。此举有助于纳芯微进一步拓展在物联网、智能硬件等高增长市场的业务,也为其未来在半导体行业的创新与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外扩产逐步进入尾声,行业触底有望迎来反转。随着2025年德州仪器(TI)扩产计划的逐步结束,模拟行业有望迎来一个关键的拐点。TI的扩产的结束意味着TI将不再大规模增加产量,从而减少市场上过剩的供应情况,供需关系逐步趋于平衡,市场逐步恢复正常。随着供应链压力的缓解,同时AI相关子领域终端开始逐步放量,特别是在消费电子、边缘侧终端以及汽车电子领域,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将有望带动芯片制造商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回升,从而改善整体行业利润。纳芯微作为国内模拟龙头,海外扩产结束后,随着行业逐步触底复苏,公司盈利有望逐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新能源车领域需求下降,海外大厂扩产导致产品价格竞争激烈,我们将24-25年预测从4.4/6.1亿元调整至-3/0.4亿元,新增2026年预测为1.5亿元,对应25-26年PE估值为469/123倍,基于公司在隔离产品技术布局领先,技术水平领先,且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模拟产品份额逐步扩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短期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高管姓名 职务 年薪(万元) 持股数(万股) 简历
王升杨董事长,总经理... 109.8 1549 点击浏览
王升杨,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任亚德诺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设计工程师;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任无锡纳讯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经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任上海斯汀戈微电子有限公司监事;2013年5月至2013年9月,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13年9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一峰副总经理,非独... 109.39 541.5 点击浏览
王一峰,2009年9月至2013年8月,任无锡瑞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任深圳市经云创想科技有限公司监事;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任公司销售总监、监事;2016年3月至2020年8月,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2020年8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盛云副总经理,非独... 128.77 1443 点击浏览
盛云,2008年6月至2011年9月,任亚德诺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高级设计工程师;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任无锡纳讯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总监;2013年5月至2013年9月,任公司监事、研发负责人;2013年9月至2020年8月,任公司董事、研发负责人;2020年8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研发负责人。
吴杰非独立董事 -- -- 点击浏览
吴杰,2005年7月至2013年1月,任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经理;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任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7年9月至今,历任深圳市恒信华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投资副总裁、轮值总经理、合伙人;2020年8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姜超尚非独立董事,董... 113.06 0.49 点击浏览
姜超尚,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就职于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7月至2020年1月,历任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业务总监;2020年2月至2020年7月,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负责人;2020年8月至今,任公司董事会秘书;2020年11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殷亦峰非独立董事 -- -- 点击浏览
殷亦峰,1984年7月至1988年9月,任水电部水利电力出版社助理编辑;1988年9月至1991年3月,攻读电力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1991年3月至1996年3月,任电力部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师;1996年3月至1998年1月,任北京博拓投资开发公司项目经理;1998年1月至2012年1月,任中信建投证券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2011年12月至2018年2月,任北京能泰通达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2018年4月至2021年11月,任国润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1年11月至今任易佳丰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2020年8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杜琳琳独立非执行董事... -- -- 点击浏览
杜琳琳女士:1990年6月出生,中国国籍,具有香港居留权,硕士研究生学历。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任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融资部分析师;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任高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融资部总监、董事会秘书;2018年6月至2023年12月,任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投资运营总监;2023年12月至今,任招商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裁。
洪志良独立董事 8 -- 点击浏览
洪志良,1970年7月至1980年6月,就职于沈阳工业大学,任讲师;1980年7月至1985年6月,就读于瑞士苏黎世高等理工学院;1985年7月至1987年12月,就职于复旦大学,任博士后;1989年2月至1989年5月,就职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副研究员;1993年3月至1994年8月,就职于汉诺威大学,任教授;1988年1月至今,就职于复旦大学,任教授;2020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陈西婵独立董事 8 -- 点击浏览
陈西婵,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任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河南分所助理审计;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攻读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010年7月至2018年3月,任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教师、副教授;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攻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2019年7月至2023年10月,任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会计系教师、副教授;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任南京审计大学内部审计学院教师、副教授;2024年1月至今,任南京审计大学内部审计学院院长助理;2020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王如伟独立董事 8 -- 点击浏览
王如伟,1992年8月至2003年7月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科员;2003年8月至2012年8月历任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科员、副处长、处长;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任加拿大新斯科舍省高级法院公证员;2013年10月至2013年11月任加拿大麦克尼斯律师事务所观察员;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任加拿大纽旺商业咨询公司合伙人;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任江苏和合合律师事务所律师;2018年11月至今任北京市盈科(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2020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公告日期 交易标的 交易金额(万元) 最新进展
2024-06-24上海莱睿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372.81签署协议
2024-06-24上海留词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8657.31签署协议
2024-06-24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8282.16签署协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