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稳扎稳打, 成就陆风龙头公司深耕风机行业多年, 2010年公司新增装机容量 0.13GW,国内市占率0.7%,排行第 18; 2019年公司上市, 业务快速发展, 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 6.77GW, 市占率 12.1%, 国内排行第 4(若仅看陆风,国内排行第三),10-21年公司新增装机容量 CAGR 达 43%(全为陆风业务)。
复盘陆风的成功——外、内部因素双重作用,厚积薄发行业层面: 我国风电发展初期, 陆风装机集中于“三北”地区(14年“三北”新增装机占比 67%)。而风电招标存在一定地域性, 19年前公司的 3个基地分别位于浙江、河北、宁夏, 当时在竞争激烈的“三北”地区优势不明显。 2017年起, 中东部及南方区域的风电开发力度逐渐加大(21年中南、华东新增装机合计占比 50%), 总部位于浙江的运达有所受益。
公司层面: 公司为国企, 19年上市前资本支出、产能扩张速度不如其它风机龙头,上市前公司的 3个生产基地最大产能合计 1.5GW(明阳在 17年最大产能为 2.65GW)。 上市后, 公司以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为基础,借助资本的力量(18-21年资本开支 CAGR 为 108%), 新建了哈尔滨、乌兰察布、酒泉三个生产基地。 凭借技术积累+产能扩张,公司市占率快速提升。
未来的发展机遇——围绕“两海” 路线,业务再成长我们围绕“两海”路线(海风+出海)来讨论公司未来的发展机遇,结合公司陆上风电的成功经验, 从行业和公司 2个层面来看:
行业层面: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浙江新增海上风电 4.55GW、广东新增海上风电 17GW。 公司是浙江省属国企, 今年 3月与中国能建广东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浙江和广东海风市场优势明显。
公司层面: 风机大型化趋势下,风机技术和品牌认可度愈发重要, 随着市占率的提升, 公司品牌逐渐深入人心; 技术层面,公司深耕风电行业多年,技术积累丰富, 21年 9月发布“海风” 系列 9MW 平台, 2022年具备批量化交付能力;出海方面,公司 21年实现海外业务“0”的突破,出口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地。 另外, 公司依靠国资的背景,拥有较低的有息负债率,举债成本较低, 有利于海风和出海产能的持续扩张。
其他业务: 发电和智慧服务业务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陆风业务出货量稳定增长,受益于海风需求旺盛、出口业务占比提升、发电业务带来新的业绩增量,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3、 7.9、 10.1亿元, PE 分别为 17、
14、 11X, 给予公司 23年 20倍估值,目标价为 29.2元, 上调公司评级为“买入”评级。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