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医疗(688271)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中心 - 联影医疗(688271) - 个股资料

联影医疗

(688271)

  

流通市值:762.86亿  总市值:1059.70亿
流通股本:5.93亿   总股本:8.24亿

投资者互动

更多>>

联影医疗(688271)答投资者问

2025-08-15 14:33

请问公司在AI医疗领域有什么战略规划,目前进展如何?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领域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医院在设备采购时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具备AI功能的产品,如肺结节检测、脑出血筛查、冠脉CTA分析、骨折检测等。AI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缓解了人力紧张,也在精准识别、风险预测与辅助决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AI已从底层技术创新迈向深度临床赋能。一方面,其强大的图像识别、自动分割与病灶分析能力,有效支持复杂计算任务与精准诊断,提升医生临床决策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AI也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方面释放出巨大潜力,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场景中,通过智能诊断弥补人才短板,帮助医院提升业务能力并实现良性运营。磁共振领域,AI技术主要应用于成像加速、检查流程优化和图像后处理。例如,全球首创的碳化硅磁共振通过智能深度重建技术与智能加速技术,在保持与高端3T设备相当图像清晰度的同时,单部位扫描时间最高可节省60%,日均检查量提升20%以上,实现了效率与精度的双重突破。此外,已投入临床应用的5.0T超高场磁共振系统uMRJupiter,通过AI赋能使成像速度提升40%,结合超高场强带来的信噪比增益,显著提升了微小病灶的检出能力,为脑科学研究和肿瘤早筛提供了强大支持。分子成像领域,AI技术主要聚焦于放射性示踪剂分析和图像配准,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分子标志物发现和治疗反应监测的发展。公司新一代数字化PET/CT系统uMIPanvivo通过AI赋能,从系统质控、图像采集、重建到病灶量化分析,全面提升诊断精度和工作效率,解放科室人力。其搭载的行业首款AI多核素迭代重建算法uExcelDPR2.0,不仅将全身扫描时间缩短至1分钟,还通过3.9倍的信噪比提升强化了诊断信心。同时,AI重建技术的适用范围从常规FDG拓展至更多类型核药成像,赋能多病种的精准诊断。XR产品方面,uDRAurora全程智能DR,构建了从影像采集到诊断、质控的全链路AI闭环,实现了摄影效率提升60%、辐射剂量降低40%以上的突破,并成为业界首款全流程质控零误差的智能DR,彻底颠覆了传统DR的工作流程。在DSA领域,公司的“零噪声”DSA技术能够在保证影像细节不损失的前提下,完全消除传统DSA设备的噪声干扰,使图像更清晰、辐射剂量更低。图像空间分辨率提升57%,信噪比提升超过4倍,造影辐射剂量降低至少70%。感谢您的关注!

联影医疗(688271)答投资者问

2025-08-15 14:33

每季度的经营现金流为什么越来越低?财务是否健康?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2024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出现一定波动,主要受宏观行业政策与公司战略性投入的共同影响。从整体经营来看,公司坚持以中长期价值创造为导向,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与前沿技术攻坚,整体财务状况保持健康。一方面,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对市场发生量和收入确认节奏产生短期扰动,进而影响现金回流。自2023年起,行业整顿持续推进,推动医疗装备行业向更加规范、有序、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虽为行业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短期内也导致部分地区招采流程延迟,抑制了部分订单的及时释放。2024年上半年启动的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政策为行业带来重要的结构性机遇,但由于政策覆盖面广、周期长、涉及环节多,实际落地进度相对滞后,阶段性影响了行业招投标活动节奏,导致部分市场需求暂时性积压,从而对公司国内收入构成一定压力,间接影响了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另一方面,公司坚定推进“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在创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全球化布局方面的投入,相关支出亦对短期现金流形成一定影响。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2.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95%,同比提升5.14个百分点,重点聚焦于光子计数CT、MR引导的直线加速器等下一代核心产品的技术突破,旨在构建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产品矩阵,夯实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护城河。尤其在海外市场方面,公司持续加快全球化战略布局,着力构建覆盖广泛、深度融合、本土化的销售、运营与服务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组建700余人的海外营销团队和逾1,000名服务工程师,营销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超过8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2024年,公司在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泰国、越南等重点市场新设多家本地化平台,全球化体系加速搭建,在夯实海外业务长期增长基础的同时,也带来前期必要投入。总体来看,公司当前的现金流波动,处于全球化拓展与技术升级关键阶段的合理区间内。目前,公司在海外业务拓展、高端设备销售及服务收入方面均实现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公司业务结构和价值创造能力的系统性提升。未来,随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行业政策有序落地、市场节奏逐步回归常态,海外业务持续快速拓展,公司将实现收入、利润与现金流的同步改善与稳健增长,持续巩固并提升在全球高端医疗装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感谢您的关注!

联影医疗(688271)答投资者问

2025-08-15 14:33

尊敬的董秘您好!网上新闻:据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欧盟成员国已于6月2日高票通过相关政策,决定禁止中国企业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约合570万美元)的公共采购合同。请问上述政策对公司欧盟业务有何实质影响?公司有何应对措施?在欧盟设立子公司能否规避相关限制?谢谢!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关于欧盟委员会近期《国际采购工具》(IPI)的相关措施,公司已进行了审慎评估,判断其对公司欧洲业务的整体影响有限且可控。公司深知,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被动调整远不如主动布局。基于这一理念,公司自2018年以来便持续推动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战略升级,核心在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生产、服务等关键节点的多元化部署,并不断深化区域市场的本地化运营。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不依赖于单一市场、具备高度韧性的全球网络,确保公司的全球化业务行稳致远。公司在欧洲的业务布局,正是“高举高打,一核多翼”这一前瞻性全球战略的缩影。早在2018年,公司便在华沙成立了波兰子公司;2024年,欧洲区域总部也在荷兰成功设立,并已在英、法、德、意、西等主要经济体国家建立起经验丰富的本地化团队与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有超过五百台/套高端医疗设备服务于欧盟超过半数的成员国,并在法国EVESIO核医学中心、德国KEM大学附属医院等顶尖机构实现了数字化PET/CT的里程碑式突破。这些坚实的本地化运营体系,构成了公司应对外部政策变化的第一道防线。更重要的是,公司业务的韧性,根植于全球客户多年来对联影医疗创新产品与技术的高度信赖。短期地缘政治因素带来挑战,但市场和客户的选择才是决定公司在欧洲长期业务发展的根本。回归到业务层面,公司在欧洲的长期增长动力源于市场的双重结构性机遇:一方面,在西欧等成熟市场,行业报告显示大量在用设备进入更新换代周期,存量替换需求明确;另一方面,东欧等新兴市场对高端影像设备的需求潜力也在逐步释放。从当前财务数据看,2024年欧洲市场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重约3.75%,且现有业务多数通过分销模式开展,单个项目金额大多低于IPI机制所设定的500万欧元门槛,因此该机制的短期直接影响有限。展望未来,公司将坚定推进市场多元化布局,在深耕欧洲的同时,持续加强在北美、亚太、拉美等全球各区域的业务拓展,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同时,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与合作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深化与全球顶尖学术及临床机构的合作,不断强化产品的核心价值。为应对潜在的长期贸易壁垒,公司也将进一步加快在海外关键区域筹建生产、服务中心等的步伐,通过深化全价值链的本地化,夯实全球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保障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供应链稳定。感谢您的关注!

联影医疗(688271)答投资者问

2025-08-15 14:33

董秘您好!请问贵公司是否已经部署了DeepSeek?如果已经部署了,请问主要应用于哪些具体的业务?公司接入DeepSeek有哪些成本、收益方面的考量?如果公司计划在未来再进行部署,计划将DeepSeek应用于什么具体的业务呢?我们投资者非常期待您的回复,谢谢!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领域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医院在设备采购时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具备AI功能的产品,如肺结节检测、脑出血筛查、冠脉CTA分析、骨折检测等。AI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缓解了人力紧张,也在精准识别、风险预测与辅助决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AI已从底层技术创新迈向深度临床赋能。一方面,其强大的图像识别、自动分割与病灶分析能力,有效支持复杂计算任务与精准诊断,提升医生临床决策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AI也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方面释放出巨大潜力,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场景中,通过智能诊断弥补人才短板,帮助医院提升业务能力并实现良性运营。磁共振领域,AI技术主要应用于成像加速、检查流程优化和图像后处理。例如,全球首创的碳化硅磁共振通过智能深度重建技术与智能加速技术,在保持与高端3T设备相当图像清晰度的同时,单部位扫描时间最高可节省60%,日均检查量提升20%以上,实现了效率与精度的双重突破。此外,已投入临床应用的5.0T超高场磁共振系统uMRJupiter,通过AI赋能使成像速度提升40%,结合超高场强带来的信噪比增益,显著提升了微小病灶的检出能力,为脑科学研究和肿瘤早筛提供了强大支持。分子成像领域,AI技术主要聚焦于放射性示踪剂分析和图像配准,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分子标志物发现和治疗反应监测的发展。公司新一代数字化PET/CT系统uMIPanvivo通过AI赋能,从系统质控、图像采集、重建到病灶量化分析,全面提升诊断精度和工作效率,解放科室人力。其搭载的行业首款AI多核素迭代重建算法uExcelDPR2.0,不仅将全身扫描时间缩短至1分钟,还通过3.9倍的信噪比提升强化了诊断信心。同时,AI重建技术的适用范围从常规FDG拓展至更多类型核药成像,赋能多病种的精准诊断。XR产品方面,uDRAurora全程智能DR,构建了从影像采集到诊断、质控的全链路AI闭环,实现了摄影效率提升60%、辐射剂量降低40%以上的突破,并成为业界首款全流程质控零误差的智能DR,彻底颠覆了传统DR的工作流程。在DSA领域,公司的“零噪声”DSA技术能够在保证影像细节不损失的前提下,完全消除传统DSA设备的噪声干扰,使图像更清晰、辐射剂量更低。图像空间分辨率提升57%,信噪比提升超过4倍,造影辐射剂量降低至少70%。感谢您的关注!

联影医疗(688271)答投资者问

2025-08-15 12:33

建议公司研制没有噪音的磁共振设备。当前的磁共振设备在检查时噪音太大,实在是令人不舒服。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磁共振设备患者体验问题,特别是对儿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噪音困扰的反馈。联影医疗高度重视这一长期存在于传统磁共振应用中的“痛点”,并已将降低噪音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磁共振的技术演进不仅依赖于硬件平台的不断提升,更加速融合软件系统优化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序列重构、图像增强等智能算法,推动磁共振进入高效、精准、智能的新阶段。在传统磁共振的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包括“噪音大、扫描慢、操作复杂、阅片困难、图像伪影多”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患者体验和诊疗效率。针对上述挑战,联影医疗结合人工智能与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平台化、智能化的前瞻布局,早在2021年即推出磁共振智能“类脑”平台——uAIFITechnology,打造了覆盖“扫描前—扫描中—扫描后”的智能控制系统,以解决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全流程核心问题。其中,uAIFI平台中的QScan“静音”成像技术,正是专为解决扫描过程噪音大的问题而研发的突破性技术。通过对硬件与成像序列的深度优化,QScan可实现全时段、全序列、全部位“静音”成像,最大程度降低了97%的噪声声压,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检查体验,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及对声音敏感人群更为友好。与此同时,uAIFI平台也针对扫描慢、操作复杂等其他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例如,ACS技术实现了百秒内完成常规临床检查,相比传统方法平均节省80%时间,可以大幅提升被试体验;与QScan技术结合,可以在不显著增加扫描时间的情况下,完成静音扫描。基于uAIFI平台,联影医疗现已推出多个创新型磁共振系统,涵盖从临床到科研的多样化应用场景,包括全球首款5.0T临床全身成像磁共振系统uMRJupiter5T,现已获得NMPA、FDA及欧盟MDR三重认证,在临床和科研端不断拓宽磁共振成像的精度和边界。针对传统MRI检查效率的瓶颈,联影医疗创新性地开发了5T专用的全流程人工智能加速方案,在保障影像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全身各部位扫描效率提升50%以上;新一代3.0T磁共振系统uMRUltra,于2024年RSNA大会正式亮相,在梯度、射频、磁体、软件等核心性能方面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设备集成了行业领先的技术规格,结合专属硬件和全新uAIFILIVE功能;全球首款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系统uMROMEGA,搭载ACS智能光梭成像技术,实现“秒级”静音扫描,尤其适用于儿童与肥胖患者群体,显著缓解检查时的压迫感与幽闭恐惧。感谢您的关注。

公司名称: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许可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

公司网址:www.united-imaging.com

所属板块:基金重仓-融资融券-医疗器械概念-沪股通-MSCI中国-百元股

董事长:张强

董秘:TAO CAI

主营业务分布报告期2024年度

    报告时间 机构 观点
    2025-08-14 信达证券买入
    2025-06-16 群益证券增持
    2025-06-15 东吴证券买入
    2025-05-13 北京韬联科...

    最新评级

        联影医疗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3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2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更多

    历史发行分配记录
    除权日 分红(每10股) 送股(每10股) 转增股(每10股)
    2025-04-290.80--
    2025-07-190.80--
    2024-09-271.20--
    2024-04-272.50--
    2024-07-122.50--
    十大流通股东报告期:2025-03-31
    股东名称 持股数量(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 上期持股变化(万股)
    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13495.9622.750.00
    上海易端投资有限公司2625.274.42-14.10
    上海中科道富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430.694.10-1715.70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332.773.93-273.82
    严全良2068.533.490.00
    上海北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690.102.85-1192.9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1659.232.80-65.26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1419.682.39-14.97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宝中证医疗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1345.182.27-3.60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影康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241.122.090.00
    ------
    • 净利润(亿元)
    • 每股收益(元)
    ------
    • 股东权益(亿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报告期2025-03-312024-12-312024-09-302024-06-30
    每股收益(元)0.451.540.821.16
    每股净资产(元)24.6124.1523.3323.77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16.9416.9216.9816.94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6.746.295.576.03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元)-0.43-0.75-1.83-0.76
    净资产收益率(%)1.846.533.524.93
    营业总收入(元)24.78亿103.00亿69.54亿53.33亿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5.42-9.73-6.431.18
    归属净利润(元)3.70亿12.62亿6.71亿9.50亿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1.87-36.09-36.941.33
    扣非净利润(元)3.79亿10.10亿4.64亿7.98亿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6.09-39.32-44.001.39
    毛利率(%)49.9448.5449.4150.37
    净利率(%)14.7512.069.4717.71
    资产负债率(%)29.6929.0026.1026.52
    存货周转率(次)0.211.110.740.62

    数据合作电话:021-5081999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