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374.89亿 | 总市值:377.22亿 | ||
流通股本:46.23亿 | 总股本:46.51亿 |
一汽解放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1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1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上期评级 | |||||
2021-02-04 | 东北证券 | 王凤华 | 买入 | 不评级 | 一汽解放:重卡景气度持续提升,一汽解行业领跑 | 查看详情 |
通过资产置换登陆 资本市场,行业龙头地位再巩固。通过与一汽轿车进行资产置换,一汽集团业绩亮眼的商用车版块得以登陆资本市场。一汽解放重卡销量连续四年(2016-2019)行业份额第一、中重卡销量连续三年(2017-2019)行业第一、单一品牌销量连续两年(2018-2019)全球第一、牵引车销量连续十四年(2006-2019)行业绝对领先、轻型车销量连续四年(2016-2019)实现高速增长。借资本市场东风,一汽解放行业龙头地位再巩固,2021年一月,解放销量再破纪录,共计销售6.95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到36.8%。 布局重卡汽车核心产业链,市场竞争优势凸显。一汽解放构建了从前瞻技术、发动机、变速器、车桥到整车的完整自主研发体系,整合发动机、变速器、车桥三大总成生产线,牢牢把握产业中上游核心技术环节,加工制造深度位居行业之首。在国六新标准下,行业对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更高,从产业上游到中游的有效垂直整合,使得一汽解放在成本控制、议价能力、生产销售等领域占据更有利的市场地位。 多因素提振行业景气度,助力一汽解放营收再上新台阶。下游景气度持续高增,物流需求成为重卡汽车主要驱动力。2021年1月重卡行业预计销量18万辆,同比增加54%,环比增加64%,大超市场预期,创历史单月新高,这意味着重卡市场将连续第十个月刷新纪录。超载限制、国六标准落地,相关技术门槛升级,利好行业头部厂商,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将更加稳固。新建产能投产在即,市场发展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投资建议:一汽解放继2020年销量实现大增后,2021年一月份录得开门红,销量再破单月历史记录,这一趋势有望随着经济走向正轨而延续。后期看好公司产能扩建带来的营利双增。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78.8/951.15/1003.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13/42.42/51.84亿元,EPS 为0.61/0.91/1.11,对应PE19.48X、12.9X、10.57X,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步入下行周期、行业竞争加剧、扩产不及预期 | ||||||
2021-02-02 | 国联证券 | 吴程浩 | 增持 | 增持 | 一汽解放业绩预告点评:符合预期,期待高质量发展 | 查看详情 |
事件: 一汽解放(000800)1月29日晚披露业绩预告,公司2020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亿元至28.96亿元,与上年同期重组前相比预计增长4732.29%至5387.97%,与上年同期重组后追溯调整数相比预计增长28.33%至45.74%。 投资要点: 公司整体盈利情况符合预期。 一汽解放于2020年上半年通过重组完成上市,若剔除重组前置出资产的影响,本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31.07亿元至34.53亿元;符合我们之前预测的公司2020年净利润31.97亿元。 公司中重卡销量继续位居行业首位。 2020年商用车市场持续向好,重卡销量突破160万辆。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中重卡销售39.45万辆,同比增长38.7%,与行业增速基本持平,市场份额约23%,继续位居行业首位。 公司治理逐步改善,有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公司上市后逐步完善了治理结构,已经完成了第一期股权激励。通过加强了不同子公司的内部协同能力,不断提升解放动力(发动机)的内部配套能力。公司有望向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方向发展。 挖掘后市场潜力与构建智能网联生态将会是公司未来重要战略布局。 公司坚持产品领先,全面推进车联网平台和生态建设,挖掘新业务机会。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42.83/52.25亿元,EPS为0.93/1.13元。按照2月1日收盘价10.63元,对应PE为11.4X/9.4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治理改善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后市场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2020-11-01 | 天风证券 | 邓学,文康 | 增持 | 增持 | 一汽解放:Q3业绩符合预期,继续受益物流重卡高景气 | 查看详情 |
事件:公司发布2020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77亿元,同比+20%,实现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49%。其中Q3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29%,实现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4713%。 点评:重卡行业Q2、Q3维持高景气度。尽管疫情对Q1的重卡销量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自4月以来,重卡市场连续六个月刷新当月销量历史记录,1-9月累计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销量,达123万辆。国三加速淘汰持续作为销量超预期主要驱动力,我们预计仍有百万辆国三重卡置换需求有待释放,行业景气有望进一步维持。同时各地支线治超趋严,重卡标载状况持续改善,轻量化重卡需求增加,有望支撑重卡需求。 物流重卡仍是目前重卡行业高景气的主要原因,解放受益。与市场认知不同,我们认为近期行业景气的主要驱动因素仍然是物流重卡的高需求,而不是工程重卡。以分类销量数据为例,7、8月的半挂牵引车(主要用于物流)同比增速分别为103%和93%,依然高于同期重卡底盘(主要用于工程)的增速65%和66%,解放物流重卡占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能够受益物流重卡占比不断提升的这一趋势。 Q3业绩更靠近业绩预告上限。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77亿元,同比+20%,实现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49%。其中Q3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29%,实现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4713%。此前公司发布了三季报预告,预计Q3实现归母净利润4.0亿-5.5亿,最后的业绩高于中值,更靠近业绩预告的上限。Q3解放的重卡市占率由去年3季度的20%上升到今年3季度的22%。 轻卡新能源基地助力抢占新市场,扩建突破产能瓶颈。9月1日,一汽解放拟投资9.98亿元在青岛建设新能源轻卡基地,可增加轻卡产能10万辆/年。轻卡新能源基地的实施将有助于解放在提升轻卡产品质量的同时抢占新能源市场。为突破产能瓶颈,解放分别于6月7日与7月24日宣布在长春投资新建三大项目,新增产能5万辆,以及在广汉建立生产基地,新增产能10万辆。2022年底前解放总产能将达到41-44万辆。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亿、45亿和49亿,对应PE分别为14倍、13倍和12倍,目标价维持16.49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重卡行业销量不及预期,重卡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
2020-10-21 | 国联证券 | 吴程浩 | 增持 | 不评级 | 一汽解放:中重型车之王,构建智能物流新大陆 | 查看详情 |
公司连续多年行业第一,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是物流牵引车之王2017年以来,公司一直位居中重卡行业第一,且市场份额已由19.7%提升至年1H的27%。在以物流运输需求为主的牵引车市场,公司更是独占鳌头,已达1/3的市场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牵引车之王。 治理超载导致重卡市场容量扩大,排放升级、高端化带来单价提升我国治理超载政策已经成为常态,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已经成为必然。单车运能的下降促进了车辆需求,我国重卡销量高于105万辆已常态化。 排放不断升级,重卡单价已从2008年的23万提升至2019年的29万元。国六与高端化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单价。 公司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牢牢掌握主动,国六自主技术有望扩大领先公司能够自主配套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核心零部件,是我国唯一掌握整车及三大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商用车企业。公司国六产品已采用自主发动机控制器与后处理系统,在成本和灵活性上占据优势,市场竞争中将会占得先机,优势有望扩大。 “哥伦布计划”构建智能物流新大陆,打开公司成长新空间公司通过“哥伦布计划”构建智能物流生态,拓展后市场业务、推动智能化产品落地。车联网“解放行”客户已突破70万,并率先交付L3J7智能物流牵引车。公司营收将由产品销售向产品服务、后市场服务拓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31.91/42.83/52.25亿元,对应EPS为0.69/0.93/1.13元,对应PE为17.62/13.15/10.78。智能物流可期,给予17倍PE,2021年目标价15.81元。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后市场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智能物流开发不及预期,公司费用管控不及预期 | ||||||
2020-06-03 | 华泰证券 | 林志轩,刘千琳,王涛 | 增持 | 增持 | 一汽解放:解放重卡领衔5月行业销量增长 | 查看详情 |
5月重卡需求超预期,一汽解放市占率扩张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6月2日)公布数据,5月中国重卡销量17.5万辆(同比+62%),连续两个月保持强劲增长(4月:同比+61%);1-5月重卡累计销量64万辆(同比+16%),其中一汽解放销量19万辆,同比+27%,销量增速快于行业整体水平,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27.2%上升到29.7%,位居行业销量第一。受益于强劲的重卡需求,我们认为一汽解放作为重卡龙头制造企业,有望通过销量增长和产品技术升级驱动利润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59/0.84/0.97元,维持“增持”评级。 重卡需求持续改善的驱动因素 据第一商用车数据,1Q20重卡需求下滑16%,但4月和5月行业需求迅速恢复,1-5月重卡销量同比增长16%。我们认为重卡销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1)宏观经济活动回暖,交通运输和工程建设领域重卡需求快速回升;2)仅符合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车淘汰政策力度加码,推动用户提前换车;3)治理超限超载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导致行业运力下降,进而催生新购需求。我们预计,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活动持续复苏,6月重卡销量增长势头有望持续。 产品技术升级有望推动公司盈利改善 一汽解放是中国领先的重卡制造商,公司2019年重卡销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2019年:27.6万辆,同比+6%);1-5月公司市场占有率从去年同期的27.2%提升至今年的29.7%。从2019年7月1日重卡“国六”阶段排放标准开始实施以来,公司的新一代产品J7系列销量快速增长。J7系列产品相比公司老一代的J6系列而言,产品售价和毛利率均有较大增长。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公司有望通过产品技术升级推动盈利能力的改善,进而驱动公司的净利润增长。 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维持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不变,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38.6/44.8亿元,剔除1Q20一汽轿车的并表因素后,我们预计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为33.4亿元,EPS为0.72元。考虑到公司产品升级和盈利能力提升推动净利润快速增长,我们维持前次目标估值水平不变,基于调整后的2020年EPS,给予公司2020年15.5~16.5xPE估值(2020年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期PE估值水平为11.65x),维持目标价11.21~11.94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重卡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利润率不及预期。 | ||||||
2020-05-24 | 华泰证券 | 林志轩,刘千琳,王涛 | 增持 | 不评级 | 一汽解放:一汽解放上市,龙头开启新时代 | 查看详情 |
中国重卡行业龙头企业,产品与技术迈向高端化 一汽解放是中国商用车制造龙头企业,公司产品覆盖轻、中、重型卡车、客车以及相关核心零部件。2019年公司重卡销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展望2020-2022年,物流行业重卡需求占比提升,叠加产品更新需求,重卡行业有望维持较高景气度。受益于重卡需求韧性增强,以及产品技术升级,公司有望实现市场份额扩张和盈利能力提升,进而驱动利润较快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59/0.84/0.97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重卡行业需求韧性增强,行业周期波动幅度下降 2010年中国重卡销量突破100万辆的销量高峰,随后在2011-2015年之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销量下滑。目前行业的一些积极变化使得中国重卡行业在2020-2022年的周期波动幅度有望收窄,韧性增强,包括:1)物流运输相关的重卡需求占比提升;2)行业保有量增加,自然更新需求上升;3)产品与技术升级,提升行业门槛,推动产品售价和利润率提升;4)机构用户比例提高,初始购置成本敏感度下降。展望2020-2022年,我们预计中国重卡行业年均销量维持在110万辆左右的较高水平。 一汽解放销量稳居行业榜首,牵引车优势更为明显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一汽解放中重卡市场份额22.8%,位居行业销量榜首,其牵引车市场份额更是达到31%。中国重卡市场虽然经历波动,但市场格局相对稳定,行业集中度较高,1Q20前五大重卡制造商的市场份额83%左右。展望2020-2022年,我们认为重卡销量行业需求波动幅度较小,市场格局稳定,为龙头企业盈利稳定性提供支撑。 产品、技术持续升级,利润率有望明显提升 中国重卡行业未来有望延续技术与产品升级的趋势,体现在排放标准提升、发动机排量增加、安全性等。中国重卡销售均价从2008年的23.1万元,逐步上升至2019年的29.0万元,平均每年增长2%。2019年7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施“国六”阶段排放标准。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法律法规对重卡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行业进入壁垒进一步提高。展望2020-2022年,我们预计一汽解放将通过产品升级、提升核心零部件自配率和产能利用率提升,推动公司收入与利润的增长。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38.6/44.8亿元,剔除1Q20一汽轿车的并表因素后,我们预计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为33.4亿元,EPS为0.72元。考虑到公司未来三年产品升级和盈利能力提升推动净利润较快增长,我们基于2020年调整后的EPS和15.5-16.5xPE估值水平(2020年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期PE估值水平为11.05x),给予公司目标价11.21~11.94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商用车需求不及预期;盈利能力不及预期;政策支持不及预期。 | ||||||
2019-09-02 | 国泰君安 | 吴晓飞,石金漫 | 增持 | 不评级 | 一汽轿车:计划注入一汽解放,资产质量预计改善 | 查看详情 |
目标价 11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2019年 8月 31日,公司公告资产重组交易报告书(草案),其中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的环节中,计划向一汽股份发行 29.7亿股,发行价格为 6.71元/股。预测公司 2019/20/21年的 EPS 预测为 0.03/0.05/0.08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存在注入重卡龙头一汽解放的预期,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给予公司 2019年 2.2倍 PB,目标价为 11元。 重组意义:资产质量提升+同业竞争消除+关联交易减少。如果本次重组完成: (1)公司 2018年营业收入规模增长约 185%,归母净利润规模增长约 931%,总资产规模增长约 246%。 (2)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将变更为商用车整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不再与中国一汽控制的其他单位从事的主要业务构成同业竞争。 (3)除关联利息收入外,上市公司主要关联交易的比例预计将会显著下降。 一汽解放业务涵盖卡车全产业链,龙头地位显著。一汽解放业务涵盖卡车全产业链,包括无锡柴油机厂、变速箱分公司、车桥分公司等,是卡车行业的龙头企业。2018年,一汽解放销售卡车 33.4万台,市场占有率为 9%,其中销售重卡 26.1万台,市场占有率为 22.7%。 2018年,一汽解放营业总收入为 727亿元,同比增长 3%,归母净利润为14.5亿元,同比下降 35%。 催化剂:资产重组草案获批,一汽解放重卡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资产重组进展不及预期,卡车行业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 | ||||||
2019-04-11 | 招商证券 | 汪刘胜,寸思敏 | 增持 | 增持 | 一汽轿车:同业竞争初步解决,优质资产迎重估 | 查看详情 |
公司晚间公告,拟以拥有的除财务公司、鑫安保险之股权及部分保留资产以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作为置出资产,与一汽股份持有一汽解放100%股权中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同时,拟向不超过10名投资者以非公开发行股份及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募集配套资金。一汽解放作为重卡行业龙头,资产质量优秀,公司上市主体有望迎来优质资产的重估。看好一汽系改革主线机会,维持公司“审慎推荐-A”评级。 商用车置换乘用车资产,同控股股东同业竞争问题初步解决。 公司晚间公告,拟以股权资产一汽轿车销售公司(90%)、一汽马自达销售(56%)、大众变速器(20%)、贵安摩拜(10%)及乘用车相关非股权资产等值置换一汽解放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购买剩余差价资产。资产置换完毕后,一汽轿车主体包括一汽解放100%股权、一汽财务21.8%股权及鑫安保险17.5%股权,主业变更为商用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金融业务。 2016年同业竞争承诺到期,一汽股份希望延期三年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后被股东大会否决),落地的时间窗口在2019年,此次一汽轿车资产置换结束后,将有效解决一汽轿车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 整体上市料在股权理顺后继续推进。 一汽大众中方持股60%,是中方持股比例最多的合资车企。大众汽车CEO迪斯此前公开表态希望在2019年下半年,或2020年早些时候促进股比调整,我们认为此表态主要同一汽大众股比调整有关,调整后有望同上汽大众(50%:50%)一致。待股权理顺后,整体上市有望推进加快。 一汽解放、一汽财务等优质资产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一汽解放作为商用车TOP1,龙头地位显著,且产品结构中自卸车占比较高,在19年以来基建复苏大背景下有望维持较高盈利水平。同时,解放注入上市主体后效率有望获得持续提升。以2018年业绩作为参考,一汽解放实现净利润23.7亿,考虑一汽财务、鑫安保险等公司业绩贡献,我们认为资产置换结束后公司的稳态盈利在30亿左右。考虑到龙头的溢价作用,如给予中性15X估值,一汽轿车市值有望实现450-500亿合理区间。考虑到目前资产估值和增发方案仍未公告,存在不确定性,若后续方案由于此估价,则公司存在优质资产的重估机会。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上期评级 | |||||
2023-03-09 | 信达证券 | 马铮 | 不评级 | 不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2023年第8周周报:从合成生物学角度看代糖投资机会 | 查看详情 |
周思考:从合成生物学角度看代糖投资机会。合成生物学生产代糖优势众多。首先,在天然甜味剂中,甜菊糖苷和罗汉果苷的主要生产方法是植物提取,受到上游植物资源的限制,产量也会受到相应限制。然而,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生产,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可摆脱上游植物资源的限制,大量生产此类甜味剂。其次,多数人工甜味剂当前仍然依靠传统化工方法生产,存在生产环境危险、耗能高及污染大等特点,若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生产,可在常温常压环境下生产,同时原料仅为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安全环保,符合碳中和的要求。第三,对于化工合成方法生产困难的甜味剂而言,合成生物学方法也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替代。 多款代糖生产已涉及生物发酵和合成生物学方法。事实上,在近些年代糖的发展过程中,生物发酵及合成生物学方法已逐步融入到代糖的生产中。 赤藓糖醇是首个通过微生物发酵方法商业化生产的糖醇,通过利用能够积累高浓度赤藓糖醇的解脂假丝酵母来发酵生产赤藓糖醇。阿洛酮糖则主要通过生物酶催化的方法进行生产,而所用到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则可由经基因重组后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所得。此外,Amyris 已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酵母,使其生产出甜菊糖苷中的莱鲍迪苷M。 市场空间宽广,仍需关注成本差异。从整体市场来看,全球蔗糖市场体量1000 亿美元,人工甜味剂市场体量70-80 亿美元,而天然甜味剂市场体量约8 亿美元,考虑到蔗糖对于人体健康所带来的的负面影响,无论是人工甜味剂还是天然甜味剂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尽管合成生物学属于前沿技术,但对于下游厂家而言,产品的价格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在未来,若菌种和发酵条件不断优化可使合成生物学方法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与传统方法生产的产品成本相抗衡,合成生物学方法在代糖生产中将有望逐步走向主流。 关注百龙创园、莱茵生物和三元生物。 市场行情回顾:2023 年2 月27 日到2023 年3 月3 日,沪深300 上涨1.7%,SW 高市盈率指数周下跌0.5%、月下跌0.1%。截止2023 年3 月3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8849.9 亿元,周成交净买入66.2 亿元,其中食饮行业周净买入6.72 亿元。2023 年2 月27 日到2023 年3 月3 日SW食品饮料上涨1.3%,跑输沪深300 指数0.4pct。 分子行业来看,啤酒上涨4.8%,周成交额环比60.1%;零食上涨2.3%,周成交额环比8.0%;白酒Ⅲ上涨1.5%,周成交额环比-22.8%;软饮料上涨1.1%,周成交额环比-28.0%;乳品上涨1.1%,周成交额环比-21.0%;烘焙食品上涨0.2%,周成交额环比-30.3%;保健品上涨0.2%,周成交额环比-33.9%。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反复、食品安全风险 | ||||||
2023-03-06 | 信达证券 | 李宏鹏 | 不评级 | 不评级 | 轻工制造行业周报:家居关注315大促,文化纸价略涨 | 查看详情 |
周观点: 推荐] 欧派家居、志邦家居、 晨光股份、 百亚股份、太阳纸业。 1) 轻工消费: 持续看好家居、文具个护等轻工消费类子板块基本面逐季向上。 进入 3月, 家居迎来 315活动大促, 龙头公司今年加大家具电器卫浴等多品类整合力度, 头部优势强化、第二梯队错位竞争,随着后续门店接单逐步传导至工厂, 持续看好家居板块全年经营表现。 推荐整装渠道占比较高的欧派家居、志邦家居、索菲亚、金牌厨柜,软体推荐喜临门、慕思股份、顾家家居,建议关注受益于竣工逻辑大宗业务占比高的江山欧派、皮阿诺、王力安防,以及受益于智能化渗透率提升的国产卫浴龙头箭牌家居。 文具个护板块, 在 23年线下消费复苏的背景下, 持续推荐文创龙头晨光股份, 个护推荐全国扩张深化、电商高增的百亚股份。 2) 造纸包装: 随着近期浆价下行和文化纸价小幅回升,我们预计纸浆系盈利将小幅改善, 持续看好龙头纸企吨盈利逐季改善趋势, 建议关注太阳纸业、山鹰国际。 白卡纸价持续弱势, 玖龙 PM32白卡纸机计划 3月 16-31日停机检修, 建议关注纸包装龙头裕同科技。 3)新型烟草: 国家烟草专卖局 2023年 2月 28日发布《关于开展规范电子烟市场秩序专项检查的通知》, 明确规定从 3月 6日至 4月 25日对电子烟市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整治,从生产、批发、销售三方着手,督导依法获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电子烟市场主体守法合规经营,取缔关停未依法获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电子烟市场主体,查处打击非法制售电子烟行为。 本次《通知》强调对国内电子烟非法产业链整治,合规国标产品销售及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改善。 轻工制造板块(2023.2.27-2023.3.3)表现跑输市场。 截止 2023年3月 3日过去一周, 轻工制造行业指数下跌 0.55%,沪深 300指数上涨 1.71%,整体跑输市场。轻工制造细分板块中,家居用品行业指数+0.41%, 造纸行业指数-0.68%, 文娱用品行业指数-1.26%, 包装印刷行业指数-1.57%。 家居: 建材家居卖场 1月销售额降幅环比收窄, TDI 价格下降、 MDI、聚醚价格上涨,海运费环比小幅上涨。 销售数据方面, 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 23年 1月单月同比-21.10%,较 12月降幅收窄 18.81pct。 成本方面, 截至 2023年 3月 3日, 化工原料方面, TDI、 MDI、聚醚市场价格环比分别-1.7%、 +4.2%、 +8.6%。五金原料方面, 铜价环比-0.7%。海运费方面, CCFI:美西航线海运指数环比+0.1% 造纸: 双胶纸、铜版纸价格上涨,箱板纸价格下跌, 废纸浆、 期货浆价下跌。 纸价方面, 截至 2023年 3月 3日过去一周: 双胶纸价格,晨鸣纸业 6950元/吨(上涨 50元/吨),太阳纸业 7050元/吨(上涨 50元/吨);白卡纸价格,晨鸣纸业 5200元/吨(持平),博汇纸业 5277元/吨(上涨 66.7元/吨);铜版纸价格,晨鸣纸业 6350元/吨(上涨 50元/吨),太阳纸业 6500元/吨(上涨 50元/吨)。东莞玖龙地龙瓦楞纸 3880元/吨(持平), 东莞玖龙地龙牛卡箱板纸 4030元/吨(下跌 75元/吨)。 成本方面, 天津玖龙废黄板纸收购价格为 1520元/吨(下跌 40元/吨); 纸浆期货价格为 6462元/吨(下降 123.2元/吨); 巴西金鱼阔叶浆价格为 820美元/吨(持平),智利银星针叶浆价格为 920美元/吨(持平)。 库存方面, 截至 2023年 2月,青岛港纸浆库存 1154千吨, 同比-3.38%,环比 1月+1.58%,常熟港纸浆库存 650千吨, 同比+8.33%,环比 1月+45.9%; 截止 2023年 3月 3日过去一周, 白卡纸工厂周库存为 88.06万吨,环比上涨 1.08万吨;双胶纸库存 44.11万吨,环比下降 0.95万吨。 包装: 截止 2023年 3月 3日过去一周马口铁持平、铝价下跌。 需求方面, 1月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 72.28亿件,同比-17.6%,增速环比-18.8pc。 成本方面, 截至 2023年 3月 3日, 马口铁天津富仁SPCC0.18*900镀锡板卷价格 6900元/吨(持平),A00铝价格 18436元/吨(下跌 168元/吨)。 风险因素: 地产销售下滑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 | ||||||
2023-03-06 | 信达证券 | 樊继拓 | 未知 | 未知 | 行业配置主线探讨:Q2关注业绩兑现 | 查看详情 |
核心结论:2022年10月底-2023年2月初的上涨,几乎没有盈利兑现,主要是估值驱动的上涨,风格差异度比较小,消费、金融、成长、周期轮流上涨。轮涨之后板块差异度已经不大,绝对低估值板块已经变得比较稀少,仅靠估值驱动的上涨接近尾声。从Q2开始,市场可能进入由盈利驱动的上涨阶段,关注点转向业绩兑现。 在盈利驱动阶段,板块表现分化加大,可能开始出现新的赛道,成为牛市中持续2-3年的领涨主线。盈利驱动阶段能够持续跑赢的风格和板块,可能和估值驱动阶段的风格有很大差别,通常都有较强的盈利优势支撑,且与经济和盈利兑现的节奏有关。二季度关注重点:第一,市场风格或重回价值,价值板块受益于经济Beta+低估值,进可攻退可守。第二,重点关注行业的业绩兑现,可能有业绩的方向:出行链(疫情影响减退+经济恢复后困境反转最确定)、地产链(高频数据可能超预期)。 未来3个月配置建议:消费(疫情&地产政策变化+经济beta+业绩反转)>金融地产(稳增长+经济改善左侧有表现+超预期的高频数据)>周期(商品价格下降+部分地产链估值修复)>软成长(过去2-3年受压制+低估值+寻找新赛道)>硬科技(供需错配缓解+产能压力仍待出清)。 金融地产:银行地产的超额收益大多出现在经济下降后期到经济回升早期,在经济确定改善之前,反而更容易产生超额收益,我们认为,2022到2023年上半年均处在这一阶段。Q2如果指数层面出现波折。金融地产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估值仍处在绝对低位的板块,作为防御性配置可能也会有不错的超额收益。 消费:2023年上半年消费板块大概率会有超额收益,驱动力从估值修复向盈利兑现转变。(1)消费板块估值中等,风险释放已经较为充分。(2)过去1个季度,疫情影响的减退和地产政策的变化,带来消费板块年度逻辑的修复,本质上是经济Beta驱动的超跌修复。本轮消费板块估值修复的背后是年度盈利预期的修复。估值修复阶段完成后,Q2开始重点关注消费板块的业绩兑现。 成长:年度层面上,几乎每一轮牛市都会有新的成长赛道走出来,2023年是关注新赛道的重要年份。关注计算机、港股互联网、机械设备等板块,供给端产能出清比较充分,需求端长期成长性好,年度逻辑正在反转。硬科技(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长期需求逻辑较好,但仍需消化产能释放的压力。 周期: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下行。建议首先关注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的建材、机械、有色等地产链上游板块。等经济改善右侧,海外衰退风险过后,可以增配其他周期股。 一级行业具体配置方向:(1)周期:建议关注国内经济相关的地产链板块:建材、机械设备、有色金属。(2)成长:可能成为新赛道的计算机、港股互联网。(3)消费:酒店&航空&旅游(困境反转),家电(可能超预期的地产数据)。(4)金融地产的配置顺序:证券(熊转牛第一波弹性大)>地产(稳地产政策+熊转牛第一波上涨中后期逐渐变强)>银行(信贷企稳)风险因素:经济下行超预期,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 | ||||||
2023-03-01 | 信达证券 | 马铮 | 不评级 | 不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2023年第7周周报:白酒为什么有弹性? | 查看详情 |
周期属性产生阶段性需求突显。 白酒的周期性源于其独特的产品属性,计划性购买、不会变质、品质和价值的市场反馈等,决定了人们购买的动机和一般快消品不一样,厂家到消费者之间的链条也时刻存在着博弈。当价格出现下滑时,消费者不急于购买,渠道不急于进货,厂家的压货政策不可持续;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的计划性拿货意愿增强,从上游到下游的传导变得顺畅,出现阶段性的需求突显,产业链上下游的心态也会发生反转。 行业集中化趋势不变。白酒的产品属性,从物理属性到精神属性,消费的价格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升。虽然全国的白酒产量在逐年萎缩,但次高端以上的产品在量上的占比仍是非常小的。烟是瘾,茶是礼,酒是情,在中国文化、礼数的影响下,我们认为出现在社会各个节点的高价位白酒需求都有可能越来越多,而并不只是某些特定场合。 优越商业模式带来长远预期。名酒不同于一般商品,因其集合了标品、藏品、社交品的属性,既可以规模化生产,又可以讲出差异化故事,更可以低成本传播感动消费者,由此造成了优越的商业模式。与技术迭代不同,白酒的商业模式可以看的更长远,也能够给市场创造更持久的现金流预期,在情绪积极、信心充足的情况下,不乏对估值的进一步拔高。 正是周期性叠加长期层面预期,白酒的股价在部分时间呈现出非线性增长的特征,如汾酒、酒鬼酒、舍得的十倍增长过程。我们认为这是其弹性的核心来源,同时还有企业发展“势”能的推动,往往能够进一步带来超预期变化。 市场行情回顾:2023年 2月 20日到 2023年 2月 24日,沪深 300上涨0.7%,SW 高市盈率指数周上涨 1.0%、月下跌 0.9%。截止 2023年 2月24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 18783.7亿元,周成交净买入-41.2亿元,其中食饮行业周净买入-11.39亿元。2023年 2月 20日到 2023年 2月 24日 SW 食品饮料下跌 1.8%,跑输沪深 300指数 2.4pct。分子行业来看,烘焙食品上涨 3.8%,周成交额环比-4.9%;肉制品上涨 1.7%,周成交额环比-18.6%;预加工食品下跌 4.6%,周成交额环比-39.3%;啤酒下跌2.5%,周成交额环比-38.6%;白酒Ⅲ下跌 2.2%,周成交额环比-24.9%; 其他酒类下跌 1.8%,周成交额环比-11.9%;软饮料下跌 0.8%,周成交额环比-37.2%。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反复、食品安全风险 | ||||||
2023-02-27 | 东莞证券 | 魏红梅 | 不评级 | 不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关注复苏进程,把握优质板块 | 查看详情 |
本周行情回顾:2023年2月20日-2月24日,SW食品饮料行业指数整体下跌1.75%,板块跌幅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二位,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约2.41个百分点。细分板块中,多数细分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其中,烘焙食品板块上涨3.84%,板块涨幅最大;预加工食品板块跌幅最大,为4.59%。 本周陆股通净流入情况:2023年2月20日-2月24日,陆股通共净流出41.24亿元。其中,机械设备、基础化工与农林牧渔板块净流入居前,电子、电力设备与医药生物板块净流出居前。食品饮料板块净流出11.39亿元,净流出金额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四位。 行业周观点:关注复苏进程,把握优质板块。白酒板块:目前白酒逐步进入销售淡季,板块处于数据空窗期,部分企业控货挺价以保持价盘,短期市场情绪、经销商渠道反馈与资金流向是影响板块的主要因素。在此阶段,应重点关注渠道库存去化、动销以及价格走势。从白酒层级来看,春节期间高端与区域酒表现较好,部分次高端白酒受商务宴席恢复进度较慢等影响,去库存进程较慢。预计次高端白酒需求有望在节后商务宴席、经销商信心等因素恢复后得到回补。业绩方面,预计今年一季报白酒基本面表现或有所分化。全年来看,在需求复苏背景下,白酒基本面有望稳步向好。标的方面,建议关注贵州茅台(600519)、泸州老窖(000568)等。大众品板块:2023年春节期间商超客流量增长较快,礼赠等消费场景恢复较为强势,带动大众品需求复苏。同时,餐饮场景回暖亦对啤酒、调味品、预制菜、速冻等产品需求起到提振。目前疫情感染已过高峰,预计后续大众品需求有望稳步复苏。市场可持续关注产品提价、成本、需求等边际改善机会,把握受益于餐饮链修复以及具有刚性需求的相关板块。标的方面,可重点关注青岛啤酒(600600)、海天味业(603288)、伊利股份(600887)、安井食品(603345)、立高食品(300973)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提价不及预期、渠道开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食品安全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 ||||||
2023-02-23 | 东莞证券 | 魏红梅 | 不评级 | 不评级 | 冷冻烘焙行业专题报告:百亿赛道,蓬勃发展 | 查看详情 |
我国烘焙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冷冻烘焙系快速增长的子赛道。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饮食结构日趋多元化,我国烘焙行业市场规模近几年稳步增长。在冷链技术水平提升、企业降本增效等因素催化下,我国烘焙行业中的冷冻烘焙食品市场实现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1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6.93%,已成为我国烘焙行业中快速增长的子赛道。 我国冷冻烘焙行业的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龙头竞争优势明显。我国冷冻烘焙行业的渗透率仍处于相对低位水平,2020年仅为10%。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多元化、企业降本增效等因素带动下,预计我国冷冻烘焙食品渗透率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冷冻烘焙行业的龙头竞争优势相对明显。2021年在我国冷冻烘焙行业的市场份额中,立高食品市占率达到15.5%,目前已在市场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多因素推动我国冷冻烘焙食品需求增加。美国、欧洲与日本的冷冻烘焙行业相较中国起步较早,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我国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额与消费量处于较低水平。企业降本增效、烘焙连锁化、丰富烘焙种类、渠道便捷化等因素将推动我国冷冻烘焙食品需求增加。 投资策略:给予冷冻烘焙行业标配评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饮食结构日趋多元化,我国烘焙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冷冻烘焙成为快速增长的子赛道。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冷冻烘焙行业龙头竞争优势相对明显,但行业整体渗透率相对较低。在居民饮食结构多元化、企业降本增效等因素带动下,我国冷冻烘焙食品渗透率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求方面,我国冷冻烘焙食品人均消费量与海外相比存在差距,企业降本增效、烘焙连锁化、丰富烘焙种类、渠道便捷化等因素将推动我国冷冻烘焙食品需求增加,预计我国冷冻烘焙食品需求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标的方面,可重点关注立高食品(300973)、南侨食品(605339)、千味央厨(001215)、海融科技(300915)等。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渠道开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等。 | ||||||
2023-02-22 | 信达证券 | 马铮 | 不评级 | 不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2023年第6周周报:加盟品牌全国化的思考 | 查看详情 |
全国化推进的速度与产品属性相关。 比如在卤制品赛道, 休闲卤定位的绝味在 2005年成立, 经过 15余年的发展基本实现全国化布局, 而对于 90年代成立的佐餐卤紫燕, 目前主要以上海/江苏等华东优势市场持续辐射周边, 不断完成全国化的进程, 两个细分赛道在全国化的进程上存在一定差异。 行业赛道稍微跨度大一点的鸡排饮等, 很多品牌也相对快速的实现了全国化的布局, 比如正新鸡排/蜜雪冰城等。 总结来看, 产品属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加盟品牌全国化的速度, 比如紫燕整体产品属性偏餐桌, 新区域市场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培育, 而休闲卤更多为冲动式购买, 口味在全国上更容易协调和统一, 鸡排饮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新区域上呈现的扩张速度往往更快。 产品属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全国化进程, 攻防特点可能也会形成差异, 相对易守难攻或是易攻难守。 全国化需要顺势而为。 在行业高速发展, 竞争格局未完全固化时成功概率更高, 面临的竞争对手的阻力更小, 而一旦竞争对手率先完成品牌心智的输入和规模优势的建立, 行业势能便会更加集聚在头部企业。 那么其他品牌此时扩张的行业势能就会大幅减弱, 全国化的阻力将会增大。 其次在全国化过程中, 先发优势本身不能成为壁垒, 需要转换成品牌认知和成本壁垒。 稳态竞争格局是区域割据还是全国化。 不同的加盟连锁业态形成相对稳态的格局时会呈现出两种较为主流的格局, 全国化或者区域割据, 核心在于不同区域间扩张是否具备规模优势, 如果本身商业模式管理半径很短, 区域扩张过程中管理成本快速放大, 供应链上规模优势不明显, 或者需求绑定端竞争能力不强, 那往往容易形成区域割据的竞争格局。 市场行情回顾: 2023年 2月 13日到 2023年 2月 17日, 沪深 300下跌1.7%, SW 高市盈率指数周下跌 3.2%、 月下跌 1.9%。 截止 2023年 2月17日, 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 18824.9亿元, 周成交净买入 82.5亿元, 其中食饮行业周净买入 28.08亿元。 2023年 2月 13日到 2023年 2月 17日 SW 食品饮料上涨 1.6%, 跑赢沪深 300指数 3.4pct。 分子行业来看,预加工食品上涨 6.1%, 周成交额环比+37.4%; 啤酒上涨 4.4%, 周成交额环比+20.7%; 其他酒类上涨 3.3%, 周成交额环比+10.2%; 烘焙食品上涨 2.7%, 周成交额环比+69.7%; 软饮料上涨 2.6%, 周成交额环比+67.5%; 保健品上涨 2.3%, 周成交额环比+234.3%; 调味发酵品上涨2.3%, 周成交额环比+50.7%。 风险因素: 新冠疫情反复、 食品安全风险 | ||||||
2023-02-14 | 海通国际 | 海通国际研究所 | 未知 | 未知 | 石化行业周报:受益消费复苏,己二酸价差持续扩大 | 查看详情 |
核心观点。己二酸在化工生产、有机合成工业、医药、润滑剂制造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下游化工品 PBAT 和 PA66在建产能较多,投放后有望促进己二酸需求。中国己二酸可实现自己自足,华峰、华鲁、神马等企业产能较大。2022年 12月以来,受益于疫情放开后经济逐步恢复,下游需求改善,己二酸价差持续扩大,利好华峰化学、华鲁恒升、神马股份等产能规模较大企业。 己二酸应用领域广泛,下游主要为箱包等消费品。己二酸又称肥酸,在化工生产、有机合成工业、医药、润滑剂制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产量居所有二元羧酸中的第二位。根据百川盈孚,2021年己二酸 38%用于生产 PU 浆料,21%用于生产鞋底原液,17%用于生产 PA66,下游主要为鞋子、箱包等消费属性较强的轻工产品。除此之外,己二酸还可用于生产其他类弹性体、PBAT 等产品,需求占比分别为 15%和 5%。 中国己二酸可实现自给自足,华峰、华鲁等企业产能规模较大。在生产方面,国内生产己二酸企业较少,华峰化工、华鲁恒升、神马化工等企业产能规模较大,2021年分别拥有己二酸产能 94万吨、36万吨、32万吨。在消费方面,国内己二酸进口量较少,出口量较大。根据百川盈孚,2022年中国己二酸产量为 181.74万吨,进口量仅 0.89万吨,出口量为 40.16万吨,表观消费量为 142.47万吨。 PBAT 和 PA66在建产能较多,有望促进己二酸需求。根据前瞻经济学人百家号。随着限塑令的颁布,国内 PBAT 需求增长,在建项目较多;此外,己二腈国产化解决 PA66原料卡脖子问题,在建及规划己二腈产能超 100万吨,国产己二腈产能释放加速,国内 PA66迎来产能高速增长期,将刺激己二酸需求。目前在建及规划 PBAT 产能超 1000万吨,其中 2022及 2023年预计投产 432万吨,以一吨 PBAT 约消耗 0.39吨己二酸计算,对己二酸将形成约 168万吨需求;在建及规划 PA66产能 228.5万吨,以一吨PA66消耗 0.6吨己二酸计算,对己二酸将形成约 137万吨需求。 己二酸主要采用环己烯法生产,纯苯和硝酸是主要原材料。根据百川盈孚,环己烯是生产己二酸的主要工艺,生产流程为先用纯苯和氢气合成环己烯,再通过水合生成环己醇,最后加入硝酸得到己二酸。每生产 1吨己二酸对纯苯和硝酸的单耗分别为0.74吨和 0.94吨。 | ||||||
2023-02-14 | 长城证券 | 花江月 | 不评级 | 不评级 | 建材行业周观点:企业信贷表现亮眼,专项债继续发力 | 查看详情 |
本周关注:企业信贷表现亮眼,专项债继续发力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5.98万亿元,同比少增 1959亿元。其中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表现亮眼。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 4.93万亿元,同比多增 7313亿元。从分项上来看,新增住户人民币贷款 2572亿元,同比少增 58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 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2231亿元;新增企事业单位人民币贷款 4.68万亿元,同比多增 1.32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贡献最多,同比增加 3.50万亿元,短期贷款增加 1.5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 4127亿元。 1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350.93万亿,同比增长 9.4%,较去年 12月增速下降 0.2个百分点。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 218.19万亿元,同比增长 11.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 1.78万亿元,同比下降 21.6%;委托贷款余额为 11.31万亿元,同比增长 3.5%;信托贷款余额为 3.74万亿元,同比下降 12.6%;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96万亿元,同比下降 14.9%;企业债券余额为 3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政府债券余额为 60.6万亿元,同比增长 12.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 10.73万亿元,同比增长 11.7%。 1月 M2同比增长 12.6%,增速比上月高 0.8pct;M1同比增长 6.7%,增速比上月高 3.0pct。截至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 273.81万亿,同比增长 12.6%,增速比上月高 0.8pct;狭义货币(M1)余额为 65.52万亿,同比增长 6.7%,增速比上月高 3.0pct。 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达 2.19万亿,为近 5年之最,下达时间较往年也有提前。根据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披露的 31省份获得的提前批专项债、一般债额度合计分别为 2.19万亿、4320亿,同比分别增长 50%、32%,本次提前批专项债下达额度占上年额度比重达 60%。从发行额度上看,2019~2023年分别为 0.81、1、1.77、1.46、2.19亿元,本次提前批专项债下达额度明显超过前几年。从下达时间上看,本次时间比 2022年提前了一个月,在近 5年处于较为领先水平,其中多个省份获得的提前批额度相比 2022年也有明显增长。广东、山东、浙江三省提前批专项债额度较高,约占全国总额度的30%。 企业贷款表现亮眼,专项债继续发力。建议关注成长性较好的消费建材公司三棵树、伟星新材、坚朗五金、蒙娜丽莎;基建相关公司山东路桥(未覆盖)、减水剂龙头苏博特;防水相关公司东方雨虹、科顺股份等。 板块涨跌幅:本周上证综指下跌 0.1%、创业板指下跌 1.4%、同花顺全 A 上涨 1.3%、建筑材料(申万)下跌 0.8%。建材行业细分领域中,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管材、其他建材指数分别上涨 -1.8%、 -0.6%、+1.5%、+0.2%、+0.1%。 个股涨幅前五:秀强股份(+7.4%)、亚玛顿(+6.4%)、北新建材(+4.6%)、纳川 股份(+4.0%)、震安科技(+4.0%)个股跌幅前五:万里石(-21.1%)、北玻股份(-8.0%)、赛特新材(-7.8%)、ST 三圣(-5.6%)、兔宝宝(-4.3%)各板块估值情况:1)水泥申万指数最新 TTM 市盈率为 9.28倍,2015年年初至今市盈率区间为 6.32倍~32.79倍;水泥申万指数最新市净率为 0.95倍,2015年年初至今市净率区间为 0.84倍~2.67倍。2)玻璃申万指数最新 TTM市盈率为 14.21倍,2015年年初至今市盈率区间为 10.27倍~121.46倍;玻璃申万指数最新市净率为 2.55倍,2015年年初至今市净率区间为 1.24倍~5.61倍。3)管材申万指数最新 TTM 市盈率为 34.91倍,2015年年初至今市盈率区间为 19.38倍~88.39倍;管材申万指数最新市净率为 3.10倍,2015年年初至今市净率区间为 2.02倍~5.59倍。4)耐火材料申万指数最新 TTM 市盈率为 24.49倍,2015年年初至今市盈率区间为 13.34倍~217.94倍;耐火材料申万指数最新市净率为 1.84倍,2015年年初至今市净率区间为 1.39倍~5.88倍。5)其他建材申万指数最新 TTM 市盈率为 24.84倍,2015年年初至今市盈率区间为 17.09倍~91.37倍;其他建材申万指数最新市净率为 2.49倍,2015年年初至今市净率区间为 2.04倍~7.42倍。 重点数据跟踪:水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 136.3点,周环比下降 0.0%,月环比下降 2.4%,玻璃:玻璃期货活跃合约收盘价 1539.0元/吨,周环比下降2.5%,月环比下降 7.0%,同比下降 34.8%。浮法平板玻璃(4.8/5mm)市场价周环比上升 1.7%,月环比上升 4.9%,同比下降 17.6%。原材料:动力煤价周环比持平,英国布伦特原油价周环比上升 3.1%。地产基建:2022年全年房地产销售同比减少 24.3%,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少 39.4%。 行业动态:1)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2022年 1-12月建筑材料行业运行情况简报——12月份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8%,符合预期2)百年建筑网:多省项目开工率发布,本周水泥要涨?3)百年建筑网:大涨!水泥企业干劲儿十足,工地复工后的实际进度如何?4)数字水泥网: 2023年降低 8%以上,广东推动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 5)中国人民银行: 2023年 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下周大事提醒:1)2月 14日:冀东水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2)2月 15日: 丽岛新材、天安新材、洛阳玻璃、红墙股份、西部建设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3)2月 16日:海螺新材召开临时股东大会。4)2月 17日:亚泰集团、华新水泥、西藏天路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投资建议:1)地产政策持续发力,资金问题有望缓解+竣工端有望先行复苏,建议关注韧性、成长性较强的消费建材龙头三棵树、伟星新材等、北新建材、坚朗五金、蒙娜丽莎;2)基建投资趋势向好,关注减水剂龙头苏博特、垒知集团;3)玻纤板块维持景气,产能较快增长,关注中国巨石、长海股份;4)碳纤维国产替代进行时,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关注中复神鹰、光威复材;5)关注业绩确定性较强、成长空间较大的钢结构制造领先企业鸿路钢构;6)立法内市场扩容进行时,原材料价格改善,关注建筑减隔震领先企业震安科技;国产 UTG 领先企业等细分领域龙头表现较好,关注凯盛科技。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超预期;下游需求或低于预期;环保政策或出现反复;行业竞争加剧等 | ||||||
2023-02-14 | 国海证券 | 盛昌盛 | 增持 | 增持 | 建筑材料行业周报:节后基建密集开工,关注消费建材客户结构调整 | 查看详情 |
当前推荐: (1)消费建材行业: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新基建,各地亦加强新基建部署,节后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设。同时元宵节后多地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的新举措,以延续春节势头,恢复和扩大消费。此外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在岗率等指标不断提升,市场信心逐步恢复,2023年市场需求及活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消费建材需求也有望随之增长。行业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各企业计划大力发展石膏板、轻钢龙骨、防水材料、建筑涂料等绿色建材产品,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2)玻纤行业:随着 2022年玻纤产能完全释放,玻纤价格筑底,其中电子纱价格回升明显,粗砂价格保持稳定。随着玻纤下游地产市场修复,玻纤需求将逐步改善。另外,2022年,我国风电招标 88.74GW,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 40GW,未达到招标量的一半,剩余风电装机需求将在 2023年释放,推动风电用玻纤需求回升,价格反弹。目前建材行业保持上涨趋势,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推荐消费建材行业:节后各地加强新基建部署,出台多重政策助力基建发展,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同时,元宵节后多地为延续春节消费势头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的新举措。此外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市场需求及活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消费建材行业需求有望持续提高,带动行业复苏。 (1)防水: 新规落地带动行业扩容 50%以上,同时带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推荐防水龙头东方雨虹、科顺股份; (2)管材:推荐行业龙头港股中国联塑、伟星新材; (3)涂料:推荐涂料行业龙头三棵树、亚士创能。 推荐玻纤行业:2月 6日-10日无碱粗纱市场交投仍偏淡,电子纱短期暂稳观望。无碱池窑粗纱市场整体走货仍显一般,多数厂产销仍偏低,周内个别厂价格涨跌互现,另外局部个别厂成交存商谈空间。现阶段新增订单不多情况下,预期向好但难以快速兑现,短期来看,市场中下游提货意向不大。当前价格来看,池窑厂虽挺价意愿较强,业内多观望,但部分厂成交存可谈空间,预计市场价格大概率承压。近期国内池窑电子纱市场价格以稳为主,成交情况仍显一般。现阶段下游市场虽逐步开工,但 PCB 市场整体开工率仍偏淡,需求新增订单不多下,中下游按需少量采购操作延续,电子布走货基本同步。基于 各池窑厂电子布库存小增,短期电子布价格或存小幅松动预期。个股方面建议重点关注具备高模风电纱优势的龙头企业中国巨石、中材科技。 玻璃行业:2月 6日-2月 10日浮法玻璃市场成交转弱明显,浮法厂产销率较低。周内下游加工厂陆续开工生产,但产销率偏低,新订单尚未释放,在手订单相对有限,从节前加工厂回款欠佳情况看,后期需求恢复或将缓慢,市场中短期仍将承压。截至 2月 9日,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 307条,在产 240条,日熔量共计 161180吨,较上周增加 1100吨。周内产线复产 2条,改产 1条,暂无冷修线。 供应上产能方面,2月份 2条产线仍有点火计划,但目前市场预期欠佳,或有推迟可能。库存方面,中下游持货需时间消化,刚需恢复或缓慢,浮法厂库存仍存增加压力。需求上中短期刚需恢复或显缓慢,新增订单目前尚未释放。中下游目前手中仍有一定持货,在手订单不足,补货受一定限制。成本上稳中有增,原材料纯碱价格重心仍存上移预期,成本支撑作用增强。推荐国内外布局 TCO 生产线具有先发优势的金晶科技、行业龙头旗滨集团、光伏玻璃行业高弹性企业洛阳玻璃、南玻 A,关注福莱特、信义玻璃。 水泥行业:2月 6日-10日全国水泥价格继续环比下行,由于目前仍处于需求恢复阶段,企业为打开销量按惯例先跌后涨,短期价格震荡调整走势符合预期,其中河北、福建、江西等地价格回落,广东价格出现小幅上涨。元宵节后国内水泥市场需求逐步恢复,重点地区企业平均出货率恢复到两成,与去年农历同比基本持平。华东、中南地区受持续大范围降雨影响成交受阻,出货率普遍恢复 2-3成,西南地区受资金短缺及降雨影响下游需求恢复 2-4成。未来一二周,南方地区依旧有降雨天气干扰,预计下游需求将继续缓慢恢复,2月下旬或月底,随着天气好转,下游需求将会明显提升。当前推荐水泥龙头企业上峰水泥、海螺水泥,建议重点关注天山股份。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出现不利变化;基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疫情反复影响经济。 |